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队伍工作要点

队伍工作要点

队伍工作要点

队伍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营造和谐稳本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定的社会环境,对于顺利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政法工作,切实为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特制定20__年全县政法工作要点。20__年全县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全市政法暨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全局,按照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开创全县政法工作新局面。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保持共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警执法为民的自觉性。要紧密联系干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教材,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教育,加强执法为民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警忠于党、终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自觉性,自觉做到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每个单位、每个干警都要对照党员标准,找出自己在思想意识、执法观念、实践党的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严格公正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要从本部门的特点出发,从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制定切实措施,彻底纠正查摆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按法律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和学习任长霞活动结合起来,与政法各部门开展的其它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政法干警精神面貌有新的变化,执法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

(二)继续深入和拓展“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认真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结合执法检查和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教训,完善措施,认真加以整改,促进严格公正执法。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文章来源于文秘站网政法干警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继续推行司法公开,扩大公开领域,规范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对不依法办案、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错案,要依法追究过错责任。要针对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干警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三)坚持固本强基,大力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各部门要树立为基层服务的观念,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保障向基层倾斜,警力向基层倾斜,增加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进一步落实政法部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帮助基层解决好在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把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调动基层干警的工作积极性。要大力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稳定的堡垒作用。

(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做好干警培训工作,培训要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突出能力培养,提高政法干警的思想业务素质。要抓好短期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培训一、两项内容,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逐步提高广大干警的执法水平。要抓好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学,进行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实用经验和新法律、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坚持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培训效果。要切实抓好对基层和一线办案干警的培训,确保参训人员、时间、经费落实。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业务知识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队伍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广西南宁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广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GA26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35-02

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以及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和永恒的主题。搞好教学建设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要提高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必须首先认清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并明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建设和管理的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任务也日益艰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除具有事务的繁杂性、手段的技术性、管理的灵活性、过程的指导性、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教学建设和管理组织的系统性。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管理的层次看,它包括学院、教务、系部、专业团队、课程团队等五个层级;从管理的流程看,它涉及“决策和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评估和激励”等环节的工作。只有建立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精干和完整的管理组织系统,才能有效支撑和确保这一系统的有序运行。

2.教学建设和管理内容的整体性。高职院校教学涉及学校运行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要素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环节,最后影响到整体效果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从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专业建设和发展,统筹谋划教学管理和评估,使各种教学要素的组织和管理做到有机协调、整体优化。

3.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性。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近年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政策。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以这些方针政策为指导,才能确保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更需要创新,一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一个学校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高职教育要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和模式。二是因为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历史不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别,在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学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目前还在不断探索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三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等,而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规格是发展和变化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也是多元的。这些都需要通过创新教学建设、管理的机制和模式,才能有效调动各要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教学建设和管理规划的前瞻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最忌短期行为。因此,在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中,应更加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准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该着眼长远、着眼未来、着眼发展。对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5.教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开放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这也是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高职教学管理和建设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和建设中树立多元开放的教学主体观和教学体系观,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

6.教学建设和管理形式的民主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对象,也是管理主体。教学目标是要靠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实施,也要靠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来实现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存在共通之处:都需要内因发挥作用,都需要有内化的要求,都需要共同的参与。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教学决策,参与部分教学管理,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听取他们的心声和意见,这样才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提高教学管理的成效。

7.教学建设和管理方法的探究性。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也是学术研究,尤其是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类别的高职教育,在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上尤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而不能只凭经验照章办事。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不断钻研,不断探索,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这样才能把握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8.教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服务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服务,高职的教学管理也是如此。因此,高职教学管理只有为教师服好务、为学生服好务,他们才会自觉地把学院的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需要和行动,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管理。

9.教学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导向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该校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的一种直接体现。它是一种有目的管理与教育活动,教学管理的思想、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制度、管理的运行行为等都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对教师和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相反,教学管理如果出现了偏移甚至是错误,势必会对学校的常规教学和人才培养造成错误的导向,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效益和信誉。

二、高职教学建设与管理队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根据新时期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特点,高职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应具备三种素质、八种意识、三种知识、六种能力。

