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语文教学

随这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们为了能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高职语文知识,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更新。然而高职语文知识需要学生具有新的逻辑思维以及灵活思维,更需要新的学习技巧。这些也需要教师传递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模式。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下,教师们在多中思维模式指导下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该模式就是多元智能理论。阔谈该理论模式让人茫然过度,什么才是多元化智能模式,该理论模式应用与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什么作用?教师是如何应用该理论模式的?接下来我们走进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课堂。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智能模式

将多元化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就要熟知多元化智能理论。多元化智能理论于1983年随着《智力的结构》的诞生,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所倡导而成,该理论模式在教育领域受到极大的肯定。该理论模式尚没有完整的学术型定义。但是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一理论,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它让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手段。加德纳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出人类的智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且会因为外界的激发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当一个人某项智能丧失时,他的其他智能依然能发挥作用,不受干扰。相互联系主要指当个人要完成某项任务时,并非某一智能单独起作用,而是所有智能的通力合作,协助完成。然而同一人的各项智能必然有高低强弱之分,智能组合也因此而与众不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强项,通过良好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强项,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所有智能。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借助强项来发展自己的弱项,优化智能组合。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比较强,这要求学生们要全面发展专业性知识,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比较适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二、多元化智能理论模式的教学形式

高职语文教学除了要满足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语

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元化理论模式,提高了高职语文的学习。那么对于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呢。经过针对高职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查,我们看到了其主要形式有几方面、

(一)了解教学对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生有充分的了解。首先是对学生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例如在语文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是喜欢语文的,还是反感语文的;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和喜好,是擅长阅读还是以写作为乐?再如学生在经过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后,目前语文能力的掌握情况如何?当讲到元曲《长亭送别》,教师要明确学生以前有没有接触过古代戏曲,掌握有关戏曲的哪些内容,了解哪些戏曲作家,偏好哪些题材的戏曲内容。

(二)增强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现在高职语文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而这正是多元化智能所提倡的。可见,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非常重要也非常实用。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那些智能组合也不会相互重复。这也就意味着人和人之间肯定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智能差异的高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异端,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智力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去关心学生的反应,学生在学校被塑造成一个个形状相同,盛装知识相同的“容器”。多元智能理论让众多教师放弃了一元化智能观的教学,开始考虑尊重学生个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并借助一定的手段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语文教材的解读本身就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对文本的不同意见,也要能够接受学生解读文本的方式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本,采用合理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四)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智能是多种智能中的核心智能,语言智能直接决定了其他各项智能的发展。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指出:语文将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语言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高度与深度。所以,语言智能是语文课教师要开发的首要智能,以此来推动其他各项智能的发展,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模式的作用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加德纳的多元化智力理论,就要全面的进行学习与指导。同时教师看到了多元化智力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高职语文知识。高职语文课的作用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课堂形式如若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对于好动的高职学生来说必然乏味。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导向的支撑,而且将从形式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学习空间。

总而言之,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是教学与教育过程中一个全新的里程碑,。该模式一经推广便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大力欢迎。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教师采用了多元化智能理论以后,学生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见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的优势所在。

注释:

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是新宇.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人文素质 文科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17-02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忽视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能力。加德纳认为: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这些能力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着相互关联作为一组能力而存在。他先后提出了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的智能观非常强调智能的文化属性、实践性、可见性、发展性以及对创造能力的重视。

曾经有学者将学生毕业成绩与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有一部分在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发展得并不好,而在学校不被看好的学生工作后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此可见,传统智力测验并不严密,或者说只有部分是正确的。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智力领域和优势智力,像一台机器上的每个零部件一样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人们正因为各种智能的强弱不同组合,而成为个性鲜明的个体,人类社会也因此变得有趣。

多元智能理论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认为每个人的八种智能都是可以被认为提高的,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从而发现学生的个性,找出其优点和缺点,就可以制定方案,通过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激发学生非优势的智能,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与当今素质教育体制相一致,不仅联系紧密,还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撑。说到素质教育,其中文科教育中人文性的问题表现突出。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人文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理解能力和实践智慧等等。有人认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即科学、艺术、人文,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文科教育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一)教育目标工具化导致人文素质缺失

