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职业教育

教师职业教育范文精选

教师职业教育

教师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具有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个体性、长效性等特征。声乐教师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特征的前提下,才能相应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的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声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和素质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艺术情操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完善,与声乐教师的素质直接相关。“教师素质”的内涵很丰富,国内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不胜枚举。声乐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角色的特点、合格的声乐教师的心理素质、声乐教师的威信与人际关系及其声乐教师素质的完善与建构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方面谈一些管见。

一、职业角色的双重性

古今中外,教师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职业而存在的。声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从事声乐教师的人也自然会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角色特点。

声乐教师是艺术工作者,创造和传播着人类的声乐文化;声乐教师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者,从事的是审美教育,为社会培养和塑造歌唱人才。因此,声乐教师既属于知识分子,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声乐教师既是社会职业者,但又是特殊的社会职业者。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师的双重性特征。

二、职业角色的育人性

这是声乐教师的共性特点,和其他学科的课任教师一样,都在做着培养人的工作。天下所有的教师,如果离开“育人”这一职业特性,那么,教师也就不存在了。“教书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使命。声乐教师的职责是把人类长期以来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声乐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审美艺术规范传授给学生,发展他们的歌唱能力,培育他们的演唱个性,为社会输送声乐文化传播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演唱人才是声乐教师职业的根本特色。

三、职业角色的复杂性

声乐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很强,他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等,都有着本学科所属的鲜明的特点,声乐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突出技巧’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

歌唱和舞蹈、杂技、武术、体操等行业一样,要靠技巧来说话,教师必须“事必躬亲”,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手把手、口对口地教给学生掌握。歌唱这门技艺和舞蹈、武术、体操等又有区别,舞蹈、武术、体操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很直观,哪怕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活脱脱在眼皮低下、视野之内,而歌唱大多要靠感觉来进行,因为发声器官主要在人体内,尤其是声带,长在喉咙里,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以思想来调整和控制,也就是说学习者主要靠意念来掌握信息,如果被动地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来获取信息(技巧)的话,其结果是很糟糕的。歌唱既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的精神劳动,又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声乐教师既要进行属于生物力学性质的施教,又要进行人文精神和情感化的心理施教,通过千万次的教学练习,才能最终完善和规范学生的歌唱技巧、风格特点。

四、个体性

由于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和身体构造的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必须进行个别教学。从古到今,“张口”技艺的传授莫不是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个体性的教学要求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教出来的是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音、女低音、男低音等具有声音特色的声乐人才。另外个体性教学,还要体现出创造性,教出的学生不能是模型化的“标准件,”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要具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各样的风格特点,尤其是民族声乐的教学,特别要体现这种创造性特点,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声乐上都有本民族的唱法特点、声腔特点。

五、职业角色的长效性

声乐教师教学工作的长效性,主要体现为工作目标的长远性和影响力的长期性。声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特殊性,需要较长的教学周期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学生对声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歌唱能力的发展、演唱情操的陶冶、演唱个性和风格的完善,需要声乐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艰苦的训练、塑造、磨合、传授,才能最终完成。声乐教师的教学成果不仅要看学生在学校里的演唱成绩和艺术行为表现,更要看他们毕业以后,在社会中的表现,在市场中的效应,看他们演唱能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认可、所喜欢。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孤芳自赏或仅会博得区区圈内几个人的欣赏和喜欢,而不免会遭受观众的冷落和排斥,不能说这种教学一定就是成功的。因此,声乐教学的长效性必须接受文化市场的检验。

成功的声乐教学应具有长期效应,如果仅凭某个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和某次比赛成绩,来评价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果的话,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曾几何时,仅靠一两个演唱得奖的学生而显赫一时、名声大震的声乐教师也是屡见不鲜,可是这样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并未见教出更多的能得奖而又有影响的学生来。那么,究竟是学生因老师而成名,还是老师因学生而成名呢?毕竟是水涨船高的事情,也是一种特殊的声乐文化现象,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声乐教师的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个体性、长效性等职业角色特征,是教育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深入而有效地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国声乐文化和声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作为一个声乐教学工作者和群众音乐文化工作者,很愿意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①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教师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度是指某种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相关经验、成功动机、事业心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完善程度。衡量一个教师的职业成熟度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成就感的向往水平。这种向往越充实,越强烈,越实际,则其成熟度就越高;二是承担责任的愿望与能力;三是对其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职业成熟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影响质量期(25一30岁)、迅速进展期(30一35岁)、高原期(35一45岁)、成熟期(45一55岁)四个发展阶段。如下图:

如何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我们继续教育工作应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影响质量期(25一30岁)的职业培训

