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说到底,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制度的支撑,但在普遍均等理念下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却从另一个层面推动了制度的建设,杨玉麟教授等曾经思考、讨论过理念与制度的这种关系。中央的方针政策、政府的责任、学界的研究与实践的示范等等多重作用,推动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项目开展。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创建指标中规定了示范区需要运用总分馆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并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形成研究成果。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仅仅包括公共图书馆,但本人一直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没有其他一个文化行业可以如同公共图书馆一样,是国际公认的民主社会制度安排,有国际统一的服务理念和规范,纵向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结构,横向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无缝链接、并运用总分馆或区域网络等组织形式构建成一个无边界的服务大网,从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服务的普遍均等。事实上,在创建指标中,除公共图书馆外,文化馆等其他行业都没有一定要形成系统的资源共享模式的硬性规定,这使得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在创建示范区中成为份量最重的单位。因此,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是探索、实践和制度设计研究的重要途径。

随着示范区申报、建设、推进,一些地方的总分馆建设会从自主创新进入政府主导,建设总分馆可能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么艰难,但总分馆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必须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如何创建既符合总分馆的客观规律,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总分馆模式,并且引导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会比自主创新容易多少。幸好,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这是许许多多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创造的共同财富。

邱冠华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成效及对策

刘 磊 李晓辉 (东莞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07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现状和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了东莞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总分馆 社区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76-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enter-Branch Libraries System in Dongguan Library

Liu LeiLi Xiaohui (Dongguan Librar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71)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s and effects of Donggua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ri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center-branch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mobile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76-05

自《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年)》拟定并实施以来,东莞图书馆遵循《纲要》思路,认真积极调研,推动政策出台,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在政府相关政策、文化考评机制和同一数字资源平台的合力推动下,初步建成了覆盖市镇两级并向村(社区)延伸发展的总分馆网群,确立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图书馆集群发展模式。随着总分馆社会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和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基层图书馆建馆质量及体制纵深发展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细节问题。总分馆制发展至今,需要我们重新审时度势,调整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思路,从原来略显粗放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从多个角度和细微处完善集群管理方式。

1 现状及成效

1.1 图书馆之城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市级图书馆1家,镇(街)图书馆29家(不含松山湖科技园区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358家。市图书馆面积达4.5万m2,镇街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1000m2以上的有20家,500至1000m2的有7家,500m2以下的有2家;村(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达200m2以上的有109家,100到200m2的有107家,50到100m2的有119家,50m2以下的有23家。全市图书馆从业人员683人,其中镇街图书馆从业人员约270人。数据表明,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1.2 总分馆建设现状

截止2010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分馆48个,其中镇街分馆29个,村(社区)级分馆11个,楼盘小区分馆2个,企事业单位分馆6个。除企事业单位分馆外,其余42个分馆均可与东莞图书馆(总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共用。此外,东莞图书馆还通过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的形式,建有102个服务站点;通过图书室与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有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23个;并于2007至今通过研发的图书馆ATM,推出图书馆自助服务站5个。图书馆总分馆制初步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充实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

1.3 建设成效

根据统计,东莞市市镇两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共计达13.4万m2,比2004年实施总分馆制以前增加了近2.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6%;市、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图书馆藏书共348万册,比2004年增加了约2.1倍,平均每年增长达20%以上。从年借阅量上看,近年来部分新建图书馆的建设成效非常明显。例如,2008年8月,麻涌分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外借量达到3.2万册次;到2009年,全年借阅量更是达到了6万册次,在东莞市所有镇街分馆年外借量中排行第3位(见表3)。又如,塘厦分馆,原建筑面积只有600m2,2010年,塘厦新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7800m2,是旧馆馆舍面积的13倍,而2010年的年外借量则比上一年增加了3倍,跃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第2名。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万江分馆等。目前,东莞市基层图书馆新馆建设方兴未艾,道颉⒋罅肷健⑶逑三个镇也正在进行新馆筹建工作。

2 突出问题

东莞市实施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明显的特征。它是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组成动静搭配、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地区图书馆集群网络,形成了“技术+管理”的集群管理特色。[1 ]自2004年至今,镇街分馆的覆盖率达90%以上,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主要停留在标识规范、平台同一、书目数据统一等层次上,在业务的集中管理、文献资源的统购统编、共享资源的推广应用、读者服务的统筹协调等层面上,受制于客观环境和人的能力的局限,推行力度有待加强,发挥程度有待提高,发展模式亟待突破和创新。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2.1 人的问题:基层图书馆馆长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图书馆建设重在馆长,镇街分馆馆长作为带头人的作用发挥非常重要。首先,从常平、厚街、麻涌、大朗、万江等新馆发展过程看,具备图书馆行业工作基础和专业素质的分馆馆长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常平分馆通过引进人才,招聘了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专业图书馆馆长。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常平分馆年外借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远远超过其他镇街分馆的外借量。又如,麻涌分馆和万江分馆,东莞图书馆通过借调方式,向两镇派出专业馆员挂职馆长,2009年两镇的年外借量分别达到了6万册次和4.5万册次,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的第3位和第6位。其次,即使非图书馆专业出身,但具备较高职业精神的镇(街)由文广中心工作人员兼任图书馆负责人,也可以较好地带动图书馆社会效益。如东城分馆、石碣分馆、厚街分馆,2010年的图书外借册次也分别排名第5、第6和第8位,他们工作积极主动,除配合市各项读书活动外,结合本镇实际,利用现有设施条件,积极举办各项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了分馆建馆效益,收到良好效果。其余十几个镇(街)分馆馆长或由临时工作人员担任,或综合素质欠佳,日常表现平平,严重影响了总分馆体系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2.2 财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

