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日语专业语音课程的开设情况,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通过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搜索江苏省设立日语专业的院校,随后通过查阅各校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调查其课程设置情况。(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系统,2014)。经调查得知江苏省设立日语专业的院校共计32所①,其中仅3所院校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开设日语语音课。以上调查表明,日语语音课程的开设并不普遍。当然,不开设语音课并不意味着不进行语音训练和语音知识的传授。除基础日语课程中的语音教学环节外,各高校均开设了会话或口语课程,且高年级的日语概况课程中通常也包含语音理论的教学内容。然而对比英语专业等语音课的设置情况不难发现,尽管面对的是有相当基础的学习者,语音教学一直被视为基础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语音课的设置相当普遍。(祝玉深,2007:36)。

2语音知识在教材中的比重

“教材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零起点的初级教材,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学习用外语交际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教师安排教学教法的主要依据”(林洪,1994:31)。如前所述,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基本通过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实施,因此语音知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和教师对语音教学的定位。笔者考察了几种目前使用率较高的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教材———《新大学日本语》《综合日语》《新编日语》和《基础日语综合教程》。考虑到语音教学多集中于入门阶段,以下均选取教材第一册进行比较。表1中,《新大学日本语》的语音课占总课数比例高达39%,充分体现了其前言提出的“配有规范、准确的发音指导”这一特点。《综合日语》语音课的比例虽低于《新大学日本语》,但其特色在于后续的综合课每课均含“解説•音声”专题,并贯穿整个基础教学阶段。相比之下,其他三种教材虽也有后续的语音专题,但比重偏小缺乏连续性。表1数据大体反映了语音教学在基础日语入门阶段所占的比例,但该比例不是绝对的。因为对语音教学的处理反映了教材的编写理念,且一课的内容量也不尽相同。以《新编日语》为例,从第2课起除语音知识外已经导入了词汇、语法的教学,准确地说当属包含语音课的综合课。《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于开篇设立发音书写篇,大体相当于综合课一课的教学内容,且前言中提示可以将其中部分内容穿插于第一单元的各课中分散处理。综上,由于教材编写的理念不同,语音知识在各教材中的比重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产生的对学习者习得程度的影响值得关注。

3语音知识涉及的范围

笔者依据教学大纲及附表内容就以下4个方面进行考察:1)音素2)音节3)声调4)语调。考察对象仍为表1所列四种教材。结果表明,所有教材均涵盖了上述4方面内容,但具体细节存在一定差异。如:1)音素教学是否采用舌位图和国际音标;2)音节教学是否包含外来语中出现的拗音①;3)声调教学在基础概念和声调类型教学的基础上,是否延伸介绍用言活用形的声调规律。四种教材中《综合日语》涉及的范围最广泛且深入。尤其是声调教学内容颇为细致,涵盖了诸如动词第一连用形甚至是“Vないでください”等的声调解说。由单词过渡到句节、进而到完整句子的训练,强化了声调、语调的内在联系,展现了语音教学的体系性。此外,四种教材均未涉及句子重音(プロミネンス),这源于大纲的规定“句子重音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随意性。本阶段只要求掌握具有社会性的句子重音,随意性的句子重音只要求听懂,领会其意思”(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2001:2)。大纲将句子重音纳入第2学年的教学目标。

4语音教学的模式

对于目前语音教学中普遍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先行研究大多持否定态度。直觉模仿式、听说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音素和单词发音为教学重点,注重机械操练。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倦怠,语音模仿不到位且容易回生,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阻碍语音习得和后续阶段的技能发展。(金成花,2007:67.祝玉深,2007:37.郭梅,等,2012:76)。基础日语课程中的语音教学环节受制于教材、课时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落后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教学策略进一步阻碍了语音教学的发展。如不及时改变这一现状势必导致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的下降,制约专业的发展空间。

5语音教学改革的提案

先行研究表明学习者语音方面的不足会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国际交流基金,2009:5)。日语教育者和研究者不断反思日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和教学模式以提高语音教学效率的途径。(金成花,2007:67.张思瑶,2011:116.郭梅等,2012:76)。以先行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前述语音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对语音教学进行改革。1)尊重语音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地位,强化教师的语音教学意识。河野俊之指出,促进语音教学的因素,教师比教学法更为重要。(河野)就目前的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而言,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师自身的语音知识积累。2)加强语音教学在教材和课程中的渗透。①必须将大纲的总体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使之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②优化课程设置,将语音教学融入课程体系中。除综合日语课程外,增加会话和视听课程中的语音教学要素。依托情境和交际互动,可以让学习者切实体会到语言的物质性和语音的社会性。③系统地有序地实施语音各要素的教学,并在教材中确立下来,让教师的语音教学和学生的语音学习有法可依。3)用情境化模式等新模式取代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支援学生的语音习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克服语音学习的心理障碍。促进语音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导入语音知识。

