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新教育论文

小学新教育论文

小学新教育论文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自我探索能力,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产生对新知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情感四个方面分层次、相互渗透、相互递进的展开。

2.1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起点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质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这就要求小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阳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头顶的阳光,看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是红色的;有的小朋友说是金色。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阳光是彩色的,当太阳公公高兴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当太阳公公难过的时候,阳光是灰色的,这时就会有乌云;当小朋友做了好事的时候,太阳公公会笑,这时阳光是金色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展开了对阳光的想象。有学生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阳光会把花草树木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阳光,而我们会穿不同厚度的衣服?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积极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会根据人们的感情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他们对梦想的回答是独特而有创意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富有创意。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的,一种求异的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以及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最后用自己的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落脚点

创新教育的开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型想象付诸生活实践中。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学生欣赏着鸟类世界,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有的说鸟妈妈是生鸟蛋,不是鸟妈妈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并借助课外学习,知道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4创新情感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动力和源泉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其中富有情感,很有个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很容易激发,它具有很独特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创新教育进行开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创设情景,学生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创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你所教授的东西感兴趣时,他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运用语言时有所创新,我们所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应以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其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天赋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的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出现,他们能能动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励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与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创设具有创造性的语境,可以用以下方法:

编故事。用所学过的语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来描述或编写故事,使我们的语法更加具有交际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被一致认为枯燥难懂的语法规则,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去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改变教师课堂角色意识,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意识,倡导师生间的互动、协商、合作和对话,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多向思维中依据自己的不同想法自觉地进入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意识

教会学生质疑,探理求源,不仅要知道这是在讲什么,更应该对问题的来源进行了解有所追求,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对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的,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激发,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能够把问题提的很好,就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够对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所激发。例如教《祝福》时要让学生讨论:祥林嫂是怎样死去的?是饿死、冻死还是病死的?到底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这些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

3、开拓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进行激发,善于重新组合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联想要广泛,对种种新现象进行创造,以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对他们思维进行激发,对丰富的精神生活进行享受。如教王维的诗,其诗歌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把诗歌向一副副优美的图画进行转换,联想、想象力不丰富是不可以的。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物描绘的虚与实、动与静、远与近、明与暗、幽静与喧闹相互映衬,只有对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进行借助,才能对一副不仅清幽而且流动的艺术图画有所构成。

4、衔接课内课外,拓展教学创新空间。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远远不够,必须向课外延伸。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积累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和人的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能不能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能不能对创新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增强自学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保持是最重要的。针对小学生来说,虽然不需要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也应该从小就应该进行塑造和培养。

多维性、综合性是小学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它能够把自身的功能发挥好,肯定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新能力。第一,对课本中的创新素材要进行综合的运用,对创新性个性品质进行塑造。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民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对这些素材要进行充分的运用,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个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有所促进。第二,把教师榜样的作用作为参照,对创新性个性品质进行塑造。教师的一言一行肯定会影响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具有感召力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是不是教师所具备的,将会对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高有直接的影响。

参考资料: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教育论述;

传统式学习以课堂讲授和教师为中心,讲求记忆,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强调学习过去的知识, 学习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教师和教材, 要求学生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 更注重个人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学习主体的领悟与体会,不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习的观念与态度,强调在行动中学习, 学习的资源是每个参加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团队学习,分享总结经验, 解决问题为导向。体验式学习的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动的,是“你”和“我”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教”与“受”关系。

1.树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有人认为,最简单的衡量方法就是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以及成绩提高了多少,比如是否记住了该记住的知识点,是否学会了这类题型的解答,以及是否学会了举一反三。事实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这一层面。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求在课前的备课、课堂的授课和课后的配套练习等方面牢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观念,而且还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达到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

2.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良好教学氛围的烘托,是教师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必然会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由于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老师只有善于引导和鼓励,他们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去思考和学习。因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种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课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 要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和技巧, 提升学习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会了学习, 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随之提高。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过程, 即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会学。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如教给学生记忆知识的学习方法、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以及掌握获得信息途径和信息加工的方法等。要引导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养成科学学习、善思善问、与人合作、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等良好习惯, 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协作、交流、实践、重建的整个体验过程,主动搜集信息,认真思考分析,与同伴协作互助,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4. 要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体验性学习途径, 提高学习实效

语文课程就要努力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 优化体验学习的途径,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的价值。要重视联系生活, 要建立起文本与生活的联系, 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阅读体验, 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 与生活亲密接触和对话, 让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丰富养分, 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 联系生活阅读, 联系生活习作, 拓展学生视野, 充实文化底蕴, 提高语文素养, 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焕发勃勃生机。要善于走进文本, 让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要善于开展角色扮演, 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 想他所想, 说他所说, 做他所做, 与文本中的人和物产生共鸣,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落花生》的备课过程时候,我就收集了一些关于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在随时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花生是以什么形态而生长的,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花生的不同生长过程中,主人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5.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善于创设体验性学习的情境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 体验式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展前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更加精心的思考与设计, 并能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时调整, 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情感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所谓“触境生情”、“睹物思情” 就是这个意思。在欢乐气氛中, 人会欢欣、愉快。在悲哀环境中, 人则会悲哀、痛苦。在阅读教学中, 了解了情感的这一变化, 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带入作品所描写的社会和自然中, 仔细品味、咀嚼, 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创设的与教材内容相适宜的情境, 变“他境他情” 为“我境我情”。借助情境熏陶,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方式,更加充分直接地展开其教学活动,使小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如,我在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程《夜莺的歌声》这节课时,在学习这节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和图片。有的男学生喜欢武器,于是就特意收集了二战时的很多武器资料,下载了当时的许多坦克、飞机、大炮等资料;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了解军事知识,于是就收集了二战时许多著名战役的资料,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所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更多语文知识的兴趣。

