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教育管理

教师教育管理范文精选

教师教育管理

教师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校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校长进取精神,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校长队伍,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教人〔*〕38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浙教人〔20*〕3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校长队伍建设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任职条件与资格

(一)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勤奋,实绩明显,在教职工中有较高的认可度。

3.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作风民主。

4.遵纪守法,勤政廉洁,为人正派。

(二)校长任职的资格:

1.具有教师任职资格、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经验。

2.首任正校级干部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副校级干部一般在40周岁以下。

3.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4.身心健康,能胜任工作。

三、选拔与任用

选拔任用校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任职的干部必须服从局党委统一安排,接到通知后(口头或书面),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对不服从者,在免职或降职后重新安排工作。

(一)选拔任用校级领导干部实行考察制、公示制、试用制、聘用制、离任制和经济责任审计制。

考察制。对校级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职位的职责要求,采取群众民主测评、座谈等形式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情况,注重考察工作实绩。考察由局党委指派两名以上人员进行,其中一名必须为党委委员。

公示制。对拟提拔任职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天。

试用制。对新选拔任用的人员的试用期原则上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聘任制。校长由教育局发文聘任。每届聘期为3年,任期届满,经考核称职的可以继续聘用。

离任制。距退休年龄前2年,一般不再担任学校行政正职;距退休年龄前5年,一般不再担任学校行政副职。经考核称职的仍可分别享受正校级和副校级有关待遇。退下来的校级(副校级)干部一般不再进入学校班子,根据需要可兼任区级教育督学,并仍然担当学校的具体课务。

经济责任审计制。建立校长在任和离任审计制度,每年随机抽查部分学校,对在任校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在任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离任校长进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

(二)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直选制、竞聘制等形式产生校长人选,淡化行政委任制。要切实扩大民主,保障教职工对校长推荐选拔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直选制。直选制是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校长,不设定校长候选人,学校内部教师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基本程序:

1.召开学校教职工大会,局党委成员说明直选制规程;选举意义和公布校长任职基本条件、资格;

2.通过校长直选的选举办法;

3.确定监票人、计票人;

4.正式选举;

5.公布选举结果,对拟任人选公示;

6.提交上级党组织讨论通过后正式任用。

竞聘制。竞聘制是指在本区域内出现校长岗位空缺时,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形式产生校长。其基本程序:

1.确定并公布职位及竞聘条件;

2.公开报名、资格审查;

3.笔试、面试答辩;

4.考察、民主测评;

5.确定拟任人选并公示;

6.提交局党委讨论通过后正式任用。

四、权利和义务

(一)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学校全面工作,校长行使下列职权;

1.依法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明确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及运行机制,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拟定学校发展规划(一般三年一轮)、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并组织实施;

3.按规定拟定校内机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聘任校内中层机构负责人。拟订和执行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方案,管理学校各类资产;

4.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组织教育、教学、教研和教改活动,组织德育工作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对学生实施奖励;

5.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制订学校安全应急防范预案,对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和处置;

6.代表学校,对外签订有关协议和合同,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接受社会教育捐赠,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7.行使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他职权。

(二)校长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接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坚决制止不规范的办学行为,遵守和执行学校章程;

4.维护学校、受教育者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5.定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6.推进教育公平,接受社会监督。

五、校务工作的组织实施

1.校长主持校务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学校重要事务提交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严禁一言堂。层级管理分明,给下级管理层以最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校凝聚力。对紧急突发事件,校长可视情况先行处置,但在事后应及时通报。

2.学校按党章的规定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学校党组织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配合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教代会开展工作;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3.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明确学校行政部门作为校务公开工作的执行主体,工会组织作为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主体。将广大师生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学校重大发展问题,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4.学校要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讨论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审议学校重大决策和事项,听取校长年度工作和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讨论通过直接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有关规定并监督执行,可以就有关问题对校长提出质询;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对校长奖励、处分、解聘和罢免的建议。

5.做思考型、创新型、学习型的校长,养成踏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学校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校长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且能担任规定的课时量,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亲自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考核

