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创业项目 体验俱乐部 微信公众平台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一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新技术进行融合,产生出很多新型的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采取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方式,这样是众多创新创业项目中一个富有前景的方向。

一 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发展

大学生创业的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要开展微信运营与创新营销。这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与传统的企业运营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好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就是要借鉴科学运营管理经验,不断吸收与创新适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运营与营销方式。

微信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迅速进入大众生活。手机用户不但通过微信进行信息沟通,而且这种微信公众平台还能产生线下的经营活动。正是看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巨大影响力,人们开始将创业创新项目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微信用户经常会看到一些微信营销活动,比如,各种抽奖,送纪念品和免费旅游,再到投票活动。刚开始,微信用户对此很有兴趣和新鲜感,时间长了,各种微信公共平台都采取这样的营销措施,使微信用户碍于情面也参加投票等,但是,微信用户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这迫使类似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营销必须创新出新的推广方式。

二 创新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方式

(一)加入原创的视频、漫画

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要用原创的文章来进行介绍和宣传,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有新思想,能够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数量,更好地让读者接受体育俱乐部及相关项目。然而,现在由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微信用户很难耐心看完整篇文章。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就要让微信用户短时间迅速了解其经营理念、开展的项目。这样就需要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采取较为新颖的方式,比如,可以加入原创的视频、漫画,进行适时推送,让微信用户能够通过每幅漫画或视频真实感受到体育俱乐部经营项目的魅力。从而激发微信用户的心理共鸣,更好满足他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不但要维护原有的老客户,还要创新出好的视频来吸引新用户,并且,可以让好的视频进行转发,逐渐累积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群。

(二)重视线下流量的整合

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要今早布局,争取更多的用户群。要在微信用户所在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推广活动。比如微信连WIFI、微信摇一摇周边、微信卡卷等。通过利用微信摇一摇的周边功能来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吸纳更多的线下用户,实现体育俱乐部的商业活动。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营销还要借助第三方屏幕。一些楼宇广告、地铁、高铁的屏幕广告,这样能够将人群聚集的地方的人们,利用好分散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宣传,这样就促使线下的微信用户引导到线上。

(三)明确定位与核心用户

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与用户进行良好的交互,在一对多的平台上,让微信用户感受到比较亲密的沟通,也能够具有较高的触达率。在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最新体育项目活动可以及时发送给微信用户,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和体育项目活动的参与度。对此,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与核心用户。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创业创新项目必须清楚自身的优势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哪些优质的服务,如何为用户创造差异化的价值。这样才能获得稳定的微信用户参与线下活动。否则,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微信公众平台就会拉走不少的微信用户,这样就不利于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为大学生或者企业员工等提供体育项目的体验咨询和设计相关的体育项目的比赛和体育活动,为不同的微信用户提供体育项目体验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为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用户解决他们的痛点。

三 结论

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探究―以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为例,进行分析,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必须对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进行数据分析,如消息的打开率和Web的打开率,对于选题或选材不会的文章、图片以及视频要进行优化。要让微信用户能够体验到价值或者获得良好的感受,这样才能稳定核心用户群体,更好地为体育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持续运营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松美;文雅; 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9)

[2]吴彩霞.微信公众账号商业运营模式的探索[J].科技传播.2015,(04)

[3] 陈扬; 张平.微信商圈运营模式探析 [J].新闻研究导刊.、2015,(08)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活动;训练计划项目;实践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群体创新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就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计划开展现状来看,有一些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并且提升了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成功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学校需要因地制宜,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办学条件和状况,制定相关的改进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们能够有效贯彻高效的教育思想观念,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立足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创新创业能力,来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展方法,并且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在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采用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并且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创业意识。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吸引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落实自己的行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来进行创新,从而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推动技术的进步。除此之外,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指导能力。在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活动来看,很多指导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其往往具备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力,并且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而言,却不能够起到相关的作用。很多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他们无法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支持,当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够为他们指明方向。在申报项目的时候,一部分知道教师并没有充分遵循学生们的想法和兴趣,直接从自己的课题中选取了创新创业方向,从而让打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而且学生对于项目的认识也不够透彻,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相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同时,学校也建立了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评价制度,用于对学生们的创业通过进行一个判断,然而,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核方式过于侧重结果,但是却不注重大学生在这个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收获,因此,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功利性过强,他们非常关注是否申报的专利,是否发表的论文,但是就不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成果评价体系仍然需要改革和完善。

