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熟稔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利于英语教学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掌握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恰当地运用语言。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西方人更注重实用,中国人更偏重精神感受,反映在语言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中西思维中的逻辑顺序表达不同:拿地址来说,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先大后小,按照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排列。而西方国家则相反,他们是先小后大,由点到面。如:“中国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是中国的写法,而西方国家的写法则是Jinming District,Kaifeng,Henan,China。再如:姓名的表达习惯也不相同。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则是名在前,姓在后。

(二)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社会,人们尊师敬老、重经验、重年龄。即使现代穿越题材的小说也是穿越到古代,鲜有穿越到未来的。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都着眼于未来,因此未来价值取向是他们重要的价值观念。西方穿越题材小说大多是穿越到未来的。

(三)生活礼仪的差异

1.称呼与招呼:中国人注重繁文缛节的礼仪,一般打招呼时是先称呼再讲话。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人打交道,中国人往往会使用不同的亲疏称谓和社会称谓(这也表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敬)。但西方人更追求平等、亲近的人际关系,因此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一般都喜欢直呼其名。中国人喜欢非对等式的称呼方式,而西方人则喜欢对等式的称呼类型。其中,最典型的,如:在汉语中有伯父、姑父、姨夫、舅舅、叔叔等的区分,但在英语中只用一个uncle来表示。汉语中常用的打招呼语“要去哪儿啊”并不是真正想知道别人要去哪里,所以对方可以随便回答。然而,用同样方式向西方人打招呼,他们往往会理解为你在打探个人隐私,让他们感到难堪和不舒服。

2.劝告和建议:中国人认为出于礼貌关心别人的个人状况是必要的,而西方人认为不应该过问别人的私生活。如果一个中国人问一个美国女士:“How old are you?”这句话会使这位朋友很不高兴,觉得你在窥探她的隐私。

3.赞美与批评:中国人在受到赞扬时总是表现得很谦虚。西方人比较善于赞扬别人,被赞扬者往往会欣然接受。中国人在批评别人时常会使用婉转、含蓄的方式,西方人批评别人总是直截了当。

(四)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如意,而英语中dragon代表凶残的动物。中国人对狮子没有多大的好感,如词语“狮子大开口”,常作贬义,但英语中,lion为百兽之王,象征着勇敢和威严。在英语词典里,“a famous and important person” 为lion的释义之一。

红色在中国代表吉利、热情、喜庆,而黑白两色则通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西方人则非常喜欢白和黑这两种颜色。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教师应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将中西文化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例如:中西方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代表income),WARM(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where,meal,也就是“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和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可分割。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就必须了解语言,所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彼此不能孤立存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任何一种语言教学中必然涉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多年来的英语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了应试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却很少重视文化背景资料的理解,致使三四年级的学生还不知“John Bull”为何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并不是唯一的困难,缺乏背景知识倒是一大障碍。学习外语的学生应该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于是,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理解,借助文化理解为教学提供新的途径,是教学的急需,是教学深层次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英语文化的概念

英语文化是基于人类文化基础上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人造自然"。文化的含义是很广的,不同人给文化下的定义不同。布朗说:"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科尔兹下的定义是:"文化指的是某些集团的人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所创造的一切"。康顿说:"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模式体系。虽然这些模式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但他们全然控制着人的行为......"从以上几种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的辐射范围包罗万象,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规范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关于教学中英语文化的理解,张奎武著《英美概况》中介绍:“在编写过程中,参照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教学大纲》,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分五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政党”。借鉴其对英语文化的划分与归类,主要根据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将英语各种教材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归纳与划分后,可将英语教学中文化分为生态文化(生态学,地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教育文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国内外高等院校概况等),民俗文化(人文学,哲学,民俗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相关内容,作为主体内容的铺垫与衬托,建立一种教学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将这些与教学主体内容匹配的背景文化称为英语教学的文化理解。

二、文化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英语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帮助英语学习者获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他们不仅能够阅读英文报刊、学术书籍,而且能够用英语写文章、论文和学术报告;二是要帮助英语学习者去除他们的语言障碍,逐渐了解另一种文化,提高交际能力,增加英语知识,并且使他们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母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也就是说,培养他们有效的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传播本国的文化,而且要引进和学习国外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因为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哪怕是你造出来的句子,说出来的话意思正确,没有语法错误,外国人还是听不明白。过去几十年里大学外语教学一直比较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说出的话和句子在语法上讲得通,而往往忽视运用得体,语言地道。这或许是造成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了近十年的外语之后仍然一开口就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

文化教学的内容通常可分为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不了解其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会导致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一般说来,文化知识能够直接通过正式的交际方法而获得,而文化交际则要逐渐通过非正式的交际方法而获得。对那些出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他们自己的文化的人来说,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避免产生误解是很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英语国家的人,尽管对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语法等等知道得很少,却不影响他们的日常交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长大,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恰当地表达自己。但是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尽管已经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运用他们的英语知识来进行交流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时,即使学习者已经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还是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和限制。