高师毕业的教师,在任教的2、3年内,处在影响质量期。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新,学历层次比较高,基本素质比较好,但是他们缺少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表现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不好,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抓不住重点、难点,控制不好教学局面,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这是新教师影响质量期的一些特征与表现。调查中,校长们普遍反映,青年教师骤增,教学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则是教学基本功薄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青年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必须首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1.课堂教态

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时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它不仅反映教师的思想作风和内心世界,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态的核心是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怎样对待好学生与“差生”,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这不仅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2.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思想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授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在继续教育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教师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生动幽默、语调和谐,体现教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3.板书

写字是一个教师的第二仪表,是师生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能充分概括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内容,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培训中力争使教师做到,写字整齐规范,大方美观。板书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布局合理。

二、迅速进展期(30一35岁)的职业培训

青年教师一般教了一个循环以后(初中或高中),对教材已经基本掌握了,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基本功,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这时就进入到了迅速进展期。这个时期是青年教师出成果的最佳时期,也是涌现新秀的重要阶段。部分青年教师进步比较快,教学能符合大纲要求和实际,讲课能突出重点、难点;课堂结构严谨,师生感情融洽;语言准确简练,自然流畅;板书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迅速进展期时间不长,但是是青年教师第一次开始分化的阶段。因此,在继续教育中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以促进教师合理的分流与发展:

1.举办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班。培训班可选择较高层次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指导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或基本功表演课。开展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科研,同时指定优秀教师搞好传、帮、带,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养他们成为业务能手。

2.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培训班。选择适当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克服困难,再树信心,争取有更大的进展。

三、高原期(35一45岁)的职业培训

青年教师一般经过两个循环后(初中或高中),就进入了比较稳定的时期即高原期,提高的幅度就不十分明显了。教师处在这个时期能够承担各种教学任务;但其成果一般,少有重大的突破和进展。表现在教学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老办法老套路,教学缺少新意,按步就班;教学效率不高,主要靠加班加点;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师的高原现象是普遍存在的。60%一80%的教师到高原期后就不发展了,有的教师一生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帮助教师突破高原期是继续教育工作又一重点。

1.举办中年教师业务提高培训班。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突破口,加强知识的更新和业务训练,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定期举办专家、学者专题报告会。聘请优秀教师介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经验。组织他们到较好的学校任课,学习,参观,扩大教师的视野,以期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树立目标,突破高原关。3.立足本校抓好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专题讨论、教学观摩和教改实验。有意识地让高原期教师承担课题实验,使之在教学改革中有所创新,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展。

四、成熟期《45一55岁)的职业培训

教师突破高原关后就进入了成熟期。其特点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大纲教材,科学地组织加工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语言修养提高,生动形象;讲课深入浅出,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训练有素,培养有方,特色鲜明,效果理想;能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组织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拥戴与欢迎。一个学校如果有20%的教师达到成熟水平,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就相当可观了。因此,这一阶段继续教育重点要放在专家型教师提高培训方面。

1.举办优秀教师培训班。组织各种专业研究会和学术活动,指导优秀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进行专题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使他们成为专家型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教师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1.积极建立数学教师发展奖励机制

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现有情况,要积极建立一套利于数学教师发展的奖励机制,引导数学教师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转变,重视对数学教师宣传和教育的力度,逐步形成一种乐于奉献、具有正能量的职业氛围。同时,建立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科学、完善和效果显著的晋升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有优良的师资队伍、鼓励数学教师进行实用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晋升制度,可以借鉴和效仿新加坡的数学教师晋升制度,以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和数学教师对于实用型企业项目的研发和生产等作为重要的评估体系。当然对于这些评估体系,我们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只有良好的评价效果,才能对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工作和职称职务等等方方面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有序的晋升,这样才能对其他人起到激励作用。另外,为了对在职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正面影响,可以考虑到企业参加培训可以减免一定的课时,并带薪培训,这样可以增加数学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培训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一些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改进方面的共组,同时保留数学教师在校职位等。