三、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要关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及时与大学生创业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要学会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创新意识,并不只是关注结果,因此,提升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关的跟踪制度,时刻关注大学生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度,看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大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是否有所进步,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专题报告会、专家讲座等等,从而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与专家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专门建立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网站,网站的内容应当丰富多彩,不但有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把那些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思路以及创业经验放到网站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

2、建立多元化的项目考评体系。考评体系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对学生们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不断提升和改进自我,在具体的考评体系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与大学生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想法,从而让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与此同时,应当鼓励那些具有优秀创业想法的人从中脱颖而出,对那些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人进行培养,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要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保证多元性,根据不同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考核,保证公平性。具体而言,在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考核過程中,应当着重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结果、商业计划进行考核,要看其是否可具有科学性以及可实施性。应当充分发挥知道老师在该项目中的引导以及激励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内部可以成立相关的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必须要有成功的创新创业经验,并且要有过硬的创新创业理论素养,要负责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进行创新性分析,与此同时,也应当附带对于创新项目的指导和培训、立项评审以及最后结题验收等等。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应当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不断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平台,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和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潘一,宋力,杨双春,张瑞军,张钟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6):30-32. 

[3]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9):30-33.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7):21-24. 

[5]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5):163-166.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项目;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79-02

现今的时代已是创新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人才资源,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青年一代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我们整个民族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潜力。

一、大学生创新项目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2007年国家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精神首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几年来,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大创”项目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提升。扩充了项目的内涵,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推动大学生创新项目,逐步构建了部级―省级―校级―院(系)级四个层次的“大创”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 “大创”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业教育的有关安排和描述,既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顺应我国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需要,还为高校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国家在新时期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所采取的应对策略[2],“大创”项目的参与者们也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把“大创”项目做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时期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项目现状分析

在中文文献方面,笔者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全文关键词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得到了令人惊讶的数字。从1982年至今,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献,自2007年起,每年的文献数量达到四位数;2010年至2013年,每年的文献数量达到了2000篇以上,最高的2012年,甚至达到了2782篇。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项目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现状、问题、对策、体会、实践与思考等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笔者在国内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会,总结出目前“大创”项目面临的几点挑战。

(一)学校:缺少宣传、引导与调查

首先,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大创项目缺乏了解,对项目毫不知情,即使知晓也表现出兴趣不足的情况。其次,没能对学生的课题选择进行足够的引导,致使很多学生选择了与本专业相差甚远的课题,学生因此表现得手足无措,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问题,解决课题中的问题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又毫无帮助。再次,在组织方面,学校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缺乏跟踪调查工作,一个项目只考核了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三个阶段,对具体的项目没有足够的了解,没能及时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在考核和结项方面机制有待完善。最后,创新项目的种类不同导致实验进行过程也会有时间上的差异,而学校对于项目考核的时间却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开展的正常进程。很多学校采用论文结项的方式,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也使得有些理工科类等不善写作的学生对项目表现消极。

(二)教师:指导方式不当

作为项目的引导者,指导教师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对创新项目的指导热情不高,原因存在多个方面,比如,对大学生进行课外创新教育指导很少与职称评定以及待遇挂钩,加上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较弱,不能产生足够的互动,很难对教师形成有效的促进,指导教师的热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于项目的态度,消极态度的蔓延显然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发展,师生都不够重视,导致了项目的开展越来越难。其次,教师指导方式太过极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教师太过强调学生的作用,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他们只告诉学生实验的最终效果,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毫无知识储备基础的专业知识,由于难度太大,直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项目产生反面情绪,不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种极端则是基本忽略学生的作用,只把实验相对轻松或者边缘的技术交给学生处理,自己一肩挑,学生很难在其中体会到研究的过程,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这样的指导方式很明显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生:缺少自主创新意识,功利性突出

