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特点;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8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馆员在图书馆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素质对图书馆的规范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和学校应该重视图书馆以及青年馆员的作用,尽早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青年馆员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为了达到自身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对职业生涯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个人未来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职业生涯系统进行安排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使个人的特长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克服职业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获得事业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人化、抽象化和长久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性特点等方面来制定的,职业目标的制定离不开个人的实际情况,也离不开组织的支持,组织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具有引导作用,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环境、条件等对员工的职业规划产生影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抽象化的特点。职业目标和工作目标具有本质的不同,工作目标是员工针对近期的工作情况制定的短期目标,与当前的工作密切相关,而职业目标是长期的职业规划,也许与目前的工作相关,也许是员工根据个人特点制定的与当前工作关联不大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职业目标较之工作目标比较抽象,需要从工作目标一步步的实现。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久性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即使制定了职业目标,职业规划的实现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先确定职业目标,再选择实施方式,直到目标的实现,并且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促进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不再是信息使用者唯一的查询途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询和阅读,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下降,图书馆的发展正面临着瓶颈时期,对青年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目前,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意识到图书馆管理员的重要作用,开始指导图书馆管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发挥人才的潜力。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加上引进人才比较困难,图书馆指导青年馆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尽职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有利于青年馆员个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岗位聘任制流行,图书馆管理员也在实行岗位聘任制,工作岗位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铁饭碗,而是采用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如果自身水平不足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那么很有可能会被解聘,青年馆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好充足的准备,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这些为了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筹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激发青年馆员的个人潜力,青年馆员是具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一代,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青年馆员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能够使青年馆员在现实环境下对自己准确定位,在种种压力下,青年馆员的内在潜力容易被激发出来,有利于个人未来的发展。

三、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图书馆方面

1.指导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对青年馆员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青年馆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方向等指导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图书馆应该对青年馆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正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消除对工作的不满,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2.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

图书馆应该着眼于青年馆员未来的发展,建立一系列培训、进修机制,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图书馆应该根据青年馆员的个人特点为其制订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更加全面和具体。新入职的人员应该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图书馆情况、未来工作流程、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等;对在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使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的人员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促进青年馆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采用激励手段激发青年馆员的潜力

科学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激发青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得更出色。激励手段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劢两种,物质激励就是对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精神手段主要是对青年馆员工作上的肯定,青年馆员比较热情开朗,对精神上的肯定甚至要比物质上的肯定更加重视,因此图书馆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进行精神上的鼓励,满足青年馆员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在图书馆的肯定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4.帮助青年馆员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馆员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难免会有些不成熟,图书馆在青年馆员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可以结合多方面因素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或指导,促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图书馆可以组织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报告,使青年馆员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小组,帮助青年馆员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的原因,并帮助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评估,结合青年馆员平时的工作情况、工作能力、工作兴趣、职业类型等,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帮助青年馆员正确认识自己。

(二)青年馆员自身方面

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青年馆员有着所有青年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给予自己过高的评价,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优缺点,频繁跳槽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是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职业规划。青年馆员应该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擅长专业等多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还要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别人的角度来分析观察自己,对图书馆的环境进行进入的了解,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分析,这样才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做好准备。

2.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

职业规划的目标对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明确了职业规划的目标,青年馆员才能采取措施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最终走向成功。青年馆员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从目标出发,制定具体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久性,因此青年馆员不但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还要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制定具体的短期目标,使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促使员工进步。

3.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

在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后,就要采取措施来完成短期和长期目标,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规划目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意义,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青年馆员首先应该考虑怎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应该专攻哪方面的知识,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最后明确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一步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很多青年馆员没有持之以恒,往往是制定完职业生涯规划之后的短时间内还能坚持学习,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规划目标,这样就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初目的,应该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学校发展应该重视的问题,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不仅需要青年馆员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学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江平.营造创新环境,走服务创新之路——对新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陈平华,郭丽,周万德.高职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

[3]赵萌萌.谈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2).

