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分组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477;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01-03

随着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大学该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办出专业特色以适应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的规划,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加快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毕业设计是按照类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由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筑专业背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从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着手进行工程概预算,甚至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毕业设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侧重点,并且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结构专业设计时,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困难,最后导致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好,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抄袭、直接用软件计算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工程管理中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使毕业论文偏向经济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能力的锻炼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专业的特点,无法凸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施工管理、工程投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性。工

程管理专业应是将建筑专业与管理相结合,在研究毕业设计实现途径时考虑以专业特点作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毕业论文实现途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毕业论文实现途径的原则

1. 专业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模式下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规范,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毕业论文应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揭示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毕业论文的计算既要强调中国工程招投标的现状,还要深入分析在中国现有招投标模式下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别,理解引起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重点掌握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如何计算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3. 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过于强调理论的原创性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投标报价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得出个人见解。这样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现途径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指导实践。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实践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力求选题是自己熟悉、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方向。

(二)基于分组对比的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考虑到学校工程管理培养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了基于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其主要包括两大设计部分。

1制定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际模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的标书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定位,让他们了解所做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处于何种角色,进一步的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依据工程投标文件编制[1-3](包括商务标的编制、经济标的编制、技术标的编制)分组。

(1)选定1名投标小组组长,签订项目投标授权书(让学生了解授权书写作方法),授权其负责整个项目投标的进度和质量。

(2)小组负责材料、设备询价,包括:国内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的询价,项目全部材料、机械台班、工日计算汇总,编制综合材料单价、综合人工单价和综合机械台班单价。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课题的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浙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此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地基面积80m×60m=4800m2。

2)目的意义

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及施工图概预算的原理,编制施工组织是设计和概预算;

意义:1、巩固本人三年来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画图、识图能力;

2、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方面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3、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多层房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结构设计方面相应的规范和规程,以及掌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软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组合,完成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绘制建筑结构图和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布置.。

3)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国内:基础国内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力消耗较大,比较落后;在机械挖孔方面技术比较先进,但是推广面较窄;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钢筋砼,在帮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较多;砼浇筑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品砼浇筑方便、简洁;砌体结构施工与国际接轨,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脚手架的安装方面采用折叠式里脚手架,安全稳定,转运灵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国外:德国建设矿井井筒采用7层防水工艺,即混凝土、砌块、沥青石渣、不锈钢板、沥青石渣、砌块、混凝土。造价是中国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渗水环境中锚喷,采用放水支护法,用钢丝和橡胶制成半圆型胶管,用粘结剂粘在渗淋水处,/tuijiankaiti/排至基础面盲沟,在管外锚喷,把管埋在喷层之内,喷层是外混凝土内部流水的现状。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浆等,有计划的设计压力、输浆量、封水效果等。俄罗斯采用粘土浆,无约束注浆法施工,即不设计压力、输入量,只是把设备安好,一直注,什么时候压不进浆则停工,无帷幕防区,工期长,治水率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和相关的建筑说明及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抄袭。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图幅采用2号图纸,比例:1:100(节点详图,构件配筋图除外)

②建筑结构施工图表达方式:采用cad绘制,打印成图.

③图纸装订:按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顺序装订.

④设计资料装订:论文建筑设计说明,机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并严格规范要求成册.

⑤图纸的内容标注必须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方法:1、采用砖混结构。

2、从设计的功能上根据现代旅馆的设计要求,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设计多种多样住宿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准备采取的措施: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工作任务

独立完成该旅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方便与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在每项进度安排中进行对该项的总体检查,达到预期结果。

2)进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完成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建筑技术设计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建筑结构设计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归档,准备毕业答辩资料

3)预期结果

1)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馆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

3)绘制施工平面图。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收稿日期:2013-09-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479),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01)

作者简介:武鹤(1963-),男,黑龙江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E-mail)。

摘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23;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123-04

毕业设计是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土建类专业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设计题目和项目内容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毕业设计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传统模式上。

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应用性专业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随着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式,由于视野的局限,其毕业设计成果无法与实际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无法将现代工程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合作的特点融入毕业设计[1]。据用人单位反映,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的工科毕业生,都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面窄、合作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2]。

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系统观、大工程观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3]。

一、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及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一)土建类专业特点

