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总结性评价 嬗变 原因 启示

一、 嬗变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我任教两个文科班的历史,在期中考试中,这两个班的历史成绩与平行班相比,均落后5分左右,这对我们人文社会学科来说,差距实在有点大,无论是这两个班的学生,还是作为任课老师的我,压力是相当的大。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全市统考统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历史平均成绩与平行班相比,均高出了5分左右。真可以说形势发生了大逆转,在高中的历史总结性评价过程中出现了嬗变。什么是嬗变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蜕变 ,演变,彻底改变(如特征或条件的改变)的意思。我自己的理解是: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在条件的改善,事物状态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引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是由于师生双方教学行为的改进,促使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或教学水平发生了明显的提高,甚至是根本性的巨变,突破该班级原有教学水平的阈值,随着这种阈值的突破,师生双方对历史教学的信心明显提升。

为什么高中历史总结性评价会发生嬗变呢?

二、 原因

高中历史总结性评价发生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师、因生、因班而异。笔者在此想以本人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总结性评价作为个案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其他同仁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有所帮助。

1.剖析期中测试失败的原因,明确班情、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在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与任教班级的同学共同分析了考试成绩落后于平行班一大截的主要原因有:日常评价方式单一、低效。由于上学期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表明,学生非常反感课堂默写这种日常评价方式,因此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开展教学实验,实行日常教学评价多元化,有口头测试、选择题测试、默写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验结果表明2011-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任教的两个班与其它平行班相比,学生历史学习相对轻松,考试成绩却不差。所以,本学期一开始,我想进行更大胆的教学实验,日常评价完全取消课堂基础知识的默写,以选择题测评来代替。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学生课堂上完成了选择题作业,课后只要做一两道主观题就行了。如此,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更轻了。然而,我却没有预料到单纯的选择题评价存在严重的弊端:选择题对学生精确理解记忆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对不高,选择题不能考察学生对主观题的解题能力。为此,学生在自修课上几乎不花时间复习历史基础知识了。学生接受选择题的日常评价有相当一部分靠的是侥幸过关。时间长了后,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越来越薄弱,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水平越来越差。因为学生考试不会运用历史语言来回答问题,只会用大白话来答题,如此一来,考试成绩自然就差了。

再一个原因,同学们认为,虽然老师教学实验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如老师不用批默写作业了,学生课后作业少了,但由于高中学习压力大,历史作业节约下来的时间并没有用来复习巩固历史基础知识,而是被其他学科占用了。

2.加强日常评价强度,加快复习的节奏,保证复习的进度和效果

基于以上对期中考试失败原因的剖析,师生双方达成共识,日常评价还是应该以课堂默写为主,其它评价方式为辅,这样就可以保证同学们必要的历史学习时间,养成课后及时巩固复习基础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

为此,从期中考试之后,我们坚持每堂复习课上,默写上堂课已经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而且从必修一开始补起。因为我通过精密计算,到期末考试前,正好可以将三本必修的共40讲的基础知识默写一遍。在复习课堂上,还以口头测试等日常评价方式来弥补基础知识默写评价的不足。一开始,同学们有些不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复习方式,因为同学们觉得与期中考试前逍遥自在的历史学习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经过沟通,同学们也意识到光图轻松,成绩出不来是不行的,老师不是没有给过同学们机会,不是没有试验,可实验结果表明,没有常规的合理的日常评价,我们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自觉地去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两周以后,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历史复习课堂教学方式,而且养成了课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的习惯。

在复习课上,我坚持做好基本教学环节,让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通常情况下,一上课,首先是检查预习作业;然后进行复习评价-一以课堂默写练习为主,其他评价模式为辅,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上堂课基础知识复习巩固的效果;然后以问题导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促使学生获得能力提升和情感升华;最后进行命题探究训练,目的是当堂巩固,查漏补缺。

