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字】 IaaS PaaS SaaS 智慧园区

一、前言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方案。

智慧园区采用“云”技术架构,通过“云-管-端”的承载方式,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型园区。 感知层采用多种行业终端、家庭终端、个人终端,采集信息;通过园区网将数据信息传送到系统的核心――云平台,在云平成对园区业务的统一管理、统一处理、统一存储,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在云平台上运行丰富的云应用,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

智慧园区产业属于综合集成方案项目,包括基础通信网络建设,软件中间件,应用APP,感知终端等各个模块系统的有机集成,项目前期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主要投入基础网络建设,中间件,感知终端。建议可以分期建设,逐步投资,根据园区的规划,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决定建设的范围 。智慧园区一旦建设完毕,对园区内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招商引资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信息化未来的最大价值在于使资源的供应方和需求方通过网络云服务平系在一起,这些资源包括传统的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各行各业的工业企业资源和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以云计算、物联网、运营支撑三大技术平台为基础,能够快速、方便地创建各类云应用和物联网的应用,并且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的各个系统能够互通互联,各个系统达到有机的结合, 面向园区基础建设提供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宽带承载、接入和室内覆盖网络,为园区打造基础网络平台,提供无缝数据接入。通过园区服务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各项服务业务应用。通过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各项运营管理业务应用。

三、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3.1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

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云计算是多种概念和技术并行发展,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模式,多维度的复合概念,不同的企业应用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云计算技术来构建。云计算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还能大幅度提高应用程序从设计开发到业务部署的速度,并有助于加快创新步伐,创造更大的业务成效。

针对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分析, 应该从面向云服务和云计算的角度出发,搭建具有先进性的方案架构。 首先我们需要建设的是面向服务的、具有可扩展性,是一个弹性的框架的共享的云平台。

智慧园区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架构主要由五个层次组成,分别是 IaaS 层,PaaS层,SaaS 层,运营管理层和用户层,如图1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架构图所示。

IaaS 层IaaS 层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在 IaaS 环境中,用户相当于在使用裸机和磁盘,既可以让它运行 Windows,也可以让它运行 Linux,因而几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IaaS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允许用户动态申请或释放节点,按使用量计费。运行 IaaS 的服务器规模达到几十万台之多,用户因而可以认为能够申请的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同时, IaaS 是由公众共享的,因而具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PaaS 层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它提供用户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PaaS自身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用户应用程序不必过多考虑节点间的配合问题。SaaS 层的针对性更强,它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比如提供在线客户关系管理 CRM(Cl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服务或者 OA 服务等。SaaS 更面向园区企业,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使园区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既可以对底层架构的深入管理和运维,也提供如呼叫中心,体验中心,培训中心,控制中心等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是连接用户与数据中心的桥梁。

云服务平台可满足入住企业不同的功能需求,通过 IaaS层可提供计算,网络以及存储的资源租赁服务,也可提供数据的管理,同步,备份等数据服务。在

PaaS 层,可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用户可在 PaaS层进行开发和测试。用户也可通过 SaaS 层的软件服务进行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3.2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总体架构

在基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的基础上吗,智慧的园区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可以从五个纬度进行定义,第一纬度就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包括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中间件,运营管理平台,园区综合服务门户等;第二纬度为园区网络服务商,也即是园区无处不在的网络;第三个维度是物联网体系,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第四个维度是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第五个维度就是园区安全和运营管理体系,这个属于园区建设和园区战略思路方面内容,不在此文中描述。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架构各个维度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通过各个硬软件平台可以迅速地创建各类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综合应用,满足园区企业的各类ICT方面的业务需求,从而提高园区内企业的产业竞争力。具体架构图如图3所示。

四、结束语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 “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 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摘要】对智慧校园系统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智慧校园系统架构和建设方案,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 系统架构 信息化 云平台 统一平台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19.00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5)19-0000-00

引用格式:杨婕.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J]. 移动通信, 2015,39(19): 00-00.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Intelligent Campus in Universities

YANG Jie

(GCI Plan & Desig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310, China)

[Abstrac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ed. In view of this,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of intelligent campus were design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architecture informatization cloud platform unified platform

