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创意旅游;融合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渐兴起,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都将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一、产业发展背景

1.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正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创意”更被认为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就曾经认为“真正推动20世纪90年代巨大繁荣的不是充沛的资金投入或高科技创业潮,而是各种喷薄而出的人类的创意”。“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意也是一种资本形式——可称之为“创意资本”。人们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型、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这些就是“创意资本”。经济要发展、繁荣,那么各种类型的组织(个人、公司、城市、州乃至国家)都必须培育、推动、激发和投资于创意。创意思维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创意在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

创意产业的出现可谓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创意产业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可以与多种产业相融合,提高他们的观念价值。而且其产业资源、产业要素、产业运营可以围绕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动态组合,从而促进产业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它对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为世界各国在知识经济全球竞争中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创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也被我国许多部门和地区提到了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旅游产业发展步入瓶颈,亟待升级转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旅游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因此,旅游业态创新会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所谓旅游业态创新即通过围绕着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上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的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如会展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会展旅游业、工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工农观光业、文化休闲业和旅游业融合而成的文化休闲旅游业等等。随着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对重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创意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可以预见,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能级、促进旅游产业转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创意产业对深化旅游发展凸显的作用

1.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确定了我国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和37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看似涵盖了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各个方面。然而,旅游资源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旅游资源的功能性内涵决定了旅游资源是在动态地发展变化的,其范围和深度是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认识水平、开发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在这一范围的拓展中,创意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创新性不断地将新鲜的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并能够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各类动态与静态的活动,赋予其旅游资源的功能,从而将原本不被视作旅游资源的转化为时尚的旅游吸引物。网络游戏、动漫乐园、loft、soho、博物馆、音乐节、影视基地等等都是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旅游吸引物,甚至很多的创意产业园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现今已经成为城市的旅游新地标,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

2.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在旅行社、饭店、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业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旅游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即旅游产品价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会逐渐增加,因此,延伸旅游产业链成为近年来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从两方面拓展旅游产业链。一方面表现在横向上,创意产业融入到旅游行业各产业部门之中,可作为旅游产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为各类旅游产业增加附加值,突破旅游产业链条原有的“旅游六要素”的小循环,促使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构造大旅游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表现在纵向上,创意产业可与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使旅游产业链条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从而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3.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当今旅游正在经历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体验游”的变革,以功能价值为基础的大众化旅游需求正转化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因此,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供高档次的旅游文化产品就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产业,创意产业无疑具有文化经济属性,它通过创造力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使之与旅游资源和活动经营结合起来,从而将沉寂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活化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消费性的旅游产品。在创意产业的作用下,故事、符号等文化要素成为提升旅游产品文化价值新的途径。

三、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

1.旅游商品开发。创意产业与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书籍、生活日用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意产业中的工艺品设计及时尚与旅游纪念品息息相关。在旅游工艺品的品种开发、土特产品的包装、目的地的旅游印刷品的设计上,时尚与工艺品设计都能发挥其所长。如法国充分利用国内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之一,设计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品种多、法国标签、思路新、实用性强和做工精细”的享誉全球的旅游纪念品。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特别注重将创意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新加坡旅游纪念品品种繁多,销售收入占旅游收入的50%以上,它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销售最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创意。在新加坡有一种名为“乐宾莱恩”(luving li-onel)的绒毛玩具,设计灵感源于其国家传统的象征性标志“鱼尾狮”造型,上半身为狮子头,下半身是鱼尾,一副彬彬有礼、笑容可掬的模样,特别受到游客的青睐。以此形象为基础通过创意设计已形成系列“乐宾莱恩”产品:绒毛玩具、手提包、手机链、钥匙圈、瓷器、印有“乐宾莱恩”图像的t恤衫等等。当地老字号饼店还将“乐宾莱恩”的形象印在了饼盒上。“乐宾莱恩”俨然已成为推广新加坡身份及文化的形象大使。由此也看出创意元素的融入使得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形式和产销环节焕然一新。

2.旅游项目策划。旅游项目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最需要创意产业的介入。从主题公园策划与创意产业的密切联系就可窥见一斑。

主题公园的最早出现就是影视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1955年美国沃尔特·迪斯尼,把在银幕上形成的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物化为一个乐园,于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迪斯尼乐园。之后,许多电影制片公司将其电影拍摄的外景基地转变成了以电影电视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主题公园。我国最早的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其民族歌舞大荟萃、民族风情大汇演开创了中国旅游界的新路,则是以创意产业中的表演艺术为基础的。