6结语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工作作为英语专业学科的重要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从教学内容与目标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文学题材的内容体系,还停留在应试的教育目标,没有真正把通识教育融合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体系中。从教学模式与方式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模式中,还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开发很不够,尤其是英语阅读的翻译实践开展得很少,极大影响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平台,课外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所开发,但是建设与利用很不够,极大影响了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吸引力。从教育主体与客体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教育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来看,确实还需要大大提高。从教育评价体系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建构适应网络教学的一套成熟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很好地将专业学习、学生技能成长等各个方面融合好,影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2网络时代下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

鉴于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网络时代给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带来的挑战和便捷,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综合运用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平台和环境、教育主体和客体、教育效果评价等各个层面建构起网络时代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体系,努力提升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水平。第一,按照网络时代的要求,建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教育理念,比如项目论、图式论等等,坚持科学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国际接轨,实现信息化教学和可持续发展,以此不断完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第二,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和目标体系。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积极吸收网络上最新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完善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不断改革阅读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夯实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根基。

作者:罗洁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招聘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有单一专业人才向合素质人才转变。因此,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存在理论多于实践、容易脱离现实等问题。因此,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受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亟待改变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语文教学脱离实际,造成了学校不重视、教师观念旧和学生没兴趣学习的现象,语文在中职学校俨然成了“副科”。中职语文教学要改变这种尴尬地位,就必须与专业学科有机结合,使语文学科具有专业特色,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这不仅能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使教育部门重视语文学科。从而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地位。确立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但传统的语文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切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因此,语文课程也应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突出中职专业特色,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突出职教特色,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需要

中职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突出职教特色。职教的语文教学应具有操作性强和职业化的特色。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基础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时间紧,语文也仅有一年的课程,时间紧迫、任务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尤为重要。通过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专业学科知识的措施

(一)教学贴近专业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贴近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变为学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添生动实用的情景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专业性。只有把教学的课程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

(二)调整语文课程内容,分专业细化教材内容

首先,确定语文教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学习的这部分内容。这是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其次,可按照文理科将语文知识分为两大模块,根据每个学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的特点。比如文科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可在这部分多加入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语文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而理科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学习好核心模块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第三,根据具体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特点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是灌输式教学,新课改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对每一节课认真编排,加入一些课堂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且,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活动,这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语文和专业知识。

四、结语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 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因为它具有众多的优势,例如人文基础实力雄厚、就业范围相对广泛、社会各行业对其需求程度比较稳定,等等。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就业受到限制,已成为高考冷门专业之一。究其原因,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也在飞速向前发展,这都直接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挂念以及人才战略观念的改变。而且,随着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工作单位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高校专业细化的程度也在增加,但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却一直以人文素养为主,缺乏应用性,这给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原来的基础性优势变成了劣势。是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褪去了光环,举步维艰。

    二、汉语言文学面临的就业困境

    1.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偏向知识性,缺少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它承载着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历史重任,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学习,其核心是关心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其主要作用还在于发扬和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由此可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文的相关工作,其培养学生的特点在于对专业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

    汉语言文学是基础性的学科,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不注重直接创造出可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也就决定了它不像会计学、计算机、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与现实的应用性,因此难毕业生难以直接找到与专业相吻合的工作。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开始考虑就业情况,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人文传统的同时,更要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模糊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系统是在20世纪中叶形成的,由于时代的限制性,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只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只让学生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了很多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在那个时代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各类型专业人才层出不穷,科技的进步也使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掌握基础性知识成了所有毕业生都具备的条件,而对于只掌握了基本知识的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这已然没有了竞争优势。

    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貌似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语文教育、文案策划、秘书等,却对这些工作都没有专业性,而这些职位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存在着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的人才,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模糊的定位就会成为就业的一大阻碍。

    三、如何进行就业创新教育

    1.改变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在当代社会,讲求效率、注重目的性已经是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培养传统的人文素养,不可能直接创造利益和价值,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彻底改革。当代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字工作者根本不能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把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应用型综合人才上。在培养目标定位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行业人才规格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重点的特色培养模式。

    2.改变教学内容,增加毕业生就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