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精选

教师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信息化时代各种应用软件的不断推出为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竞争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是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过程。由于教师思维的复杂性与易动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完全适合每个教师创新性要求的知识管理软件。本文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教师知识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竞争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信息个性化订阅模式

RSS(ReallySimp1e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的简称)是一种由网站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的技术。通过安装专用的阅读器,浏览者就可以在支持RSS的Intemet网站上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而当网站内容更新时,浏览者将会及时地获得所订阅内容的最新信息。包括标题、摘要,甚至是全文。目前常用的RSS阅读器有“看天下”、“周博通”、“新浪点点通”等,其充分体现了Web2.0时代Intemet的个性化服务理念。RSS技术就是秉承这一思想的产物。下面我们将结合“看天下3.0”网络资讯浏览器的使用,探讨如何对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1)订阅步骤。中国知识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包括了中国期刊库、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库、报纸、会议等重要数据库,内容众多,是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必然光顾的网站之一选择中国知识网主页水平导航栏中的“RSS订送”选项,当选择“RSS期刊/杂志订阅”时,我们就可以任选库中的7300种期刊订阅。如输入“中国电化教育”。当新刊一到就能第一时间看到、读到该期刊的文章标题、作者、摘要、日期等信息,输入知网充值卡号后就可以浏览全文。如果选择“RSS关键词订阅”,我们就可以在“设定关键词”中输人关键词。RSS阅读器会自动把你最想得到的信息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并展现在你的面前,大大节省了查询的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中国知识网RSS订送。其内容是限定在中国知识网内的,相对来说是属于较正式发表的文章,而百度网的搜索内容是基于Internet网的各网站,范围广,随意性强,更新及时。“看天下”RSS网络资讯浏览器的“我的订阅频道”中新建频道可以选择基于百度的关键词检索。对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可以贴上标签转入管理频道,RSS浏览器不仅可以对RSS文章进行存储管理,还可以对从网上直接下载的文章和自己撰写的文章进行存储和管理。

(3)信息个性化订阅模式。除利用上述RSS阅读器聚合各网站RsS格式的信息外,还可以利用E—mail订阅网站信息,方法比较简单,在具有E—mail订阅信息的网站页面中,输入一些个人的信息(包括订阅人的E—mai1地址),确认后即可生效。E—mail订阅信息的特点,可以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一旦订阅,便可享受便捷的服务,在浏览信件时就可以看到各网站发送给你的最新订阅信息。目前具有E—mail订阅信息的网站越来越多,如和讯财富速递、Cooe快讯、雅虎邮件订阅、百度新闻订阅等。当多个网站的订阅内容归集到一个邮箱中时,会出现阅读、分类储存和快速搜索的管理问题。在雅虎网站邮箱中提供了邮件文件夹管理和搜索邮件的功能.通过雅虎邮件订阅的信息可以与收件箱文件夹中的其它信件区别开来,而自动进入订阅箱文件夹,教师在阅读订阅时对有保留价值的信息可以在邮箱中新建文件夹并永久地、分门别类地进行保存。邮件搜索功能能方便教师在需要时尽快找到相应的邮件信息。自动删除功能将对订阅箱中超过3O天的已读邮件和超过7天的未读邮件进行网站自动的删除.免除教师手工删除的烦恼。由于E—mail已经成为现代人交往的工具之一,阅读邮件几乎是每个教师上网要做的一件事,在阅读邮件时顺便查看自己订阅的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2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

360doc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是一个供个人在网上保存、管理、自己资料的知识管理和协作平台。下面结合360doc个人图书馆的使用,探索高校教师如何根据各自的兴趣和工作需求,在网上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环境,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广交朋友,活跃思想。