主题公园以游客体验为目的,由于“游客体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到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最需与创意产业结合共同发展。主题公园从其主题的选择,到公园内各项设施的设计,乃至公园内的文娱表演活动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舞蹈、音乐、舞美、服化道、舞台机械等产业的发展,也要求设计、策划、管理咨询等产业的配套发展,这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创意产业。所以,许多的主题公园也成为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北京欢乐谷就是这样一个糅合了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充满tb时尚、动感、欢乐、梦幻魅力的主题生态乐园。主题公园内精心设置了120余项体验项目,包括40多项娱乐设备、50多处人文生态景观、10多项艺术表演、20多项主题游戏和商业辅助性项目。文化创意的特性贯穿了其策划、设计、建设、经营的整个过程。北京欢乐谷成为了中国现代旅游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龙头。

3.旅游营销。以往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新闻媒介等传统营销手段将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营销形式已无法使旅游地脱颖而出,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新颖独特的旅游营销显得特别重要。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的结合,就能衍生出许多新形式的营销方式,如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等。

所谓节庆营销是以旅游目的地的节庆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实施针对节庆活动的系列营销活动。节庆活动营销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营销方式。大连的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山东潍坊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节等等在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再如我国香港,既无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也无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迹,然凭借其在亚洲地区领先发展的创意产业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创新旅游产品得以塑造和宣传,也使得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

而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可推介新的旅游景区,如乌镇通过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播放很快树立了形象,旅游收入和游客量迅速提高。在影视营销方面最成功的要属韩国。据韩国秋溪艺术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日本、中国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演艺营销即在旅游地通过开展富含地方特色文艺表演或文娱活动吸引游客,打造、提升旅游品牌与形象,进而拓展市场。近年来,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如桂林、杭州、昆明、丽江、西安、井冈山等地,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如《印象·刘三姐》、《仿唐乐舞》、《丽水金沙》、《云南映象》、《中国红歌会》等等,在宣传地方旅游形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促进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除了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切人外,如要让二者更大幅度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还可从宏观管理上采取一些措施。

1.开发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观。创意产业园区与其他园区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它是集生活和工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场所,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能给城市带来新异的地方。园区正是通过其创新性,为原有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世界范围里被追捧的集居住、工作、展览三合为一的新型时尚住宅形态loft;人们更多的喜欢在咖啡屋、酒吧、餐馆、俱乐部、聚会点、画廊等公共空间进行工作和交友的特殊生活方式。这些新的景观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创意设计独特的园区建筑风格、培育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复合型的龙头企业等,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诸多举措,是近些年来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地区正在致力发展的方向。

2.充分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发展创意旅游。创意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某种文化或技巧的一种旅游产品。旅游者通过参加互动性工作室开发自身创造潜能,拉近与当地民众的距离,以此汲取度假目的地文化。创意旅游是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正成为日益兴起的新型旅游形态:新西兰纳尔逊地区为游客提供的包括骨雕刻、毛利语言课程(学习班)、编织、制毯、木工手艺和新西兰美食烹调学习的创意之旅:加拿大安大略省为游客提供的绘画、素描、雕塑、雕刻和摄影的创意旅游;巴塞罗那的美食和烹饪之旅等等。因此,充分借鉴当地技能、知识、传统以及地方的独特性,为游客提供包括艺术、手工艺、设计、语言等等的学习机会,是今后各地发展创意旅游的一个新思路。

3.引进和培养“旅游+创意”人才。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大批即懂旅游又熟悉文化创意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这一部分人才是推动两者尽快融合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政府应尽快制订有利于“旅游+创意”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与计划。加大对创意教育、旅游教育的投入,整合多种学科,培养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引进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创意的文化旅游项目领军人物;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组织相关的培训,建立起旅游业的创新环境,为本土旅游人才了解创意知识和创意人才涉足旅游领域做好中介,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4.建立文化创意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建立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解决两个产业在互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和发改委、财政、建设、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土、工商、税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旅游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时,要主动征求宣传、文化部门的意见;文化部门在策划和设计重点项目时,要征求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以形成相互搭台、共同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

五、结语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者的融合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同时,两者融合也能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运用创意的手段促进其产业化,而这为诸多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提供了思路。随着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创意产业促进旅游业深化发展的问题。在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旅游项目创意开发、旅游节庆、旅游演艺等方面应该是两者结合的最好切入点。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开发出的新文化旅游景观会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此外,西方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揭示: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导致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的成长,可通过与当地“创意产业”(尤其是艺术和手工艺)的联接、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得到加强。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金元浦.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之二[eb/ol].http:///economic/">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6).

[5]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eb/0l].http: 1//intelligence/expert/2008/05/27/150953460. html,2008-05-27.

[8]王起静.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链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

[9]张小可.文化创意是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根基[n].中国旅游报,2007-08-31.