2.改善数学教师发展的大环境

政府或主管部门要从教育资金专项方面,平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均衡二者之间的资金投入比例。顺应职业教育和普通普一体化的世界性潮流,改善数学教师发展的大环境,让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此外,摒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积极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同等重要。国家在招生政策上要向职业院校倾斜,适度压缩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比例,奖学金政策吸引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从根源上提高职业院校的质量。最后,国家或地方政府要建立职业技能发展基金,目的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为再就业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职能,强调服务意识,进一步减少了企业为员工培训支付的巨额培训费用,节省成本,同时可以为企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高素质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3.促进数学教师入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教师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必须看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编制过紧,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忠诚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二、着力解决职业学校教师编制过紧的问题。随着职业教育招生和培训规模的扩大,职业学校编制过紧,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日渐凸现,严重制约着职业学校的办学。各县(市、区)要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认识解决职业学校编制过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解决职业学校的编制问题。要按照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依据职业学校的编制标准,积极与人事部门联系,向政府汇报,重新核定职业学校的编制,至少要按1:15的师生比标准核定。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核定职业学校编制后,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由职业学校根据专业设置,自主聘用专业课教师。在县(市、区)新增编制中,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解决职业学校的编制问题。要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富余出来的教师中,选派一些有潜力的教师到职业学校任教。凡新增编制要全部用于解决专业课教师,要逐步压缩行政后勤人员职数。要支持学校从社会、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要加快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进程。支持并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所教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尽快使职业学校学历尚未达标的专业课教师达到任职学历要求;文化课教师的学历进修,按照普通中学教师学历进修的规定执行。各地要按照《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把好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入口关,不符合学历标准的人员不得进入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

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要进行适应岗位要求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要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进行培训,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要特别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广泛发动并积极鼓励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逐步建立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习的制度。要强化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四、改革职业学校用人制度,依法完善教师聘任制度。职业学校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加强聘任和聘后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改善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比例,改变职业学校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的状况。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要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要理顺评审与聘任的关系,实行评聘结合,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逐步实现教师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岗位需要和本人具备的条件,按规定,经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可以兼任其他专业技术职务。

教师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内在需求

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当今科技的发展要求人才的高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首先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职业院校应通过创新建设一支体系化、系统化的教师队伍,改变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衔接,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的职业教师队伍还存在严重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年龄比例不协调、兼职老师过少、教师学位水平不高等缺陷。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这种质量落后的状况无法胜任现代社会的需求,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成为时展的必须。

(二)来自周围环境发展的外部需要

职业教育在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教育事业必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要实现教育事业的这一宏伟目标,职业教育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就高职教育来说,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高职院校1071所,占据了高等教育的30.8,中等职业院校14427所,占中等教育的16.5l2]。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支具有职业特色的理论基础深厚、实践技术丰富的职教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另外,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使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职业的逐渐衰退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都对职业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首先要保持与时代同步,以职业的敏感性去发觉各行各业新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职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才能培养出与时代同步的新型职业化人才]。因此,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途径

(一)多方建设职教教师教育平台

职教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从源头上来解决,那就是通过多种手段为职业教师教育搭建教育平台。只有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升。根据我国国情,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高素质的职教教师。

1.设立高标准、专业性的高等职业师范院校

此类师范院校设立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发达国家已经在办学体制、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例如,苏联设立工程师范学院,培养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劳技课所需师资;法国也设有国立艺徒师范学校、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养各类职业高中教师;日本东京职业训练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培养职业训练指导员。设立独立性质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在对师资的培养上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两年时间正规的大学专业教育,与常规的大学教育相似,要通过相应的专业和资格考试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如果是会计专业,那么则要参加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了理论和实践能力考试。第二阶段是一年的企业实习,通过一年的实习期,学生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融合在一起,并掌握一些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环境进行初步的了解和熟悉。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大约一年至两年的预备性实习和教师教育,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合格职业教师素质的人才。在这段时期,学生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教学的内容;掌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的工作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评价。

2.在原有师范院校设置职业教育院系

目前我国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基本上在师范院校,但是师范院校很少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院系,或者即使设立,也只是进行理论的教育,很少符合现代职教教师教育的需求。而我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已经成熟,所以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师范院校的优势,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院系,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职业教师。

3.对综合性大学、技术型院校进行模式化改革_

高等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工科性、技术性大学有些在学科与师资方面具有优势,有些则在技术与实验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这些优势既可以吸引优秀的生源,也可以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提供丰厚的基础设施。为了解决这类院校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基本功较弱的问题,可以按照学校所拥有的优势,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对这些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和改革。国外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日本、美国模式,在综合性大学内部设立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机构,主要侧重培养普通教育型与理论型教师。这类培养机构的学习年限在四或五年间,招生对象一般是高中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是德国和英国模式,在技术类的师范大学或者多学科类的大学内设立专门为职业院校培养教师的师范或者教育系,此类院系的教育年限一般在五年左右,招生对象是具有中学资历的毕业生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招生时会对要加入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或考试,在考试达标后,方能入学。

(二)全方位提高职教教师教育质量

在职教教师教育过程中,要从课程改革、教育方式、教育标准、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等方面全方位提供职教教师所受的教育质量。