受镇街经济实力强弱的影响,镇街分馆的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尽管东莞市政府的《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东府办[2005]81号)对镇、村(社区)购书经费、设备、人员等办馆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镇(街)应将图书馆主要事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特别要将购书经费单列;村(社区)图书室以镇(街)、村(社区)投入为主,社会捐建和资助为辅冠名、联办等形式进行建设。但从当前实施情况来看,文件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60%的镇(街)年度投入图书馆之城建设经费不达标,购书经费明显不足。个别镇街分馆如高丁⒌颉⒄聊就贰⒑槊返确止菽甓裙菏榫费极少或没有;石排、企石、谢岗图书馆仍未达到文化建设考评达标标准,并尚未与东莞图书馆联网。浙江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实行“三级投入,集中管理”的方式,从而保障了基层图书馆的运营经费。即乡镇分馆的开办经费和年运行经费(30万)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共同投入并明确投入方向,不足部分乡镇财政负责解决。[2 ]深圳市福田区也明确规定,对于新开办的社区图书馆,区政府一次性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经费,以后每年给街道、社区图书馆拨款10万元,作为持续发展经费。[3 ]这对我们解决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平衡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借鉴。

2.3 物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平均藏书质量不高

除虎门、长安、常平等图书馆外,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图书市场上各种书商鱼目混杂,低资质书商通过低折扣或其他渠道中标后,不按市馆建议采购标准供应图书;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本身在图书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藏书体系规划,或主管部门干涉导致无法公正客观选购图书,导致所购图书的类别、比例和复本数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要求,无法真正保证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

2.4 管理问题:总馆协调力不够、图书馆自身话语权小、管理方式方法亟待突破

尽管东莞市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有政府文件的支持,但文化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并不显著,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从而限制了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高度。现行体制下,分馆行政上属各镇(街)文广中心管理,财政、人员等方面归属于当地政府,总馆在分馆人员聘用、经费使用上建议权的效用不高,无法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也无法强制推行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由于体制的局限,总馆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业务规划也常受到制肘。

2.5 服务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拘泥

基层图书馆大多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设施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如:一些基层图书馆服务单一,仍停留在原来单一的书刊借阅服务上,没有从市民的需求出发,生产和提供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针对群众需求来策划丰富的读者活动。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品牌的打造上也十分欠缺,亮点不突出,难以吸引、带动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比苏州市图书馆的“市―社区”总分馆网络,自2005年,苏州图书馆制定了《苏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同时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建设社区分馆,构筑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其合作方式是:与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合作协议,直接在社区建设分馆,由合作方提供社区分馆的场地、设备和资金,苏州图书馆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图书等,实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截至2009年底,苏州图书馆通过合作建设方式在全市城区共建成分馆21所,大大提高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4 ]这也说明,目前,东莞市图书馆总馆亟待在分馆读者服务活动的协调和统筹指导上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由“统一采购模式”过渡为“统购统编”模式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图书采购质量。由总馆拟写总分馆采购和编目规范,内容包括统一采购标书、统一验收流程、统一加工规范和统一入藏编目格式等,作为今后分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统一规范。分馆在图书招标阶段需向总馆申报,由总馆对分馆制定的采购需求及供书书目进行核对,保证符合“统一采购模式”。

对于统一编目,可在统一采购模式的前提条件下,首先确立总分馆统一书目数据加工规范,分馆的数据实行审核准入制度,保证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再逐步过渡到全市总分馆实行统购统编模式,确保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科学、合理,藏书目录规范、标准。

3.2 试行“镇统筹村图书馆建设制度”,创新基层分馆建设模式

镇街分馆建设几近完成,村(社区)分馆成为第三级架构成为总分馆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东莞的11个村(社区)分馆年外借量上看,整体上存在着外借量不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积极探索镇统筹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由镇(街)级图书馆直接按照总分馆的具体要求,在村(社区)建设服务点并进行日常的业务辅导工作;二是对自身基础较弱的图书馆,可由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馆共同重点扶持建设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镇(街)级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理顺东莞市总分馆管理模式。或者,由市图书馆重新调研,效仿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嘉兴等地图书馆建设方式,制定政策,对村、社区图书馆进行整体规划,由市、镇二级签订协议,共担经费,共建村(社区)级分馆,保证业务上和市、镇图书馆的统一。

3.3 制定长期的“基层馆长培训计划”,形成基层图书馆带头人队伍

建立分馆馆长培训计划,对于不具备图书馆专业基础的基层图书馆馆长,尤其是目前外借量低于10000册的图书馆馆长,要求在1~2年内轮流参与东莞图书馆对外部门实务工作,累积有效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对于新加入总分馆体系分馆的基层馆长,在新申请加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时就应在总馆相关岗位包括读者服务部、少儿部、电子阅览室、借阅部和参考咨询部等进行跟班培训,每个部门不少于1个月,累积时间不少于半年。总馆各相关部门应认真接洽,做好相关说明。培训期满时,进行考试鉴定并颁发培训证书。各分馆馆长应及时总结,总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填写相应的考核评价。

同时,加强对基层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技能培训,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延续全市总分馆人员的培训证书制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3.4 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扩大对基层图书馆的扶持效益

学习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经验,使用好图书馆之城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并试行申请挂牌制度。扩大图书馆之城资源库的建设,对二三类的镇(街)、村(社区)的扶持拟定建设方案,并完善资源使用的申请制度、管理办法等,规范资源库的使用,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资源支撑。同时,将资源库的使用与流动图书馆服务绩效挂钩,保证资源利用效益,激励各基层图书馆提升服务效果。根据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包括外借量、办证量、活动举办等方面的情况,奖励排名靠前的分馆,对服务欠佳的流动图书馆,取回资源并收回流动图书馆牌匾等。

3.5 重新界定总分馆责权利内容,确立总馆的“业务”统筹地位

调整总分馆建设的工作内容和重点,确立总馆作为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行业管理地位,引导分馆按照总分馆理念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对外,对《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争取以市府发文形式,重新界定总馆和各分馆的责权利范围;重审《东莞地区图书馆管理条例(暂行)》,争取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以地方性规定的形式正式颁布,将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内,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做好角色转变,提升理念,扩大职能,拓展业务范围,用“大馆观念”使原有的采编部、网络部、读者服务部和图书借阅部逐渐承担起总分馆各业务中心职能。采编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图书统一采购、分编、调配等,把关图书编目质量;网络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网络规划与应用,对各分馆网络带宽和端口数量进行统筹,推广数字资源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维护等;读者服务部负责引导基层开展读者服务,扩大各种阅读活动的举办范围、影响等。借阅部与各分馆外借处视为整体,统筹图书通借通还和读者预约等工作。辅导部从宏观上指导分馆建设,从馆舍规模、分馆人员培训交流、协调各部门与分馆各项业务工作等,并对总分馆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公开总分馆业务数据,拟写总分馆发展方向报告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确保总分馆管理顺畅。

4 结语

要突破图书馆事业发展瓶颈,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发展现状,从提高人的能力、有效发挥平衡资金效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的核心与导向作用,继续推进与东莞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整体形态的构建,形成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依托的整体图书馆网群并以此作为东莞特色,覆盖和服务全地区。

参考文献:

[1]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7,(3).