3.对弥补的作业进行二次批阅和评价,保证弥补学习落实到位

由于我对学生要求凡是默写错的题目要求订正一遍,凡是默写不及格的必须踏踏实实、系统地将相关基础知识自觉整理一遍,我只检查、批阅,绝不会加班加点地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来重背、重默,学生也乐于接受。对于学生默写订正的课堂作业和课后订正的作业,我坚持进行二次批阅。对部分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坚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二次口头测试评价,督促学生及时弥补日常评价和作业中发现的基础知识的不足。以上做法的出发点是督促学习基础较弱,学习态度、习惯、品质较差的学生将历史学习的弥补工作落实到位,尽可能跟上班级的正常复习进度。

4.制订合理的期末复习方案,严格执行,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期中考试后,我根据期末测试范围和复习时间制订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期末复习方案。期末考试范围是三本必修和二本选修内容,正常的进度是必修40讲,选修12讲。必修部分中,期中考试前已经复习了10讲内容,还有30讲内容,每一讲基础知识复习评价需1课时,共需30课时。每一讲有一份配套练习,共30份练习,至少需要10课时评讲;还有10份单元练习,至少需要5课时评讲。可见,要完成必修部分的一轮复习,至少还需45课时。因为时间实在太紧,选修部分12讲,只有3课时的复习时间,为此,每课时只能指导学生梳理、巩固4讲的基础知识,练习来不及做,就算了。最后安排2课时做一份综合练习并评讲。这个复习方案制定后,我坚决执行这个方案,有时练习来不及全讲,就选讲易错题。如此,就有利于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比较系统地把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扎实了,做任何题目都不怕了。相比较而言,有些平行班的老师过于追求完美,将复习课当作新课来上,讲练习一题不漏,结果,复习计划只执行了一半左右,所以期末考试成绩就相对不理想了。

三、启示

通过对本人所任教两个班级在本学期从期中到期末考试成绩发生嬗变的原因的剖析,笔者意识到历史复习方式方法固然多种多样,每个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智慧,但历史复习教学也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

首先,要明确自己任教班级的现有学习水平,根据本班的班风、学风情况制定适合本班的复习方案。如有的班级班风、学风很好,学生的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较好,学习的自觉性很高,掌握了较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习品质优良。那么你的复习方案中学生自主复习的比重可适当放大些,练习评讲的比重可适当放大些,复习评价的比重可适当放小些。而对那些班风、学风、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态度、习惯、历史学习品质较差的班级,在制订历史复习方案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历史复习评价的比重,应当以默写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作为督促学生养成及时背诵、巩固基础知识良好习惯的主要手段。还应该重视课堂预习检查环节、问题导学――知识梳理环节,以便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至于问题探究环节和命题探究训练环节的比重,由于时间紧则可以适当放宽。

其次,对于班风、学风、学习品质相对较差的班级,复习期间还要加强对学生弥补作业的批阅并及时进行二次评价,保证学生的日常弥补学习落实到位。笔者觉得应该将二次评价尽可能放在课堂复习中,切忌额外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高三的历史的教学,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进取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不断对从事教学工作做小总结,异常是每个复习的小阶段都要进行小总结。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大练兵”活动,本人一向认真对待,进取参与。经过团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我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异常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异常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贵州的试卷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此刻多种版本教材的情景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仅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本事要求、考试资料、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景,经过我们组教师团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景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复习提纲”模式,提纲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

  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团体审阅,既保证了团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我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我在教学中不断使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构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癣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储典型新颖、题量适中。异常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可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必须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很多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异常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明白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本事。我们针对不一样学生的特点加强对“期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忙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进取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本事,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三维设计》和每周一小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景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构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小测,及时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经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高三文(6)和文(4)班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复习提纲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之后随着各科发放提纲较多,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学生的作业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三维设计》有时“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本事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学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2、针对高三文(4)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经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提高。

  3、自我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我的命题本事和周密思维本事及知识迁移本事,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历史科测试,放在周三午时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经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简便应考。

  5、每一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进取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便、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应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经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我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梦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教师,明白自我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一、恰当取舍,保留主干

即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专题复习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恰当取舍,保留主干知识。历史专题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历史或是同一类型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比较,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现象的立体认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题复习课《美国史》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围绕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美国历史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等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美国史》的专题复习教学中,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板块。