1.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普遍的课程改革,而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打破以往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安排,而更多地从工作结构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开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因此,在职教教师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两者之间应该建立其相应的联系接轨机制。职业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具备学术性的同时,还应该强调其应用性,密切联系如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要求与流程的工作实际,重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让即将踏人工作岗位的职教教师拥有全面的职教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讲,课程应该基本包括:高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学、教师道德修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礼仪等;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提高,包括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资料等;专业能力培训。其次,职业教育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机械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创新者、开发者、管理者和设计者,成为职业指导的专家。如何做到这样,就需要职教教师能够根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的需求来拓展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而在职教教师的教育类课程改革方面,不仅要丰富课程门类,更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开设一些实效性高、应用性强、对学生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课程,如职业的分析、教育、指导并建立其相应的培训政策等。最后,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不仅包括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还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有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职教教师教育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瑞士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属于顶尖地位,我们可以从其职业教师的类型中发现一些职业教师教育的规律。瑞士的职业教师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普通教育类教师。这类教师主要在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从事基础文化课程的讲授,如国语、第二国语、外语教育以及一些社科类知识。二是专业类教师。这类教师主要是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从事专业知识的讲授。三是实训教员。这类教师一般指企业中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师傅,也指职业学校中的实训教师。一般来说,对各类教师的培训都分为两个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部分主要由大学完成,或者从实际一线进行选拔。二是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培养。这部分主要由瑞士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培养。只有两者都达到要求才能上岗。由此可见,瑞士的职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师是各司其职。根据我国国情职业教育发展相对不成熟,行业企业还未完全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我国对职业教师的教育可以借鉴其培养学生的模式,即职教师范生既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进入工厂一线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同时还要像一般师范生一样学习普通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学习。

3.建立学位证书制度,制定职教教师标准

目前我国的职教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建立起正规完善的职教师资学位制度。并且,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还没有制定出比较科学化的职业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和建立培养机构的相关标准和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制度。对于如何选拔未来职教师资,我们应当转变以往的选择提拔标准,注意从各式各样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合适的,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首先,要制定出规范的、科学的职教教师标准。目前我国的职教教师标准一般以学历标准作为唯一重视和选拔教师的要求和标准,这样导致许多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在实践上具有很高水准的优秀技术工人,很难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所以,当前我们应根据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型、分专业、分科目、分级别制定职教教师人职标准,使更多在实践岗位上工作的优秀人才能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其次,建立健全职教教师资格和学位证书制度。现阶段在我国,职教教师无论是资格证书还是学位证书的资历认证都十分单一。如,在传统的学位证书认证方面,目前我国只有传统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缺少如专业单科教育证书等这样适合职教教师特殊需要的学位,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有特长者或职业技术熟练者进入职教的教师队伍。此外,在我国教师资格证书也仅局限于作为一种上岗证书,而不存在一种完善的可激励教师持续努力的教师资格等级证书体系,如此便不能很好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从而使教师资格证书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意义。因此,应该设置多样化的职教教师学位制度,以适应职教教师的特殊需要,丰富职教教师资格证书体系,健全证书认证体系,定期对资格证书进行再认证,以保持其激励性、先进性。

(三)改革并规范职后培训

专家并不是通过单一的学习与练习造就成的,个体专业知识的获得必须经过专业实践的过程和经验;个体只有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掌握规则、形成能力、积累经验,最后形成专门技术。所以,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历掌握专业知识、获得专业经验和教师培训三个规范化的过程。其中,专业经验的获得和教师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_5]。职教教师职后培训一方面可以使教学与时代保持同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师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1.改革职后培训模式

传统的职教教师职后培训和普通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基本相同,即是进行专业理论的讲解。但是由于职业教育注重实践的特殊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同时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能力,因此,对职教教师培训就不能只限于理论的教导。针对以上所述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对职教教师教育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很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是由不同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如在瑞士,学徒每周3—4天时间在工厂跟随有实践经验的师傅学习,其余1—2天时间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理论知识,所以职业教育教师可以是理论教师,也可以是实践教师。但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限制暂时还不允许中国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所以依据现实,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还是非常可取的。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培训是指教师在学校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到企业进行观察研究甚至实践操作。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可以了解企业的设备条件、管理方式、实际的生产组织和运行,了解本校的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后的企业环境和经营范围,如此才能有效地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给学生提供更实际的指导。同时,教师的知识也会根据现实需要而进行更新,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对现实的了解不会使教给学生的知识陈旧或到脱离实践。同时,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类型,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畅通的渠道。例如,需要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可以申请去参加学校指定的课程,通过相关专家的指导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缺乏对一线工作岗位相关技术了解的教师,可以要求去相应的企业接受一定的职后培训。通过职后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形成一套规范的培训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