作为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主体,大学生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学生申报创新项目的动机不单纯。由于竞争激烈,有些大学生申报“大创”项目是为了使自己的简历更加漂亮而不是对项目本身有兴趣。这样的动机势必会使得项目进行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度不高。其次,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习惯了围绕教师指挥棒开展学习,沉湎于应试教育缺乏自主学习创新意识。有些大学生仅出于对项目本身的热爱而忽略自身的专业以及知识基础的重要性,虽有学生想做出些创新,但由于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没有经过完整的学术专业训练,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目的、内容、技术方法等都不是很了解,没有办法与教师配合[3]。最后,有些大学生片面追求项目结果,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缺乏科学、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只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而非整体把握,不能主动地领悟研究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4]。

三、改进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建议

(一)学校要有效组织并科学评价创新项目

首先,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创”项目,明了其对于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适当增加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奖励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小小的奖励,也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作用。其次,在项目的选题阶段应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定相结合方式,学生在选题时,要加以指导,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并结合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促使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从一而终。再次,实验的过程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培养方式,即以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重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巨大[5]。最后,实验的结题阶段:学校采取灵活的评判机制,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完成结题任务,包括论文,实验数据、结论等等。这种多样化的评判机制不仅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也会降低学生创新的难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去。

(二)教师应改善引导方法

首先,教师要和大学生真正在一起做实验,共同参与。学生通过“大创”项目,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指导教师为人处事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这样的亲身接触有利于师生情谊的增进,让学生更好地向指导教师学习。其次,教师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之后,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后,正确的指导方法必不可少。指导的精华在于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既不是撒手不管,全让大学生自我摸索,也不可以全盘包揽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轻松而又有效地共同完成“大创”项目。

(三)大学生要摆正心态

大学生在参与“大创”项目时,要真正因为想去创新才去参加,而不是单纯为了荣誉。这样才能在项目实施的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始终充满激情和热情。其次,要对自己和项目有充分的认识。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衡量学科相关性,不盲目,不盲从,合理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研究点。最后,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严谨的态度来完成整个项目,不得有半途而废、偷懒等消极情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向指导教师请教、与同学商量,要秉承科学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出成熟的项目,这才是“大创”项目的真谛。

“大创”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体现了国家各个层面的教育机构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大创”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合兵,罗一帆,熊建文.以有力举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

[2]吕波,姜孔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03,(2).

[3][4]杜新强,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

[5]张丽红等.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收稿日期:2014-02-28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管理机制

教育部计划建设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希望通过此计划转变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种计划项目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坚持中期考核、经费变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中期验收项目的管理模式,给予科研成果有显著成效的团队更大的支持,同时也适当终止不合格项目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对新的政策下对项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项目训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爱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一)基层组织的严格评审管理

学院单位关于团队申报的科研项目评选标准应该做到统一化、公平、公正、公开,它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研究态度,并且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单位教师评选的良好环境下,申报项目的团队会更加认真严谨的进行项目设计和论证。

公正合理的评选制度和认真的学术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培养了学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二)应对挫折的教育和心态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充满兴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充满失败的风险 ,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创业的起点很低,同时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会认同度、大学生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风险信息的预判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过程相当困难。在高校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败、能重新科研训练的思想。

(三)创建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奖励。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工作,学校应该适当在保送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面对于参加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给予相应的倾斜,以此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的热情。

对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大学生的指导影响了学生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对项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与学生团队进行负责任的沟通都关系到项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学校在教学劳酬分配过程中对指导重点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奖励机制的创建能够对学生和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为指导学生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强专业素质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四)大学生实践与科研的促进作用

理论文献、实物对专业的学生来说很熟悉,通过直接接触学术资料,结合实践内容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促进与结合。

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传科研申报的流程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意识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学院教学组织的公平评审,另一方面需学院管理人员关于申报的组织和获批项目的良好管理。学院副书记和教学院长领导下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严谨、及时、有新意。教学秘书应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侧重宣传,使新生入校的时侯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绍培养科研能力对大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锻炼的价值。

(六)创设科研资金,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用来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需采取严谨、公正的态度去进行过程管理、宣传、评审等,然后不断探究创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方面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77?02

创新性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笔者以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学生“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的项目训练为例,介绍项目人员的选择、选题、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及其效果,以期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