免费注册成为其会员后就能在360doc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当我们在lntemet网上浏览或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保存时,选中所需保存的文字或图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保存到360doc个人图书馆,它会直接进入到我们个人图书馆的主界面,在此既可以新设文件夹或存放在已有的文件夹中,也可以撰写读后感,输入标签,以便与人交流。这类似于复制、粘贴的功能,但其格式化和自动处理功能又优于简单的复制、粘贴功能,当选择刚才保存的目录时,会发现360doc应用了基于语义理解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了文章摘要。自动在与内容相关的文章间建立了连接,并自动根据您的收藏兴趣为您推荐感兴趣的文章。这是把个人图书馆建立在桌面电脑中根本无法实现的功能。除了保存、管理、自己的资料之外,360doc个人图书馆还可以对保存的文章进行目录式的存储管理,并提供在目录间对文章进行移动、复制的功能;可以对文章进行人工编辑、删除;对每篇文章都可以设置阅读权限,对自己的秘密信息可以设置为“仅自己看”,对大众化的资料可以设置为“公众公开”,对于只想让熟人看的资料可以设置为“好友公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为教研室内,或不同学校同一专业教师之间,或教师个人与社会大众问,及对某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士之间,根据自身的特定需要。通过向朋友推荐文章和订阅他人新收藏的文章的方式,提供一个积累、分享、沟通交流的知识协作平台。

除了在360doc网站上免费创建个人图书馆外,因特网上还有诸多免费的能用来创建个人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网站,如Nextljb(htlp://nextlib.1ifegoo.com/),CADAL(http://www.cada1.zju.edu.cn/Index.action/)等,虽然它们的界面和功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具有一般个人图书馆对知识进行保存、管理、共享的功能。

3知识图形化管理模式

Mindmanager是目前应用较多、功能较丰富的一种可视化思维导图软件,其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有助于教师有序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资源和项目进程。下面结合Mindmanager6.0的使用探索教师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组织自己的思维.把自己头脑中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如何把电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网上搜索的知识方便地结合在一起;如何围绕项目进行知识管理。

(1)建图步骤。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点击“工具”菜单中的“开始脑力激荡”按钮,根据向导的步骤首先无需考虑顺序结构.让教师集中思想考虑对某门课程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的所有构想,并随意输入到工作区左边,随后在工作区右边输入自己定义的归类群组的名称,最后拖曳你的构想到群组名下就建立了一个体现教师思想的知识导图。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已有初步的构想,也可以直接通过“新建”菜单,创建一个新的导图。

(2)纲要内容在思维导图中主要显示的是围绕主题向四周发散的纲要性内容,可以有1级、2级等向下延伸,一般情况不超过5级。详细内容可以通过链接、附件、记事、主题注释等方式显示。导图背景和各图象可以使用颜色,通过插入图示、罔像和外形,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这与人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1.知识管理理论。斯克姆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应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知识本身的管理,即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的管理。野中郁次郎将知识的特性(隐性和显性)与知识创新主体结合,提出了SECI组织知识创新螺旋模型。该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划分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四个模式,反映了组织知识创新的动态特征和创新的全过程。知识社会化是隐性知识之间通过共享手段转化成新的隐性知识;知识外在化是通过言语和行为等手段将隐形知识表现出来,形成显性知识;知识组合化是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显性知识;知识内在化是通过学习等手段将显性知识变成自己的隐性知识。第二种是知识基本过程的管理,体现知识线性价值链,其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表示、共享、应用、创新以及存储等几个环节。

2.系统设计思路。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系统应该符合如下要求:

(1)符合“省级管理部门-试点县区-试点学校-试点班级”四级知识主体的要求。

(2)符合项目信息采集、项目活动计划、项目过程监控、项目成果总结四个环节的知识管理需求。

(3)符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获取、表示、存储和共享的特点。其中,从知识基本过程的管理角度来设计,针对知识获取,拟收集项目基础数据、教师和学生能力状态数据,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通知、方案、活动人员名单或总结报告等数据文档,再进行归类整理,提供搜索,形成可用的、有价值的统计信息和知识;针对知识存储,规定统一的数据结构和规范,利用数据库对适用性知识进行存储,便于相互交流借鉴;针对知识共享,遴选推荐优秀案例或总结报告,推送至前台门户网站,将存储的知识分享给项目参加人员,并构建邮件系统和异步交流论坛,促进项目参加人员分享显性和隐性知识。

