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购调查报告

团购调查报告

团购调查报告

团购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尽职调查;风险防范

所谓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是指投资人在与拟收购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并购相关的事项进行系统的现场调查、材料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尽职调查的概念最早源于证券市场上对投资人(股东)的保护,后被运用于企业并购活动之中。

尽职调查对于企业并购活动具有揭示目标公司的问题、发现目标公司的价值、建议交易价格、保留必要的材料为交易纠纷提供依据等功能。由于尽职调查能够有效揭示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带来的并购风险,因此是企业并购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企业并购活动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并购已成为国有企业拓展经营,实现生产与资本集中以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重要方式。作为并购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尽职调查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国有企业并购尽职调查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有企业并购活动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国有企业在并购中安排了尽职调查活动,但是并没有将尽职调查活动赋予前提和基础的地位,而只是将尽职调查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一道例行程序,因此,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尽职调查并未从战略层面去理解。任何并购行为都是企业战略意图的体现,无论是企业战略转移,还是低成本扩张、或者是优势互补战略,都体现在在企业并购行为中,因此,尽职调查应当侧重于目标企业的战略优势的调查,但现实中的尽职调查并没有从战略层面去理解并购,关于战略优势的调查几乎为零。

(二)面面俱到但缺乏统筹协调。尽职调查轰轰烈烈,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或由职能部门聘请的中介机构都派员参加,看起来人员众多,面面俱到。但进入目标企业后便各自为政而缺少协调,工作人员缺乏沟通和交流,牵头部门协调不足,尽调报告也是根据职能完成相关内容,最后由联络人捏合汇总,尽调报告也成为了一座座的“信息孤岛”,缺乏有机联系。

(三)人员临时抽调而缺乏系统培训。企业参加尽调工作的人员多由部门抽调人员参加,且多数为部门的业务人员,处理本职业务是一把好手,但由于对尽职调查缺少系统培训,在尽调时,往往根据自己的业务素质或对尽职调查的理解安排调查,现场可能会出现关注自己熟悉的业务材料而疏忽其他与并购关联度极大的其他材料,甚至可能出现以完成尽职调查数据报表为目标的现象。

(四)关注材料而忽视现场。通常在尽调方案设计时,尽调团队就已设计了不少相关表格和问卷材料。尽调人员进入尽调现场后惯于从档案等文本中查找相关资料,许多时候会出现过于倚重材料而忽视现场考察和人员访谈环节,从而可能遗漏未能书面记载或留存、以及无法在书面材料中体现的重要信息。

二、做好尽职调查,识别和规避并购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的上述问题,使得尽职调查活动并没有达到目的,从而无法准确识别风险,从而也就无法规避和防范风险。

虽然每一起的企业并购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尽调活动也多有独特性.尽管如此,一些常用的尽调作法可以被借鉴和参考。为防范并购活动的各项风险,鉴于国有企业在并购尽调活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在尽职调查活动中应做好的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理解并购意义,系统筹划尽职调查。企业并购活动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意图,因此,相应的尽职调查的相关活动也应根据并购目的和战略而确定。并以此为标准准确地把握调查方向、确定调查内容和调点。如资本型并购活动偏重于关注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获取现金流能力,而产业型并购活动则更关注于主营业务类型、行业地位和竞争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经营优势和劣势、总体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负债状况和收入结构等。

在系统全面筹划尽职调查活动中,要注意既要有全局观,又必须有重点观,在方案中有充分体现尽调的时间规划、人员分工与安排,有的放矢,带着重点、疑问去调查、确证。

(二)培训先行,设立高效尽调团队。根据并购活动目的和尽调方案选择相关人员成立尽调团队,尽调团队应当既有并购企业的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参加,也有外部中介机构人员参加,对于产业型并购活动,参加人员应当有后期经营管理团队人员参加,先期介入。

人员确定后,应事先安排时间对尽调活动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一是便于尽调团队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理解并购,二是根据并购目的讨论尽调方案,使方案成为尽调团队成员的行动纲领,三是在培训中的沟通交流提前至进入目标企业之前,使团队沟通成为日常活动之一。

(三)关注历史数据,更关注现实情况,同时把握未来趋势。历史数据非常重要,但不是尽调活动的全部,现实情况必须成为尽调的重点内容,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尽调活动还应当收集影响行业或企业的行业政策、市场趋势等资料,为预测未来提供素材。

在现实情况的尽调中,尤其要关注核心员工和企业文化。一是必须要花时间与目标企业的核心人员会谈,如管理、技术研发以及市场骨干都应是尽职调查关注的重点。因为目标企业内部的这些核心人员十分清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二是要观察目标企业的文化现状,从企业环境中品味企业文化,从企业制度中分析企业价值观,从员工行为中体验企业精神。

(四)加强尽调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在尽调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分工不同,获得信息的途径和内容也不同,因此,信息共享成为尽调项目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之后,都应该有一个项目碰头会,便于团队成员以正式的方式将信息,团队负责人根据信息情况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或者补充调查相关内容。在完成尽调报告阶段,也应当由团队成员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尽调报告。

(五)增加尽调活动的稽核环节。在尽调小组完成尽调报告后,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内外部业务专家对尽调报告进行稽核。即针对尽调活动所提供的数据和素材,运用知识背景进行可靠性和全面性分析,提出稽核意见。尽调小组根据稽核意见,或进行材料的补充完善,或进行报告的修改调整,以形成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尽调报告,便于企业决策层的正确决策。

