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范文第1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个人教学计划汇总集锦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计划小学5篇精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汇总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2006~201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

月份气温最低,从 3 月份气温上升,5~8 月份气温最高,从 8 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 5 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

下图是他 8~14 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14 岁比 13 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

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2010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2010年489支。 追问:489在哪? 生:在2010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485 ,身高接近1 .485m 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五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__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____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____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

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____—____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小学五年级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难点:

walk,run,jump,swim的末尾字母与ing连读的发音。

ruing和swimming的单词拼写。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图片(let’sstart)、录音(let’slearn,Let’schant)、课件、动画素材。

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图片和卡片。

教学过程:

Warmu(热身)

活动一:唱一唱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播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A部分Let’sdo的录音。

教师适时出示各种动物的词卡,学生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播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部分Let’sdo的录音,方法同上。

活动二:做一做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教师将jump,walk,fly三个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手指相应的单词发指令,如:jumplikearait.Walklikeanelephant.Flylikeabird.学生边跟读边做相应的动作。

(2)教师继续发指令,学生做动作,适时提问:Whatareyoudoing?,引导学生回答:I’m(jumping)(likearait).。教师在黑板上的jump后面加上ing,呈现新词:jumping。同法引入walking和flying。

2、Presentatio(新课呈现)

活动三:学一学

教学参考时间:10-12分钟

教师出示Let’slearn部分的教学课件,提问:Whatanimalscanyouseeinthepicture?让学生回答。

教师指着大象说:Lookattheelephant!It’swalking!Theelephantiswalking.教师让学生重复句子。分别指着一只鸟和小兔子,让学生模仿句子说出:Lookatthebird!It’sflying!Thebirdisflying.Lookattherait!It’sjumping!Theraitisjumping.

让学生看图回答:Whyistheraitjumping?Whatanimalisaftertherait?引导学生回答:Atiger.教师再问:Whatisthetigerdoing?引导学生回答:It’sruing.Thetigerisruing.教师板书:ruing。

教师指着正在水里游的鱼,问:Whatisthefishdoing?引导学生回答:It’sswimming.教师板书:swimming.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对话,让学生重复句子。

让学生看板书,读出单词。教师手指ruing,问:Howmany“n”sarethereinthisword?引导学生回答。用同样的方法提示学生swimming中的字母m也要双写。

让学生拼读单词。ruing,r-u-n-n-i-n-g,ruing.

活动四:说歌谣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听Let’schant部分录音2-3遍,以小组为单位将图片按听到的顺序摆好。

教师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单词leaping,fighting,biting,climbing,oring的中文意思。教师给学生解释neverboring的中文意思。

听录音,跟说歌谣并表演。

活动五:编歌谣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1)教师出示Let’sstart部分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句子:Lookat…!It’s…The…is…

(2)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Let’schant部分,自编歌谣。

(3)把自编的歌谣说给大家听。

3、Let’splay(趣味操练)

活动六:玩一玩

教学参考时间:4分钟

(1)教师请一名男生和女生上台,女生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根据动作猜动物的名称,如:It’sarait.动物名称猜对后,男生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根据动作说一个句子,如:Theraitisjumping.除了Let’slearn部分的五种动物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其他的动物和相关动作。

(2)同桌或四人一组做此游戏。

活动七:猜一猜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1)教师准备一些动物玩具,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动物的名称。

(2)教师可以问:What’sthis?Whatisitdong?也可以用布将玩具盖住,让学生猜一猜。

4、Coolidationandexteion(巩固与扩展)

活动八:练一练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1)活动手册A1Listenandnumbe!r.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他们所看到的小动物以及小动物们

正在做的事情。然后听录音按听到的顺序标号。

(2)活动手册A2Listenagainandwrite.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在横线上添上所缺的单词。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活动九:小结

小学五年级教案范文第3篇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教案范文第4篇

教材简析: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后一节新授课,本单元内容丰富(老教材两个单元的内容合并成了一个单元),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分别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等内容。本课时教材的编排,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同时,教材也突出先通分再比较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教材把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编排在通分的后面教学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本单元前面的教材里也有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还有比较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大小的练习。因此,学生对比较分数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难点是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尊重教材,努力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化的习惯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的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编,有所突破,让学生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感受引用已有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提问:前两组分数,你是怎样直接比大小的?后两组呢?

学生回答后指出: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板书: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揭题:这是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今天的数学课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同分母分数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引发比较需求

出示例15:

提问:轻读题目……想一想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引导:和单位“1”都是什么,因此要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就只要比较什么?

2、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抛出数学问题:想一想,和怎样比较大小呢?