二、总体架构设计

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系统分为后台管理系统、前台门户网站两大部分,其中,后台管理系统包括基本数据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活动管理、教师能力状态监测、学生发展状态监测、站内通知邮件、在线论坛、前台门户管理七个模块。前台门户网站对外宣传试点项目的通知公告、文件、活动、成效等。根据试点项目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要求,系统采取省级、县区、试点学校、实验教师四级管理模式,操作用户相应分为省级部门管理用户(含管理员和领导)、试点县区管理用户(含管理员和领导)、试点学校管理用户(含管理员和领导)、实验教师和项目专家等四大类。用户登录之后,可以访问后台管理系统。前台门户网站面向公众用户开放。

三、功能模块设计

1.基础管理。该模块用于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和设置,分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参数设置、模块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帮助等子模块。系统管理员利用模块管理,可以对后台系统的菜单模块进行添加、删除和禁用,指定模块标示和ASPX页面,动态维护后台系统的菜单结构。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用于实现系统权限的分配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组管理、用户权限分配。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部门层级多,用户人员广。有鉴于此,该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来实现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RBAC的基本思想是:定义一组用户集和角色集,在特定的环境里,权限被赋予角色,而角色被指定给一个用户,此用户就拥有了该角色所拥有的权限。

2.项目信息管理。该模块对参加试点项目的部门和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试点县区管理、试点学校管理、实验班级管理、实验教师管理、项目专家管理等子模块。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对所辖区域内的项目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导出和打印,以图表方式查阅统计结果,及时掌握试点学校、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的数量与结构。其中,数据图表采用JavascriptCharts实现。

3.项目活动管理。该模块用于对各级部门、各类项目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的整个周期进行管理,便于上级部门监控下级部门的项目工作状态,以及收集下级部门开展项目的佐证性材料,实现项目知识的获取与存储。

(1)活动计划管理,包括上报活动计划、审核活动计划、查阅活动计划统计。每级部门均可上报本级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表需要填写活动内容、起止时间、参加对象人员、活动地点、活动类型、活动负责人及联系信息等。其中,活动类型包括考察学习类、会议研讨类、培训训练类、展示观摩类、实验研究类、评比竞赛类、检查评估类等。下级单位的上报活动计划为待审状态,经上级单位审核后,即进入已审核待实施状态。

(2)活动实施管理,包括实施活动、填写活动报名表、审核学员报名。活动计划经过上级单位审核后,可以向下级单位活动通知,将活动添加到活动实施表,后的活动进入“正在实施”状态,纳入进程监督和考核验收的范围,活动承担部门需要定期上报活动完成的比率。上级部门可以通过所属地市、试验县区、活动实施状态等字段,筛选监控活动实施情况和完成率,可以对完成率进行排序比对。活动参加人员名单是项目活动的重要佐证材料。经授予权限,实验人员和非实验人员可以填报活动回执进行报名。活动承担部门能够对报名名单进行审核,并导出活动人员名单用于会务工作。

(3)活动总结与存档,包括填报活动总结、审阅和浏览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要求参加教师撰写教师个人总结,活动承担部门撰写活动总结报告,作为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存档。活动总结的主要属性有:活动效果评级(1~5级)、审阅状态(不存档、存档)、分享范围(不共享、本级部门内共享、后台共享、前台共享)、上传附件(活动的文档资料、视频、图片等)。

4.教师能力状态监测。该模块包括掌握进度监测和能力档案监测,用于对教师参加项目所需能力的掌握进度进行监测,对教师参加项目的教案、获奖、参加活动情况及总结报告等各种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教师能力状态监测利用一个基于系统设定的、包含二级项目的评价量规,由教师本人及上级管理部门进行评价,具体分为个人自评、学校评价、县区评价、自治区级评价等四级评价。评价量规中的每个评分项目由未知、知道、理解、掌握、精通五级(用1~5分表示)构成。定期评价教师能力状态,及时更新教师得分。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按教师、学校、县区三个层面,对教师掌握能力情况的得分进行查询和统计。