1.高职教学建设与管理队伍人员要有三种素质。首先,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任务也日益艰巨和繁重。这就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境界,认识到从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淡泊名利,他才具有愿为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和搞好教学管理的无穷精神力量,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会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其次,具备良好的岗位职业素质。一是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步伐,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二是要具有敬业的精神,教学管理内容烦琐、工作头绪多,事务繁重,需要经常加班加点,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到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三是要具有认真踏实的态度,高职教学管理是一项极其琐细而又重要的工作,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关乎教学运行的效果和质量,只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踏实的态度去做好每一项细微的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失误,才能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品质;五是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增加,工作节奏加快,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协调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有时甚至还可能遇到一些误解等。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

2.要具有八种意识。首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时期,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和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如何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都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

其次,要有大局意识。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各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合力。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而不能从本位出发。

最后,要有服务意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就是提高效率。教学管理工作是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态度、一言一行都会对教师、学生产生影响。管理服务到位,就能激发和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则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咨询,满足他们的需求,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另外,还需要有长远意识、开放意识、政策意识、民主意识和规范意识。

3.要有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高职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能够了解和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协调各种要素和关系,它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因此,作为高职的教学管理者必须重点掌握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一是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学、社会学、系统论等。三是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是岗位业务知识,如要懂得教学的基本过程及其各环节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等;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及课程的内容特点等。

4.要具备六方面的能力。一是善于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的新经验、新措施和新办法等也不断出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在教学管理中也会相应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学到新经验、掌握新理论,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

二是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管理涉及上级管理部门、教学系部、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师及学生等部门和对象,教学管理人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准确的理解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障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到以诚相待、善于说服,才能有效沟通协调,使各项措施和规章制度能得到各部门支持。

三是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管理都是要通过制度文件来实现的。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就不可能制定出规范、准确、严谨、科学的制度文件,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偏差。

四是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技能,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五是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把握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要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充分理解和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

六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高级脑力劳动,它需要管理者善于理清和把握教学管理中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纵深思维等综合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要提高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必须首先认清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及要求,积极建设高职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三种素质、八种意识、三种知识、六种能力,才能搞好教学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职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队伍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环节。根据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培植骨干,增强活力”的要求,不断总结新经验,掌握新规律,实施新方法,以人本化为导向,以企业文化为引领,通过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素质和员工队伍业务素质,建立完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 开门搞建设

队伍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要时刻掌握群众在关心什么、群众在考虑什么,要根据群众的所思所想,对照企业的规定动作,结合特点,分析优、劣势,增强自我创新能力。要立足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动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广开门路,广开言路,广开思路,加强部门间的横向交流,多看上下游部门及内部的上下游环节。要有勇气找不足,要把各项工作建设全面展示给大家,让广大员工都来评判得与失,认真倾听广大员工的意见与建议,让群众参与进来,帮助找准队伍建设的新方向,赋予更新的内容。只有勇于亮相,才能敢于亮剑,只有开门搞建设,才能形成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有的放矢地取得更加切合实际的建设成果。

2 特别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没有变革就没有突破,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挑战主观的强烈意识,不等不靠。干部班子要团结,成员自身素质要高,要有新的气象、新的思路、新的措施。干部要精通业务,善于管理,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要注意联系群众、关心群众,要发挥旗帜的作用,要用一支出色的干部队伍带出一支出色的员工队伍。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全体干部的能力建设上,包括领导决策能力、管理管控能力、统驭队伍能力等等,要根据公司战略赋予的新目标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3 进一步加强关键队伍和骨干队伍建设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关键队伍和骨干队伍,这部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要明确关键队伍、骨干队伍的性质和特点,针对这些性质和特点不断强化管理职能。对关键骨干队伍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充分关注、充分重视,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对本岗位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努力培养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用关键队伍、骨干队伍带动整体队伍的成长壮大。

4 抓好队伍建设的正气和文化

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引领正气,引领正气就是要弘扬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领正气也是一种管理文化。用文化管理,可以增强一种普遍价值观,要在企业文化大背景下,积极创建一个文化阵地,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要根据基层自身特点锻造文化理念,完善工作载体,实现工作价值,积累文化功底,塑造文化、沉淀文化。任何一个管理模式和管控工具都需要文化和人作为承载,一定要从这样一个高度去认识队伍建设,要不断突出“文化”和“人”的因素,以“人”为根本,用文化来承载,相互融通,相辅相成。

5 处理好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的关系

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党政领导一起抓。这是整个班子的工作,是全体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事务,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班子成员中,业务领导要学会带队伍,党政领导要多参与抓管理。带队伍的同时要注意爱队伍,同时要敢于要求,严格要求,管理不能替代关心,关心、关怀不能替代要求,要注重干部与员工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要通过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的整体联动推动管理工作上台阶。

