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协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42-02

供应链是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所组成,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以及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本身。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态,市场竞争越来越呈现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2]。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生产商、中间商和消费者所组成的网络体系。目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农民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然而农产品供应链是由不同的经济利益实体所组成,各自都有不同的期望目标,这些期望目标往往与系统整体目标相冲突,因此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协调问题,协调整个供应链上各成员与整体的最优化收益[3-4]。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产品等)为对象,围绕供应链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通过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诉求。从农资采购开始,完成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作业、收购运输、市场分销的一系列过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区别于一般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节点成员间的协调问题更是具有着很大的复杂性。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很多都是以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的理论和思想作为参考。与制造业相比,农产品具有易腐败、周期性等特点,产品易受到生物、季节、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原料的质量对最终加工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在整个供应链的流通环节中存在着较大的实体损耗和价值损耗,因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亟待于研究和解决[5-6]。文中通过对于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分析,提出协调供应链组成成员利益的方法和对策,以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1.1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见图1。传统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众多,目前由于物流设施的落后导致生鲜农产品价值损耗严重,同时信息在众多环节失真,导致供应中节点企业利益损失,尤其是起始端的农户和终端消费者。因此,要简化流通环节,增加辅助约束因素,促进供应链整体协调和绩效优化。

1.2 融入约束条件的“订单式”供应链结构

“订单式”供应链结构见图2。农户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组织下按照公司的要求(订单)进行农产品生产,农户向公司以约定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农产品,由后者进行集中加工处理,然后再开展分销活动,企业以产品利润的一部分在销售结束后返还给农户。这种融入收益共享理论的订单方式在国外音像租赁行业已被证明是供应链协调的一种成功方式。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假设诸多限定条件下该方式可以实现集中和分散下决策供应链协调的较好方法,可以尝试在生鲜农产品中进行应用。这种类型供应链的特点表现为:一是供应链成员间关系相对稳定,上下游环节通过事先签订的契约(合同)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彼此间是一种长期交易行为;二是通过公司的集中信息处理,农户按要求生产,公司对生产过程实施连续监管,保证了产品品质;三是由于节点间企业风险偏好具有差异,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农户和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末端,在市场发生风险时订单可能并不能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

1.3 “农户+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型结构

“农户+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型结构见图3。“农超”对接模式较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而言,具有流通环节少、信息传递失真率低的优点,是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热点。连锁超市作为销售终端拥有稳定而众多的目标消费群体,销售的产品数量、品种丰富成为现代人们日常用品购买的主要场所。连锁超市对于商品的需求种类丰富,各分店所需商品数量和种类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商品采购和配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要求。加之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有别于普通商品,对于配送工具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连锁超市对于生鲜农产品自主集中采购或分散采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专业集中配送中心直接面向多个农产品生产供应者,通过集中统一的采购、加工、仓储、配送,满足不同销售点的差异化需求,并确保品质的统一。就结构而言,流通环节增加了配送中心这一实体,但由于集中配送中心通过增值作业(信息集中处理、集中采购、配送)整合资源,反而可以使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

2 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耗严重

由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的集中性和消费的分散性,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量很大,但由于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成熟和普及,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较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常温系统中瓜果蔬菜类损失20%~30%,粮油类损失15%,禽蛋类损失15%,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等过程的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 000亿元,不利于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的增值,也影响到我国农民的增收。

2.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较大,成员间缺乏信任关系

由于生鲜农产品季节性强,产出和需求的随机因素较大,从而导致未知的产出和市场风险不确定。在缺乏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供应链节点企业均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风险大多采取规避行为,这使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与协调,从而导致目标冲突的增加。对于我国而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大多是零散而且经济实力薄弱的农户,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而导致相对弱势的农户利益损失极大。

2.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契约履约率较低,供应链稳定性较差

生鲜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易变质产品,具有随机的生命周期,其销售状况受到农产品生鲜度的影响较大。因此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成员在商品价格谈判上能力较弱,造成在生鲜商品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非正式合约,这些非正式的合约在利益分配博弈时往往产生频繁的违约行为,履约率较低,由此带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

2.4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对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实施有效的管理,要求参与供应链的组织成员具有较高的成熟度。我国农产品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级政府机关、各行业组织和农民对农产品物流运作体系和经济规律缺乏必要的知识和重视,加上一些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组织体系,即未形成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各环节之间还未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从而不能对农产品物流进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2.5 供应链节点成员信息不对称,信息系统不完备

对于农户而言,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或公司以价格信号方式获取需求信息;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与供给情况发生偏差。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链节点成员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上的成员不能获得成本竞争优势,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的效率。