[10]吴娟子.创意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7-10-12.

[11]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1).

[12]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13]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北京欢乐谷文化创意产业资料汇编[eb/ol].http///finance/">金融经济,2007,(10).

[17]林小森。文化创意产业在香港旅游业成功的有益启示[j].探索与争鸣,2007,(8).

[18]陈萍.基于影视剧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与实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国产动漫;转型

近些年来一股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席卷了全世界,特点是内容丰富,影响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新兴产业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传统产业,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展速度很快,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反观我国,相对于国际动漫产业的大发展,国产动漫产业虽然已经蹒跚起步,但还有很多不足,正面临新的挑战。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国产动漫

在1986年经济学家罗默就曾经提到:新的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它才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动力。2008年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将“文化创意”定义为:包括想象力在内的一种产生原创概念的能力,以及能用新的方式来诠释世界,并用文字、声音与图像等方式加以表达。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已经跨行业地覆盖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视觉艺术、表演艺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计划。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与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动漫产业备受青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为了大力推动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我国先后设立了19个部级动画基地,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产业呈现快速上扬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国产动漫产业以每年97%的增幅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点。

尽管从目前来看,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整体形势良好,但我们通过与国际动漫行业的发展对比就会发现,国产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狂热大发展的背后,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尤其在政策方针、产业模式及人才培养体制方面都有着一系列的隐忧,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动漫产业的发展形势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动漫产业政策需进行调整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国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俗称为“禁播令”的文件:2000年广电总局开始限制从国外引进动画,然后从2004年开始,广电总局一年一个文件,从必须开办少年频道并播放国产动画到进一步限制国外的引进动画,可以说这些文件如同给国产动漫产业搭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温室大棚。接下来,受到政策因素的刺激与影响,大量资本纷纷投入到动画领域,导致动画片生产量不断飙升。各地动漫基地和相关企业也纷纷爆出利好的消息。在2008年,为了应对各地电影院线和电视台对国产动画片的需求,国内重要国产动画片生产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约3万分钟的国产经典动画片以及新拍国产动画片提供给全国40多家电视台进行播出。

公平地说,政府的这种配额制度给了国产动漫产业一个喘息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境外动漫的强势冲击,拉回了一部分观众。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对于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弊大于利,首先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也经不起风吹雨打,而处在商品经济链条之中的动漫产业,失去合理的竞争环境必然导致国产动漫质量的下降。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国内动漫产业,必须要直面境外动漫的竞争。而且从深层意义上讲,这种政策实际上压缩了公众文化消费的自,现在的信息传递如此发达,仅靠一纸禁令是阻挡不住优秀作品的传播的,当公众厌烦了粗制滥造的国产作品转而把兴趣投向在市场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国际优秀动漫作品时,无疑对国产动漫产业是相当不利的。

在我国的体制下,正确的政策引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建议广电局通过考察研究一套科学的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设立资助基金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动漫企业集团,比起四面八方的撒网,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无疑更加有效。

三、产业模式的转型

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人对国产动漫的印象还停留在《大闹天宫》《葫芦娃》里,但实际上我国一直在参与国外动漫的制作。像《樱桃小丸子》《猫和老鼠》这样的优秀的动画片加工就是我国制作完成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仅仅是因为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才使我国成为加工方,而加工方是没有任何作品版权的,所以这样的加工获得的效益很低。据统计,七成以上的国内动漫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仍然是加工。虽然目前这种加工公司带来了国产动漫产业表面的旺盛,国产动漫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这仅仅是不成熟产业盲目发展的现象,根本不能表示国产动漫产业已经真正发展壮大。走向原创、走向品牌才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代工学的是技术而不是统一的思维方式,文化创意首先要求思想要独立,通过借鉴和改造国际动漫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营销模式、完整的产业模式等理念,完成由代工到原创的良性过渡。

随着时代的变化,国产动漫已难以复制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虽然国产动漫错过了与国际动漫产业一起发展的机会,但是也应当看到当前信息时代的新机遇。当前是一个新媒体爆发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正空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电脑、电影、手机、各种播放软件和电视台、广播台,使得传播成为一个成本低收效高的活动。国产动漫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多形式、多元化传播的时代来推广自己的产品,通过开发产品的潜在价值,周边的衍生产品来培养国内的动漫消费市场。在网上就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兔斯基”“悠嘻猴”等,无不是利用便利的传播手段来聚集人气,然后吸引投资进行发展的。