1.考核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平时考核重点是阶段性专项工作;年度考核在学年末进行,由教育局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由学校教职工和局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共同参与考核;任期考核主要与发展性督导评估相结合。

2.实行校长聘期目标责任制,校长受聘后,根据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学校三年发展目标,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并报局审批后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室对三年规划实施情况和最后目标达成度进行跟踪督导和考核。

3.各类考核按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①校长述职;

②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

③学校主管部门(包括局中层班子成员)评议;

④反馈考核意见;

⑤校长提出整改措施。

4.考核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街道、镇(乡)领导、社区代表和学生家长参与校长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等级将记入校长个人档案,作为校长任免、奖惩、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

七、奖励

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校长激励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结合年度考核实绩,教育局给予精神和物资上一定的奖励。对贡献突出、办学特色显著、在省市级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校级干部,推荐参与市级名校长的评选和推荐其它省、市级荣誉称号的参评。

八、交流、回避

实行校级(含副校级)领导干部交流制度。交流的对象主要是:(1)在同一所学校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2)因工作需要交流的。

实行校级领导干部回避制度。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原则上不得在同一学校担任校级领导、中层干部、财务人员和其他非教学人员。

九、辞职与免职

校长本人提出辞职的,应提交书面申请,教育局将在三个月内予以审批。在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

校级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免去现任职务:(1)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恶劣的;(2)受党纪、政纪记大过以上处分的;(3)经教职工民主选举落选的;(4)经年度考核认定为不合格或连续两年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或教职工民主测评合格以上票数达不到70%的;(5)达到任职年龄界限且无特殊要求的;(6)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

免职人员(或解除处分后)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可以重新担任校级领导职务。

十、后备干部

建立校长后备队伍“人才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后备干部的推荐应本着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具有组织管理才能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原则,从群众公认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中选拔。

各类学校必须至少配备一名40周岁以下的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一名35周岁以下的中层正职或副职。注重培养女干部,学校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女干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包括理论研修和到名校挂职锻炼。

十一、其他事项

教师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就切身经历,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新课程对学生影响。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今年是盐城市实施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第三年,我们有幸伴随一届学生从八年级学到九年级,从学习、实践到适应,体会并见证了物理新教材学校一线的教育、教学活动。现就切身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一)由重“苦干”向重“巧干”转变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传统教学要求教师“苦干”,忽视科学的“巧干”。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可能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若干个不同花样的题型,让学生去做、去练。这样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而教师则没日没夜地批改作业和试卷。这样形成了教师“争分夺秒”,学生“起早贪黑”的局面。教师经常埋怨工作太“辛苦”,而学生却深感学习很“疲惫”。而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呢?

首先,教师的头脑中要有新课程理念,做到心中有教学大纲。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认真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情境。

其次,要研究新课程的教材,做到脑中有本。新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方式,要求教师不但要讲解,而且要示范,学生不仅要听讲,而且还要动脑想、动手做,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真正实现了学生为认识主体的教学要求。

最后,还要研究所教的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和教育学生(一般是未成年人),要“平视”学生,以“学生的生活”来开发学生的智慧。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只能能磨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磨灭学生的锐气和热情。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来越漠视纪律约束,反应就越来越迟滞。老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组织教学,花更多的时间寻找花花绿绿的东西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导致又一轮恶性循环——学生倦怠萎靡,无精打采,对学习越来越肤浅,越来越不能沉浸在字里行间。

(二)由重“教”的表演向“学”的指导转变

传统教学是教在前,学在后。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是听到教师的、少数优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重视教学行为的演示,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如过去课堂评价注重语言的流利、板书的整洁、举止的大方、时间的控制等。使教学过程成教师单方面的表演过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现象十分严重。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逐渐丧失。这种以“教”代“学”的教学,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而新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这个过程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新课堂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课堂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要表现者。

(三)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做。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教师是控制者,处于居高临下地位,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可能成为合理的学习过程。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

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已慢慢转化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具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四)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一个真正有远见的教师,不在于机械盲目地模仿某一种权威教学模式,而在于能博采众家之长,在广泛吸纳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最忌“千人一面,百课一法”。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没有个性,学生难以得到个性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面因循守旧,不敢大胆改革教学,放不开手脚,教学没有个性,常常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强调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学生被严密控制在教师自身掌握的智能结构之内,被考试所束缚,这无疑是对学生个性的禁锢。