[4]齐顺生.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浅析与预防措施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28).

[5]钟丰丰.高校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问题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推动着我国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各方面的新变革,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无疑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的培养与相关高校的定位与转型,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在青年教师的高学历化、职业竞争激烈化、结构变动快速化等变化中显得更为关键、重要。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环境,提供科学的成长条件,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是一个亟待探索研究的课题。

二、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规模向内涵、实力方向转变,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决定高校未来竞争发展的战略因素,因此国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正展开日益激烈的竞争。

1.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举措

为了能够从总体上领略国内高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举措,本文重点选取几所高校作为案例,进行归纳分析。

(1)南开大学。为打造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南开大学启动“希望之光”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并设专项基金保障实施,以激励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这些具体措施包括: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学者访问计划”;推进教师博士化进程,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加强学校理工科博士后招收工作力度,积极吸引理工科博士来校进行博士后研究;鼓励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对优秀论文给予一定奖励;积极吸引优秀博士后充实教师队伍等。[1]

(2)南京大学。自本世纪初开始,南京大学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推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推行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探索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协同海归与现有队伍的学科建设力量;推进安居工程等保障性政策等。

(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近年来坚持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并重,出台一系列制度与举措,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舞台,具体措施包括:落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实行“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对特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协议工资制,对进入“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骨干人才支持基金”等,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效果评估,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等。

(4)浙江大学。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浙江大学自2005年以来陆续推出一系列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即师资博士后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简称紫金计划)、跨学科交叉学习培养计划(简称交叉学习计划)、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计划(简称新星计划)。四项计划的组合实施,进一步凸显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目标导向性,由此建立形成了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衔接有序、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与支持体系。

(5)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年来以青年教师发展工作为先导,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多措并举,大力探索实践青年教师发展新模式,具体措施包括:构建青年教师培育体系;创建教师发展活动品牌;组建青年教师创新团队;搭建教师发展互动平台等。

2.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分析

从上述几所高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日益重视,也采取了各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培养质量和水平。总的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正面临多元化探索推进的变革时期。从上世纪末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师资队伍也随之壮大,其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得到改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然而摆在各所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之能更快更好地承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资源优势等目标和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各种途径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方式和路径,由此决定了国内高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正面临多元化探索推进的变革时期,既要适应市场经济人力资源管理与配置的要求,又要顺应当下高校发展面对的紧迫形势,因而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非一般常规的人才招聘。

(2)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正呈现内涵式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当下国内高校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比拼得不是规模,而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方面的质量和水平。青年教师恰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希望。因此,几乎所有高校都极其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力图使学校成为“青椒”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和梦想的场所,将学校发展与“青椒”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在当下及未来高校发展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国内“985”、“211”工程院校在青年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使尽浑身解数,发挥各种渠道、利用各种资源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正处于全面向国外学习、加速国际化阶段。从上文提及的五所综合性大学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举措来看,它们代表了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试图通过人才国际化途径来加快学校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强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学习的力度,由此不仅拓宽了学校集纳青年才俊的范围,而且也为他们的成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这种路径反映了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然而也只是有实力、有条件的高校才能够较好实施,对于一般性高校,虽然也能推进,但是其效果和可持续性却难以掌控。

(4)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正凸显科研能力提升和引领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在学校竞争发展、教师评价导向的推动下,日益重视科学研究在高校功能中的地位,将增强科研创新和提升科研能力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科研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以在最短的时间不仅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而且同时能快速促进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这种情况在研究型大学中尤为突出。可见,科研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变革的背景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高校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国内高校也有条件实施各自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也因此取得了诸多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如此才能在问题、差距中找原因、想办法,不断推进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1.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缺乏体系化及长远发展规划

虽然国内高校依据自身条件和发展实际,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然而从教育规律和青年教师长期发展角度看,“短平快”的方式和措施固然可以起到效果,但是如何从国家教育变革、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高度进行审视,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化思考和长远发展规划非常必要。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在前列,是因为其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不应仅停留在一校一策的层面上,国家应该在此方面有所行动,以利于青年师资队伍的长期健康发展。 转贴于

