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范文第1篇

一、创意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创意经济的概念。对于创意经济的具体含义,纵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认为创意经济就是“源于个体创造力和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另一类是把创意经济上升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认为创意经济由创意部门、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三部门组成,它不仅能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更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国内学者对创意经济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尹宏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给出了创意经济的内涵。他指出,广义地讲,创意经济是指一切以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的创新型经济形态;狭义地讲,创意经济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创造力、智慧和技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城市经济新形态。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创意经济既可以理解为一种产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是把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意经济对各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给创意经济以下定义,创意经济是指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新阶段,以人的创造力即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平台,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并把创意物化,形成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为发展方向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创意经济的特点。当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转移到依靠人的个体创造力、文化艺术等创意要素的时候,创意经济便应运而生,这在客观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特点:一是创意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创造力,即创意。创意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其本质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使创意产业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二是创意经济的实质是知识产权的占有和交易。知识产权是创意资源有形化的载体,也是创意商品化的表现。在创意转变为知识产权的同时,创意本身也向着创意经济实现跨越;三是创意经济的动力是文化艺术创新。文化创意要素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超过了物质要素,能极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创意经济聚合能力的基础;四是创意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指源于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运用知识产权的作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凸现创意经济的财富增长效应和就业效应。

二、创意经济理论体系溯源

创意经济起源于文化产业。文化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时历史的积淀。1926年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首先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一般认为,把此时作为文化产业的起点,当时社会实践已具有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20世纪后期,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了“文化工业”,这时文化产业已在西方国家走向成熟阶段,一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引出了《文化产业学》这一新兴学科。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它不是推出单一技术和产业,而是空前快速地不断产生许多新的产业群并引发新的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再到服务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文化产业和科学技术的交融并进,仅有文化内涵,没有创新思维的经济必然失去动力,同样只有创新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也必然失去活力。因此,随着文化产业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它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本身,而是结合文化资源、创意资本、现代科技,通过和谐社会环境、先进的法律制度,形成由创意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是现代化的机械大工业与张扬的个性化的完美结合。

三、创意经济的理论架构

创意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的区别在于,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核心资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因而存在着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创意资本的动态循环。

(一)创意信息的循环。创意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形态,创意阶层在整个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正是由于创意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独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创意的有形载体,也是创意商品化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法律政策的保护下,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创意资本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商品和服务,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实现其价值。并由此形成了创意经济强有力的推动引擎。在创意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反馈到创意工作者那里,在他们的脑海里又激发出新的创意灵感。整个创意信息的不断产生、实现、反馈、激发的动态循环过程,构成了创意经济的独特魅力,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根本特征。(图1)

(二)创意经济的形成。创意的产生离不开人,但是只有人力资本并不能产生好的创意。只有人力资本与文化、科技、社会等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并发出好的创意。创意及创意的产生是整个创意经济体系得核心。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把创意商品化才能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保护并促进新的创意的形成。所以说,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交易,即创意的商品化,才是创意经济的实质,也是创意的第一次飞跃。创意经济的实质性问题是如何对创意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定价和交易。当代蓬勃兴起的创意活动,其实质是对创意这种特殊要素的市场化综合定价,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好的创意转移到不同类型的厂商手里,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把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实现第二次飞跃。而正是由于创意企业将一个个脑海中的创意点子转化成为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把“创意”物化为消费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得“创意”得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动态循环过程,促进了传统的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向高附加值、高渗透性的创意经济转化。

创意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商品美学 创意要素 创意经济

一、商品美学的要点分析

商品美学是研究商品美的形成规律和要素构成,以及在商品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中的表现和作用的学科,它涉及美学、商品学、营销学、技术美学、人体工程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工业设计、等领域的综合学科。商品美的本质是内质量和外质量的整合,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商品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商品美的创意、设计、生产、交换、营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与商品的审美关系,商品美与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消费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美学的内涵和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其作用和表现已渗透到更多的行业和专业中,其作用和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1.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美学、技术美学)与商品美学(创意与设计)的双向构建与作用;2.人文科学、文化艺术(审美价值)与商品美学的双向构建与映射;3.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与商品美学的双向构建与互动。所研究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不难预测,商品美学将在未来的经济、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商品美的要素构成分析

