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文/赖红清曹宗平

【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借鉴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一般路径,以佛山传统产业——陶瓷产业为例,以微笑曲线为基础构建了佛山传统产业升级线路图。在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佛山陶瓷的生产制造环节(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生产技术调整、产业转移)、价值链两端环节(品牌、营销、研发设计)、产业链条升级(陶瓷文化旅游、下游服务外包产业) 入手,探索研究佛山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为其他区域实现相同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传统产业;佛山陶瓷;升级路径

【基金项目】2013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东部地区产业演化与城市化动态协调发展: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13BJL077)。

【作者简介】赖红清,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曹宗平,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一、前言

我国传统产业凭借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以低成本制造优势顺利嵌入了全球经济价值链中,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成分。据统计,当前中国传统产业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2/3,从业人口占比达87%。国内生产总值的87%属于传统产业创造,国家财政收入的70%左右来自传统产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由于我国传统产业绝大多数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造成低端锁定与核心环节缺失,产业升级出现被“俘获”现象,向高端环节升级步伐受阻。因此,在经济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利用我国优势传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后发优势,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山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传统工业发达,也是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沿海城市制造业发展的一些典型特征。研究佛山传统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选择适合本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以产业升级理论为基础,以佛山优势传统产业——陶瓷产业为例,剖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微笑曲线为基础,构建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发展线路图。从佛山陶瓷的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研发设计等环节入手,探索研究佛山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其他区域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产业升级路径理论研究回顾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较早研究产业升级演化路径问题的学者是Gereffi(1994),认为产业升级沿着组装加工贴牌生产自主设计制造自有品牌构建的路径演化。

Humphrey和Schmitz(2000) 提出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层次分类方法,提出了全球价值链角度的产业升级包括从低到高、依次推进的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方式(如表1 所示),指出产业升级的路径沿着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部门升级或产业间升级逐步提升。

Erns 提出产业升级的5 种方式,即产业间升级、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链上的升级。后4种都属于产业内升级。

(二) 国内学者对产业升级发展路径的研究我国当今理论界对于产业升级研究主要有“调整结构”和“价值链”两种思路。其中广大专家学者较赞同的是“价值链”涵括的内容比“结构调整”的内容更全面,更加符合产业升级的本质要求,应是产业升级研究的主要方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吴敬琏(2001)、林毅夫(2002)、张辉(2004)、卢锋(2004) 等较早期的研究认为,中国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发挥了比较优势,认为要继续挖掘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中国中西部通过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强化与沿海地区的产业耦合,加快产业升级。二是近期文献更多认为嵌入GVC的中国产业发展已经陷入低端锁定,即被锁定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微笑曲线”的中间阶段。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缺失,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的阻力较大,经济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受阻。刘志彪(2007) 等提出构建国家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的出路在于国内价值链的培育。卢福财(2007)、卓越(2008)、谭力文(2008)、唐海燕(2008) 等认为实现由俘获式全球价值链向均衡式全球价值链的转变,各区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个更加均衡的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以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归纳出产业升级的路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上的产业结构升级,或沿着价值链从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或从有形商品生产投入向无形的、知识密集的支持性服务升级,或者从产品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这些文献总体上对我国地方产业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由于分析对象的地域差异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也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探索空间。

三、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路径选择——以佛山陶瓷产业为例

(一)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

佛山陶瓷历史悠久,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便被誉为“南国陶都”,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迅猛发展,佛山陶瓷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影响辐射面广,享誉国内国际,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优势的传统优势产业。佛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墙地砖年生产能力16亿平方米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约占全球产量的25%;卫生陶瓷产量达到1300 万件,占全国的16%以上,占全球的4.8%。同时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群落,也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佛山陶瓷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与经营,形成了东鹏、鹰牌、蒙娜丽莎、新中源、钻石、金舵、新明珠等大批骨干企业及优秀品牌群,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区域陶瓷品牌。佛山作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企业数量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5家;品牌影响力大,占全国建陶行业10个名牌产品中的70%,也是全国陶瓷营销中心。

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一方面,生产能耗高、物耗大、占地面积多,资源粗放利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压力大,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重;产业转移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民工荒”,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萧条,国内市场由于房地产不景气,再加上遭遇从外国陶企的技术壁垒到反倾销控诉,销量不断下降,利润日益减少,部分企业发展难以为继。为了更好梳理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将优势和机会合称为“有利因素”,劣势和威胁合称为“不利因素”以简化分析,如表2。