2.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理论研究偏弱,实证研究同样不足

与国外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贡献和进步相比,国内高校的一个明显欠缺就是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理论研究偏弱,创新不足,具体表现在:其一,理论创新不够。与高等教育及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相关的理论大都引自发达国家,而能立足于国内实际进行理论创新者寥寥无几。其二,实证研究不足。目前国内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虽然措施迭出,但是真正进行长期跟踪并实证研究的不多,因而也难以创一家之言,至于自觉运用理论指引实践的意识则更弱。

3.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组织、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与国外众多相关教育组织相比,国内高校在教师培养的组织保障方面偏弱。仅以北京地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为例,1997年以来,参加培训的学校从市属市管高校扩大到教育部和其他部属高校,培训的教师数达万人。然而,岗前培训仍存在培训内容、学时、授课形式、培训机制和管理的非专业化等多种局限。[6]至于此后的继续教育则更难以持续和规范。不仅如此,国内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定不足,法制化滞后,这同样影响到青年教师的稳定成长。

4.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

在当下国内高校竞争激烈的态势下,青年教师培养容易出现因高校所处地区、类型和层次等条件差异而产生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事实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部属高校,“985”、“211”工程院校,拥有博士点的高校等在获得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培养途径和资金支持方面显然拥有一般院校难以匹敌的优势,而在师资队伍建设直至人才培养方面的非均衡就会加大。这种非均衡之势在一定条件下并不为过,关键是在国家层面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规划人才培养直至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使国家整体教育实力得以提升。

四、提升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水平和质量的路径和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本报告提出如下提升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水平和质量的路径和对策。

1.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将其置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首位。师德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课,对于其职业认同感、心灵归属感和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决定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否开展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从而提升高校功能,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当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师德建设必须纳入到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各级各类高校要依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灵活、形式多样的讲授、调研、座谈、研究等途径及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切实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使青年教师从业以德为先,为自身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制度设计和科学管理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国家要在宏观层面上制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制度,从不同层面对教师教育和青年教师培养做出规划,并且朝法制化的方向推进。高校则应该在国家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总体发展指导框架下,依据自身实际,认真地实证调查研究,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包括职前培养、资格认证、岗位竞聘、继续教育、教师流动等等,从而将培养理念制度化,真正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教师教育组织网络的建立,建设广泛、多样的教师学习成长型组织,强化情感管理;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青年教师培养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国家、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要高度重视教育理论创新,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鼓励关于青年教师培养、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不仅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状况和特色,创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理论的一家之言,而且将理论创新能力纳入到青年教师培养和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强化青年教师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思想和新成果的能力。要重视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科研能力提升之间的有机协调和衔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各方面都能拥有自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4.夯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动态体系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长期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首先,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遴选、聘任、考核、晋升等多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注意各环节的渗透、协调、一致;其次,仅有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短期培训是不够的,要注意短期培训和长期跟踪培养的结合,注意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教育技能及文化的传承,着实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化进程和培养体系建设。不仅如此,要依据教育规律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培养重点,形成动态开放的青年教师培养系统。

5.探索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均衡化发展

均衡化发展的含义是避免因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而形成的马太效应,造成的教育非公平现象,但是它并不排斥非均衡过程带来的效率。我国高等院校层次多,范围广,情况复杂,而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有效配置又决定着我国高教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上进行规范、引导,既要强调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基础性和普遍性,又要重点扶持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区、部门和群体,通过差异化的途径和措施,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均衡化发展,使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合理流转、配置,达到可持续稳定支撑发展目标。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专项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全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一级馆达标率力争实现100%,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2000万册;全市影院总量达到130家以上、银幕接近800块,基本实现多厅影院在城市中心城区、郊区城关地区的全面覆盖;划定并公布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使全市地下文物埋藏区总数达到60处以上;博物馆总数达到160座。

