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业务管理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精选

教师业务管理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时展,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而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区、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在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完美融合,培养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专业人才,是当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会计、工商管理与金融的交叉性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缺乏精准定位,因此其存在专业特点不突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训课程不系统等问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其实验及实训项目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培养出高校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对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在财务管理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并且其中都存在许多固定不变的实训项目,使其统一非常困难[1]。同时,大多数高校的财务软件缺乏及时更新,没有与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相结合。即使有关课程进行了案例分析,仍缺乏互联网数据处理工具。例如,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设计》课程,但课程中的案例分析与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无法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制定不同类型的试点项目开发计划尤为重要。

(三)教师实战型知识有待提高

实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现阶段许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师由会计专任教师和实验员担任,很多老师对具体业务的处理停留于书本的理论知识,对模拟实训的细节和方法不熟悉;一部分教师甚至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死搬教条、缺乏思考,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会让学生失去对本专业的热情[2]。

(四)学生缺乏实习经验

当今社会充满“实习焦虑”,在就业前,如果没有实习经历,会让不少人感觉“低人一等”。优秀大型企业少,想要获得实习机会的学生多,总体呈现“僧多粥少”的状况。尤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实习机会变得更少,更加重了学生的焦虑。而学生缺乏社会历练,未来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实习机会远远少于就业人数,由于涉及财务信息,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财务管理专业同学实习,小部分企业愿意接受实习同学,也只是提供简单的、非技术性的工作,种种困难亟须学校创造条件,许多学生也表示需要学校为自己提供实践机会,以解决实习机会与需求脱节、缺乏专业针对性的症结。

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将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使其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能够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其应是“一心、两融、三能、四通”的立体式教学体系,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一心”是指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围绕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性学习内容在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同时通过各类专业性的学科竞赛,如大学生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与商业案例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3]。“两融”是指采取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学习模式,构建将校内校外实习合二为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的前三年,通过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完成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共享应用及运营、集团财务大数据决策分析等实训项目。在大四期间,学校应要求学生完成专业实习。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并学习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流程。通过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接触社会并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三能”是指通过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创业这三项能力。三项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完成校内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构建了相应的知识体系之后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并且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4]。“四通”是指将教师队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有机结合在一个体验式学习体系中,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师队伍方面,学院大力落实“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实施中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青蓝工程”“兼职教师工程”“企业学院双带头人工程”“全员培训工程”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内容方面,学院在严格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编写教材,如学院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专业的需求,编写了《财务共享分岗实践教程》,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法方面,学院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评价方法方面,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考核办法。

三、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一)创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塑造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一方面学校可以丰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以及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校内外的创业成功人士以及企业的高管等来学校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举办讲座,分享其创业经历及经验。同时,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应当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不是创办公司,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将“育人”的本质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如图2所示;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明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相连,通过专业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与理念。

(二)增加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首先,在考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增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时,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至少应该将课时比重提到总课时的40%及以上,提高实践质量的保障就是增加专业实践。如果没有充足的学时,就很难去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并且要增加在财务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在财务软件上面应全部使用最新版本,及时更新过时软件。其次,改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完善其内容,构建的财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模块、分阶段、分层次等方式划分。分模块的不同模块是依据从事财务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划分,提高教学质量。分阶段是指“从专业实践阶段到专业认知阶段,从而达到专业提升的三个实践教学阶段化”,其中专业实践是为了提高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认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并掌握金融、管理、会计、财经等方面知识的能力;而专业提升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分层次是指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把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划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提升、学科基础能力提升、专业综合及专业素养提升”等三大层次,学校应持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三)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深入进行校企合作

学校需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改变传统的、简单的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全方位深入校企合作。首先,是与企业共同达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意识,创建新的合作模式,对应合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匹配,共同制定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合作目标,打造合作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企业实习,拓宽学生的就业道路。其次,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创办会计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税务咨询、做账等公司,一定程度上学校对企业的大力支持有助于其发展,为其提供了人才与技术,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提供资源与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互补,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学生进入岗位实习,也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实习生,一部分的实习生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应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学校可以采取建立师傅带徒弟、一课双师、一课多师、一对一及多对一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不仅仅让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实践,也让学生拥有去企业实践的机会,亲身上岗体验财务工作,接触到真实的会计资料,这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财务专业素养。简而言之,通过企校合作,学校应依照企业财务岗位的要求,培养复合型的高级财务专业人才。