从长远来看,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会大大有益于英语学习者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提高交际能力方面,学习者应该更注重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不是过多地重视文化知识的获得。

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真实。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实用的语言材料和创造真实的文化语境,使学生理解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2)指导原则。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文化知识的增加,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和英语的价值观、信仰和宗教有关的知识。因此,首先要要求他们正确地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政治和社会。英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持合理健康的看法和观点。(3)实用可行。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文化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总之,文化教学要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文化教学的内容应该以文化交际为主。文化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尝试

究竟怎样实现借助文化理解提高英语教学方法的成效,充分发挥促进教学的功能,目前,尚未见到可以参考与借鉴的模式,能够见到的是关于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所以,作为本篇的重点内容是究竟怎样借助文化理解来提高英语教学,力求以文化理解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

1.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词汇教学相结合。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英语词汇(包括单词和习语、成语等)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

例如汉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几年中国养狗人数在增加,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植于汉语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受其他语言影响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相反,中国人喜爱猫,常用"馋猫"形容一个人贪嘴,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即使有一些英文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英汉意义上的区别,避免日后实际应用时出错。

2.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文句子或文章段落的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土"变成了"水"(water)。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正确的翻译应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3.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讲解相结合。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A课文为例,文章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Charlie Chaplin的生平。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文章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充分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Charlie Chaplin的一些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Dickens的相关著作。比如课文第一段提到"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3](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这句话的翻译不难,但是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狄更斯在卓别林出生时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卓别林一岁时父母分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发疯,很小就和同母异父的兄弟流落街头,生活凄惨,这些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Oliver Twist很相似,因此才有了文章中的那句话。

4.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本国文化对比相结合。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进一步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B课文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一个中国女孩带美国男朋友回家吃晚饭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As is the Chinese cook’s custom, my mother always made negative remarks about her own cooking. That night she chose to direct it toward her famous steamed pork and preserved vegetable dish, which she always served with special pride.

"Ai! This dish is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she complained, after tasting a small bite. "It is too bad to eat."

This was our family’s cue to eat some and proclaim it the best she had ever made. But before we could be so diplomatic, Rich said, "You know, all it needs is a little soy sauceAnd he proceeded a riverful of the salty black stuff on the china plate, right before my mother’s shocked eyes.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母亲批评自己的拿手好菜味道偏淡不好吃,"我"的美国男友信以为真,在菜里添加了不少酱油提升味道,结果却令母亲异常吃惊。这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是教师用来进行文化对比教学的优秀素材。众所周知,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对于自己拿手的事情习惯采用"抑"的态度,给予否定评价,其真实含义往往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或认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不会刻意贬低自己认为值得称赞的东西。

在讲解类似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选取文化冲突比较明显的部分做特别说明,对比两者异同,从而引出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比较与对比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张奎武.英美概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

[2] 布鲁纳 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12.

[3] 关世杰译.世界文化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韩红《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主办2002.1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知识学无止境,教师当与时俱进!目前,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就是“轻负、低耗、全维、高质”,而信息技术有其独到的作用,能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一个新载体,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理解与认知。

一、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对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作用

1.让沉闷的课堂“动”起来,动感十足

人获取信息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多种感官器官刺激,其中视觉器官是最重要的认知器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灵活穿插具有直观性和美感的设计,如动画、视频、图片等,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我们可先连续播放一段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必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情绪瞬间升温,激动与兴奋之后,再来研习课文,自然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让平淡的课堂 “味”起来,妙趣横生

学生面向平淡的教材和呆板的黑板,难免有枯燥乏味之感。利用信息技g,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东西,就可让平淡的教材变成有生命、有声音的物件。电子白板在师生的调控、点击下妙趣横生,往往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下课前又点击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学过程妙趣横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让有限的课堂 “宽”起来,穿越时空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可以解决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归航偷豆等情节画面,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下就拉近了文本内容与学生心理的距离,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很好地理解了“我”的思乡之情。之后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对课文精髓的理解和重点的把握自然水到渠成,实现了教师讲读与课件展示的互补,既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让课堂“大”了、“宽”了,结果内容也更丰满,教学更精致,三节课要讲完的内容两节课就完成了。

二、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知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使用误区,就是把本该属于辅助地位的多媒体展示平台,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变成课件的解说员与播音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优质高效”的竞赛课堂变了味,本末倒置,“主导人”被辅助教学的物件牵着鼻子走。要知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是活生生的人,能洞察课堂中的问题,及时输送、反馈课堂教与学的信息,教师可以对制作好的课件及时进行调整、改进,甚至大胆跳过、舍弃一些内容,教师和课件服务的始终是主体学生。一切要围着主体转,如果教师的作用只限于“授业”层面,围着课件转,生搬硬套,就谈不上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其知识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就无法体现,高效优质的教学自然无从谈起。

当然,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话题,有许多人极有见地地评论过。以上看法不过是笔者的肤浅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教师,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J].教学研究,2001(10).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大学英语教育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66-01

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以“国际理解”作为教育的理念并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宽容、互助等优秀品质,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竞争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团结协作。

