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监控安装合同

监控安装合同

监控安装合同

监控安装合同范文第1篇

供应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项目

1.工程名称:闭路监控系统供货及安装工程。

2.交货及安装工程地点:

承包方式和承包范围:本工程以包工包料、包质量、包工期、包风险、包设计(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的形式由乙方承包,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设计方案、系统功能、设备材料,承包整个系统的设备供应及安装和调试,并包通过有关技防办部门的验收。(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

二、系统总造价及其支付

(一)系统总造价

1.本监控系统含税总造价(含感应卡费用)为人民币_______

2.整个系统必须满足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的功能要求,以甲方审定的设计、施工方案为标准,在此基础上价格不再作任何调整(甲方要求增加的工程除外)。

(二)工程款支付

甲方根据乙方的工程进度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1.签订合同之日起_______日内甲方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2.工程全部完工,测试成功即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3.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初验验收合格,并且系统无故障运行一个月后,再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三、工期

1.本合同签订后,乙方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进场,到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完成安装调试(以通过用户及甲方代表验收合格为准)。

2.在履约过程中,因为变更设计所影响的工期或甲方责任、不可抗力等造成工期延期的,经甲、乙双方签证认可后作出工期调整,以此确定竣工日期。

四、供货及安装

1.本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安装规范进行施工。

2.乙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符合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的规定,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更换,有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3.乙方使用的辅材必须先提供样板并经甲方书面认可,方可采购进场安装。

五、维修保养

1.本监控系统保修期为_______年,自工程完工并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日起计。保修期内,如系统发现故障,乙方必须在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小时内派员维修,若非因甲方人为损坏的,乙方免收一切费用;

年限

材料费

维护服务费

第一年

第二、三年

收取材料成本费

2000元/年

2.保修期届满后,甲方要求乙方修理的,以本合同附表一中的价格适当向甲方收费。

3.保修期届满后,甲乙双方另签订技术维护协议,乙方应对系统提供优惠的有偿技术维护。

4.甲方要求软硬件功能的改进、扩容不在保修之列,但乙方应继续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免费维修期内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故障或损坏,仅收取维修成本费。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自行拆卸改换机内任何部分(如:线路、零件)后造成损坏;非乙方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安装而引起的故障。

六、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审核乙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安装施工方案,在收到后的_______日内完成。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场地及施工用电。

2.按工程进度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3.委派_______为现场管理代表,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进度。处理并协调甲乙双方在施工中发生的有关事宜。

4.在乙方供货后,甲方可以组织人员对器材进行验收。

5.组织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

(二)乙方责任:

1.按施工安全规范做好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凡施工期间发生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并报告甲方及有关部门。

2.施工中因乙方责任造成的停工、返工、材料、器材损失等均由乙方承担。所有设备和器材验收前均由乙方妥善保管,如有损坏和遗失均由乙方负责。

3.对竣工验收后保修期内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负责免费返修。

4.对现场所有已完工的建筑及建筑装修、设备、器具有保护的责任,施工时如损坏甲方或住户财产,由乙方负责赔偿。

5.遵守甲方有关场地管理的规定并办理有关的手续。

七、违约责任

1.除不可抗力(战争、天灾等)外,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条款,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支付合同总造价_______%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另一方损失的,违约方还应就不足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如未按本合同的进度付款,每延迟一日,按应付而未付金额的_______%计付违约金。

3.由于乙方原因不能按工期竣工的,每逾期一日,按工程总造价的_______%向甲方计付违约金。逾期超过_______日,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除支付上述款项及返还甲方全部已付款项外,还须按合同总价款的_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乙方还应就不足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4.本监控系统若由于系统器材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验收,乙方必须无偿更换、返修,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八、其他事宜

1.按本合同规定应该偿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和各种经济损失,应当在明确责任后天内付清,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2.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另签补充协议。

3.双方在执行本合同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先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以向_______人民法院提讼。

4.双方签订认可的设计施工方案及其它经双方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份,与本合同具同等效力。

