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的特征

旅游市场的特征

旅游市场的特征

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第1篇

一、访韩泰国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入境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访问韩国的外来游客总数达到1420万人次,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16.6%。其中,亚洲地区的入境游客人数达到1186.4万人,同比增长了18.9%,占整个入境游客数的82.4%。其中,访韩泰国游客达46.7万人,同比增长25.2%,占访韩入境游客的3.3%。分析2014年访问韩国的亚洲游客情况(表1)就可以发现,泰国在亚洲市场占居第五位,其入境游客增长率高达25.2%,发展前景不容忽视。

据韩国观光研究院的详细统计,2014年,访问韩国的游客流量呈现季节性分布特点。比较2012年到2014年的泰国游客分布情况,就能得出冬季游客数最多,夏季访问韩国的游客最少(表2)。每年10月到12月期间是泰国游客访问韩国的旺季,这是由于12月份泰国的节假日较多,去韩国赏雪、滑雪、冰钓的泰国游客需求增加形成的。而且飞行韩国与泰国各大城市的航线增加,让更多的泰国游客出入韩国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如仁川-曼谷航线由大韩航空、韩亚航空、泰国航空、business air centre、易斯达航空等8家航空公司定期运行。2014年为韩国-泰国航线提供的坐席数达到了350万席,而且两国各大航空公司增加了曼谷-仁川,清迈-仁川,普吉岛-仁川航线的航班,飞行旧航线的同时开发新航线,积极宣传到达地的旅游产品,推出特价产品来吸引更多的乘客。

2014年,访问韩国的泰国游客中,男性游客数是19.7万人,同比增加了29.6%,女性游客数达到25.2万人,同比增加了32.9%。年龄结构上分析,0~20岁之间的游客数是4.1万人,同比增加23.6%;21~30岁之间的游客数达到10.9万人,同比增长了42.5%,31~40岁之间的游客数为11.9万人,同比增加了33.8%;41~50岁之间的游客数是7.2万人,同比增加了26.4%,51~60岁之间的游客数是4.6万人,同比增加了19.2%,60岁以上的游客数为2.2万人,同比增加了32.8%。可见访问韩国的泰国游客中女性游客更多,而且逐渐增长;20~40岁之间的游客最多,这是因为参与滑雪、冰钓等冬季旅游的主要是年轻人。

二、访韩泰国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访问韩国的泰国游客类型主要有观光、商务、公务、留学和其他活动。据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统计,2014年访韩观光游客是1092.7万人,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20.4%,占旅游者总数的76.9%。而商务和公务旅游者达到31.5万人,同比减少3.8%,留学研修游客是16.3万人,同比增长了7.5%。2014年,访问韩国的泰国游客数达到了46.7万人,同比增长了25.2%,其中观光型旅游者是38.4万人,同比增长33.3%;商务旅游者是660人,同比增长19.6%;公务出差型旅游者是2998人,同比增长了146.5%;留学进修型旅游者是1069人,同比增长18.0%;其他旅游者是6.8万人,同比下降了8.9%。由此可见,来韩国旅游的泰国旅游者大部分是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公务旅游者也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泰国游客在韩国主要以观赏自然景观和文化探访、购物旅游为主,特别是滑雪,温泉等冬季旅游产品颇受欢迎。

韩国入境旅游者选择的交通手段包括航空和水路。2014年,选择航空交通访问韩国的游客数达到1155.7万人,同比增长16.8%,占入境游客总数的81.4%,利用水路交通方式访问韩国的游客数是264.4万人,同比增长15.8%,占入境游客总数的18.6%。利用飞机访韩的游客大多数利用仁川国际机场和金浦国际机场,济州国际机场三大机场。2014年,访韩泰国游客中利用机场的游客是45.8万人占整个泰国旅游者数的 98.1%,其中利用仁川机场入境的泰国游客数达到了41.1万人,占整个泰国游客的88.1%;从金铺机场入境的游客达到854人,同比下降了7.2%,而通过济州机场入境的泰国游客增加到3.1万人,同比增长了817.2%,主要是因为济州岛实行了对国外旅游者免签政策,让入境游客方便访问韩国济州岛,从而促进了济州机场和济州港的利用率增长。

三、结论

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第2篇

一、引言

2007年以来,随着以港口建设为中心的邮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发不同类型的邮轮旅游产品成为了目前各港口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制约国内邮轮产业整体的发展的瓶颈。在学术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邮轮基础概念[1]-[3]、邮轮旅游产业[4]-[5]、邮轮市场及邮轮港口建设方面[6]-[8],而对邮轮旅游产品相关较少。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为国内邮轮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背景

目前关于邮轮旅游的定义各国的学术界及各种研究机构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见解,往往在各自的研究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对邮轮旅游的基础概念进行了界定。韩国观光部(2006)的研究中列举了不同角度对邮轮旅游的定义,其中学术界主要从旅游活动及目的角度对邮轮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邮轮旅游是具有追求娱乐特征的旅行者访问多个具有魅力的港口的海岸航海活动;或认为邮轮旅游是一种主要以乘坐船舶航海形态为主要形态,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而在相关组织的定义中更加强调了邮轮本身的特征。如在韩国旅游公司的定义中在指出邮轮旅游具有的娱乐目的性的同时,强调了邮轮需要为游客提供住宿、娱乐、餐饮及停靠港旅游等服务;而在韩国旅游研究院的定义中除了指出了邮轮旅游目的性及相关设施以外还强调了邮轮旅游至少要经过两个国家和两个停靠港[9]。