1 智慧校园的建设背景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推进和国内智慧城市大批规划建设的背景下,作为新技术教育和研发前沿的高校也必然会积极加入到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建设中。高校信息化程度是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衡量学校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信息化的手段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对智慧校园的文献研究及规划建设经验,对智慧校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以此对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和方案进行总结。

2 智慧校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建议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前期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各部门、各学院各自为政,缺乏对整体需求、数据、架构的统一梳理和规划,导致系统之间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严重等问题。

(1)信息系统分散建设,重复投资、异构、信息孤岛等问题严重。

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系统仍然是按照部门来进行建设,各部门信息化意识及能力参差不齐,建设时只关心本部门的功能需求,而缺乏统筹的考虑,导致同一功能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建设,技术路线各不相同。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以下几个建设:1)将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到学校战略层面,成立专门的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领导小组,并邀请行业内有相关建设经验的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2)在建设初期通过摸底调研和需求收集,统一编制顶层规划,打破部门划分、面向服务对象划分系统,明确总体架构、系统划分以及技术路线。3)日常建设中,业务部门提出第二年的需求,通过信息化部门、领导小组和专家的评审讨论,通过打分排序,确定实施内容和建设计划。

(2)基础数据不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困难。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由于各部门数据管理的水平、配合程度等不同导致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难以进行合理的分析。

解决该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这2个方面入手。技术方面:完善健全基础系统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协助数据的管理;使用云计算技术帮助完成数据存储的共享;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建设数据交换平台,使数据充分共享。管理方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将其纳入日常考核中;各部门配置兼职的信息化人员,协助部门解决日常问题并将问题反馈,提升系统使用效率。

(3)应用系统过于依赖厂家,功能不适用。

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中,往往出现招标选定厂家后,直接使用厂家通用性应用系统软件,而未根据自身需求对软件功能进行梳理和设计,造成功能不适用的情况,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系统在上线后越来越少人使用,造成系统的闲置浪费。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业务使用部门应全程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升级中,使得信息服务能够不断与业务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在招标前梳理功能需求书,并在确定厂家后,与其共同细化功能、流程和接口设计;在系统建设过程里程碑中设置质量控制点,采取用户需求确认、用户功能确认、用户系统运行确认等机制,确保设计与需求一致;通过各类测试和例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运维阶段及时收集反馈的问题并定期总结,以此作为下一阶段优化升级的依据。

(4)运营模式缺失,资金缺口大。

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在当前阶段,学校是主要投入方,但是单靠学校投入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解决的方法建议:学校投入启动资金,拥有部分运营权,与合作单位共享收益(前向向使用者收费,后向向广告商收费);在建设中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以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加强信息化能力以降低后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信息系统集成单位以资源置换的方式准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智慧校园运营模式建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校园运营模式建议示意图

可以混合建设运营模式为核心,通过充分调动学校、合作单位双方力量,构建投入产出的商业模式闭环,确保信息化建设长效开展。

(5)技术人才缺失及流失。

在高校信息化工作中,由于被重视程度低、人员编制数量限制、缺乏晋升途径等原因,导致人才缺失及流失现象严重;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严重失衡。

智慧校园是一个高新技术的工程,需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人才体系的结构和数量。因此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人材保障和建设。1)制度上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编制,并设置合理的晋升途径;2)打破部门壁垒,建设一支专职+兼职结合的IT人才队伍,形成外包+自主结合的建设方式;3)与学校教研相结合,设立关于智慧校园的课题研究,同时实际的建设经验和案例也可分享到教学中。

3 智慧校园系统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的问题分析和建设建议,对智慧校园的具体规划思路和建设方案总结如下:

3.1 智慧校园规划思路

在智慧校园建设时,应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步骤:先通过对校园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的梳理,结合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统一的顶层规划,再分步分批完成各类系统的落地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内容规划思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校园建设内容规划思路示意图

3.2 智慧校园需求分析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和学校相关的各类人、各类组织的各种活动需求,因此在需求分析时应该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对各类使用者进行分类和需求分析,最终得出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服务的需求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科研人员、校园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外部院校、企业、校友等,结合其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将主要需求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智慧校园需求分析表

需求对象 教师 学生 科研人员 管理人员 其他学校、企业、校友等

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 学习需求(入学、留学、课外培训等) 项目管理 安全管理 院校交流