5.甲乙双方施工、设计方案以外的所有变更或要求必须致函对方,对方在收到通知后必须及时回函,如果_______日内不答复视为认可。

6.本合同及其附件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保修期届满结清余款后本合同第八条第2款仍需继续履行。

7.本合同一式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

签约代表:__________签约代表: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

监控安装合同范文第2篇

编号:[

]( )合字第 号

采购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供应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项目

1.工程名称:闭路监控系统供货及安装工程。

2.交货及安装工程地点:

承包方式和承包范围:本工程以包工包料、包质量、包工期、包风险、包设计(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的形式由乙方承包,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设计方案、系统功能、设备材料,承包整个系统的设备供应及安装和调试,并包通过有关技防办部门的验收。(设计方案以甲方认可为准)。

二、系统总造价及其支付

(一)系统总造价

1.本监控系统含税总造价(含感应卡费用)为人民币_______

2.整个系统必须满足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的功能要求,以甲方审定的设计、施工方案为标准,在此基础上价格不再作任何调整(甲方要求增加的工程除外)。

(二)工程款支付

甲方根据乙方的工程进度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1.签订合同之日起_______日内甲方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2.工程全部完工,测试成功即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3.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初验验收合格,并且系统无故障运行一个月后,再付总工程款的_______%.

三、工期

1.本合同签订后,乙方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进场,到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完成安装调试(以通过用户及甲方代表验收合格为准)。

2.在履约过程中,因为变更设计所影响的工期或甲方责任、不可抗力等造成工期延期的,经甲、乙双方签证认可后作出工期调整,以此确定竣工日期。

四、供货及安装

1.本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安装规范进行施工。

2.乙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符合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的规定,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更换,有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3.乙方使用的辅材必须先提供样板并经甲方书面认可,方可采购进场安装。

五、维修保养

1.本监控系统保修期为_______年,自工程完工并通过甲方及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日起计。保修期内,如系统发现故障,乙方必须在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小时内派员维修,若非因甲方人为损坏的,乙方免收一切费用;

年限

材料费

维护服务费

第一年

第二、三年

收取材料成本费

2000元/年

2.保修期届满后,甲方要求乙方修理的,以本合同附表一中的价格适当向甲方收费。

3.保修期届满后,甲乙双方另签订技术维护协议,乙方应对系统提供优惠的有偿技术维护。

4.甲方要求软硬件功能的改进、扩容不在保修之列,但乙方应继续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免费维修期内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故障或损坏,仅收取维修成本费。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自行拆卸改换机内任何部分(如:线路、零件)后造成损坏;非乙方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安装而引起的故障。

六、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审核乙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安装施工方案,在收到后的_______日内完成。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场地及施工用电。

2.按工程进度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3.委派_______为现场管理代表,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进度。处理并协调甲乙双方在施工中发生的有关事宜。

4.在乙方供货后,甲方可以组织人员对器材进行验收。

5.组织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

(二)乙方责任:

1.按施工安全规范做好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凡施工期间发生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并报告甲方及有关部门。

2.施工中因乙方责任造成的停工、返工、材料、器材损失等均由乙方承担。所有设备和器材验收前均由乙方妥善保管,如有损坏和遗失均由乙方负责。

3.对竣工验收后保修期内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负责免费返修。

4.对现场所有已完工的建筑及建筑装修、设备、器具有保护的责任,施工时如损坏甲方或住户财产,由乙方负责赔偿。

5.遵守甲方有关场地管理的规定并办理有关的手续。

七、违约责任

1.除不可抗力(战争、天灾等)外,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条款,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支付合同总造价_______%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另一方损失的,违约方还应就不足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如未按本合同的进度付款,每延迟一日,按应付而未付金额的_______%计付违约金。

3.由于乙方原因不能按工期竣工的,每逾期一日,按工程总造价的_______%向甲方计付违约金。逾期超过_______日,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除支付上述款项及返还甲方全部已付款项外,还须按合同总价款的_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乙方还应就不足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4.本监控系统若由于系统器材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验收,乙方必须无偿更换、返修,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八、其他事宜

