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相继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各高校对它分类范畴的界定,客观上保证了分类体系的连续性这一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身特点的需要,我们也发现,原来确定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给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继续保持《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特点优势的前提下,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以期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一、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原则

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为标准,以《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为参照,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地界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档案分类实体。

1、严格地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一切必须按教学规律办学,教学档案同样应遵循教学规律。

2、鲜明地体现教学档案的特点。党群类、行政类、基建类、设备类等类别的档案,其内涵具有普遍性,唯有教学档案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它的实体更是丰满,教学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的主体。

3、科学地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从教学类档案的构建来看,其纵向脉络是比较清晰、相对独立的,而其横向联系却是非常紧密的,如;招生、学籍、毕业生之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教学、实验教学之间;师资、课务、考务、质量评价、学风建设之间等,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始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执行和巩固制度的过程也许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的过程更加重要。

二、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内涵

教学档案实体分类的框架设计为十四条一级条目,各条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每个一级条目下面设有二级条目若干个,有的二级条目下面还设有三级条目若干,按学年度,由校、系、教研室三级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按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不同载体分别归档、保管。

1、综合(JX11)。主要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情况的文件材料。如: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产学研合作方案、成果、总结;学院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学院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学院教学设备的装备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校园网建设情况;体育器械统计情况;学院运动会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永久。

2、师资(JX12)。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和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教师岗位聘任合同书;国家、省、院各级人才培养工程对象材料;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材料;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及实施办法;教师获院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科研评奖申报、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教师获各级各类先进表彰情况汇总;教师业务档案;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文件、资格审批、协议书、汇总表等材料;校内“双肩挑”教师兼课资格审批表、汇总表;教学工作量统计汇总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教师业务档案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建立业务档案。

3、招生(JX13)。主要是招生及新生录取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统计材料;新生录取材料及新生名单;学院招生工作计划、总结材料;委培、代培、自费生计划、合同及名单;新生素质调查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4、学籍(JX14)。主要是学生学籍管理及奖惩情况的文件材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每学年初在校学生名册;在校学生档案;学生学籍卡;学生照片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参军、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学生处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学生档案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为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建立档案。

5、毕业生(JX15)。主要是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材料;毕业生工作计划、总结;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材料;毕业生验印名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就业协议、合同;单位用(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反馈材料、质量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6、专业建设(JX16)。主要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人才培养目标论证报告;新开或调整专业的社会调研记录、申报、审批材料;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建设工作总结;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记录;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审批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长期。

7、课程建设(JX17)。主要是课余建设和教材工作的文件材料。如:课程建设规划;院级以上重点课程建设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分专业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汇编;学期各课程(理论、实践)授课计划;选修课程内容介绍汇编;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省、部级建设教材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院级以上获奖教材统计表、证书复印件及样书;参加各级各类出版教材编审统计表及样书;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习指导书和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统计表及样书;各专业选用教材目录、审批表;教材订购计划表;各课程选用(理论、实践)教材统计表及样本;教材采购及管理实施办法;教学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建设统计表及实样;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相关材料;优秀、典型教案;重要的集体备课记录;选修课开设课程名称、课程表;重修课开设报名表、课程表、授课计划、学生考勤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8、实习教学(JX18)。主要是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技能鉴定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各系学期实习教学工作计划、总结;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材料(建设报告、建设计划、建设总结、协议书等);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企业)名单和实习场所汇总表;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指导书、授课计划、任务书、指导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文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成果材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鉴定工作材料;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统计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9、实验教学(JX19)。主要是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指导书、指导记录、实验报告;实验开出项目、开出率汇总表;实验室材料购置、消耗、库存明细表;实验室、机房、多媒体、语音室、专业教室等教学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管理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0、课务(JX20)。主要是教学进程开课计划等文件材料。如:院历;院历;教学进程表;理论和实践教学总课程表、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表;系、部学期任课教师(专任、双肩挑、外聘、兼职)基本情况统计表;调课审批表;教室日志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或短期。

