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调查报告

茶叶调查报告

茶叶调查报告

茶叶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一)安溪县茶叶发展情况

1.县情情况。安溪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厦、漳、泉)中间结合部,距厦门60公里、泉州50公里,面积3057.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总人口108万,是全省第三人口大县。*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总收入9.62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8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

2.茶叶发展情况。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0万亩,年产茶叶4.2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年交易额45.2亿元,全县涉茶产值达40亿元,从业人员30多万人,茶业受益人口80万人,茶叶收入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5%以上,是安溪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日前茶叶产业已发展成集生产、加工、机械制造、包装印刷等产业为一体的大产业格局,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精制厂——安溪茶厂和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旅游专线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之一。

3.茶叶发展历史情况。安溪产茶始于唐,已有千年的历史,有“闽南茶都”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茶叶资源优势,适时调整茶业发展战略,推动全县茶业发展走上快车道。1995年,安溪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业成为安溪最主要的传统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

4.茶叶企业品牌情况。品牌方面,涌现出“凤山牌”、“八马牌”、“祥华牌”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过得硬的品牌。其中“凤山牌”铁观音连续23年获国家金奖,成为钓鱼台国宾馆专用茶;*年7月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对安溪铁观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安溪铁观音”和“安溪黄金桂”两个证明商标,已获国家工商局商标注册。“安溪铁观音”正在申请中国驰名商标。

5、茶叶市场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安溪(中国)茶都建于*年,拥有面积250亩,共有1800个商铺,3000多个交易摊位,约80亩左右的停车场。目前已是一个集交易、博览、展示等功能较齐全的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在国内市场方面,形成闽南流域、广东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北三省四个主要销售区域;在国外市场方面,产品销往东南亚、日本、欧美、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销量1.2万吨,实现出口创汇2950万美元。*年安溪(中国)茶都共交易茶叶1*吨,同比增比1700吨。在交易总金额10.2亿元中,约5000万元属于在该茶都设店的茶叶包装行业的营业收入。该茶都取得不俗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今年安溪茶叶全年质量稳定,产量增长;二是该茶都在原有市场气候较浓的条件下兴建,并已成为安溪茶辐射全国的最大集散地;三是“神州行”茶事宣传,带来全国各地茶商到安溪买茶的可喜变化;四是茶都交易秩序公正文明,“绿色茶都”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2)运作情况。*年初开始筹建,9月份建成一期工程,运作情况是:县政府以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省、市争取的300万元扶持资金开始筹建,采取商住房地产形式建设茶都,与开发商以一层为店铺,二三层为商住的连体结构为主,其中茶都主楼的一、二楼(一楼的交易大厅和二楼的展览厅、会议室等)无偿提供政府使用。除商住店铺外,二楼交易大厅实际是供茶户、加工厂的茶叶交易。政府支持政策除规划、安排茶都建设方案与土地征用外,主要是通过茶都优惠供地、商住房产开发让利平衡,以及减免税费(仅对交易市场茶农收取1元的交易摊位费)。

(二)松阳县基本情况

1、县情情况。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南邻温州,与金丽温铁路及高速公路接壤,北靠金华,和浙赣铁路龙游站毗邻。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年全县生产总值21.91亿元,财政收入1.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

2、茶叶发展情况。*年全县新增茶叶投产面积7900亩,茶叶总产量5195吨,实现产值1.71亿元,对农业增幅贡献2.9个百分点,茶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年末茶园面积已达8.47万亩,五年来种植面积以年均发展万亩的速度递增,成为许多乡镇的主导产业,也成为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3、茶叶发展历史情况。松阳县是“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浙江省良种茶之乡”。茶类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名优茶的发展,促进全县茶叶种植、加工和经营三个环节的合理分离,延伸了产业链,加快了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茶叶标准化建设步入轨道。近几年,相继制定松阳银猴茶、松阳玉峰茶、松阳山兰茶、松阳小凤凰茶等地方农业标准,建立两个茶树良种母本园和十个“松阳银猴”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总面积433.4公顷。

4、茶叶企业品牌情况。茶叶品牌建设有新成效。银猴品牌,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精品名茶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等20多项荣誉称号,“银猴”牌绿茶于*年12月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绿谷青帝、观音露、山兰、碧云天、玉峰等绿茶相继通过有机茶认证。

5、茶叶市场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创建于1993年的茶叶市场,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扩大,曾经三易场址,*年,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同意正式更名为“浙南茶叶市场”,现已成为全省三大茶叶市场之一和浙西南茶叶集散中心。*年初,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的交易区一期工程和占地2.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市场拥有营业房100间,交易摊位5000多个)。*年,市场茶叶交易量达1.68万吨,交易额4.86亿元,*年1-8月交易量达1.17万吨,交易额4.231亿元,分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为“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2)运作情况。从80年代开始,松阳县茶农自发在松阳车站周围进行茶叶交易活动,1993年,松阳县长远公司利用闲置的老车站,为茶农开辟茶叶交易场所。第一期土地80亩,土地性质以工业开发用地政策,由长运公司进行开发,其中部分土地作为房地产性质开发商品房。*年,开始运作第三期开发,总投资*万元,开发形式也是采取房地产开发形式。部分用地作为茶叶市场功能所用。