1.按本合同规定应该偿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和各种经济损失,应当在明确责任后天内付清,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2.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另签补充协议。

3.双方在执行本合同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先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以向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双方签订认可的设计施工方案及其它经双方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份,与本合同具同等效力。

5.甲乙双方施工、设计方案以外的所有变更或要求必须致函对方,对方在收到通知后必须及时回函,如果_______日内不答复视为认可。

6.本合同及其附件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保修期届满结清余款后本合同第八条第2款仍需继续履行。

7.本合同一式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签约代表:__________

签约代表: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监控安装合同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 安装工程 全过程监理

一、 加强机电设备工程全程监理的意义

工程监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理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监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程监理的主要任务

2.1全程监理设计标书。设计商作为工艺设备选型方案的承包商,与项目业主存在合同关系,作为合同的承包方有其自身利益所在,因此对设计商的整个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应根据设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目标对设计方案选用的可行性(事前)?,设计的合理性(事中)?及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事后)?进行控制,以保证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受控。

2.2组织论证。工程招标书是实现工艺选择、延续设备选型的关键阶段,其编写的质量关系到各投标商能否尽其所能提供技术先进可靠、费用合理、工期合适、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产品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业主必须对设计商提供的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论证。对招标书编写单位的选择、编写过程所采用信息资料及其搜集渠道的控制、标书的最终审查等是关系到工程的招投标、评标、定标、合同谈判以及最终授予合同的成败过程。

2.3设备制造监理。设备设计与制造是机电设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执行过程,对设备承包商控制的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等。设备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规格书只能作为较详细的设备设计任务书,合同中包括的图纸也只是总体工艺、设备总图、总布局等,真正体现设备质量还是设备的详细设计。对设备详细设计过程的控制牵涉到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各系统的匹配程度复核、结构合理性复核、电气及控制设计适用性、可靠性复核、工艺设备间接口复核以及信息交流等各环节的控制。

2.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期的最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各方面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对设备的调整、现场开箱、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参数检验、及时审查有关整改方案等安装过程,对设备运行过程有关参数记录、调整情况记录等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机电设备安装监理的目标控制内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三大目标工作原则为:以工程质量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施工全过程和全面的动态控制;要以预防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工程三大目标的过程控制。在三大目标控制中,要把质量控制和进度、投资控制紧密结合起来。监理工程师将采用事前、过程、结果及信息反馈的动态控制方法,对工程建设目标实施全过程控制。

3.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3.2进度控制。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监理部审批。

3.3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协助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3.4安全生产。审批承包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检查、督促承包商建立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检查总结安全工作,参加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并协助业主审查有关单位提出的事故报告;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现场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做好设备安装监理工作要点

4.1深刻领会设计文件

作为监理,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要完满的完成监理合同中业主授权委托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深刻领会设计文件、图纸的设计意图,这是监理预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关键部位的安装方法、施工要求,掌握对重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要求,才能督促安装单位按图保质保量施工。

4.2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所以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安装工程监理工程师除应熟悉和掌握国家规范、强制性规定外,还应熟悉地方法规和规范。

4.3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查、平行检查

实际工作中, 由于安装工程的特殊性, 一个单位工程中, 安装监理人员的工作量要比土建监理少很多,而且还有时段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安装监理工程师同时监理几个单位工程,在现场巡查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及时,不详细的后果,事前控制的工作做不到位。因此,?安装监理工程师要经常到现场多看,多了解工程的进展、计划,对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要材料进场等严格把关,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监控安装合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完善措施

2008年,福建煤监局、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指导意见的通知》(闽煤安监综合〔2008〕18号)的文件,要求全省所有煤矿(含新建、改扩建矿井)必须建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颁发(变更、延期)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列入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整合技改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必须与整合技改同步实施。