与国外研究相似的是国内学者也在其定义中强调了邮轮旅游的特点。王诺(2008)的研究中指出现代的邮轮是“浮动的度假村”也强调了邮轮设施的重要性及邮轮旅游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10]。徐虹、高林(2010)的研究中同样阐述了邮轮本身在邮轮旅游产品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及邮轮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11]。

综合以上对学者及机构对邮轮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由于出发角度不同,各个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可以总结出邮轮旅游所具有的一些共性。首先,邮轮旅游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特征,即以单纯的旅游为主要目的。其次,在邮轮产品构成上,是由以邮轮为核心及停靠港旅游项目及服务两大部分构成。第三,在旅游过程中邮轮不仅具有交通工具的特征,而且具备了住宿、饮食及娱乐等各种设施,并为游客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具有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最后,邮轮旅游具有定期或不定期访问具有魅力的港口城市的特征,因此邮轮停靠港的旅游产业对邮轮公司的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综合邮轮旅游所具有的共性可以看出邮轮旅游产品与一般旅游产品无论实在交通、住宿还是在旅游线路设计及娱乐设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别,具体内容见表一。

表一 邮轮旅游产品与一般旅游产品的差别

三、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分析

通过前文的整理可以看出,邮轮旅游产品主要由邮轮自身提供的设施、服务以及停靠港的旅游项目及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因此,邮轮公司无论是从邮轮建造还是母港及停靠港的选择上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从目前国内主要的邮轮旅游产品航线来看,已经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中日韩航线占主导地位,港台及东南亚航线为辅的特征。其中连接中日韩的东北亚邮轮航线除上海外天津及厦门也开发了相应的航线。东北亚航线主要停靠日本的神户、长崎、以及韩国的釜山、济州等港口,部分线路已经发展成为了定期航线。而港台线路由于受大陆与台湾间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只有上海及厦门港开设了不定期航线,但依然无法实现常态化运行,因此目前香港仍是港台线路的主要出发港。港台邮轮旅游航线主要停靠香港、台北、高雄、花莲等港口。而东南亚航线的邮轮商品除了极少数商品不定期从上海出港以外绝大多数的东南亚航线需要从香港或新加坡登船,主要停靠香港、越南、新加坡、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的港口。

从旅行时间及产品价格来看,国内邮轮产品无论是在旅行时间还是在价格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对旅行时间的不同需求,但在产品内容方面差异性特征则明显不足。东北亚航线的邮轮商品在旅游时间上即包括了5天左右时间较短的商品,也有7天以上时间较长的商品。在商品价格方面也包含了从3千元以下的经济型商品到万元左右的豪华型商品的各种商品,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同时此类商品其出发港以国内港口为主,同时部分航线已经发展成为定期航线,因此对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影响较大。

港台航线的邮轮商品在旅行时间及商品价格方面也同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旅行时间方面,涵盖了从香港出发以邮轮体验为主要目的为期2天左右的商品及5天左右的商品。价格方面,体验类的邮轮商品价格在千元左右,其他的港台邮轮商品也根据不同的内容涵盖了各种消费层次的商品。但由于港台航线由于可选择停靠港的限制,在旅游商品内容差异性方面则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目前港台航线的邮轮商品主要以香港为出发港,因此对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影响较小。同样尽管目前东南亚邮轮商品在旅行时间及商品价格方面多样性特征更为明显但出发港以新加坡、香港为主,主要停靠港也均为国外港口,因此同样对国内的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很小。

表二 国内邮轮旅游产品特征

邮轮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该问题涉及到了国内邮轮港口建设、邮轮建造以及邮轮公司设立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国内邮轮旅游商品现状的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主要邮轮旅游产品开发存在如下几大问题。

首先,目前国内邮轮商品呈现出以出境旅游为主的旅游入超特征。由于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外籍邮轮公司垄断的特征,导致国内邮轮旅游产业不健全,也使造成了邮轮旅游以国内游客出国旅游为主的特征。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尤其是对处于邮轮旅游产业链下游的服务业的波及效果。

其次,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在内容上具有同质化特征。通过对国内邮轮旅游航线分析可以看出,东北亚邮轮旅游产品占据了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主导地位。尽管目前国内东北亚航线主要以上海、天津为主要母港,所针对的国内客源市场也不尽相同,并在停靠港选择、航行时间及商品价格方面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但从产品内容,即邮轮设施、服务以及到访港口角度来考虑时仍然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特征。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同质化问题极易造成各港口城市及各个不同商品间在客源方面的竞争。同时由于内容上缺乏主题性无法形成差异化特征,因此演变成价格竞争可能性较大,也会导致邮轮旅游市场上诸如品质及服务下降等诸多问题。

第三,缺乏对港口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是构成邮轮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邮轮旅游产业的波及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众多港口存在过度重视停靠码头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忽略港口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问题。实际上邮轮公司在选择某一港口作为母港时港口设施仅仅是众多考虑因素之一,而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经济发展情况、客源及气候等因素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从邮轮旅游产品特征角度来看,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是吸引邮轮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从港口城市整体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是拓展邮轮旅游产业链、带动地区服务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无论是从港口城市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考虑还是从完善邮轮旅游产业链角度考虑都需要重视对港口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