二、几点借鉴

(一)从安溪茶叶发展情况来看。

*年,安溪茶业总产值45.2亿元,同比增5.2亿元。其一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1)多:产量多优质茶多总产值多。主要体现有:产量多——全年茶叶总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5000吨;优质茶多——全年茶叶质量稳定,优质茶占比提高到九成之多;总产值多——产销两旺,涉茶总产值45.2亿元,同比净增5.2亿元,增幅近年最高。(2)快:决策快增长快应对困难转变快。安溪茶业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产业,党委政府对茶业工作的指导和宏观管理,已经形成信息收集快、针对性强的决策机制;在发展定位上,强调稳妥;在鼓励发展上,思想解放,放手提速;在应对自然灾害、出口技术壁垒和薄弱环节影响上,运用快速调整能力,把困难和影响降到最低。所有这些,都有力保障了全年工作的顺利展开,并取得佳绩。(3)好:品牌好基础好口碑好。*年安溪县茶业工作主要围绕茶叶品牌建设,产业基础夯实和创新茶事宣传3个重点展开。实践证明,这对推动安溪茶业产业化程度提高,提升茶品牌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年“安溪铁观音”两度应邀出席联合国地标保护国标会议,品牌影响走向国际化;年初发起生态茶园建设热潮,茶园基地建设等茶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安溪茶叶神州行——“南国行”和“北线行”相继成功举行,影响力波及全国,茶事宣传新形式引人关注。(4)省:茶经营成本低茶价低。*年,安溪县茶管委、县工商、技监和茶业总公司等部门单位,推行了许多为茶业发展服务的新举措,重点是涉茶管理转变思想、增强服务的体现。其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进一步改善茶叶经营环境,降低茶农茶商产销成本,受益的是茶叶消费者。例如安溪县工商局积极开展行政指导,茶叶品牌向着更高层次进发,质监部门成功推行“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应用,茶叶总公司扩大证明商标使用受益面,加快茶叶审评人才培养,茶叶协会积极发展会员单位,一系列公共服务举措相继推出,有效降低茶农茶商产销成本,刺激了全行业快速发展。

(二)从松阳县茶叶发展情况来看

*年,松阳县实现茶叶总量5100吨,总产值1.71亿元,其在市场建设和管理上的一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1)加强品牌建设。近年来,都组团参加参与“中国名茶博览会”、“济南国际茶博会”等等各种茶事活动,并同苏州茶叶市场、济南茶叶市场结成友好市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的传播作用,积极打造品牌。(2)加强市场交易秩序管理。引进市场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市场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市场与有关部门制订了绿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地方技术标准。(3)加强市场管理职能。由政府牵头,成立了浙南茶叶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派出人员进驻市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以市场准入证、检测、巡查执法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4)加大市场硬件投入。浙南茶叶市场硬件建设是以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要求建设和完善的,市场内冷库、宾馆、茶楼、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同时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相配套的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还建立了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但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

另外,两地市场的一些共同点:1、依托良好的产茶基础和一定的茶市规模,实现了原“产茶找市场”到“市场促产茶”的转变,市场成为推进茶业的动力;2、市场建设及形成依靠政策支持,依靠各部合力维护和推进;3、品牌的宣传与培育有力度,标准化的实施与准入安排有保障,但品牌的统一仍然处在摸索阶段,有待加强。

三、对我县茶叶发展及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打造一个品牌

在茶叶市场,特别是名茶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竞争,西湖龙井茶品质其实一般,可国内外闻名,是口碑造就了品牌,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必将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淹没。做出一个品牌,就必须有做大做好的决心。我们要做大做强“三杯香”品牌。并以“三杯香”作为泰顺茶叶代名词,对技术部门检测合格的茶叶进行分类。根据茶树、加工形状、检测标准等分类,形成“三杯香”系列产品,但“三杯香”总品牌与各企业的商标应有所区别,如可有“仙瑶隐雾”牌三杯香,“雪龙”牌三杯香等,形成一个品牌,多个产品系列,允许企业拥有各自商标,在竞争中提升质量,在竞争中叫响品牌。

(二)加大一系列宣传力度

一是政府要有意识地组织茶叶主产乡镇和企业或大户,集中力量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营造名牌产品良好的产销环境,鼓励和扶持企业或大户到全国各主要消费市场建立销售窗口。二是今后县、乡镇及各部门的赠送礼品一律用泰顺“三杯香”系列茶叶。三是在国家、省、市、县电视台进行广告。四是每年组织一次泰顺“三杯香”茶叶宣传会、新闻会、茶王赛等,促进泰顺茶叶的消费。

(三)扶持一家龙头

政府部门有的放矢,重点扶持,对注册资金一定规模以上,企业有相当规模,下有生产基地,上有销售窗口,配有生产研究机构、茶叶检验、化验室、技术力量雄厚的茶叶企业。特别在广告宣传上,每年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在国外开窗口或外贸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继续扶持茶叶销售和创利大户给予奖励。鼓励产、加、销、研一体化大户产业化道路,连接农户、基地,使茶农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泰顺茶叶产业产生良性循环。

(四)建设一个市场

泰顺茶叶市场的建设已迫在眉睫,要提高茶叶市场知名度,市场也必须有一个代名词,如泰顺县“三杯香”茶叶市场、泰顺县茶叶文化市场或浙闽生态茶叶市场。建设市场着重抓好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开发,抓好有形市场,就是启动建设茶叶贸易市场平台,把我县茶叶市场建设成为以经营泰顺茶叶为主,兼营全国各大名茶,并与旅游结合的茶叶贸易平台,抓好无形市场,就是借助现有的泰顺茶叶销售网络,加强市场整顿,巩固现有茶叶市场,拓展未发展的市场领域。