1泉州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现状

泉州市辖区内现有管理型煤矿企业12家(地方国有煤矿1家,乡镇煤矿企业11家),矿井42对(地方国有矿井2对,乡镇煤矿40对)。“六证”齐全和已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矿井,都装备了监控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31对矿井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已经泉州市煤行办组织验收合格,并与省级监控中心平台和市分控中心成功联网。我市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KJ101N系统、北京神州鼎天数码信息技术公司生产的KJ83N系统。

2泉州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六证”齐全和已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矿井都装备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2.1我市煤矿企业中,大多数乡镇煤矿技术力量严重缺乏,没有监测测控方面的专业队伍,管理人员及工人技术及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对监测监控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原理、功能、性能、故障原因及检测、维修、维护方法的了解,因而监测监控系统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无力维护和排除。有的煤矿监控管理人员在地面中心站经常操作失误,加之对监控软件、设备的功能,如定义、设置、打印、查询等知者甚少,致使“指挥系统”失灵,使监测监控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煤矿企业以为安装了这套系统就“万事大吉”了,至于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监控能否起到作用、监管到不到位等根本无从谈起。

2.3 目前煤矿企业没有专门的检定、校正手段和技术人员,造成在用各类传感器的监测精度不准、误差大。如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负压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出现显示“-”或“0”,与便携检测仪表相比出现误差,有的甚至偏差很大。其严重后果不但使监测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且由于常常误报警、误动作,使煤矿企业无所适从,一方面使安全隐患“脱离”了监控,导致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变大。

2.4 安装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存在偷工减料,在地面线路和设备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地面线路布设不规范,容易被雷击,导致设备损坏,设备损坏时维修也不够及时,引起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2.5 监控系统管理员职责不清。有的管理员对上传及查询数据的概念不清楚,各种记录报表填写不及时,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汇报,不知如何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2.6 有的煤矿,监控系统传输线与矿用电源电缆混挂在一起,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没有定期检查传输线路,造成通讯中断、传输不正常、数据不准确等故障。

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措施

3.1 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安全生产观念,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不折不扣地完成“死任务”、“硬指标”,消灭“漏洞”,不留“死角”,是抓好监测监控系统装备、管理的重要前提。

3.2 高标准,严要求,选择设计、安装、生产、售后服务好的厂家,是建立高质量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

正确安装、使用安全监控系统。煤矿企业要在规定的地点和位置,按规定的要求安设相应类型的传感器,并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对传感器、闭锁装置功能测试,确保监控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设备厂商应加大研发和升级设备,特别是要更新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技术基础,也是关系监控质量的重要方面。应该采用新技术、新理论来完善传感器的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和功能化。

3.3 坚持监测监控系统的装备标准,做到不欠账、不走过场,不断完善,逐步升级,是确保监测监控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1029-2007)的规定,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调校。新装备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制造并取得新的煤矿安全标志的系统,接入系统的传感器稳定性大于15天,传感器调校期应为10天。要确保甲烷传感器调校期间系统正常运行,煤矿企业必须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配足备用甲烷传感器数量,如煤矿企业备用甲烷传感器数量不足,调校期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停产调校。

3.4 建立可操作的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是确保系统运行的重要组织保障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管。要把煤矿监控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放在监管工作的第一位,对监管范围内的煤矿监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传感器安装地点不正确、数量不足、数据不准、未按规定调校,断电闭锁装置失灵或未定期进行功能测试,以及测控数据没有传输到省、市监控中心的煤矿,要依法严肃查处。

3.5 强化对监测监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各类监管员和一线工人的素质,是维护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煤矿企业要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要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监控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配备足够的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对监控系统实施管理和维护。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熟悉监控系统的性能,掌握管理、维护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煤矿在安装监控系统前,要由厂家对煤矿的监控管理员、维护工进行系统安装重要性以及监控系统原理、功能等等方面的理论培训。在授课的同时,进行实际、实物操作培训,如断电接线、传感器挂接、故障查找等,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及时有效地解决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3.6煤矿企业要把安全监控系统维护和正常运行使用纳入隐患和排查治理内容,定期排查治理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隐患,定期进行检修维护。要加强设备、网络的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监控安装合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军事物联网;装备管理;安全体系;RFID;无线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212;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0-00-05