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炙手可热,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界人士越来越重视文科教育的“工具性”,把教育单纯地作为一种考高分的手段,使本来可以生动形象的文科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结果可想而知,文科教育成为了应试教育信手拈来的工具罢了,毫无生动活泼可言。在英语、语文、历史等文科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较少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教师讲、学生记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了解如今教学内容的人都知道,现在初中高中课程目标定得又多又详细,学生和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都略显吃力,繁重的课堂任务下很多教师就将重点都放在单纯地将教学目标传授给学生这方面,而忽略了学生求学期间以及今后步入社会所需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这样的人文价值缺失的文科教育我想只能把它唤做是各个文科学科知识的传递与接收吧。这种情况下即便再有教学经验与能力的文科教师也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才。教师尚且如此,学生自然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

解决教育目标工具化导致的人文价值缺失的措施,重中之重就是要端正教育态度。应当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来看,切忌鼠目寸光。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可以只为了中考、高考、四六级考试等应试教育而存在,而应该通过一门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各个领域的人文素质影响学生的今后生存与发展,进而造福国家与社会。

(二)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人文素质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往往偏重于文化科学与技术知识,忽视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其他方面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某些智能,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培养。这一点明显与多元智能理论相悖。顾明远指出:“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缺乏对世界历史文化的了解,他们知识贫乏,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尤其是“我国目前的高师课程体系中明显存在文化素质教育不足,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尤其缺乏”。当代文科教师不应该只是为了教授某一门文科知识而存在的。教师这个职业本就是复杂而又多样化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很多教师,一旦踏入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不会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有充分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去花费大把时间去思索如何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个人的懒惰也是一个原因,有些教师不愿意花费工作以外的时间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来提高人文素养,久而久之,学生时期积累下来的东西也会渐渐坐吃山空。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导致的人文素质的缺失,其解决措施为,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虽然已经走入工作岗位,不再是学生,也不能忘记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各项智能。你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是你可以自由决定它的宽度和广度。作为一名文科教师,首先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教学技能,其次就要多读书,多学习,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做一个“杂家”。

(三)教育过程的灌输性,缺乏启发性导致人文素质缺失

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中,各个学校与学生家长喜欢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缺乏循循善诱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意识。文科课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但是,书本上的内容虽然是文字,但是并不枯燥。在语言表达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仍然主导课堂。但是,单一的语言交流忽视了交流中的学生所赋予语言的个性魅力,减少了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思考去感悟的快乐感,使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禁锢并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今的学生缺少学习的机会,这并非是学生自己不愿意去抓住机会,而是我们一些老师不给学生这个机会,学生经验世界的贫乏,使得所学知识只停留在表面,都是些浅显的,没有自己想法也没有新意的东西。我们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加强沟通,加强对话,加强教学的启发性,注重人文价值的提炼,那么,我们的文科教育才成为真正的教育。

正如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中所言:“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而时间的意义在于创造。”这一点虽然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多元智能理论是极其注重创新的。通过创新来给学生制造机会,通过创新来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找到一种最适合提高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方法,给学生插上翅膀,让其自由飞翔。

(四)教育价值的功利性,导致人文素质缺失

这一点是以上三点的补充,它虽然与多元智能理论关系不大,但是也是现如今文科教育中人文价值方面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简要讨论一下。

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多种利益分配体制共存,对原有的思想价值体系形成冲击,人们的道德、人格及心态的双重性表现突出、演绎到学校中,对教师的职业自律、知识进取与人文修养形成挑战。教师思想观念、利益结构及相应心理状态发生波动,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岗位意识等受到影响。例如,应试导向的课堂教学,语文课中老师要求学生背诵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英语四六级、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证书的需求加剧,英语课变成了级化训练与强化,历史地理课老师不讲授知识的来源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等等。

为此,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樊浩先生指出,中国教育正处于深刻的文化矛盾乃至文化危机之中,“教育与经济过度亲密,缺乏必要的距离;与社会过度亲和,缺乏必要的紧张;与文化过度异化,缺乏必要的生命关联”。

二、启示

人文素质教育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成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理论支撑。素质教育的教学就是要发挥个性的长处,弥补个性的不足,通过扬长补短使每位学生得以最优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智力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多种智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不可以像以往那样只利用学校学到的一种或者几种智能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多元智能理论为文科教育工作者人文素质的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其指导下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

文科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围绕着课堂任务展开课堂任务设计,不可以漫无边际,要有助于提高文科的知识学习、语言技能等。要积极有效地带领学生去学习该科目知识,并由此及彼渗透到其他学科,使学生各项智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将学生培养成完整的社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志伟.教师人文素质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培养管理

1背景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跨应用领域专业Ⅲ。智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把整个信息科学技术推向“智能化”的高度,这正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智能科学与技术培养掌握坚实智能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备作为工程师或领导者及公民的良好人文修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或工程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应稳妥发展与完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并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创新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系统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科研素质和较强创造能力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工程师。