教学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上。当前多数教师是“教教材”,而新课程体现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这是因为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教学就是要使课本上知识“活”起来。故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其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每种教法各有利弊,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编排、加工、博采众长,创造性地运用,切忌模式化。教师要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再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就是来自于自身的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还要善于学习、积累、总结,并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大胆突破和创新。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走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

二、新课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传统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灌输知识的“水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理念,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有自主能力的主人。使学生既可掌握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更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教育更具人性化,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物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人的发展转变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的技能的培养,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施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真正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我们在使用物理新教材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一方面,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声现象”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聆听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运用手边材料制造出不同声音,体会声音的产生原因,辨别声音的特征,体会声音的传播,继而讨论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整节课自然而亲切,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交流和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让我们大开眼界,有些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不断的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有机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新教材将社会热点事件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物理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非典”、三峡水电站、“神舟”飞船、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温室效应”、“热岛现象”、光污染、核能开发、超导及现代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在物理课堂中的出现,符合初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三、新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教育;虐童事件

前言

教育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相关,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频频爆出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严重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令家长忧心忡忡,幼儿教师队伍背负起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使教育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1虐童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伤害

众多的虐待儿童事件让我们痛心不已。对正在生长和发育的儿童进行不当的体罚和虐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影响正常发育。更让人忧心的是,虐待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由于儿童处在社会认知的初期,虐待行为一方面让孩子产生恐惧感,影响其性格养成;另一方面儿童可能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增加了长大后的暴力倾向。长远来看,虐童行为不仅会对孩子、对家庭产生伤害,也会给整个社会来带来损害。

2导致虐童事件的原因

导致幼儿园的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残虐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孩子的关系和爱护。关爱不仅应该是来自于孩子家长,更应该来自幼儿园、幼儿教育甚至是全社会。

2.1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没有完全纳人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差距悬殊。国家对民办幼儿园的投人很少甚至零投入,教育经费全靠民间自筹,幼儿园办学条件差,幼儿教师数量少、学费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多半是自主聘任,任职门槛相对较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低。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教师数量不足使每位教师承担的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办学环境恶劣,硬件设施简陋,很多民办幼儿教育都成为了功利性幼儿教育。

2.2教师职业道德和爱心的缺失:

当前,幼儿教育师资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幼儿教师都没有经过正规师范,甚至没有教师证就上岗或上岗后再拿证,缺乏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对儿童的耐心。同时,工资低、压力大、生存状态差,导致部分教师情绪失控,进而出现虐童的事件。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健康茁壮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家庭、教师乃至社会都应该树立起爱护儿童的责任感,重视学前教育,为孩子们开启人生启蒙美好的第一篇章。

2.3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够,在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欺负和伤害后,不懂得进行自我保护。很多孩子因为害怕老师,不敢把受到的伤害告知家长,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这也导致了虐童事件不能被及时发现,,助长了此类事件的发生。

2.4幼儿教育过程管理的缺位:

发生在民办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多于在公立幼儿园。这种现象与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有关。公立幼儿园的机构设置、师资配备、教育管理、资源投入都有政府的教育部门亲自督办,而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教育资源都是自己想办法筹集的。相比较而言,民办幼儿园管理松散,容易造成教育的管理缺位。

3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防范虐童时间发生

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必须用心做好教育工作,幼儿园应加强办学管理建设,社会应关注儿童教育事业。解决教师虐童事件,不能仅仅对涉事个人进行处理,而是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3.1加强教育,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从业能力:

幼儿教师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是儿童认知社会的引导人,其专业素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幼师教育必须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加强教师道德素养。幼儿园管理中不但需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要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有责任心有耐心,不宣泄负面情绪发泄给学生,积极引导孩子,和他们交朋友。

3.2规范管理,着力抑制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

一方面相关部门清查幼儿园的办学资质和幼儿教育从业者资格证书,整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学前教育机构,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师资情况,严格幼儿园办学资格的审查,提高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