(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的师资力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的师资即教师的资格,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还包括教学水平以及其他的综合素质、教学条件。所以,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体系,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方式也很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例如,一方面,学校可以培养一支“双师双能”的师资团队,“双师双能”指的是教师具有讲师职称,同时教师还具有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及注册会计师等诸多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让专业教师考取职业证书能提升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能大幅提升教学的专业水平[5];另一方面,学校要不断激发教师的潜能,让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利用业余闲暇的时间,自行寻找企业单位或者学校联系合作企业,让教师到该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相关会计机构去挂职锻炼,既能培养优秀的骨干教师,又同时使教师能具体的了解企业的财务岗位,了解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从而通过实践改进教学。

四、结束语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第2篇

1.基于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

根据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构造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该专业人才培养以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以职业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并依据与之对应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素质领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动手操作能力三大模块,运用情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结合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让学生体验每一岗位的工作流程,通过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有效改善教学的活动模式,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情操培养:多采取合作式学习方式,发展专业操作能力以外的素质,如沟通、爱岗敬业、协作能力,通过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调节,自我检查的能力。重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教师更多地扮演“合作伙伴”、“组织者”、“协调者”等角色。每一项实训任务,分设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机械设备仿真操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上课、实训、生活中点滴做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建立了部级物流实训基地

本专业不断完善实训环境,2011年建成部级的物流实训基地,建有仓储与配送实训室、未来超市、ERP实训室、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对抗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同进也与校外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了全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在平台上实施“软件操作、技能训练情景模拟、信息处理”等,使其明白企业物流工作的流程,做什么,如何做,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实训室的设备利用率,本专业制订了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规则等,并对教学仪器、设备实训专人负责,精心管理和维护,使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本专业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工作与学习的整合,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也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武汉、上海、深圳、咸宁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十多个。顶岗实习,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二、咸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1)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缺乏。目前实训内容,都是以高职实训教材,校内未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与编写尽可能做到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实效性的结合以及教学性与自学性的相结合。并在其指导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一线教师共同来编写完成“校本教材”等,来满足高职院校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科研。2)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缺乏规范的考评标准和系统完善的考评体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成绩评定,侧重考核实践教学的结果,轻于考核实践教学的过程,未注重考核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教师的评定带有主观性;考评过程中没有学习小组互评参与,应柔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为一体。应在考试中加大实训考核的环节,重要让学生能交出具体的实训成果。在综合实训项目、技能考核、毕业实习过程中,应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即校外评价,校内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建立一套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考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评价、导向和调控作用。3)实践资源网络平台建设有待提升。建立学校实践资源网络平台,可将实训课程及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实训作业,学生都可以上网进行查询,校网站应开展网络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建设,学生可以了解实训实习动态,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的学生变的更主动,甚至可以了解更多的实习和就业信息。

三、咸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今后趋势

1.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完善,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入校外专家和校内一线教材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将能力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整合在一起。多开发院、省级实训精品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堂,进行资源共享,以网络题库的形式,为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内容,使训练实效性得以提升,逐步形成了开放式、互动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2.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创品牌

物流管理专业就是我院的产品,需要不断对其产品进行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其质量和吸引力。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是院重点专业,紧紧围绕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工学交替为目标,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认知对接;课程目标与行业标准对接引就业,服务社会,创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合理利用校内资源,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咸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已初步形成的以“四乡六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是湖北重要的多种经营集中地。打响咸宁特色品牌战,离不开物流管理,本专业实践教学中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辐射全国范围,培养物流企业所急需的各类物流人才。

3.师资业务的提升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引言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5月,国务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议各高校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意见》的给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经历了15年的发展,各高校对物流人才培养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研究。就物流专业本质而言,它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应用性的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有效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而目前,各高校虽然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做了大量的改革研究,但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欠缺,加上近年物流业飞速发展,环境变化快,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胜任市场的需要。如何才能较好的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该如何改革?本文将在创新创业思想指导下,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