0 引 言

近年来军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新型智能化装备大量涌现,其应用范围从封闭的军用专网扩展到开放的移动无线网络[1]。部队装备管理的难点正在从管理少数核心级装备转移到管理适用范围更广的普通智能装备。新型装备管理模式需要对在野外遂行执勤、处突等作战任务中的关键装备的出入库情况、在位应用状态进行监管,并进一步推广到装备的贮存、定期检查、报修、退役等环节的信息自动采集与管控。

在军事装备管理领域,一些研究工作探讨了我军装备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2]、中外装备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差异[3]。更多的研究则关注如何建设信息化装备管理系统,例如基于IC卡、RFID和军事物联网等新兴软、硬件技术构建武器装备智能监管系统及管理体系[4,5]。但由于安全问题的制约,目前我军在战地环境中的装备管理能力还比较弱。

部队在遂行执勤作战、反恐处突、抢险救灾任务时,通常处于野外的恶劣环境中,特别是在发生了地震、水灾、强热带风暴等灾难后,通信网络设施可能被部分摧毁,从而导致无法通过固定网络即时掌握前方装备的在位情况和运行状态。必须借助具有移动性、便捷性的物联网实现对所使用的重要装备进行实时、连续、精确的现场监测与管控,以保证紧急任务或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论文研究战地环境中军事装备的安全监管问题。提出利用RFID无线射频标签、GPS全球定位系统、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传输,实现对部队野外驻地、重点防范区域、灾害发生区域内重要装备进行智能监管的思想;并针对复杂网络条件下装备管理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基于军事物联网的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

分析了符合该体系的战地装备安全监管应用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层次,给出了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集成无线传感网、GPS芯片、RFID芯片以及温度、湿度、烟雾、声音等多种传感器构造装备安全监管硬件平台;依托部队内网,以数据采集、分析、融合和可视化技术为核心研发监管系统软件。基于该体系实施网络化战地装备全生命周期分级监管,确保装备管理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提高部队的指挥决策能力。

1 物联网及其军事应用

目前普遍认可的物联网概念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即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系统,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T2T(Thing to Thing)、人与物H2T(Human to Thing)、人与人H2H(Human to Human)之间进行智能化连接与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6]。

用于军事领域的物联网称为军事物联网(Military Internet of Things,MIOT),可将军事实物通过各种军事信息传感系统与军事信息网络连接起来,进行军事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7]。军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扩大战争的时域、空域、频域和能域,对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物资管理方面,随着其与军用网络的融合与发展,军事物联网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物流领域,更体现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无人作战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军事应用系统向战场态势感知实时化、武器装备智能化、指挥能力高效化、后勤保障精确化四个方向快速发展[8]。物联网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影响巨大,但要真正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标准化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9,10]。

2 军事物联网装备安全监管体系

2.1 战地装备安全管理需求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战争形态,它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载体,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对各类装备的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战争中,信息武器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整体力量的对抗。要打赢这样的战争,不仅要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与此同时还要争取到信息优势,将各军兵种的各类武器装备的软件硬件有机融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

基于军事物联网进行装备管理可以成倍提高装备的应用效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任务现场感知的精确化、敏捷化和智能化,成为装备的生命线。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物联网本身和军事装备的安全问题。即由多种装备、无线传感网和固定的军事指挥网络构成的装备监管体系涉及到装备认证、访问控制、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问题[11,12]。

2.1.1 身份鉴别

在军事应用中,身份鉴别既包括对用户身份的鉴别,也包括对军事装备的鉴别,基于条形码、二维码、物理卡、RFID标签等方式,具有确定装备“身份”与记录相关信息的功能,可用于装备管理。