商品美的本质是内质量和外质量的整合,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商品美的要素构成主要有:

1.功能要素――主要是指商品的实用价值和功能,以及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美学功能。而功能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内质量、外质量特性、工艺特性、适用特性、效用特性、经济特性、耐用特性、清洁特性、环保特性、低耗能特性、生理健康特性、技术特性、人性化特性等。对商品功能的评估,除通过科学的技术检测或鉴定之外,还需考察消费者对它的使用要求与审美要求,以及使用意见才能得出正确的或是定量的结论。

2.造型要素――指商品的功能属性和外观结构状构成特定的形态和视觉情态,能让人很觉到商品的属性和观念价值。造型的难点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必须从产品的使用功能、经济效益、效用特性、内在结构、外观形象等方面的整合上把握产品形象;使产品的点、线、面、形、色、量、质、互相配合协调,组合成完整统一的造型形象,符合美的规律的要求。

3.色彩要素――作为商品认识和审美意识的标志,它影响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情商和判断。较先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情态意识,以及消费心理因素。日本色彩大师智村说:“人们在掏钱购物,有时是在有意无意地购买颜色,运用得当的色彩是产品制胜的秘决”。色彩能让人意识到产品功能与环境的协调因素,产品造型的材质、肌理或质地文理给人以文化、品位的观念认识。又例如:化妆品以极色(如黑色)来表示庄重大方,以柔和色(如各种淡雅的粉红色、浅玫瑰色)来表示化妆品的轻快和娇媚。因此,色彩的应用,成为商品美的重要要素。

三、商品美的创意要素与创意经济分析

商品美的创意要素及来源主要是: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文化美、科学美等。

1.生活美――主要指整个生活方式、生活品质和社会生活与实践美的感受,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品质、经济品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品质、以及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所形成的物质观和审美价值观。也包括人们在衣、食、住、行、生产、劳动、职场、整个生活环境中,尽可能按美的要求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习惯、消费心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以及美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美的经验、感受、和碎片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它需要分析、提炼,并找到表达、再现、提高的设计方法、技术形式和物化的载体,才能作为商品美的创意元素。

2.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天生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物质体美,它通过自然物的外在和内在(构造)的形象、形态和形式显现出来,这些形象以光、色、线、形、音、质、量、水、石、山、云、雨、植物、生物、日、月、星辰等各种组合形式,以及明暗、浓淡、异彩、雄浑、轻柔、清新、优雅、沉静、秩序、均衡、对称、节奏、韵律、和谐、异构、同构等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一种天然的完美和多样性的形态,在丰富多变中,引起人们的美感和创意的联想,成为商品美创意设计内容的重要审美元素。

3.艺术美――是指以技术美学为基础的艺术设计的表现法则和形式美。技术美学是从美学和技术相结合的角度,把美学应用到工业设计和相关的技术领域;技术美学最先被称为“生产美学”或“劳动美学”,这里由于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所决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美学的产业目的,需要艺术设计,但它不能完全与艺术创作活动等同。艺术设计所追求的产品美或商品美,并不是纯碎的造型美和外观美,而是与功能完美结合的形态和内容的美。例如:艺术设计考虑的产品形态的对称和各个部份之间的比例和协调,还需将产品的机能构造、实用功能特性、加工技术以及其他因素都与艺术化和审美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内质量和外质量审美的统一。

4.文化美――文化美是生活美的重要内容,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以思想、精神、人文、观念、信仰、民俗、文学艺术、语言、历史、风情、审美等源远流长、丰富、深厚的内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财富和资源,它是商品美创意的元素和源头。著名创意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说:“文化已融入整个生活方式”。在中国,“绿色”商品房,“生态”商品房,“原生态”商品房,“湖畔”商品房,以及个性化创意的居室和装修等,正是一种新的文化概念融入商品美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创意经济范文第3篇