2.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市场物流工作实践需求的技术、能力为导向。通过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及物流企业的实际调研,总结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实践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各高校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各知识模块实训的简单叠加阶段,缺乏从物流工作整体出发的系统性,导致学生学完后整体性观念和认识较差,不能灵活的综合运用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2.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

在调研中,历届毕业生反应出实践教学的内容偏向简单化、理想化,对实际工作的帮助并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各高校课堂实训教学设备有限,学生多,在教学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教学内容设计复杂会导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轮流操作,时间极其有限,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学生只学到皮毛;三是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真实的数据、项目背景,脱离了物流市场实际。

2.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性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中重在推行任务式教学,缺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操作时间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未能较好的挖掘和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来开展任务式教学。而在这样的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教学过程控制,每组基本两三个同学担当起重任,主要完成学习内容,而其他同学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因此要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4实践教学师资薄弱性

实践教学师资的缺乏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有三:第一,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自然对实践教学师资也就重视不够,缺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科学建设。第二,高校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由高校原有实践教学教师及随着对实践教学开始重视后从各院校新聘入的师资,真正来自于企业的实践教学师资少之又少,因此,由于师资对企业实际工作参与不够,而大大的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第三,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多数情况下是高校一头热,缺乏实质性开展深入合作的企业,从而实践教师很难深入一家企业掌握实际业务,多数学校只是派出实践教师参加一些高校或者培训机构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深入校企合作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师资实践技能与社会较好的接轨。

3.创新创业思维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市场适用性,努力开辟高校、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建设的新局面。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创新创业导向原则

国务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议各高校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意见》给高校专业建设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实践教学更是学生实际能力得到锻炼和较大提升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培养出具备优秀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就必须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3.2系统性原则

系统的教学体系能较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起坚实的实践能力,就如一栋大楼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科学、合理,才能把它建设成牢固的大厦,如果框架结构不合理,即使使用最好的砖,它仍然建不成稳固的大厦。因此,高校必须高屋建瓴,重新思考建设的系统性问题。

3.3市场适用性原则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本质的检验就是市场的适用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要遵循市场应用型原则,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3.4共同建设原则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实践教学的建设存在企业缺位,这也是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高校一头热的必然结果。那么在建设实践教学新体系中必须解决这个难题,把企业行业融入进来,要共同建设,那么实践教学才能脱胎换骨,真正做到改革,做好改革。

4.物流管理专业“3+1+2”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我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后,以南宁学院为例,提出建设物流管理专业“3+1+2”的实践教学模式。“3”即三个平台:基于实验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开放式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创新实践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1”指综合实践能力,即通过三个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则是指在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拓展能力,即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 “3+1+2”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5.1“3”个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第一个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校内实验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有国际物流实训室、港航物流实训室、供应链一体化实验室、物流企业模拟实训室,并由此构成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这些实验室从不同物流工作岗位、不同技术要求搭建起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需要的全方位实训结构。对应的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物流业务全过程实践课程体系。第二个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开放式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模式。南宁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与钦州港、北海港、玉柴物流、南天物流、德邦物流、华盛物流、迅捷物流、凭祥万通国际物流、苏宁云商、国泰粮储、顺丰速运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构成开放式实践教学基地,每年物流学生和实践教师们都会深入到这些企业开展实践学习。深入合作的内容也还在不断的深化和开阔。第三个平台是创新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学校创业园资源,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带领学生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申报项目,努力入驻创业园,真刀实枪的开展物流业务,从事物流企业经营。“3”个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机组合,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实验模拟到实际操作循序渐进的掌握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5.2“2”种拓展能力的提升