土建类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一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必须由这些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土建类专业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口径宽,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近年来,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建筑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多学科跨专业的技术结合也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加强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它是架在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多学科团队式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就是将学院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一项综合性建筑工程的设计。通过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 搭建一个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设计的工作和交流平台, 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多工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有效解决传统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各自独立、互不往来、缺乏交流、不成体系,以致设计成果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社会需求,这对培养适应现代大工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当今,土建类学科的教学及实践日益开放多元,特色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系统建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是其根本方向。

(一)国内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工程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规模占高等教育总体培养规模的30~40%,位居世界第一[4]。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基本建立了结构较完整合理、规模最大、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系。毕业设计是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才能适应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5]。毕业生无论是实践经验、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还是团结协作精神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6]。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一些学科已经进行了跨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改革的初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针对土建类多学科的毕业设计改革,研究成果还较少[7]。

(二)国外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团队协作”毕业设计教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实践与研究的历史,其特征就是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模式引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将社会实际需要作为条件和任务融入毕业设计,使各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理解并掌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平等交流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系统能力的目的。

德国土建类专业指导教师大多配备相当数量的多学科背景的工程实践人员,学生只有圆满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涵盖大量工程实践环节的专业学习后,才能受到认可,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实践证明,团队协作的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其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三、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一)各自独立,缺乏协作与配合

目前,土建类各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大多独立开展,相互之间缺乏协作与配合,在设计计算时缺乏整体考虑。而建筑设计是一项整体工程,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以建筑学专业为例,作为设计的龙头,建筑专业应当负责给其他专业提供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设计文字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如果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要求,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就无法协调一致,增加后续过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设计上不可更改的缺陷。缺乏相互协作的平台,也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土建类各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脱离工程实际,忽视“产、学、研”的结合。设计题目多年重复使用,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强。选题的难易程度也把握得不够理想,出现选题太难、太大或者太易、太小的现象,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三)指导教师的问题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实际情况是在各建筑类院校中这类“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特别是高校扩招,使师资队伍的发展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生师比过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又难以实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中来自设计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数量过少。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妨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学生忙于考研或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急于落实工作单位,以致用于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精力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毕业设计创作激情,常常是以敷衍勉强的心态完成设计任务,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四、土建类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改革方案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建工、道桥、隧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因此需要结合各个专业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来制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应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措施。同时加大与建筑设计单位校企合作的力度,以解决设计选题、补充师资、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还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选题还应该紧密联系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的选题除了要具有以上特点外, 还必须满足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各子课题任务分工明确,设计合理,研究内容相互联系。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以“鹤岗—黑河高速公路二所至长青段(含大型服务区)”为工程设计背景,分为交通土建项目(包括道路设计、桥梁设计和隧道设计三个组)和大型服务区建筑设计项目(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暖通设计三个组)。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结合,整体性强,内在联系紧密,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的实质性协作与配合。同时设计理念定位也紧密结合北方寒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生态文化特征,与专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三)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黑龙江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长期形成的校企合作优势,成立了由企业导师和各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持有国家职业注册资质证书的双师型教师组成;校外指导教师则由来自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科研所、黑龙江建设集团、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建筑设计院、方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的资深工程师组成,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跨专业的毕业设计团队的指导工作。通过导师的引领,给学生以更深入的指导和影响。同时,有助于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新机制。

(四)开展多学科的学生团队合作

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多由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各专业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如何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如何提高学生在工程设计中处理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协调能力,是多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分为道路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等6个团队;每个团队不少于3名学生。毕业设计团队并不需要全部由精英型的学生组成,关键是指导教师要合理引导,通过布置调研任务、师生讨论会等考察学生的能力,使人尽其能;可安排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学生为团队负责人,把各成员凝聚为一个有共同目标而又相互配合的团体。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团队设计模式,采取分阶段讨论式教学指导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规定的进度框架,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由教师组织讨论和评阅。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考虑到毕业设计是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应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方式,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转换。

建立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阶段性控制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分析”、“设计前期的快题式总体构思”、“设计分组子课题的实施与完成”、“各专业设计方案的协作与深化”、“设计成果的表达、评价与反馈”。每个阶段设定关键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究,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综合的问题时,能够借助一种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增强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

(六)确立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现学科的交叉性,突出“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土木”的理念。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等四部分组成。对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而言,尤其应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评,再结合平时讨论、阶段汇报、中期评审、学生答辩等,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一般采用联合答辩形式,由各分项组长介绍课题总体成果,各成员分别作个人工作汇报,并介绍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一些涉及多专业的问题,可允许学生团队成员讨论回答。

(七)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顺利实施,应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不同, 多学科团队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 平时较为分散, 管理难度更大。因此, 应建立严格的团队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如院长巡查制、组长负责制、团队工作制、导师交流制、阶段汇报制、中期评审制、督导抽查制等一系列过程管理措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五、结语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注重学生综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各专业学生搭建有利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项目设计的工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团队”的工作理念,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工程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能力,对培养土建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继龙,张建华,等. 面向区域创新建筑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7):34-35.