11、考务(JX21)。主要是考试和能力测试方面的文件材料。如:课程试题库和试卷库;班级/课程期末试卷;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记录表(含平时、期中、期末、总评成绩);按课程归类补考试卷;补考成绩记录表;重修课考试试卷;重修课考试试卷;选修课成绩记录表;系、部按课程进行的教学效果分析;考场、监考、巡考人员安排表;监考人员培训会材料;考场记录;考试违纪成绩处理材料;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三、四、六级等);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通过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2、质量评价(JX22)。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评估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教学质量期初、期中、期末检查计划、总结材料;教师、学生座谈会记录;学期各级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处理记录材料;教师、学生教学质量座谈会记录;同行、领导听课记录;各类专项教学评估材料;教学质量测评材料;教师评学材料;教学异常个案处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13、学风建设(JX23)。主要是学生素质、学风教育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加强学风建设措施材料;学生参加院级以上科技竞赛、发明创造、、体育获奖等统计表、证书复印件;院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表彰材料;按年度在校学生素质评价、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4、教学研究(JX24)。主要是教学研究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情况;学院及以上教科研成果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系(部)教学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会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获教研、科研成果一览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三、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意义

由教学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地位,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密不可分。因此,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是各校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教学档案制度化建设,做好“迎评促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工作。

1、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秩序

根据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对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规范了教学工作的秩序。

2、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馆藏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大量地积累在教学档案里,由教学档案记载和反映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档案提供的都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是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反映,是教学成果的不断积累,足以证明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科学地延伸教学档案分类实体,将丰富教学档案馆藏的内涵。

3、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创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档案人员的视野,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思路,创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1993)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英语阅读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48-01

一、民办高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

以长春建筑学院的学生为例,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访谈中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阅读的兴趣

民办高校学生普遍的特点是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英语阅读,学生们大多是为了应付作业、考试而被迫无奈完成的任务,并对英语阅读表现出兴趣淡漠,或厌烦惧怕的心理情绪。对于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尚能勉强完成,而几乎没有出于个人兴趣进行的课外英语阅读。

(二)词汇量小,语法结构不扎实

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生词。由于词汇量太小,而且没有掌握猜词义等阅读技巧,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基本理解。长难句是阅读中的另一大障碍。薄弱的语法基础使学生不能分清句子的各个成分,有时句子里明明没有生词,却仍无法理解句意。

(三)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学生对于阅读理解存在错误观念,认为阅读理解就是从头至尾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完成相关问题,虽然做了大量的阅读习题,阅读水平仍在原地踏步。有些学生只满足于从文章中找到问题答案所在的句子,而缺乏预读,预测,猜词义,推断,得出结论,概括,等等阅读策略技巧,致使阅读水平无从提高。

(四)不良的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有依赖字典、指读、重复阅读等不良习惯,影响了阅读速度和效果。

二、民办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且局限

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精读为主。精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单词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以及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了误导,使他们认为学习英语的重点就是掌握单词和语法,而这种机械地学习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由于课时有限,阅读材料仅限于精读课文,难以展开。以长春建筑学院使用的系列教材《实用英语读写教程》为例,教师仅讲授《读写教程》每单元第一部分,而配套的《泛读教程》中的课文涵盖了大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社会、人物故事等文章,却因时间有限被束之高阁。

(二)没有系统讲授阅读策略

很多教师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等同于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练习,只有在讲解四级模拟题时才会教授一些应试技巧,甚至只报答案。殊不知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单纯地进行四级练习只能学到应试技巧,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忽略背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就课文的单词和一些难长句进行细致讲解,而对文化背景仅仅几句带过,甚至不提。而一门语言的文化内涵恰恰包含在语言本身之中,对文化背景一无所知就无法对阅读材料的内涵理解到位,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好整篇文章。

三、如何提高民办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牢固词汇和语法基础

足够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底子薄,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打牢词汇和语法基础,鼓励学生扩大词汇量,教授学生通过构词、联想等方法记忆单词,减少词汇给阅读带来的障碍。同时要多向学生介绍与汉语思维差异较大的地道表达方式。

(二)培养有效的阅读策略技巧

阅读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根据阅读的目的有意识地应用某些阅读策略。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用浏览法快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和每一段的主题句;用寻读法快速查找文章中出现的细节而无需通读全文;而对于和主题相关的关键语句要认真研读,找出潜在含义,并进行正确的推论、总结;以及利用词根词缀和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等等。

(三)加强文化背景渗透

陌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英语文化背景的渗透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方面作用重大。教师可结合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四)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摆脱英语对阅读厌倦、畏惧的心态。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重文化性和趣味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外的自主阅读也非常必要。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和原著,并要求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词汇、句子、感想等写入读书笔记,通过积累扩充知识。

阅读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请.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广东高一学生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粤剧博大的内涵,品味粤剧悠长的韵致。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