过去的一年是创意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一年,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标志着我国政府将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到了战略高度予以支持,为我国创意产业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前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予以扶持,创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出版了。本年度报告的主题为:创意城市发展与评价。

上册延续《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的内容框架体系,由总报告领衔,从全国范围内选取14个城市,详细阐述这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面临的问题,探索解决之道。这14个城市既有北京、上海等创意产业先导城市,又有杭州、成都、长沙等区域性创意产业中心城市,还包括济宁、大理等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创意型中小城市。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上册)基本框架大致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中国创意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分析了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指出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呈现的新特点,并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予以展望。第二部分系统梳理北京、天津、秦皇岛、长春、上海、无锡、杭州、厦门、济宁、长沙、成都、大理、西安、澳门等14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给予比较评析,包括第2章~第16章;第三部分即第17章对过去一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新思考予以。其中,金元浦教授指出“威客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创意产业发展的崭新模式;魏鹏举教授指出创意产业在我国的纵深挺进必须要理清资本支持模式,解决资金瓶颈;肖永亮教授则从科技支撑角度,提出科

转贴于

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内核;而金迈克教授则从国际视野观察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看清形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下册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沿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的分类界定和算法,用数据图表展示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据分析表明,2004年以来,我国各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报告下册还选取了60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排名,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其他不同规模和级别的城市,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相比扩大了城市覆盖的范围。

创意经济范文第4篇

2012年是我市确定的“新兴产业培育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继续发挥开放型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效应,鼓励和促进我市各有关板块狠抓项目,狠抓投入,狠抓产出,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把幸福建设推向深入,特制订本政策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后劲

1.聚焦“445”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开发区、临港新城、澄江街道要紧紧围绕“445”计划明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重点突出抓招商,要素倾斜保供应,充分利用市里配套政策的优势,在2012年营造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强烈氛围,为“445”计划的全面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聚焦集约发展,全力打造特色园区。靖江园区要以造船及零部件、特种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钢结构和核装备产业为重点,各镇(街道)要以《市优化产业布局鼓励跨区域投资考核办法(试行)》为导向,利用外资实现集聚集约发展,打造特色园区,形成比较优势,全力以赴抓项目,一步不松抓投入,使利用外资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聚焦重点重大项目,倾力发展产业链。基地型、龙头型的项目不仅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要把引进重点重大项目当作招商的重点工作来抓,对于引进协议注册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已在落户的外资企业母公司把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目设立在,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和利用闲置标准厂房设立新项目。

4.聚焦多元发展,奋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要增强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掌握国际产业资本流向和重要转变,不断创新本市利用外资的方式。重点突出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这一发展主题相关的利用外资新方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围绕现代服务业、产业基金、创司、投资性公司、外资银行、外资研发中心和各类外资地区总部展开招商工作,加大扶持我市企业境外上市的力度。

5.聚焦考核导向,建立刚性考核指标体系。根据“445”计划要求,对开发区、临港新城和澄江街道实行总量考核和结构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结构性指标的权重,对完成目标任务中“445”计划产业的占比要有明确的目标。全年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和到位注册外资完成全年目标的70%,或到位注册外资完成全年目标的80%,才可参加考核并获取考核奖励。

二、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发展,着力丰富创新型经济发展内涵

6.突出重点知名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围绕“445计划”完善《市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本市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的全方位支持。鼓励引进国际知名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特别要提高信息技术离岸外包业务的比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引进符合“123”计划条件和引进符合“530”计划A类要求服务外包项目的有功人员或团队给予奖励。

7.突出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升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后劲。服务外包产业是我市“445计划”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向具有自主创新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迈进。各有关板块和载体要为服务外包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8.突出平台载体功能,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鼓励争创服务外包产业示范集聚园区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对获得国家、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集聚区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单位,分别给予奖励。支持集聚园区和企业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外包企业集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公共服务效应明显的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三、进一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夯实创新型经济发展基础