[2] 路忽玲. 小议建筑教育改革[J]. 信息科技,2009(26):356.

[3] 武鹤, 等. 实施“卓越计划”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 高等建筑教育,2012(z):15-17.

[4] 张亦静, 何杰, 肖芳林. 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7-109.

[5] 张长森,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 理工高教究,2009,28(6):118-121.

[6] 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7] 武鹤,等.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3,(3):119-121.

Innov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U He, ZHANG Lijuan, MA Guijun, GE Qi, PAN Weiy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P. R. China)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改革;实践教学;传统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40-02

一、绪论

我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教学改革作为改革核心,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已是各高校教师进行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都是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为了适应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发展目标,笔者在校级教改项目《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并于2013―2015学年对2011―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施工现场教学的实践教学形式,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做出教学改革效果的分析总结。

二、后续课程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课时安排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的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后续课程包含《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作为建筑美学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民用建筑设计内容包含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两部分。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建筑构造知识点如墙体、楼板、楼梯、基础构造等,为后续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建筑结构的计算与设计、施工过程与方法、工程定额预算等知识点做好理论基础。现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分析《房屋建筑学》课程采用实践教学对后续课程成绩的影响。分析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笔者将授课过程中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25名学生对象,称为传统组学生,抽取等人数等成绩段的接受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生对象,称为实践组。学生《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成绩如图1所示。

据图1分析,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其后续课程期末成绩优秀良好率为32%,实践组学生为44%,高出传统组12%。可见《房屋建筑学》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可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到知识体系推动完善的作用。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科阶段知识体系学习最直观的成果反映。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一般为符合任务书要求的建筑单体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成果形式为工程图纸与结构计算书。从图纸的内容分析,建筑施工图内容较多。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提到过,《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涉及到与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相关的课程,因此《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对毕业设计建筑设计部分的完成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直以力学课程为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建筑设计的完成是毕业设计的难点,对《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掌握较差、无从下手的现象比比皆是。分析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笔者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的学生中,仅有4位是实践组的学生。从平时表现看,有3名学生在建筑设计部分思路清晰,设计速度较快,方案合理,理论错误较少;有1名学生的设计基础知识仍较薄弱。在综合其他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中,实践组剩余的21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的建筑设计部分的完成情况能得到良好的等级评定,实践组学生建筑设计成绩良好的比例可占到72%左右。相比较传统组的25名学生,结合各指导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毕业设计建筑设计成绩良好的学生有13名,比例占到52%,如图2所示。

结合结构设计部分结构计算的需要,有较少学生会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创新,采用平面布局新颖的设计方案。在实践组25名学生中,有5名学生的建筑设计方案较为新颖,建筑造型富有创意。在魍匙檠生中,仅有1名学生的建筑设计方案有所创新。可见从毕业设计角度分析,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调动学生的设计潜能,挖掘学生的设计性思维。

四、就业工作

在高考生源增多和扩招模式下,高校的入学率不断提升,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部分学生从事本职相关工作,进入建筑工程相关领域,如就职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深入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及技术指导工作或入职房地产公司进行预算等;部分学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公务员体系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因就业压力大或兴趣爱好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在2011级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学》的授课工作中,笔者对2011级土木工程两个教学小班“2011级土木工程3班”和“2011级土木工程4班”两个班级的授课过程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形式。前者采用传统教学,班级学生课堂秩序较好,但课后作业积极性不高;后者采用实践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2011级的学生已于2015年顺利毕业,现将两个班级的就业数据加以分析。“2011级土木工程3班”的41名毕业生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有32名,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有1名,从事其他职业工作的有8名,无自主创业的学生;“2011级土木工程4班”的39名毕业生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有27名,无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学生,从事其他职业工作的有12名,有1名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将两个班的就业人数比值列图分析如图3所示。