人事需求 科研管理 资产管理 企业招聘

办公需求 工作需求(勤工、就业等) 学术管理 人事管理 学企合作

科研需求 教学管理 校友交流

医疗需求 生活需求(购物、就餐、住宿、医疗、娱乐、交流等) 招生管理

深造需求 招商管理

财务管理

通过以上简单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其需求要有相同也有不同,主要体现如下:

(1)大部分数据是同时存在于多个需求中的,如学生的成绩、就业情况等,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都需要知道。

(2)应用层面上对于不同用户、不同场景情况各不相同的,如学生的成绩,学生关心的是个人情况,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班级情况,教务是关心同类课程的整体情况等。

(3)同一个应用需要多种方式展现,再如学生的成绩,需要提供短信推送通知、手机端查询、电脑端的输入、查询或汇总统计等。

要满足以上的各类需求,通过单个系统的建设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多种类系统、多类型数据及多形式的界面充分融合来达成。

3.3 智慧校园总体架构

从智慧校园的需求出发,参考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对系统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示意图

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主要由感知层、基础网络设施、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展示层组成。

3.4 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在总体架构的指导下,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主要分解为基础设施、统一平台和应用系统共3大部分,感知层的建设内容结合应用系统进行部署。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的建设。

1)基础网络

智慧校园中信息的传递和共享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目前常用的网络分为固网和移动网。

基础网络提供3大类需求:满足校园内学生、教职工等的互联网上网需求;满足校园内学生、教职工等访问校内数据中心应用平台的需求;满足校园内如刷卡器、摄像头等各种感知终端与中心平台通信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基础网络都通过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由运营商完成校园内部的主干光缆和电缆布放,并提供互联网出口,通过部署认证计费系统和学校一起进行互联网上网业务的运营;学校完成内部教研网络的建设,满足内部通信和安全的需求。网络建设时要注意网络层次、结构的设计,通过各类隔离、认证手段,控制终端接入权限或实现运营管理,通过域的划分完成安全管控。

2)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数据共享、业务应用的统一承载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完善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注意安全和能耗的问题:

安全方面:选用合标的土建基础规范的机房设计,注意机房承重、机房耐火等级、供电条件、机房监控等方面的要求,减少安全隐患。

能耗方面: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后,能耗将是其维护过程中最大的一笔支出,如果在建设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绿色节能的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维护费用。节能的手段一般有制冷、通风及加湿系统的节能设计,供电电源系统的节能,提高IT系统集成度,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的应用等。

3)云平台

云计算技术已经进入了全面商用的时代,其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部署快速灵活性以及节能减排等特点,可为智慧校园解决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并在统一运维上大大降低人员配置需求。

同时,依托云平台可以为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开发环境资源等方面提供IaaS和PaaS层云服务;在教学和办公方面,还可以依托云桌面技术,完成教学环境的快速部署、教育资源安全保护以及桌面漫游;通过在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环境部署瘦客户机,还可降低设备采购和维护的成本。

(2)统一平台

统一平台主要包括统一认证平台、统一门户、一卡通平台和数据库平台,通过基础体系应用的建设,为学校的各类具体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统一入口。

1)统一认证平台

统一认证系统主要实现多应用系统间的用户账号管理、用户身份认证、分级权限管理和单点登录等功能,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2)统一门户

通过统一门户的建设,学校对外“一张脸、一扇门”,再加上与统一认证系统的结合,用户通过一次登录就可以连续使用到校园中的各类资源,实现各种应用服务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3)一卡通平台

通过统一建设一卡通管理平台,使在校园中的各类活动和应用都可以基于一卡通来开展,如门禁、停车、补助领取、费用代缴、电子钱包、图书借阅、身份识别等。

4)统一数据库

为了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在前期就要统一考虑对数据库的规划和建设,主要进行2个方面的考虑:

数据标准化:在全校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统一数据管理平台:是对各种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为数据共享,深层次数据挖掘、分析作基础;提供整个学校各类应用、统计分析、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

(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的建设由于各个高校的目标定位及管理模式的不同,其建设的重点和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包括招生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科研与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对外交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等。

各个系统在完成自身功能完善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和流程互动,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

4 结束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其放到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需要打破部门划分,以面向服务对象的思路来进行系统划分;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让所有人真正享受到智慧校园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2010.