同时动漫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动漫作品形象生动直观,与游戏、广告、设计等可以完美融合,这种融合则提高了这些产业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由此获得更多的利润,形成多元化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时代变化引起产业的变化,动漫依靠单一的传播媒体的日子已经不再复返,多形式的媒体能更好地传播动漫的影响力,多元化的形式能极大地增加动漫产业的盈利手段,当下应该整合产业体系,总结产业模式,增加产业链条,形成一颗种子一棵树的良性发展观念,这样才能使国产动漫产业与时俱进,合理发展。

四、动漫人才的培养

随着国产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动漫企业已经发展到6 00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对动漫从业人员更多的需求。庞大的需求则刺激了市场,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500余所大学设立了动漫或动画专业,千所院校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涉及动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达7万余人。即便这样广大的市场仍然是求贤若渴,许多动漫公司也设有培训部门,以“动漫培训”为宣传卖点的各种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更是如同满天繁星。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内动漫人才仍然匮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综合性人才和尖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这也暴露出了目前国内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目前动漫人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人才结构性问题。国产动漫每年毕业的人很多,但大多是技术型人才。一个成熟的产业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型人才,就国产动漫与国际动漫比较来看,目前我们急缺高端原创人才、管理经营人才。缺少高端的创意、编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就意味着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原创作品;缺乏市场营销、国际授权和等方面的人才就意味着无法推广、传播和发展。只有对动漫的热爱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产业的,只有把各种人才汇聚起来才能成为产业,而国产动漫往往不缺少会做动漫的人,缺乏的是对产业精通的人。动漫企业家是中国动漫产业成败的关键。而目前的状况却是经营动漫的企业投资者大多不了解动漫产业的特点,动漫创作者又缺乏商业训练,造成动漫企业家非常稀缺,这也是七成左右的动漫企业处于亏损的原因所在。

二是人才开发不完善。诸多高校一窝蜂地开专业招学生,而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院校根本没有能力培育出高等动漫人才,高端原创人才和高端营销人才严重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动漫行业需求;往往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无用,这个现象体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链条的不完善,不管在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学习与进步。企业往往也会犯急功近利的错误,缺少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员工被任务压得埋头干活,很少有培训和考察学习的机会,这对于国产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是薪酬、考核体系不合理。相对于其他企业员工,动漫行业人员的特征是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因此他们的工作业绩较难衡量。创意工作是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难度大,失败的风险也大,而且动漫创意产品的价值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有时甚至看不到结果。因为这些特点,动漫行业应该实行自己特殊的考核体系,鼓励原创性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动漫产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社会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加强动漫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提高有关学科的资金和教育的重视度,革新教育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利用高校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和学科综合性较好的优势,逐渐培养动漫产业的原创和营销等高级人才,而在政策和企业上应该拓展人才发展途径,要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的人为限制,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专业竞赛等多种方式来聚集人才。

五、结 语

目前国产动漫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存在境外动漫的强势冲击和挑战,又有着伴随网络多媒体时代而来的巨大机遇。在这个转型阶段,国产动漫可以抓住时代变革的机会,把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更快更好地走完甚至超越,而关键是思想上的转变。在这个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发展文化创意视野下的动漫产业 ,首先要研究产业结构,然后修改政策扶持、完善产业市场模式,最后才能根据市场培养产业人才。除此之外,国产动漫产业想要发展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比如投入资源的融资和回报、消费市场的研究、优秀产品的推广等问题。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努力,国产动漫必将一步步发展壮大,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楼文高,宋红艳.创意产业及出版业创意发展策略 [J].出版发行研究,2007,2(01).

[2]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EB/OL]..

[3] 段红彪.浙江杭州动画片产量位居中国各城市之首[EB/OL].省略/it/news/2009/09-15/1867420.shtml.

[4]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EB/OL].省略/ldhd/2009-07/22/content_1371926.htm.

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城市发展;产业结构

1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1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建立

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能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平台,更有利于吸引生产要素投入和创意价值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借助设计产业的基础与平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间设计产业发展阶段和成果的差异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确立的格局和发展趋势。设计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在产业格局变更时会更加具有实力。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计产业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已有较为深厚的发展经验,在开展创意产业工作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更为丰厚,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城市与城市间的发展轨迹千差万别,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也会受到这座城市原本环境的限制。例如同样以水为城市公共符号的意大利威尼斯和中国苏州,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差异甚大,一个以水上商贸和贯穿各大水系的船只而享誉世界,一个是以吴侬软语,亭台楼榭的园林文化闻名中外。