第四,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细分化。邮轮旅游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旅游产品。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商品不仅在航线上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的商品针对的是大众旅游市场,并没有针对国外邮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如老年人旅游市场、企业旅游市场、家庭旅游市场等进行相关产品开发。

最后,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宣传。邮轮旅游商品的宣传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通过政府及企业面向社会宣传邮轮旅游,提高居民对邮轮旅游的认知度并减少邮轮所具有的昂贵、不安全、晕船等负面效果;其二是通过向国外邮轮企业宣传地区邮轮设施、旅游项目及地区文化促进外籍邮轮的到访,或与国外邮轮企业合作参与邮轮航行过程中的各种演出项目向游客宣传地区文化,提高外籍游客对地区的认知度。目前国内各地区政府及企业依然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宣传重要性的认识。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轮旅游市场的培育,不利于国内邮轮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通过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本质特征上的认识。因此在结合邮轮旅游产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在商品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针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以出境游为主,邮轮旅游产业链不健全的问题,需要通过合资、独资等方法建造或购买邮轮并成立邮轮公司,打破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由外籍邮轮垄断的局面并缓解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入超问题。国内企业通过成立邮轮公司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目前已开发的港口设施,开发不同类型的邮轮旅游产品进而起到提高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邮轮产业对地区经济尤其是地区旅游产业的波及效果。

其次,针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需要通过开发各种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以及选择不同停靠港旅游项目等方法来缓解。根据不同的旅游者需求,需要相关企业在邮轮上娱乐项目的设定、停靠港旅游项目选择方面制定各种主题鲜明的邮轮旅游商品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

第三,针对目前国内各港口城市缺乏与邮轮旅游相匹配的旅游项目开发的问题,需要地区相关企业及政府从本质上认识邮轮旅游产品的构成及特征并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港口城市在开发旅游项目时需要完善连接港口的交通基础设施,并开发不同主题的一日游商品,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另外,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类型相对较少、集中度不高的地区可考虑开发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旅游项目,或是通过地区企业参与邮轮内娱乐项目逐步带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高邮轮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波及效果。

第四,根据国外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经验,老年市场、企业市场等细分市场一直是邮轮旅游市场中十分重要且比较成熟的细分市场。而国内的邮轮旅游商品总体上依然呈现出以大众旅游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特征,缺乏针对这些细分市场特征及需求的产品开发。同时以大众旅游市场为目标市场时,客源竞争激烈,而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相应的产品不仅能够在发挥邮轮旅游自身特征,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游客重复购买率,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客源。

最后,由于邮轮旅游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国内市场上消费者缺乏对邮轮旅游的认识,而国内的邮轮母港及停靠港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较低。因此有针对性的宣传是政府相关部门培育国内外邮轮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港口城市的地区政府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邮轮旅游宣传战略。在培育国际市场时其宣传重点应为邮轮公司、到访的外籍游客以及国外的目标市场。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的情况其宣传重点应为相关企业及对国内目标市场的宣传。

值得国内相关部门注意的是,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开发过程,其内容不仅包含了港口城市旅游项目开发、邮轮航线开发及邮轮内娱乐项目开发等诸多相关内容,而且也涵盖了对产品主题性、不同细分市场认识等问题,并且各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在确立既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开发战略。

五、结论

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第3篇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初始阶段少有专门的老年旅行社,也未注意到老年旅游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直到21世纪初期才出现了专营或主营老年旅游业务的老年旅行社。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显示,目前老年旅游已占全国旅游市场总额的20%,并呈现出需求旺盛,不断攀升的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兴旺期,旅游企业也在迅速成长,旅行社的日趋成熟为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近几年老年旅游初步形成规模化,正处于发展期,旅游企业也在逐渐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服务也不断地规范化。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只有众多老年人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经常外出旅游。可见,老年旅游市场还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二、老年人旅游特征

(一)老年人旅游生理、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由于基础代谢率不断下降,各种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步衰退,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同时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力减退。因此,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更倾向于平和的路线,不需要充满刺激的探险活动。表现在心理方面,出现日益严重的怀旧情怀,渴望得到关怀与尊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称之为回归心理特征。表现结果就是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度下降,甚至难以接受。表现在旅游方面,老年人更趋向于传统的“观景式”的旅游产品。而对于诸如游乐园、主题公园类的旅游产品兴趣不大。老年人为社会贡献了大半生后,退休后最怕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更渴望与人交流。这样的心理特征体现在旅游过程中,老年人对行程规划的细节要求比较高,情绪波动比较大,依赖性较强。(二)老年人旅游行为特征总的来说,老年人出游的目的还是具有“传统旅游”的特征(以上海旅游为例,见图1),新奇的东西对他们有一定吸引力,但接受新奇的东西并参与其中还有一个过程,所以出游目的多以游览观光为主,购物活动少。(三)老年人旅游消费特征老年游客一般都退休在家,有一定的储蓄和财产,因此其潜在消费能力相当可观。了解老年人的消费行为特征是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必要要求,其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务实的消费需求。老年人有良好的社会阅历,并且大多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练,因此,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非常务实。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消费对价格比较敏感,购买物品基本要求物美价廉,对新颖时尚物品的诉求基本没有。2.怀旧的消费心理。老年人怀旧性消费特征既是对以往的追忆,又是对新生活方式较少了解和难以接受的反映。表现在产品上,老年人更多的对传统怀旧的产品有浓厚的兴趣,而对于时尚潮流的产品兴趣不大。3.补偿性消费特征。老年人关注身心健康的程度远比中青年人高,老年人更加喜欢人际之间的交流,获取信任的心理补偿等。