2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分析

智能科学与技术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其必修课程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大类专业招生教学的院校,通识课程主要是数学、物理文化基础,强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教学的特色体现在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一般分为数学基础和专业课程。计算机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离散数学、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数值计算等;专业课程一般包括程序设计基础、高等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

2.1学分

本科培养计划的学分中,国内外大学学分总数趋势是逐步减少,追求少而精。国内院校一般在130~190学分之间,如北京大学为150学分,清华大学为1 70学分,东南大学与浙江大学均为160学分,还有16学时为1学分的,也有18学时为1学分的。

中国台湾的大学一般在130学分左右。台湾交通大学最低毕业学分为12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须达76学分(共同必修58学分+资工组核心须达分+(资工组副核心课程学分+另2组核心课程学分)),专业选修本系课程须达12学分,其他选修课程须达12学分,通识课程须达28学分(含外语课程必修8学分)。台湾“中央大学”为136学分,台湾“清华大学”为136学分,其中必修和必选学分126,其他与导师商量决定。

美国的大学各校差异较大。美国的学分计算有4学期制、两长一短制及两学期制,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120学分,麻省理工大学为90学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186学分,斯坦福大学为180学分。

2.2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斯坦福大学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宽松的自由发展空间。新生入校后不分专业、不分学院。除了医学院和法学院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外,本科生可以在入学后的前一个学期适当时候随意选择专业,并且选择专业后允许更改,只要毕业时满足专业培养方案即可。

国内的浙江大学是较早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学校之一,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特殊培养3类,前两年不分专业,按学科分类集中培养。

台湾的大学专业也是按大类完成前期的基础课程,再分小专业完成各学程,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和进阶课。

教学分组是现在的主流课程架构,也是体现专业方向的主要形式,分组课程是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国内清华大学采用的是分组教学;台湾的大学基本上采用的是以教学方向分组的方式,台湾的大学教学分为课程与修业、学分学程。

2.3实验与实践教学

计算机类专业各大院校都强调课程实验与实验教学,而目前课程该如何进行教学?这不仅是实验问题,如何以工程教育专业论证为目标,怎样使教学目标达到毕业要求是关键。做中学是主流实验教学方式,尤其是美国的大学,大作业体现的是实验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进行大量的实践创新训练。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都属于实践创新性教学模式。例如,斯坦福大学程序设计范式课程重点比较C、C++、Java的特点和难点,每1~2周有一次大作业,针对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实现,使学生加深理解各类编程语言的应用场合;麻省理工大学的课程计划是必须先修12学分的实验课程,再修3门或4门核心课程,最后选择3门方向学科和1门关于该方向的实验课、2门专业拓展课。

3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分析

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在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安排基础性、通用性、关键性的智能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感知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技术;知识处理(认识)技术,包括知识提炼、知识分类、知识表示技术等;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学习技术;决策技术,即知识演绎技术特别是不确定推理技术等;策略执行技术,即控制与调节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特别是面向专门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机器人之间的合作技术;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人机交互与合作技术;智能信息网络技术。

国内最早创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第2批开始培养智能专业学生的院校。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专业必修课程(2分)包括:①专业数学/理论基础(15学分):算法分析与设计、集合论与图论、概率统计A、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数理逻辑;②硬件与系统基础(分):数字逻辑设计、微机原理和信号与系统;③智能基础(5学分):脑与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基础。专业限选课程(15学分)包括信息论基础、计算方法B、数字逻辑设计实验、微机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机器感知和智能处理实验、智能多媒体信息系统实验。选修组合课程(29~32学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参考智能的2个专业方向推荐专业课组合,自行选择,至少选修20学分的智能专业课程。公共核心+专业方向+新技术及其他:①公共核心课程(分):智能科学技术导论、模式识别基础、生物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②专业方向课程(11~15学分):机器感知与智能机器人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学习方向、新技术及其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及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最优化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计算智能导论、模式识别、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技术、移动通信与智能技术、智能控制导论、智能数据挖掘、网络信息检索、智能系统平台专业实验等课程及30多门选修课程。