[2]章明丽.市馆推动 政府主导 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总分馆制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3]林蓝.建设“图书馆之区”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2007,(2).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本文以商洛市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总结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现行发展概况及现存问题,分析了阻碍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出台的关于支持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利用总分馆体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应用模式和成功经验,提出了通过构建总分馆体系协调促进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以期达到促进该区基层图书馆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切实贯彻图书馆“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社会文化信息集散中心、文化资源利用与服务中心,本着“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目标,成为了新时期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一环。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对面向更广泛的普通大众的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商洛市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文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其发展基础条件差、发展起步晚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仍不能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笔者通过对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结合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和思路,探索一条适合商洛山区基层图书馆发展、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商州区行政区划设置及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基层图书馆对象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图书馆体系。

1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

商州区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现新馆建成于2004年,馆舍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现有职工9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馆内藏书近10万册,其中古籍线装图书4000余册;计算机30台。现向读者免费开放的有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以及总书库,读者座位量60余个。拥有固定读者2000余人,年接待读者3.8万人次。并于2007年被纳入陕西省第二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建设,2008年9月正式挂牌设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商洛市商州区支中心”。

商州区现辖23个乡镇(街道),80%以上的乡镇拥有图书馆(或称文化站图书室),笔者选取了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地理位置较靠近城区的5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了解,其中只有一家乡镇图书馆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查询,该乡镇馆由该镇的文化干部具体指导工作并委派人员管理。但在走访中发现,该馆无独立的馆舍及相关的基础设施, “寄居”于一家出售学生教辅书籍的书店内,且在走访的近半个小时内(14:50—15:20),该店一直处于关门状态,只能从玻璃门外看到室内设有一四层书架,书架上方安置着“**镇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试点”等牌匾。附近居民均不知此为镇图书馆,且对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和对本人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内容知之甚少。而其余四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图书室,且在“送书下乡”工程的帮助和指导下拥有一定量的书刊,但文化馆的宣传力度差,利用率极低,很多当地居民并不了解文化站书刊免费阅览的文化服务,没有利用文化资源的意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乡镇有这样一个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

商州区共有行政村(社区)409个,近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送书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农家书屋工程的推广,村(社区)图书室发展迅速。据调查,近两年来,全区新建村(社区)图书室四百多家,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室内图书全部为上级文化部门统一调配,多置于村(社区)的党员活动室中,由所属乡镇的文化部门委派人员进行管理。图书种类较齐全,以农用书籍为主,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但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图书室内的藏书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并没有达到图书室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村民文化水平的目的。

2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存问题及障碍分析

立足于对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此对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和阻碍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2.1 规划布局结构形式单一,经费短缺,馆藏建设严重滞后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依照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进行设置,各级图书馆分别由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主管和建设。由于商州区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复杂,乡镇与城区之间、各乡镇之间交通便利程度不一,从而使得本应为全区民众服务的商州区图书馆只能为城区居民及距城区较近的个别街道民众服务,大大缩小了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范围。此外,经费短缺也是山区图书馆建设的最大瓶颈。据调查了解,商州区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为一万元,仅用于订购期刊、杂志;书籍购置经费为零,新增书籍主要由“送书下乡”、征集、当地作家捐赠得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缺失,不能提供数据库等数字文献资源服务。而乡镇图书馆(包括文化站图书室)、村(社区)图书室的馆藏建设更令人尴尬,除了乡镇、村政府提供相应的馆舍以外,馆内藏书均由省文化厅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和农家书屋工程项目统一配置分发,无独立的运作经费。

布局结构的单一化,经费的短缺,馆藏建设的滞后,不仅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也使其文化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2.2 政府主导地位的缺失

商洛市商州区属于中国西部的贫困山区,长期以来,政府的发展方向和立足点都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对于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支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引导和财政支持下,基层图书馆特别是农村图书室的建设出现了跨越式的进展,但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商州区来说,各级基层政府部门的关注点依然在经济建设上,而对于以图书馆为主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社会职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从而难以在财政上投入相当的经费来进行区馆和各乡镇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效开展乡镇图书馆建设和文化服务活动。在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基层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技术支持条件不足,网络管理系统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基层图书馆建设经费和馆内专业人才的欠缺,各级馆均未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化管理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从而难以实践基层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应涉及到的馆藏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

2.4 人才力量的缺失

受当地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的限制,基层图书馆中专业人才缺乏,安置性人员较多,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高低不一,不仅难以提供统一的、均等化的高水平文化信息服务,也使图书馆在服务技术和手段、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引进和应用上障碍重重,从而无法提供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馆际互借、个性化文化服务等相关的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文化服务。

3 商州区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构建

针对商州地区特有的地理状况以及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商州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障碍的分析,充分发挥总分馆体系的优越性,借鉴目前国内发展总分馆制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构建适宜于商州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利用总分馆制的优势解决目前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目标,以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信息资源需求。

3.1 加强商州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为总分馆制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利用目前党和国家所提供的政策支撑和财政支持等有利形势,争取更多的经费进行馆藏建设:一方面,丰富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借阅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和需求,有侧重的购买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资源,拓展文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为总分馆制的实践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支撑。其次,把引进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与培训馆内职工相结合:一方面,向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争取相对独立的人事管理权,根据本馆的发展需要招聘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图书馆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对图书馆文化服务基本业务知识的不断学习,提高其工作技能,学习关于总分馆体系建设和运作的相关知识,从而为总分馆制的建设和实施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最后,引进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为总分馆制的建立和运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2 以点带面,初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半委托的总分馆体系