先把比较的过程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

3、展示多种方法

谈话: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说。

预设:

方法一——画图比较(圆、直条、数轴等)

点评:画一画的方法比大小虽然费了点时间,但是很直观。

方法二——找一个标准比较

点评:找到一个标准,然后把两个分数分别与这个标准比大小,这种方法很灵活。

方法三——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点评:运用通分的知识,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就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比出大小了。

板书:通分

谈话: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种方法,先把和化成分母是45的分数=

=,

然后再比大小,

因为>,所以>。

随回顾板书过程。

方法四——先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

点评:你能联系分数的意义,讲一讲比较的具体过程吗?

方法五——先化成小数再比较

点评:可以吗?

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想到了画图,有的同学想到了找一个标准比较、有的同学转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再比较等等,方法不同,但都是在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的确,很多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学过的知识中延伸出来的。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和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虽然是新的问题,却有许多知识经验可以应用,因此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法,虽然具体的过程不同,但都是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开放地安排学习活动,既重视数学知识本身的探究过程,又无痕渗透了“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突出先通分再比较的普适性

出示:

提问:这几组分数你准备怎样比大小?

学生回答第一题后追问:为什么不画图比较?/为什么不找一个标准比较?

指出:这四组分数,大家都想到了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它。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通分,再比较每一组分数的大小,在作业纸上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练习后交流,关注出错的学生。

5、比较总结

课件出示:

提问: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比较分数大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方法又有什么联系?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指出:分母不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异分母分数。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小结: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比如……

(设计意图:通分是比较分数大小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普适性,我把教材练一练第一题稍作改变,学生观察后发现画图太麻烦,找一个中介数这种方法也走不通,于是不约而同想到了通分。此时,抓住时机提出通分后比较是最基本的方法。这样安排,通分比较这种方法不是教师硬生生要求学生去做,而是学生自己体悟,觉得需要这样去做。)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

提问:先观察,再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逐一回答。

追问:大家都发现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子相同,也可以直接比较大小。谁能举例解释一下道理。

学生任选一二说说。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越小,相应的几份也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越大,相应的几份也越大。

(2)比较小结

出示:

谈话:同学们,其实课刚开始的复习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同分子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一下同分子的两个分数怎样直接比较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改写板书:同分子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指出: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2、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第一组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第二组、第三组呢?

第四组又是怎样比较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第五组呢?

学生回答第四组后指出: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只要比整数部分就行了,十分简便。

小结:看来,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板书:灵活选择

3、补充

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每组商的大小。

3÷5和5÷8

11÷12和12÷11

11÷12和10÷11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每组的两个商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学生回答第二组时追问:一个商是真分数,一个商是假分数,能

否直接比较,为什么?

明确: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学生回答第三组时追问:除了用原来的分数通分比较大小外,能

不能换个角度比一比?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

个圆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11份,还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二分之几;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1份,取其中的10份,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一分之几?

因为小于,所以大于

指出:把比较和的大小转化成比较和的大小,也不失

为一种灵活的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指名读题。

提问:平均步长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实际上只要比较什么?

学生独立做一做。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出:列式计算时通常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补充:如果老师走9米用了10步,谁的平均步长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循着从基本到灵活,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设计,引导学生边练边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几种常见情况: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较小;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些经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四、课堂总结

小学五年级教案范文第5篇

20xx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范文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切实调动各校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中心小学研究通过,特制定该奖惩办法

考评科目:一、二年级考评语文、数学两科;三、四、五、六年级考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

二、奖惩办法:

在镇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按同年级同学科班数的7:2设奖。

(一)教师奖惩:

一至五年级、六年级科学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60元,第三名及以下150元。

六年级语数英三科第一名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600元。

班级平均分不及格的,全镇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评为各类先进个人。

单科教学成绩:低于镇平均分3分以内,中心校在全镇通报批评;低于镇平均分3分以上,每低一分扣绩效工资50元,任课教师年终考评不得评为优秀,不得评为各类先进个人。(平均分超过80分,不予处罚;二、三年级进步五名,四、五、六年级进步三名不予处罚。)。

教干质量检测成绩位于全镇后三名的,免去其所任职务。

(二)学校奖惩。

1、学校成绩与学校领导的职务任免、奖惩相挂钩。

(1)教学质量检测倒数第一的学校,中心小学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四次(两学年)教学质量检测倒数第一的学校,免去学校校长职务。(按学校平均分排名,定点校和教学点分别考核,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算起)