5.学生发展状态监测。该模块用于对实验学校学生的中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状态进行监测,包括上报监测数据、学生发展状态分析等子模块。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信息和知识的地位大大提升,与资本与资源一样,成为一种主要资源,“知识工人”成为主要的劳动力,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大量的满足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无疑,科学的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信息化教育和知识管理,即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尽可能地把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习者。关于信息化教育讲的人已经很多,在这里我们谈一下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问题。众所周知,知识管理虽然发端于现代企业,但教育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知识管理领域,同时也是今天最适合利用知识管理的地方。特别是在信息化教育日益成为教育发展方向的今天,知识管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框架、技术支持作一些探讨。

二、信息化教育与知识管理概述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工作的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e-Learning成为现代人不可须臾离开的学习方式。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教育就是信息化教育(e-Education)。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有七点:(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1]显然,从这七个特点的内容看,信息化教育必然要求加强知识管理。因为信息化教育必然引起教育方式、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这就涉及到教育的诸多方面,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知识流发生了变化,它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的特点。信息化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如何使教师头脑中的知识、智慧以最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来实现,其目的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最佳的方式把适当的知识传送给恰当的人。ThomasW.Partner指出:“知识管理和学习的整合是正在出现的e-Learning的一个最鼓舞人心的事件。”(ThomasW.Partners,LLC,January2000CorporateeLearningReport)“到2003年,至少60%的组织都会把e-Learning和知识管理技术集于一体”(GartnerGroup2000,“Thethreee-Learningrulesthatwillburytraining”)。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育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呢?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2]知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另一类是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明确表达出来,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是一类难以表达、描述、交流和共享的知识。它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另一类是认识层的隐性知识,包括心智模式、信念、洞察力和价值观等,反映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及对未来的展望,是世界观的知识。[3]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同时也是信息化教育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信息化教育、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具有时空分离的特点,因此,要把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达到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把这种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就显得特别重要。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让所有教师以合作的方式,使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不断地共享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技术,更好地获取、组织、利用、存储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因此,信息化教育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促进信息化教育。

三、知识管理应用于信息化教育的途径

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佳化,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实质就是一个知识流的过程,即知识如何以最佳方式和最好的效果从教育者传播到学习者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知识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服务于信息化教育,我们认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确定知识管理的框架和过程。目标: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知识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达到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鉴别:知识的来源(内部/外部、个体/集体、网络等),各类知识的特点(显性/隐性),知识环境,知识地图,辨明学习者对象特征,学习者所需知识。获取:从多种途径收集教育资源,以简明的形式获取和展示各种知识。组织/开发:分类和编目知识以便存储和检索;开发各种形式的课件及网络课件。保存: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知识库,以便学习者访问。它包括知识库的维护、索引、地图、更新和管理等工作。利用/创新:知识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管理和决策中并创造新的知识。共享/传输:将信息化教育资源知识库中的信息向各方传输,以便共享。评估:建立知识管理的量规,以检验信息化教学的绩效。上述八个元素组成的信息化教育知识管理模块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知识鉴别、获取、组织/开发、保存、共享/传输、利用/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六个核心过程。一旦建立了知识目标和评估了现有的知识,知识管理系统就可以开始建设了。需要指出的是,高等院校是产生新知识的地方,更是知识的巨大存储仓库、知识的加工厂和思想库。就信息化教育领域而言,知识管理的最大挑战不只是产生新知识,而重点在于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与开发知识资源库,进行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以最便捷的方式把知识传播给学生,学生能方便地访问、学习和使用。当然,虽然高校存有大量的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但目前在信息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教育资源库短缺的现象。而教育部向全国征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大量存在着标准不一、不能共享的问题。[5]可见,教育资源库的核心是标准化的问题。因此必须按照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6]来进行知识资源库的建设,也就是要抓好知识管理中的组织/开发、保存、共享传输的工作。