从图3可见,两个班级的就业情况基本相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从事本职工作的比率略高于实践教学的班级。《房屋建筑学》作为基础学科,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后续就业工作的影响较小,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固定思维较多,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提升,但如何进一步有效引导开放式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专业相关的创业工作有待深入研究。

五、科技新

大学生的科技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现对比传统组与实践组学生后续科技文化节中的表现,并阐述分析。2015年,在学校举办的科技文化作品展中,不计作品形式与成绩,传统组学生参与人数为2人,实践组学生参与人数为5人。实践组学生对科技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高于传统组学生,实践组学生的创造性、拓展性思维得以很好的体现。在2015年举行的建筑结构设计大赛中,有3名学生均为实践组的授课对象,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优秀奖。可见,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对科技研发的兴趣。

六、结语

根据两个学年《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工作中,采用分组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针对同成绩段学生的分组分析,详细对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就业工作、科技创新四个方面的论述,得到实践教学的创新性与可实践性以及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的欠缺之处,因此应对当前的实践手段提出优化,为高校《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更好的教学方式。

The Result Analy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n "Building Architeture"

WEI Yan,DONG Wei-qiang,ZHAO Xiao-qian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555,China)

建筑工程施工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张金成 岳淑捷 孙 贺

摘要:政企分开后,邮政集团公司作为独立运营的现代企业,需要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浓郁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讨论了邮政企业文化的内容及作用,归纳了存在的主要误区及成因,探讨了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邮政企业文化;误区;策略

2007年1月29日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中国邮政“政企分开、监管独立”的新型框架初具雏形,维系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正式告别历史。邮政政企分开改革格局的基本成型为其后的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政企分开后,邮政集团公司作为独立运营的现代企业,能不能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浓郁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将成为邮政企业能不能在新世纪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拟就现代邮政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个人观点。

一、邮政企业文化的内容及作用

(一)邮政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及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邮政企业文化则是指邮政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邮政特色的,体现社会主义邮政事业的性质、任务,并得到广大邮政职工认同和遵守的不成文的综合规则体系,它是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理念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1、物质形态文化,以邮政识别系统为主体,包括邮政企业标志(中国邮政图案、颜色、字体组合)、邮政标志服、邮政局局容局貌、邮政专用办公品、邮政内部刊物等。

2、制度形态文化,以保障邮政通信顺利进行,维护和提高邮政信誉为目标,包括邮政企业规则、工作岗位职责、人力资源分配体制、工资奖金考核机制等。

3、理念形态文化,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包括邮政企业理想与信条、邮政企业核心价值观、邮政企业精神等。

(二)邮政企业文化的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繁荣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邮政企业文化对邮政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导向作用,即把邮政职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邮政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做到言行统一。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邮政企业习惯或风俗对员工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约束作用,使邮政职工有所为有所不为。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使邮政企业上下团结,使邮政职工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发挥个性的同时又能保持共性。

二、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成因

由于对邮政企业文化的内容及作用认识不足,理解不全面,许多邮政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有些邮政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单纯就是在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以灌输为主,疏导为辅,政治色彩浓厚。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有些邮政企业,空泛化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这些口号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难以让员工产生共鸣。

(三)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些邮政企业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理解成唱歌、跳舞、打球等文体活动,纷纷建立活动室,成立各种文体组织,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甚至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企业文化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体活动,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企业文化表面化

有些邮政企业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亦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邮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的知名度等等。这些都是企业文化表象化的表现,容易导致邮政企业文化有名无实,本抑末张。

产生以上误区的根源在于长久以来受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思想的影响,邮政企业的文化建设仅局限于表层且花样单调,形式呆板,企业文化在天上飘,仍然停留在时髦的口号与词汇上,理念没有落地。由于邮政企业文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一方面要注重在企业中推行和提升正确的企业文化观,邮政企业文化既不是企业搞文化活动,也不是企业搞形象设计,更不是企业搞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对邮政企业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其基本内涵应当是邮政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范邮政企业职工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不成文的综合规则体系,是内在地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邮政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如果不解决认识领域上的这些基本问题,邮政企业很难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文化;也只有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邮政企业的文化建设才可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三、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从邮政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提炼核心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选择什么样的核心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是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邮政企业选择核心文化理念和价值观,需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邮政企业的性质,邮政作为提供用邮服务的社会公用企业,服务是其永恒的主题;二是企业成员及构成,由于历史和邮政企业自身工作性质的原因,邮政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难以转变,创新意识不强;三是目前邮政市场状况,随着入世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邮政企业战略也将有新的调整。