[2]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 119-125.

[3] 何春莲,李琼,胡元. 高校构建智慧型校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红河学院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21): 101-103.

[4] 沈霞娟,高东怀,刘健,等. 面向智慧校园的第四军医大学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初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 12-17.

[5]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4): 12-17.

[6] 王燕.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9): 88-92.

[7]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 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8] 汤兵勇,李瑞杰,陆建豪,等. 云计算概论[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9] 岳梅樱. 智慧城市:实践分享系列谈[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10] 李林.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思路清 产业兴

乘着环首都经济圈升温,借助咫尺京津的区位优势,2012年,武清区在继续优化工业结构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年2月18日,武清商务区应运而生,正式筹建。三年过去了,商务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擅长用优质产业聚集人气,努力打造大区域中央商务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武清CBD”。

启动建设之前,商务区从国际顶级设计团队中优中选优,确保每项规划、每项工程出精品。在高水准规划的引领下,商务区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倒排工期、卡死节点,全力加快推进开发建设进度。规划部门为赶进度,每天晚上兑进度、催规划进展到半夜;施工人员不顾炎暑寒天,全身心坚守在工地上。

为了找准思路,武清商务区领导还分别赴天津滨海新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虹桥商务区,以及北京望京科技园,针对园区开发建设、经营模式等开展细致考察,并与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学院教授、咨询公司、银行,就园区公司化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摸索出园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最终,确定了“重点突出、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即:避开京津两大城市及滨海新区,发挥武清错位优势,以服务京津两大城市为重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经过不懈培育与发展,目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金融、商贸、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优势聚集的发展态势。

行业龙头奠基石

2012年4月,中兴通讯第一个向武清商务区投来橄榄枝,计划在此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规划产业用地350亩,总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可吸纳5000人就业。项目落地后,至少带动百余家上下游项目进驻商务区。项目秉承“科技引领进步”理念,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信息安全、融合通讯、移动办公、企业应用整合等电信级IT系统方案和专业IT服务。在天津市先后参与了全国供热示范城市的供热计量信息化建设、武清区“智・惠武清建设以及杨村一中智慧校园、武清文博馆、武清商务区国际企业社区的智慧化建设等项目。2014年,与中国最早的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合作建立招商局兴天云谷投资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实现园区运营与智慧科技的完美结合。

2012年12月,太平洋电信集团的扩张战略与武清商务区的规划定位不谋而合,该集团决定在商务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天津信息服务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00亿元,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可弹性计费的基础即服务(IAAS)云计算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时刻简单、易扩容的基础资源服务需求,项目建成后可吸引5000名高端人才就业。用太平洋电信集团总裁Carl的话说,他们将竭力推动天津武清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IP价值洼地。

2013年3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武清商务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战略性科技产业“北斗新兴战略产业园”正式落户武清商务区。据悉,占地375亩的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是唯一部级导航产业园,重点发展卫星导航、授时、通信等导航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一批应用终端机元器件制造、核心芯片研发、应用软件开发及北斗卫星应用配套的相关产业,带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园区。重点打造“三个平台、七个集群”。目前,三大平台之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启动规划,正在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五大产业齐发展

涵盖了云计算、导航、移动互联网三大板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金融、商贸、文化创意五大产业发展迅猛,均呈现了集群化发展。

2013年5月,迅联时代新媒体产业园落户。该项目占地约60亩,其中一期迅联博纳和机器人项目科技研发总部占地30亩,二期产业园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约为6亿,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收1亿。此项目将国际化理念与本地市场需求相结合,专注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包括网络营销策略、媒介计划及购买、视觉创意设计等数字营销服务。