2.1.2 访问控制

在军事应用环境中,对于核心区域、重要装备的管理依赖于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例如对枪弹、军事机密等的保管必须采取双人双岗、24小时监控等措施。在机动性强、情况复杂的战地环境下,对重要装备和关键设备的管理除了防止外部非法用户的侵入外,还必须加强对内部人员非授权访问的管理。这需要将用户授权与身份认证相结合,建立符合部队管理和应用模式的访问控制策略。

2.1.3 物理安全

新型智能装备种类、型号、数量的增多与小微型装备的普及,易引发装备丢失问题。因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利用多种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装备及工作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振动、噪声、光强、压力、物体移动、速度、方向等各物理量的变化,并依托GPS或北斗卫星定位模块对战地装备和人员进行实时精确定位,能够提高部队对周边环境、装备状态和位置感知的实时性、连续性和准确性。

2.1.4 数据安全

基于物联网采集监测区域周边装备的状态,会得到大量冗余甚至不可靠的数据,除采用过滤、融合手段进行数据清理外,还需进一步考虑数据存储、使用与传输中的安全问题。装备管理系统从各节点采集数据后,需要通过有线网络向上级单位发送,逐级汇总数据后进行分析与进一步上报。同时,由于装备数据涉及编号、类型、数量等机密信息,为防止窃听和篡改,保证数据完整性,需要采用加密手段对数据传输进行保护。

2.1.5 系统安全

同其他系统一样,军事物联网的安全目标也是网络的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审查性等。但由于军事物联网组成的复杂性、分布的广泛性、形态的多样性和节点资源的有限性等特征,使得其比一般系统更容易受到侵扰,面临着略读、窃听、哄骗、克隆、破坏、干扰、屏蔽等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其安全形态表现为节点安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处理安全。

2.2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

针对上述军事物联网装备安全监管需求,提出野外移动环境中装备的安全监管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采用了五种对策以提高装备监管安全性。

2.2.1 加强身份鉴别

为装备配发“身份证”,即依托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出入野外移动环境中的关键装备都加装电子标签,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标签与装备绑定在一起,通过对标签进行扫描来完成装备身份鉴别。当装备出库时,利用RFID扫描仪可将装备的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以供系统查询和核对;当装备入库时,扫描标签核销相关记录。装备进入野外战地环境后,利用手持扫描仪可随时检查装备的在位情况,实现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2.2.2 严格访问控制

在野外移动环境下,“三铁一器”、视频监控等访问控制措施较难实施,可使用红外线监测、在位情况探测等技术手段代替。同时,建立基于角色的安全管理机制,装备管理部门通过角色配置,可限制用户只有对本级装备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的权限,保证装备信息访问和操作的安全性。另外,引入严格的审计制度,利用系统日志对所有用户的登录请求和活动进行记录,以支持后续的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2.3 监测物理安全

为防止装备损坏、丢失等问题发生,可利用声、光、温度等传感器构成装备运行状态监测模块,随装备发放,实时监控装备是否正常工作,以便及时补充或更新故障装备[13]。同时可为装备安装GPS模块获得定位功能,通过GPS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准确定位,并将该定位信息存储到记录仪的存储器中,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转发到监控中心,以及时获知装备所在位置,防止装备丢失[14]。

2.2.4 保证数据安全

基于军事物联网建设装备安全管控体系,必须针对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应用等多个环节分别采用相关安全机制,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靠性。

(1)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符合国、军标的设备与技术防止采集节点假冒与略读;

(2)在数据处理阶段,采用科学的数据融合技术去除相似、冗余、不可靠的信息;

(3)对于数据的存储与传输,需要采用密码算法对关键数据实施加密,加强安全性;

(4)对于数据的安全应用,可通过对不同级别的管理应用人员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授权措施来保证。

