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更要如此,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欲望,挖掘写作潜能,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获得乐趣,通过作文懂得做人的道理,丰富人生的各种体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作文育人目的。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情景创设?一是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作文训练就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儿童的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内部动因,而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有感而发”,从而让他们尽情描绘所见、所闻、所感、所为。三年级第一堂作文课,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向学生客观地介绍评价自己,这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你愿意交我这样一个朋友吗?”“请你向朋友介绍介绍你自己,好吗?”教师以和蔼、坦诚的态度使学生有了亲近感,产生了倾诉的欲望,都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介绍自己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平时所见到的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完成了“写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特点。“交朋友”这一特定的情景设计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而兴趣的调动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二是情景创设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教学生写日记时,我让他们写学校“尊师卡”制作、展览活动,教师拿出一张现场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老师正辅导一个学生做作业。教师指着照片问大家,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虽然,教师没有说教一句,但是,通过照片,通过问题,“尊敬师长”这一主题随风潜入人的心灵。

其次,情景创设该采用哪些方法?

(1)借物“煽情”。情景有时体现在意境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象或音乐,展示某种生活画面,再现某种生活场景,营造某种氛围,煽动某种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写作时有了感受,有了情绪,思想不在游离于作文内容之外。以境促情,以境悟情,情动于衷。

(2)表演融情。把抽象的文字化为有形的语言、动作、表情、音响综合的表演,这是创设情景常用的方法。通过生动的表演,让写作者沉浸于情节之中,幻想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体验角色的情感。

(3)课外激情。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激起写作的热情。我们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到社会福利院走访刚搬入新居的老人们,耳闻目睹周围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生活越来越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的调查报告也是有感而发。如教学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时,教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社区,看树、看花,亲眼所见人们在社区里休息、锻炼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里,把情感化为文字。

那么,怎样进行情景创设呢?创设情景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写作,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情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创设过程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1)把握目标,这是情景创设的准备阶段。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各年级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教学前必须抓住训练的重点,明确每次训练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的设计就包含了情境的构思。它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例如:写《心爱的文具》一文,教师要充分从“心爱”两字上去做文章,诱发学生留存在记忆中的对文具的美好感情。这时,学生的选择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前奏,后面的情境创设就能水到渠成。

(2)构思作文,这是情景创设的实施阶段。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作前指导,或者指导感知,或者理清顺序,或者组织材料。其中,指导感知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感知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相结合,作文才能做到有形有情,形情兼备。教师就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观察时设情境,在情境中深入体验。作前指导就是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这是情境创设的实施过程。

(3)成文过程是情景创设的延伸、补充阶段。当情境创设完成了激发写作兴趣和学生的情感的任务后,并没有结束使命,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始终受到情境的激励。它甚至是连贯思维、通顺语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教学看图作文《马虎的华华》时,华华和阿姨的对话让学生来表演,学生把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都迁移到这里,边说边加上了手势,眼前的同学就是华华,图中的华华就是生活中的同学。当学生在写作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表演的情节,耳边就会响起刚才的对话,思维一贯到底,作文自然一气呵成。作前指导时所创设的情景在这里得到延伸、补充。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写话;积累词语;乐于运用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地关注了中高年级的作文,其实重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对习作教学是有极大帮助的。实际上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学习使用书面表达(写话)是一个很大的台阶,很不容易写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尤其是思维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面表达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在写话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句。

一、善于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还要有目的地积累词语,在我校的“阅读教学‘三环节’”的第三环节(实践环节)中也有关于积累词句的部分,可以和写话需要积累的词句相结合,这样也为学生写话奠定基础。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好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绿油油”等,就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在《春天来了》的写话中加以运用,写出了景物的颜色美,而且课文中还有一些比喻句,写出了景物的美,例如,“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春天,书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等,将这些美妙的比喻运用到写话中。我们还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有关描写景物的文章找出来,找到其中好词佳句,模仿写景物的颜色、形态,还学会使用恰当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己看到的景物写生动、形象。可见,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对写话是极有帮助的。

二、善于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册上有个写话题目是《我第一次做饭》,很多学生就联系上我们前段时间刚接触到的表示顺序先后的词语,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将自己做饭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例如,我们写“夸家乡”。在写话前一星期或几星期就要带领学生欣赏家乡的美景,品尝家乡的特产,发现家乡的变化,畅想家乡的未来。正式写话时,学生才能打开思路。又如,二年级下册的“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现在的孩子很少观察动物、跟动物打交道,为了让学生写出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或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教师要提早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布置活动。正式写话时,学生才能无拘无束表达,真情真意交流。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第3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写作教学 目标体系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0-46.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范文第5篇

一、对小学生英语写作的认识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渡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最初的仿写句子到能用所学词汇和句型造句、填空完成句子、回答问题,到改写课文、看图写话、依照学过的题材写小短文,再过渡到教师引导下的命题写作。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入自由写作的阶段。从基本要求做起,逐步提高要求,每一步都做到切实可行,让小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掌握英语写作方法。

二、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上的具体做法

1.对于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

我们这里的学生从三年级起步开始学习牛津小学英语3A。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已学的课文中选定若干单词和词组,将它们连成一个意义连贯的语句,即连词成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学习,还不会写,所以我就引导、鼓励学生先在口头上练说,为下一步写作做好铺垫。例如,学生学习了句型I can. 我就要求学生尝试用“I can...”说说自己的才能。学习了句型I’m ...I’m a Chinese boy/girl. I’m from... I’m fat/ thin. My eyes are big/small.,我就让学生一句一句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练说,而后把这些句子整合在一起进行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学生兴趣盎然,一点都没感觉到口语表达的痛苦,当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如果我们把这些话写下来,就是英语作文了,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会写英语作文了。学生们别提多开心了。

2.对于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

通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书写能力及一定的词汇。《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主要以情景会话为主。教学中,由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我有时根据教材的主题或语言内容设计学生易完成的写作任务。如将情景会话中的一些关键词或词组挖空,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词填空。有的时候,在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会话问答的基础上,将所描述的句子让学生尝试着整理成一段话。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8 Open day中,主要学习的是There be 句型,我让学生回答What’s in our classroom?学生纷纷作答:There is a big blackboard. There are some desks and chairs. There are two pictures. 我紧接着问:Where are the pictures?学生答:There are on the wall.当学生回答There is a bookcase时,我紧接着问What’s in the bookcase?在进行了一系列的问答之后,我让学生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加上My classroom is big and bright. I like my classroom.尝试着描述My classroom,结果效果很好,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得也很好。

3.对于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文体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路、丰富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值得学生进行仿写。通过模仿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能更加轻松地掌握写作技巧。

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所以在英语写作中,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教师可以创设充满童趣的直观情景,如,一幅图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生动的表演、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等。这些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并在瞬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热情。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范围较广的写作内容,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写作来完成。例如,学完Festivals这一主题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各大节目的有关资料,然后制作成手抄报,并把所有手抄报展示在全校。在合作中写作,既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可促进他们互相帮助与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