  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突出绿色消费的引领作用,将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体系,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菜篮子”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确保6类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在98.5%以上。更加突出政府机构率先垂范,推动实施无纸化办公,加强公务车用油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逐步构建“2+7”回收网络,实现社区物资回收站点100%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5%,比“十一五”末提高14个百分点。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首都城乡环境建设规划纲要》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

社会民生

《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北京中医药服务万人口中医床位数由7增至8张(新增1700张),服务量每年上升8-10%。保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医师达到25%、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15%;100%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建设目标。“十二五”中药产业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行业占比达到13.2%。

青少年事业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会议交流和展示了中国计生协在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经验及成绩,剖析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工作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杨玉学,秘书长李艳秋,国际合作部部长洪苹: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巡视员郭梅,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青春期健康》杂志社社长王利民:重庆市计生协会会长陈万志,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李世奎及全国各地计生协的主要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国内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代表,青年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计生协秘书长李艳秋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洪分别代表中国计生协和重庆市政府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计生协国际合作部部长洪苹就《规划》实施三年来做出的工作总结报告表示,自2008年至今,各地计生协积极倡导,注重实效,各省市党政领导日益重视青春健康工作,多部门合作日趋紧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省、市、县(区)相关部门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出台支持性文件200多份。仅2010年,全国各级协会为青春健康工作投入和动员的经费累计达5849.78万元。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全国各级计生协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同伴教育等活动,惠及青少年300多万人。各地开发青春健康宣传品63类近3000万份,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中国计生协作为中国在性与生殖健康领域最大的群众团体,有责任有义务为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为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国计生协于2008年制定了《生育关怀一青春健康工作五年规划》。青春健康工作是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是中国计生协基于十多年来与相关国际合作项目经验打造的一个优秀的公益品牌。

2011年,中国计生协聘请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规划》实施三年来,青春健康工作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面铺开。仅去年一年,全国各级计生协为青春健康工作投入和动员的经费达5683.78万元。2008年至今,各地开展的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活动惠及青少年300多万人。中国计生协和各地计生协在宣传倡导、资源开发、机制探索、活动开展、人员培训、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北京大学甄宏丽副教授做了《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中国社科院郑真真教授、中国计生协洪苹部长、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专家组成员刘莹分别就“青春健康工作的挑战和对策”、“国际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工作的做法和经验”、“青春健康师资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做了专题报告。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10多个省市就“青春健康工作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和能力建设”、“校内外目标人群”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青春期健康》杂志社社长王利民作了“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从青少年抓起,努力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题的专题讲座,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青年代表还就如何“推进青春健康工作可持续发展”和“加强青年人和成年人合作”为主题发言,并现场展示了青春健康培训工具包的使用。此外,来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专门展示了青春健康全国巡演的话剧之一《疯狂的性病王国》,用生动拟人的形式,别开生面地宣传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

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杨玉学充分肯定了《规划》实施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计生协下一步推进青春健康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他在讲话中指出

青春健康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国计生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计生协要将青春健康工作常态化,让青春健康工作成为协会开展创建幸福家庭工作和生育关怀行动的突破口。各地各级计生协应当在开展外部合作和内部协作的过程中树立青春健康工作的主体意识,做好项目,抓好典型,不断深化,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保护、发展青春健康工作这一优秀品牌。

会上多各省市分享的成功经验表明,《规划》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全社会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观念的转变,提升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整体水平,为保护和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集五大;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蔡廷(1979-),男,山东聊城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聊城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政工师;孟祥才(1971-),男,山东聊城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聊城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师。(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16-02

企业发展关键在人,人才素质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空间和高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才的素质是企业保持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明天和未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供电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发生重大变革,对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支适应新体系的青年人才队伍已成为供电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聊城供电公司按照人、财、物集约化应用和“五大”体系建设需求,进行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从人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过程管控和评价提升等方面入手,对原有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和流程进行梳理,制定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培养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三集五大”体系青年人才阶梯跟踪培养模式。