2.2.5 强化系统安全

为确保军事物联网应用的系统安全性,需要制定严格的、面向各级官兵的信息安全管控技术规范。由装备管理职责部门牵头,应用部门参与,成立部队内部统一管理的安全认证机构,制定针对不同级别、不同装备人员的严密的安全认证规范。对于所研发的基于军事物联网的应用系统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与验证,通过验证者方可获得装备许可证,防范由于研发和生产机构急于求成而产生的技术漏洞,造成安全隐患,危害装备管控系统本身及已有系统的安全[15]。

3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应用设计

基于军事物联网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由前指无线传感网络采集装备信息,通过军队内网实时传输到基指控制中心,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装备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为军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1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总体结构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由RFID标签集、特定传感器监控节点、通信与数据处理软件构成。系统结合无线射频(RFID)技术[16]、智能传感器网技术[17]和有线通信网络技术,可在野外恶劣条件下快速构建一个以无线自组网为末稍、以军事指挥内网为骨干的混合型军事物联网。系统通过监控节点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内特定装备对象的信息,实现重要装备自动注册、关键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监测、前指装备定位、监控和报警等多种功能。来自多个前指的数据通过军事指挥网在基指汇集、加工和呈现,实现对战地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利用该系统,可解决移动环境下重要军事装备数据的安全监管问题,实现装备全时可控、可查。系统能满足部队以下装备管理业务需求:

(1)基于RF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装备出入前指战地环境的及时登记;

(2)利用多类传感器采集装备运行状态数据,实时传送给装备控制台;

(3)装备控制台实现监控数据的清洗过滤、融合处理、安全存储及预警报告等;

(4)利用部队内网将前指装备数据汇集至基指数据中心,实现装备的实时监控、统计查询和可视化管理;

(5)系统分级部署到总部、总队、支队,实现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

3.2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功能层次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部队各级单位初始实力和新增实力装备信息的采集和存储、电子标签制作和分发、用户角色定义和权限分配、单位目录和装备目录树结构的建立及管理维护、装备实力统计、装备信息查询、基于手持式读写设备的实力核查核对、与装备调拨等相关的业务管理。系统以装备业务管理为核心,可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和物理层四层,系统功能层次如图3所示。

4 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的应用构建

军事物联网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由前指装备监管控制台和基指装备监管中心控制台两部分构成。前指装备监管控制台实现战地环境下装备的安全管控,包含装备RFID电子标签管理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和智能分析子系统。基指装备监管中心主要实现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和实时监控。

4.1 军事物联网装备监管硬件平台的搭建

(1)用符合GJB7377.1军用标准的RFID标签、手持式和固定式RFID标签读写器作为装备认证管理设备;

(2)选用REB-3571LP GPS模块作为装备定位设备;

(3)选用CC2530 1A ZigBee无线模块以及温度、湿度、烟雾、声音等传感器作为无线传感网数据采集设备搭建战地装备监管系统的硬件平台。

4.2 前指装备监管控制台的实现

4.2.1 标签管理子系统

装备RFID标签管理子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标签管理子系统由RFID标签发行模块、RFID标签识别采集模块和RFID标签信息应用模块构成,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共同实现装备标签管理功能。RFID标签信息应用模块运行于前指监控控制台,是装备管理的核心,RFID标签发行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前提,RFID标签识别采集模块是实现管理功能的基础和手段。系统通过手持设备(PDA)或固定读卡设备读取标签信息,通过串口(或网口)通信完成RFID标签数据的识别、采集和存储。

装备标签管理子系统对需要写入装备标签的装备信息进行定制、采集、保存,最后通过手持机或台式机写入标签,完成标签制作,并将标签的装备信息、发卡状态、发卡时间保存在装备标签制作信息表中。该子系统解决装备的身份认证问题。

4.2.2 环境监测子系统

该环境监测子系统实现对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系统由若干传感器节点、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汇聚节点及一台计算机构成。无线传感器节点分布于需要监测的区域内(例如配备了多种重要装备的前指野战帐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无线通信,汇聚节点接收与装备绑定在一起的传感器的数据并以有线方式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无线传感器环境监测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