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对策

3.1 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水平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物流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政府部门增加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降低生鲜农产品在流通配送过程、仓储加工过程的实体损耗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价值损耗,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水平,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从而达到整体协调的目的。同时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工具标准,通过对生产和流通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把标准化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利用物流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2 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供应链企业间共享的内容一般包括库存信息、销售信息、订单信息、生产信息、产品信息。供应链成员间要形成更紧密的协调关系,实现协调的双方或多方能够自由、主动地进行数据访问,可以通过信息集中管理模式来实现,这种方式可以让共享的数据更为全面,同时也可以减少数据重复传递引起的误差。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农户和消费者对于信息获取技术的缺乏,导致在流通中经常出现利益的失衡现象,因此由农业合作组织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从客户需求信息到每种产品的生产、配送和销售等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达到了协调的目的。

3.3 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的优化协调是在试图寻求供应链节点成员的利益最大化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平衡,因此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能够统一经营思想,发挥各自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在信息共享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助于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相应造成的风险,增强冲突解决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 参考文献

[1] 韩松.构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现实分析和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8):132-133.

[2] 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57-58.

[3] 韦道菊.浅析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9):73-75.

[4] 邓俊淼,戴蓬军.供应链管理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讨[J].物流管理,2007(4):10-1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Stackelberg博弈;流通损耗;期权合同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4-0099-03

1引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生鲜农产品易变质、易腐烂、生产提前期长、生命周期短、鲜活程度要求高、流通过程中损耗巨大、期末残值几乎为零的特点,导致其高风险性;我国蔬菜和水果采摘后的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这种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日本仅有1%~3%[1];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亟待提高[2]。因此,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对生鲜农产品进行有效风险管理变得紧迫且重要。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近年来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Lowe等[3]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以提前期长、供需不确定性大和利润小为特征,文章回顾了农产品供应链决策工具和技术运用的文献,并指出农产品综合企业面临的新问题。Banker等[4]以印度的咖啡豆为例研究了数字交易平台对农产品供应链定价的影响,得出数字平台交易价格随实物拍卖价格变动,但生产者从数字平台交易获得更高的价格,交易中的主导者获得更高价格。但斌等[5]构造了一个指数形式的新鲜度衰减函数,尝试用新鲜度表征价值损耗,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林略等[6]考虑损耗和新鲜度,研究了时间约束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然而,上述文献很少结合风险管理手段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进行研究。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从运作管理和金融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大量学者通过采用生产战略、采购和库存策略等从运作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从金融学的角度,运用合同和期权工具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Cachon[7]对运用合同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综述。近年来人们力图将期权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相关的成功运用包括IBM的打印机事业部和HP公司[8]。王婧等[9]考虑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运用期权合同探讨了生鲜农产品的最优订货策略。胡本勇等[10]考虑销售商存在采购预算资金约束,对供应链期权柔性契约进行了研究。Zhao等[11]采用合作博弈方法研究供应链决策问题,得出期权合同能达到供应链协调。赵霞等[12]考虑产出和需求扰动服从均匀分布情形下,采用收益共享合同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胡军等[13]考虑需求受到销售商质量评价影响时,综合采用退货政策和期权两种契约研究供应链整体的协调。然而,上述文献很少结合农产品这一特殊易逝品进行分析,也没有结合农产品流通损耗等特性进行分析。

本文针对生鲜农产品易变质、易腐烂、流通损耗大的特性,考虑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与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合同相结合,运用博弈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进行研究。

2问题描述与假定

考虑一个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研究两阶段单周期模型。供应商为Stackelberg主从博弈的领导者,零售商为跟随者。在第一阶段,根据以前的销售数据及预测,零售商向供应商订购Q单位的产品和Qo单位的期权;在第二阶段,根据现实的市场需求D及批发价w,零售商执行其订购的期权,当然也可以不执行。对于期末未售产品,供应商给予零售商每单位v的补偿。对于未满足的需求将招致每单位g的缺货成本。供应商根据零售商的订货决定单位期权订购价wo和期权执行价we。供应商的单位产品供应成本为c;产品的单位零售价为p;QR为零售商的产品和期权订购总量;需求D的期望值为u;f(·)为D的概率密度函数,可微可导;F(·)为D的累积分布函数,可导可逆且严格递增;令[x]+=max(0,x)。为刻画生鲜农产品的特性,引入产品损耗率 β (0

相关的假设条件有:(1) 由于生鲜农产品易变质、易腐烂的特性,剩余产品残值很小,忽略不计;(2) p>wo+we>w,w>wo是保证零售商购买期权合同并且获利的前提;(3) w>c,wo>v是保证供应商提供期权合同并且获利的前提。

3考虑期权合同的零售商订货

从图2可以看出:随 wo 的增大,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期权定购量和最优总定购量都减少,而最优产品订购量增大。说明供应商减少期权的订购价有利于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货。

6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本文考虑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大的特性,结合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合同,运用Stackelberg模型对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供应商的最优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有意义的结论:(1)在分散控制系统中,考虑期权合同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大期望利润存在并且唯一;(2)通过期权合同的运用,供应商激励了零售商增加订货,同时零售商有效地规避了一定风险。再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产品损耗率与零售商的最优期权订购量和最优总订购量成正比,与最优产品订购量先成正比、再成反比;期权订购价与零售商的最优期权订购量和最优总订购量成反比,与最优产品订购量成正比。

然而,本文讨论的是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阶段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多供应商或多零售商及多阶段的期权合同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均衡条件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和协调问题并深入扩展,提高理论模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军, 但斌. 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问题及控制对策 [J]. 管理现代化, 2008(4):19-21.