3.3社会参与,强化幼儿教育的社会责任:

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提升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幼儿教育发展的氛围。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高度关注能使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幼儿教师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3.4加强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的立法跟进: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儿童的健康、基础教育、国民素质有重大意义。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通过立法规定保护学龄前儿童的权利,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同时,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除开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当事人处拘留、罚款乃至有期徒刑等处罚外,还要利用行政手段对涉事幼儿园和幼师进行备案,暂停或取消相关幼儿园办学资格,取消涉事幼师的从业资格。

4结语

我们因孩子受到伤害而愤怒,对幼儿教师的恶劣行为进行谴责,更应该深刻反思虐童事件发生的根本缘由,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首先,国家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扶植民办教育,提升幼教职业道德水平,改善幼教师的工作环境及待遇;其次,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坚决取缔管理混乱的非法办学机构。同时,完善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虐童行为的威慑力。温岭幼师虐童事件绝非是个例,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斩断伸向儿童的毒手。

参考文献

[1]朱虹.基于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思考如何完善幼儿教育管理[J].时代教育,2015,(8):282.

[2]陈牛则,李丽斯.从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反思幼儿教育管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9-11.

[3]崔睛.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13,(6):142-143.

教师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自我们学校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按规定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有关文件及其他必读内容,并展开讨论。我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具体内容的学习,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摆了自己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为人民服务宗旨、实事求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更没有掌握邓小平同志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⒉宗旨观念不够牢固。

我有时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至自己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党员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没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至于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表明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而我却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

⒊业务知识不够钻研。

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自认为是专业院校毕业,又念了这么多年的本专业,用起专业知识来会措措有余,一种自傲的情绪,不愿更深入地去钻研;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得过且过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具体的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反而招来非议。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还有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⒋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二、改进措施:

⒈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实践在于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把本职当作党赋予每个党员的任务和使命,按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来实践。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人民,是看实践。我们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责任,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对党充满期待和信赖的眼睛,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⒉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文化修养是人们为掌握和运用文化艺术及一般知识所进行的努力学习,以及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我们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内行专家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同时我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教师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温教政〔20*〕16号)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温龙委发〔2008〕73号)精神,实施名师与骨干教师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扩大名师的知名度,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设立以名师姓名命名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机构(名师工作室),使其成为全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促进我区基

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为学生造就高水平教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双高目标”办学理念,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创设名教师、骨干教师成才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培养机制,强化“名师、模范班主任、名校长”队伍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一支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高素质名教师队伍,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成立名师工作室是推动优秀教师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创设这一平台,目的是倡导教育家办学,造就一批知名教师,并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创新型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加快我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骨干教师,打造*教育品牌。

三、运作方式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特色吸引同一专业教师加入而组成的研究机构,是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并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也是教师培训与教科研工作延伸和补充的合作体。“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姓名命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名师工作室”设在名师所在学校,由区教育局批准并授牌,市级名师面向全区选聘5名以上同学科的学员,区级名师面向全区选聘3名以上同学科的学员。实行挂牌名师负责制,负责对学员进行示范、指导和培养,遵循质量第一原则,

注重品牌塑造,突出工作实效。

四、工作室任务

(一)工作室以名师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学员智慧为依托,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做法,调查研究我区教育教学管理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向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二)工作室以引领学员提高师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凸现教学风格为核心,积极开展教育学术研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读书会、名师大讲堂、专题研讨等活动,在任期内“带好一支队伍、抓好一项研究、出好一批成果”,为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三)工作室以名师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养。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区辐射、示范,显现相关工作过程、工作策略及工作成果。

(四)在*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名师工作室专题网页”,工作室要做好网页日常建设与维护,向全区教师提供最新教学经验,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开展网络教育培训、网络教学研究,以互动的形式与全区广大教师交流教育教学信息,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工作室要建立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

五、挂牌名师条件、权利与职责

(一)挂牌名师条件

1.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有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

2.有较强的指导、引领、组织能力,有“带队伍、抓项目、出成果”的水平。

3.具备下列称号之一:省特级教师;省市区级名师、模范班主任、名校长。

(二)挂牌名师权利

1.有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方式、安排工作时间、使用划拨经费和其他经费(如自筹经费、赞助经费)的权利。