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细化(如下图1所示),主要由供求因素、相关产业、政府支持、原始环境这四项主导因素共同构成。社会供求决定城市发展趋势及策略,城市之中创意人力资源、居民文化素质、社会可支配资源将会引导城市发展战略趋势,而城市所提供的艺术教育、市场容量、创新价值观等因素又会影响城市发展轨迹,这是城市元素提供给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另外,城市对于创意产业的需求才是其发展壮大的核心元素,创业市场的消费、市场产品竞争等会不断向这个城市的创意产业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创意产业的实现需要依据城市供求因素来宏观控制。

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具有较为完整的设计产业基础,相关产业的后备力量,城市文化的包容性是环境发展的首要参考依据。城市系统本是由各类行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吸收来构成的,不同行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羁绊,因此,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必然被其他行业所影响,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他产业的繁荣。例如软件技术的更新,势必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的视觉输出。政府支持是城市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保障。创意产业的呈现,既有形又无形,单凭小部分创意人员和企业的努力是无法将创意产业提升到整个城市高度的,这期间需要政府提供合理合法的资源支持,建立相关知识产权保障措施,以及对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宏观掌控。

1.2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从古至今,城市应人们需求而生,应社会发展而壮大,由其聚焦效应和规模经济递增而产生的巨大社会发展能量,也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人类生活在城市之中,也时刻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城市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取代了原来的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城市产业结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产业结构向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蜕变。时至今夕一个国家、城市的发展实力已不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制造业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创意产业、创新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持m性发展的重要标准。创意经济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国际竞争优势来源和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要转变这一事实。即便中国经济水平现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大部分的工业产业仍是由制造业所创造的,而非由设计、创意、文化类产业的贡献。因此我国的创意产业与西欧、日韩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上亦是如此,中国大多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多地将精力设置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上,一线城市此起彼伏的代工厂群落逐渐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慢慢形成工业城市外扩展的状态,城市形态或是单一,或是复杂多样,在整个城市的发展性建设中缺失了远观、宏观的规划,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语言,支撑城市形象、文化、历史健康发展。

新时代,城市发展需要契合新的发展途径,由设计产业向创意产业过渡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新利器。创意产业作为超门类的产业形态,其主要构成元素已经不再是资源、资本,而是个体的智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2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新模式

2.1创意产业驱动城市发展

全球创意产业兴盛给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战略基础。中国是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开始关注创意经济的,因此,创意产业具体如何推进城市发展备受瞩目(如图2所示)。

2.1.1创意产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国内城市都日渐注意到城市发展的不可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外,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开展了“城市复兴计划”,试图用设计产业、创意产业来带动城市产业转型,或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或改造原本落后失去发展活力的城市结构。而在中国,创意产业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未能完全实现,指日可待的是通过创意产业的带动,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带动城市整体公共环境建设,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2.1.2创意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创意产业目前被规划为十三大门类,除此之外还带动了诸多关联行业,例如活动策划,品牌服务,展览设备经营等行业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新鲜岗位。仅在上海,从2008年至2012年四年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1261.01亿元,相关就业人数也由2008年的87.52万人增长到129.16万人。

2.1.3创意产业促进城市旅游业和休闲业的发展

人们对于设计、创意的渴望不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上海莫干山路创意园,北京798创意工厂,这些城市的创意基地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旅游重点之一。同样,随着时展,人类对周边休闲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升,软产品包括城市环境、地域认同感、影视产业、娱乐产业、阅读产业、休假等,硬产品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城市交通等。

2.1.4创意产业塑造城市符号

城市符号积淀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城市最独特的标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风貌,例如:北京的庄严气派,上海的时尚开放,苏州的精致秀气,拉萨的古朴神秘等。这些符号是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而当下中国许多城市发展失衡,城市雷同化,丧失化问题严峻。创意产业能够根据一座城市的发展特征确立相应的一些公共符号,提高城市品格,树立城市独特魅力。

2.1.5创意产业加速城市振兴

继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发展格局之后,将迎来创意城市发展机遇。创意产业为城市设计、文化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将会衍生出新产品、新作品投向市场,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例如韩国的韩流文化,包括影视作品、潮流歌曲在创意产业推动下,持续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创意产业立足城市发展需求,构建文化、娱乐、旅游、艺术等一系列行业发展平台,为城市产业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2创意产业本土化构建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将文化、思维创意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条件性、无污染、高创收等优势为众多城市所采纳推广。中国城市建设近年来纷纷打出了诸如“创意城市”、“创意之窗”等建设口号,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篇文章标题即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将技术、设计、文化、艺术、制造业等方面通过创意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因其发展潜力巨大、低耗能、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高、就业空间广等众多优势,逐渐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市格局升级,改善就业环境等目标的理想选择。但是,我国的创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由于城市间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时会出现一些设计脚步跟不上,市场供求关系脱节等问题。