三、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开发,导致供需失衡。旅行社作为一个经济利益主体,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多以盈利为目的。受利益驱动和风险预期的影响,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多以中青年为服务对象,容易忽视老年旅游市场的调研和开发,缺乏针对老年人自身特征开发的旅游产品,而是把中、青年人市场的产品照搬到老年人市场上,致使当前老年旅游市场产品种类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导致供需失衡。

(二)旅游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且产品和服务不够专门化由于旅游企业的不断增加,对于旅游市场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而目前的旅游市场还未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风险机制,导致旅游市场存在着恶性竞争。同时老年旅游市场不仅缺乏专门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产品,而且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服务和产品都不够专门化和专业化,对于市场的细分程度不够。

(三)旅游产品以低价为主,忽视质量因素老年游客不同于其他游客,老年人在体力和饮食习惯都有其特殊性,看重的是旅游行程中的便利性,以及旅游过程中质量服务的体现。老年人旅游希望有一个轻松的、高质量的体验,过多的景点和过长的旅游周期会使体力透支,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有的旅行社为了赚取利润行程中会安排过多的购物点,低价的同时使行程紧迫,忽视旅游的质量,从而影响老年游客的心情及身体健康,进而使老年游客对旅游产生恐惧。

四、老年旅游线路设计原则及示例

(一)老年旅游线路设计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消费理念、地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的不同,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成功的线路设计必须首先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市场为导向,预测市场需求的趋势和数量,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对原有旅游线路进行加工、完善、升级,开发出新的符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线路。(2)符合旅游者意愿和行为原则。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在设计路线路时,必须以旅游者的意愿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线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体能和心理状况,并结合景观类型排序组合等,使旅游活动安排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遵循体验效果递进原则,把高质量的旅游景点放在后面,使旅游者兴奋度一层层上升,在核心景点达到高潮。当然,旅游线路的节奏安排还应注意游客的特点,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对舒适、节奏较慢的线路较为合适。(3)多样化原则。组成旅游线路的各项内容,如餐饮、住宿、交通、服务、旅游景点、旅游活动项目的类型和种类很多,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的旅游线路以供游客选择。旅行中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占很大的比重,在具体的旅游线路组合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旅游点和不同等级的宾馆,分别组合成不同档次的线路以供游客选择,以适应不同经济水平游客的需要。(4)时间合理原则。旅游线路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首先要看旅游线路上的各项活动所占的时间位置和间距是否恰当。其次,要在旅游者有限的旅游时间内,尽可能使用快捷的交通工具,缩短单纯的交通运行时间,以争取更多的游览时间,并减轻旅途的劳累。(5)主题突出原则。主题和特色可使旅游线路充满魅力,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旅游线路特色的形成主要依靠将形式或性质有内在联系的旅游点串联起来,并在食宿、交通、服务、娱乐、购物等方面选择与此相适应的的形式。(6)旅途安全原则。就旅游消费心理而言,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因而在旅游线路设计中,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常见的旅游事故包括交通事故、治安事故以及火灾、食物中毒等,因此在旅游线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把旅客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二)以红色旅游为例的老年旅游线路设计

我们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消费特征与旅游关系的了解后,针对现有旅游市场的突出问题就能够有的放矢的解决。由于中老年游客的特殊性,因此需要为其专门制定合理的线路,以达到老年游客的需求,因此本文仅以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为例,使大家对于量身定制有基本的认知。红色之旅:长沙--韶山—凤凰—长沙(见表1)整个旅游线路,以时间宽松,景点紧凑,交通便捷,安全舒适为特点,同时富有主题特色,以红色旅游为主题,贯穿了人文历史景点,又有自然旅游的风光。在交通上,选择以高铁为主,体现了“安全、经济、舒适、快捷、高效”的原则。采用高铁作为交通方式,大大缩短了行程的交通时间,节省了老年人的体力和时间,为后面宽松的行程安排提供了可能。在饮食上,由于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而湘菜口味偏咸、辣、酸,因此并未特意介绍当地特色菜,主要采用自理为主,为游客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住宿上,由于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不高等问题,所以选择了环境相对舒适,安全设施齐全,价格适中的三星酒店。在行程安排上,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身体及怀旧特征,所以安排了松紧合适、充满革命怀旧情怀且安全的景点,避免了刺激,危险的景点。在购物上,考虑到老年人购物活动较少以及务实、怀旧和补偿性的消费心理特征,所以采取了自主选择的方式,未刻意安排购物商店,但在晚饭后留出了一定的购物和娱乐时间。在娱乐上,有泛舟等闲适的娱乐方式,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娱乐特点。在旅游线路设计中,可以有多种主题和类型的线路,比如生态游、保健游、亲子游、故乡游等等,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不同的选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一)做好老年旅游市场细分,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产品