一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1.大学英语教育注重语言知识,缺乏国际意识培养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的主要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把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也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英语教学的词汇、句子以及英语语法等知识,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英语阅读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是采取忽视的态度。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语言实践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国际的文化知识,达不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2.大学英语的教材存在缺陷,国际理解教育知识不突出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已逐渐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当中。例如,有些文章介绍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地理风貌等。虽然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并不突出,并没有明确规定课程大纲的学习目标,大学英语教育当中的国际文化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这样,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个明确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上,也无法对国外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

3.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无法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与能力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简答的附加方法,也就是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上,补充和添加相关的其他国家、民族以及区域的文化知识内容。这种简单附加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的能力目标。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国外知识文化,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态度和行动能力的目标,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二 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整合方案

1.将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整合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分为国际理解知识、国际理解态度、国际理解技能以及国际理解视野四个教育目标。这四个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国际理解视野和国际理解态度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外语知识,能够利用外语知识进行国际交流与理解。通过外语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其他国家的信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并在国际交流与活动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教材,做到课程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教材上,虽然有一些文章对国外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地理环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但是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上看,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并不是特别突出。而且课程教材的设计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进行训练,对国际理解的态度和能力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做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整合,同样也需要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做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专门的英语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具备普通的文化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中,普通文化的内涵已是非常广泛,能够有效陶冶教师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师的人文素质,进而形成国际理解教育视野,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国际文化的教育。而在专业态度上,教师必须要以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理念,把学生个人的发展通过以及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作为学生的主要目标。

三 结束语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整合,是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通过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教材进行整合,可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法教学 要点

汉语语法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要想全部掌握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高中语文语法教学需要选取语法系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内容,为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有关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高中语文语法学习的要求

语法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语法的引导,可以不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语法考查在高考题目中也有所体现,高考试卷中语病、此类活用、文言文阅读等题都涵盖对语法的考查。《考试大纲》有规定语病有六种;语言运用主要考察单句、复句、长句、短句的转换;文言文要求理解特殊句式并进行翻译,以上考查的方式不同,但其根本都需要运用到语法。此类题目中难度较大的是文言文的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学生如果未掌握语法则很难理解文段的含义。因此为了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就需要加强语文语法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制订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颁布以后就开始了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实施该纲要的关键在于课堂。由于传统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虽然语文教学在不断推行,其效果也不断深化,但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着高考试题的变化,语文教学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其课堂安排仍然受原有教学方式的禁锢,很难有所突破。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和传统教学相比需要更加实际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相应的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但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困惑。语法教学在初中时期就不受重视,在高中由于教材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其内容又较为枯燥,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教授语法,学生对语法也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语法在教学中经常被忽略。但是此种情况引发的后果十分严重,高中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相当薄弱,很多学生甚至连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无法区分,更别说定语、状语、补语了。由于学生对语法的掌握较差,因此在进行语句分析时容易出现偏差,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更加无法掌握语句的含义,因此使得语文成绩无法稳步提高。

三、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要点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语法知识必不可少。语法的强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要想实现语法教学的成功,其要点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内容的讲解三个方面入手,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逐步的深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法能力。

1.端正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态度

俗语有言:“态度决定一切”,因此要想加强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就需要从端正态度着手。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语法对语文学习以及成绩的影响,使他们激起学习语法的动力,不再认为语法学习与否都无所谓。教师要先向学生系统的介绍语法的内容,让学生建立其基础的语法体系,从而自己做好相应的规划。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在进行语法的讲解时结合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文言文语句“大王来何操?”时让学生先进行语句的分析,学生在分析时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了解学生时如何理解以后可以再进行点拨,将句子转换为“大王来操何?”,这种点拨会让学生茅塞顿开,了解语句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激起对语法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对语法学习的态度,从而实现语文语法能力的提高。

2.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编排内容

学生学习语法需要逐步深入,而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的认知规律进行内容的编排。语法教学可以从读写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知识的逐层深入,让学生将每一阶段的知识打牢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将基础打牢,则在学习深层次的知识时感觉到难度太大,教师除了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以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言文书籍,在人教版选读中《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等都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文言理解能力,还能增加自身的文学常识储备。此类文本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文化,将文化作为学习的工具,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语法水平。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不能有畏难心理,只有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长期积累,才能提升语法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那么现代文的理解基本不存在问题了。

3.注重讲解语文语法重点内容

语文语法的重点即实用价值最高、最基本的知识,在语法教学时需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的向学生讲解。过多的知识会让学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都花精力和时间则会影响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因此语法的学习必须要掌握重点。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较重,因此语法教学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功利性,结合教学以及考试的需求来进行内容的安排。例如:让学生明确掌握动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副词的词性,对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语补进行明确的区分。此类知识难度较低,但作用很大,在进行语句理解时只要能够对词性和句子成分有明确的把握,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语句的含义。

总之,语法教学需要掌握要点,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性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只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具备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语法的教学时除了传授重点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通过在课堂知识理解以后进行课外的拓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法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银.中学语文教学不能舍弃语法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