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语文总结

对语文总结

对语文总结

对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观察力;敏感性;写作;有效途径

一、运用精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想象力

从小学、初中至高中,语文教学逐步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语文成绩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这一课题上,思维的局限提高不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漠视的心态,无法在阅读中了解真意。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偏重于考试,局限于课文、徘徊于课堂的范围,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程序性地简化了课程的安排,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进而令学生墨守成规,只会答题、不懂延伸。这样只会加剧学生对课本知识越来越厌烦,教师对上课也是越来越不当回事,失去原有的工作热情,从而对自己选择的职业产生疑惑。

鉴于以上误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紧张的学习课标而忽略了对课堂环境氛围的创造,如,课文《荷塘月色》,在教学中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板书的直接导入,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荷塘幻灯片投影播放;随着画面的渐进,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在学生的脑海里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荷塘意境。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描绘,像“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提醒学生注意聆听、阅读,刺激学生感官;在播放完毕后,列举问题,引导答案,延伸拓展文章抒发的情感,让学生自主讨论,放宽学习氛围,缓解学习压力。

第二阶段:以作者情感的导入,引发学生自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逐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及意义,并解释重要词汇,在习题的帮助下,加深学生对课文解释的印象,渗透知识的运用,借以领会全文。

第三阶段:让学生朗读背诵、回顾全文、总结分析,最后让学生放飞思维述说读后感,支持鼓励学生的不同看法,勇敢创新。

至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感受课文的情境氛围,既能自主思考,也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拓展和思想感情也会在这种情境中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学生观察力、敏感性的培养

高中语文的学习成果主要在写作方面得到体现,词汇的丰富、

语句的流畅、创意的实施、无一不在写作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当今的学生,会的只是造作文、抄作文,却不会写作文;就算写出来也大多是滥竽充数,不仅死板单一且语句不流畅,也没有丰富的感彩。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的往往不是多加练习,而是要学会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亮点,才能显示出眼光的敏锐;只有从简单的事物中挖掘出所融汇的意义情感,才能引发别人的深思。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课文《哈姆雷特》中,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用简单的文笔述说了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文中作者用灵敏的洞察力描绘了人物动作和形态,

使人物变得生动;又用细腻的对话描写敏锐地展示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冲突,令人情不自禁地以身代入,像文中“……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雷特最后说的这句话,结合课文节选部分加以分析,询问:“这句话体现了哈姆雷特怎样的内心世界?”在学生转动思

维充分地发挥想象融入意境氛围感受作者写作心情的同时,加以引导;令学生模拟学习作者写作的方式,教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看待事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敏感性。

敏锐的观察力能使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对一瞬而过的事物充分展开描绘,为内容添加更多色彩。而敏感力的发挥,会让笔下的角色注入灵魂,舞动起他们的臂膀,从而令读者流连忘返、持续地遨游于故事的海洋。

三、教学的活用,启蒙写作的灵魂

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教导学生对人物、文章、诗词的人物情感、社会背景、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从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转动自己的思维,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与感情融汇。只有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展开多种模式的引导,步入实践,令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汲取容纳后,才能掌握教师所授教的知识,更好地用自己的文笔写出赋有灵魂的作品,使文章不再空白单调,

笔下所描绘的色彩将更加绚丽多姿。

四、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吃透课本,学会灵活运用

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虽然我们在小学就开始接触语文,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紧抓课本,整理出知识点和难点,条理性地有规划地进行教授。学生课下积极回顾课上教师讲的知识点,不断复习、不断学习,吃透课本,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中,

要知道课本上的不是自己的,但是学会并能灵活运用就是自己

的了。

2.善于观察,丰富大脑

要知道语文无处不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自行总结。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善于观察不仅能够丰富视野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思考勤动脑,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文字的敏感度。

3.多读课外书,提高知识储备量

现今市面上的图书是越来越多,种类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一般的图书都要阅读一些。用心灵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阅读到好的书籍时,可以将读到的好词好句进行整理摘抄,多读多看,用自己的想法去感受作者独特的见解,在自己下一次的写作中也能出口成章、学以致用。所以说,学生就是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感受到不同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写作心境,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4.联系实际,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许多写作素材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让人们读起来有空虚感,觉得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才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致。所以,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自己的生活背景为蓝图,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还可以经常到处走走,感受不同地区、不同人民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增加生活的阅历、开拓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素材。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培养应该从教学出发,灵活运用教学,使其生动化、多元化,再结合,拓展学生思维,以此融进写作,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2010.

[2]黄卫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潘涌.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对话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6(16).