企业并购的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并购活动的失败其中,尽职调查处于基础和前提的位置。事实上,成功的尽调活动将使国有企业有效识别和规避并购风险,从而使企业并购活动效率和成功率及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团购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通过社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毛概暑期课题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促使大学生培养锻炼才干,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很多感悟将是我今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借于本次毛概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了走出校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小组选择北京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我们分成小组去周边的几个大学发放调查问卷,还通过QQ、人人、邮箱等网络工具发问卷,尽可能多的增加调查者数量。收集齐数据后,我们通过E__CEL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会了许多。一方面,我们深入了解了北京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热门话题;另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社会实践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处世之道:首先,队员之间要首先要善于合作。由于,我们队的队员都是同一班级的同学,所以我们配合得非常默契。但是将来和我们合作的不一定都是我们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包容,善于与人合作。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能力更加重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其次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其三,要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分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实习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做为大学生,我们深深地感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工作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2这次的毛概实践活动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同小组成员团结一起向外做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意味着这不是一个人独立独行的活动,所以最让我兴奋的一点就是能够走出校园,接触到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然后跟他们谈谈他们的观点关于我们的话题。

社会是比学校要大很多的学习大舞台,走在社会的上,可谓“俯仰皆学问”,可以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捉摸到一些道理,用一句俗语:“抓一把泥土都是文化。”利用周六日假期去接触社会上的人,参加小组的团体活动,毫无疑问是可以收获良多的。在学校,我们大多都只专注于我们的书本学习,只一味的在书本上寻求真知。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学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而参加了这次毛概实践活动也真真切切的让我收获到了一些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知识。在学校,学生的普遍现象便是忽视了社会的实践活动,于是觉得书中的只是也有点无聊,于是是他们便缺乏善于学习的品性和习惯。

在还没参加活动前,我们小组本来是很懒散的,都想应付了事。然而在参与中,我们慢慢有了要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的心理。在参加活动的过程里,我们做到了用心,虚心,细心,热心,对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也变得很耐心。一旦尝到了乍入社会的做调查的新鲜感。我们的学习细胞变被刺激了,甚至对于路旁的一草一木,我们都可能悟出些什么;别人的一言一行,我们可能总结出什么;我们小组的计划,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计划在被一步步完善。我们坚守着计划走,一路都走的蛮顺利。我们的组长经常在组建的QQ群问我们的意见和计划。我们的小组成员也很踊跃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我们语塞,因为当我们想用语言描述眼前的事物却感到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当我们想对一件事情定位,却无从思索的时候,当我们想通过活动做出点什么,却感到捉襟见肘的时候,因此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各方面还欠缺很多,这个认识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很重要。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小组的成员总会在针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有时你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们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我觉得这种思维和行动的差就是我们学习的点,不论结果证明谁的做法是正确的。在实践活动上,我们尽量做到不影响到每个人的学习。当然,有时可能会因为活动时间比较限制,某些组员不能同我们一起通往探究体验这个社会,但是我们都会一起探讨我们的成果。团队精神总是被人所提倡的,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学习到最重要的东西或许就是团队互助精神了。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关心在活动忠实践,我们也在生活方面,以组员的方式关心彼此。

总之,这次毛概实践活动不论在学习方面社会方面在交友团队方面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带领着我们成长。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3经过这几周时间的调查分析,在我们小组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的毛概实践报告,想想在这段时间,虽说不长,但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的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大学生业余生活,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主题,那是因为这是与我们目前息息相关的问题,而且很多人对此也有困扰,所以,对此的调查报告才显得格外的有意义。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的任务是繁杂琐碎,包括设计、派发、回收问卷,统计分析结果,翻阅资料,总结结论,,制作、填写大纲,,绘制表格,后期完善。做的过程里,我们遇到过各种问题,有想过偷懒,但在大家的相互勉励之下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不管我们的报告是否合格,但我们至少可以问心无愧,我们是用了心、尽了力去完成的,这个过程我们走的不简单,但我们回想起就觉得很开心。

调查过程里,首先发现的就是是存在的问题。问题有许多,包括课余时间充裕,但没有效利用,不会安排课余时间,没正确认识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多,课余生活脱离社会,没有经验上的提高。其次是成因。之所以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安排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是有他不可忽视的因素的。包括了各种主观、客观的条件,在我们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在自我的反省,反省自身是否也存在着结果里的不良习惯,当然,我们也是存在着许多陋习的。所以我们在调研的同时,也在虚心学习,改正。

其实一开始,对这个实践报告并没怎么放在心上,想想不过是发一些调查问卷然后分析总结,写篇报告而已。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觉并非那么简单,首先是选择一个要调查的问题,然后要出一些围绕着这个主题的问题,问卷上虽说只有十四个问题,但就是这十几个问题以及选项就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之后就是发放这份问卷,我们选择了晚上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发这些问卷,这一百二十份问卷,我们三个人也足足花了两个星期才发完收完,之后就是分析问卷,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还要分类统计,如何分类,这期间我们意见上也发生过分歧,但最后通过讨论还是解决了。

所以通过这次时间报告给我们感受很深,其一就是了解到实践中每一件事都不可小看,它不比我们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习中所遇见的问题通过几个公式,几个概念,总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而实际中则不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也许只是个小问题,但也足够阻挡我们完成这件事的脚步,还有要办成这件事,会有多种途径多种办法,我们还要从这些方法中选出最便捷最合理的。