(二) 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1.生产成本持续攀高。从生产成本构成来看,年销售过亿的建陶企业的大致比例构成是:原料及燃料、设备折旧分别占20% 和30% 、15%,而人工和销售费用分别占了成本的10% ,各种税收以及行政规费,分别占了成本的8%和7%,如图1。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价的一路飙升,陶瓷产业作为耗能大户,燃料成本从占比30%提高到了现在的40%左右。此外,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随之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逐年增加,造成佛山陶瓷的生产成本较四川、福建、山东、江西等地区高,来自国内这些瓷区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生产成本的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转型升级。2.瓷土资源紧缺。目前佛山地区的陶土已经全部用尽,企业要从东莞、肇庆、清远、中山、英德、花都等地购买瓷土,佛山地区有上千条陶瓷生产线,一条窑一天少则6 吨,多则8~9 吨,市场需求量大,加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涨,水、煤电等供应吃紧,佛山陶瓷企业面临“断炊”的威胁。佛山陶瓷企业不得不加快产业转移升级的步伐,把生产基地迁往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甚至省外资源丰富的地区。

3.环保门槛不断提高。陶瓷产业是典型的污染产业,其废气排放量位居各行业首位,约占50%;二氧化硫排放量居第二位,约占25%;工业粉尘排放量居首位,约占99%。不少陶瓷企业不注重环保治理,对环保的投入不够,造成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的被动局面。

2006 年起,佛山市政府加大了治污环保力度,提出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陶瓷产业的转移升级。佛山建陶产业总体上面临的政策形势非常严峻,环保门槛促使城区企业不得不外迁。

4.研发能力不足, 低端锁定及路径依赖并存。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在佛山十大优势行业中,陶瓷建材行业大中型企业占16%,但R&D (研究与开发) 经费与人员只占0.2%和2%,专利申请总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总数只占0.5%和5.6%,R&D经费、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倒数第一,R&D人员、专利申请总数倒数第二;陶瓷建材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占3.7%,但R&D经费与人员只占3%和2.9%,属于较差的类别。在产品设计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了佛山陶瓷业陷入了低端锁定的困境。

另外,佛山陶瓷企业99%为民营企业,企业家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企业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眼光,绝大部分企业满足于通过贴牌的方式来获得稳定的外销渠道,自动放弃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产品附加值不高,对销售市场和国外先进技术产生一种依赖。

(三) 佛山陶瓷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选择佛山陶瓷产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属于客户驱动型。价值链的企业在实现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成本控制和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建设。结合佛山陶瓷业所属的价值链类型及升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升级重点应该提升价值链,打造未来的竞争力。一是调整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二是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服务);三是价值链整体攀升,如图2。

1.生产制造环节提升。一是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研发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加工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行陶瓷的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高重点发展低碳、节能、节材的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高档洁具,降低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环节的转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陶瓷业在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为了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将生产制造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生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发展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的环节。2002年开始佛山陶瓷通过转移扩张,形成了以佛山及周边的清远、河源、肇庆、恩平、四会、新兴等广东产区及国内如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江西、山东、陕西等产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生产基地,近300家工厂,建成了1000条以上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

2. 向价值链两端环节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1) 引导陶瓷产业逐步向总部经济发展。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佛山产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等都让世人刮目相看,发展总部经济的产业基础雄厚。在充分评估广州、深圳虹吸总部能力的基础上,以陶瓷产业优势作为发展基础和突破口,实施错位发展战略。

第一,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陶瓷企业总部,由低端制造向营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高端环节拓展,逐步优化优势传统产业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合理配置的区域布局。到目前为止,佛山陶瓷通过8年的艰难调整,以南庄大道、华夏陶瓷博览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四大区域为纽带,形成了国内绝无仅有的规模庞大的陶瓷总部聚集群。已集聚了如东鹏、新中源集团、金舵、新明珠集团、宏宇集团、欧雅企业、冠星企业、能强集团等国内外200多家优秀陶瓷卫浴企业总部进驻,佛山陶瓷全国营销乃至世界营销的优势日益明显,推动了佛山陶瓷总部经济的快速形成。