2014年1月,随锐科技落户。该项目专注于智慧通信云融合平台、视频通信云平台等商业云业务,同时集创新、设计、研发、销售与服务于一体,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致力于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商业通信云市场的各级客户,提供跨平台、跨品牌、跨设备的智慧通信云与智慧融合交换服务,尤其擅长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视频通信云商业领域,是中国领先的通信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14年7月,“天津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揭牌。天津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是天津武清商务区与云适配-美通云动(北京)科技公司联手打造的高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云适配是微软创投孵化器第二期的优秀企业,基于云计算与国际领先的HTML5技术,能以一行代码迅速将网站移动化,实现PC网站和移动设备之间完成无缝对接,能极大降低企业移动化门槛和成本。目前已适配了近20亿个网页,其中不乏诸如微软亚太、联想、光明网、中国青年报、探路者等知名企业官网。双方将在天津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设立北方区运营总部,在未来将引进30多家支付、物流、金融担保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机构入驻,共同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2015年1月,移联佰汇项目落户武清商务区,该项目是专业综合缴费系统电商平台公司,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综合缴费服务,平台商品涵盖通讯服务、生活服务、差旅票务、金融服务等类目,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全国总之一。计划在商务区建设研发、呼叫一体化商务办公中心,预计首年实现税收150万元。

一个个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犹如一部部马力强劲的“引擎”,牵引着武清商务区抢抓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调整机遇。目前,落户武清商务区的信息技术产业龙头项目已2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其中不乏行业顶级企业,特别是新媒体产业发展迅猛,迅联时代新媒体产业园落地项目达150余家。

2014年10月,武清商务区迎来生物医药领域一大突破性进展,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的涵玉干细胞研发基地落户园区。这里将集合国内最精端的研发设备和研发人才致力于干细胞临床治疗和抗衰老生物技术的研究、转化。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权威的干细胞研究中心、综合干细胞抗衰中心和达到欧盟最新标准的GMP级干细胞产业转化中心,并与园区内现有的世纪博爱、元宝枫、中科艾恒等企业共同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每年税收逾亿元。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推动武清商务区生物医药产业向品牌化、国际化、集群化迈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将与世纪博爱、康仁堂中医药、元宝枫、世纪艾恒等,共同打造辐射京津冀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15年4月,天津文化传媒商会与武清商务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武清商务区合作共建文化传媒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基地。充分利用文化传媒商会资源,力争每年进驻基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0家以上,逐步建成辐射环渤海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同时,设立文化传媒与创业设计培训中心,以及创业金融咖啡项目,为文化创业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保障。

俗话说:无商不活。武清商务区开展金融、商贸产业招商工作可谓无巧不成书。2013年,总理视察天津,提出“金融创新围着实体转才能双赢”的重要指示。武清所处的区位,以及京津金融一体化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启动建设,决定了武清商务区可以直接服务京津两大城市的实体企业。目前,商务区已引进美国大通金融、民生银行、中信证券、中绿创投基金等10余家,正在深入研究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租赁、股权投资、信托基金等业务。

作为武清新城三大商圈之一,武清商务区正在深入探索基于都市白领的时尚消费文化,围绕园区内的滨水商业步行街、环中央湖商业休闲区、国际企业社区等,吸引高端餐饮、酒吧、咖啡厅、茶吧、美容会所、休闲购物中心、服装专卖和定制等产业进驻,为时尚人群打造高品质第三空间。高端国际汽车城,是武清商务区引进的集汽车销售、展示、品牌体验于一体的高端国际汽车城,其销售、展示汽车均为国际顶级名车。另外,娃哈哈商业综合体、全聚德酒店、梦金园珠宝全国最大的旗舰店均已落户园区。

“中华之梦”创业大赛 驱动园区创新发展

今年5月27日,武清商务区承办了“中华之梦”创业大赛,来自环渤海区域的300余名投资人和创业者齐聚天津市武清商务区,参加了“中华之梦”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启动仪式。此次大赛由中搜网络、华普亿方和洪泰基金主办,武清商务区承办。活动分为三个赛季,按照初评、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武清商务区将承担三个赛季的复赛阶段比赛,决赛将在中央电视台举办。大赛覆盖20多个省市,来自北大、清华、创业之星等商学院和机构推选超过1万个创业项目参加,历时9个月。红杉、IDG资本、中搜创投等上千家投资机构,提供了的资金规模超过2亿元。武清商务区作为“中华之梦”创业大赛的产业孵化基地,其17万平方米的国际企业社区成为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载体。为推动创业创意项目孵化成功,武清商务区还与中搜网络共同成立了“中华之梦”创业孵化基金,与华普亿方共同成立了“中华之梦”创业学院,与天津大学共同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创业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目前,商务区已落地的众创空间已达4个,分别为“中华之梦”创业孵化器、天使街股权众筹创业基地、中华海归青年汇、天津大学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建设总部楼宇 夯实园区发展基石