对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总结;引用;拓展

谢榛云:“结语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好的课堂小结能够发挥承上启下、拓展延伸的积极作用,这要求教师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总结的深度,这样才能提高总结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总结阶段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结语”不等同于“终止”,而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展学习的开始。但是目前存在一些教师忽视总结甚至一笔带过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用”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总结与拓展,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化与生活化。

一、总结,言之有物

总结是每堂课精华的凝结,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发人深省。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注重承上启下,同时还应该做到举一反三。为了避免总结阶段知识内容的空洞枯燥,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借相关的内容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作者的认识,鼓励学生运用系统、联系的观念去分析全文。

《林黛玉进贾府》就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文章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情景,将情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灵动地刻画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不同人物的形象,介绍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对全文进行赏析解读之后,学生对作品的主要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对内容也有了深入的思考。教师利用总结的机会,抛出俞平伯对《红楼梦》一书的评价:“以我的偏好,觉得《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细细看去,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我还觉得《红楼梦》所表现的人格,其弱点较为显露……凤姐的权诈,探春的凉薄,迎春的柔懦,妙玉的矫情,皆不讳言之。即钗黛是他的真意中人了,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其实都不能算全才。”这里的引用看似是对《红楼梦》全文的总结,将人物的形象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但其实这些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就可见一斑。学生在俞平伯的评述下,自觉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进行了探索性回顾,联想到了很多不经意的、细小的情节,从而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人物、故事情节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引申,引导探索

课堂小结不仅需要关注对全文的概括性描述,同时也要进行拓展式引申,让学生对于同类或者异类的文章、经典语句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此,教师应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引申拓展的过程中,用丰富的课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

庄子的《秋水》中就包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内涵,短短的几节课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究,需要教师在小结阶段进行拓展延伸,在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价值观念进行主动地探索。因此,教师在小结阶段提出问题:“河伯在看到北海时感慨:‘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避免主观意识上的片面性。通过《秋水》(片段)中河伯的故事,大家还能联想到哪些相关的道理或者是故事?”有的学生立即联想到井底之蛙的典故,并且联系自身对这一思想认识进行了分析,提出“人贵有自知明”“谦受益,满招损”等观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庄子《秋水》以及其他经典著作中的故事、哲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抒情,情动于衷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而文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应该在发挥这种感染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文本所具有的情感魅力。

鲁迅先生的作品《拿来主义》中讨论了对文化批判性接受与继承的问题,文章在语言上秉承了鲁迅先生一贯犀利、风趣、幽默的特点。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对“送去”与“拿来”的思考,学生须达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实现本文教学的目标。在小结阶段,教师应该引入一些鲜活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引用2010年张家界景点“南天一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比对这种西化所带来的影响。借此,教师再指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全盘“拿来”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崇尚的中国风,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与正确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在这种引导下,很多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继承、接收与发展进行了观点阐述,从自身出发阐述了如何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的看法。这种情感牵动式的总结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也避免了作者情感与思想内容的单调传输。

四、链接,融入生活

语文教学不能仅从书本入手,而是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精彩实践活动、生活案例与经验等内容的引入,开展丰富多样的总结教学,这样才能突出语文教学的现实价值,促进学生开展深入多面的思索。而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人,也是生活实践的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联系实际、融入生活。

老舍的散文《想北平》通过质朴简单却温暖感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他对家乡浓厚深沉的爱。在读完全文之后,学生认识到思念不是从大的方面入手,即使是普通的四合院、青菜、扁豆也能融入情感于其中。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你有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过父母身边?当产生这种思念之情时,你脑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随后,教师再对这种思念之情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将其与爱国之情、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围绕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谈谈在面临国家遭到侵犯时,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与点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对情感的融入、拓展与延伸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与感悟的终止,更不意味着学生与文本沟通交流的断绝。在总结阶段,教师应通过适当的引入与延伸,带动学生与文本进行全面、深入、多哟蔚慕涣鳌6源耍教师应该拓宽自身的见识与认知,运用扎实的文学储备、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对结束语进行巧妙地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总结的同时,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寿清.引用拓展,让语文课堂小结熠熠生辉[J].基础教育课程,2016,(5).

