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专业技术

教师专业技术

教师专业技术

教师专业技术范文第1篇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教书育人

21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辛勤耕耘,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不断健康发展着的青少年的心灵。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忠于职守、治学严谨既教书又育人。用精雕细刻的匠心和独立思考的求索精神,不断教育和转化“双差生”,成功地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使一个又一个又差生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轨迹,使某些特殊性格的学生浪子回头,成为一名好学生。

在思想政治方面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认真学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做的报告,积极领会会议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199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

,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 大概是因为很想对自己刻苦的学生时代有个交待,我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我心里的重头戏,任何时候,都不肯懈怠。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我都会欢欣鼓舞,反之,则萌生羞见江东父老的沮丧。细细想来,我最在意的是课堂上学生对我的呼应程度,为此,我竭力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课方式,对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表现出了由衷的热情:

教师专业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外语教师 专业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94-03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它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是强调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系统和技术总称。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外语教育始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研究及美国依利诺斯大学建立的PLATO系统。至此,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用于外语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实施及评价等领域。21世纪的外语教学将是一个以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新时期。计算机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已渗透到教学、测试和研究等诸方面。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模式,以实现终生学习、远程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外语教育各层面是显而易见的,并将是未来语言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化

由于客观因素,我国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1994年桂诗春指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没有离开它的襁褓时期。原因一是计算机普及程度,二是外语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熟悉和接受程度,并且而后者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前者。时过近20年,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学术界相关的研究大幅增加。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在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2000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以倡导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为基本理念。2007年针对我国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王守仁指出,在进入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二语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和理论为指导,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他指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 “大学英语教师要自觉成为学习型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同步发展,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能应对挑战,胜任工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下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新技术下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也呈上升的趋势,由原先比较注重外语教师知识能力要求、关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互动发展到逐渐关注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的心理认知发展、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探索在外语教育领域中实现良性互动的教与学状态。

二、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和内涵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对外语教师专业化的研究首先是从对它的实质和内涵探索开始的。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于1966年已明确定论。因此教师必须顺应社会变革与发展,不断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自身整体教学素养和能力为己任。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经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到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个阶段。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教师发展可以理解为“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的两种模式。前者强调“工具性专业发展”,注重教师强调教师在教学技能技巧、专业知识诸方面的提高。对于外语教师而言,他们只有具备适应发展所需要的熟练言语技能和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方能成为合格的外语教师,这种静态的“外在观”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只需采用语言技能,教学技能等集体培训就可以完成。后者强调教师“主体性专业发展”,它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持续发展性,以教师主动、自主为主要特点,以提升自身专业结构和内在需求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一名非职业教师转化为一名职业教师由原来的“传”、“帮”、“代”的师徒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强调在“终身教育”的前提下,教师主动地去发展自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充当教育主体作用外,还必须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相关的教学理论,凝练自身教学理念,在教学发展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以实现教学相长。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扩大。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加强调要强化自身内部发展意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依托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自主、自觉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动态过程。

三、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认知问题

随着新技术高度发展及语言教学进入“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师认知资源得以扩大。教师认知是指教师相信他们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信念,并通过这种信念来协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选择注意能力、教师知觉、教师思维,以及教学专长的构成与发展阶段等。教师认知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教师在教学实践和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持何种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发展。学术界对教师认知或是思维的关注源于对教学活动认识的转变。在强调“过程―结果”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模式下,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一种外显行为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及“信息加工过程”理论的发展,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认知活动的结构和规律是如何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重视。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必须关注教师是如何积极习得和使用知识以及影响习得和使用知识的环境因素的研究。教学是一种“高度认知的行为”,教师有自己的知识,对教学有自己的观念、看法,是具有反思精神的决策者。教师被认为是教学中的“思想者”,也就是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理论解释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思维和决策,教师思维为教师教学行为作出理论框架和解释方案。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对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特点的认识及语言教学的反思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成效。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加关注语言学习方式、环境的变革,深刻领会语言的“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本质特征和语言的艺术一工艺教学观。语言教师在认知领域必须关注语言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新技术平台三大因素的变革,并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自主地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动态的反思,主动依托现代技术信息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涉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及合作特征。在新信息技术下,学习活动是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这个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过程,学习是自主性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基于新技术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中的“传送带”,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在现代技术下予以重新的定位。Kook认为,在现代技术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帮促者、课程开发者和学术顾问。钟志贤也认为,教师应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依托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在现代新技术下,只有当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需求的认识成为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或者说当教学“生态”发生变化,“心态”也同步得以升华并自觉运用于实践时,那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为可能。