3.锻炼收集、整合资料、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4.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广东粤剧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活动展示阶段、活动汇报总结阶段

【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周)

(一)布置全班性任务,活动普及每一位学生:

(1)每人至少准备一份粤剧资料。(如:书面材料、影音资料)

(2)每人至少熟悉一份粤剧作品

(3)每人至少了解一段戏文或学唱一段。

(二)根据所有材料情况,具体分组及任务安排

1.粤剧汇报组

要求:

(1)收集整理粤剧材料并整合班级其他同学收集的信息。

(3)熟悉粤剧的特点,了解代表曲目、戏文及名角名演。

(4)准备一份大约200-300字的发言稿,作好充分的口头表达的准备,(时间:三分钟。要求:精彩、熟练)

2.粤剧宣传组

内容:

(1)黑板报:以“粤剧天地”为主题主办一期精美的板报。

(2)手抄报:以介绍粤剧知识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做到质量高、内容精、版面新。

3.粤剧表演组

内容及要求:

(1)学会表演某一选段。有条件可制备脸谱和服装,时间15分钟内

(2邀请粤剧演员或有经验的人士亲临现场指导并表演。

4.粤剧辩论组

内容:

(1)确定好辩论主题:如,正方:传统粤剧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保留。反方:中国传统粤剧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应该摒弃。

(2)分成正反两方,并按各方论题组织材料,作好论证准备。

(3)选好各辩辩手,明确各辩任务。

(4)注意学习辩论技巧。

5.调研访问组

要求:

(1)该组活动时间应贯穿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始终,从前期准备到活动结束的总结。

(2)活动地点可以遍布学校内外,校外可以采访家庭、社会、剧团;校内可以采访其他组的成员和本班以及学校的所有老师。

(3)确定调研内容、步骤及对象。

(4)设计好调研问卷并统计好相关数据。

(三)注意事项

1.各组人员中排名第一位的学生为活动负责人,负责安排布置小组内活动,并督促其他成员按时完成任务。

2.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明确任务,端正态度,积极完成各自任务。

3.活动中有疑问和难处可以取得家长与班主任的支持,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二、活动展示阶段

(一)粤剧宣传组展示设计好的黑板报,在班里传阅制作的手抄报,向大家宣传有关粤剧的知识。

(二)调研访问组完成了调研问卷的访问后,在中间阶段向老师作一个简单汇报,了解其中的进程。

三、活动汇报总结阶段

以名为“走近粤剧”的主题班会形式进行活动的汇报总结

参与人员:语文老师、主持人、汇报组、表演组、辩论组、调研组、宣传组

【时间】120分钟

【过程】

(一)激趣导入(10分钟)

1.幻灯播放一段现代版粤剧《帝女花》并展现丰富多彩的粤剧画面

2.介绍今天的活动汇报阶段的活动过程:各抒己见话粤剧、南腔北调演粤剧、群腔舌剑论粤剧和活动总结

(二)活动过程

1.活动一:各抒己见话粤剧(35分钟内)

(1)第一个环节由粤剧汇报组向大家汇报粤剧知识,可通过多种形式分别汇报,例如幻灯片、视频等,每组一名组员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2)进入第二环节:手抄报展览。请粤剧宣传组解说员们介绍手抄报的内容(5分钟)

(3)调研组汇报调研成果及调研组员说说其中的苦与乐,每人限时3分钟。

2.活动二:南腔北调演粤剧(25分钟)

(1)学生粤剧表演

(2)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看完后就其中一段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对某段戏文简单品析

3.活动三:群腔舌剑论粤剧(30分钟)

(1)辩论组的同学按照确定好的辩论主题进行一个小型辩论赛。

(2)老师对整个辩论赛简单点评。

(三)汇报活动总结(20分钟)

1.学生对本活动进行总结

先让每组的负责人进行简单的总结,就自己组内的工作谈谈收获;各组员也可以自由发言,抒发个人感受。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ESP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材选择

一、引 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指的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也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它把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与某些专门用途结合起来,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其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能满足学习者对其他专业知识的需求。

专门用途英语是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ESP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他们认为,ESP将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能解决普通英语教学不能针对特定学习目的这一问题。到了80年代,研究ESP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相关论文和专著。[2]

在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英语教育界开始对ESP给予关注。进入80年代,介绍ESP教学的文章开始多了起来。90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成为英语教育界的热点话题。[3]