无线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组成。

(1)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监视区域的信息并完成数据转换,采集的信息包含温度、湿度、光强度、声音和大气压力等;

(2)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控制整个节点的处理操作、路由协议、同步定位、功耗管理及任务管理等;

(3)数据传输模块负责与其他节点或汇聚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消息和收发采集数据;

(4)节点电源采用微型纽扣电池以减小节点体积。

4.2.3 智能分析子系统

智能分析子系统接收传感网采集的应用环境中与装备相关的各种事件与温度、湿度、光强度、声音等参数,实时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给出警告或适当的处置建议。装备监控数据智能分析子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

该智能分析子系统包含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诊断、方案录入、告警感知4个模块,分别实现统计、分析、诊断、建议等多种功能。该系统为装备管理、环境监测及安全管理子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将其他子系统提交的重要数据存入数据存储库。

数据存储整合分析部分由数据库、数据融合算法及方案录入子模块组成,数据库部分除上文提及的数据存储库外还包含趋势库及异常事件处置方法库,其中数据存储库与趋势库在模块内建立联系。告警感知模块负责实时监听其他系统发现的事故告警,并接收诊断分析模块的处理结果。诊断分析模块在分析到事故发生后会借助趋势库的数据立即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异常事件处置方法库的协助下提供最合理的方案,经告警感知送至显示模块与管理人员进行交互。

4.3 基指装备监管中心控制台的实现

除了战地指挥部对当前战地装备可以进行实时智能监管外,依托现有的部队专用网络,上级部门或指挥部可以对下级部门或前指采集到的装备信息进行远程监管。通过将整个智能管控平台部署在总部、总队、支队相关业务部门,形成多级监测结构,实现便捷、高效、安全、智能的战地装备信息收集、处理和监管平台。基于军队内网的装备安全监管系统整体结构如图7所示。

前指装备监控数据通过部队专网上传到基指。由于战地装备相关的信息和参数属于部队作战的重要秘密信息,为了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需要设计适当的安全和认证协议,在网络传输时对核心数据进行加密保护。装备管理中心控制台是系统业务管理的核心,通过对装备器材的入库计划、分配调拨计划、维修计划、退役计划、报废计划和装备电子履历进行管理,实现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

5 结 语

构建安全监管体系及应用系统,能够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有效解决战地装备安全监控和管理问题。本文主要贡献包括如下几点:

(1)通过分析部队装备安全监管需求,提出了军事物联网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给出了针对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问题的对策。

(2)遵循上述安全监管体系,基于军事物联网给出了由前指装备监管控制台和基指装备监管中心控制台两部分构成的战地装备安全监管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3)该系统能够为部队各级指挥机构提供战地装备的工作环境和运行状态信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指挥决策能力,准确把握战场态势,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

参考文献

[1]肖果平.物联网技术及其军事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3,3(1):62-64,67.

[2]王扬,吕杰.我军武器装备管理思想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2,31(24):324-325.

[3]王自成,陈炳福.中美军装备管理比较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2):72-73,76.

[4]王建平,李庆全,刘艺,等.大容量IC卡在现役装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8):68-69.

[5]吴启武,李广林.基于军事物联网的武器装备智能监管体系架构[J].物联网技术,2012,2(3):76-79.

[6]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 Geneva:ITU, 2005.

[7]陈海勇,朱诗兵,童菲.军事物联网理论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1,1(7):37-41.

[8]蒋源.物联网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3,3(4):63-65.

[9]尤春燕,朱桂斌,王炀.物联网及其军事应用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11(3):70-73.

[10]陈柳钦.物联网国内外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J].决策咨询,2010(5):15-25,32.

[1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12]方滨兴.关于物联网的安全[J].信息通信技术,2010,4(6):4.

[13]张西红,周顺,陈立云.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其军事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14]鄂志东.军事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2013(3):36-41.

[15]李志亮,孙德翔,刑国平.物联网的军事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2,2(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