四、信息化教育中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知识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协同工作与互动,以期达到的效果。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软件平台,是一个具有知识库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目前,莲花公司的LotusNotes和微软公司的SharePointPortalServer2001是实现知识管理系统较著名的软件包。为提供一种灵活的、可伸缩的知识管理方案,下面我们提供一个典型的、经过扩充的三层结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并提供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1)知识门户(KMPortal)是一个单一的、一致的基于Web界面将散乱的信息经过组织整合后展现给使用者,是一个提供个性化和适应性接口的软件系统。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一次性信息获取,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外部的和内部的信息、主动的和被动的信息。②个性化的信息来源定制,确保信息的实时获得。③提供信息内容分类,方便信息的查找。④整合所有应用软件。⑤可配置、可定制和可延伸功能。如增加新的信息来源,添加新的Web服务组件等。它采用了以下技术:与订阅技术、分布式搜索引擎技术、智能与触发技术以及复杂的知识管理等技术。(2)知识服务层利用跟踪、工作流、数据分析等模块,提供重要的知识管理服务,如合作、文档管理以及搜索与发送功能。系统层是包括用于知识管理平台的管理、安全及目录在内的基础。所有的服务都在系统层运行,如图4所示。[7]

五、信息化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的若干事项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各网络学校招生火爆就是明证,有实力的IT公司也纷纷加入到网络教育中来。知识管理作为支持和提高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无定规可循,但前途广阔。在信息化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明确。即要弄清为什么要实施知识管理,它的用途、功能、达到的目的、实施的时机、投资与风险回报等。

(2)组织有力。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领域。因此,组建强有力的跨系跨专业的管理和技术部门,设置知识主管,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文化开放。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学生都要树立知识管理的意识、知识共享观念、共同协作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分享彼此的隐性知识和最佳经验,学生才能进行合作化学习。可以说,文化建设是决定知识管理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4)标准统一。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进行教育资源库建设和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以达到校内、校外知识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人、财、物的浪费。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全国高校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先进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具备很好的科研水平,但是却不懂经济、不懂管理,使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们走上岗位后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无法真正成为高素质高层次的全面型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层面讲,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已成为每一个本科生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从高校层面讲,高校在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才的整体培养;另外,理工类高校对于经管类知识教育的的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个人层面讲,本科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知识体系

(一)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内容分析

本科生在走上社会后,要掌握的经济管理知识不在于理论上需要有多么深刻的研究,而重在实践,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一来,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内容就需要包括方方面面,知识体系的构成要由浅入深,尤其要加大对实践应用的扩充,充分分析大学生真正需要的经济管理知识。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的界定及其与大学生生活与就业的关系展开,包括社会发展、经济与市场、货币与投资、及行业与管理等,建立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理论体系,调研大学生真正需要的经济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形成专门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经济知识管理的教材,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教学体系要做到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实践性。

三、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的教学

(一)教学方法

针对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要在普及经济管理知识的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过程。教学方法要在直接教学讲授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经济管理知识中来。要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在某些内容的学习上,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要结合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填写各种报表,以做财务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或者期末考试成绩,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使用练习学习的内容。另外,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济管理类图书,教师要恰当地为同学推荐阅读目录,带领学生开拓思维,以更真实的视角接触了解社会就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此外,以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也更能体现学习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有合作便有团队,有团队就要懂管理,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学生本身充分认识到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切实将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形式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客平台;教学管理;博客团队;博客效益

引言

自从2002年以来,博客的概念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到2005年,博客数量的增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性:2006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了3300万个。根据2006年关于博客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如此强势的增长速度和无可限量的扩展空间,博客正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载体中快速成长和蔓延。

博客(Blog)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深入互联网文化的工具。当互联网摆脱了计算机技术Web1.0的束缚,迈入Web2.0时代的同时,博客文化也孕育而生,从静态的网页浏览转入动态的与共享,博客作为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工具开始拓展。而且越来越多的教育体系也参与其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环境和研究平台。

一、博客技术与科研教学

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博客(Blog),Blog是Web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是一种基于Web2.0技术的应用系统,用于提供给用户以日志的方式网页。基于博客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成为了日志式的网络信息成分。因此,它本身具有时效性,Web2.0技术会以时间为序的方式,自动排列信息的先后,便于使用者查找过往数据。