社会需求推动了ESP教学的发展,对ESP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涵义、教学理念、教材选择等几个方面对ESP的教学模式进行述评。

二、ESP的涵义

什么是ESP教学,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描述。Hutchinson&Waters认为,ESP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基础上的语言学习理念,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4]Strevens认为ESP教学有4个基本特点:①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②课程内容必须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有关;③侧重点应该尽力使句法、词汇、篇章结构等方面都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的语言运用;④必须与“一般英语”(General English)的教学形成鲜明的对照。[5]Robinson认为ESP教学的两个判断标准是:①必须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goal-directed)英语教学;②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6]

尽管学者们对ESP教学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大家广泛认可的,那就是ESP教学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了首要位置。

此外,ESP教学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①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让学习者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②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如学习者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交际活动,这些交际活动需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等。③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7]

三、ESP的教学理念

ESP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语言学家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人员一直研究的课题。ESP教学理念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8]

1.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阶段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语言使用的领域有很多,在不同领域使用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语体,如词汇、语法方面会产生变化。此阶段的教学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点的讲解上,课堂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专门用途英语常见的动词和句型结构。这种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但也有许多局限性,如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英语交际的能力。

2.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阶段

此阶段的ESP教学超越了词汇和句子而注重篇章,研究句子如何组成段落、段落如何组成篇章,研究如何下定义、描写、叙述、论证、说明等。这些语言技巧构成了当时ESP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点的基础上熟悉英语的用法,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不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运用这些语言技巧理解文本的意义,准确、简洁地表达思想和说明事理。

3.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阶段

所谓目标情景分析就是仔细地分析将来使用外语的情景和在这些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等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设置ESP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把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什么就学什么,学用结合。此阶段进一步体现了交际法在ESP教学中的重要性,创造逼真情景,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技能和策略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阶段

ESP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第二阶段,即语域分析和修辞、篇章分析阶段,均局限于语言的表层形式;第三阶段的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实际上还是一定情景下的语言表层形式。第四阶段,即技能和策略分析阶段,研究和分析的重点从语言的表层形式转向更深层次——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此阶段的指导思想是:在任何一种语言运用中,有相同的思维和解释过程。使用一定的技能可以应付语言的各种表面形式并从语篇中悟出其道理来。比如使用构词法和上下文可以猜测词义,从其布局和排列形式可以大致确定文章的种类等。除阅读技能外,很多国家也开始注重听、说、写技能的研究和教学。因此,此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5.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阶段

ESP教学所关心的焦点除了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外,还要探讨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了解了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语言的过程,目的是能够学好语言。此阶段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

目前,“以学习为中心”和“交际教学法”是得到广泛认可与运用的教学法。从ESP教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ESP从单纯的、孤立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融合教学,把学生欲从事的专业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以学习者的需求、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关注点。

此外,秦秀白[3]教授根据国内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把ESP的基本教学原则概括为以下几点: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authenticity)是ESP教学的灵魂。教材内容要来自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也都应体现专用英语的社会文化情景。要根据一定的专业背景采用“真实的语篇”,实施“真实的学习任务”。

一开始,人们对“真实性”的理解仅限于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后来,人们认识到,真实性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听、说、写等其它几种技能的训练上;真实性不仅应体现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培养上。因此“真实的学习任务”便成为体现ESP教学真实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2)“需要分析”原则。“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是制定ESP教学大纲、编写ESP教材的基础。“需要分析”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目标需要”的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将来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等;二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ESP教学之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是由ESP本身的属性决定的。ESP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其学习者多为成年人且学习时间有限,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习者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的。这些都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基础上,各高校在实施ESP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9],如深圳某学院提出了3S中心模式,即以社会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学习主题为中心(Subject-centered);有些院校针对商务英语提出的PEB模式,即“以实践(Practice)为核心,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还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互联网辅助ESP教学模式,让学生借助必要的网络条件和信息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助等形式培养专门用途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受益。

四、ESP教材的选择

国外早期的ESP教材强调“真实性”,如科技英语的课文几乎都选自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杂志。那时人们对“真实性”的理解仅限于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即使原始材料中出现偏难的单词和句子结构,也不予以简化,只是在保障教材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对篇幅进行一些删节。后来,人们对“真实性”产生了广义的理解:真实的材料不仅指科技杂志的文章,而且应当包括诸如“实验报告”和“使用手册”之类的不同体裁的语料;真实性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听、说、写等其它几种技能的训练上,如真实的口语语料也可以成为ESP的教学资源。