四、现代新技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包括对外语教师在内的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侧面、学科种类差异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及教学法知识等。作为语言教师,张正东指出,必须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语言教学论及个人实践知识。除此之外,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是由舒尔曼于1986年针对学科知识如何转化为教学知识提出来的,所以PCK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教师转化学科知识为教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关于PCK内容陈述,不同学者提出的内涵不尽相同,同时对PCK的研究历经从静态到动态,再到整合技术的TPCK的过程。例如P.Tamir认为:PCK包括学生及其学习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及评价知识;K.F.Cochran等认为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学习情境知识,PCK位于四个部分知识交叉的中心位置。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对学科教学知识认识的不断深入,P. Mishra等提出整合信息技术的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Know ledge)模式。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C.Angeli等人又于2009年提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ICT-TPCK内涵模式。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知识要求是随着现代技术整合于教学实践的强弱、社会发展需求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知识体系的要求处在动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中。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能力要求同样是顺应新技术发展需要提出的。日本文部省、日本教育工学会2002年提出,21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三个能力是:以全球性的视野为基础而行动;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生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工作所必然要求的素质和能力。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技术下教师发展的能力需求强调整合信息技术于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或者说教师的ET能力是所要求能力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代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外语教学成效显著。为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充分整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现代语言理论,语言教师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反思,提高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加快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教师的ET能力起最关键的作用。ET能力包括那些在现代教育技术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各因素的总称。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语言教学必须强调“整体教育技术”,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教育的最优化,它需要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如何实现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下语言教学现今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中强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被理解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信息资源、平台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振宜,戴正南.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1991(1)

[2]桂诗春.关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94(4)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5]贾爱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6]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7]高强,朱玉山.《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师教育》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

[8]王莉梅,等.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新进展――2007全国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9]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教师教育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

[10]谢赛,胡惠阂.PCK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J].教育科学,2010(26)

教师专业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素养;专业素养

随着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成为高中教育领军教师,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对高中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三个方面

探讨。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通识知识使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广阔知识面,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教师,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知识、通信知识、管理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积累自身文化素养;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文字编辑软件等能力;条件性知识是指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启蒙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心理学理论开展满足学生心理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本体性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如传播学、建模电路、高等数学等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史、信息网络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Office应用、3DMAX、ASP/JSP、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外语、媒介文化、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应用等专业拓展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教育信念、自我认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是教师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管理硬件设施和学生的能力,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学生课堂管理、信息技术学生管理等,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教师要养成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持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体系;科研能力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并取得教学新发现和新突破。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技能、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教师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在生活以及科研中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捕捉信息,获取有价值信息,甄别信息真伪,共享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知识及技能是教师信息素养基础能力,如信息基本概念、使用工具软件搜集、处理、信息,利用多媒体获取、加工、信息等技能;信息道德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存在的信息版权、网络安全、信息泛滥、病毒泛滥等问题提出的概念,教师要抵制不良信息影响,梳理信息道德典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榜样。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经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到信息素养三个方面的不断升华,从最初的专业知识累积,到专业能力的训练,结合时展引领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将三大项专业功底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素养整体,构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状况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X中学是广东省中山市一所普通高中,本文以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与分析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寻找解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具体策略,期待为改善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动力不强

(1)专业发展认识不足,缺乏专家引领

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做与学科教学无关的杂事,如电脑软硬件维护及教务、总务协助工作等。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学校安排的工作做好,再努力把职称逐级评上去,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