[2]张玲,冯明亮.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小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对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努力钻研、潜心教改。英语的基础教学是新生事物,每一节课,我们都经过研讨、深思熟虑,寻找最佳的授课方式,以便学生易于接受。常常是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才觉得心情舒畅。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从兴趣培养开始。英语教学完全是兴趣教学。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准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利用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 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坚持营造宽松的英语教学氛围。大胆和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也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有利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激励肯定的语言对待学生,尽可能地表扬和赞扬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敢说敢做,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有效的学习英语。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英语教学,每周二、四中午大课间时间集中以各种形式练习英语,学生以愉快的英文歌曲,课文朗读,对话表演、游戏等形式表达对英语的喜爱,从而为学生‘乐学’创出一片美丽的天空。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一、大声读,在读中克服羞怯。五年级学生处于身体与心理生长的发育时期,腼腆、羞怯的心理在英语课堂上尤为突出,为训练学生大声读,我从最简单的音标、单词开始读起,声音越响亮,表现就越好。

本学期我校英语学科搞了各种英语兴趣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英语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自己绘图,自己设计版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组织进行了英语单词竞赛,各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对竞赛都非常重视,每天都进行练习,各班成绩也是非常令人满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英语组将继续不懈努力,使我校的英语更上一个台阶。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英语学科教学总结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语文写字教学总结

优秀教师教学总结

代课教师教学总结

对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点染;结构;关联

在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个词时,教师常简单的将这阕词概括成“总―分”或者“分―总”结构,而忽略了它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技巧――“点染”手法。那么,这阕词的点染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呢?词的行文结构和点染手法之间又有着怎样微妙的联系呢?本文将着重阐述这首词点染手法的三种体现形式及其与词的结构的关联。

一、点染手法的体现

清朝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在词中,点笔和染笔通常是紧密相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歌颂钱塘一地的“形胜”与“繁华”之美的慢词。纵观全词,作者除铺叙、互文和对仗之外,还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笔之一:“形胜”“繁华”。徐培均先生这样评价这首词:“东南形胜”三句运用“点”,点明杭州“形胜”“繁华”特点,“烟柳”以下多角度、多层次的描摹渲染杭州的“形胜”“繁华”,堪称“工笔重彩”的传世佳作。这段话正是对本词点染手法运用的理论性表述,也是对本词点染手法表达效果的充分肯定。词的上阕首先总的概括了“钱塘”印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有一种居高临下、杭城全景一览无余之感,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词人紧接着连续用了三个场景非常紧凑地渲染杭城的都市“繁华”,即上阕截取杭城的街巷河桥之美、郊外江堤猛浪、人民生活富足三个方面的细节描写,是为上阕“形胜”“繁华”三方面内容的染笔。在鉴赏角度上形成了视觉转换、动静结合、远近高低、景物色对比等方式的渗透,着力渲染杭城“形胜”之极、“繁华”之盛,展现出一幅热闹又宁静的市郊生活画面。下阕的染笔是通过对西湖的代表景物的描写、日夜泛舟西湖、官员流恋美景三个场面的刻画,烘托出歌舞升平的社会安定之貌,此处三方面的染笔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紧紧围绕着点笔“形胜”和“繁华”展开描写和铺叙,使得看似平常的风景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宁静祥和,又不失恢宏之气。

点笔之二:“清嘉”。下阕作者把笔锋转向了对西湖风景的刻画,“清嘉”即秀美之意,“清嘉”一词高度概括了湖山之美,成为又一个点笔,下文则是对它的渲染和烘托。杭城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桂子、更在荷花,故点到桂子、荷花又是选点显面,实写桂荷,实际上代表了此地更多的美景、宝物,不光是点到即止,令读者由此及彼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桂子”与“荷花”分别照应前文的“叠t”和“重湖”,这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衬托出西湖的秀美,是染笔之一。湖面羌管、菱歌,垂钓老者,采莲孩童的嬉戏,景美人欢,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流露在作者笔下。“弄”字和“泛”字突出了市民怡然自得、和谐诗意的生活状态,这是染笔之二。再者,地方官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更是对西湖美景的侧面赞美和夸奖,官员情趣之高雅充分突出政治清明之貌,这里既是对地方官员的正面歌颂,也是对宋朝政治的称赞。最后,作者直言夸耀之辞,祝愿长官终“归”凤池,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是染笔之三。

作者从静景到动景,从高处到低处,从风物到人文,从平头百姓到威武长官,详点细叙,小中见大,或非“清嘉”二字能形容得尽,又以“大象无形”,大概所有繁华、旖旎之景终莫不过“清嘉”一词最为亲和。

点笔之三:“好景”。词末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要夸的和要画的是什么样的“好景”呢,就是前面提到的所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此处仅以“好景”来总括杭城之美,则“好景”为点笔,烟柳画桥、云树堤沙、市列珠玑、桂子荷花、羌管菱歌、吟赏烟霞等诸多画面描写都是染笔,并且词的内容处理得详略恰当,主次分明。另外,和“好景”对应的正是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此等好景,只有满怀对杭城的喜爱之情才能够倾尽笔墨,仅一百余字,无所不包。

教学过程可以从点染手法出发,引领学生先对“点染”手法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举出已学过用到点染手法的词的实例,再对本词内容进行学习和审美鉴赏。与此同时,初步了解点染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技巧,还可以为下次课《雨霖铃・寒蝉凄切》的点染手法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二、点染手法与词的结构的关联