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所具备的,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产品的时候,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收入、文化水平、职业、兴趣爱好等自然和人文特征对老年市场进行细分,结合细分市场的特点,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豪华观光休闲游,可以针对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游客,行程的设计侧重于观光,同时注重服务条件和质量,满足老年游客休闲放松的心态,给老年人一个轻松、愉悦的旅游环境。故地游、怀旧游,“叶落归根”的情结是每个中国人都割舍不下的,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寻根问祖的情结更加强烈。组织这种旅游不需带着游客四处奔波,只需把游客带到故乡,就可以让他们满意而归。生态疗养游,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山水风光且设备完善有利于疗养的景点,可以让游客心旷神怡,对慢性疾病有一定的助疗效果。

(二)根据老年人生理特征设计完善高质量的旅游线路,提升人文服务质量

注重旅游人文关怀服务的六大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在旅游行程中所有活动都应围绕着六大要素来展开,所以对于老年市场,旅游服务也应从这六个方面着手。1.食,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牙齿不好,容易发生水土不服之类的问题,所以在吃的方面,应该以健康、清淡的食品为主。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容易导致过敏、腹泻的食物尽量不要安排,保证老年游客旅游途中的良好状态。2.住,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一般习惯早睡早起,他们不需要豪华的住宿环境,他们更需要一个卫生、整洁、安静、舒适的睡眠。行程上早上可以适当提前,但是晚上一定要保证老年人有充足睡眠。一个良好的睡眠是老年人整个行程的基本保障。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比如防滑、呼救等设施是否完善,这些细节也是需要关注的。3.行,拥挤的交通、喧闹的环境很容易引发疲劳。老年旅游应注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旅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活动量不宜过大。4.游,在安排线路时,应尽量将游览参观的节奏放慢,时间安排充裕。在景点的选择上,选择老年人喜好的、不需要很多体力的景点。导游要配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老年心理和保健常识、表达能力强的中年人,便于拉近导游与老年游客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旅游氛围。5.购,老年游客在其旅游消费支出中,购物所占比例很少。老年人消费讲究经济实惠,喜欢安静的购物环境,期望得到尊重和热情接待。在整个游程安排中,应尽量减少购物时间,在游客自愿要求的基础上提供货真价实、服务质量较高的购物场所。6.娱,老年人爱好绘画、书法、音乐、垂钓、太极拳等娱乐活动,注重文化内涵,喜好回忆,所以在旅游过程中应安排一些内涵丰富的娱乐活动,参加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相对平和,尽量避免场面太惊险、太沉闷以及喧闹嘈杂。

(三)创新老年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注重提高旅游的质量和效益

放眼现今旅游市场,为特定的旅游人群订制特定的旅游产品是一大趋势。如何进入老年旅游市场,开发老年市场,创新发展模式,赢取老年市场也是旅游企业应该重视的课题。针对老年游客,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民风都十分丰富,为老年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务之急是在价值链尽可能多的环节中开展创新,以每个环节的细小差异,塑造出整体上与其他旅行社不同的全新的旅游线路产品。比如,在旅游服务、保险产品(如旅游质量险)和金融支持(如银行提供小额的旅游融资或对旅游者的长期计划进行财务管理、理财建议)的结合上下功夫,从而使提供种类众多、量身定做、尽可能满足顾客需求的立体的旅游线路产品成为可能。同时也要重视老年游客对于旅游质量、服务和效益的需求,为老年人旅游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六、结语

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游憩网络 游客体验 模型

一、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测度研究

Chris Ryan在其著作《休闲旅游:社会科学的透视》(1991)中,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划分为先在因素、干涉变量、行为和结果几个因素,同时认为旅游体验的质量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图1模型图来说明。

在此模型中,先在因子由个性、社会等级、生活方式、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目的地的营销和形象定位、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期望、动机等构成,并且动机受其它因素的作用而对各干涉变量施加影响。干涉变量包括:旅游体验中的延误、舒适、便利和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目的地的性质、住宿的质量、景点的数量、活动内容的多少以及目的地的种族特性。

许多学者曾经努力构建了一些测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方法。李(Yiping Li,2000)和杰克逊(M.S. Jackson,1996)都使用了正感体验和负感体验来描述旅游者的体验感受。李的旅游体验转换模型提出,正感体验形成满足的心态,即有较高满意度,负感体验有很低的满意度,表现为痛苦感。不管是满足感还是痛苦感,都可以统一在愉悦度这个单一的维度上。

谢彦君将“对旅游者心理构成周围型刺激”的旅游情境(即作用于旅游体验的环境影响因素)划分为两种类型:旅游氛围情境(tourist situations of atmosphere)和旅游行为情境(tourist situations of behavior)。旅游氛围情境是一种概念性情境,它对行为者的心理影响主要以弥漫性的渗透为主,属于旅游者主观情境层次,这种主观情境主要是由旅游者的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期望这些先在情感心理因素的作用引起的,是一种心理映射或投射,或者是一种“移情”。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旅游行为都笼罩在这个情境中,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旅游体验的方式、方向和力度。旅游行为情境则是由串联在旅游过程中的各节点,以其对具体旅游行为的规定和引导作用而构成的旅游情境。旅游行为情境的特征,取决于旅游线路上各旅游目的地及其景观的自然文化特征,这些特征虽然要依靠旅游者进行主观的识别和意识的融入,但基本上取决于客观的存在,而不是像旅游氛围情境那样主要是旅游者需要的主观映照或反射。