其次,博客具有人人可以用来传播自己的观点的属性。那么博客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及,正因为它的广泛性特征,造就了“草根博客”和“精英博客”之说,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范畴,“草根博客”以广而泛为基本特征,而“精英博客”以其专而精为特点,这里所谈到的科研教学就是“精英”博客文化之一,也翻开了教育体系中崭新的一页。

(一)博客的基本特征与教学的相容性:

1博客时效性与教学即时性

博客的本身具有时效性,Web2.0技术会以时间为序的方式,自动排列信息的先后,便于使用者查找过往数据。这样的特点符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求,博客的内容按时序排列。正如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安排表,由浅入深地将科研内容传递。既可以在线交流,又可以回顾复习。

2博客开放性与教学扩展性

博客的开放性是指,由BSP(BlogServiceProvider)博客服务托管商提供的博客空间,使用者(Blogger)通过免费的注册便可获得使用资格,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观点等供他人浏览和反馈。互动式的空间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众多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知道,学科领域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是体现教学深度的重要指标,不仅科研工作者需要吸收广泛领域的知识,而且现存教育体系的弊病也亟待更新现有的知识来改善,因此,博客为教学提供了革新和创新的有效渠道。

3博客群体性与教学协作性

博客群体主要包括了博客作者和博客读者两大类,正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博客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可以是师生网络信息传递的平台,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是教师之间的网上科研探讨。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总之,博客的群体性,加深了教学的沟通程度,也加强了科研的组织协调。

(二)博客在科研中的革新作用

1对象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博客的参与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是知识利用的过程。在博客空间里,教师的身份成为了博主,也是博客的作者,每一个教师科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课件,讲课记录等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而学生也成为了教学的参与者,在信息传递的环节中进行沟通和探讨,从而形成知识的循环结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方式的转变

网络中教学资源的共享远大于现实的教学方式,提供的内容、数量、形式都将以数据的方式存储、传递和提取。尤其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彻底改善了课堂内枯燥乏味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

3工具的转变

博客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代替了黑板和粉笔。也不是单一的电子邮件和BBS信息,运用于博客中的数据均以数据的方式保留,简单的操作和整合型的资源,使得任何的初学者都能方便地查阅所需资源。博客特有的时间排序有利于使用者累积和永久保存资料。

二、博客平台在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一)教学平台管理

在当前的教学平台中,有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课堂教学存在着时间、地域的限制,网络教学存在着互动交流的限制,那么以博客作为教学平台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大踏步,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博客发展的背后是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成熟的互联网基础为载体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特点和管理的优势:

1零成本

博客的使用者无需付费便可以轻松的获得使用权。零成本的管理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的研究工作,教师和学生无须考虑软件的购买和资源的付费问题,这使得参与者更专注于教学的质量。

2零技术

博客的使用者无需特殊计算机专业技能,便可以使用博客,这极大地便利了多数只会浏览网页和打字的网民。零技术的管理方式,无须考虑技术成本带来的附加效应,不会因为博客的使用而产生学习和培训的技术花费。

3零形式

博客的使用者可以便利地和上传信息资源。零形式的管理丰富了教学和科研的多样性,有利于跨学科和多角度的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4零编辑

博客的使用者无需编辑文档,便可即刻信息。零编辑的管理节省了博客的使用时间和空间,只需以TXT格式的文档传递数据,便可以管理日志的档案。

5零体制

博客的使用者可以向任何人信息,并在读者和作者间直接进行对话和浏览。零体制的管理方式,是指博客信息的传播和运用在满足互联网和计算机使用原则的条件下,无限制性的管理方式。这有利于博客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个参与者一个体自由、协作的交流和教学环境。

上述的“五零”特征或博客平台管理的优势,造就了博客文化来源的根基。正是这种“零壁垒”式的互联网技术,给教育博客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无论是作为作者的教师,还是作为读者的学生,以文字或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案设计、教学课件、学习心得等上传发表,把教学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二)教学平台构建