由于区馆基础地位薄弱,各乡镇馆发展不平衡,故采用“以点带面,试点先行”①的方法,区馆与一发展较好的乡镇馆通过协商建立具有联合性质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乡镇馆将双方认同的一定数额的年度购书经费委托给区馆使用,区馆按双方认同的书刊数量和资产管理方法为乡镇馆配置藏书,乡镇馆按双方认同的标准保证图书馆运行所需的设备、场地、人员和其他工作条件,并按时开放,读者用一张读者证通借总馆和分馆的图书。②

在此构建过程中,需注意:

(1)区图书馆需同乡镇图书馆及区政府、乡镇政府的文化部门进行协调,上移分馆的建设主体,使作为总馆的区图书馆和作为分馆的乡镇馆隶属于同一个管理单位——区政府文化部门,并在总馆的主导下实现总、分馆在建设方向、管理制度、运行方式、部分经费管理上的统一规划和布局。

(2)由区馆具体负责乡镇分馆文献资料的统一采购和编目、统一调配,并实现总、分馆馆藏文献的通借(由于技术力量、经费和交通的限制,暂不适于开展通还),同时注意明晰产权,将图书资料的产权与使用权分离开,通过贴标签等方法区分图书的归属问题。

(3)由区馆组织定期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相关业务素质的考核,结合选调一两名分馆工作人员在总馆进行一定时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之后再回到分馆工作的办法,提高分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便利读者,规范服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服务理念”③。

(4)由总馆统一组织和领导、策划读者活动,有效的将总馆的文化服务延伸至乡镇级分馆,不仅得乡镇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区居民同等的文化服务,也使作为分馆的乡镇图书馆有效的支持了总馆的发展和文化服务的延伸。

3.3 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有效引导政府行为

通过先行试点,总、分馆之间广泛开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讲座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每一项延伸、每一个服务点、每一个分馆的建设都产生显著成效,从而让每一个服务点和分馆都成为对政府的示范”④。通过有效实践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推动政府承担起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责任,用实际行动引导政府从政策制定和落实、财政投入、规划管理等各方面入手,主导基层图书馆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委托总分馆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总馆对分馆在设施建设、制度管理、运行经费、图书采购和分编、业务活动开展、人员设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使总分馆制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普遍均等免费的服务理念得以落实。

3.4 延伸基层服务,构建全覆盖文化服务网络

由于商州地处秦岭山区,地形条件复杂,交通状况较差,实行总、分馆之间通借通还的成本过高且实际效用不大,因此,只能通过在村(社区)建立服务点的方式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借助“农家书屋”工程之东风,村(社区)提供相应的房屋、基础设施、人员,并将一定的购书经费上交给总馆,由总馆按照各村(社区)的具体文化需求配置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文献资料,并负责定期在各村(社区)之间进行书刊的调换,使文献资料在基层各服务点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更全面的文献利用服务,图书产权归原所属图书室所有。同时,区馆负责对图书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考核,提高其服务能力,尽量使广大村民都能就近享受到与区馆相一致的同等的文化服务,从而使基层图书馆在总分馆体系的框架下,将文化服务延伸至每一个村镇,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充分行使自身利用图书馆的文化权利。

4 结语

长期以来,地处贫困山区的商州区基层图书馆由于政策指导的缺失、经费欠缺、人员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难以真正担负起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资源服务的社会职责,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阅读需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的政策和财政倾斜,商州区基层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机遇期,作为具有优先发展优势的区图书馆,更应该抓紧机遇,开拓创新,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学习各种总分馆模式的发展途径和思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创新体制,革新技术,探索一条适合本区基层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道路,最终实现覆盖城乡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不断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切实有效的为社会提供福泽全民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艳青,张瑞芳.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11):18-20.

[2]曹海霞,李振.县以下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0(4):62-65.

[3]朱福英.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践和思考[J].图书馆,2011(2):110-111.

[4]王元.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探讨: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1):74-77.

[5]曹宝琴.试论县级公共图书馆网点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2(4):102-105.

[6]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9):9-12.

[7]邱冠华,等.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6):16-23.

[8]王昕,张勇.商州区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OL].blog.sina.com.cn/s/blog_4e462b550100yubr.html.

注释:

①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52.

②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8.

③邱冠华.人民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6):19-24.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能力和水平,县域图书馆总分馆的制度模式将在我国推行。文章对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实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针对该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提出了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13-03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推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资金投入上,如何能够有效发挥文化传播机构的效用、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阅读兴趣,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为此,在认真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已从原来的试水阶段,进入正式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阶段。笔者阐述了总分馆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工作实践,对该项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未来的总分馆实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历史沿革

1.1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度由来已久,该项制度率先在国外兴起,尤以美国最为发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始建于1848年的波士顿图书馆,于1870年成立了第一家分馆,至20世纪初期,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分馆已达到26座[2]。此外,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也都先后采用了总分馆制度,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末,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很少实行该项制度。为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到文化资源,必须解决文化服务发展的“地区差”,力争实现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不能让居民因为地域性的原因而无法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正是当前我国决定推行以县馆为总馆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具体措施

为更好地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给文化服务带来的难题,让更多的群众切身体会到书香氛围,文化部于2016年9月12日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告,该公告标志着我国未来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极有可能朝着以县馆为总馆的总分馆模式的方向发展,总分馆建设将呈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必将有更多的群众因该项制度获益。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县域总分馆制度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也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①县域图书馆系统发展较为薄弱,但却最有潜力。②发展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加大对乡镇以及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③县域总分馆系统涉及县馆、乡镇馆和村级图书室,行政层级少,便于管理,有利于总分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尽管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有较大优势,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回避,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实现以县馆为总馆的总分馆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馆系统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人、财、物统一管理是顺利推行总分馆制度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县级馆既是总馆也是中心馆,即县馆负责财务上的统筹、分馆人员的招录和培训以及书籍的采购、整理、著录和分发,以保障该项制度在各级分馆中得以统一实施,有效地避免多头领导导致的政令不统一现象。在这一体系中,各级分馆并不是简单地服从管理,而是积极配合总馆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向总馆反映群众需求,以便于总馆进行书籍的采购和有针对性的分发。

付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2.2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的通借通还