在这期间,我们也都意识到了一个东西的重要性,那就是团队意识,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很难能够做到完全靠自己去完成一件事,就算做到了,那也不知道得付出多少汗水,而且得到的未必是最佳的方案。但虽说都知道团队意识的概念,但做起来就并非那么简单了,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也不可能会一致的相同,而大家都会有捍卫自己的想法的心理,于是便会出现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最需要的是平心静气的大家和和气气的讨论,这次实践的组员还都是同学朋友,大家关系都还好,和和气气的讨论还好办到,但日后工作中总会遇到和陌生人合作的时候,所以随时都应该抱有一颗虚心求教的心,客观冷静的去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方法,即便是自己的方法要好一些,也要平和的组织好语言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切不可急躁,也不能瞧不起别人的想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团队意识尤为重要,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我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道理。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当然,说到团队合作,既然是团队,自然也就离不开交流,交流人人都会,但要做好却不那么容易了,要适时的适当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那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还有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不只是我们发问卷,我们也收到了别人的问卷,说实话,虽说帮忙填一下问卷只是举手之劳,但有时候做着自己的事却被别人打断心中也会有些不愿意,所以将心比心,在找人帮忙填问卷,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多用一些礼貌用语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我们也还在问卷末尾加上一个笑脸,说一声谢谢,那样别人帮了忙心里也会觉得舒服一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更加了解社会,其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合格人才,必须跨出校门、步入社会、并积极投身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4首先我非常高兴并肯定地说: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圆满成功!

关于“南京市大学生兼职中介”的调查终于在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结束了,为了很好地完成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俩决定七月份申请留校。能够顶着如此酷热的天气成功完成每一份调查报告,我感到无比的成就感,短短的一个月,因为用心过、付出过,所以是难忘的,自己无形中也成长了许多。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仅有的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决定在6月25号到7月15号这20 天分头亲自到各高校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因为这20天正好是我们学校已经放假,而其他学校还大多未放假,6所高校的大学生都还聚集在南京市内,调查的对象容易定位,从而数据的来源更广泛,并且更加贴切可靠。剩下的15天就用来在宿舍通过网络问卷来补充前期的实地考察问卷,并将最终得到的数据进行耐心的统计和分析,通过画各种数据表格,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大学生兼职被骗财骗力)得出本次社会调查的最终结果。

这次调研不仅让我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大学生兼职中介的可信度和被信任度,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的重要性。虽然此次社会调查活动我们组成员只有两个人,但是正因为只是两个人,那种团结协作、相濡以沫的精神才真正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人少,我们花了比别人更多是时间,也比他们收获得更多,在为别的大学生创造良好锻炼机会的同时,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也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的机会!

这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很多感悟将是我今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悉心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团队意识。我和另外一个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她是江苏人,我是贵州人,我对老师所说的小学生中午不吃午饭有亲身的体会)我们一起工作学习,团队意识是无比重要的。一个人做这种分析性的课题,难免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但两个人合作,就可以获得更可靠的结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沟通交流。不仅是我和另一个调查的同学要恰当的进行沟通交流,在邀请调查对象填写问卷的时候更需要适当的沟通交流,才能保证数据分别在质和量两方面的可靠性。

三、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种通过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一定要用心。因为数据的获得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加仔细小心。并且从始至终的过程是一个繁杂、甚至有些凌乱的过程,必须有详细的计划才能顺利完成(该计划我们两个人花了一天时间来完成)。

当然,一个暑假学到的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点,在为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取得成功而高兴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这种“针对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要逐渐过度到“遇到突发问题,也能应对问题”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早晚来往于南京市六大高校之间,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喜悦各半,然而最后的一个“悟”字作结,让我获益良多!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5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渐渐显示出绝对的优势和生命力,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加,而在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中国网民购物比例也在明显上升个大网络购物站正在打造简单易行的购物平台,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网上购物变成了当今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群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这个购物群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购物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而既然选择了网上购物,大学生必然会面临着一些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比如产品是否可靠,付款环节有无漏洞,购物网站是否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而当遇到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学生的有何种保护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作为大学生,自己未来更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做了调查。通过讨论,我们对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内容,方式,以及网上购物安全意识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针对被调查者结构特点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性别,是否有网上购物经历,使用网上购物网站类型,对网上购物信任程度等等基本指标。分析了大学生的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想法和建议。

这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以及未来对网上购物发展潜力的期望。

一、网上购物的总体情况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首先确定受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从调查的结果看出,男女生的比例将近1:1,女生相对于男生多一点点,如图1、因为我们的调查问卷的对象分布是随机的,不存在较大的偏差,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调查。

从第二题中,我们得到被调查的大学生,91、25%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从网上购物一事上可以网络影响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因此,关注网上购物安全是很有必要的。

团购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房价点评网”以购房者最为关注的“房价”为切入点,开启“一房一价+专业测评”之路,站在第三方立场为购房者提供置业指南。

综合测评,打造购房“专业点评”

有别于当下房地产网站的漫天广告,克而瑞房价点评更像一个在线的“房价专家”:严谨的评测报告、楼盘推荐排行榜、在线房价分析师及克而瑞指导价格从不同的角度对楼盘进行综合测评。