魏小安等(2004)从旅游规划的角度,结合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对情景规划与旅游体验设计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情景就是“情”与“景”的联合,情是主体,景是客体,一是以情入景,二是情因景生,三是触景生情,最终是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体验设计应以消费者的参与为前提,以消费体验为核心,最终使消费者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

余建辉、张健华(2005)对自然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游客在自然旅游景区的消费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体验过程。游客在自然旅游景区获得的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自然景观资源本身的质量外,还与景区的游客旅游体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菲(2007)提出旅游体验的概念化模型,用以描述旅游体验世界的三维空间结构。该模型由旅游者主观心理因素(旅游氛围情境因素)、目的地客观的特征环境(旅游行为情境因素)及旅游者对旅游场的融入程度(或旅游场对旅游者的浸润程度)三个维度构成,分别由X轴、Y轴和Z轴来表示,共同表征旅游者体验相互作用影响的内部结构,从而构成了RBD旅游体验的三维坐标系。X轴、Y轴及Z轴构成了整个旅游场,是旅游者主观心理感受和客观旅游环境(刺激)之间相互浸染、相互作用的结果和产物。在这个场中,既有依托于旅游目的地景观自然、文化特征的物理场(Y轴反映),又有游客基于自身主观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场(X轴反映),当旅游者在不断变化的外界旅游环境的刺激下,不断调整着自身心理场时,旅游者就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融入旅游场(Z轴反映)。

二、基于理论构建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概念化模型

基于以上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笔者认为,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的实质是游客在游览城市游憩空间的过程中对所接触的外部世界产生的内心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是游客与外界事务、活动、他人互动的结果。所以,对城市游憩网络的评价需要通过对游客对游憩网络的体验质量以及游客对游憩网络的评价这两者同时测度来进行。

城市游憩网络的发展与成熟建立在游憩空间科学的规划与开发的基础上,只有游憩区与游憩廊道合理规划,紧密合作,才能实现游憩空间网络化。游憩网络质量的测度目前缺乏公认的计量学方法。根据对旅游体验模型的相关文献研究的理解与整理,笔者提出,城市游憩网络的游客体验由游客主观心理因素、游憩地客观的特征环境及游客对游憩网络的评价三个直接或间接决定,所以综合以上研究的前提下,笔者提出城市游憩网络的游客体验概念化模型。通过对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的测度来描述城市游憩网络的质量,从而评价城市游憩网络。

该模型由游客主观心理因素、游憩地客观的特征环境及游客对游憩网络的评价三个维度构成,分别由X轴、Y轴和Z轴来表示,共同表征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的内部结构(见图2)。

X轴表征游客主观心理因素。它反映了由游客个人主观因素,如个性心理特征、游憩期望和游憩动机、游憩目的等等所决定的游客在进行游览体验过程中的主观心理感受;Y轴描述游憩地客观的特征环境。它反映游憩客体对游憩者刺激的方式及强度,是由游憩地环境、游憩吸引物、服务设施、文化氛围、游憩空间布局等方面共同组成的外界游憩环境的整体;Z轴衡量游客对城市游憩网络的评价,包括游客对紧邻的游憩空间数量、继续游览相邻游憩区的意愿以及合作的游憩项目丰度等游憩网络特征的评价。

也就是说,评价城市游憩网络的游客体验质量由游客分别在X轴、Y轴及Z轴的相应取值所共同组成、共同确定的空间坐标来描述。通过对游客体验质量的衡量,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游客体验的深刻程度、情感状态上的快乐程度及心理上的满意程度,由此找到了一种城市游憩网络的评价方法。

正如谢彦君(2005)所说,旅游者的体验构成了旅游现象最基本的结构性要素。因为,在整个旅游世界,虽然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媒体(旅游业)是这个世界的共同内容和要素,而串联这三种要素的核心主线乃是旅游体验。笔者在本文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前提的,认为在以城市游憩为研究对象时,同样地,游憩主体(游憩者)、游憩客体(游憩资源和游憩产品)以及游憩媒体(游憩业)是城市游憩的共同内容和要素,游客体验串联着这三种要素。

三、结语

由此可见,在研究城市游憩网络改如何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时,以游客体验理论为依据,借助城市游憩网络游客体验概念化模型的建立,来衡量城市游憩网络的质量,将可以作为评价城市游憩网络的较全面科学的依据,成为游憩网络研究的重要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驾游;自驾车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68-03

一、引言

“自驾车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是当时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旅游形式。最初人们把周末开车出游叫Sunday - drive,发展到后来的Drive Travel[1]。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方式,自驾车具有自主性、时尚性、个性化等特征,且兼具刺激性强、消费档次高、体验性强等特点。中国的自驾车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者所使用的代步工具主要是家用小汽车、多功能越野车及商务车等。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道路条件的改善,公民休闲时间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驾车旅游正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形式。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自驾游基础理论、市场、产品、目的地等诸多方面。现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如下总结。