通借通还是总分馆制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措施。通借通还在国外的图书馆应用得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国各级图书馆正在积极开展这项业务。以辽宁省为例,部分地区在市区范围内基本实现了通借通还,效果良好、便民利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在实施县域范围内总分馆制度的过程中,通借通还制度还要覆盖到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为村民们借阅书籍提供便利。通借通还作为一项技术手段,可以在总分馆制度建设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流动服务车的应用,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2.3上级图书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

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对县级图书馆的投入有限,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着力发展的,人员有限、技术水平较弱,需要上级图书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省、市级图书馆应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县级馆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新招录的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积极协调在制度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4大力推广数字阅读,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

互联网时代,阅读服务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也为总分馆制度建设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发展契机。近年来,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打造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为读者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数字资源。随着总分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阅读服务必将成为重要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应以数字阅读作为推广手段,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走进图书馆和图书室,在进行数字阅读的同时,加深对纸质阅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营造书香氛围的目的。

2.5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县馆和乡、村分馆建设目标的异同

2.5.1县级图书馆以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在开展好自身服务读者的业务的同时,还要肩负起总馆的调配和服务职能,具体包括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采购书籍,根据业务需求做好人员招录和培训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总分馆制度的顺利实施。

2.5.2分馆注重特色化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总分馆建设不仅能够便利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在居住地就能够享受更多的阅读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开展特色分馆,为广大农民朋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图书馆可以采购更多与当地民族相关的书籍,特别是以该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小说或者期刊,便于老年读者阅读,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不同,采购不同类别的书籍。图书馆在分馆建设中要充分考察各地特点,购置针对性强的书籍,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为群众的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薄弱的现状,各级乡镇分馆以及村图书室都应配备幼儿阅读专区,主要推介3―6岁儿童阅读的有声图书和各种绘本,并鼓励亲子阅读,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书籍、爱上阅读。总之,在服务群众的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总分馆的建设各有侧重,总馆强化管理和统筹的职能,分馆(图书室)做好特色建设,做到管理统一有序,政令畅通到位,功能全面且各具特色。

3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物质保障能力较弱。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只进行业务指导,并不负责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图书馆的财政投入由相对应的本级政府负责。这种管理方式源于图书馆本身作为事业单位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图书馆的直接管理,但也导致各级甚至是同级图书馆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财政对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图书馆软硬件配置较为完善,整体发展较为稳定,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会缩减对人文整体环境建设的支出,图书馆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推行的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中,财政的投入程度决定了该项制度推行的质量和速度。在我国,各省主要将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省、市两级图书馆,其他的图书馆投入较为有限,有些基层图书室甚至是一次性的投入,日后再无资金注入,因此书籍更新慢、设施闲置,成为“样子工程”,不仅无法引导群众提升阅读意识,同时也浪费了资源。据统计,2010年上海市所有区县的公共图书馆藏书共计1,992万册,按照常住人口为2,300万计算,人均藏书为0.87册,低于人均藏书1.5~2.5的世界标准,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图书馆仍有大量六七十年代的书籍,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3]。

3.1.2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县域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建设对于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较高。对于总馆来说,除要具备一般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以便实现对各级分馆的管理工作。分馆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农业、幼儿教育等知识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总分馆制度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加之过去对县级和乡镇图书馆人员的管理不够规范,因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培训,将直接影响总分馆制度的推行效果。

3.1.3法律规定不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是个别层面的立法仍有欠缺,图书馆方面的立法就是一例。图书馆的发展没有法律的规制,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法治规定不到位或不具有可操作性,切实的、稳定的物质保障和人员保障也都无从谈起,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3.2解决方法

3.2.1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图书馆的重视,各级财政实现对图书馆的专款专用。营造书香氛围,关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素质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明确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鼓励各级政府将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硬性指标,由此促进各级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上级政府下发的专款不被挪用,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各级分馆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邀请机关团体或社区居民到图书室参观和阅读,宣传文化服务的新政策,介绍阅读的新模式,提升辖区内成员的阅读意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视。

3.2.2对总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招录,适当体现地域性特征。为了适应总分馆的制度建设,图书馆应对县级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以及村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招录,并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在统一招录工作人员的同时还要注重地域性,这是保障招录人员安心工作的重要条件。总之,图书馆对于人员的管理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通过统一招录,把好工作人员的质量关;其次,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适当设置本地户籍要求,确保人员留得住,能够安心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从高校中招录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分馆的管理机制中,带动和提升分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3.2.3尽快出台《图书馆法》。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标准和投入主体以及图书馆运行的一些相关问题,都没有正式的法律规范加以规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到今天,我国需要一部统一的、全面的图书馆方面的立法。放眼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图书馆方面的立法都较为完善,美国和英国更是在19世纪中叶就制定了图书馆的相关法律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模板。当前我国着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而图书馆的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果想取得突破性进展,立法势在必行。

4结语

推行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有助于促进基层图书馆和读书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基层文化部门服务读者的实际能力。但是在拥有良好制度设计的同时,制度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可小觑,特别是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和人员专业化水平较弱的现实困境,需要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适度调整。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和市级图书馆在给予业务指导的同时,更要积极推动相关配套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顺利实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行.图书馆总分馆制特点及建设方法[J].图书馆学刊,2012(2):35.

[2]王嘉陵.美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考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66.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图书馆 中心图书馆 总分馆制 一卡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分类号]G251

1 问题的提出

伴随中国当代城市化率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建设高潮。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世界发达城市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城市图书馆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借鉴。2000年9月,上海提出了建设特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同年12月,上海黄浦区图书馆、静安区图书馆、南汇县图书馆(后改为南汇区图书馆)和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等4家图书馆,作为首批加入城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的分馆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这一创新的实践,推动了中国许多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从珠江三角洲城市圈中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到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中的上海、杭州、苏州、嘉兴,再到渤海湾城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众多的城市在推进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实践中,均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形成了适合所在城市环境的城市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在城市图书馆的发展中,目前遇到了一些共同的难题,其中十分关键的是受制于

收稿日期,2008-07-01 修回日期,2008-12-11中国城市中传统的市、区县、街镇三级财政体制。2007年lO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未来发展愿景,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的号召更是为中国当代城市图书馆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勇气和科学精神去实践、去探索,并及时地进行总结与理性的思考,以推动城市图书馆在新的起点上科学持续地健康发展。