建议各学校可以根据学院教学特色与实际需求,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北京大学偏重“信息处理”,湖南大学偏重“智能系统”,但需要强调的一个前提就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大计算机类,更需要大EECS专业的基础。编程、电路、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这五大核心基础就是大EECS;其次是专业,计算机以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网络、编译、数据库五大经典专业核心课为主,湖南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强调系统,因此信号与系统、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是最基本的专业核心课,然后再分不同的分支。湖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概论、机器学习、计算智能导论、模式识别、智能控制导论、智能数据挖掘、机器人学等;研究学位课程包括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主要体现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人工智能概论、机器学习、计算智能导论、模式识别)、核心(智能控制导论、智能数据挖掘)和应用(机器人学)。

4结语

(1)在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课程的时序图,即描述课程的进阶关系,从本科直到研究生,同时还可以实行一定的修课限制,如台湾交通大学计算机概论与程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式设计两科皆不及格者不得修数据结构与算法概论,若数据结构不及格不能修算法设计课程等。

(2)程序设计类课程用上机程序能力考试来设置合格条件,如台湾交通大学基础程式设计及格条件为通过“程式能力鉴定”,湖南大学则以CCF―CSP软件能力测试作为程序设计课程通过的考核标准。

(3)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如台湾“清华大学”的综合论文训练是由具有同等水平的项目训练成果或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计划项目以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成果经认定后代替的。

(4)精炼的课程教学。核心课程应该精且必须加强课程实验,只有对方法和理论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掌握这门课程,而动手完成实验才能真正融会贯通。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后,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创新训练。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构建了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的八个环节。

关键词:多元智能;民办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根据教高16号文件,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是当前被广泛认可的有关“能力”的体系理论,面对众多新的教学对象,如何构建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困惑许多专业教师的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则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一种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共由九种智能组合构成,分别是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空间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1]及存在智能。该理论认为,学生均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不同智能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能差异。

二、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多元智能特点

1、肢体运作智能特点

肢体运作智能突出,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最明显的特点。课堂学习中,很难长时间处于安静思考状态,尤其喜欢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在学习时倾向通过肢体运作带来的感觉进行思考。

2、人际智能特点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人际关系智能也较为明显。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人际交往欲望和行为,活泼开朗、人际关系问题处理方式灵活,能敏锐地体察他人情感动向,与人沟通并迅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语言智能特点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语言智能主要表现为,用口头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强,且表达欲望强烈。但使用文字描述事件、表达思想的欲望很弱,且效果不佳。

4、逻辑推理智能特点

他们学习时不善于探索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及逻辑顺序,不喜欢通过推理来进行思考,不喜欢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总之,其测量、归类、演绎、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弱,理性认识能力较差,倾向于通过感性认识事物。

5、内省智能特点

内省智能主要是指如实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能力现状,以深入自我方式来思考,并喜欢独立思考与工作。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以上内省智能特点上表现欠佳。

6、自然观察者智能特点

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自然观察智能较差,但在学习和生活中均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遗憾的是其求知欲望保持的时间短暂,学生易因困难而迅速放弃进一步的求知行动。

三、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1、以国家相关文件为指导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基本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最终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以满足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是教学模式构建的导向。

3、以学生多元智能实际状况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各类型的高等教育中,民办高职市场营销营销专业的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明显,其实际情况是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若不以其多元智能特点为基础,则很难把握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个性成长的规律。

4、以满足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为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是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同时对学生多元智能特点的发掘与认可则是对个性的尊重与发展。

四、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构建

1、选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据此选取与市场营销一线主要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符合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群的技能教学内容和素质教学内容,以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逻辑智能特点,将教学内容做二次转化为感性教学材料

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归纳、演绎、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弱,理性认识能力较差。将文字材料二次加工为感性认识的材料,具备可视听、可触摸特点。

3、根据学生自然观察智能特点,将感性材料转化为问题

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自然观察智能较弱,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望能短暂保持,根据此特点,再次将材料加工,重点在设计认知的不平衡,落实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

4、根据学生肢体运作智能特点,设计“肢体参与”教学活动环节

因学生不喜静坐不动进行理性思维的模式,而善于通过肢体运作认识事物,所以在此阶段将以上教学材料活动化,让学生通过肢体运作的方式参与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5、根据学生语言智能特点,设计“语言表达”教学环节

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是“不甘寂寞”的学生,其“话语权”要求强烈。可据此特点设计语言交流环节,具体形式可为“主题讨论式”的问答,教师适当引导、做好相关记录即可。

6、根据学生人际智能特点,设计“团队协作”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特点,学生分小组解决学习问题,充分发挥其活泼开朗、人际关系问题处理方式灵活的特点。