二、自驾车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多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例如,胡敬民(2003)、翟向坤(2003)、龙斌(2004)、陈乾康(2004)就自驾游的成因、市场特点、问题和措施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自驾游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驾车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自驾车旅游的定义、分类、特点、影响因素、作用、服务系统、产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尽管自驾车旅游已经在很长时间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关于自驾车旅游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龙斌认为,自驾游是指旅游者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驾驶为主要手段,借助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特殊人文自然环境和相关设施所进行的一系列吃、住、行、游、购、娱行为,是一种寓健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充满个性化和无穷魅力的旅游活动[1]。张晓燕认为,自驾车旅游是旅游者以私有或租借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以自发组织为主体的前往目的地旅游的连续过程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总和[2]。吴娲(2007)、赵鹏(2008)、杨丽(2009)等学者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界定。尽管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研究者们的定义都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以私有或租借的车辆为交通工具、驾车者旅行和暂时居留引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休闲为目的。

胡敬民在研究中将自驾游类型简单分为观光度假型、休闲度假型、极限挑战型、探险摄影型、随心所欲型、体育运动型和以躲避尘世净化心灵为目的的孤独漂泊型[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龙斌划分为全部由旅游者自己操作的完全意义上的自驾游和由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项目协助完成的自驾游[1]。在此基础上,方小燕(2005)、张晓燕(2005)、赵鹏(2008)对自驾游的类型做了更加详细的补充和细分。

此外,国内众多学者通过分析指出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4~5]。何玉婷[6]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原因。徐吉吉[7]等认为,自驾车旅游发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自驾车旅游将向有序、规范化和休闲方向发展。朱生东[8]从旅行社服务、旅游交通服务、食宿服务、汽车租赁服务、地图服务、在线服务六个要素打造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陈太政[9]从供给、需求、信息、支持、汽车开发商五个方面提出构建自驾车旅游网络的基本框架。翟向坤[10]比较了国内外旅游发展模式,从自驾车旅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思路。

(二)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

有关市场分析多结合某一具体地域,在一些统计数据或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条件、需求特征、类型、特点、市场细分、市场培育、开发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关于自驾游发展条件的研究成果众多,以翟向坤总结的如下几个方面为开山之作: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激增;汽车租赁业蓬勃发展;汽车俱乐部发展迅速;全国公路交通设施状况大为改观;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国民更加崇尚一种自由与个性化[10]。吴巧新[11]从发展自驾车旅游条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条件。刘巍在研究中指出了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率先发展自驾游的地区的示范作用[12]。周沁[13]认为,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认为,“自驾游经济”将给市场带来很多投融资机遇。方海川[14]探索完善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拓展休闲旅游空间。陈乾康[15]通过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四川省成都市自驾车旅游市场规模为基准,预测了全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总商机,从大的战略角度提出了做大做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基本思路。国内其他学者以湖南、广西、浙江为案例地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各地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16~17]。张晓燕等[18]对华北地区的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自驾车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刘金敏[19]从人口统计、旅游活动特征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市场环境。费永红等人[18]根据黄金周期间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游客的抽样调查结果,对自驾车游客的市场规模、客源构成以及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自驾车游客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胡敬民[3]从自驾车旅游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了自驾车旅游市场形成的机理、类型、特点以及市场的培育。曹新向、雒海潮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特征、旅游偏好特征、度假行为特征、组织形式特征和信息获取特征五个方面阐明了市场特征及需求[20]。洪娟、汪德根、程久苗还对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旅游消费、旅游方式、旅游空间流向规律几个方面的特征做了补充[21]。江学淮[18]从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旅游消费和空间流动规律等方面阐释了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对自驾车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自驾车旅游产品研究

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研究并不多见,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旅行社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赖斌等[18]探讨了旅行社使自驾车游产品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明确了旅行社生产“自驾车游产品”能带给旅游者的利益,提出了旅行社开发自驾车游产品的方向。张文敏[22]等提出港澳与内地在市场开发方面应实行双牌制,认为旅行社是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陈乾康在研究自驾游对旅游业影响中指出了自驾游对旅行社业务的冲击,虽然分流了客源,但鉴于自驾游的近程旅游、选择路况好等特点,对旅行社的其他业务尚不构成威胁,并指出了应对之策:调整业务重心,以长线旅游、特种旅游、跨省及出境旅游等业务取代短线旅游;抓住旅行社在食宿预订方面的优势,拓宽业务范围,发展自驾游团队业务[15]。杨冬梅考虑到了与汽车俱乐部的合作[23],在研究旅行社开发自驾游产品企业战略时,指出了产品制作和销售过程以及对竞争者的策略[24]。黄静波[18]探讨了红三角地区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对策。另一方面,主要从自驾车旅游线路方面进行研究,如张晓燕、何佳梅通过对旅行社开发自驾游产品的优劣势分析之后,进一步细化了开发措施:一是旅行社应充分利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租赁公司的强项并加强联合,为自驾游产品吸引客源和提高技术保障拓宽途径;二是构建产品开发服务链条,包括旅游目的地景区的车位预订、详细预算并设计多种自驾线路组合满足不同收入者的需求、汽车营地和汽车旅馆方面的合作、应急对策及全国联网的紧急救援系统;三是产品的开发要求主题鲜明并创新营销方法;四是构建产品保障体系。考虑到来自交通、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中的发展瓶颈后提出改善客观条件、开发分时分段旅游产品、纵深发展专项自驾游产品等应对措施[25]。赖斌、杜通平、黄萍提醒旅行社产品开发时找到与游客的利益契合点,深度挖掘产品线路[26]。胡敬民[27]从分析游客心理入手来设计自驾车旅游线路。张波[28]指出自驾车旅游路线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研究大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定性研究,但研究的不够深入。