(五)组建一个组织

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的原则和“茶叶龙头企业——茶叶产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连结模式,把广大农户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走规模发展之路,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以技术干部为依托,以基地为基础,实行自我服务,实施品牌战略为载体的合作经营机制。如有经济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牵头,把分散多户生产、销售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泰顺“三杯香”茶业合作社,下设茶叶营销合作分社、茶叶加工合作分社、茶叶生产合作分社。使泰顺茶叶规范生产、加工、销售,确保泰顺茶叶的信誉。

(六)改造一批茶厂、基地

要发挥我县优越的茶叶自然资源,必须把好茶叶加工关,县内要培育一个泰顺“三杯香”标准化、规模化的综合加工厂,改造几十个名茶加工厂和初制厂,加工厂选址必须符合省政府下达茶厂优化改造基本条件,以全力打造一个安全、卫生、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强化科技对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以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茶推广,名优茶采摘加工,机械化生产和有机茶发展为重点,加快茶叶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园要修筑好道路、生产用房,运输工具能直通茶园,茶园内卫生、无污染源,要鼓励二产老板投资茶业,为泰顺茶叶产业化创造投资渠道。

茶叶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张謇对近代中国茶业的认知

作为近代著名文人、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首领和政界要人,特别是曾担任过农商总长,张謇对近代中国茶业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所包含的思想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这些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茶叶为出口商务大宗”(2)。张謇对近代中国茶业的重要地位十分清楚,这既来自他的亲身感受,也来自社会现实的反映。张謇生活的年代,是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国家和领土不断遭到严重损害、人民苦难日益加深的年代。茶叶作为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无论是出口数量、出口价值,还是在外贸格局中的地位,没有任何一种货品可以与之匹敌。张謇出生的1853年,正值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时期。该年,福州首次出口茶叶,加上广州、上海,中国南方出口茶叶的港口为3个,是年出口茶叶约计10122.7万磅(3),折合759392.348担。北方运往恰克图陆路出口俄国的茶为5万箱(4),折合2.5万担。1852年,从西北出口俄国的茶为66.6万磅,折合4996.249担(5)。从西南出口的茶叶,每年约5万担,帆船每年运销海外的茶叶约为2万—5万担。总计1853年出口茶叶约859388担—884388担,即不到90万担。1888年,茶叶出口量增至2413456担(6),增长1.7倍左右。茶叶出口带来的白银年收入为3000万两左右,最多时年达4000万两,个别年份甚至达到5000万两。其占出口总值比重1897年为61.64%。嗣后,因土货出口量增加,茶叶出口比重有所下降,1886年仍超过40%(7)。虽然19世纪80年代末,茶叶出口已趋衰落,但仍不失为“出口商务大宗”。张謇大办实业期间,1895年的茶叶出口量为1865680担,他从事立宪运动的1906年,茶叶出口1404128担。中华民国建立时的1912年,茶叶出口1481700担。他当农商总长的1913—1915年这几年,茶叶出口量为1447712担、150312担、1783916担。他去职时的1916年,茶叶出口1543862担(8)。这一段时间,茶叶出口总值一般为年达3000万两白银,1901年最少,为1851.2万两,1897—1898年、1900年,1902—1903年、1905—1906年,年均2000余万两。但1915年竟达5556.2万两,1916年也高达4356万两。其占出口比值也不断下降,1887—1891年为30%以上,1892—1896年为20%以上,1897—1916年大多为10%以上,其中1909—1910年、1912—1913年、1916年,均不足10%(9)。但,无论如何,1900年前茶叶出口货值在外贸结构中一直占据首位,1901—1916年仍然占据第2位的事实(10),也说明了茶叶贸易的绝对重要性。这是张謇重视中国近代茶业的现实基础和关注茶叶贸易的物质前提。