从行文结构上来说,这首词显然是总分结构的,上阕是总分结构,下阕也是总分结构,上阕第一句与所有下文亦是总分结构,这是本词表情达意的手法运用的巧妙之处。将“好景”看成是总括全文的标志,认为该词是分总结构也是成立的。光看上阕,我们很容易知道“形胜”句是全文的总起句,下接三句是对“形胜”的分写,而前面我们说上阕“形胜”为点笔时,下接三句为染笔。学生是不是会疑惑总分结构和点染手法的联系或区别呢,这里谨提供三条依据并举例说明这二者之间的关联。

第一,概念划分不同。总分,是针对行文结构的一个逻辑分类,行文结构由总括部分和分述部分组成,《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从上阕下阕的行文结构来定位,是总―分结构或者说是分一总结构的。而点染,是就词的表达技巧来定义的,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共同作用的一种方法。本词中,总分结构的总分部分和点染手法的点笔染笔在言语形式上恰巧是重合的,但仍不能将这二者糅合在同一逻辑概念上来称呼,这是区分的依据之一。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总分结构形式的判定是以总括部分和分述部分在段落中的前后位置而定的,行文结构有三种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而点染手法的点笔和染笔在段落中的位置是没有限制的,可前可后。另外,点染手法实际上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契合而构成的一个异质同构的特殊审美世界,故又可将点笔和染笔称作情语和景语。换句话说,情语和景语在词中的出现是没有先后顺序要求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形胜”“繁华”和以“重湖叠t清嘉”为情语时,景语都在后文;而以“好景”为情语时,景语在前文。因此可以说,点染的形式变化并不会影响到点染的性质和表达效果。

第三,表达规定不同。总―分结构的总括部分和分述部分之间可以有其他言语形式来辅助句子语言表情达意。例如,散文的每个段落句首都可以引用诗文、曲词、名言警句,使得行文的抒情、议论、叙事或说理更加深刻,这部分内容不会影响总括和分述部分言语表达的关联性。而点笔和染笔之间是有严格规定的:点染之间不得插入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再说《望海潮・东南形胜》,词的三处点染手法,点染之间都无其他非染笔语句相隔,情感是直接在点笔的基础上渲染开去的,显得有放有收,语言运用适度恰切。

三、结语

对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总结归纳研究,充分地将语文教学过程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摆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理论难以联系实际的情况”,在帮助小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要想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实作用,就不能忽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找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交汇点,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有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规划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表现力强、形式丰富的特点。还要吸取传统教学过程的优势,在夯实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长处:首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凝练,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元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关联的区域范围,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入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升;其次,通过对教学切入点的总结归纳,将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如,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和多彩多样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思维的发散,进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最后,帮助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感受到语文知识内涵的同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就需要丰富生活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兴趣,进而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

1.利用生活小故事活化语文课堂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听取小故事的同时,学习到课本中涉及的知识,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小故事,还可以让小学生以进行自我讲述的方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根据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小故事,以便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和学生的生活趣事无缝对接,进而保证该堂课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凝练自己遇到的生活小故事,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现美的眼睛”,满足新课程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例如:在进行课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在结合生活中学生遇到的故事基础上,利用“小马过河”中讲述的学习的基本道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勾起学生进行《小马过河》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马过河》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难而退”和“勇于尝试”为教学切入点来导入《小马过河》课程。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讲解鼓舞学生奋勇向前的故事和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元素渗透过程中,可以充分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督促学生反思,联系生活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加深,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2.利用生活元素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运用生活元素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小学语文课本之外的知识载体,让学生可以在平时的休闲和放松过程中,快乐地体会到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应用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生活中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这些五彩缤纷的教学元素,就可以让本来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机盎然,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大灰狼与小红帽》的教学时,应考虑到大灰狼与小红帽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描述手法,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诸如“大灰狼与小红帽”一类事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大灰狼与小红帽”这种情况出现的基本特点,并使用语文知识对“大灰狼与小红帽”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认识到的“大灰狼与小红帽”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笔记本,将自己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这一堂课中的相关的做人道理进行记载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大灰狼与小红帽”中蕴含的知识和人生道理的探索讨论,并让学生把“大灰狼与小红帽”中蕴含的“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道理进行总结研究,加深学生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案例进行总结研究,并进行相关的情境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能够为学生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通过总结归纳相关的生活元素事件,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也为小学语文知识的传播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载体,进而更加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实力支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育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2012,(19).

[2]刘晓含.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2012,(Z1).

[3]蔡书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尝试[J].学周刊,2012,(02).

[4]李军.语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文学教育(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