第二,建立总部功能区。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陶瓷工艺、陶瓷设计、陶文化传播;华夏陶瓷城重点发展陶瓷会展;瓷海国际主要发展陶瓷物流和批发;中国陶瓷城则作为中高端陶瓷卫浴的营销窗口,主攻出口;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向陶瓷企业的全球营销中心方向发展。目前南庄镇的华夏陶瓷博览城、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3个基地进驻的陶瓷营销中心已超过1100家,大大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围绕总部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佛山作为传统商贸重镇,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承接广州新火车站、新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大型物流节点的延伸,鼓励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佛山扎根,着力建设陶瓷商贸物流中心。同时,还要在金融、会展、广告、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有所突破,实现从“佛山制造”向“佛山服务”转变。

(2)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佛山与广州、深圳市相比,最没有优势的就是人力资源。政府应该在高级人才的引进上设立新的衡量标准和新的优惠措施,加大高新人才、重点产业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注重自己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设陶瓷专业或陶瓷学院,为佛山市陶瓷产业培养本地急需和紧缺的陶瓷研发设计、高技能人才。邀请广州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美院的大师入驻,并引入民营资本,形成佛山陶瓷的教学、科研和创作基地,系统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成为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智囊。

(3) 进一步打造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佛山陶瓷已经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区域品牌,如何整合佛山历史文化优势,全面打造好这个区域品牌,突出“佛山陶瓷”这个区域品牌对佛山陶瓷今后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名牌”在建陶行业空缺的今天,笔者认为应向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佛山陶瓷”集群品牌商标,将集群品牌发展正式地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多管齐下,完善“佛山陶瓷”品牌的功能,打造出其个性特色。

(4) 建立专业的陶瓷精品工业园。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要求,在重新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的佛山陶瓷精品工业园,可以集约利用供水、供电、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推动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借助陶瓷总部基地的平台,大力提升佛山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真正将佛山陶瓷产业做强做精,将产业园变成陶瓷品牌的孵化器。

(5) 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第一,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和激励,特别是加大对重点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对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延长产业集群链条、增加产业集群附加值、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的企业或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优先协助配套资金,优先发放优惠贷款,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如蒙娜丽莎集团拥有省市区三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汇聚了更多科研资源、人才优势,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更大平台和智力支持。正是这些龙头企业,以自身的创新优势和平台优势,积极进行着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尝试,不断推动着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管理和营销水平上,逐步向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看齐,提高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能力与层次。

3.价值链整体提升。

(1) 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提升建陶瓷产业链。第一,依托陶瓷文化遗产,整合佛山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陶瓷旅游文化。如利用南风古灶和石湾公仔街、石湾陶艺博物馆和南风古灶艺术长廊商业步行街等载体,通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广泛深入传播佛山的陶文化,发展陶瓷文化旅游,提升佛山陶瓷品牌的功能,提升它的价值空间。第二,促进陶瓷文化与高科技的融合,提升陶瓷产业的文化附加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注重传统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功能,还关注产品的文化质量和文化功能,因而在生产方面要坚持依托技术创新,利用高科技技术把陶瓷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用于开发和构建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等高端价值链。

(2) 建立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和研发投资不足,需要政府建立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现已建成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陶瓷技术创新中心”“佛山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也将为佛山乃至广东省陶瓷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分析、知识产权等全链条技术创新服务,为解决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检验检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3) 大力发展陶瓷建材的下游服务外包产业。陶瓷业下游服务外包产业包括专业建材物流、陶瓷化工色釉料等,要突破建材物流运输能力和辅料技术的制约,完善市内现有的大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综合市场,延伸和拓宽陶瓷建材行业的产业链。鼓励整体陶瓷产业与广州、深圳、香港等服务业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的相关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佛山产业链向外关联升级。

四、结语

陶瓷产业作为佛山的优势传统产业,其转型升级对区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每个区域应立足本土核心资源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的核心企业领头羊的作用,通过技术能力升级、市场能力升级的双重升级途径逐步构建高水平的区域价值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具备产品链高端竞争力的价值链以一个更加均衡的价值链体系进一步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产品内分工,实现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占据产业制高点。

产业升级是一个地区产业体系的系统的调整,它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参与,更需要政府能够提供有效支持产业升级的公共政策。另外,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效果的好坏不仅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整合创新,更取决于与之相配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整体变革。同时,在新形势下,政府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既能顺应市场机制,又能发挥政府优势的政策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Gereffi G,Ksplinsky R.The Value of Value Chains:Spreading theGains from Globalization[J].IDS Bulletin,2001,32(3):1-136.