2.“茶叶销数,日形减退”(11)。茶业事关国计民生,在中国近代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但,如此重要的产业,张謇用心细究后却遗憾地发现,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尤其是他任农商总长的“近年来”(13),茶叶出口量不断下跌。1879年前,张謇的青年时期,茶叶出口量持续上涨,年出口量已接近200万担,19世纪80年代,年出口量大体达200余万担,但1889年后已不足200万担,嗣后螺旋式下跌。进入20世纪初,年出口量大体只有140万—160万担,仅有1903年、1906年超过160万担,1905年还不足140万担,1901年仅为110余万担(14)。张謇辞官回乡后,茶叶贸易“日形减退”的局面依旧没有任何好转。1917年,出口量仍有1125535担,1918年骤减至404217担,翌年虽升至690155担,但1920年、1921年又减至305906担、430328担。嗣后虽缓慢回升,但直到张謇去世的1925年,出口量也只有833008担(15),仅为全盛时的约30%。这样的残酷局面,确实使人忧伤,也深深刺激了张謇的大脑,成为挥之不去的恼人印象,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3.“至严禁作伪,改良制造各节,尤为当务之急”。因为,据农商部“叠经派员分赴产茶各地,切实调查,以皖省祁门之茶,栽种制造,尚称合法”,但“其余湘、鄂、赣、闽、浙等处,均树老山荒,久未添种,味淡质薄,向不施肥,培植既鲜讲求,制焙率多粗劣。而作伪掺杂,尤为各省之通病”(16)。这种认识,反映了中国近代茶业的突出弊病和客观实际,说明问题之严重性。其实“培植既鲜讲求,制焙率多粗劣”问题的出现,说到底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环境下,外国列强压榨中国茶业的结果。因为,外国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为护身符,完全控制了中国茶叶的生产与贸易,操纵了中国茶叶出口定价权,千方百计地榨取更多茶利,而真正从事茶叶采植、生产的最下层茶农的利益却得不到任何保障。茶叶出口利益最终大者被“中间商人……囊括去了,真正交到种植者手里的那一部分,又须由许多人分配,因此每人所得的不多”(17)。其实,并非所有中间商都取得了巨额利润,只有外国洋行者茶叶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是真正“囊括茶取”的中间商。这一点,当时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利之操纵,尽归外洋”(18)。洋行控制茶价的基本依据是利用信息优势、资本优势(19)。茶季开始,洋行先“昂值收买,以广招徕”,并利用分布各埠的收茶机构,凭借交通、信息优势,采用“何处便宜,即向何处售买”的方法,“迨茶船拥至,则价值顿减,茶商往往亏折资本”(20)。茶商不但昧于商情,交通落后,更重要的是资本来自贷款,无法与洋行抗衡。茶商“由于资本不足,重息借贷,更有全无资本,俟茶借债者。洋商渐知其弊,于是买茶率多挑剔,故抑其价。茶商债期既迫,只求速销偿债,而成本之轻重,不能复计。一经亏折,相继倒闭。其资本充足者,势不能随众贱售”(21)。当然,洋商控制中国茶叶出口的手段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正因为如此,当时外国人也承认,“所有,或者几乎是所有主张人格和清白、反对欺诈买卖的洋行,都被排斥于华茶贸易之外”(22)。既然如此,经营茶叶出口的中国商人为了获取利益,遂采取转嫁危机的方法,除了尽可能压榨茶农外,他们还采取饮鸠止渴的作伪手段,粗制滥造,掺杂作伪,不一而足(23)。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茶农,连起码的温饱都得不到保障(24),因此,普遍对茶业失去信心、耐心,不但不可能认真管理茶园、精心制作茶叶,甚至还被逼成作伪制假的主角(25)。这就是张謇所说“树老山荒,久未添种,味淡质薄,向不施肥,培植既鲜讲求,制焙多粗劣。而作伪掺杂,尤为各省之通病”问题的由来,也是近代中国茶业衰败的根本原因(26)。既然茶叶如此重要,但外销量又不断减少,形势严峻,问题严重,作为主管农商的最高长官,张謇当然负有振兴茶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上,他就任农商总长后,立即就对振兴传统优势产业茶业殚精竭虑,多方谋划,提出茶业“亟宜整理”,除了“减轻税率,系为体恤商艰起见”外,认为“至严禁作伪,改良制造各节,尤为当务之急”(27)。为此,他制定了振兴茶业的计划,采取了恢复茶业的措施。

二.张謇对近代中国茶业的振兴

虽然张謇任农商总长时间并不长,但还是为振兴茶业还是尽其所能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值得后人铭记。

1.“派员分赴产茶各地,切实调查”(28)。振兴中国茶业,必须了解、把握中国茶业,而准确把握茶叶产区的种植、制造、销售情况,实为基础之基础。虽然清末海关曾有过相关调查,把相关情况汇编成《访察茶叶情形文件》,但毕竟不是着眼于茶区的全面调查,更不是针对茶叶生产情况的。当然,洋务派官员著作和言论及海关贸易报告中也有一些茶区情况的反映,那就更不成系统了。为了搞清中国茶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农商部向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重点外销茶产区派出调查员,进行“切实调查”,获得了大量茶区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经汇总后予以公布,为振兴茶业提供了决策等依据。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认为,“调查的数字虽极不可靠,但尚不失其本身的意义”(29)。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全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种类、茶户户数等。兹见全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种类、茶户户数表:当然,农商部的上述统计存在一些问题。如茶园面积是由“面积”和约计面积组成的,“面积”就是实际知道的面积,比较准确,“约计面积”当是估计的面积。这样,二部分合起来的总面积就不是很精确了。又如,1920年的茶叶产量,除去出口数量306422担后,已不足9万担了,显然不准确。这是由于当时各省割据,报告不全造成的。再如:茶户数量前后几年相差太大,主要是1916年后的具报即已不完整。1920年,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重要产茶省份茶户数量均无数字。1915年的全国茶户数量中,山东、四川数量也缺。但,相对而言,张謇任农商总长时那几年的相关统计数字要准确些。这是张謇对振兴近代中国茶业作出的贡献。