培育特色主题楼宇,是武清商务区把握新兴产业信息,打造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方式。目前,商务区自建了17万平方米的国际企业社区,由集中办公区和花园办公区组成,参照国内最佳商务及生活配套设施的高标准,实现典雅舒适、疏密结合、立体花园目标。招商主题涵盖四大类,分别是:设计类,包括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等;新兴产业,包括3D打印、数字医疗、呼叫中心、在线交易、移动互联等;企业服务超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税务师事务所等。另外,园区还将重点完善两个方面功能配套。一是生产配套,太平洋电信数据中心已接入园区,正在筹建北龙中网呼叫中心、云适配跨屏服务平台。正在进行企业服务中心装修设计,涵盖法律、税务、财会、证券、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的10余家服务机构已确定进驻,预计建成后进驻的服务机构超过30家。二是生活配套,已经引进了水上海年代美食广场、B-S商业、华润万家超市、东亚银行武清支行4个项目。

优势突出 服务到位

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

武清位于京津之间,是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中心,商务区则位于武清新城核心区。武清城 区距北京市区71公里、首都机场90公里、规划中的首都新机场45公里,距天津外环13公里、天津市区25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5公里、天津港71公里。拥有全国区县级域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条件,京沪、京津塘、京津、津保、津蓟、滨保6条部级骨干高速,12个高速口均匀分布全区,任何村街在十五分钟内可到达一个高速口,另有唐廊高速正在规划中。武清城际站是城际列车天津段的唯一经停站,到北京和天津市区仅需22分钟和12分钟。区内已建成“九横九纵”路网,形成了沟通京津、连接周边、开放便捷的路网体系,路网密度达148.6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引才机制完善

一直以来,武清商务区坚持通过“产业+人才”的引进方式,不断引进高端优秀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着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产业,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其中,211、985院校毕业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数十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周立伟合作,建立了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天津研发中心、中关村・武清创业学院三家院士工作站。

服务模式高效

认真践行“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坚持把服务作为园区发展的活力来源,行政服务许可中心32个部门提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他们坚持“一个项目、一位公司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方式,对入园项目从签约、落地、建设到运营的全程跟踪服务。真心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一位曾经受益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当时企业入驻时急需办理一些手续,商务区服务人员昼夜工作,原本需要20多天才能办结的手续,节省了近一半时间,在这里落户发展,我们的选择没错!”这些是商务区倾情服务企业发展、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工作的真实写照。

现在,位于环首都经济圈核心区的武清迎来了借国家战略平台全面腾飞的大时代,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叠加机遇,为武清商务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台,一个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正在京津之间迅猛崛起!

智慧服务 生态和谐

与众所周知的CBD不同,武清商务区将自己定位为智慧与生态的综合体,兼顾人本与环境。这里既有智能化招商平台,又有占地千亩的中央公园。这里打造的是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新型产业聚集体,它诠释了绿色、生态、智慧的新概念。这里还将矗立220米高的地标式办公楼宇,将成为武清新城内生态环境最佳和最具智慧特色的商务新区。在这里,“生态”“智慧”“商务”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主题,却相生相伴、永不分离。

“智慧”是武清商务区打造的又一特色,也是武清商务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智慧,是人的智慧和物的智能,既包含经济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也包含人的主观能动、创新能力、聪明才智。2013年,武清区被选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武清商务区则成为全区的先行先试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

武清商务区正在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利用其全球领先的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园区”,实现管理网格化、监测信息化、服务智能化。让所有入区企业和个人享受高品质的智慧服务,打造“智慧服务”品牌。为扎实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商务区还制定了详细方案,完成了可研报告专家评审;正在制定主干光纤网铺设方案,以及重点区域wifi无线覆盖和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启动了国际企业社区智能化施工,17个子系统全部进场;扎实推进了中央公园智慧化方案设计。很快,一个“配套完善、模式创新、运转高效、宜居宜业”的智慧园区典范必将屹立于京津之间。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一直以来,“生态”就是武清商务区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园区曾与丹麦绿色中国联盟进行深入沟通,对国内高水平的生态园区进行了多轮考察,并借参加商务部生态园国际合作会议契机,向高水平生态园区借鉴经验,有效拓宽了商务区打造国内顶级生态示范园区思路。