2 七大长效管理问题研究

2.1 中心图书馆采访编目的标准化

统一采访编目对于实现城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在业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城市图书馆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馆的采访编目标准化就是重要的业务基础。只有实现了采访编目的标准化,才能提升整个城市图书馆系统的采访水平和编目水平,从而实现较为科学合理的文献布局,在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优化文献的结构;也才能克服过去购置盗版图书的现象并藉以防止在文献采访中的商业贿赂现象。通过统一的采访编目,对整个城市图书馆的采访编目业文起止页码:10-14,41 本文责任编辑:徐健务进行整合,能够形成文献采访的规模化效应,并把当代图书馆的业务整合与业务外包付诸实践。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文献采访编目的标准化作为基础,从而为文献的共知、共检、共通与共递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

为此,有6个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思考:①城市中心图书馆的总馆担负着繁重的集中采编职责,随着大量分馆的加入及文献采编量的不断扩大,将会面临采编空间的紧缺和采编专业人员紧缺两大问题,这是城市中心图书馆发展中需要未雨绸缪的难题。②总馆的集中采编也会使原本已存在的文献时滞性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从而引发分馆与读者的意见。③从城市图书馆区县和街镇分馆的实际运作情况看,在实行了总馆统一采编后,也仍将会有部分文献由分馆自主采访,以保持分馆文献的特色或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这种在集中采编下各分馆一定的自主性与灵活性的度如何把握,也是城市中心图书馆发展中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问题。④除了分馆新增文献的集中采编外,还有一个分馆原先存量文献进行回溯的标准化问题。⑤在城市图书馆的体系中,有书馆和少儿图书馆之分,实行统一采编后,是将献与少儿文献分别采编,还是将两者合二为一,需要面对和解决。⑥在统一采编中,三级财政需要在新形势下按照财政经费的管理规定进行有效的招标协调与采编的成本核算。

2.2 中心图书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建立,实现了城市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献和选择,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现了就近、便捷、个性化、无障碍、跨时空、一站式与一体化的服务,随之而来的是文献流通量的急剧增长,物流配送便提上了议事日程:①各分馆流入其他总馆和分馆的文献如何适时地流回原先的各馆,在为读者提供他馆文献借阅服务时如何将他馆的文献及时送到本馆以方便读者就近借阅。②总分馆通借通还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的量,如何设立一个分拣中心和配送中心以统筹协调文献的周转。③在总分馆之间,如何更有效地转递流动的讲座、展览等项业务,如此等等。从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而言,其第一步是实现物流配送的专业化,即由上图的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物流业务,配备专门车辆,设计市区和郊区的不同线路。在实践一段时间之后,上图感到物流配送应当从专业化发展至社会化。因为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在中国的香港、新加坡、美国的华盛顿州和西雅图市等城市均有成功的经验,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大量物流配送,只有社会化的服务才能更专业、更有效、更规范、更节约,也更能保证服务质量。在经过一年的论证和招投标,2007年年底上图率先实施了物流配送社会化,即委托上海邮政物流公司承运。这种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其在各馆间流动的时间频度如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社会化的物流有一个单位成本和总量成本的核算问题,与之相对应的也有物流配送范围的界定问题,即原本是读者承担的从住所至图书馆的个人物流是否将全部由公共财政来买单,需要在物流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并向读者有所告知;此外,物流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需要进行及时的质量评估和监督。

2.3 中心图书馆网络服务的规范化

当代城市图书馆已出现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三维发展空间,而网络空间的发展更是呈现出无限发展的活力。为了统筹协调城市各总分馆的网络发展空间,需要引导将网络服务趋向规范化。如2001年6月,上图推出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导航站的导航专家群覆盖了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也覆盖了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新加坡的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甚至还吸引了一些社会知名专家学者的参与。7年来,网上提问数已增至2.5万,进入问答数据库的问答题已累积至1.5万个。这一规范化的网上服务,整合了国内外的人力资源,延伸拓展了物理空间的服务,既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参与,更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网络服务规范化方面,上图作为中心图书馆的总馆,还先后制作了中心图书馆统一的网站,推出了特色数据库,如讲座库、展览

库、近代照片库、家谱文献库、古籍善本库、盛宣怀档案库等,并于2007年9月在网上推出了E卡通,即在网上向注册读者提供数以万计的中外文图书的全文数据库以及数以千计的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4月,网上的文献提供开始向区县街镇分馆延伸。

2.4 中心图书馆通借通还的一体化

城市图书馆一卡通的通借通还是城市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城市图书馆的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由于城市图书馆各总分馆的基础不同,现代技术运用的起步也不一致,在总分馆推进通借通还一卡通的时候,将会面临分馆原有系统的整合问题。从上海而言,上图采用Horizon系统,而少数区级分馆则在本区范围内保留了原先采用的其他系统,这样在一卡通向区县和街镇延伸时,将会出现多网多卡多系统的问题,为全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带来技术上的障碍。不仅如此,在实现一卡通的服务技术环境下,一些先进技术的采用上就要实现全市统一步骤,如电子标签(RFID)技术的采用问题。因为一二个采用电子标签技术或身份证识别技术,将会对全市的一卡通系统带来技术能否兼容的难题,这将是一个城市图书馆资源共享前进道路上的技术创新问题。从上海城市图书馆的实践来看,经过努力,至全市一卡通的总分馆数已达105个,建成全球城市图书馆最大的单一集群系统。目前,全球城市中较大的单一集群系统有:纽约一卡通总分馆87个,芝加哥市一卡通总分馆82个,香港一卡通总分馆66个(不包括10个汽车流动图书馆)、新加坡一卡通总分馆41个。世界各国的城市图书馆中几乎均实行了总分馆制,并相应实施了各总分馆通借通还的一卡通。从实践来看,同城通借通还的一体化有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需要作好系统安全的应急预案。通借通还的一体化一般延伸至街镇,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延伸至较大的居民社区。但单一的集群系统所能承受的并发用户是有限的,也即一卡通的布点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在一卡通向基层社区村镇延伸中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有些郊区村,可以根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与农家书屋相结合,采用一卡通集体外借的方法提供市便捷服务,目前在上海郊区嘉定区的百姓书社已有成功案例。