7、根据学生反省智能特点,设计“归纳总结”环节

民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反省智能较弱,推理、归纳能力较差的特点,对教学内容难以进行结果式的总结,在此教学环节中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对教学中的技能内容和素质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8、以肢体运作、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作为课程考核的形式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式重点以能最佳反映学习效果的方式为主,其他考核方式为辅。考核方式以肢体运作、语言表达、团队协作作为主要考核方式,文字表达作为辅助、锻炼提升的方式。(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LindaCarn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周群,雷新勇.从单纯考试向全面评价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8,(l)-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绪智力;员工创新行为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创新”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员工创造性是组织创造的基础。创新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特质,另外也受到组织情景的影响。目前研究基本上是从组织情境视角中,探索如何构建组织支持氛围,改变员工心理状态,激发其创新性水平,很少从个体因素展开研究,对个体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就更加缺乏。随着学者对“情绪智力”概念逐渐走向认同与完善;大量实践表明,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员工的智商与学历,情绪智力也成为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分析并总结情绪智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分析员工创新行为。

一、研究现状与趋势

根据对国内外基于情绪智力视角下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文献梳理,目前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与趋势:

1.员工创新行为研究视角从过程转向能力

关于员工的创新,目前大多数文献主要是基于过程角度来描述。Scott和Bruce(1994)将个体创新行为分为三个阶段:①确立问题及构想或产生解决方案;②寻求对其想法的支持;③使新的思想或方案可以被扩散、制造,并广泛使用。此后 Kleysen 和 Street (2001)将员工创新行为划分为寻找机会、产生想法、形成调查 、支持以及应用五个环节。台湾学者黄致凯则提出两阶段论:即产生创新构想的行为和执行创新构想的行为。员工创新行为是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能够提高组织绩效的角色外行为,他们产生新奇且有用的想法,并在组织中推行并实践创新构想的活动,包括发展新的创意或技术、改变管理程序、应用新的创意或技术,使工作更有效率和效益,从而为组织作出创新型的贡献。无论是五段论还是两段论,都是侧重于对创新过程的描述。

但是基于情绪智力视角下员工创新行为研究则更加偏重于能力的研究。Mayer(1996)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处理有关个人和他人情感信息的能力,包括了主体捕捉、判断、保持、解释外在情感信息,促进思维和认知,领悟情绪发展意义以及选择体验、释放情感和控制情绪表达方式的若干种能力。情绪情感状态不仅是知识员工活动过程产生的不同体验的结果,而且不同性质的情绪状态又对知识性员工活动产生明显的推助或抑制作用。我们认为,情绪智力高的知识员工能敏锐地捕捉到各种情绪所引发的信息,在情绪调控过程中激发思维活动,从而增强员工以新的方式理解事物,最终引发创造力。情绪智力较高的人群总伴随着较高的创新行为倾向,而情绪智力较低的人群总伴随着较低的创新行为倾向。

2.情绪状态取代情绪智力研究员工创新行为

情绪状态与情绪智力有着本质不同,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忽视二者的差异性,研究员工创新行为基本都从情绪的内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入手,几乎没有从情绪测量变量――情绪智力研究两者之间关系。Frederickson基于积极情感扩建理论指出,工作中的积极情感对员工在组织中的创新行为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Frederickson, Amabile,2002)。有关情绪状态影响创造性的研究表明,当创造性被认识到并被奖励时,不高兴的情绪状态同创造性成正相关(柏乔阳、郑全全,2006)。鞠芳辉、谢子远等(2008)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情境中,员工的工作不满可以激发员工创新性,员工的工作不满、持续承诺、 同事有益反馈、同事帮助和支持以及感知组织创新支持交互作用影响员工创新性。朱苏丽、龙立荣(2010)论述了积极情感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积极情感在学习要求与创新行为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3.基于领导力视角研究情绪智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

目前国内关于研究情绪智力与员工创新行为的文献很少,基于领导力视角研究情绪智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成为一重大突破。Jennifer M.?George(2003)论述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如何唤醒下属的创造力,认为在组织出现创新行为时,时常伴随着组织成员间激烈的辩论和争吵,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能够快速扑捉到下属的情绪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估、调整,最后支持新想法的实施,引发下属创造力。台湾学者唐永泰(2009)与指出,上级主管情绪智力知觉除了会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之外,也会透过员工内在动机、员工沟通而间接的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结果不但支持情绪智力为领导者的重要条件之一,也间接验证了组织创造力要素理论所主张领导者支持对下属创造力有影响。在研究两者关系上,主要选取上级主管的情绪智力作为变量,没有文献涉及到员工个体的情绪智力对其自身创造力的影响。