目前,ESP教材的选择主要是两大类型:一种是外文原版材料。有学者认为被简化和改编的教材会改变文章的性质,影响读者的技巧运用,只有原版的材料才是最逼真、最适合的教材。另一种是经过改编的教材。有学者认为,无论材料是否改编都是根据特定的学习目的从更大的语篇中节选的,是否原汁原味只是相对的概念。

当然,教材的选择应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原版的教材尽管语言情景“逼真”,但是词汇和句法较难,如果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所以,我国不少高校使用经过改编或自编的教材,以适应学习者的水平。

ESP教材“因地制宜”可能更符合ESP教学的多样性,但各个学校自编教材也有不足之处,如系统性、科学性难以保证。所以有学者建议,国家首先要制定针对某一专业编写的、符合国情的ESP教学大纲,然后各个高校在这个框架下对其教材进行调整,组织开展适合本专业、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

五、结 语

ESP教学是英语教育界谈论的热点问题。国内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更是有向ESP发展的趋势。刘润清指出,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10]。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ESP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洪卫.ESP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8.

[2]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2).

[3]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

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

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UP.1987.

[5] Peter Strevens,李慧琴、盛建元.ESP教学二十年[J].

国外外语教学,1986,(2).

[6] Robinson,P.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 [M].Hemel

Hempstead,UK: Prentice Hall,1991.

[7] 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 王琼.对大学ESP教学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

(31).

[9] 马蓉.ESP 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3).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示理论;小学英语;听力训练四大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听”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的语言交往中,“听”技能发挥作用的比例高达4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现象――读强听弱。这个现象显示,我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听力理解较弱。这种情况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没有“目的语”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上要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图示理论,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一、图示理论概述

1.发展历程

图示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年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这时的图示理论是一个认知心理学范畴。1923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首次将图示理论的概念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名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继续在此概念上深入探究,将其完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内涵

图示理论的内涵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图示是一种知识单元。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把新事物与大脑中原本储存的信息联系、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单元。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示理论是一种过程,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时,把新事物和大脑中原来储存的信息联系、组合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保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对新事物的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事物的信息加入到人大脑信息库中的过程。

3.分类

(1)语言图示。语言图示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语言图示指听者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包括声调、句调、语流音变等,词汇包括词性、词形等,语法包括时态、句型等。语言知识是使用语言的基础,只有生成和掌握了语言图示,才能对听力听到的语言内容产生理解,即对听到的语言内容在大脑内进行解码和翻译。

(2)内容图示。内容图示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内容图示指听者对所听材料语义内涵的熟悉程度。内容图示是一种背景知识。当听者遇到一个陌生的听力材料时,若听者大脑信息库中储存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就有助于听者理解陌生的听力材料,这样的背景知识就是内容图示。

(3)修辞图示。修辞图示又称形式图示,指听者对语言材料结构的理解。语言材料都有一定的结构,即我们说的文体。当听者遇到一段陌生的听力材料时,大脑中储存的修辞图示会调出与文章结构相关的知识,听者就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内容。

二、小学四年级英语听力训练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听力训练存在一些缺陷。在英语听力训练的模式上,仍采用“放录音―做题―对答案―放录音”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但未免有些“填鸭式”的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

小W四年级的英语听力教学和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在四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还只是刚刚起步,大脑信息库中的词汇量不足。听力理解需要大量词汇的支持,词汇量不足会阻碍听力理解。第二,学生英语语音的问题。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发音和语调变化的掌握有限,存在词汇发音错误和无法辨识句尾变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有效解析。

三、图示理论的应用

1.引导学生运用图示

每个学生大脑中都存在信息库,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调用信息库的知识来帮助听力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教授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的听力材料。

2.帮助学生植入图示

植入图示指传播与听力内容相关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听力理解,教师可以在播放听力录音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与语料相关的知识,包括生词、句式、文化背景等,在学生的信息库中植入相关图示,这样学生在做听力理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图示解读语料。

3.鼓励学生建立图示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没有很好地把这些信息和知识在大脑中编排成有序的知识单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图示,把收集到的细碎信息转化成对听力理解有帮助的图示。

英语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学存在不足。我们希冀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积极地把图示理论应用到英语听力的教学和训练中,不断完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简丽华.基于图示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