在房价点评网首页,输入楼盘名称或地址,就可以即时获取一、二手房的克而瑞指导价格和评级信息。在楼盘首页,购房者可以同时点击查看楼盘详情、分析师意见、房价测评报告、一房一价表,优惠折扣、楼盘PK等,一旦选择了心仪楼盘,房价点评系统会自动推荐同区位、同价位四个不同楼盘进行对比,便于购房者挑选出性价比更高的楼盘。

克而瑞信息集团董事长丁祖昱表示,克而瑞房价点评开启了项目测评模式,所谓的项目测评服务,即是为在售楼盘做一份“测评报告”,亮点是以价格为核心给出第三方指导价格一一克而瑞指导价格,购房者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在有网络的状态下都可通过个人设备进行免费接收、免费点播实现对目标楼盘的查询、咨询及下载。

为了打造这个专门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购房指导的网站,克而瑞花了1年半时间,利用克而瑞积累12年之久的CRIC数据库以及超过200人的专业分析团队,对全国21个城市4038个一手房楼盘(首批)进行了全方位的楼盘分析、价格测算和购买评级,另外对5个城市3万多二手房小区(首批)进行了房价自动测算,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对购房者的购房指导和辅助决策。

专业团队,免费提供买房“咨询”

房价点评之所以拥有精准项目测评及克而瑞指导价,基础在于其背后一支庞大的运营团队――克而瑞房价分析师。据了解,房价点评网上的2000多份报告均是由克而瑞专业房价分析师团队根据实地调研得到的情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综合楼盘的房源、折扣、户型、装修标准、物业服务、生活配套、不利因素和置业等多种因素给出的综合评定,因此往往有别于楼盘的实际销售价格。

克而瑞价格中心总经理葛文翔透露,克而瑞房价分析师团队以首席分析师为主导,多位高能级分析师鼎力配合,深入一线楼盘,从不同角度就项目的“核心卖点”和“购房隐患”等进行剖析,一语中的呈现楼盘真相。

按照丁祖昱的构想,“房价点评网”作为一个第三方的房价测评体系,未来房价分析师将活跃于本行业,这一职业模式将是一个类似于券商投行为股票评级定价的参考体系。

团购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披露;证券欺诈;损害;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6-0008-06

2008年9月3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纽约南区法院,就美国证券投资者及外国证券投资者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欺诈作出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认定各项指控缺乏根据。历时4年多的诉讼,告一段落。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争取到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上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有一些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遭遇海外投资者以各科理由提出的诉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步伐。本文分析的案子可能对今后准备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基本案情

被告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人寿的一些高级职员和董事。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3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和被告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按照重组协议,中国人寿集团公司负责承担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切债务和责任,而因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行为产生的一切责任均与被告中国人寿无关。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人寿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上市申请并同时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国人寿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其在2000―2003年的财务信息,但由于其2003年之前还未成立,所以大部分财务信息是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2003年重组时分割给中国人寿的。

2003年12月17日,中国人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03年12月18日,中国人寿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发行价是每股18.68美元,2003年12月29日,其股价达到最高点为每股34.75美元。

2004年1月30日,彭博通讯社(Bloomberg)新闻报道指出,中国国家审计署已审计出有超过350亿元(人民币)来自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的款项被非法挪用。2004年2月3日。彭博通讯社报道了一些所谓的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的细节。同一天,新华财经网在其报道中指出中国国家审计署已发现涉及几十亿元(人民币)的非法活动。受此影响,中国人寿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在2004年2月5日跌至每股26.63美元。中国人寿随后发表声明并就声明内容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Form 6-K报告,指出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出的问题是归属于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而与被告中国人寿无关。声明后,在2月17日中国人寿股价涨至每股30.10美元。

2004年3月30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报告显示,之前媒体的夸张报道都与该审计报告不符。审计报告指出发现的违法问题仅涉及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涉及现在的中国人寿。有关罚款也是由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负责,而且数额是815万美元,就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规模而言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人寿随后就审计结果主要内容向SEC提交了一份Form 6-K报告,中国人寿股价也由4月6日的每股24.83美元涨至4月7日的每股26.88美元。

2004年3月31日,即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的第二天,彭博通讯社在其报道中指出。3月中旬之后不久,即中国人寿在接受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期间,SEC开始对中国人寿在会计制度中的违规做法进行调查。合众社随后也在其报道中指出存在这样的调查。中国人寿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尚未接到SEC任何有关调查的通知。

2004年4月28日,中国人寿发表公开声明,表示于4月26日正式收到来自SEC的协助调查信。并在声明中指出sEc在其信中明确表明,此调查是非正式调查,只是对中国人寿在首次公开上市期间的有关文书和信息提出一个广泛而一般的询问。此调查不应被看成是已有任何违法行为出现,也不应对任何个人、实体或证券产生影响。之后并没有证据显示SEC发现了任何违法行为或提出了任何指控。

2004年3月16日至5月14日,先后有美国投资者向法院提交了针对中国人寿及部分董事的九项集团诉讼。这九项集团诉讼的原告是由在2003年9月17日到2004年4月28日期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购买中国人寿股票的美国证券投资者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买中国人寿股票的外国证券投资者组成。@原告向美国联邦政府纽约南区法院提讼,认为中国人寿虚假的和误导性的信息以及故意遗漏重大事实,从而人为抬高中国人寿的股价。原告指控中国人寿的行为违反了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0(b)款项,应对原告因此所受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008年9月3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纽约南区法院作出判决,认为信息披露欺诈不成立。