一、项目人员的选择

学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实践的首要主体。指导教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的辅助主体,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指导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理论和导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在学生需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教师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求指导教师在一定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胜任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指导选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笔者作为指导教师,所选题目“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与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一致,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交流后,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该题目上已经有预实验,可以总体把握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指导教师,从“项目”的选题开始到完成给予全程指导,以求通过“创新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支持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既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实践的首要主体。参加项目的学生所在专业要和研究问题紧密相关,针对“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所需的专业知识背景,笔者认为从中药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择学生比较合适。创新性项目一般要在1~2年内完成,考虑到大四学生考研或找工作,所以学生从大二或大一学生中选拔。由于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在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以及思维上比大一学生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最终决定从中药专业大二本科生中选择。对学生个人的要求是要对科学研究和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因为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本人对科研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去参与实验。创新项目中,对项目主持人的选择尤为关键。笔者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表现、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最终选择了2个男生,作为项目的主持人。

二、选题设计

创新性研究实验的选题设计要体现创新性。选题时要注意结合科研条件及实际情况,题目和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选题也不能太大,研究内容要具体。地黄是河南的大宗药材,然而,对于地黄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还不够清楚。传统上地黄用药利用的是地黄的根,梓醇和多糖是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然而,根据文献报道,叶中的梓醇和多糖含量很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梓醇和多糖在叶中的储存位置仍是空白。所以,“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都符合这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重要文献,撰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撰写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特别是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包括实验技术路线、实验方法、所需仪器、实验进度安排等。

植物制片是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重要技术之一,在研究植物形态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对地黄叶的结构进行研究时,必须进行植物制片,包括石蜡切片、徒手制片等。制片技术结合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确定植物组织中某类物质的存在部位。 实验中用石蜡切片对叶进行横切来研究地黄叶的组织结构,用新鲜叶片为材料直接撕取表皮来研究叶表皮的结构。用徒手切片和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确定梓醇和多糖的存在部位。所需主要仪器是一台石蜡切片机用于石蜡切片,一台普通显微镜用于照相。

三、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实验”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会遇到技术和实验条件方面的困难。

在创新实验中,以学生为主来实施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解决,必要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创新性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型的思考和实验技术改进。笔者团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石蜡切片染色技术的改进

石蜡切片技术过程比较复杂,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粘片、脱蜡、染色和封片等一系列步骤,实验周期较长,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很多。虽然在以往的实验中针对草本植物叶的结构特点以及石蜡切片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可以快速有效地制作地黄石蜡切片的方法,但是在对地黄叶片的染色中还是出现染色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番红-固绿染色番红难以着色,容易脱色。在笔者的指导下,经过查阅国外的文献,重点查看石蜡切片的染色技术及其图像效果,经过对比后,学生选用0.5%甲苯胺蓝染色,染色2~5 min就可以达到最佳效果。这种从文献中学习实验技术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2. 叶表皮观察技术的改进

观察叶表皮特征,过去学生最初用Jeffrey溶液(10%铬酸和10%硝酸混合)放置12~24小时,直至叶上下表皮与叶肉分离,用蒸馏水冲洗后剥离上下表皮;用1%番红染色,水封片后显微照相。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由于解离时间难以把握引起的解离不够或容易破碎的问题,染色时间不当造成图像清晰度问题。在笔者提示下,学生利用地黄上表皮比较厚,表皮上的气孔、腺毛位置和表皮细胞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特点,比较容易用镊子直接撕下上表皮,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所以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容易撕下来。通过地黄叶表皮的研究,学生对于什么样结构特点的叶表皮可以用镊子直接撕下观察有了总结和深刻的认识。这种实践体验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 组织化学技术的改进

组织化学实验中,要证明多糖在地黄中的储存位置是在海绵组织。对多糖在地黄叶片中的组织化学定位选用0.02%的钌红染色。但是徒手横切切片较厚,效果很不理想。笔者给学生讲了显微镜透射光的原理,提示可以利用地黄叶片较厚,表皮容易撕下的特点。学生最后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在取新鲜叶片后,切成小片,用镊子撕去下表皮,留取无下表皮的叶片。检测多糖,用0.02%的钌红水溶液染色5 min后,水封片观察,然后用显微镜摄像,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