[2]Humphrey J,Schmitz 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Research on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R].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3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4]刘志彪.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6]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日用陶瓷;分类;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陶瓷设计师们都没有停止对日用陶瓷设计的探索,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实用、经济”的设计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设计理念,不同的设计理念使得现在的日用陶瓷设计向多元侧重、互融共生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现代日用陶瓷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为陶瓷设计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瓷器产品,包括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等,这些器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而且便于清洗,能够长期使用。日用陶瓷产品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演变而来的,因此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应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的,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设计是指使日用陶瓷产品符合人们的日常行为应用,同时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构造型人性化。设计者应当对加工工艺和制作材料进行整合,并结合人体工学的相关知识,重点考虑人们在使用日用陶瓷产品时是否趁手,要保证其易拿、易用、易放。在满足人们正常需求的同时,设计者还要考虑产品的形体变化、构件形体,以及比例关系等,并对产品的细节部位进行处理,如器具的口部和底部等。其次,要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生活习惯又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理念。因此,日常陶瓷设计者应当依据市场需求,以及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生活习惯开展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可以根据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设计日用陶瓷产品,针对中老年人人,陶瓷产品设计应当以实用性为主,色彩和造型方面设计则要放在次要位置;针对青年人,设计者应当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具有造型独特、色彩时尚的陶瓷产品;针对少年儿童,设计者应当根据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使陶瓷产品具有趣味性,要选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另外,为了便于儿童使用,应当尽量设计功能单一、结构比例适中的陶瓷产品。

二、时尚性的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注重实用性,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创作习惯,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单纯注重日用陶瓷产品的实用性,变为既关注它的耐用,又追求其外形的美观,如独特的造型、新颖的图案、亮丽色彩,等等。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时尚性的、多样化的、高品质的日用陶瓷用品已经进入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这表明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与时俱进。因此,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者,更应当跟随时代潮流,具备时尚性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这里的时尚性并不是追求个性、特立独行,而是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当前,日用陶瓷产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并不是因为其实用性,而是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工业的结合,尤其是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日用陶瓷产品,集实用性、观赏性、收藏价值于一体,开辟了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方向,而且使人们耳目一新。比如,把鱼盘制作成鱼的形状,将做好的整条鱼放置其中,犹如鱼在盘中游;还有紫砂壶既可以作为茶具,体现了实用性,又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此外,在设计现代日用陶瓷产品时,如果能够把传统与时尚结合起来,既能够保持产品的传统特质和风格,又能够突出其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既符合市场的需求,又通过具有时代感的图案、造型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比如,设计日用陶瓷产品时,或以动物、人物组合,或以花草、树木组合,或以抽象派、卡通式组合,进而推出多款、多系列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三、艺术审美的设计理念

陶瓷作为传承了千年的艺术文化,焕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往的陶瓷制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日用陶瓷设计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通过艺术化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设计出实用性、观赏性、个性较强的产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在使用陶瓷产品时能够获得视觉上的美感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购买欲望。比如,日用陶瓷要根据不同造型来设计图案,加入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宗教及神话传说等,还要根据不同的图案来设计搭配色彩,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国画、油画色彩运用为一体,达到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内涵厚重的艺术效果。如具有现代时装特色的日用陶瓷如同披上了美丽的衣裳,经典、时尚、高雅、华贵;富有幻想色彩的日用陶瓷,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此外,在色彩上大胆革新,将绚丽缤纷的颜色直接融入瓷土之中,再现了“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效果。