一、现状分析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初期,聊城供电公司便遵循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原则,着手从学历专业、岗位类型、业绩成果等方面,对2007年至2011年市县公司新入职员工423人进行现状调研和岗位匹配度分析。分析认为目前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自身发展规划,无明确的发展目标

部分青年员工不能及时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自我定位不明,缺乏或没有制定自身发展规划,不能较快融入企业。在企业集中的入职培训、集中培训后便进入无方向、无目标状态,专业学习内容不明确,措施不具体,学习实践不深入,自身能力素质提升较慢。

2.员工自我提升、主动培训意识不强

部分青年员工缺乏岗位成才意识,不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效果不好,被动接受培训多,主动获取知识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参与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工作较少,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应用。部分青年员工存在浮躁情绪,眼高手低,急于走上机关管理岗位。

3.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青年员工培养系统性不强

现有培训机制,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对青年员工的理论培训多、创新实践少,集中培训多、自我规划少,单一岗位培训多、多岗位锻炼少,未对青年员工进行长时期、系统性跟踪培训,未建立有效的培养、评价、激励一体化工作机制。

4.培养效果不明显,存在“两头薄弱”的问题

在调查的423人中,仅有67人参与了近3年的技术攻关或QC竞赛,仅占技术攻关、QC参与人员的14.5%,新员工取得的科技成果数量与其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不成正比。工作创新人才、一线优秀操作技能人才依然薄弱,部分岗位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青年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

二、解决方案

针对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公司以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成长为出发点,以近三年新入职青年员工为重点培养对象,确定三年培养期,从思想引导、职业生涯规划、长短期目标制定、培训实践措施和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逐期制定培养方案。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公司将青年员工培养纳入公司人才工作整体规划,认真分析青年员工的职业观、价值观、成长特点及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规划青年员工培养进程,为每年新入职青年员工制订统一的三年培养规划,针对青年员工在企业中的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不同需求确定了岗前教育期、岗位认知期、业务学习期和素质提升期,分期落实培训措施,使青年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能力差距,自觉主动参与到公司培训中来。

2.落实责任、统筹推进

建立由人力资源部、团委、专业部室(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等)与基层用人单位组成的培养实施机构,发挥专业部门资源优势,强化专业培训和创新实践,多部门协同推进青年员工培养工作。

人力资源部为青年员工培养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拟定青年员工培养方案,制定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轮岗见习阶段培养计划,督导计划落实。按时进行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测试,开展跟踪培养,做好员工培养管理工作。

团委负责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引导、作风建设和典型选树,定期举办青年学术或成长管理论坛,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建功竞赛和文体娱乐活动,鼓励和营造青年员工积极向上、奋发作为的浓厚氛围。

专业部室负责青年员工培养专业技术辅导,按照各阶段培训计划具体承担相关专业授课任务,重点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培训,负责公司级青年员工考试技术支持。

基层用人单位为青年员工培养责任部门,负责制定本单位青年员工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和青年员工成长特点,按阶段确定相关工种基础、专业和相关知识技能要求,明确培训标准和培训师资,编制下发年度、月度培训计划,指导班组制定半月培训计划、员工制定周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计划实施督导,组织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工作。

3.跟踪培养、综合评价

紧紧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提高青年员工的技术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为重点,帮助青年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阶梯培训和跟踪培养。同时,强化组织引导与培养职责,积极推进青年员工培养、使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建立学分评价、综合评价和激励考核机制,增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内动力,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三、探索实践

经多层次、多专业研讨,公司确定新入职青年员工三年后应达到的发展目标,即对公司企业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初步达到相关专业技师技术等级,成为所在单位和部门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在技术革新、QC活动、管理创新、课题研究、竞赛调考等方面有所建树。

1.岗前教育期注重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新员工社会阅历浅,工作实践少,对新岗位、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司从思想引导、文化熏陶、理性感知三个方面入手,对青年员工开展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行为礼仪等知识培训,同时穿插座谈交流、先模访谈、专题讲座等活动,让青年员工对公司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较短时间内营造一种归属感,引导青年员工积极调整心态、规范行为,加快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树立与公司价值观一致的价值取向。