“2”种拓展能力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不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注重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而第三个平台即创新实践平台更是创新、创业两种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也正因为如此,把创新实践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平台中。此外,还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在大赛中去磨练,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5.3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重点抓项目教学改革和大力加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就目前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主要在增加实际项目背景,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注重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把项目教学的效果落在实处。大力开展案例教学方法,从案例库的建设、案例在教学中的体现、案例教学开展的设施设备要求,以及案例教学团队建设等全面开展,把案例教学发展成为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5.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抓好两个路径。一是把现有的实践教学师资派出到企业中,把在企业的定岗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加快现有师资“双师型”的培养。二是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直接引进企业职业经理担任实践教学工作,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解决实践教学师资缺乏的问题,又可推动校内实践教学师资的成长。

5.5校企共建,保障实践教学条件

校企合作形式应在原来普遍建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创新。企业在高校实践教学中不仅仅是收纳实习生的场所,更应该是参与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探索教学开展的共同办学者。学校、企业共同合作,才能保障实践教学所需的软、硬资源。

参考文献:

[1]刁培培.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163-165.

[2]蒋长兵.值得借鉴的国外物流教育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3):104-106.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企业管理实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性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困难。如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教学方法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尝试:一、以学生为本,实行主体性教学;二、注重实践,实行情景性教学;三、开放作业,实行研究性教学。

正文:《企业管理实务》是一门综合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系统学、数学以及工业基础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性课程,也是一门有较强实践指导作用的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既重要,又有难度。如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铺垫有效的教育(人格、素质、知识)基础,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教学方法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着“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的理念,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三方面的尝试。

一、以学生为本,实行主体性教学。

所谓主体性教学是指师与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是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行主体性教学,关键是保障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没有兴趣或兴趣索然,学生的思维则处于消极的,或半休眠状态,结果自然是虽学无成。激发兴趣是任课教师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从基础课理论学习转入专业课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在思维方法上有个转变过程。他们一方面对一系列陌生的专业述语和所涉及的社会知识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又对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学习目的与要求感到茫然。这个时候若引导不当,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任课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激发对课程的兴趣,设法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怎样实现这个转变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可通过我国的管理现状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相比较,看到差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史命感,从而深刻地认识学习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通过例举大量成功企业家的事实,引发学生尝试成功的热望,诱导他们对学习管理知识的兴趣。完成了这个转变,就实现了教学第一个阶段的主体性保障。

第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对课程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保持课程兴趣,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法。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问、思、答、议外,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即让学生感受他自己就是教学中的主体。例如,在分析案例时,要求学生以厂长(经理)的身份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既可找到自信,又可保持兴趣。此外,还可根据《企业管理实务》的特点,寓教于学。例如;在领导制度一章,讲到厂长(经理)必备的条件和素质时,我在黑板上出了个题目——“对照厂长(经理)必备的条件和素质这面镜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先对照课本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作风素质、身体素质几方面给自己打分,然后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讨论克服不足的良策妙计。有的还拟出了改进方案与措施。这样一来,学生完全进入了学习角色,不仅学习兴趣更浓了,而且起到了以厂长(经理)为楷模,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三。教会学习,创造性发展。

学习的创造性是学习的主动性的具体表现。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的思考,提出创造性的意见、观点,这是学习质的飞跃。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即教会学生学习。例如,在讲授价值工程内容时,让学生先了解有关理论,再设专门的讨论课,让学生根据“价值=功能/成本”原理,围绕着“在保证产品功能(作用、用途)的前提下,设法降低产品成本(寿命周期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价值”这一主题来创造性地设计新产品。每当这时,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设计,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与潜能。从考试结果来看,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掌握这部分内容。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注重实践实行情景性教学。

情景教学是指利用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具体问题,以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探索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通俗点说,是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模拟性操作。

情景教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实践性。人的认识始于实践,活动与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社会知识,工业常识的欠缺,限制了他们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施情景教学,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是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实行情景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走出校园,深入企业见习。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课程中许多理性知识若没有感性认识是很难理解的。例如:在课堂上想讲清管理组织中的车间、工序、流水生产线等概念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带学生到企业现场看一看,

很快便明白了。有了感性认识,再谈管理理论就容易接受多了。

(二)设置现场,模拟操作演习。在实践活动受到时间和客观限制的情况下,可因陋就简,自设现场,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操作演习。例如:在讲授推销策略时,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推销员和不同的顾客,进行推销策略的演练。通过活动,他们不同程度地领悟到各种推销策略的实践指导作用,加深了理解。