二、法院分析

被告中国人寿提出两项抗辩主张:第一,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2(b)款项,认为原告指控不充分,请求法庭驳回原告诉讼要求。第二,根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2(b)(1)款项,认为美国法院对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买有关股票的外国证券投资者没有对事管辖权,应驳回其。

美国法院根据美国成文法和判例法中有关证券信息披露、证券欺诈和法院对事管辖权的规定,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与被告的抗辩理由进行了审理。

美国的立法和判例表明,原告要想使一项诉讼依据《证券交易法》第10(b)款项成立,原告必须证明,被告故意虚假陈述或遗漏重要事实,并且原告是基于对被告的信赖而直接遭受损害。原告必须证明:(1)被告对重大事实的虚假陈述或遗漏;(2)故意;(3)信赖;(4)因果关系;(5)损害。

法院就以下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1、中国人寿是否尽到披露义务 原告声称被告中国人寿在以下几方面没有尽到信息披露义务。

首先,被告在其招股说明书中的陈述是虚假的和误导的,因为该招股书没有披露被告正在接受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也没有披露之后被中国国家审计署发现的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会计制度中的违规操作。原告声称,中国财政部从2002年开始对被告进行了调查,该调查在2003年早些时候结束。其次,被告就新闻媒体对中国国家审计署的调查报道所发表的声明是虚假的和误导的,因为中国国家审计署调查的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已被包括在被告的招股说明书中。原告认为,由于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与被告的持续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使得任何由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承担的罚款和责任都可能对被告产生潜在的损害。再次,被告就新闻媒体对SEC正在对被告进行调

查所发表的声明是虚假的。原告宣称,SEC在3月中旬之后不久就对被告进行调查,但被告于4月1日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声明包括提交给SEC的一份Form 6-K报告,均否认了这个调查。原告认为,被告的这些声明都是虚假的,是为了防止股价由于调查的披露而进一步下跌,从而没有及时披露SEC对其调查。

法院认为,原告的诉讼理由不充分,具体分析如下。被告没有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到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调查是因为该调查是针对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而不是针对被告,甚至也不是针对中国人寿集团公司。调查发现的违法行为也是与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有关,罚款也是由其支付,其数额只占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规模很小的一部分。这些都在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得到证实,而媒体的有关报道都是夸张的。与事实是不符的。另外,按照被告与中国人寿集团公司的重组协议,任何因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而产生的责任与债务均由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承担,与被告中国人寿无关。由于该调查不是与被告有关的重大事实,所以被告没有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该调查并不违反法律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原告提到了中国财政部的调查,但原告并没有指出中国财政部对被告是否采取了任何制裁措施,也没有指出是否有任何与该调查有关而应在被告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事项。由上述分析可以判定,被告对媒体报道所发表的公开声明也不是虚假的和误导的。

就被告对媒体报道的有关SEC调查所发表的一系列声明,美国法院认为,法庭调查的事实与原告的控诉完全不同。没有证据表明被告在3月末、4月初或4月26日前任何时候接到了来自SEC调查的通知。所以,被告所作的否认都是真实的。法庭调查显示,被告第一次收到SEC调查通知信的时间是4月26日。被告在4月28日对公众发表声明,公布了SEC的调查。同时指出通知信及其附件明确表明,该调查不意味着有任何违法行为的出现,也不应对任何个人、实体或证券产生影响。之后没有任何有关SEC的调查发现了实质问题的指控,SEC也没有提到发现被告任何违法行为,也没有对被告采取任何控诉。SEC只是简单地停止了调查。

另外,原告认为中国人寿股价在4月早些时候的上涨是因为被告隐瞒了SEC对其调查,但法庭调查的事实显示,股价的上涨是由于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中对被告有利的消息所致。

法庭调查进一步发现,原告书没有提到中国国家审计署3月30日的审计报告和4月7日被告提交给SEC的Form 6-K报告的内容,也没有提到被告提交Form 6-K报告时被告股价的上涨,而这些事件本身就否认了对被告没有披露中国国家审计署的指控。书这样做,是为了表明被告故意不公布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了4月,甚至一直持续到了SEC的整个调查期间。

综上,美国法院认为,原告并没有有效地证明被告对重大事实有虚假陈述或遗漏。

2、有关因果关系与损害 美国法院认为,要使一项诉讼在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0(b)款项下成立,原告必须证明,被告故意虚假陈述或遗漏重要事实,并且原告是基于对被告的信赖而直接遭受损害。

有关损害的问题,美国1995年的《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规定:“本章下的任何私人诉讼,原告有义务证明其因被告实施了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或遗漏而受到了损害,进而要求损害赔偿。”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Dura Pharmaceuticals,Inc.v.Broudo一案中对因果关系做了解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宣称在购买时价格不正当高涨这并不能充分满足证券法有关经济损害因果关系的条件要求。

美国第二巡回法院解决损害因果关系的主要案件是Lentell v.Merrill Lynch&Co.,法院的判决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Dura的判决是一致的。法院认为,宣称被告的错误陈述导致了证券在购买时的价格与其真实的投资价值之间不一致,这不能满足因果关系的条件要求。法院进一步指出,要成立损害的因果关系,原告必须证明被告欺诈陈述或遗漏的内容是导致损害产生的原因。欺诈陈述或遗漏的行为掩盖了一些事情没有被市场发现,一旦这些事情被揭露或纠正的时候就会对证券价值产生消极影响。