2013年,视察中新生态城,做出“可复制、可推广”重要指示后,武清商务区把握机遇,立即组织赴中新生态城进行对接学习,成为第一家复制中新生态城模式的园区。武清区政府与生态城管委会签署了支持双方合作的备忘录,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政府间支持。这标志着武清商务区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启动。

2014年,商务区因地制宜,委托制作了《武清商务区生态设计手册》,高标准编制了生态园区指标体系并进行分解,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初稿;按照零碳标准,启动了绿色建筑展示中心建设;将国际企业社区作为生态示范项目,按照绿建三星的国内最高标准启动建设,目前绿建三星认定已完成。另外,还启动了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在商务区中央湖公园建设一座零碳建筑――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作为商务区生态园区的示范建筑。

“从北京到天津,蓝天碧水在武清。”武清宜居优美的生态基础环境,为商务区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借鉴中新生态城在指标体系、生态规划、绿色技术等成熟经验,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示范园区,2014年6月,园区按照国家绿建标准,建成占地千亩的中央公园,水面开阔、绿影婆娑、景观雅致,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景观公园。半年来,接待各级领导、客商就超过1500人次,已成为武清市民休闲的最佳去处,也是武清新城新的景观核心区。

崛起 招商结硕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武清商务区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特色确定的招商引资思路。国际企业社区的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花园式的独立办公空间和全部达到三星标准的绿色建筑搭建起了京津冀区域首选的楼宇平台。此外,招商局兴天云谷、金鹏瑞翔、海达大厦已全面启动建设。

截至目前,商务区共引进项目800余个,其中,投资100亿元项目1个,超亿元项目20余个。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果,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商务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那么一流的服务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就是其成为各类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创业发展高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自成立以来,商务区认真践行“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认真借鉴其他园区的经验,深化摸索完善,制定了一整套招商引资服务机制,全面落实“一站式”贴心服务,从项目接洽、落地到建设、投产,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到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开工投产后经常,促进项目生根、开花、结果。

智慧园区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通过机顶盒,消费者可以使用回看、互动等功能。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互联网联通的状态下,使用电视遥控器用语音来搜索节目、调节音量、查看天气预报等。用户需要什么功能,有哪些应用需求,电视厂商、有线电视台几乎都可以将其实现,这已经和几年前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提出的智能电视概念非常接近了。

应用需求驱动了技术变革,消费级市场如此,企业级市场亦如此。面对复杂的园区网络环境,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应用需求驱动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改进解决方案,尽可能去满足客户的需求。2016年6月初,新华三集团在“2016 H3C Tech-Tour”技术巡展成都站上,正式了应用驱动园区网(ADCampus)解决方案。这是软件定义网络理念的园区网解决方案,是继2015年底新华三旗下华三通信大互联战略后推出的核心解决方案之一。

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包罗万象,这当然也包括网络。园区网是基础的网络形态之一,如大学校园网、企业内部网等。经过多年发展,不仅园区网的规模与园区企业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移动终端、物联网设备等新的接入设备也对园区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人适应网”的园区网应用方式,面对当前人员变化频繁、应用大量增加、移动接入复杂等情况,网络僵化、位置绑定、运维复杂等短板显现无疑。

对此,华三通信国内市场部副总裁毕首文指出,从传统的人驱动网络,转变为应用驱动网络,最终实现智能驱动网络,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轨迹。作为“大互联Connect+”落地的关键,新华三在新网络基础上,推出了应用驱动网络基础架构,来满足业务新常态带来的新需求,应用驱动园区网(ADCampus)解决方案就是其中针对园区网场景的具体实现。

新形态下的园区网与传统意义上的园区网有所不同,新华三对此的解读是,新华三提出了一个SDN plus概念,即在SDN概念的基础上,来开发具有更多附加值的产品。它跟SDN密切配合。华三通信战略市场副总裁王玮补充道:“早期SDN技术是通过OpenFlow流表下发来控制转发,但在实际运行中并不顺畅。而我们提出的SDN plus不仅可以使网络顺畅运行,而且还为用户提供了通信、安全策略的保障。”