(2)定点校教学质量检测第一名奖校长1000元,第二名奖校长800元,第三名奖校长600元。

教学点教学质量检测第一名奖校长500元,第二名奖校长400元,第三、四名奖校长300元。

(3)班级平均分低于镇平均分3分以上的学科超过三分之一罚校长600元,超过二分之一罚校长800元,。

2、学校不得隐瞒学生人数,隐瞒一名学生罚学校100元,全校隐瞒学生超过10人,除经济处罚外,对校长通报批评,取消学校考试成绩。

3、考试时,如发现教师有作弊行为,任课教师成绩按0分处理,扣绩效工资1000元。学校质量检测成绩按该科最后一名成绩降10分计算,每作弊一科扣学校综合考评分2分。

本办法经全体校长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未尽事宜,由中心小学负责解释。

20xx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范文2一、指导思想

为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江宁区20XX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方案》,特制定《东山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方案》。

二、评估方法

按照区教育局教研室要求,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阅卷,考核成绩按检测中的合格率、优分率、均分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得分=合格率40+优分率30+均分30%

三、奖励办法

(一)毕业班最终考核奖(区级考核)

1、以学校为单位,根据综合总得分奖励任课教师

(1)1~3名,奖励1200元。

(2)4~5名,奖励800元。

(3)6~7名,奖励600元。

(4)8~10名,奖励400元。

2、相关教师奖励:

(1)对相应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进行奖励,奖金分别为教师奖金的25%。

(2)对未考核的学科教师进行奖励,奖金为考核学科教师的二分之一。

3、进步奖

以五年级最后一次考试为依据,名次每上升一名,奖励一百元,依次类推,保持第一名的,奖励二百元。

(二)调研抽测奖

1、区级抽测(此项奖励完全按照区考核奖励办法制定,执行时以区下发的文件为准)

以学校为单位,根据抽测学科综合得分:

(1)1~3名,奖励抽测年级任课教师每人20XX元。

(2)4~8名,奖励抽测年级任课教师每人1500元。

(3)9~12名,奖励抽测年级任课教师每人800元。

2、校级抽测

达校平均综合得分奖励100元,每超均综合得分一分奖励20元,依次类推,如有任教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以任教班级平均综合得分奖励,奖励金额班级数。

四、备注:

1、本考核方案解释权属校长室。

2、本考核方案从20XX年9月1日起执行。

20xx小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范文3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学质量文化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狠抓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使我校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教学质量奖励方案。

一、评价奖励组织机构组长:肖昌明

副组长:姚本前、陈明海

成员:肖昌茂、肖昌明(小)、蒋世锦、田昌万、全胜

二、奖励分类

1、期末教学质量优胜奖、进步奖。

2、各类竞赛奖。

3、抽考成绩奖。

三、奖励方式

实行等级奖,取消原来的目标管理奖。

四、资金来源

按学生人数在公用经费中向各校抽取。

五、具体奖励细则

(一)期末教学质量优胜奖、进步奖。

1、优胜奖设置(按均分),取录名次原则上如下,但可按注解中的情况变动。

注:

①、一等奖内均分相差5分者,降为二等奖,二等奖增加个数;二等奖中与第一名均分相差10分者,降为三等奖,三等奖增加个数。三等奖中与第一名均分相差20分者取消奖励。等次下降的差价加到一等奖上。

②、无考试成绩人员按人平数发放。

2、成绩进步奖:(当前名次-该班产生后的最高名次)100元(或本期均分差与该班产生后最高一次的均分差缩小5分的按提高一个名次计算)

(二)竞赛奖

1、全能竞赛类

①、县级:一等奖每生奖200元,二等奖每生奖180元,三等奖160元。

②、镇级:各年级各层次奖励人数: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7人。

2、才艺表演类

①、表演类(奖励对象:原则上是班主任和音乐教师):一等奖80元,二等奖60元,三等奖40元。

②、手工制作(奖励对象:辅导教师):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

③、书法类(奖励对象:语文教师):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

④、绘画类(奖励对象:美术教师):一等奖20元,二等奖15元,三等奖10元。

3、运动会:

县级(奖励对象:当前辅导教师):县里取到哪一名,学校奖励到哪一名。单项第

一名:100元,单项第二名90元,后面依次类推。

区级(奖励对象:当前辅导教师):设人才贡献奖:每人次40元。

乡级(奖励对象:原则上班主任及体育教师比例5∶5):团体总分第一名奖200元,第二名奖150元,第三名奖120元,第四名奖100元,第五名奖80元,第六名奖60元,第七至十名奖50元。

校级(奖励对象:原则上按班主任与体育教师比例5∶5):团体总分第一名奖150元,第二名奖120元,第三名奖100元,第四名奖80元,第五名奖60元,第六至八名奖50元。

(上母片可另外制定)。

4、县三独竞赛(奖励对象:辅导教师):一等奖500元,二等奖400元,三等奖300元,后面的奖励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