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地域、历史等显而易见的发展差异,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不尽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地运用新兴发展模式才能够给城市发展带来生机。创意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规律性,不顾发展条件地推进创意产业进程会出现中间环节脱落的问题,创意产业需要与城市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相契合,与城市发展轨迹相契合。以上海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重建为例,原名“志成坊”的典型弄堂工厂因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关闭,一批艺术家领先入驻为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形成创造了聚集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驻田子坊的426家商户中,各类文化、艺术类创意门店有300余家,约占总数的70%,由此带动的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多达数千人。逐渐形成了绘画、艺术、产品、建筑、室内、公共等设计产业聚集地,辅之以餐饮、购物等项目。田子坊依靠得天独厚的混合性建筑文化聚集环境、上海文化背景及政府的支持,将创意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首要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地区独具魅力的产业中心,而今田子坊已然成为上海城市新地标之一,其发展轨迹准确把握到城市区域发展的命脉,为发展创意产业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评价

创意产业在西欧、日韩等国家迅速发展后,成功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繁荣。当创意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环节,除了创造出产业附加值、大量的新兴就业岗位、丰富的市场含量,还将极大地提升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形象魅力和发展实力。

在近几十年里,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相互交汇,最终体现在一座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以上海为例,在2004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社团局就建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致力于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配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的计划、策略等统筹规划,积极调动发展资源以全力支持上海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在2004~2011年间,上海创意产业一直保持定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6%。

此外,北京确定了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将深圳市建设成为国际创意文化中心;杭州则着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建立了拥有2.5亿元的动漫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动漫生产企业和原创作品。

然而,我国诸多城市对创意产业经济的理解及执行略有偏颇。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城市大环境不稳定等因素,还停留在“创意产业化”阶段,更高层次的“产业创意化”时代仍在徘徊。因此,城市建设者应当通过激荡想象力、建立新思维来激发城市的创意潜能;用文化力量来塑造新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点;建立城市符号,本土化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用非物质资本为城市创造实实在在的产业经济,建设成为“创意城市”,这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

3 结语

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建设的主题,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力量,市场是创意的核心资源,创意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动力。创意产业化不仅是中国制造产业跨越性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重塑城市发展轨迹的核心策略。只有根据每座城市发展特色来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掌握制胜点,真正实现地区经济腾飞,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品格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能激发每座城市的潜力,进而塑造更多的创意示范城市。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 E. Phased product development: friend or foe [J].Business Horizon,1996,39(11):30-31.

[2] 王重远.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26.

[3] 甘霖,唐燕.创意城市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建构[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54.

[4] 曾凡.创意经济兴起下我国创意人力资本积累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76.

[5] 熊丹.创意经济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30.

[6] 郭公民.城市符号的建构――以城市公共艺术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6.

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便开始注重“知识价值革命”这一变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未来人们将不再追求对资源、能源和农产品的更大消费,而是追求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而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同时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无论是数据还是实践,创意产业在“知识价值革命”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新兴产业若想真正发展起来,就需要理论、实践和数据信息形成有力的三角关系来支撑其发展。在理论上寻求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意义,能够为各国或地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一、创意产业及其发展概述

(一)创意产业简介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英国伦敦。1997年英国工党赢得政权,新政府为了振兴英国经济、提高GDP,于同年7月成立了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文化媒体体育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首次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正式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此,创意产业便进入了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中。

虽然英国提出了创意产业并致力于将其推广到全世界,但是创意产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却有不同的名称,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使用版权产业,韩国使用内容产业,芬兰使用文化产业,我国台湾地区则使用文化创意产业。除此之外,不同国家、组织或学者对创意产业所涵范围也有不同的见解。如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艺术及古董市场、表演艺术、工艺设计、时尚设计、软件及计算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把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印刷出版、电影、广告、文化观光等列入创意产业范畴;而素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限定为其产品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他认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共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

尽管创意产业的称呼、范畴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创意产业是与个人创造力、知识产权等相关的产业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得到一致认可的。通过对创意产业范畴的总结,不难发现创意产业的根本是跨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产业价值链体系中,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创意”这一特殊的媒介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并最终成为价值链上游的高端产业;从需求层次上,创意产业往往能够在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带来更多的与精神文化、娱乐享受有关的高消费需求(见图1)。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概述