切片与柔性减少手工配置

在新华三新园区网构建设想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切片和柔性。所谓网络切片技术,事实上是一种隔离方式。这与以往的物理隔离类似,但现在是以软件定义网络的方式来实现的。

王玮认为这种隔离非常有必要,是非常常见的应用:“其实切片的目的就是实现隔离,使不同的用户组织区隔开。在多数企业网络中,有多部门的不同应用需求。因此,也产生了多部门之间的隔离需求。举例来看,工业生产网络、办公网络和财务网络的需求就不同,在同一园区中,甚至在同一企业中的应用需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网络隔离技术。”

新华三采用的VXLAN技术可以实现虚拟网络下的大范围隔离,这与传统的使用VLAN隔离有所区别,VLAN隔离无法实施大范围隔离。由于VXLAN是一种虚拟网络隔离,因此也更容易部署。

毕首文认为SDN和VXLAN技术是紧密结合的,他表示:“如果SDN和VXLAN技术融合在一起的话,就有可能实现一键部署,区别应对网络应用的不同需求。例如,在某一时间段专门隔出一个视频会议应用,保证其拥有足够的带宽。在视频会议结束时,即可通过更改该隔离策略即可将网络状态恢复为原状。对管理员来说,这种配置在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中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这就是应用驱动园区网的可取之处。”

以往,这种配置可能需要专业的管理员来完成,但如今一般用户就可以完成。相对于传统构建模式,新华三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有着十分显著的变化。ADCampus解决方案创新地引入了VXLAN+SDN的技术,通过构建基于VXLAN的新一代柔性园区基础网络,配合软件定义的相关理念,颠覆传统园区网“人适应网”的现状,实现整个园区网范围内“网随人动”。

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不仅拥有高“柔性”,而且还拥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只要把业务属性部署下去,它会自动对网络进行优化,这可以提高园区网使用效率。该解决方案由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设备组成,外部搭配园区网驱动器(Campus Director)。在具备统一配置文件、无差别网络接入、安全资源集中部署、基于应用网络切片等特性的柔性网络基础上,园区网驱动器将网络的自动化上线、接入管理、用户组/策略管理、业务配置管理、网络运维等功能集成在一起,通过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提供给管理员,并支撑上层多种业务应用系统。

对于用户来说,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可以让管理员告别复杂的代码工作,所有操作都通过园区网驱动器后台转化为网络设备的具体命令下发给设备执行,大大降低了园区网运维难度。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不需要做任何网络配置调整、增加运维复杂度的基础上,让用户和终端可以在整个企业园区的任意角落移动,保持用户和终端始终处于既定的隔离网络、延续既定的网络策略,从而大大降低了园区运维的复杂度,满足移动化和物联网浪潮下对于园区网络新的诉求。

保护企业投资

适应不同行业需求

在很多方案的落地过程中,通常都伴随着大量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者增添,那么新华三的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是否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否会对园区和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对此,王玮表示园区设计初期就会详尽考虑这些问题:“新网络方案的改造并非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希望尽量保护用户的投资。所以这种设计,包括SDN、交换、转发等环节现在并不需要更换整网设备,仅需在重点节点更新一些设备,主要集中在汇聚层和网络的边缘,充分考虑了保护企业投资,避免浪费。”

为此,新华三专门研发了相应的园区网驱动器DR2000。作为一款开创性的产品,DR2000可支持169个厂商设备,支持第三方App的导入,Restful接口提供调度网络的能力,可帮助IT部门同时管理15000台网络设备和10万个用户及终端。借助这一设备,企业可以轻松跨入新IT“快车道”,部署快、运维简、创新易的应用驱动园区网也得以轻松实现。而DR2000仅仅是该解决方案中的一个设备,还有很多设备供用户选择。

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略,那就是该解决方案既然是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那么针对不同行业用户,这种方案自然会面对不同需求,毕首文表示:“该方案在面对不同场景的时候是结合行业特质的,园区网的建设都会结合整个行业本身的一些特质在里边,会有一些相关的业务性的定制化应用在里边。”

智慧网络助力智慧城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