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培训总结

历史培训总结范文精选

历史培训总结

历史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06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06]1号)的通知精神,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积极开展了基地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进了调查摸底,并通过公开招标、公示,在去年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xx所学校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一、领导重视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是实施好“阳光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市阳光办高度重视,0x月xx日我们召开了各县(区)阳光办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协调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学习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06]1号)的通知精神和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要求各县(区)要在认定过程中要坚持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标;要坚持贴近农村,方便农民,自愿申报的原则,把符合条件的公办、民办培训单位都吸收进来;各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对自愿申报的培训机构进行审定,并将培训质量、就业质量作为招标主要条件。市阳光办于x月x日在《xx日报》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二、精心组织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04年、2005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督促检查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附:2006年商丘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认定汇总表

历史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

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6月30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8287人,其中男3866人,女4421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5744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7.4%。其中输出省外2279人,输出市外2434人,市内转移1031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200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1148.8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16到25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184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1名班长、1名副班长和10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17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二、经验和体会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30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16-25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565名进行造册登记。

(二)实行了劳动力培训输出报表制度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搞培训、树品牌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为打造好临沧品牌奠定基础。例如:市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部级4A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86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2003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11.5万元,为这四个县的101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1500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101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观念陈旧,意识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适应能力差,阻碍了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35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劳动力培训输出投入不足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跟踪服务滞后、信息反馈缓慢

要使输出的劳务人员稳得住,减少一些问题特别是侵害权益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的联系,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由于经费问题和此项工作刚起步,多数县在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反馈方面没有很好开展,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对今后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牢固树立劳务培训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增强农业发展后的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多输出、快输出,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督促各县(区)和各部门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演好劳务输入“大合唱”,为全市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打造我区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引导,逐步形成以市为中心、县为骨干、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的互动机制,依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培训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常识及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要本着“输前认真考察,输出严格组织,输后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务工信息,把好务工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历史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原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月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人,其中男人,女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其中输出省外人,输出市外人,市内转移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到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名班长、名副班长和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二、经验和体会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名进行造册登记。

(二)实行了劳动力培训输出报表制度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搞培训、树品牌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为打造好临沧品牌奠定基础。例如:市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部级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原创: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万元,为这四个县的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观念陈旧,意识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适应能力差,阻碍了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劳动力培训输出投入不足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跟踪服务滞后、信息反馈缓慢

要使输出的劳务人员稳得住,减少一些问题特别是侵害权益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的联系,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由于经费问题和此项工作刚起步,多数县在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反馈方面没有很好开展,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对今后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牢固树立劳务培训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增强农业发展后的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多输出、快输出,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督促各县(区)和各部门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演好劳务输入“大合唱”,为全市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打造我区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引导,逐步形成以市为中心、县为骨干、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的互动机制,依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原创:以培训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常识及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要本着“输前认真考察,输出严格组织,输后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务工信息,把好务工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历史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市局有关会议精神和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的要求,县局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召开专门会议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动员和部署,研究制定了县局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计划、“四五”普法教育计划,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并督导全局人员的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提高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觉加强学习,积极争做学习型干部,全局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根据年初培训工作计划,县局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着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动员学习阶段,提出了“六学”的做法。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由单位主要领导定期给全体党员作辅导报告、上党课,通过领导带头学,在全局营造起了人人抓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专家辅导学。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给全体党员作专题辅导报告。通过专家辅导学,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三是结对互助学。以党员联系群众、党组成员联系科室学习的形式,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晓、党员知、科室明、单位深入开展;四是交流讨论学。在学习动员阶段,要求以党小组为单位召开学习交流讨论不少于3次,主要围绕“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党员先进性标准是什么”等进行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养;五是群众督促学。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来评判教育活动开展是否扎实有效,然后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及时弥补不足。六是个人自己学。在保证每个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同时,鼓励党员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自学,规定每个党员自学时间不得少于60个小时,并要求在自学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不少于1万字。