2.5 中心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专业化

人力资源的专业化,需要做到以下5点:①引进猎头专业化人才,这种专业化的人才应当是广义的概念,因为城市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教室,需要各方面学科的人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无论引进的人才是什么专业,如果缺乏图书馆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将会影响图书馆运作的专业水准,对于其他专业人才,在引进之后,必须补上图书馆专业的基础课。②岗位培训专业化人才,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需要立足岗位出人才,需要提供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服务内容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只有岗位上的不断学习,形成学习型的团队,才能适应当代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和市民不断增长的知识与信息需求。③培养发展专业化的人才。上图对参考馆员系列职业生涯积极探索,即形成了参考馆员、参考咨询员、文献管理员三个等级,三个等级中又各自分为A、B、C、D 4个等次,这为新引进的专业人员提供了最多12等次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同时,通过学科带头人、全球图书馆间的馆员互换交流、参加国际会议、承担业务项目、撰写业务专著、编写读者指南等项目和途径,通过中心图书馆总馆与分馆、分馆与分馆之间的馆员互派培训,让各类专业人员有不断成长的平台和空间。④发现激励专业化人才,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才就在你身边的理念,善于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岗位中激励人才。如上图每年评选优秀成果奖、优秀服务奖、金点子奖、文明创建奖以及群众组织的各种评选激励,让每一位干部员工都有潜在能力发挥的舞台,让每一位干部员工都有蕴藏才华施展的机会。⑤构筑凝聚人才的高地,人才高地的形成,需要有适当的薪酬待遇,更需要有让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工作环境和业务前景,有让人在其中感到工作愉快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当我们将待遇、事业和文化三管齐下并形成良好的环境之时,人才的凝聚力就会汇集,人才高地也会自然形成。

2.6 中心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行业化

组织文化一般可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形象文化。以上海中心图书馆为例,其精神文化提出把城市图书馆建设成为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的愿景及率先构建覆盖全城郊的城市图书馆两级总分馆制的目标,提出了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核心价值观;其行为文化提出了“文明在我手中”的系列文明礼仪规范,由总分馆共同组建的参赛队在2008年上海市文明礼仪大赛中勇夺总决赛冠军,在总分馆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面向馆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其制度文化制定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公共分馆、基层服务点管理手册》,其中包括“业务工作基本目标”等20项制度和业务流程;其物质文化开展了多届中心图书馆的书法、绘画、摄影以及歌唱比赛;其形象文化设计了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的统一读者导引、读者须知、统一网页、统一检索界面以及相应的行业色。使广大从业人员和广大读者通过以上各层面的文化宣传,对行业的组织文化不断加深印象,并藉以提高认可度和美誉度。

2.7 中心图书馆管理运行的长效化

如果说,城市图书馆一体化总分馆制是全球城市图书馆普遍规律的话,那么,中国内地城市图书馆发展迟早也将走这一条路,这只是时间问题。从中国内地而言,城市中心图书馆要取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最大难题还是三级财政体制的制约并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障碍。因此,我们既要改革创新,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普遍经验,又要实事求是,结合中国和所在城市的具体环境与特点,进行机制创新,不断增加城市图书馆总分馆间的同一要素,积极稳健地推动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及繁荣,以量变逐步达到质变。为了使城市中心图书馆能够得到长效管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先后推出了建设协议市、区县、街镇三方签约机制,制定了三级财政持续投入制度,举行了轮流做庄式的季度区县馆长例会并形成了定式,施行了主要由市财政买单的社会化物流配送制度,实践了总分馆网站等宣传整合化机制,推行了总分馆人力资源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交流培训、研讨培训等多形式的立体培训机制,创新了各分馆间业务数据月度公布评比和年度总结交流表彰机制。此外,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范围内正在积极尝试由总馆与各区馆共建城区主题图书馆,如由上图与黄浦区图书馆共建的儒家经典主题馆已于2007年在上海文庙建成,由上图与上海生命科学院共建的生命科学主题馆2002年揭牌以来正在不断完善,由上图与杨浦区图书馆共建的上海近代工业市政主题图书馆、由上图与松江区图书馆共建的上海地方文献主题图书馆等正在筹划和建设之中,由上海图书馆支持的黄浦区图书馆俄罗斯室以及一些区馆的国际化交流特色服务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以上这些机

制的创新,正在不断增强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和服务力,正在不断向城市图书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原有的三级财政体制。

3 中心图书馆提升了城市两级总分馆的总体品质和服务能级

8年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服务中提高,在提高中服务,逐步形成了两级总分馆制,即上图为各区县图书馆的总馆,各区县图书馆为上图的分馆;各区县图书馆是各所属街镇图书馆的总馆,各所属街镇图书馆为其区县图书馆的分馆。区县图书馆在市、区县、街镇以及社区乡村四级城市图书馆体系中,在管理和服务的各个层面发挥了其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城市中心图书馆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了整个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体品质和服务能级,这种提升,反映在以下13个方面:

3.1加大投入

中心图书馆的建设推动了市、区县和街镇三级财政的加大投入,这不仅包括区县分馆和基层服务点揭牌时的一次性投入,还包括每年持续的投入,并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即使是上海较为困难落后的金山区,近10年来购书经费也增加了7倍,有许多就是加入中心图书馆之后增加的。

3.2改善设施

杨浦区图书馆、黄浦区图书馆及所属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松江区图书馆等在加入中心图书馆之后,充分利用加入的契机,极大地改善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各类硬件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其他各馆原有的设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使服务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3.3增加文献

区县分馆在加入中心图书馆时,一般都增加新书2-3万册;街镇图书馆在加入一卡通服务时,一般都统一由总馆配置新书2000册,并通过协议要求街镇图书馆每年保证增加1000册新书。通过实践,各街镇图书馆的实际新增图书都超过了以上的要求。

3.4催生新技术的运用

通过加入中心图书馆后,上海区县图书馆现代化的程度普遍提升;一卡通的联网也推动了一些区县图书馆采用电子标签和自助办证等新技术的运用。其中各区县的街镇图书馆原有技术较为薄弱,在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向街镇延伸后,催生了这些馆采用计算机管理,相应促使街镇图书馆员开始学习并运用新的信息技术。