4.EI的性别差异影响着员工创新行为

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测量智力能力EI的量表结论显示女性在情绪智力能力EI上的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尤其是在理解、识别情绪、利用情绪方面。Donaldetal (2000)提出在评估情绪和社会技巧两个因素上,女性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在利用情绪方面的得分比女性高。JosePhetal(2001)的研究表明女性的总体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男性,并在理解情绪、调节他人情绪、利用情绪方面的能力均显著高于男性。Josephetal(2000)的研究表明女性在总体EI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理解情绪和管理情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各自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弱势。男性更加自信、乐观,他们能比女性更好的处理压力。但是女性更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更能够了解他人的感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更得心应手些。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女性创业人数少于男性;在创新技术岗位上,男性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而在一般事务性岗位上,女性人数高于男性。这也从侧面看出女性的创新能力低于男性,但是在情绪智力性别差异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女性的情绪智力水平总体高于男性。这与Mayer提出的高情绪智力人群总伴随较高的创新行为倾向,情绪智力较低的人群总伴随着较低的创新行为倾向这一结论似乎背道而驰,而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

5.不同行业、人群EI能力、结构维度产生不同的员工创新行为

从事高科技行业与服务行业的人群,知识型员工和一般型员工,他们的情绪智力高低、结构维度都有所差异。高科技行业、知识型员工是指本身具备较高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他们多数从事创造性劳动,通过创造性思维不断形成新的劳动成果。他们的情绪智力能力一般较高,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创新行为。而服务性行业人员本身情绪智力能力较低,但由于工作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情绪智力,最大程度做到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另外,高科技行业和服务型行业的从业人员情绪智力结构维度有所差异,也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以高科技行业员工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中,基本采用Mayer(1992)提出的结构模型,即:自我情绪评估和认知、对他人情绪感知及评估、情绪控制、情绪利用。廉旭(2010)服务业员工情绪智力结构增加情绪表达、情绪激励两大维度。情绪表达,对于服务行业人员来说,是否能恰当的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十分重要,只有这样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把适当的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别人。情绪激励,能让员工从周围的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对他人积极的情绪有一种影响力,他们更愿意适应环境并持续学习表现出更多有利于工作顺利进行的行为。创新行为,实质是将有新奇而又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付诸实践,提高组织绩效(Amible,1986)。但是,“创新”在各行业代表的内容和方式不同,高科技行业创新多指技术创新,服务行业创新多指优化工作流程,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所以在研究情绪智力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行业、人群因素。

6.把团队情绪智力引入员工创新行为

团队是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团队情绪智力也是研究创新力一个新趋势。Eliot认为,团队情绪是团队内部得以分享的情绪,是建立在团队认同感基础上的情绪,是团队内部与团队之间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动机。团队成员会把个体层次的情感以及情绪体验带入团队进行外显分享和内隐分享这一过程与其他成员的情绪体验产生互动,将在特定的团队情绪规范下,通过情绪的感染与展示,达到情绪整合状态,进而形成团队情绪或集体情绪。一个团队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个团队是否和谐、人们是否快乐相处。团队情绪智力会在组织中形成特定的组织氛围,员工创新行为是与组织成员进行团队合作而产生的,因此团队情绪智力产生创新组织氛围,继而影响个体创新行为,这也可以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二、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于情绪智力的定义、模型、量表的选择和使用,主要还是停留在对西方理论的模仿和照搬,国内学者提出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和维度也没有达到很好的共识。个体创新行为量表一般采用的是国外引进的成熟量表,没有开发出真正适合国内企业现状的量表,仅有的台湾学者黄志凯开发的员工创新行为量表也未必适合内陆的企业使用。在研究两者关系时,需要结合针对国内企业现状、员工特征,这样的研究结论对国内的企业人力资源实践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rockner J, Higgins E T.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Emotions at Work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1, 86(01):35-66.

[2]Isen A M. Positive Affect[K] .Dalgleish T, Power M J. Handbook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 Chichester, Eng land: Wiley, 1999:522-539 .

[3]Idson L C, Liberman N H. Distinguishing Gains from Non losses and Losses fro m Non gains: A Regulatory Focus Perspective on Hedonic Intensity[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00, 36(03):252 -274 .

[4]Mum by D K, Putnam L A. The Politics of Emotion: A Feminist Reading of Bounded Rationa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2, 17(03):465 -486.

[5]Lisa H P, Katherine R X. Do w n and Out: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od and Employee Withdrawal Behavior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9, 25(06):875- 8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