美国法院认为,本案中,原告提出的控诉与以上成文法和判例对损害因果关系的规定完全不符。原告宣称他们购买股票的价格是因为被告虚假陈述而人为推高,导致原告因此遭受经济损失。上述Dura和Lentell案都明确了一点,即在联邦证券诉讼中,原告不能仅凭他购买的股票价格是因欺诈而被推高这一点就能获得损害赔偿。

原告认为,被告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其会计制度的违规操作,也没有披露其正在接受中国国家审计署的调查,这些遗漏导致其股价的高涨。被告对SEC调查的否认也人为推高了其股价。

美国法院认为,1月末和2月初的媒体报道是非常不准确的。他们指出中国国家审计署可能会对被告处以几十亿美元的税和罚款。但事实是,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并没有对被告及其股价造成任何损失,也没有任何不利的事实对被告股价造成下跌,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相反,当审计报告公布之后,被告的股价还因其利好消息而上涨。所以,与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相联系而提出的存在损害因果关系的控诉是无效的。被告在IPO期间的招股说明书和随后的一系列陈述都不存在虚假陈述。事实上,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与被告没有实质性联系。

美国法院进一步指出,原告特别强调被告股价从4月12日的每股26.59美元跌至4月28日的每股21.67美元。但原告没有指出3月30日属利好消息的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和4月7日的Form 6-K报告,以及被告股价的上涨。原告事实上想通过此遗漏使得被告虚假陈述行为一直延续到4月28日,即本案诉讼标的时间的最后一天。

原告宣称当被告股价从4月12日的每股26.59美元跌至4月28日的每股21.67美元时,他们遭到了经济损失,平均每股损失4.83美元。

美国法院调查认为,原告所谓的损失是遗漏了一些事实所致。事实上,4月12日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与原告所宣称的被告的证券欺诈行为有关,而应该是4月28日,即被告向SEC提交的一份Form 6-K报告,其声称被告已收到了SEC的调查通知。这使得股价从4月27日的每股23.28美元跌至4月28日的每股21.76美元,平均每股损失1.52美元。

3、美国法院对在香港购买被告股票的海外证券投资者有无管辖权 中国人寿认为,美国法院对在香港购买其股票的海外证券投资者提起的诉讼没有管辖权。

美国法院认为,对于涉及外国证券交易的欺诈诉讼,只有当该交易与美国有充分联系的时候,美国法院对其才有管辖权。如果行为标准或效果标准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法院就有管辖权。

行为标准被满足的条件是:(1)被告的行为是在美国实施的,而不能仅是预备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实施的欺诈行为;同时(2)这些在美国的作为或不作为直接导致了所宣称的损害。效果标准被满足的条件是:被告在美国境外的行为对美国有实质性影响。效果标准承认,美国境外的行为也可

能对美国的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这包括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买股票的美国居民。但是,适用效果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美国的投资者,它不能为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买被告股票的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提供基础。

本案中,原告认为,被告提交给SEC的一系列文件、“路演”活动、以及与美国媒体的交流,符合了行为标准下的管辖要求。但美国法院认为,原告没有证明被告在美国的任何行为直接导致了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买被告股票的外国投资者遭受损害。原告依据的是“市场欺诈理论(fraud-on-the-market doctrine)”。美国法院注意到,在最近的AstraZeneca案中涉及“全球市场欺诈理论(global fraud-on-the-market theory)”,该案中法院认为,“允许外国证券交易所的外国证券投资者依据该理论在美国法院提讼,会使得美国证券法的管辖过于宽泛”。美国法院认为,在没有得到美国第二巡回法院的明确指引的情况下,本法院如同在AstraZeneca案中法院立场一样,拒绝采纳这一理论。

三、法院判决

美国法院判决认为,对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买中国人寿股票的外国投资者,美国法院没有管辖权。对于在纽约或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证券交易所的证券投资者和在其他任何国家证券交易所购买股票的美国投资者,美国法院都有管辖权。

对于法院有管辖权的诉讼要求,美国法院依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2(d)款项作出即决裁决,判决依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2(b)(6)款项,驳回原告的。

四、简要评析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到美国证券市场融资的同时,也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投资者因证券价值的下跌而遭受损失时,会在美国律师的推动下,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欺诈”为借口,威胁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考虑到市场影响,往往会“庭外和解”,化钱息事宁人。因而,美国这种恶意诉讼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美国法院在强调上市公司的披露义务的同时,也注意“遏止”这种滥诉现象。

美国有关证券信息披露误导和证券欺诈诉讼的主要依据是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第1 O(b)款项和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10b-5。原告必须证明:(1)被告对重大事实的虚假陈述或遗漏;(2)故意;(3)信赖;(4)因果关系;(5)损害。

本案是美国证券投资者和其诉讼律师对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对象、审计规则与标准不了解,对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现在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关系和中国公司法有关出资的规定不了解的情况下提起的。

本案中,美国法院对中国人寿的行为是否构成对重大事实的虚假陈述或遗漏的分析,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理解美国法律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在尽可能做到信息及时、全面披露的同时,维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避免可能遭受的诉讼。