[2]王冲, 陈旭.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讨 [J]. 中国软科学, 2012(4):11-17.

[3]Lowe T J, Preckel P V. Decision Technologies for Agribusiness Problems:A Brief Review of Selected Literature and a Call for Research[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4, 6(3): 201–208.

[4]Banker R, Mitra S. The Effects of Digital Trading Platforms on Commodity Prices i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J]. MIS Quarterly, 2011, 35(3): 599-611.

[5]但斌, 陈军. 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 [J]. 中国管理科学, 2008, 16(5):42-49.

[6]林略, 杨书萍, 但斌. 时间约束下鲜活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 [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9(3):55-62.

[7]Cachon G P. 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Supply Chain Management[M]. North-Holland, 2003.

[8]Tsay A, Lovejoy W S.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s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 1(2):89-111.

[9]王婧, 陈旭. 考虑期权合同的生鲜农产品批发商的最优订货[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12):2137-2144.

[10]胡本勇, 彭其渊, 王性玉. 考虑采购资金约束的供应链期权柔性契约 [J]. 管理科学学报, 2009, 12(6):62-71.

[11]Zhao Y X, Wang S Y, Cheng T C, et al. Coordination of Supply Chains by Option Contracts:A Cooperative Game Theory Approa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7(1):668–675.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信息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深度低

日本根据调查信息的信息传输效率,商品供应链上的信息,每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提高了3%,将可以减少34%的库存,节省23%的流通成本,30%的营业额,增加了23.5%的整个供应链利润。

就目前的形式,我国的连锁超市在供应链中仍处于“信息孤岛”的地位。大部分的超市连锁店,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但只是简单的营销关系和供应商之间。节点的供应链企业只有通过大量的库存,确保不出现短缺库存的现象。这将在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的预测误差,造成大量的库存产品,周期时间太长。

2.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中的物流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道路交通状况紧张;包装、集装箱条码标准化程度低;货架、车辆、托盘搬运设备老化严重;大型连锁超市物流是道路、交通、通讯、仓储设施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各部门和国家统一监管。

我国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到行业限制;地域分割影响严重;网点小、散、差的状态普遍且不统一;这种状态下的物流配送中心导致供应链的总体效益不高,不能产生规模经济双方的积极性受挫。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减弱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全面的结构模式,包括农资供应商、农业生产者(生产)、农产品和消费流通,它不仅是一个连接生产-生产-生产-效应-“消失”的物流链,信息链和资金链,而且是一个附加价值链。

2.生鲜农产品的特点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参与主体多元化

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结构上可以看出,它涉及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由第一产业跨越至第三产业。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结构的分散性

从繁杂的种子、化肥等投入供应商、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的结构特点来看,生鲜农产品的传播由于供应链结构不稳定,经营复杂现象,成本太高。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的严苛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也引起了新农产品的关注。食品安全是生鲜供应链保障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保证将会使得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失去信任,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发展受限和出现社会不安定的现象。

三、连锁超市主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型连锁超市仍不能成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体

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以中国农户的批发市场为核心,即通过简单的包装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小批量的形式进入农贸市场后。这种模式下的供应链是中国农产品的主导地位。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大型连锁超市应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投资的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协会和农民种养殖行业共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大型超市连锁店提高无公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型。这种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还不能成为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体。

2.食品安全的隐患影响了连锁超市的消费者购买

一方面,我国消费者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关注,这样使得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购买绿色有机生鲜农产品。可是由于消费者对一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模糊不清,食品安全标志不能分辨并且对生鲜农产品的处理方式不了解。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成本较高,质量检测体系并不完善,一般的检测仪器也只能够检测出农药的残余数量程度,而不能具体检测出残余的种类,也无法检测的出是否使用了非法禁用的农药。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

四、生鲜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供应链管理发展中的启示

1.大型连锁超市应在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推进“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模式是以大型零售商从缩短供应链环节的角度出发,主动与农产品生产者接触交易,对农产品提供者进行规范,从而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方向。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企业来大力的推进“农超对接”的模式。大型连锁超市应在和农户的“农超对接”中平等交易,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规范农户的生产,并为农户及时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生鲜农产品资金缺口等难题。政府应在我国“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下,积极发挥政策指导作用保证超市和农户之间的长期合作。这样对提升我国“农超对接”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和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户相互合作比例都会有很大程度的促进效果。