四、独创性的设计理念

独创性是指设计者要设计出前所未有的日用陶瓷产品,要根据时代审美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经运用到了各个领域,陶瓷产业也不例外,可以说,现代日用陶瓷产品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设计者应当立足于科学技术,在日用陶瓷产品的艺术形式上大做文章,这样才能够创作出独特的、创新的、有生命力的、有附加价值的日用陶瓷产品,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如日本的日用陶瓷设计,造型独特、品种丰富、花面装饰日新月异,每一种造型饰30个内容、形式不同的花面,新奇的装饰比比皆是。而我国的日用陶瓷设计缺乏独创性,停留在仿制和来样加工的水平上,导致产品造型设计雷同,花色品种单调,无法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的生活要求,必将逐渐失去销售市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独创性,主要依靠形体构造、材质肌理、装饰纹样、装饰色彩、装饰方法、以及造型部位与部位之间、不同品种之间组合后的协调、节奏、韵律等因素,唤起人们在形象思维中建造新的审美世界来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但是在现代科技社会,我国的日用陶瓷用品的国际地位比较落后,为了增强我国的日用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还有不断吸收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同时也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争取设计出具有实用功能、体现科技水平、符合时代需求且有独特文化气息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进而促使我国的陶瓷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

作者:门爽 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陶瓷;能耗;节能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96-02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陶瓷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了世界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中国的陶瓷业生产量占了世界的70%。而佛山地区的陶瓷生产量达到全中国的60%以上,市场占有量约为40%。

1 我国陶瓷工业的能耗现状

虽然我国的陶瓷行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陶瓷的资源消耗量是惊人的,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成品的烧结,都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支撑,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再加上陶瓷业普遍采用的是“以量取胜”的发展道路,导致我国的陶瓷工业发展呈现出数量多、无精品、档次低、能源消耗高、效率低等特点。陶瓷在制作过程中,烧结和干燥两个工序所消耗的能源占总消耗能源的八成以上,其中前者约占61%,后者约占20%。在资源利用率上,我国与国外也有较大的差距,一些发达国家能达到50%以上,甚至接近60%,而我国一般只有30%左右。所以,在能源利用上,我国的陶瓷生产工业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陶瓷业所消耗的能源逐年上涨, 2004年消耗的泥料和石料就达7000万吨,消耗的成品油为4.4亿升,其中日用陶瓷所消耗的标准煤达350万吨以上,包括原煤26万吨,重渣油74万吨等等。而佛山的陶瓷行业每年消耗的燃料达500万吨标准煤。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如2004年佛山陶瓷业排放的废气约为150亿立方米,占有佛山市工业产生的总废气量的12%,其中SO2和粉尘分别占有全市排放总量的23%和99%,这种污染物引起的雾霾天气和酸雨降临是十分明显的。到2011年佛山陶瓷产生的废弃量已达到180亿立方米,占工业总废气量的15%。

2 陶瓷工业的节能技术措施

2.1 陶瓷原料制备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陶瓷原料生产所消耗的能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据统计,原料生产消耗的燃料约占总量的49%,装机容量约为72%,如果采用有效节能措施,原料制备阶段可以节省较多的能源。

在原料生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放弃使用噪音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破碎系统,例如粗细颚式破碎机和旋磨机,可以采用球磨机或质量可靠的系统;其次,可以采用效率更高的球磨机,可以大幅度提升产量,并且减少耗电量。对于每年全国16亿平方米的墙地砖和数百亿件日用陶瓷的生产来说,如果90%以上企业放弃以前的粗细颚式破碎机而改用连续的球磨机,那么预期可以节省电量约25亿度。另外,球磨机橡胶衬的设计即减少了负荷,也增加了有效容积,所以不仅提高了产量,又节约了电能。球磨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使用不同的设计,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如果使用了氧化铝球,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可以省电。

陶瓷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原材料标准化的趋势,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还有如下的优点:a.通过标准化,可以保证生产质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b.原材料标准化便于对原材料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可以提高原料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的开发和投资;c.工厂不用存储大量的原料以供生产,工厂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买到标准的原料。

2.2 陶瓷制品成型与干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大吨位、宽间距的压砖机具有较大压力,其产量较大,生产质量好,而且合格率高,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一条砖窑配备一个大吨位压砖机,可节省电量30%以上。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2000-4000t级的压机,而欧洲使用的多半是6000t以上,甚至意大利的一些公司使用了7200t的压机。而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最大到7800t的大吨位全自动压砖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提高了我国陶瓷业的竞争力,还出口到国外,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3 陶瓷制品烧成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前面已经论述到,陶瓷在烧制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是巨大的,占到总耗能61%甚至更高,而陶瓷烧制过程的主要场所为窑炉,所以对窑炉进行节能改造显得十分重要。