创意产业是由英国工党提出的,然而在这之前类似于创意产业定义的产业活动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究其本质,创意产业的诞生仍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制度、政府、资本、人才、文化和技术六方面(具体如图2所示):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在以上六个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经验,故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相对顺利一些。创意产业如今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有关理论的研究还明显滞后于其发展。这其中有两个主要的背景因素:其一是创意产业带有政治背景而非学术性的出身,使它在被引入其他国家时,大多根据本国的情况对创意产业重新做了定义,并有了不同的称法和产业范围;其二,由于各国对创意产业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地区仍有对其所含产业范围的争论,这给创意产业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西方理论界大多从研究“创意”本身出发,通过研究创意阶层与创意产业的特征,进而推进到有关创意经济理论的研究。而我国对创意产业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阐述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及方式、方法或是从国家和产业层面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建议,尚未关于发展创意产业有关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在已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寻发展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二、创意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在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优化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己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的今天,知识产业已成为当今主产业,知识创新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创意产业区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首先,创意产业的出现促使新三大产业的划分:传统产业(传统业态的第一、二、三产业部分)、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新三大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创意产业决定信息产业的内容空间,而信息产业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同时又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且创意产业往往以信息产业的面貌出现,并常常借助传统产业的形式。由此可见,创意产业出现的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表现,是社会分工和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很高阶段的产物。

其次,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形成多样化产业结构。创意产业的生产依赖于生产者服务业,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又促使城市房地产投资、广告商、法律和咨询服务业等生产者服务业的繁荣,从而形成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又促使集群和集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了大都市多样化产业结构;第二,区域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创意产业区在中心内城区形成以“头脑经济”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群体和社区,再次使这些具有重要区位价值的中心区域获得主导产业优势。原因在于创意群体是高素质和高收入人群,代表城市现代和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他们在城市的中心区域生活和工作,正是反映了城市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突出了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势;第三,对大都市核心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表明,四组有相互关联的经济部门主导着世界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等核心空间,即金融商务服务(银行、基金、债券、保险等)、权力部门(政府总部、贸易协会、国际组织等)、旅游行业(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文化与创造性产业(时尚设计、出版发行、影视、音乐、艺术等)。因此,创意产业代表了大都市核心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城市的新产业空间。这些新产业空间和其支持性生产网络以及劳动力的新空间分割,对大都市核心经济空间调整意义重大。

三、创意产业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早在1986年曾撰文指出,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而创意产业正是一个以脑力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的产业,同时其产出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认同感。显然,创意作为一种思想的创新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理论,其中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人力资本论”代表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特征。它强调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人力资本能够产生递增效益,这不但可以抵补一般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甚至还可以扭转资本和劳动力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向,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因素,只是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创意产业往往是以集聚区的形式存在,这样的存在形式自有它的客观道理。因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内生增长特征,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外溢等增长因素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才能的创造力,也就是创意阶层的贡献。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生态功能表现为创意产业区能吸引和促使更多创意资产流动。原因在于,创意产业集聚区对新人群和新思想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容忍性。Florida在2005年进一部指出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宽容性和创造性所吸引而来的创意阶层。一个具有开放的和低门槛的城市在吸引创意人才和人力资本中具有截然不同的优势,从而可以产生和吸引高科技产业,实现城市经济繁荣。一个地方越是多样性和多文化,对他们越具有吸引力。能吸引这些具有创意人的地方可以吸引公司和产生更多的创新,从而实现当地的经济良性循环。创意资本之前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企业吸引人力资本”,而创意资本理论则认为是“创意阶层吸引企业”,“人力资本”在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生理论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强调了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的经济内生作用,但与传统增长理论相比,忽视了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般而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外部空间环境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之一。事实上,空间作为资本可分为虚拟空间和物质空间。其中,虚拟空间可视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条件,网络科技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物质空间可视为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经济空间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载体和网络形成的物理条件。比较而言,传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更强调虚拟空间等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物质空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区位选择颠覆和补充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原有区位理论,使空间再次成为生产资本,充当这一新经济空间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因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往往选在一些“另类空间”,包括内城、旧城区和老工业建筑等城市破败地区,按照传统增长理论和一般内生增长理论,这些空间都不是适合生产的地方。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新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才赋予了这些空间独特的生产功能,并成为新经济空间――创意产业集聚区。因此,可以说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赋予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2、Hutton.T. The new economy of the inner city[J].Cities,2004(2).