9.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品牌。进一步强化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支持知识产权重点联络点建设,引导外贸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境外商标注册、行业、环境和管理等体系认证、专利申请、国际化经营等创牌基础性工作,夯实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基础;实行出口名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出口规模与比重,不断提升我市出口品牌的整体发展水平。

10.积极培育出口创新示范基地(区)。强化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努力发挥出口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我市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合金新材料、合成新材料)、轻纺出口基地等的建设,培育壮大我市特色产业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出口创新基地企业出口份额。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使之成为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将各镇(街道)发展前景良好、出口规模较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重点特色园区逐步培育成为市级出口创新示范区。

11.着力推动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国际知名展销会和博览会,巩固和深度开拓美国、欧盟、日本等主体市场,加快开拓东盟、非洲、中东、大洋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支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建设,增强自主营销能力。在稳外需保份额的同时,引导出口企业开拓内销市场。

12.完善和创新公平贸易。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和其他贸易壁垒,进一步推进公平贸易预警工作,发挥行业中介、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对我市重点产业敏感产品建立公平贸易预警点,增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有效防范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13.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一般贸易发展质量,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以争取出口加工区为突破口,吸引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市,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消耗少、配套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延伸和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链。积极引导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原材料,加快培育进口主体。

14.积极营造贸易便利化环境。突出优化服务,不断完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在外贸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市贸易便利化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本市贸易便利化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搭建政府与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完善财税金融环境,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外经贸发展扶持政策。

四、进一步提升跨国经营能力,着力拓展创新型经济发展路径

15.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支持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在境外举办制造、研发、商贸企业,或从事资源开发、能源合作。不断提升跨国经营和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创意经济范文第5篇

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维系、团结和奋发的灵魂,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进一步扩大“软实力”的重要依托。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志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个自信外又着重提出“文化自信”,还特别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多措并举,而文创产品由于其广泛的吸引力,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之一,也必然是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之一。中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文明昌盛,但并非文创产业强国,文创产品和服务的原创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既不能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也还不足以更好地传递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的优秀价值观。在当前文化激烈竞争的时代,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新的文创产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文创”

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文创产业规模增长和文化消费市场扩张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工具。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105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25829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从2.75%上升到3.28%。中国文创产业不发达,文创产品和服务的原创能力不强的后发劣势反而有可能转化为后发机遇。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互联网+文创”也形成了自身特色。

1. 形成了以用户生成内容(UGC)大爆发为代表的原创新模式。与发达国家主要依靠专业生成内容(PGC)、UGC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产业发展路径不同,UGC在中国文创产业体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日益成为文创产品和优质知识产权(IP)的主要来源。如以UGC为主的网络文学,目前是畅销书的主要出版来源,也已经是影视剧和游戏的主要IP来源;UGC带动的网络漫画给中国传统的动漫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动力和机会;网络视频等领域中也产生大量优质的UGC,且其中不少团队和顶尖人才开始从UGC向PGC转变。

2. 形成了以商业模式创新等软创新为主的产业创新模式。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导致“互联网+文创”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足够大,甚至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总和都要大,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全球领先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一市场红利,适应于移动互联、低价带宽、便捷支付的文创新商业模式也不断涌现,典型的如“千字三分”的网文阅读模式,打赏为主的直播模式等。

3. 形成了资本驱动下的文创产业全球合作新模式。并购文化企业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重要风口。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和文娱企业通过全球收购,购买了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企业、工作室和团队;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和金融资本通过深度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文创市场,与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助推中国文化在产业层面初步实现了创意全球化。

然而,“互联网+文创”的市场繁荣并没有显著提升原创核心竞争力,IP泡沫、盗版侵权、监管滞后等问题仍然严重。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推动文创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推动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进而推动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在这一改革进程中,现有最核心的经验,以及今后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通过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人的创意天赋,并将其与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资本、管理等优势相融合,从渠道、平台、内容、生态构建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并辅以更加鼓励和包容创新创业的治理方式。因此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为“创意者经济”发展新阶段。