1)低温快烧技术

烧制温度越高,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大,我国目前烧制的温度大概为1100°~1280°,有的甚至达到1400以上。如果烧结温度降低100度,则每件产品可节约10%的能量,而且时间可以缩短并增加产量。然而,采用低温烧结技术需要改进原料,使用烧结温度低的坯料和釉料,还需要改进工艺。所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试验。

2)窑型向辊道化发展

传统的陶瓷多半使用隧道型窑烧结,而现在,墙体砖多半使用辊道型窑烧结,同时辊道窑也不断应用到卫生陶瓷和日用陶瓷的烧结中。辊道窑是目前为止优良性最好的窑型,它具有高产量、体积小、耗能少、智能、操作简单等优点。所以,在生产中,辊道窑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隧道窑和梭式窑。

3)使用轻质耐火材料及新型涂料

根据实验可以得到,轻质耐火砖比重质砖的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散热效果也比重质砖好很多。所以,使用诸如硅酸铝等新型材料制成窑体和窑车将具有十分良好的节能效果。

4)改善窑体结构

经过研究,窑的高度越高,所消耗的能量和散热量也增加,例如当辊道型窑从0.2米增加到1.2米时,消耗的热量增加了4.4%,散热量增加了33.2%,所以从这点来说,窑越高耗能越大。当增加窑长时,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热量和烟气带走的热量会减少,从这点来说,窑越长越好,故而现在的窑长从以前的20米左右逐渐变为200-300米。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清洁能源代替原来的传统的煤和油,充分利用窑内的余热,对余热进行回收,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结论

就目前陶瓷工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的节能技术远远落后与欧美发达国家,所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对我国陶瓷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预计今后的陶瓷的发展趋势为:采用轻质陶瓷纤维涂制的连续更长的窑体;使用低温、低污染的烧结方式;采用控制性能更佳的自动控制技术。有理由相信,佛山乃至中国的陶瓷业经过不断努力,节能技术及设备一定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陶瓷业 瓶颈问题 企业发展

江西是中国传统陶瓷发展地,江西陶瓷工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强势发展,虽然在90年代,景德镇因机制不活,设备落后,负担沉重,面临极大困难最终造成经营不善而使有名的十大瓷厂和华风瓷厂陆续停产,但如今一些自主创新的新型陶瓷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景德镇陶瓷企业数量、总产量连续上升。从2010年陶瓷工业总产值160个亿,到2011年该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92.6亿元,景德镇陶瓷企业发展迅猛。但是对于陶瓷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化,景德镇陶瓷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有些滞后。研究和探索景德镇陶瓷企业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资源管理不当

景德镇的两大优势:其一,景德镇的品牌效应;其二,景德镇的自然资源。由于景德镇企业的不当利用,让这些优势大幅度减弱。景德镇以其“千年瓷都”的名气持续发展陶瓷,但当景德镇水货陶瓷在广州、香港等地打着“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制造”的招牌,以各种大甩卖的形式销售时,“景德镇陶瓷”这个品牌的名誉每况愈下。景德镇的陶瓷企业不重视品牌的提升,缺乏打造强竞争力的品牌能力,大量小企业、小作坊则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市场中出现逃税漏税、赝品、仿冒品等现象。对市场规律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对陶瓷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解程度,对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景德镇的陶瓷企业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目前景德镇的自然资源,在燃料和瓷土方面的利用率偏低,通常需要外地供应。自1995年以来,景德镇的一些企业的土矿、石矿等因资源枯竭而一直停产。同时,由于瓷土大部分由外地供应,模糊了瓷土的具体标准,严重影响陶瓷产品的质量。例如小作坊制作陶瓷用的材料(如颜料、樟脑油、乳香油等等),都没有以前的质量好。燃料供应方面企业使用的是焦化煤气。每立方煤气达0.70元至0.90元,每条隧道窑烧气成本达26.5万元,高出烧原煤的一倍,占陶瓷总成本25%。而山东临沂瓷厂的煤气价格0.20元/立方,仅占成本的15%。通过对比,景德镇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要高出很多。