(2)专业发展动力不强

调查显示,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主要是教学要求、专业理论要求、教学改革要求、个人兴趣四个方面。

而目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是教学之外的杂务事情,所以,在教师可支配时间太少的情况下,仅凭个人兴趣支持的专业发展是不够的。

2.专业认同感不高,对学科教学与教研不够重视

(1)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精力少

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受高考制约,X中学每学年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严重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忙于应付各种教学之外的繁琐工作,导致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重视,在教学上疏于钻研。还有极少数教师认为,为了上好一两节信息课在备课上投入太多精力与时间不值得。

(2)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得不到学校及信息技术教师双方面重视的情况下,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的事,与己无关。大部分教研活动也变成了走过场,教学反思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思考层面,没有书写记录的习惯。缺乏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研究水平不高。

3.专业情感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因日常教学工作比较繁琐,教师自主学习时间主要来源于下班休息时间。不少教师因学科地位低影响其专业情感,进而导致教师对学科专业素养要求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坚持学习的意志力。据调查,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日常生活中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每天能保证1~2小时的教师占为33.33%,平时没空,每周末能保证1小时左右的教师占33.33%,基本没有时间学习的教师占33.33%。

解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策略

1.正确落实教师个人角色定位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一名学科教师,中心任务是教学,要把工作重心及主要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与教研方面。

2.热爱本职工作,拥有积极的专业态度

每一位成功的教师,无不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爱。不要一味地抱怨单位不重视,要学会正确对待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培养健康、积极的专业态度。

3.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结合个人专业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使个人专业发展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4.立足课堂,积累教学经验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进修

信息技术学科最明显的特性就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新动向,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与培训,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

6.切实开展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

利用博客平台,坚持写教育故事与教学反思。写教育故事与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捷径,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网站,交流教学经验。“没有交流,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没有交流,研究往往陷入‘钻牛角尖’的误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主流网站平台,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

教师专业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与教育信息化潮流的到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更需要保持不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状态,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如何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下面我以英语教师为例,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专业发展是时代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提出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大、要求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应承担起提高这种素质的职责。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教师的必然要求。

2.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信息时代,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另外,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原有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育理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这些毫无疑问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工作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情境,合理选用并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只有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和磨炼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英语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特性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将知识本身、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使教育优质高效、无时空限制地进行。这种利用网络进行的交互式教育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传统教育是一种以单向传授为主的知识传播。教师始终是传播的主体,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速度,学生的主动性是极其有限的,其主要任务是“听课”。信息化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像是“量体裁衣”,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它为学生创造了能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

3.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网络教育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其校园是一个“虚拟校园”,这种虚拟教学环境打破了教学的地域、时空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网上学习。学生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也不需要担心自己原有的学习成绩,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把互联网技术密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达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与课程整合方面的骨干教师的目的。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

2.信息化环境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通过网络,极大地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交流的机会,将以往的封闭独立的环境变为交流丰富的、师生共同成长的、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专题网站获取资料、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但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要学会筛选、鉴别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讨活动。有研究表明,某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认为,教师教学的新观点最多是从自己的同伴那里学来的。因此,教师之间的研讨、相互沟通相当重要。从所参与人员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本校或本地区小范围内面对面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即在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查阅最新的理论观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发言者做形象化、条理性的表达。其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个人意见,或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研讨前后,可将该研讨过程于校园网或当地的局域网上便于师生查阅、讨论。这种方式地域性强,能快速、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外一种就是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教师研讨,利用可以跨越时空局限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联系世界各地各肤色、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4.运用全息摄录进行学习分析。构建以课堂教学案例为核心的参与式培训新模式,通过基于录像分析加工的案例的学习、讨论、反思和行动研究,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5.远程教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远程教学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途径,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高速流动和广泛共享,把新课程培训送给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把专家的指导直接送到教学第一线。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发展是阶段性的,又是长期性的、持续性的甚至是终生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实践与磨炼,追求与付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未来,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队伍,带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