6 坚持以人为本

更新人才观念,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设置岗位,不片面追求高学历结构,真正做到“事得其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以尽量减少人才和人力成本的浪费。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始终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公司大目标的同时,让每个员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根据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各专业队伍的动态,高度重视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切实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针对员工的后顾之忧,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把有关工作做早、做细、做实,防患于未然。

7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是建立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科学发展观和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队伍教育全过程,贯穿队伍教育的方方面面。

8 进一步提高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要围绕岗位职责,注重加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把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工作实践中,统一到职业规范和行业规则中,让职业道德意识充实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形成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

9 加强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

利用体制机制创新机会,建立健全教育、体制、监督并重的工作体系,使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廉洁奉公意识,完善自律机制和惩防机制,加强纪律性,加大对党员干部队伍和重点岗位队伍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锤炼一支自觉遵守纪律、具备优良作风的高素质干部员工队伍。

10 广泛推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队伍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高度重视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基层应急队伍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对于做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防止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从当前基层应急队伍实际出发,切实把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作为贯彻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作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建设,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地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以公安消防大队为依托,财政、水务、农业、民政、卫生、教育、科技、国土、建设、林业、交通、煤管、环保等部门单位配合,建成200人的“一专多能”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市政府应急办负责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一支以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和退伍军人等为主的60—100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各乡镇都要确定一名应急专干,每个行政村确定一名信息员,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防汛抗旱专业队伍组建工作。各乡(镇)和水务、农业局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建成市、乡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村级防汛抗旱队伍。各乡镇防汛抗旱队伍要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各有关乡(镇)、林业局、村委会和国有林场等,要组织本辖区、本单位和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切实加强森林扑火装备配套,并积极开展防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要建立基层森林消防队伍与公安消防、预备役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的联动机制,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

(三)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气象局牵头,各乡镇密切配合,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应急信息员可兼任)建成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村镇气象灾害防预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国土局牵头,各乡镇配合,组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在气象、国土部门的组织下,明确参与应急队伍的人员及其职责,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四)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煤管局、安监局、公安局等涉及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单位要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要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平时要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矿山、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单位要组织应急队伍积极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

(五)加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水务、建设、交通、文广、环保、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和天然气等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要组织本单位本企业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干部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专业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同时,要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加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卫生局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在现有医疗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卫生专业应急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处理,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演练活动。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和林业、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单位配合,建立由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专业队伍,具体负责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

五、健全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加强综合性应急队伍和专业性应急队伍建设,确保本区域、本系统处置突出应急事件的需要,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公安、国土、农业、水务、建设、卫生、交通、林业、气象、安监、煤管、环保、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二)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知识培训。鼓励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各相关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队伍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挑战;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基础,政工队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是企业文化继承者,对推动科学进步,发挥很大作用。党情、国情和世情不断复杂的背景与形式下,建设好政工队伍显得很重要,对国企工作经常化与专业化、科学化有保证与促进作用。应该坚持加强国企政工队伍建设,使国企发挥更大优势,促进国企可持续与稳定发展。

1.新形势下国企政工队伍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企政工队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与新挑战,坚持继承中创新和创新中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也要正视国企政工队伍在建设中一些不足与问题。

1.1知识结构、年龄和学历不合理。由于国企深化改革与结构重组、机制转变,部分队伍受到消减或转行,部分有知识与专业性强的毕业生不愿进入政工队伍和参与政工,造成政工队伍年龄偏大与学历偏低十分严重。思政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工作,知识与年龄老华被新观念淘汰。

1.2思想重视不够与稳定度不高。由于围绕经济同时,容易发生岗位不关键与思政工作不重要等思想,造成对思政工作不重视,没发挥党组织政治作用及没认识到政工重要性。

1.3后续教育不足。一些政工人员关于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及建立和谐社会等理论缺少学习与领会,对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缺少热情与自觉性研究和探索,理论与政治素质低,对新矛盾与新问题一筹莫展,对群众的疑点与热点等说不清。

1.4缺少创新。由于部分人员不更新自己专业知识,缺少创新勇气,工作中没走出误区,且工作方式与方法还运用传统模式,例如搞形式和走过场等不良现象,造成独断专行的后果。