二、缺乏创新,人才匮乏

景德镇陶瓷企业由于缺乏对陶瓷行业人才的大力培养和对人才招录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据了解:有50%学习有关陶瓷设计方面的学生不再从事陶瓷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就有部分的人才流失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大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觉得在一些企业工作创造不了自己的价值,他们选择自己创办工作室,另一部分则是选择了知名企业,前几年的就业率比近几年的就业率要高。人才的匮乏,导致景德镇陶瓷企业陶瓷作品早期作品相比,现代陶瓷器型单一、简化。众多景德镇陶瓷企业沿用以前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而且景德镇一些陶瓷企业仍然停留在全手工阶段。企业大多停留在大批量的生产陶瓷和仿制其他的产品上,使其创新能力下降。对于陶瓷企业来说,如果陶瓷器型过于单一,是会被这个竞争残酷的市场所淘汰的。景德镇陶瓷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没有创新,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正是因为较低的创新水平、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制约了景德镇的企业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

由于90年代几大瓷厂纷纷停产,景德镇人意识到了原来的旧体制需要进行改革,所以如今的景德镇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企业经过15年的改变依旧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在景德镇一些个体户小作坊经历了不破不立的过程已经进步成为了能和国有企业相媲美的企业,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小作坊依旧维持着原有的运行模式,独自奋斗着,没有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群体。

并且,在出口方面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完善。有数据显示,1988年,景德镇陶瓷出口创汇3003万元,占全国的16.67%,出口总量在全国排位第三。1994年以后,景德镇市出口创汇逐步减退,2002年,全国出口创汇23.3亿美元,而景德镇陶瓷出口创汇只有1100万美元,仅占全国的0.5%不到。到2012年,景德镇陶瓷产业增长势头良好。1至3月份,陶瓷工业总产值达51.7亿元,同比增长7.26%;陶瓷出口达3218.5万美元,同比增长2.9%;陶瓷固定资产投资达15.6亿元,同比增长25.8%。景德镇陶瓷企业正在增强出口贸易。但近期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让景德镇的部分陶瓷企业受累。全省共有16家陶瓷餐具出口欧盟的陶瓷企业,而景德镇就占了11家。远景陶瓷有限公司也是受牵连的其中之一,该公司的发展重点是在欧盟,该公司的产品中有90%是出口到欧盟。2011年,该公司对欧盟出口金额达到400万美元。这是陶瓷企业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最大冲击。有的企业担心无法承受欧盟立案反倾销所带来的损失,宁愿选择退出出口贸易。在经历反倾销后,景德镇海关2011年统计的1月至2月份数据显示,2011年出口额下降趋势更加明显:1月至2月份,全市出口148万美元,同比下降74%,出口量4042吨,同比下降48%。月均出口为74万美元,同比下降64%。月均出口量为2021吨。同比下降23%。其中:出口欧盟99万美元,同比下降18%,出口量2230吨,同比下降7%。月均出口为49.5万美元,同比下降19%。景德镇陶瓷企业需要更完善的出口贸易体系,才能更好抵抗各种未知的经济冲击。虽然景德镇的陶瓷名气不错,但是过于单一的运营模式会造成他的抗风险性较低,不能够面临国际的压力。所以应当加强景德镇整体企业种类的发展,全面发展陶瓷推进景德镇企业计划,使得景德镇能够完美的进军国际市场。

陶瓷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陶瓷;生态设计;生态陶瓷

1 中国民间陶瓷的起源与特点

陶瓷从远古时期,便是从民间实用发展而来的。它的设计题材主要来源于当时的人民生活劳动创造的,无论是造型亦或是图案装饰以及功用都和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信仰、文化息息相关。是古时候人们对生活、信仰、文化一种反映。它既是一种生活用品,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民间陶瓷更是一项就地取材、制作,土生土长,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地方特性和习俗风格浓重的一种群众性创作。它既有实用型的器具,也有陈设观赏类的陶瓷艺术作品。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民间陶瓷作为一种视觉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载体,完美地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生态密切相关。它是人民群众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愿望的现实反映,也同时能够表达人们对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情感与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取之于生活,堪称价廉物美,不求其出身高格,然而这些称得上粗鄙的材料在匠人们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不同于贵族艺术的华丽奢靡的美,民间陶瓷以其独特的,充满生气的美一直延续至今。