2.“拟具整理茶叶办法并检查条例呈”(31)。中国最早从事红茶改进工作的祁门茶叶改良场,是张謇任农商总长时,派曾前往印度、锡兰考察过茶业的陆纆建立的,并从印度买来了一部手揉茶机。后随首张謇离职,试验场无形停顿(32)。1914年10月14日,接准税务处督办梁土诒等呈称,“为请减出洋茶税,以兴实业由”,张謇表示赞同。但他又认为,“茶叶销数,日形减退”的原因是“培植即鲜讲术,制焙率多粗劣。而作伪掺杂,尤为各省之通病。盖山农初制之后,庄号复制之前,中间有茶贩为之买卖。茶贩本专恃羼假营生,自近年庄号收茶规则废弛,此风愈炽。或掺以水,或杂以株柳等叶,或加以铁屑、土沙、滑石粉等质,或用粘质物加制,或用靛青及颜料染色,洋商啧有烦言,信用由兹扫地”,因此,“严禁作伪,改良制造”,“尤为当务之急”(33)。具体解决办法是,应在汉口、上海、福州等主要茶叶销售、出口地点,设立茶叶检查所,所需经费,以征收检查费充之,但希望财政部拨付开办费5000元,选派富有茶叶经验之人,督同中西技师,前往办理。对检出的不合格茶,禁止其买卖。对茶农所采制的优质茶及资本雄厚、业务量大的大茶号,进行奖励。“一面严饬种茶山户、业茶商董,随时整顿规约,于取缔限制之中,寓奖励劝导之法。从此商民知所观感,种制逐渐改良,茶质日高,茶价日起,然后再图广告装潢诸办法,为直接销售之豫备”(34)。为此,张謇正式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茶叶检查条例》。内容共分八款:一是,凡行销外国之茶叶,均应受茶叶检查所检查。二是,凡请求检查时,须先缴样茶,并听检查所按照报到之先后,抽查箱茶。三是,凡请求检查时,须具请求书,载明商号、地址、姓名、籍贯、产地、箱数、茶叶、品名。四是,凡请求检查时,须交纳的检查费包括二五箱,每箱银二分;洋庄大箱,每箱银二分五厘;西庄大箱,每箱二分;二五箱,每箱银一分。五是,检查项目包括茶叶色泽、香气、质味、形状、重量。前面四项内容,样茶与箱茶应同时比较检查之。检查方法采用普通泡法与利特核法,或用化学分析法。茶叶如果被判为不合格,则第五项“重量”内容就不查检了。六是,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判为不合格茶:混用株柳等相似之物;用粘质物制造者;掺和铁屑、土沙、滑石粉杂质者;用靛青及各种颜料着色者;灰末严重超标者。凡判为不合格茶产品,禁止其买卖。七是,合格茶品另行编号,定为一、二、三、四等级,以分优劣。并以公磅,准在箱面,表示其重量。凡色、香、味俱佳者为一等,色、香、味有二项可取者为二等,色、香、味有一项可取者为三等,色、香、味均次者为四等。八是,经检查的合格茶叶,在箱面上加印合格证;不合格茶,盖用不合格印证。《整理茶叶办法》和《茶叶检查条例》呈上后不久,1914年11月21日,政事堂交政治讨论会讨论,由总统袁世凯批令农商部复核。为此,张謇又上《复核政治讨论会所议整理茶叶办法呈》。该呈对前呈有些内容作出了修正和完善。称:“议案中所称就近用各帮中西技师,轮流检查,察核现情,似已不合”,因为,“原有推用中西公正人评对茶箱复核磅秤之规约,旋以团体散漫,经费为难,章程尽成具文”,对茶叶检查所评议员,提出从汉口、上海、福州茶帮中,访延热心公益者,每帮数人充任,“就地襄助组织”,并以老茶号中之验茶有经验者,或洋验茶人中素有声望者,“酌量聘充检查技师”。对搀杂作伪之茶,临时由各所评议员共同研究,决定罚款数量,“以资惩戒”。议案中所称检查所费用,拟由公家担任,张謇表示支持,并指出汉口、上海、福州“三处商埠,皆外商云集之地,房屋食用等开支,耗费较大”,“约计每年汉口需银七千圆,上海需银六千圆,福州需银四千”,共计1.7万银元。这笔经常性年费到底由政府核给,还是由产茶各省摊拨?张謇希望加以明确,以便“分别列入四年度豫算,作正开支”。开办费银5000元,请财政部先行发给,“以资开办”(35)。经讨论修正后的《茶叶检查条例》更为完善。可惜,此一美好计划未见付诸实施,旋因张謇去职,最终不了了之。

3.“减轻税率,系为体恤商艰起见,应即照准”(36)。1914年10月15日,接到政事堂交袁世凯总统发下税务处督办梁士诒等呈,提出减免出口茶税,以兴实业。张謇接到所呈及袁世凯总统批示后,非常重视。认为茶叶为出口商务大宗,亟宜整理,认为所请减轻茶叶税率,系为体恤商艰起见,应即照准。事实上,茶商负担过重,强烈要求减税轻负,以纾民力的呼声,自清末起几乎与茶业危机的爆发同时产生的。仅茶叶关税、厘金二项,常为中国茶叶“国外卖价的30%,常为中国国内生产成本的100%”(37)。19世纪末,西方人布雷顿写道:“中国茶叶所付的税款,包括厘金在内,据估计4.1两至5.4两,为茶叶价值的35.5%,或每2至3便士”(38)。福建厦门茶的厘金、出口税,“两共已居茶价三分之一”(39)。这还是一般的税负。相比而言,中国茶的竞争对手锡兰,不特免征,而且每年多产一磅,则政府奖银五分”(40)。印度茶也“绝无厘金、入市税或出口税。征敛”(41)。日本茶仅“征得一笔名义上的税款”(42)。因此,以手工劳动为基础,效率低下且税负沉重的近代中国茶业,难以与建立在资本主义大农场基础上,采用机械化生产的高效益无税负印度、锡兰茶竞争。中国茶商成本居高不下,加速了破产进程,因而强烈要求“国家亦宜力为保护,删减税厘,以纾商力”,他们呼吁:“茶业不振,则国家仍无裨补,如何薄税轻重,使茶业者复兴,则国家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不较胜于徒悬收重税之空名乎?”(43)当时,清政府动辄以“国课所费,不能变通办理,居奇固执”(44),任凭茶商茶农“屡著论说,甚至笔钝唇焦,亦终无济于事”(45),最终一律严加拒绝,甚至为搜刮庚子赔款,竟加捐二成。直到1902年,清政府才正式削弱茶叶关税50%,每担茶叶实征银1.25两。但此时茶叶贸易已严重衰退,洋茶完全凌驾于中国茶之上。况且厘金没有减免,茶商的负担仍然很沉重,这一教训极其深刻,身为农商总长的张謇对此绝对不可能不知晓。因此,整理茶业的措施,当然应包括“减轻税率”、“体恤商艰”的内容。但,到底如何实现“减出洋茶税,以兴实业”?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尚不清晰。