(四)其他方面的研究

1.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发展。张宪洪 [2] 借鉴外国汽车营地的相关资料,对汽车营地旅游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发的市场前景、产品类型、项目设计、规划布局、管理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李享[29]等从宏观理论角度对与目的地相关的自驾车旅游进行分类研究,探讨了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其应具备的条件。姚小云[30]探索了世界遗产地武陵源自驾车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自驾车旅游的障碍、思路与对策。周武忠[31]以自驾游为导向,探讨了规划布局景区、景区产品、景区配套产业及支撑系统。梁雪嘉基于风景旅游规划AVC理论,从风景旅游地规划和游憩体验的观点出发,结合客观实际提出了若干提升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32],从而使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2.自驾车旅游供给影响。李莉[33]从自驾车旅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购物点、旅游信息系统的五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办法。高怡等[18]在分析泰宁自驾车游客服务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从食、住、行、游、购、娱信息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3.其他研究。胡敬民在研究中指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编制各省县旅游交通详图、开发新型旅游房车[3]。邵杰[2]以需求分析为主线,讨论了旅游交通需求的特点和构成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并重点讨论了自驾车旅游的需求影响因素和出行行为特点。程静静[34]等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进行预测分析。苗学玲考虑到网络论坛具备单向传媒、口碑传播和专家意见多种信息渠道的功能,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对该领域做了研究,尝试将论坛帖分为询问帖、分享帖、活动帖、资讯帖四个主要类型,体现旅游者信息行为、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和社区交往行为[35]。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自驾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驾车旅游的内涵、分类、起因、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这些研究多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很少。在市场研究方面,以个案研究为主,主要分析某个区域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 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过于笼统,没有专项市场的研究。只是简单地分析自驾车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出游时间等,只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市场细分,却没有进行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充分利用调查结果,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以及市场预测,扩大学术价值。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多从旅行社角度出发,产品的开发需要进一步细化。车俱乐部和旅行社等如何开发有特色的自驾游产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如何建立自驾游行业品牌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自驾车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自驾车旅游与区域旅游交通的构建、自驾车旅游安全的、以自驾车旅游为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的、自驾车旅游涉及相关法律的研究比较少,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多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用以支持理论研究。对于自驾车旅游研究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研究,是今后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龙斌.驾车自助游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35-39.

[2]窦文章.自驾车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胡敬民.旅游市场新热点――自驾车旅游[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钟莹峰.中国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87.

[5]杨鹛.中国自驾车旅游游客特征及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1S):272-273.

[6]何玉婷.体验经济时代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原因[J].天府新论,2005,(S2):146-147.

[7]徐吉吉,孙厚琴.中国时尚休闲方式的现状及前景――以自驾车旅游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7):215-216.

[8]朱生东.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5,(5):40-41.

[9]陈太政,张东山.构建中国自驾车旅游网络的初步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2006,(6):64-68.

[10]翟向坤.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战略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54-60.

[11]吴巧新.长江三角洲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2]刘巍.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瓶颈以及发展对策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71-72.

[13]周沁.关于国内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调查和投融资机遇思考[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4]方海川.休闲旅游新宠:从成都自驾车旅游市场看旅游观念新趋势[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00-103.

[15]陈乾康.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4,(3):66-71.

[16]曹新向,雒海潮.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87-91.

[17]韦倩虹,郝革宗,黄建清.广西自驾车旅游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80-84.

[18]张学梅.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2010,(4).

[19]刘金敏,李倩倩.浅谈自驾车旅游[J].现代商业,2007,(1):247.

[20]曹新向,雒海潮.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87-91.

[21]洪娟,汪德根,程久苗.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动力、特征及其效应[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5).

[22]张文敏,邬琛.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及其产品开发――以“泛珠三角”区域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6,(3):60-62.

[23]张晓燕,何佳梅.中国旅行社的自驾游产品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4-66.

[24]杨冬梅.对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分析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0-62.

[25]杨冬梅.自驾车旅游产品研究――以成都自驾车旅游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2005.

[26]赖斌,杜通平,黄萍.从旅行社的视角看自驾车游产品化[J].企业经济,2006,(3):92-94.

[27]胡敬民.黔东南苗侗风情自驾游旅游线路设计[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4):21-24.

[28]张波.国内“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2004,(2):87-89.

[29]李享,李怡锐.中国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研究[J].考试周刊,2007,(36):154-156.

[30]姚小云,李敏娜.世界遗产地武陵源自驾车旅游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31]周武忠,朱剑峰.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7,(5):46-55.

[32]梁雪嘉.试论“自驾游”与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提升[J].科技资讯,2006,(30):228-229.

[33]李莉.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应对办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5):166-167.

[34]程静静,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自驾车旅游可行性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96-104.

[35]苗学玲.自驾车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旅游网络论坛的主帖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57-162.

Progress About the Study of Domestic Self-driving Travel

LIU Huan

(Xinjia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rumqi 83005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