为确保先进性教育学习真正取得效果,县局还严格落实“学习四制”,即“签到制、请假制、抽查制和补课制”,使学习教育不流于形式。通过从书本上学,在工作实践中学,全局上下营造出了深入学习、自觉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2、加强涉药法律法规和有关公共法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县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以国务院《纲要》、《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为学习重点,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观看音像资料、现场观摩行政案件的审理等有效形式不断强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召开执法经验交流会,就执法文书的制作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分析,交流办案经验,并对行政复议典型案件进行讲评。县局还定期对全体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把学习情况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并作为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全局上下形成了文明守法、依法行政、规范办案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体干部职工共完成学习笔记、心得体会683篇、季度法律法规考核成绩全部达到良好以上,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强化,办案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3、积极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学历教育。今年,先后选送3名同志参加省市局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并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建局以来,共有7名同志参加了药学、法律、会计等专业的函授学习,5名同志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的干部职工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不断提高县局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水平。针对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经验相对不足的现状,县局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对涉药法律法规及药学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积极鼓励全体执法人员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学习、药品快检技术培训等活动,基本实现了个个会快检,人人能执法的队伍建设目标。在今年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检查中,案卷对照《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案件质量评价标准》自查得分均在95分以上,今年立案查处的案件结案率达100%,且无一起案件要求听证、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5、继续抓好管理相对人的培训。为确保全县人民用药安全,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县局一直把培训好管理相对人,规范他们的药品经营和使用行为,作为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市局制定并实施的岗前培训制度,及时组织药品从业人员到市医药技校进行岗位培训。今年5月19日,在县实验中学对管理相对人进行了gsp认证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强化了他们守法经营的思想意识,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为今年完成gsp认证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市局有关会议精神和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的要求,县局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召开专门会议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动员和部署,研究制定了县局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计划、“四五”普法教育计划,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并督导全局人员的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提高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觉加强学习,积极争做学习型干部,全局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根据年初培训工作计划,县局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着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动员学习阶段,提出了“六学”的做法。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由单位主要领导定期给全体党员作辅导报告、上党课,通过领导带头学,在全局营造起了人人抓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专家辅导学。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给全体党员作专题辅导报告。通过专家辅导学,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三是结对互助学。以党员联系群众、党组成员联系科室学习的形式,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晓、党员知、科室明、单位深入开展;四是交流讨论学。在学习动员阶段,要求以党小组为单位召开学习交流讨论不少于3次,主要围绕“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党员先进性标准是什么”等进行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养;五是群众督促学。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来评判教育活动开展是否扎实有效,然后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及时弥补不足。六是个人自己学。在保证每个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同时,鼓励党员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自学,规定每个党员自学时间不得少于60个小时,并要求在自学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不少于1万字。

为确保先进性教育学习真正取得效果,县局还严格落实“学习四制”,即“签到制、请假制、抽查制和补课制”,使学习教育不流于形式。通过从书本上学,在工作实践中学,全局上下营造出了深入学习、自觉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2、加强涉药法律法规和有关公共法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县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以国务院《纲要》、《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为学习重点,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观看音像资料、现场观摩行政案件的审理等有效形式不断强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召开执法经验交流会,就执法文书的制作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分析,交流办案经验,并对行政复议典型案件进行讲评。县局还定期对全体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把学习情况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并作为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全局上下形成了文明守法、依法行政、规范办案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体干部职工共完成学习笔记、心得体会683篇、季度法律法规考核成绩全部达到良好以上,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强化,办案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3、积极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学历教育。今年,先后选送3名同志参加省市局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并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建局以来,共有7名同志参加了药学、法律、会计等专业的函授学习,5名同志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的干部职工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不断提高县局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水平。针对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经验相对不足的现状,县局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对涉药法律法规及药学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积极鼓励全体执法人员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学习、药品快检技术培训等活动,基本实现了个个会快检,人人能执法的队伍建设目标。在今年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检查中,案卷对照《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案件质量评价标准》自查得分均在95分以上,今年立案查处的案件结案率达100%,且无一起案件要求听证、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5、继续抓好管理相对人的培训。为确保全县人民用药安全,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县局一直把培训好管理相对人,规范他们的药品经营和使用行为,作为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市局制定并实施的岗前培训制度,及时组织药品从业人员到市医药技校进行岗位培训。今年5月19日,在县实验中学对管理相对人进行了gsp认证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强化了他们守法经营的思想意识,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为今年完成gsp认证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