2.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工作方式、工作时间的权利。

3.有根据考核、评估、评价情况,向学员所在学校和区教育局建议对学员进行表扬或批评教育的权利。

4.在区教育局遴选“名师工作室”学员时,有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

5.成果突出、业绩显著者,有优先评优、晋级等权利。

(三)挂牌名师职责

1.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倡导无私奉献精神。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根据工作室的特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每学年工作计划,每学年提交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和研修总结。

2.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学员共同成长。针对每一个学员的特长,对学员实施全程培训指导,指导学员展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活动,引领学员提高综合素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作室学员的理论学习及研讨,每个月集中研讨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网络研讨活动时间合计不得少于4小时。实行双向听课制度,当好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每学年在区内进行2次以上公开教学展示,在名师大讲堂作1个专题讲座。组织并参与工作室学员的听课、评课活动,指导学员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方法、经验、模式,每学年参与工作室学员听课或活动指导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

3.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改进办法。指导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帮助学员确定研究课题,或指导学员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三年内完成1项区级以上科研课题。经常撰写教育教学、教研或学校管理札记、指导文章、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每学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研究论文1篇以上,三年任期内市级名师要有个人(或合作)著作出版,区级名师要有个人(或合作)成果汇编。

4.及时整理“名师工作室”活动记录、研究成果资料,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名师工作室”工作经验,提升理论,推广经验,向全区教师传播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5.参与和指导区教师科研培训活动,开发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参与授课工作,承担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授课任务。每年为区教师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举办2个以上讲座。

6.负责对工作室学员的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建立工作室学员档案,向主管部门总结汇报。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评估和工作室的年度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考核。

7.每年向区教育局汇报划拨经费和其他经费的使用情况。

六、选聘学员条件、权利与职责

(一)选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水平、较扎实的业务水平、较为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较好的

发展潜质。

2.具有较强烈的进取心,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积极钻研的精神,团结协作、务实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5年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下,具备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学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市、区、校级“三坛”和学科骨干教师。

(二)学员权利

1.有获得挂牌名师悉心指导的权利。

2.取得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有通过“名师工作室”进行推荐、推广的权利。

3.有优先参与“名师工作室”立项的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权利。

4.成果突出、业绩显著者,有优先评优、晋级和评选为各级骨干教师等权利。

(三)学员职责

1.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向名师学习,在名师的引导下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遵守名师工作室管理条例;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提交研修总结。

2.在名师的引领下,不断改进学科教学,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本学科教学(德育工作或学校管理)质量,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学科教学(德育工作或学校管理)的示范者。每学年在校内进行2次以上教学展示,提交2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每学

年参加一次区级及以上示范展示或教学研究课;。

3.不断钻研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教

学或教育管理理念,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撰写2篇读书笔记和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札记;每学年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区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年内至少有1-3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核心刊物公开发表或教育部门组织评比中获奖。

4.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积极主动地提出改进办法;每学年参与一项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专题研究,三年内参与完成一项区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努力取得好成绩。

5.指导和帮扶青年教师,实行师徒结对制。每名工作室学员必须结对指导2—3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6.参与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授课,三年内至少担任3次校本培训课程,协助名师做好全区教师培训工作,并为本区教师提供网上答疑等网络教育培训服务。

7.帮助名师维护运行工作室网页,积极开展在线互动式研讨,为名师工作室网页提供动态的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经验。

七、措施保障

(一)领导机构

区教育局成立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组

织管理,为名师工作室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组织和经费保障。由区教育局局长陈建淼任组长,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学朝、朱学林、朱爱莲任副组长,成员由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正副主任等组成。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由王学朝兼任办公室主任,王颖、曾国眼任副主任,成员由局政工科人员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组成,负责对“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所在学校要大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和名师的工作,要为“名师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挂牌名师的工作时间,要设专用办公室,加强信息化办公设施硬件的配备,提供实验研究基地和条件,为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二)组织管理

1.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检查、评估“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审查名师及学员资格,监督专项经费的使用,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提供各项保障。