2.政工队伍面临新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企政工队伍建设中受种种因素影响,导致面临很多新挑战。经过研究,这些挑战可分为这几个方面。

2.1政工队伍稳定性挑战。稳定性是队伍发挥作用基础,如果稳定性有问题,势必给队伍建设造成极大困难。导致这种问题原因很多,主要有这三个方面:首先大部分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模式不断变化,部分政工队伍价值观与职业观没及时跟上变化。其次,通过这方面调研,部分国企基层单位对政工队伍非常模糊,一种普遍现象是部分政工干部存在用不上劲感觉,极大影响政工队伍积极性,影响其稳定性。三是整体素质高低,影响队伍稳定性。企业发展,政工干部要精通思政工作,懂经营和会生产,成为复合型人才,跟不上发展要求,会遭到淘汰,影响队伍稳定性。

这些因素给政工队伍稳定性造成很大挑战,要做好企业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强大与稳定政工队伍,必须改变现状。

2.2企业发展提高了要求对政工队伍素质。稳定性为环境给政工队伍挑战,综合素质是因政工队伍原因带来挑战。这一问题原因很多,较关键几点是:首先社会不断发展,国企为适应新需求,都在进行改革,特别是多元化经营,这提出新要求给队伍综合素质。其次,政工队伍需要做工作很多,比如写讲话稿,要懂管理;写经验材料,要懂生产知识;写新闻报道,要了解生产很多方面,这些给其素质提出挑战。

2.3先进技术对队伍新要求。国企的发展,一大表现是引进新技术和新管理思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这给政工队伍有新要求,除了做好思政工作,要求政工人员掌握计算机与法律等知识,及经营管理知识。目前部分国企政工人员这方面做得不够,老的人员不愿学习新知识,新的人员接受新知识较强,但缺少思政工作经验。

3.强化队伍建设措施

对新时期政工队伍的挑战,在政工队伍建设中采取这几项措施:

3.1加强信念教育。信念教育为建设政工队伍前提,是政工队伍坚持正确的保证。首先要做好对队伍思想调查,这样能有的放矢。对此,要及时掌握干部工作、生活与思想状况。可通过调查现场走访等来完成。其次,根据了解到信息,构建反馈体系,了解队伍动态,及时调整信念教育方法。三是在企业加强思想与三个代表等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可帮助政工队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

3.2增强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方面工作,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内部培养,企业对政工队伍周期性培训,帮助干部学习新知识。在培训中,需分析政工工作可能遇到新问题,并剖析这些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策略和措施。同时注意培训全面性,涉及科学文化、管理知识与技能知识等,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企业提供平台与岗位对政工干部,挂职锻炼与岗位交流等,让干部有机会学到理念知识来指导生产,积累经营管理知识,综合素质会不断增强。

三是走出去学习,企业组织干部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对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四是引进人才,通过招聘等,引进优秀政工人才,可充实队伍,又可吸收他们的经验,优秀人才可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

3.3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市场环境中有效手段,对新时期挑战,更要发挥这个作用。工作中,建设合理的考核机制,对满足考核和表现突出人员奖励,分为经济、晋升与精神奖励等;对表现不好人员应合理惩处或淘汰。要注意赏罚,这样能提高政工队伍竞争意识与工作积极性。

3.4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工队伍需要良好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必须依赖政府引导。具体可通过这几点达到:(1)制定长期的政工队伍配套制度;(2)增强社会与国企领导对政工队伍思想重视度;(3)建立完善政工队伍培养机制,使政工人员学习培训与职称评定等方面和其他国企员工政策相同;(4)加大对思政教育投入。

3.5创新政工工作内容与手段。改变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以建立和谐企业环境与维护稳定和发展目的,开展主题活动,起到共同进步目的。可组织职工技能比赛或定期组织有青年职工参加赛事,既增强职工凝聚力,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增强职工的归属感。

4.总结

新时期,政工队伍建设遇到严峻挑战,挑战并不是坏事,它是政工队伍不断创新与进步源泉,正视挑战能认清所面临形势,可能找到策略,开创和谐企业和社会建设新局面。政工队伍对这些挑战需进行自身提升,做好这个对企业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在应对挑战工作中,工作有很多,本文是简要分析,更多的需要在工作中完善和提高。随着政工建设水平提升,它为企业提供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立国.结合本职工作谈谈现代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管理学家.2013(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