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经验;知识产权

从内涵和外延来看,文化创意可以概括为两类:从狭义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是指艺术创作、艺术作品等文化传播活动。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与商业运作,观众规模以及艺术作品的传播能力有关的商务活动。从广义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经高科技和智力加工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人类社会在经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之后,正在走向以创意驱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也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近一个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中,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突出的一个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由于文化多元化和具体国情差异,文化创意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中国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借鉴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后,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道。本文着重介绍英国、美国、韩国三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道及借鉴意义

英国作为最早以政府名义提出文化战略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1997年-2001年均保持增长率在6%以上,而同期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2.8%,可见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到2001年,创意产业产值达到1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短短四年时间,英国的经济产业就迅速完成了从加工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从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丧失世界工业霸主地位后,各届领导人都做出了大刀阔斧的产业调整政策。先是撒切尔夫人淘汰了所有走下坡路的传统产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其次是1997年,布莱尔着手成立“创意产业专责小组”,并担任要职,对国内创意产业进行现状研究和战略构想。另外政府完备的政策制度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也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21世纪以来,英国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区域集群化趋势日益显著,形成一批以创意产业为标志的创意城市。伦敦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为全球创意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产值不容小觑,每年均超过210亿英镑。在伦敦的带领下,英国形成了包括四个大城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以及10多个中小城市在内的创意城市群。以创意产业为支撑的创意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择其善者而从之,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顺应时代的政策推动,以及地方政府与各种专业性组织的广泛合作,当然以上是在积极良好的宏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道及借鉴意义

谈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经验,不能忽视美国在该产业上做出的贡献。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良好的政策组合、市场竞争氛围以及创新人才机制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最有益的环境;其次也离不开美国独有的宽松创新规则,如1996年克林顿政府签署的《联邦电信法》,规定有线电视无须申请特许就可以运营电话业务,政策下跨媒体的超大规模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得以形成。然而,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经验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知识产权一词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但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非美国莫属。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是促成美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法律基础。早在1790年,美国就制定实施了《版权法》,出于对音乐、戏剧和摄影作品的保护,美国国会又相继对该法案做出过多次修订。另外,1871年的美国宪法已出现保障出版自由权,此后逐渐将著作权的保护条款扩展到其他文化创意产品。2003年,美国增补了1998年国会通过的针对文化产品著作权的相关法律条款,将著作权保护期限延长20年。至此,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成为典范。笔者通过分析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道,获得如下启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中之重,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会造成肆意模仿的恶性竞争和相对混乱的市场秩序。而我国在该方面的立法较欠缺,1990年才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订)。因此,制定出一部相对完善的《版权法》并付诸实践已是大势所趋。

3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道及借鉴意义

从亚洲范围来看,韩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展远远超过周边国家,而且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韩国政府早在1992年就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3年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以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在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的世界市场份额就达到了3.5%,此后一直保持着3%至4%的水准。何以韩国资源并不丰富,却成功跻身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靠的正是在政府政策全力支持下的文化出口。从“政策放宽”及“政策扶持”两方面同时入手。首先是宽,即政府放松对文化产业的要求。以电影为例,韩国通过废除电影审查制度、开放电影题材等一系列举措,赋予电影人创作自由。改变韩国电影发展走向的《生死谍变》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出现的,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改变了韩国观众偏爱好莱坞大片的观影习惯,促进国内电影业的发展;其次是“政策扶持”,主要表现在政府扶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截至2010年,韩国设有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各级各类学校和研究所共372所,其中四年制大学160余所,研究所111个。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使韩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最重要的是,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它的出口。其一年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数量与质量远超亚洲其他国家。举个例子,韩国的runningman综艺节目在韩国国内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但将版权卖给中国后,立即成为了风靡全国的大型真人秀综艺节目,其影响力在中国综艺历史上不说绝后,也可谓空前。韩国由落后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文化产品输出强国,加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正是凭借对经济发展的敏锐洞察力,结合具体国情,将文化创意产业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在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飞跃式发展。

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举措

笔者浅显地认为国际贸易可分为三种形态:商品出口、技术与服务输出、专利等文化意识形态输出。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大体仍停留于最原始的商品输出。即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规模、企业和从业人员规模以及资产规模上均呈大幅上升趋势,但总体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晚,目前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在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例如美国2010年版权产业规模为16269亿美元,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仅为美国的10.8%。文化产业规模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软实力。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文化资源如何转化成文化产品,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总结与分析英国、美国、韩国三个典型的文化创意发展模式得到如下启示:首先我国如想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学习英国政府,颁布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解决民众“创业难”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美国给我们的借鉴意义不容小觑,知识产权保护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根基,文化产品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对创新的保护,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愈发重视这一点;同时我们应该学习韩国,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我们应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大支柱来看待,逐渐将文化意识形态的出口作为对外贸易的重中之重。以上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创造力”,创造力的主体是人才。如何引导民众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如何培养文化创意人员并使其规模化、产业化也是发人深省的问题。对于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那么大学生就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后备军。高校在相关的政策扶持下对大学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李华成.国际文化事业投入制度及其对中国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

[3]匡小娟,蒋苏,曾艳梅.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2-13.

[4]吴明军.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0(10):13.

[5]张乃禹.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