三.张謇振兴近代中国茶业的影响

张謇任农商部长的时间不长,对近代中国茶业的整理力度也不大,效果不是很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与袁世凯政府的性质有关。因为,一个即将称帝复辟的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难以真正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的富强。作为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张謇,即使有些抱负、想法,最终也难以实现既定目标。正是由于这种时代悲剧,使壮志未酬的张謇辞官南下,重操旧业,继续在家业从事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事业。然而,如果将张謇整理茶业的行为放到中国茶业的近代化过程中去考察,又可发现,这种看似无效的失败之举,其积极意义其实无法抹杀。其具体影响有三点。

1.茶业调查考察渐成社会共识。张謇播撒下的茶业调查种子并未枯绝,而是薪火相传,渐为人们所赞同。至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时期,茶业调查考察已成为社会共识。上海商检局局长蔡无忌提出的改进茶叶方案的工作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调查考察”。他说:“欲图华茶对内事业之改善与对外贸易之扩充,其办法须积极调查各省栽培制造状况,各产茶国改良步骤”(46)。正是在这种气氛下,茶业调查考察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不少很有质量的调查考察报告也纷纷面世(47)。这些活动、报告比较著名的有:1932年,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组织东南各省及主要茶区,分头派员进行实地调查。当时“稻麦棉丝茶五项为中心改良事业”。中央农业实验所和四省农民银行委托金陵大学农经系等许多单位也进行了茶业调查,大多发表了具体的调查报告。1934年11月,中央农业实验会所据1933—1934年“名省农情报告员”的调查统计,对各省茶叶消费、茶叶代用品、茶叶生产实际,列出了详尽的调查数据(48)。吴觉农、胡浩川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民国24年版),就是依据吴觉农对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茶叶产区资料写成的。1935年前后,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等单位,派遣吴觉农调查考察了日本(49)、印度、锡兰、爪哇、英国、苏联等地的茶业情况,发表了多篇调查报告,出版了著作《中国茶业问题》。中央立法院统计局核定出版的《中国七十二年来华茶贸易报告》(50),依据也是此时期各地陆续上报的材料。20世纪30年代,茶业调查考察风尚的形成,其根源应是张謇所首倡。

2.茶叶税负减免最终有所成果。虽然张謇任农商总长的时候,茶叶税负减免未有实际行动,但减税已是大势所趋。1919年,旧农商部期间,茶叶关税完全废除。至此,茶叶出口进入无关税时代,这一结果的形成是当时社会舆论及茶商长期呼吁的结果。当然,张謇也对这一局面的到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謇是有功于茶叶出口关税的废除的。

茶叶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人民日报:我国茶叶是安全的(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关注茶叶农药残留(上))。

近日,某环保组织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质疑国内9大品牌茶叶企业的产品含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是否过高?相关标准是否科学?茶叶质量安全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茶企及政府相关部门。

疑问一:农药残留符合标准吗?

【回应】农残不等于农药超标,大部分符合我国标准和日本标准

该报告称,送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的农药有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就像去医院体检,通过对照标准值,才能知道指标是否正常。”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认为,从报告检测结果看,有三类情况:一是我国国家标准有专门针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规定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一项超出行业标准)。二是我国无标准、其他产茶国有规定的,比如检出的29种农药中有21种在日本有茶叶限量标准,此次检测结果也都符合这21项标准。三是我国和其他产茶国均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参照该农药在其他食用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结果也符合相关要求。

据介绍,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卫生部、农业部共同了315项限量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总数达到了2319项。针对普通茶叶的农药残留,我国共了四个国家标准(GB2763-2005、GB25193-2010、GB26130-2010、GB28260-2011)和三个行业标准(NY660-2003、NY661-2003、NY1500-2007),共制定了27项限量标准。

为了核实相关说法,记者同时查阅了中国、日本和欧盟关于农药在茶叶上残留限量的标准,发现此次报告中检出的29种农药残留,共有21种符合日本标准,13种符合欧盟标准;10种农药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种不符合中国行业标准,其余18项无相关标准。

疑问二:我国标准科学吗?