博客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有针对性的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建立知识体系。利用课堂教学的课件或资料,在博客中有形化,系统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利用远程教学的课程大纲或实施方案,将教学资料、课程教案、备课笔记等,形成电子档案。利用视频或音频的方式,为教学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资料,博客还可用来记录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记录实施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过程,以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资源优化配置,更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

三、博客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博客功能的表现

博客自身的“五零”特征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使用方式,从知识的获取、应用和问题的解决,都只需在博客中添加评论,就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而且予以文字进行保存,可供浏览和查阅。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博客功能的管理,并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能,这有赖于Web2.0技术的按时间排序功能,可以轻松地按时间顺序自动排列。这种针对性的沟通渠道,整合了电子邮件、电话通讯、电子公告等交流工具的优点,创造了优质的知识获取环境,并且便于对过往资源的收集和整理。这都有赖于博客的系统性和功能的全面性。

(二)博客团队的组成

通过对博客技术“五零”优势的了解,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利用博客的便捷技术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对研究者而言,在博客的跨时空研究平台上,围绕课题核心的信息资源将变得更为丰富。这有利于学科间的交流和讨论,自主的形成博客团队共同开发和共享课题资源,促使课题的内容更为完善,加快了课题研究的进度。对学习者而言,能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这对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习者的技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构建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和学生团队,弥补现实教学中个性化的缺失。

博客团队的建立,之所以能够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由于博客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协作、交互的个性化教学平台,从博客的内容来看,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进度和深度,一方面体现出教师的研究背景,以及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体现的是更为广泛的评价和教学水平。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索取教学资源,而不是课堂中的“一概而论”。从博客的对象来看,博客的交流渠道不仅在师生间,而且相关领域的教师同样可以参与科研设计,形成教师科研小组的内部交流。正因为博客是一个探究性学习团队的理想空间,自发性的博客讨论可以促进对学术领域的深入探索,也可以形成师生间或学生间的团队意识,只有以团体为单位的博客教学管理方式,才更有利于互相激励、充分交流、相互启迪、协作探讨、共同提高,从而丰富博客教学资源。

(三)博客效益的体现

1在学科专业中的应用

博客作为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是在不断的知识累积中得到更新和改善的。在国外基于Blog而展开的学术研究课题和各种自主化学习应用如火如荼,例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都为师生提供免费的博客系统,很多远程教育机构把Blog当作授课、辅导的工具,使在线教育体系的优势更有效地发挥。科研导师通过对课题的详细论述和说明,促使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即时的课业指导对学生的知识予以纠偏和更新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在探讨教师的教授,学生所学的知识均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和兴趣所在。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当中,让学生自己选课的方式,让其如沐春风。但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却无法使“鱼和熊掌”兼得。现在博客文化的到来,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来自主安排课程,即使是异地的求学者和科研工作者,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其中,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大可以一探究竟,从而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真正做到“不耻下问”的学习方式,这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的理解,也方便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学。

2在研讨交流中的作用

从现在广为使用的电视、电话、视频会议的应用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博客功能的影子。通过数据的转换和传播,使得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我们的身边,博客的到来正是整合了视频、音频、电子邮件等信息传递工具的统一平台,无论是学术会议还是教师的授课,博客在教学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教师为主体的博客,通过日志的方式进行学术课题研究,将学术的前沿展现在博客内容之中,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刻苦钻研。也有一部分的学者将博客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探讨和整合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的博客则可以参与进导师的课题研究,了解导师的学术动向,以便在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之中产生“互补效应”,更加完善课题的研究深度,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学生在研究中的疑问或建议,都可以体现在博客的沟通交流之中,导师的指导和答疑更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保留在博客中,形成对学生即时的、动态的辅导记录。

3前沿创新中的价值

由于博客平台的建立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因此,对网络中相关信息资源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博客体系的构架不仅仅局限于导师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利用博客教育功能就必须建立在大量的相关信息搜集和整理之上,由于博客自身的日志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发掘出日新月异的学术研究动态,不断地更新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来源应该在博客中充分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博客的创新功能,就必须在相关前沿领域内不断地探索,形成知识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和开拓前沿创新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