2.构建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

(1)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信息集成

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分为:生产阶段――物流阶段――销售阶段――消费阶段四个组合部分。在这四个基础信息资源体系中,还必须包括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商品形态、商品价值、商品的时间空间的增减变化等特征信息,利用物流条形码技术对基础信息进行编码管理,形成商品的来源和过程跟踪识别系统。

(2)在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运作功能建立

从业务运作标准体系的角度看,生产阶段生鲜农产品的品级、质量、包装、加工生产状况、种植过程和使用信息都必须纳入到信息数据库。鲜农产品物流信息存储与运输、物流、运营、冷藏、冷链运输、信息及设施等方面还需要包括企业信息数据库。销售阶段信息商品包装的新鲜农产品,销售单位,显示信息和销售信息也需要包括业务系统,根据业务信息管理功能的各种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树华.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J].管理世界,2011.03.

[2]柯美胜.我国连锁超市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7.09.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 风险识别 协调模型

一、前言

近几年来生鲜农产品“产量不足”和“产量过剩”现象层出不穷,由此暴露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说明了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方面的防范意识不过关。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和非线性的大系统,任何一个节点或合作伙伴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条的断裂,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供应链协调模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信息的运作达到整体最优并实现农超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二、“农超对接”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做了相关研究。陈硕把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原因归咎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农作物产量不确定性及市场的变化;刘雪梅、李照男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来自农产品供应链内部的运营、合作风险及农产品供应链的市场风险;张丽、杜子平、幕静探讨出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存在原因,主要是由于需求和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市场风险和自然环境所引起的风险。在定量研究上,刘乔、沈欣、孙栩运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风险因素评估,表明农产品供过于求的风险;康彪列出了产量不足、生产过剩、价格波动等十个方面的风险因素,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和FLINMAP法来解决供应链上风险排序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供应链中需求和产量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着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为促进供应链成员间的友好合作,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本文将浅析如何协调供应链的生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

三、农超对接下供需不平衡的协调模型

研究机理:供应链是一种动态的联盟形式,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很难使各企业紧密团结。作为“农超对接”模式顺利运行的核心超市,适当的增加农户的利润和转移农户的风险,可以提高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保障生鲜产品的供应稳定性与质量。

农户、超市通过签订合作合同,确定最终的批发价格w0,及订购批量q0。

为顺利实现农超对接,本文假定:

1、当农户产量不足订购批量q0时,农户按照实际产出提供给超市,超市按实际收到量支付给农户,对于缺货部分,农户不承担后果。

2、若产出超出订购批量,农户要以低于w0的价格w1为超市提供剩余产品。

本文中的变量符号意义如下:

P:零售商确定的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cf: 农户投入农资的单位成本;

cs:超市的投入的单位成本;

e:农户的总投资量,它影响着总的产出;

c(e):是关联e的生产成本函数,它为是e的增函数,设为c(e)=cfe;

M:市场需求,分布函数为G(m),市场需求是价格的减函数。

Q:农产品实际产出,分布函数为F(q),受季节和天气等影响为随即变量。

Rf,RS,RC分别为农户,超市和供应链的期望利润表示符号。

根据以上描述,本文把针对于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界定为考虑在合同条件下,农户和超市如何能在满足自己期望利润的同时满足供应链利润最大化这一问题。

供应链的期望利润Rc:

Rc=Rf+Rs (1)

农户的期望利润Rf:

Rf=w0E[min(Q,q0)]+w1E[(Q-q0)]-cfe (2)

超市的期望利润Rs:

Rs=pE[min(Q,M)]-w0E[min(Q,q0)]-w1E[(Q-q0)] (3)

则供应链的期望利润为:

Rc= Rf + Rs=pE[min(Q,M)]-cfe-csE[Q] (4)

对于产出和需求都呈随机分布的“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的最优农户总投资量e*应该满足: (5)

式中,cf+cs表示本供应链一件产品发生的成本总和,即单位投入;p表示农产品的单位产出量。由公式(5)得出供应链的最优农户总投资量越多,投入产出的比值越小。我们知道投入产出比值越小,收益越大。

因此,当供应链风险较大时,供应链上的农户总投资量应该尽量减少。

进而,将e*带入(1)式,可得供应链下的期望利润为R*C(e*)。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提出了农超对接下供需不平衡的协调模型,旨在协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生产和需求的不平衡,减少“农超对接”合作风险,不断实现“农超对接”双方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A].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09),25—26

[2]刘雪梅,李照楠.《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A].农业经济·市场与贸易.2011(01).47—48

[3]张丽、杜子平、幕静.《我国食品供应链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2011年第四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175—177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