【回应】标准经过综合测算,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原则,与其他茶叶出口国类似。

据陈宗懋院士介绍,我国茶叶标准的制定,依据科学的实验数据。由于用在茶叶上的一些农药也会使用在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上,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要综合测算。

首先将农药作用在不同的植物上,在南北方等至少3~4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观察2~3年(分析不同的阳光、雨水、土壤等情况),观察其分解的不同产物。对于实验取得的数据,一般取其极端最大值再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中国人的食谱,根据不同食品摄入比重进行综合测算,保证农药残余物总体摄入量不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安全标准上限。在评估时,对于茶叶的每日摄入量采用了世界范围的最大值,也就是每日13g(英国和科威特的平均使用量),而中国人的茶叶平均使用量为每日4g~5g。

陈宗懋表示,从世界范围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是买方市场。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欧盟茶叶主要靠进口,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中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越南以及一些非洲国家是主要茶叶出口国,中国的茶叶农残标准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相类似,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采用同样的原则。

据介绍,我国是全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农残标准较多的国家之一,如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中涉及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有15项,我国已制定27项标准,而印度只有5项标准。

专家表示,我国的一些农药残留标准严于其他国家,如:硫丹,我国标准是20mg/kg,日本和欧盟是30mg/kg。

为何各国农药残留标准存在差异?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研究员简秋说,一是农药的使用剂量与该国所处的气候带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有关;二是每个国家的膳食结构不一样,从膳食中获取的量不同。

疑问三:为何会有违禁农残?

【回应】残留量极低,符合标准规定;可能为土壤等环境中的残留所致

该检测报告提出,有12个样本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如灭多威、硫丹等。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2011年,我国1586号公告,撤销了硫丹、灭多威在茶树上的登记,但允许在其他作物上使用。之前,我国199号公告,规定在茶树上不得使用氰戊菊酯。

茶叶中为何出现违禁农药残留?陈宗懋表示,从报告显示的残留量来看,应该不是直接喷施所产生。“有的禁用农药过去允许在茶叶上使用,在土壤等环境中还可能存在,构成微量的残留。”

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基地。该县茶业总公司工作人员陈加勇表示,对国家目前已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农药,安溪县早已规定禁用。但实际上,“原来蓄积在土壤、茶树中的农药仍可保留4年~30年才能消失;而且,一些农药虽然在茶叶上是禁用的,但在周边农田、果园等使用,随茶园用水和空气飘移而附着在茶叶上,给茶树带来污染。”

疑问四:茶叶还敢喝吗?

【回应】农药大多不溶于水,合格茶叶泡水饮用安全;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

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植保专家吴光远告诉记者:“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20%。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刘新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g,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人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茶叶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为主、严格执法的要求,围绕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各个环节,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使用禁用农药、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提升我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整治重点

(一)整治对象:全区所有从事茶叶农资经销、茶叶生产种植、茶叶加工及销售的单位和个人。

(二)整治内容:

1.经营主体。对各类茶叶经营主体开展清理检查,审核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经营主体,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对违法经营的,坚决吊销其营业执照。

2.加工环节。对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卫生条件不达标等行为。对于掺杂使假的企业,除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区经信、电力部门对茶叶加工企业依规按程序进行停电处理,企业不得享受各级扶持政策。

3.营销环节。重点查处新茶旧茶混合包装、假冒商标、虚假宣传、储存假冒伪劣茶叶产品等行为。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建立茶叶市场日常巡查、举报投诉、抽样监测、定期通报等制度。

4.种植环节。加强农药销售市场监管,禁止农资经销商销售禁用限用农药。加强宣传教育,禁止茶农购买和使用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进入茶园。

四、工作步骤

全区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从2016年3月1日起至10月初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4月30日)。区政府制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召开全区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议。各产茶乡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与各茶叶加工厂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各产茶乡镇为所有茶业从业人员发放公开信,并在重点区域张贴宣传标语。2.综合整治阶段(5月1日-9月30日)。各产茶乡镇及区直有关部门组织专班,到茶园、进厂房、入市场,依法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在媒体网络上公开曝光。区政府根据情况,组织力量集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自2016年3月开始,全区设立茶叶掺杂使假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查证属实的,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现金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由区食药监管局负责制定兑现办法。

3.巩固总结阶段(10月初)。总结经验,建立长效监督执法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全区成立以常务副区长刘传钢为组长,副区长饶玉梅、黄光学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局、区食药局、区质监局、区工商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广电局、区供电公司以及产茶乡镇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区农业局(联系方式:0717-7821345),负责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各产茶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次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履行属地责任,对辖区内综合整治工作负总责。

2.明确职责。按照部门负责、协调联动、属地为主的要求,区、乡(镇)、村三级动员,按照要求开展综合整治工作。

区政府办公室: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

各产茶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负责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等力量开展宣传教育,确保公开信的发放率达到100%,群众知晓率达到100%;负责配合区直有关执法部门开展执法行为;负责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监督检查。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持综合整治活动秩序,严厉打击阻碍执法行为。负责对制茶企业发生的治安案件做到100%查处。

区食药监管局:负责牵头开展执法检查。负责对茶叶变质、食品添加等违规行为的查处。负责与法定食品检测机构研究确定茶叶非法加糖的检测和判定标准,加大产品抽检频次,提高检测效率。负责指导茶叶生产单位改进生产条件、优化卫生防护、做好产销记录,保障产品质量;负责督促茶叶经销单位严格进货查验,强化对加糖茶叶的筛查,做好经营台账,实现产品可追溯。负责受理掺杂使假的举报投诉,核实兑现相关奖励。

区农业局:负责茶叶投入品(特别是国家禁用农药)及重金属的监测监管;负责指导抓好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负责编印《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简报》。

区工商局:负责对商标使用、假冒伪劣、销售欺诈、虚假宣传及主体资格等行为的查处;负责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市场评选等活动;负责组织开展茶叶质量专项监测行动。