本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关于损害与因果关系的分析。本案的结论表明,仅仅以购买股票时该股票价格被不当推高这一点,不能当然在美国法院赢得诉讼。原告必须证明被告欺诈陈述或遗漏的内容是导致损害产生的原因。本案中,由于原告没能成功证明被告中国人寿进行虚假陈述或遗漏重大事实,因此,证明损害与因果关系也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本案还涉及美国法院对海外投资者对在外国发行证券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原告试图以“全球市场欺诈”理论为依据,要求美国法院受理外国投资人在香港购买中国人寿股票的诉讼。这一要求被美国法院拒绝。但我们仍然需要密切注意这方面的司法动态。因为根据美国的“效果标准”,美国法院是有可能将其证券法域外适用,从而使得美国法院有管辖权。

在证券信息披露误导和证券欺诈诉讼中,除了上市公司作为被告之外,原告通常会同时上市公司的高层,要求自然人被告承担连带责任。自然人被告的法律依据是《证券交易法》第20(a)款项的规定,控制人对于由其所控制的公司或其他人违反《证券交易法》或其规则的任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除非控制人善意行事并且没有直接或间接诱使或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本案中,由于原告没能证明被告中国人寿的证券披露责任,因此,自然人被告也无需承担责任。要求自然人承担责任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被成功证明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需要承担责任。

团购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美国报业在金融危机后,迅速出现新一轮的破产、裁员。2008年12月8日,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和23家电视台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公司(Tribune Company)向美国法庭申请破产保护,成为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大型报业集团首例申请破产的案件。这家曾有161年发展史的公司总资产额为76亿美元,负债达129亿美元。公司CEO塞缪尔・泽尔(Samuel Zell)痛苦地分析:“我们遇到了一场‘完美的风暴’。收入的急剧下降、经济不景气、信贷危机使得我们很难获得贷款支持。我们所有的主要广告栏目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陷入资不抵债困境的不止论坛公司一家。拥有问讯者报和每日新闻的费城媒体控股公司已经拖欠了两项贷款。有美国新闻界“灰发老妇人”之称的纽约时报则不得不抵押位于纽约时报广场的总部办公大楼,以筹得运营资金。纽约时报集团此前向美国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报告显示,集团目前仅持有4600万美元现金,但至少有4亿美元欠债必须在今年3月还清。而美国当地媒体称,纽约时报最高欠债可能高达10亿美元。债务缠身的另一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集团已计划出售旗下的重要一员迈阿密先驱报。

分析美国报业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

原因一:读者减少、发行量大跌

美国报业协会(NAA)数据显示,美国报纸的每日读者(排除周日版读者)已由1998年的58.6%大跌一成降至2007年的48.4%,人数流失了500万。事实上,1964年美国每日读报的成年读者占成年人口的80.8%,此后这一比例一直在下降。

根据美国发行量核查机构(ABC)数据,截至去年9月,507家美国日报和晚报的发行量在6个月内下降4.64%,发行量仅为3816万份,而2007年同期的发行量为4002万份。

原因二:广告收益大幅下滑

金融海啸爆发后,论坛公司广告收入连续3个季度跌幅超过15%,第3季度盈利更是急降83%,使集团资金流出现断裂,不仅难以偿还去年底到期的10亿美元贷款利息,而且无法偿还集团今年6月将要到期的5.12亿美元贷款。

报纸对广告收入的过分依赖,导致其在金融危机中风险加大。美国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印刷报纸和网络报纸广告收益率下降18.1%。至此广告收益连续6个季度呈下降趋势。同时,传统报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分类广告。由于金融动荡,一方面,众多广告大户减少广告投放,如房地产商、汽车制造商、各类招聘广告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分类广告受到网络广告的冲击。

原因三:网络普及构成挑战

报业败走麦城与网络媒体井喷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报纸纷纷开始网络化,设计美观精良,不仅登载较报纸更多的新闻和评论,还提供博客、聊天等互动板块和视频资源。拥有百余年历史、七次获普利策奖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已宣布将于今年4月起停止出版纸质日报,而专注于制作网络版报纸。美国新闻奖普利策奖委员会已宣布,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新闻报道今年起也可参评普利策奖全部14个奖项。

原因四:电视普及仍为挑战

从美国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①的分析看(见上表),近四年美国受众获取新闻的第一渠道仍是电视(地方电视52%,有线电视39%),但也呈下降趋势,地方电视降7个百分点;网络(37%)位居第二,增速迅猛,升8个百分点;纸质报纸(34%)排在第三,较明显下降,降8个百分点。

原因五:并购不当

美国报业在2006-2007年间的并购风潮造成了行业泡沫。比如,媒体新闻集团收购圣荷塞信使新闻等报纸,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等。而这种收购、竞购常常是以贷款过度、负债过高为代价的。

报业与房地产联姻更埋下祸患。2005年华尔街对冲基金“堡垒投资”收购拥有百余家报纸的自由出版集团;2006年美国最大的高级住宅建设公司道尔兄弟与另一广告商联合出资5亿美元收购费城传媒控股集团;2007年美国房地产大亨塞缪尔・泽尔以83亿美元收购了论坛公司。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业亏损严重,报业未能幸免。

按照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到2020年,美国将有70%的报纸读者转向网络版的新闻报。按照某些业主对报业持彻底消亡思想的定义:“报业会在40年后消亡”(传媒界业主默多克),或“在2044年消亡”(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菲利普・梅尔)。