6.结语

我们做老师的,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失误, 要预先准备, 给学生到位的指导, 以便使他们获得有益的结果。然后在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进行体验的同时, 也要通过观察或者引导, 帮助学生避免失误。

参考文献: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学习能力;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是主体,但不能让学生占为主导地位,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避免直接左右学生的决定,而应该适时地加以引导。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还没有意识到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认为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课讲完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1]。他们以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和教学模式没有关系,把所有责任都推向学生,觉得是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下课不认真写作业的原因造成的,从来不在自身上寻找原因。因此,想要把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创新教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以下就是对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太过于盲目

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抄照搬的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书本上,或者是老师的想法里面,教师从来不考虑如何去倾听学生的想法[2]。大多教师都是以命令的口吻去告诉学生,这个你必须给我记住,那个你必须掌握,学生也就只有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住,根本没有掌握到学习的方法,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学生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

2、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毫无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当一个很好的听众,从来不问学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什么疑问,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知识全部装进学生的大脑里。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厌倦了,他们已经不愿意只当一个听众,更多的时候是想当一个提问人[3]。每天上课所灌输的知识还没有消化完,下课又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来,这样不但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扩,因为学生除了去应付这些作业之外,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扩散自己的思维,只会应付差事罢了。

3、师生之间沟通太少

很多教师都只在乎一个数学答案,也就是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从来不会询问你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4]。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会的题宁愿去抄同学的,也不愿意去问老师解题的思路或是过程。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从而出现隔阂,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创新精神也就不复存在了,那又何来的创新教育呢?4、对数学没兴趣,没有创新意识数学本来就很枯燥,对于初次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那更是无聊。完全没有任何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也只不过是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对于数学完全没有兴趣,更不要说是创新意识了[5]。这样很难让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展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要结合课本的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所学的创新教育观念,把两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就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了。例如:10的22倍是多少?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解出这道题,那么可能有学生真的会在本子上列出一长串的加法算式,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这样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得出答案,刺激他们的脑细胞,让他们对数学慢慢的产生兴趣。

2、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没有被淘汰,但是已经开始慢慢的替换他的陈旧性。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这样不但会阻碍小学数学的发展,还会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被遏制。只有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为创新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6]。教师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教育方式。例如:教师提问12个14相加的的和是多少?算是怎么列?这时学生就应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更简便。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上黑板列出算式,12个14相加,可以列出算式:12×14=168《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3、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之外,其次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无止境的去思考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7]。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不能一口就否定,这样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修改错误。

三、结论

数学虽然是一门不那么被学生待见的学科,但是数学也有很多的乐趣。只有依靠教师的创新教育模式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厌恶感,数学不仅仅是学习简单的加减乘除或是一些计算公式,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这样不管在遇到什么方面的难题时,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虽然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这很大的问题,但是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师积极的更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引导学生,给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提问,只有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疑问,教师才能更好的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虽然这过程很辛苦很复杂,但是给创新教育方式的实施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让我国的小学数学质量得到相应的保证。

作者:魏亮明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双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37-440.

[2]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6:70-71.

[3]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4]杨薇.韦特海默的数学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小学新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新的社会时期需要新型的人才,传统的教育虽然不断的在进行着改革,有一定的优势,但就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新事物、新发明、新知识的不断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在适应当前的发展,其弊端也不断的凸显出来,为了培养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小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小学教育,顺应事物发展需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发展过程,新事物的出现与旧事物的消亡,都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传统小学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历程中已发挥了其自身特有的优势,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教育已不能再担当我国小学教育的重任,为顺应事物自然发展规律,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3、小学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现状要求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发展中出现的不足,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道路,也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必要要求。

二、如何改革新社会形式下小学教育的措施探讨

1、更新改革现代教学观念

现代社会中,为了为我国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四有”新人,因此当前教育学校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误差,只有从传统教育中的误差走出来,才能为小学教育塑造新的教学形象。其次要对传统“重教书,轻育人”的观点,予以改变。最后注重创新能力的实践,现代的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生力军。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送者,必须明白创新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当前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个人认识程度和学习态度的不一致,使现代的小学教育存在差异。那么,在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老师就不能在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制定出系统的管理方式,并长期执行。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可以建立监督机制,也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为了彻底改变现代小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实施“育优,转差”政策,育优的意思是说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带头人,树立榜样。转差的意思是说对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逐步改变学习状况。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代的小学教育中,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足以证明备课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整体的业务素质,学校必须对备课制定相关政策,对老师的备课状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优秀的备课要予以表扬,并粘贴在表扬栏目上,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模本。对于长期出现问题的备案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分别是:“四定”、“五有”、“五优化”。“四定”包含的具体内容为:①定内容;②定时间;③定时反馈;④定中心发言人,“五有”包含的具体内容是:①有记录;②有准备;③有专题;④有差生转化措施;⑤有学法指导。“五优化”包含的具体内容分别是:①优化教学内容;②优化教学方法;③优化师生关系;④优化教学方法;⑤优化教学目标。只有从教师根本上进行管理,才能更好的优化当前小学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就当前我国传统教育来说,大多学校都采用集体授课模式,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必须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老是在课堂上应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想结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4、加强领导对听课、评课、兼课的管理制度

领导管理者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核心,因此,各个学校应加强培养学校领导管理者对学校听课、评课、兼课的了解,只有让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切身体会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才能更好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同时,领导参与教学,能更好的对学校教学进行监督,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优质保障。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