创意者经济是文创产业,甚至可以说是文化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文创”发展模式的深化,是产业组织、社会传播和政策体系的三位一体。

共享型生态是创意者经济的产业基础

1. 在产业组织的层面,互联网首先带来了更广泛的创意生成。“互联网+文创”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内充分激发了创新、创意,通过不断在互联网文创平台上树立榜样效应、提供专业指导,将业余创意者与专业人士进行联接,将用户转变为创意者,实现了跨界融合的创意和不断创新的创意综合开发模式(图1)。中国的创意者群w已经达到空前庞大的数百万规模,更大的基数意味着更有可能产生精品。

2. 改变来自于产业组织方式,实现了更扁平的创意生产。互联网上游企业通过开放平台,整合了一个远超传统文创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系统,并在这个生态体系上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良性竞争、不断创新的产业分工组织模式,减少和优化了传统产业分工环节,实现创意者和生产者之间更加专业化、灵活化的水平分工,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创意的快捷变现(图2)。

3. 改变来自于更充分的创意认同。通过在互联网上的社交互动,创意者及其产品成为新的亚文化社群的核心,并通过社群实现了创意者、生产者和用户(消费者)更加精准的对接和更加高效的互动,不断完善文创产品和服务,甚至引导消费走向投资(众筹),激励着更多的用户转化为创意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通过互联网不断产生创意者、激励创意者、认同创意者,进而有更大可能提升中国原创能力、创造精品文化的“互联网+文创”发展模式。

多元化叙事是创意者经济的传播路径

基于创意者经济模式创造出来的新文创产品,与传统的文创产品及其传播和表达方式也极为不同,基于互联网社群的视角,其至少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这一传播是多中心甚至是去中心化的。因此,信息的传播不再依赖于其距离信息中心的远近,而在于其是否会引发各个中心的共振,形成波纹式传播。

其次,这一传播的马太效应更强,但由于传播的信息都是碎片化信息,从而导致了信息的热度极高但时间很短的“新马太效应”,同时也带来了大市场的头部更热,但细分市场长尾更长的特点(图3)。

因此,基于创意者经济逻辑的价值观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不应再拘泥于一个声音、一个故事,而应通过一个个创意者将这一宏大叙事解构为一个个彼此关联、交叉传播的碎片,再经由互联网下的社群传播,尤其是通过优质文创产品和明星的传播,重新捏合成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图4)。同时,社群竞争产生的“排行榜效应”,又进一步提升了传播的效率。这种以创意者为核心的全民参与,汇聚日常叙述的传播表达方式,才能更加精准、多元和有效地引导社会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包容性政策是创意者经济的治理基础

创意对于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此重要、如此直接,为产生更好、更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应该更好地认识产业和传播规律,鼓励、培育并力争成为创意者。这需要一整套创意友好导向的产业政策体系予以保障,尤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要在制度上鼓励创意的交流、流转、交易和综合开发利用。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更好地确认版权、打击盗版,更要加强互联网时代版权的有效保护和便利应用。其中,有效保护意味着保护的不仅仅是版权,更是创意者的收益权。而便利应用则需要一套更加完善的快速授权制度和机制。

2.要在制度上更好地向小微企业和个人创意者赋能授权。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如大数据、社群认同),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意者的资金和信用问题,并通过良好的培训机制提升其创意能力。同时,也要明确主导产业生态的平台企业的权责边界,使之更加开放、自律,并与政府一起构建促进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的合作治理模式。

3.要优化互联网内容审查机制。应建立不同主体守住不同标准的透明的内容审查机制,以及不同技术适用不同程序的便捷的内容审查程序。司法执法,尤其是在行政执法中,应守住法律的底线,但这一底线应是最小化、透明化和可操作的。政府应守住安全底线,但应明确政府部门间的权责范,适当引入计算机审查的透明规则,并对新生事物保有更多的宽容。协会应守住道德底线,并顺应互联网的快速创新,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逐步形成政府和协会共治的局面。企业则应守住其价值观底线,以“用户导向”思维更好地服务于互联网上百花齐放的文化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