2.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协同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对“名师工作室”的过程性管理,并协调、指导“名师工作室”业务活动的开展。审查“名师工作室”发展培养计划、年度活动安排,检查“名师工作室”培训工作和学习情况,考核评价“名师工作室”及名师、学员。组织“名师下校送指导”和“名师大讲堂”活动。举办名师个人教学观摩、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展示、“名师论坛”、名师工作室学员展示课或教学大赛。

3.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建立*区名师工作室站,汇集我区名师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风格和特点,展示名师风采。举办好我区名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学校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展。区教育局将对名师的成果进行宣传、表彰,充分利用《*教育》、“*教育信息网”推广名师在学科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中的先进经验。

4.区教育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联络与沟通。建立网上名师档案库和名师档案文本,记录名师成长以及带教、促教的各种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名师档案库的建设,掌握名师的发展情况,促进名师再提高。

5.“名师工作室”实行3年任期制。任职期间,名师工作室、名师、学员实行年度考核、评估,每年写出书面工作总结。任期届满时,由区名师工程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进行终结性考核评估。工作卓有成效的名师可继续命名、挂牌,对不能胜任工作或工作业绩不突出者,不再命名和授牌。工作室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下去,经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组织论证后,报*区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批准撤销。对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工作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报*区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批准予以撤销。

(三)专业支持

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要为名师工作室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资源保障。

1.聘请国内专家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担任导师,负责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持、业务指导和专业引领。

2.组织和选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相关成员赴国内外培训学习或参观交流,为入室成员登记继续教育学时。

3.开发教育资源,建立符合*实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

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开放型培训资源库,为名师工作室提供资源保障。

(四)经费保障

区教育局为名师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三年内向每个“名师工作室”划拨专项经费1-3万元,主要用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该专项经费由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统一安排发放,结合考评制度分年度下拨到所在学校专户,由挂牌名师负责具体开支,专款专用。区教育局定期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考核评价

1.名师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实行年度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每年10-11月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对各名师工作室进行年度考核,三年期满进行终结性考核。

2.名师工作室的考核采取考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由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相关科室和专家实施考核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采取到学校听课、座谈、查看网页、资料等形式,依据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情况,对名师工作室学员的培养规划实施情况、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科研成果、教育教学或管理业绩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

3.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考核项目及备查资料:

⑴师德修养(考核依据见学校教育教学业务考核)

⑵发展规划、研修计划及总结(含三年规划、总结及学年计划、年度总结)

⑶示范课或讲座(教学设计、讲座提纲及音像资料)

⑷指导学科教研活动(活动记录、照片)

⑸课题研究(研究过程记录及成果)

⑹撰写或(著)(发表刊物复印件)

⑺学科课程开发(校本教材、讲课教案或课件)

⑻教师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讲义提纲和课时数)

⑼培养骨干教师(活动记录、照片)

⑽名师工作室网页和名师档案建设(网页和获奖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知复印件)

4.名师工作室学员的考核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考核项目及备查资料:

⑴师德修养(导师评语)

⑵发展规划、研修计划及总结(含三年规划、总结及学年计划、年度总结)

⑶读书计划及笔记

⑷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或讲座(教学设计、讲座提纲及音像资料)

⑸课题研究及参加教学竞赛成果(研究过程记录及成果)

⑹撰写论文或反思(发表刊物复印件)

⑺培养青年教师(活动记录、照片)

⑻档案建设(获奖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知复印件)

⑼名师工作室网页建设

⑽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听课记录、讲义提纲和课时数)

八、其他

(一)各单位应认真宣传“名师工作室”相关精神,认真开展好“名师工作室”学员的推荐工作。

(二)名师所在学校要为名师开展工作办实事,在落实工作条件、安排工作时间和协调工作关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经*区名师工程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区教育局公布首批“名师工作室”挂牌名师名单并授牌。

(四)首批“名师工作室”挂牌名师授牌后,各学校根据实施意见,认真推荐“名师工作室”学员并上报给相应挂牌名师,经*区名师工程领导小组审核评选,对进入“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名单予以公布并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