区质监局:负责对茶叶标准、茶叶包装等方面问题的查处;负责指导茶叶加工企业严格按标准明确的栽培技术、采摘技术、加工要求、成品茶质量、包装检验要求组织生产,严格质量等级,以标准占领市场,确保各项标准有效实施;负责查验茶叶生产单位产品包装物进货来源,从源头把关茶叶包装物质量。

区经信局:负责协调电力部门对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停电处理。

区供电公司:负责对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停电。

茶叶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97-01

周末活动性作业指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有效地挖掘活动中蕴藏着的大量的语文练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作业。笔者从本土文化与社会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与交流。

一、趣味盎然的本土文化专题

浙江临海,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名胜古迹众多,地方特产、风味美食丰富多彩。我们充分挖掘临海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见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1.观风景名胜

临海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江南长城,集具江南特色的公园――东湖公园,古色古香的紫阳街,历史源远流长的孔庙,千年古刹龙兴寺等,都成为我们周末进行本土文化专题研究最好的素材。如对江南长城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观赏研究江南长城迷人的自然景观;二是研究江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三是研究江南长城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不同名胜古迹的不同特点,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记录、筛选,记录时可以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可附带拍照、画图等进行记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报告。因为学生分工合理,搜集的资料全面而有价值,因而写出的研究报告也全面详实。可以推荐学生将研究报告发送到旅游网或是旅游报纸、杂志去发表,增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

2.品地方特产

临海地方特产非常丰富,随着临海经济地快速发展,岭景葡萄、涌泉蜜桔、羊岩茶叶、上游杨梅、上盘西兰花等产业脱颖而出。临海特产专题研究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对学生接触社会、关注民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语文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临海特产专题研究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制定自己要研究的地方特产名称,再设计调查表,罗列要调查的内容,如特产名称、产地、产品特点、订购方式、广告宣传等,设计好调查表后,根据调查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就地品尝,并交将考察结果及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回来后对材料加以整理。调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通过对羊岩茶叶的调查与研究,学生认识了茶树、茶叶、茶的品种,知道了茶叶的制作过程,懂得品茶及珍藏茶叶的方法,还懂得了鉴赏绿茶茶叶的方法等。在学习中,学生还明白了每一个知名品牌都需要广告的宣传,才有更广阔的推广空间,从而试着写写广告词,供商家参考。对于地方特产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包装不精美,订购方式单一等,指导学生给商家提意见,在交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

3.尝风味美食

能享受到美食大餐是人生之幸事。在我们临海,每年都举办风味美食节,各种各样的美食集聚一街,一字儿排开,连外国的朋友也乐得摆上了摊。这吸引着无数的市民、外地游客前来欣赏、品味。美食也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地去品尝美食。对于风味美食专题研究,学生兴趣盎然。在对风味美食的研究中,我指导学生先确定要研究的美食名称,根据自己在美食节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的,确定研究对象,再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地调查访问,主要从美食的颜色、香气、味道、制作工序等方面进行。学生们研究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亲自去买美食来观察、品尝,作好记录;有的通过往日的经验来记录。经过学生周末不断地努力,他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语文学习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将学生用周末活动性作业的内容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既使学生容易获得素材进行研究,又使学生的研究所得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活动很多,如“动物饲养”、 “植物栽培”、“今日我当家”、“我是卖报小行家”、“卖花使者”、“走进敬老院”、“小小售货员”等。

1.动物饲养活动

饲养动物对家住城市的学生来说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知道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撰写观察日记,培养持之以恒地做事的习惯等。在周末活动性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周记。首先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研究,接着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的环境及对食物的要求、饲养小动物的注意事项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再去购买小动物及所需的物品,并仔细观察小动物,坚持写观察日记。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日常写作打好基础。经过观察、实践与写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观察日记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等在不断地增强。

2.“今日我当家”

生活是个大舞台,今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明天,学生将运用自己的所学去生活,因此,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平时用习得的知识指导生活,这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今日我当家”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家的内容丰富多彩:晨起到早餐店买早点、顺便到菜市场买菜、洗衣、择菜、做一顿丰盛的午饭、带弟弟妹妹等。学生平常最怕作文,经过当家后,学生懂得了生活即是写作的源泉,有了丰富的体验,就不怕写作。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当家的辛苦,后来学习时就更努力了。“今日我当家”、“妈妈,您辛苦啦!”、“第一次拖地”、“打扫卫生三步曲”等文章应运而生,学生不再觉得习作那么难。

3.“我是卖报小行家”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社会生活的运用中不断增强的。因此,我们要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的机会,使他们有展示才能,与社会人交往的机会。我们可能一向都为口语交际该如何教而发愁,如果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步入社会,就不会再使他们“金口难开”。如周末到了,可以联系《台州晚报》、《临海日报》编辑部,领取报纸进行销售,把学生推向市场。在销售报纸前,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报纸销售的方法,地点的选择,人群的选择,卖报后的奖励等。因为学生经验少,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到报刊亭卖报纸,也可到车站、医院、景点等地销售。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至于觉得卖报太难;通过卖报后的奖励,激励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作业的决心和意志。通过实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加强,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也更深刻。

小学高段语文的周末活动性作业,以实践活动为主,使学生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观察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写作能力等,丰富了学生的周末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お

参考文献:

[1]刘先捍.《活动课程教学研究》,南方出版社2002年3月.

[2]吴云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共性探讨 》2003年5月.

[3]朱建人.《生活作文之研究》 上海教育研究 2004年1月.

[4]艾津.《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