1.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多角度构建专题史的知识体系。在《美国史》的专题复习中,首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大致总结出《美国史》的复习可以分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建立巩固”、“科技革命”、“世界格局的演变与发展”等若干个专题,每一专题下又包含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建立巩固”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主要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等,从而帮助学生强化专题意识,尤其要注意大专题下的小专题。其次,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归纳美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例如: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19世纪的南北战争、第二次科技革命,二战前后(20世纪)的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等。

2.分组合作,交流展示。首先,笔者从教材中精选了几幅代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图片进行展示,图片中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杜鲁门、科索沃战争等。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交流图片中的人物、事件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贡献或重大影响,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本组的交流结果写下来,然后派小组代表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在全班进行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总结更准确全面,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整合相关知识,同时也达到了复习基础知识的目的。

3.提高阅读和理解重要史料的能力。阅读和理解史料是历史中考考查的能力之一,在平时的复习中,很多学生认为对教材史料的复习是一种“炒冷饭”,兴趣不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连书本都懒得翻。在《美国史》的教学复习中,笔者将教材中与美国史有关的图片、文字等重要史料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多媒体上展示的史料进行知识抢答,说出史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去的目的。

4.分析探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透过历史表象认识历史本质及以史为鉴的能力。在本堂课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概括美国历史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美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提升对美国史的认识。

5.将历史问题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将历史问题与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是中考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复习课关注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美国史的复习绕不开中美关系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在这节课当中,笔者通过一个短片向学生简单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然后让学生讨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发展中美关系?”“在问题上,美国的一些政客为何频频发声,纵容日本?”等问题。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

通过以上板块的复习,既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合作探究,开拓了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基本达到了笔者设计这堂课的预期目的,复习效果也比较明显。

三、精选试题,巩固训练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一轮复习以专题为主,而二轮复习则应以单元为线索。由于教材结构的关系,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专题的基础上把同一时期的历史打通,让学生能对同一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时空观,在这个结构下,记忆相关考点,梳理基础知识。如果还停留在专题阶段,我想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史实,也不利于建立联系的观念。所以二轮复习应该区别单元与专题。

二、“小切口”与“大综合”的关系

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尽量少搞大专题,如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专题,多搞小专题。二轮复习是一个大综合的复习,面要广,综合的程度要高,但是切口要小,所谓切口小就是切入的主题范围要小,时段要短,要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例如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把整个高中所学历史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1840年前)、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等七个切口,做出学案,作为复习线索。从上也 能看出划分是以历史发展演变的转折点即转型期等主题为切口的,这也是高考经常考察的阶段划分。其余辅以切除的阶段,如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可略讲。大专题涉及的内容多,含量大,如果探讨时线条过粗则骨架坚实而知识空洞,如果探讨时线条较细则用时很多联系不强。我们在专题复习时应坚持每个专题用时不得超过一课时。

三、《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无论何时,考试说明是高三师生高考备考的最高指示,是高考出题的首要依据,二轮复习就是专题复习,新课程标准就是专题标准,而今历史高考出题的模式就是专题模式,三者的共性就是专题,但是绝没有必要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专题复习,我们应该紧紧扣住考试说明,果断地舍弃考试说明删除的内容,对于考试说明增加的内容应及时补充 。依据考试说明,我们还应该对高考出题的模式、现行复习方法和新课程标准的共性中加以研究,得出考题的特征。加大新情境类试题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强化规范答题,要求,答案要条理化,要运用学科语言,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还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书写清楚。

四、史实记忆与练习的关系

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需要同学具备的各种能力与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应有之意。因此,掌握基础知识自当成为历史学科复习的重点内容。

不要因为热衷各类模拟题、练习题而冷落了教材知识,要保证将一定的时间用于对教材知识的研读。以专题为单位回忆教材章节目录,从总体上掌握教材。回忆教材内容,区别记牢的、遗忘的、模糊的,再通过翻书区别对待。我总结的史实的处理方法有以下三点:①客观史实要点化,②纵横联系策略化,③运用史料增强对史实的理解;并且要关注六大核心史实:重要概念和历史结论、历史发展演变的转折点、难点易混易错点、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时事热点、与地方史关联的考点。应该注意的是:高考中基本不会出现对某一概念本身进行诠释的题目,而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该概念相关史实的掌握及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与学的关系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低耗高效;复习