(二)加强培训教育,让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

核心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要努力让全体邮政职工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和体现出来。作为促进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加强培训教育可以让邮政员工明白什么是邮政企业文化,为什么建设邮政企业文化,邮政企业文化对职工有什么新的要求,从而使邮政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逐渐被全体邮政职工所接受,所认同。

(三)营造良好氛围,形成情境压力

重视舆论导向作用,加大邮政企业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邮政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倡导企业精神和邮政职业道德,树立邮政企业和邮政职工的良好形象,使邮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中。

(四)管理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邮政职工起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有赖于管理者的维护与倡导。要塑造和维护邮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邮政企业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从而有效地带动、引导其他邮政职工。

(五)树立“企业英雄”,实现企业文化的人格化

从实践中涌现出来并为广大邮政职工所公认的“英雄人物”(如马班邮路投递员王顺友)往往可以作为邮政企业的象征,成为邮政职工学习的楷模和有形的精神支柱。通过树立企业英雄,邮政企业可以旗帜鲜明地告诉员工我们鼓励什么,倡导什么,实现邮政企业文化的人格化。

参考文献:

1、高民.新形势下邮政企业文化的培植[J].现代邮政,2006(7).

2、孙宝军,施向群.用文化为企业赢得未来[J].现代邮政,2005(4).

3、林海.浅谈邮政企业文化建设[J].活力,2004(8).

(作者单位:张金成,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岳淑捷,河北石家庄;孙贺,河北科技大学党政办)

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管理

邢 天 刘 浩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建筑施工企业陷入人才困境。要想改变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解决人才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困境;企业文化管理

一、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大学科,其下所细分的专业方向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水力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等。所以不同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将有很大的区别。现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方向为例来看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的选择。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主要有: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监理企业、建筑甲方企业、建筑设计单位。就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发展来说,是越有工作经验越有市场,越老越吃香。

以上的比较是相对与其它两个工作而言。就整个建筑行业来说都是相当辛苦,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太好的行业。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不同的选择是不同的考量。进建筑施工企业,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但是能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对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进建筑监理企业,工作没有施工企业艰苦,工作环境较施工企业好一点,但实践经验稍差;进建筑甲方企业,工作相对最轻松,工作环境也比其它两个要好,但是实践经验最差,对经验的累积最少。

此外,还有一个建筑设计单位。现在的建筑设计单位大多数都要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对本科生的要求很少。但是建筑设计企业无论是工作强度、工作生活环境、工作实际经验的积累,就这三个条件总体来说是最理想的单位。所以对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建筑设计企业是最有吸引力的企业。

二、以一个班为例来看毕业两年前后的选择比较

就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刚毕业时有一半的人选择进入建筑施工企业,而两年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数有将近一半的人都选择换到其他的企业。进建筑设计企业的人数则翻了一翻,在工作后从新选择读研的人数也是翻了一翻还多。如前所述,现在的建筑设计企业更多的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那些工作后再选择读研的同学更多的还是想以后进建筑设计企业。

可见,在经过两年的工作与生活的实践以后,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监理企业、建筑甲方企业、建筑设计企业中更多的同学倾向于选择建筑设计企业,而放弃了当初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的选择。

为什么那么多的毕业生选择离开,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困境是什么呢?

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困境原因

(一)毕业时选择建筑施工企业的原因

大学连年扩招,大学生满地都是,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毕业生都是只想着能有个单位要人就可以了。而建筑施工企业相对于其它建筑企业来说是要人最多的,对人数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所以在这两方面的原因下,很多毕业生是被动的选择了建筑施工企业。可见当初在选择进入建筑施工企业时多数毕业生都是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做好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困难的心理准备。

(二)毕业生进入建筑施工企业之后的困境

1、工作环境。建筑施工单位的共同点,常年在外,环境艰苦,说不上有什么业余生活。这与大学时代的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工作规律,有时半夜要去现场打混凝土,一打就一夜。总是在想休息的时候有事,在想做事的时候又无聊。

2、工资待遇很低。工资待遇很低,刚进施工企业的毕业生一般工资在700―1200元左右。比较与其他专业来说工资待遇是偏低的。而真正干活的也就是做技术的几个人,可工资是最低,国企的工资制度对刚毕业的毕业生来说有不公平的感觉。这种工资待遇,加上与其他专业同学的比较,当然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同样是经过四年的本科大学生活,为什么别人就能工作轻松且赚钱比我多?