2 当代民间陶瓷现状与发展

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民间陶瓷作为陶瓷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制作,就地取材;设计,匠心独运;种类,丰富多元;功用: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等特点。它们不仅仅只是劳动人民手工创造为普通民众所使用的物品,更是体现了人民的伟大智慧的集成,表达出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艺术,对于美的理解。而经历过工业革命洗礼之后的中国民间陶瓷的现在,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民间此前存在的大批量的以个体或者作坊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在政策和经济结构的双重调整下,改造成全民的大规模的、号称十大瓷厂(最大的五千人左右)的方式。于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工艺流程,以及许多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也被随之改造。曾显赫几个世纪,在陶瓷历史上赫赫有功的几十座传统柴窑全部都被倒焰煤窑所取而代之(至今仅保留二座柴窑)。接着人们又注意到机械化的生产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于是随后,手工淘泥,手工拉坯,修坯,手工绘制民间日用瓷,都用机械精制原料,机械压坯修坯,用花纸贴花,用橡皮印花所代替,几乎凡是用手工的工序,都进行了改造,因为手工被认为是“落后的”。当时景德镇的陶瓷生产者,沉浸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带给他们的财富中,丝毫不曾意识到民间陶瓷的没落就此开始了。

比如说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景德镇,景德镇传统的多品种单件艺术瓷、小配套的日用瓷、釉色以青白瓷为主体的产品结构改造成以高白泥釉、大配套的日用瓷为主体的产品结构。在这样不考虑耗能和排放的产业调整下,景德镇的陶瓷产量扩大了,数量提高了,然而原料单纯了,温度一致了,装饰规范化了,质量降低了,民间陶瓷的特点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渐渐消亡。原有的手工淘泥、拉坯、修坯,手工绘制民间日用瓷几乎都不见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技艺被淘汰了。记得前两年笔者去景德镇参观瓷器制作时,发现许多传统的技艺变成了一项供人观赏的旅游项目,甚至有的只能靠场景复原来向人们展示曾经的技艺。传统的技艺得不到传承,景德镇的优势和固有特色几乎被消亡了。

3 民间陶瓷生态设计的意义

在近代民间陶瓷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态主义自然观的兴起和发展,本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生态设计理念将成为民间陶瓷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态主义艺术以生态哲学、生态美学为指导,从人类的生命存在、生态意识的视角把握艺术的意义和内涵,以生态实现艺术的审美作用与社会功能。它重视艺术与自然、环境、社会的互渗与共生,在艺术生态与生态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等多向结构中寻求艺术的文明。

近代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异常活跃,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空前加快,所创造的文明相当于过去长期的历史的总和,但同时也给自然和环境带来了破坏性的伤害。陶瓷产业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也是首当其冲。在经历了恶劣的人类自己造成的环境恶果之后,人类终于认识到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必须转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萌生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等理念,逐步确立了陶瓷设计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对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之余,人们更希望有一片自然的净土,洗涤心灵,回归本真,保持健康以利于更好的投入工作。陶瓷材料取之自然,与人类生活联系紧密,再加上民间陶瓷本身就是反映人们的生活趣味的载体,并兼具了实用性。它的“绿色化”设计就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陶瓷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生态效益,从而让人类能够生活得更方便,更健康和更舒适。符合生态设计的“绿色”陶瓷产品将以设计合理、质量过硬、能耗低、工艺好,无公害等优势占据广大市场,成为日用陶瓷产品消费者的新宠儿,同时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广受大众好评。因此,研究开发“绿色”陶瓷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4 结语

近年来,“生态设计”,“绿色设计”这样的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显然是人们终于意识到我们对自然无限制的开发,造成了自然环境地严重失调的可怕现状,我们终于开始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生态设计”,是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是人们对于环境最重要最突出的贡献。我们终于不再只片面地注重人的生活需要,开始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理念贯穿其中。

生态设计的核心是3R(Reduce,Reuse,Recycle),民间陶瓷作为陶瓷最本源的,跟陶瓷土壤最接近的一种拥有巨大的群众消费市场的陶瓷种类,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现代设计是非常必要而且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的。

参考文献:

[1] 焦琳.“绿色化”陶瓷产品设计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3-4.

[2] 刘明玉.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J].艺术科技,2013(02):95.

[3] 冼志勇,刘树,曾令可.陶瓷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措施[J].佛山陶瓷,2009(0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