遵义市中考综合文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们认为的临考时简单翻翻书和资料就能考出好成绩,事与愿违,开卷考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对课本不熟、没有熟记重要的知识点,在60分钟内所有试题都翻书,根本来不及完成试卷作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中考复习中,如何低耗高效复习谈谈几点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学习。

一、研读《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高效复习

《中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考试性质、范围、形式、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以及考试的内容标准,还对各个阶段历史知识的范围和题型及难易比例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考试内容和要求中的能力要求一定要把握好,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在“内容标准”中表述为“知道”“了解”“”讲述“简述”“列举”等词,这是基础部分内容,占全部内容的70﹪,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在“内容标准”中表述为“理解”“认识”“说明”等词,这部分内容占全部内容的20﹪,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问答题和材料解析题中;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在“内容标准”中表述为“分析”“简析”“”评价“体会”等词,这部分内容占全部内容的10﹪,一般出现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中。另外,在认真研读考纲的基础上,还要对考试的内容标准进行认真的细读,三本书(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点归纳起来有42大点,对每一点都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复习之初就要对照课本目录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标注好,以此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二、依托课本,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我们都会说,真正的运用起来还得费一定的功夫。教材永远是我们依托的基础,所以对教材一定要熟,而且是很熟。

1.对于考试范围内容,可以让学生从教材的目录中圈出来。目录是教材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浓缩和提炼,所以复习时围绕考纲在每本书的目录上作上记号,一是为了复习时好找,二是为了考试时好翻。另外,目录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后还可以把时间界限标注上,以便从整体上好把握时间界限。课本最后的历史大事年表的内容也有必要给学生复习。讲到重大历史事件时在后面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说明。例如,讲到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面补充: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在复习教材具体内容时,要善于寻找历史线索,善于联想,由此及彼,以期形成一个洋洋大观的有机知识体系。例如,讲到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时,就联想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建国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后的邓小平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如此一来,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展了能力空间,进而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点,达到了复习的真实目的。

三、强化专题,理清脉络,延伸能力

教材的主体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起到总览全局的作用。历史知识集中反映了国家制度、思想文化、社会更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交往、国际关系、政党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及考试范围整合教材。根据考纲的范围,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重要专题:边疆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思想文化、不平等条约和半殖民地问题、重大科技发明和艺术成就、对外交往、重要制度、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等等。世界近现代史可以设计这样一些专题: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专题。强化专题复习,务必是在基础知识已经很烂熟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轮次复习。这种专题式复习很有必要,一是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二是能理清所学知识点的历史脉络,对知识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三是专题与专题之间又有必然的联系,复习时务必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加强专题练习,延伸课外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例如,在讲“不平等条约和半殖民地”专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制表格,把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按时间、背景、主要内容、造成影响等几个方面制成一张表,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中国近代社会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学生既通过表格巩固了已学知识点,又提升了知识能力要求,使复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既巩固了已学基础知识,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对比,提升了能力,达到了考纲中的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要求。

四、关注时政,联系社会,聚焦热点

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事件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做到学以致用。时政热点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中考这一年或近期)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如2013年的时政热点有:党的十精神、提出的“中国梦”、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维护国家安全(关乎问题)、民族团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见靖国神社等等。如2013年的中考题第51小题,就涉及到了2012年的时政热点:中日问题,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来分成设问。今年的热点问题中,“中国梦”的内容,知识链接世界历史,两次科技革命,这是复习中的一个专题,特别给学生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去实现国家和个人的梦想,这些都可以作为复习的一个切入点。又如,关于民族问题:安倍晋三参加靖国神社,作为一个敏感的时政话题,学生很是感兴趣,但要有正确的民族历史观,不能以本民族的历史观来歧视或者压制它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