3、工作不稳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特点就是长年工作在外,到处流动。这对一个刚刚走上社会,刚刚进入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会有一种不确定,不稳定的感觉。与原来那种稳定的大学生活是一种剧烈的反差,会有一种心理不适应的感觉。

4、交际圈的缩小。在大学时,各种各样的社团生活,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不断为大学生们提供各种交流、学习的舞台,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而进入建筑施工企业,长年工作在外,到处流动,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的机会与同龄人的交往。这就会使思想上产生想法,这种与年轻人渴望交流的人生状态是不相适应的。当然这也是在其他工作岗位上普遍存在的。

5、前途的茫然。到了工作岗位发现工作环境与学生时代的生活环境剧烈的反差;与自己想要的平静、稳定的生活相去甚远。生活上的不适应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不到自己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前途在哪?进而会对自身的前途重新定位。重新评估自己当初的选择。

选择施工企业的被动、选择施工行业心理准备的不足、对工作生活环境的不满意、对自身前途的不肯定,等等。这些是那些选择离开建筑施工企业,选择离开建筑施工岗位的同学选择离开施工企业的原因。而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思想准备不足,工作前后心理反差大,对自身前途的迷惑的问题。

对建筑企业来说,这些经过专业学习的本科毕业生,是今后企业继续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留住这些还没有完全成为人才的人才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四、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立

(一)建立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外部条件,它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对于解决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组织目标的旗帜下,并使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使组织的每个成员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感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体会到自己直接创造了价值,自我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与企业荣辱与共,同生共存的信念,进而踏实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努力工作。

(二)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对解决“潜在人才”的流失的有效性

刚才已经谈到了大量的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本科毕业生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人才保证。而现在又是大量的学生不太满意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纷纷选择离开。经过前面对毕业生选择离开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思想准备不足,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环境的不满意。而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对毕业生来说,有以下的有用性:①企业的价值的建立对毕业生个人的价值的选择起到导向作用。企业价值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对所有员工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而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价值,对毕业生来说将解决他们那种盲目的,没有思想准备而选择施工企业的弊端。毕业生会在一开始就明白这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就会考虑清楚自己的选择。②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有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毕业生在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中,怎么会有那种漂泊的感觉?怎么会感觉缺乏新的交际圈?怎么会感觉前途的不确定?

(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

1、制定绩效评价计划,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业绩评价是员工提职晋升的重要参照标准,是员工岗位调配的依据,是确定合理劳动报酬的基础,是确定人员开发对象与内容的重要指标,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曾说企业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具体来说,管理者一方面应当使组织目标的重要性为员工所充分认识,自觉认同,并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联系。另一方面,管理者应当积极为员工完成组织目标创造条件,同时目标的高低要恰当,如果目标定的太高,目标实现的概率就会越低,其积极性的激发程度就越低,目标的高低与动机强度成正比。

2、在建筑企业内部,创造竞争环境,建立竞争机制。制定劳动竞赛的管理办法,使竞赛有法可依,突出全员性,把施工现场的每个员工都纳入竞赛范围,按工程进度分阶段评比,如把整个工程分为基础、结构、装修三个部分进行评比,进而推动全过程质量竞赛,量化竞赛内容,做到每项评比要有标准、有分数,清楚明了,且和经济效益挂钩,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进行激励与制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敢于放手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建立弹性的用人制度,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把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3、企业的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团队中强调建立一种自由、平等、公平友好的企业文化,每个人都在友好的气氛中自由地发表意见或倾听他人的见解。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间应相互理解,密切协作。建筑施工的艰苦性与复杂性注定了企业必须要有团队精神,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要注重抓好人和组织的信息知识化建设,通过现代化传媒把全行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逐步实现网上培训,网上材料采购、网上工程项目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相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既是强势企业再造新优势的创新资源,也是弱势企业开拓新强势的启动杠杆,更是企业借助先进文化力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序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章献.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浅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5(6).

2、周盛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次思考[J].企业经济,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