2.岗位认知期注重融入企业,实现“学生兵”到“企业人”的转变

组织青年员工学习岗位说明书,了解岗位工作职责和能力素质需求,熟悉相关制度和工作业务流程,组织技术人才与青年员工座谈交流,明确岗位工作技术特点和自身努力方向。分专业进行电力生产、营销等岗位知识培训,使其较快、较全面的感知电力生产、服务全过程,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同时,结合学历专业,帮助青年员工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三年后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目标,加快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3.业务学习期注重技能培训,建立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联动培训平台

公司着眼于新员工素质提升,建立了公司、部门(单位)、班组三级联动的育人管理机制。公司层面注重思想引导,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交流会,了解员工思想倾向和实际需求,帮助员工修订、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基层单位侧重综合素质培养,建立了工作档案,以岗位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工艺流程、专项工器具的使用和设备工作原理及操作等为重点,加强专业培训,定期分析员工行为特点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培训中的方法和措施。班组教育重技能,采取岗位自学、师带徒、现场培训、专题讲座等综合培养方式,同时注意做到“三突出”,即突出实践应用、突出技能培训、突出经验积累,导师手把手帮带新员工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岗位技术、提高应用能力。期满转正组织进行新员工答辩和实际操作,保证了业务学习期青年员工的培训效果。

4.素质提升期注重能力教育,实现专业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升华

公司改变“自上而下”的教培模式,从青年员工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自下而上”搞培训,员工将自身实际情况和岗位说明书进行匹配度分析,找出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和不足,填写培训需求计划,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采取脱产培训、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QC活动、课题研究、管理创新、科技攻关等方式,青年员工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其中,在实际工作中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全面熟悉工作流程,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公司注重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结合全面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创先争优·青年建功擂台赛”,组织了“降本增效、青年争先”和“我为重点工程作贡献”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员工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创新创效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岗位练兵、科技创新、增收节支、特色活动等十个方面制定考评标准,每月产生擂主单位,评选表彰建功竞赛明星,用明星的光环激励青年员工奋力争先。

5.跟踪培养、动态评价,实现青年人才阶梯培养闭环管理

培训过程中责任部门、单位明确专人负责跟踪管理,保证培训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适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评,充分了解青年员工的岗位表现;对考评结果及时反馈,有效激发青年员工的成长动力。用人单位每半月组织一次青年员工个人考评,主要采用技术问答、理论考试、实践(模拟)操作等方式,对青年员工素质能力提升情况进行检验;每季度组织集中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考评情况列入青年员工积分评价表,作为阶段性评价依据。

青年员工评价采取学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期内实行学分制,由考试学分、评价学分和奖惩学分三部分加权计算。考试学分是青年员工完成相应规定课程学习,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测试成绩折算相应学分;评价学分是根据青年员工日常表现,通过行为、能力、质量、态度等方面综合获得的相应学分;奖惩学分是指青年员工在各级、各类竞赛(调考)中获奖,获得各级荣誉以及在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成绩获得相应加分,出现违章、违纪行为或重大工作差错等给予相应扣分。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健全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每阶段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估,强化培养效果转化,并进行综合排名,奖优罚劣,对不合格人员推迟转正或绩效考核。按照参与培养的青年员工比例对综合成绩排名前20%的员工及其导师进行表彰,将优秀青年员工列入公司后备人才库,进行定向跟踪培养,及时掌握优秀青年员工的成长动态,适时提供成长帮助。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对青年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综合评价,根据青年员工三年来的综合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引导青年员工正确评价自己、定位自己,科学修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青年员工各知其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沿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快速成长,实现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协调统一。

通过实施青年人才跟踪培养,聊城供电公司以点带面,增强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学习热情,员工岗位成才、岗位建功热情高涨,形成了“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的良好导向,激发了员工学技术、比贡献、当典型的工作热情,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了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