(三)案例分析,透视事物本质。讲授《企业管理实务》课程,关键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懂弄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案例剖析清楚,才能深入浅出地道出深奥的管理理论。例如:通过分析湖南美晨集团与广西柳州牙膏厂的广告大战,讲清广告的作用与威力;通过分析电视机市场的价格大战,讲清市场竞争与价格的理论;通过分析诺基亚以人为本的实例,讲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硬道理;通过分析青岛双星的领导方式,讲清管理方格理论。教学生学会透视事物,就等于给了他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四)形象直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多种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教学,可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例如,在讲授现代管理方法中的网络计划技术时,由于绘制网络图的复杂性,常规教学效果不佳。若将这个内容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则能收到极佳效果。

综上述,情境教学巧妙地把认识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指导与非指导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与整合,在更深层上反映了教学认识的进程模式。它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开放作业,实行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也称主题研究,项目、课题研究。它具有四个特点:1、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2、呈开放学习的态势;3、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4、重视结果,并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感受和体验。《企业管理实务》教学较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有的同志认为:中职学生底子差,能力弱,担心采用此法收不到好效果。我在教学中尝试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结果是乐观的。在讲授决策理论时,布置了一次大作业。要求学生调查了解某个企业的某项决策情况,并分析评价其决策效果。结果有大约80%的学生完成得很好,20%的学生也能在指导下完成。可见,研究性学习是否适用,并不在于研究人的水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给研究性学习定位。

我认为,对中职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应该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学科问题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是科学的,有创造性的,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

教师业务管理范文第5篇

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文章首先重点说明了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其次从提前做好校企合作的准备、制定校企合作实训计划、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四个方面指出了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具体策略,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实训教学

近年来,随着网购热潮的兴起,物流管理专业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课堂教学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实用性,致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所以,加强校企合作,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训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创新了很多合作模式和合作途径。但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先进的物流企业担心学生职业技能不熟练,不愿接纳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担心企业内部信息与技术外泄,给正常的物流作业带来负面影响等。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更多的是采用到物流企业参观、熟悉物流相关流程等方法。但这样的实训,学生无法接触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对物流管理的各个模块的细节了解仍存在很大不足,而这些也正是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目标[1]。

二、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具体策略

通过实训教学的开展,可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这既是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需要。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提前做好校企合作的准备

物流专业涉及机械、交通、运输、网络等学科知识,实训内容既有硬件设施要求,又包括了教学组织等内容。所以,在开展实训教学前,学校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科学制定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训教学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2]。学校的场所条件、实训设备各不相同,进行校企合作需结合自身师资力量、教学能力等,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专业实训教学方案。

(二)制定校企合作实训计划

校企合作,学校需综合考虑物流企业规模、实训期限、相关负责人等因素,详细制定实训计划,确保学生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训,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校期间,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现代物流实际的工作环境,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效果,在制定校企合作实训计划时,应结合物流专业特点,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的产业链,了解客户需求,掌握物流的特点,最后再针对不同的物流管理岗位进行技能实训。同时要结合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等来综合考虑,从而保证实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时间的安排上,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对工作厌倦的情况,在不同物流岗位可采取学生轮岗实训,从而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时,学校需考虑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管理模式及承担能力等,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实际需求,深入考察物流企业,通过比较,选出一些管理优秀、物流技术先进的企业,并结合企业的意愿,清醒地对待校企合作[3]。学校为提升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可将物流企业发展需求与专业特点相结合,通过订单班、顶岗实习等形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学生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需求。同时,在对物流企业评价时,学校需制定相关的标准,客观、全面地评价,以长期、互利为出发点,共同打造良好的实训环境。

(四)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校企合作关系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所以,在进行合作之前,学校和物流企业需共同协商实训计划,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有效处理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校可定期邀请物流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实践,针对企业物流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咨询活动,以巩固校企之间的关系,形成长期合作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三、结语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进步,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需积极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华,白洁宇.校企合作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4(2):232-234.

[2]李庆满,吕赞.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2(10):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