3.5提升馆员的专业能级

在加入中心图书馆的过程中,总馆对区县馆、总馆和区县馆对街镇馆都普遍实行了地毯式培训,同时,根据一卡通的实践需求,对一线从业人员还进行了面对面的现场操作指导培训。不仅如此,为了提升各级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上图近年来面向中心图书馆各总分馆的专业人员举办了9期高级研修班和3届研究生班,数百计的图书馆员得到了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也提升了他们专业服务的能力。

3.6拓展网络服务的空间

中心图书馆的创建,为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众多的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外文资源可以打破行业界限进行共享。同时,在公共图书馆内部,随着文化共享工程、情报服务平台、网上数字资源(网上讲座库、网上展览库、网上照片库、网上家谱文献库、网上专题数据库)、网上文献提供、网上电子文献传递的延伸,使各图书馆的服务在网络空间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网站访问量和点击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以情报服务平台为例,开通不到两年,网上的访问量已超千万人次。

3.7加强区县馆专业主题特色

在城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随着各馆间的通借通还一卡通的推行,人们会提出疑问,区县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回答是肯定的。如虹口区曲阳图书馆的电影资料特色、南汇区图书馆的农业科技文献特色、浦东新区图书馆的浦东地方文献特色、松江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特色等,在加入中心图书馆后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而总馆支持区县分馆的国际文化交流特色,总馆与分馆的主题图书馆的共建,均使区县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主题服务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8增强城市图书馆的整体合力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从2000年12月签约的4个馆,发展到2003年对全市区县图书馆的全覆盖;从2005年10月一卡通向街镇社会延伸,发展到2008年5月一卡通馆超过100家,其城市图书馆的单一集群规模已在全球各大城市图书馆中位居前列。这种集群规模效应,促进了资源共享,带来了物流的便利,也方便许多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延伸和辐射。如世界读书日的活动,曾举中心图书馆之力,在总馆和各区图书馆同时举办读书讲座,发挥了很好的全城效应。

3.9整合服务资源

中心图书馆的建立,为总分馆间服务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平台。如上图近年来举办的年度主题展览和文献专题展览,在总馆举办后即可到区县馆进行流动展览,使总馆的服务资源得到了二次和三次乃至更多的传播;同样,徐汇区图书馆和黄浦区图书馆的众多精彩讲座也进行了数字化加工,上传至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中心,使区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提升了能级。

3.10促发社会的共建

中心图书馆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在国家财政投入的纯公共产品为主的同时,也产生社会参与投入的准公共产品,从而形成了公共图书馆形态的丰富性。如上海静安区曹家渡街道达安小区中的星之健会所图书馆,当一卡通延伸至社区时,即是由私企的会所无偿提供了空间,为社区市民就近便捷地提供了公益性的图书馆通借通还等借阅服务。无独有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徐家汇商圈,美罗商厦的经营企业将商业用房辟出一部分用作公益性一卡通服务和书刊阅览服务,在充满商业流和物流的商业氛围中注入了文化流,为数以千计的商厦白领带来了颇受欢迎的文化服务。

3.11推动行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中心图书馆的创建也带动了整个城市图书馆行业的文明创建,无论是率先构建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指标体系,还是图书馆引领学习激扬智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认同;无论是行业的规范服务达标,还是全行业的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无论是全市图书馆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还是中心图书馆管理手册的不断完善;无论是为全市残疾人的送书上门服务网络布点,还是为进城务工者的送书上门服务;无论是中心图书馆的演唱比赛,还是总分馆范围内的员工艺术展示;无论是中心图书馆的导引标识,还是体现一卡通服务的《上图导航》,都在中心图书馆的旗帜下凝聚了各馆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行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3.12创新管理激励机制

如一卡通向街镇社区延伸后,由市馆、区县馆与街镇三方签订协议,保证每年经费的持续投入。又如,每年举行业务评比竞赛,评选年度一卡通办证数、书刊流通数、馆际互借数以及信息上传宣传报道的前三名,创造一个持续激励、互相学习、比学赶帮的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环境。此外,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还积极探索理事会体制下的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分馆的建设模式。

3.13促进图书馆利用率的提高

图书馆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重业务,轻服务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往往是以一种封闭式的状态在运行,图书馆每年的工作总结只重视了对年度购书经费的运行情况和图书馆内部业务情况的总结,却没有来自读者的评价和意见反馈,缺乏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理解,忽视了读者的感受,忽视了对图书馆服务的读者满意度的研究。

过度的图书馆学情结

图书馆学是—门科学,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个别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往往把科学当成了教条,他们怀着执著的“图书馆学情结”,严格执行着各种图书馆学的理论、规范、方法、手段、标准和规定,却殊不知这其中许多东西已成为实现读者满意目标的障碍,与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的要求相差很远。

用读者满意度理念改进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不是空喊“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就能实现的。在图书馆工作的各项组成因素中,图书馆员和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源是最基本的要素。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高低,与这两个因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两个因素又都直接受到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

(一)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管理思想

图书馆管理者不仅要研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人员的管理,更要重视研究用户的需求,要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从资源的采购加工,到图书的外借阅览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该围绕着用户的需求作文章,切实解决用户在文献利用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像重视图书馆的其他业务一样重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倡让读者参与对图书馆工作绩效的评价。

(二)改进馆员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馆员业务素质

人们往往把图书馆读者满意度不高归因于图书馆员的素质低。不可否认,在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员队伍中,确实存在少数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有些高校,图书馆往往被当成了安置学校家属的收容队,不论优劣,来者必须接受,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状况产生偏见的来源之一。

读者满意度的提高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现代化信息素养,再加上本人对某方面专业领域内科学研究问题及有关信息的用心关注,才能真正成为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才。

(三)加强图书馆资源整合

近几年,随着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的增长,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硬件设备的条件都在不断改善,很多高校图书馆已开始进入从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转型的时期。但是,在大量增加的资源和设备面前,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工作就显得相对落后了许多。由于整合不利,尽管有海量的资源,图书馆的藏书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