“千方百计”应对危机

纵观美国报业,各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如大幅裁员、改版、节省印制费、调整内容、重整结构、转型网络等。

去年7月,芝加哥论坛报宣布裁减约14%的编辑;洛杉矶时报报页减少14%,并先后裁减300多名员工。发行今日美国等85家报纸的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去年10月裁员1000人后,12月再裁2000人。亚特兰大宪法日报和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的发行商考克斯报业公司和其他15家报纸则关闭其华盛顿分支机构。一些报纸还通过整合编辑部,共享非本地内容,避免重复劳动,减少人员规模。媒体新闻集团公司早在2007年就将旗下11家日报整合为“湾区新闻集团-东湾报系”。集团引入新前端系统来联合11家报纸的编辑部,允许记者就某一主题合作写稿,还在加利福尼亚的核桃溪市设了公共编辑部,统一编辑所有的稿件。

华尔街日报在2007年就施行改版,新版面比原来缩小7.6厘米,这样不仅减少纸张费用,也相应减少内容,此举一年可节省开支1800万美元。纽约时报也于去年8月将版面减少3.8厘米,加入美国报媒流行的“窄报”行列。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将近2/3的美国报纸削减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大部分报纸决定今后以报道当地新闻为主。2008年6月,论坛报业集团旗下的奥兰多前哨报推出了全新的版面设计,减少了文字报道的字数,加入了更多的图片报道。

为节省成本,各报还采用更轻薄的新闻纸张,优化油墨的使用。2006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登记明星报将30磅的新闻纸换成了27磅,此举节省了6%的纸张开支。纽约梅尔维尔新闻日报、甘尼特报业集团还分别引进OneVision、GMG油墨优化软件来节省油墨开支。

同时,很多报纸采取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或承包方式,将报纸的印前、印中和印后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

此外,美国许多报纸都高度重视向网络转型,强调报网互动,建设资源丰富的个性化网站。

对中国报业发展的思考

首先,读者会减少,发行量会大跌,纸质报业会大裁员吗?

中国报业的场域规则不同于美国②,各机关需要订阅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报纸,以了解我国对内对外发展的大政方针。还有,目前中国在全世界仍是最被看好的经济实体,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还在8%左右。因此,主要纸质报业在资本的获得上还不是问题,中国报纸发行量尚不会出现大跌,报业大裁员尚不会产生。不过由于网络版新闻报的发展,纸质报的记者和编辑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适应,报业对人才的需求应不同于以往,要有独到采访和评论能力,会利用网络互动及时了解受众思想,并能写出具有深刻见解的评论文章。能被打造成纸质报的品牌记者,将是纸质报的人才需求条件之一。

其次,广告收益会减少吗?

中国报纸,特别是主要报纸的发行量不减,广告收益也不会大量减少,广告投资者可能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到主要报纸和细分广告受众的报纸上。另外网络普及必定是对报业发展的挑战,目前中国有3亿网民,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此外,网络广告投放成本相对低,即使纸质报纸仍强势,广告商对网络版新闻报及知名网站自然会青睐。然而,美国广告目前主要被分类广告网站攫取,实际上新闻报网站的广告所占比例还是有限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再者,网络是否对纸质报业构成威胁?

中国报业应联合纸报和网络,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已经确立的报纸品牌在网络上能借力发展,知名的报业网会因纸质报的品牌影响,同样在网络版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人民网(省略)、光明网(省略)、环球网(省略)等。

最后,并购落水?

鉴于我国报业的发展环境和经济相对良好的走势,中国报业不可能产生美式大并购,也不存在美式的大落水。但2009年,中国报业将进一步洗牌,重组和并购是肯定的,如何避免美式并购的连带危机,需慎重考虑。

借鉴美国经验,在网络环境下,中国纸质报业最终可能由于部分读者的流失,发行会减少。为维持发展,报纸成本会提高,价格会上升,成为“中高档信息产品”,受众可能会更加细化。要培养愿意阅读纸报的受众,需要全面了解分析受众的需求,特别是提供受众细分的广告内容等。

随着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信贷危机的蔓延,各国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甚至关闭报业。如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今年4月就将放弃纸质日报,但仍坚持出版有46%③纸质受众需求的周报。另外,从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分析,电视仍在受众获取新闻中占有主要地位,随着电视在中国的普及,也将是对阅读纸质新闻的挑战,尤其是对受教育程度低,又拥有电视的群体,即使有免费的报纸,也难让他们读报。在我国随着移动电话包括移动电视的发展,手机报和移动电视新闻未来也将会对纸质报造成冲击,这同移动电话网的覆盖率高于互联网在中国的覆盖率有关,也同中国人喜好高频率使用移动手机的文化有关。

从以上分析,美国纸质报业的衰落,并不意味中国报业已进入“严冬”,中国纸质报业的周期还没有到达报业纸质发展的第四阶段,即美国的“衰落期”,还处于“震荡期”和“成熟期”兼而有之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但网络和纸质报的联手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报业人才的要求也将有所改变。如何整合纸质和网络报使其互为提升,将是未来报业发展在一定时期内的分析重点。

注释:

①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 of the People & Press: 省略/reports/。

②《 2009-2012年中国报刊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四卷),中投顾问,2008年12月:省略/reports/2006315baokan.htm。

相关期刊更多

成功营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现代家电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

工会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