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1篇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育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很大,旅游业发展的6个阶段在当前均有存在。但是,在主要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如以京津为主体的首都圈地区,以上海、杭州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中心的大珠三角地区,以青岛、济南、烟台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地区,旅游业大都已进入目的地发展和区域旅游发展阶段。因此,从大尺度上讲,区域旅游合作就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和主要内容。

中国的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一个学术话题,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及;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得到普遍的重视。区域旅游合作,既包括相邻行政区之间的合作,也包括非邻行政区之间的合作,之所以兴盛,既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外在推动,也受到了中国部分先行地区旅游业需要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动。

需要指出,旅游业的地区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会越来越强。而地区旅游合作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是应对竞争的积极行为,只有在双赢或多赢的原则下才能真正实现。笔者认为,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应当优先从动力、机制的层面上展开,考虑的要素既要包括市场、产品,更应该包括旅游产业要素。据此,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可以确定为市场互换、市场・产品共享、要素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四种。

市场互换模式――以客源市场交换开发为主要方式和目的的合作模式,属于初级合作模式,有均等型和主次型两种类型。均等型指合作双方在城市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上比较接近,市场交换开发给各自带来的利益大体均衡,如西安、青岛两市旅游部门的市场合作;主次型指合作双方在城市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由于地理上毗邻,市场交换合作成本低,容易操作,较小城市获利直接且明显,较大城市可以此为基础,主导并推动更高形式的合作,青岛、日照属于这种类型。市场互换模式的前提是合作双方在旅游资源和产品上存在显著差异,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主要的途径是行业组织推动,企业跟进。

市场・产品共享模式――两个或多个地区推出联合线路、共同开发市场的合作模式,有相邻型和蛙跳型两种类型。相邻型如山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城市的联合促销;蛙跳型指地域上不接壤的城市之间的市场联合促销,如克林顿访华之后,北京、西安、桂林、上海四城市推出“总统之旅”。市场・产品共享模式以游客效益最大化为合作目标,合作地区之间的旅游产品要有明显的互补性。政府联动,达成合作框架,进而推动和引导产品开发的分工、整合,是这种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

要素协同模式――指通过一种或多种旅游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实现区域内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有技术管理协同型、资本协同型、劳动力协同型、信息协同型等多种基本类型。在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常常是产品市场先发育,因为产品市场的形成比较容易。但是,只有产业要素市场形成,市场经济的效力才能全面释放。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要素协同模式无疑是更高级的形态,也要求至少有一方的旅游业发育到了较高的水准,其实现条件是旅游产业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为此需要弱化地区壁垒,强化企业力量,开放产权市场。必须指出,当前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呼声很高,政府间的合作宣言了不少,但是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仍需加强,合作行为也应向深度广度方向发展。

一体化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全要素协同模式,是要素协同模式全面发展的产物,指将多个行政区视为一个旅游经济区,依据市场规则实现旅游产业资源最优配置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只有在旅游业具有较高发育水平和良好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才能逐步实现,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旅游流的分布与变化配置旅游产业要素;二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配置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纵向产业链条。

总之,走向目的地综合管理,进而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旅游合作有多种层次和类型,这些类型可能会并存,但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和最终目标。其中比较优势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等构成相关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市场是根本的推动力量。区域旅游合作的程度,同合作各方旅游业的发育水平呈正相关。

二、中、日、韩三国旅游合作的推进

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我国东部沿海旅游城市和一些内陆中心旅游城市具有了明显的国际化色彩。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能力快速增长,世界诸多国家或地区开始把中国看作是极具潜力的旅游客源市场,中国在国际旅游体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高,参与国际旅游分工与合作的途径会越来越广泛。因此,区域旅游研究既要重视国内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也要关注国际旅游合作问题。

中、日、韩三国具有合作发展旅游业的天然条件。三个国家同处东亚,一衣带水,交通便捷,相互交流的历史悠久,文化和而不同,经贸往来频繁,开展旅游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日本东洋大学的梁春香指出,中、日、韩三国旅游市场的依存关系很高。中、日、韩三国互为重要的客源市场,旅游交换关系逐加深。相比而言,中国公民到日、韩旅游的数量规模较小,但增速相当显著。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民出游能力的持续提高,日、韩两国必然会把中国作为重点开发的旅游客源国。显然,三国旅游合作体的构建不仅已有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跨国区域旅游合作不仅内容复杂,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会相对特殊。依据上述理论分析,结合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中、日、韩三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应当从市场交换模式切入,以要素协同发展为主要手段,以产品・市场共享为近期目标,以一体化发展为终极目标。在操作层面,当以政府间的合作为导引,城市间的合作为基础,企业间的合作为主体,学术界的合作为触媒。

结合旅游业发展的一般结构,就促进中、日、韩三国区域旅游合作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从政府推动入手。在区域旅游合作中,需要政府发挥“破冰”作用,在国际间的区域旅游合作中更是如此。加强政府之间、行业组织之间的旅游交流,择时成立中、日、韩旅游合作组织,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制定纲领性文件,建立开放、务实的政策框架和共享的信息体系,是目前中、日、韩三国最需要开展的工作。可以观察到,三国政府间的旅游对话已趋于活跃,多赢的合作格局有望很快形成。

第二,选择主体城市。中国幅员辽阔,日、韩也是亚洲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三方的旅游合作不可能在空间上全面展开,只能在各个国家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旅游城市,作为实质性推动三国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充分利用已有的友好城市资源和经贸关系,倡导城市之间结对的有组织的往来交换,发展变通性旅游,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

第三,发展跨国旅游中介组织。双向或多向的客源流动,无疑是中、日、韩三国旅游合作的根基。鉴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能力的迅速增强会进一步提高中、日、韩旅游市场的相互依存度,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三国共同支持和鼓励跨国性旅游中介组织的发展已变得十分重要。对于中国而言,国际旅游双流体系的逐步形成,客观上要求旅行社等中介组织走出国门;加入WTO后旅游服务市场的开放承诺,又为国外旅游中介企业的进入打开了大门。

第四,鼓励相互投资。区域旅游合作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因此,三国应当相互开放旅游产业投资市场,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在休闲度假逐步成为主导旅游动机的未来,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另外,从国际经验看,相互投资也是进一步拉动客源交换的重要手段。

第五,统一行业规范。目前,中、日、韩三国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差异,包括对服务标准的理解、旅游纠纷的解决、统计的口径等等,不利于合作的开展。今后应逐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质量规范和旅游者权益保护法案,以确保旅游交换的顺利发展。

第六,促进旅游学术界、教育界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为中、日、韩三国的旅游合作及时提供文化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七,以各自的海滨城市为依托,尽快合作开发区域内的游船业。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宁波 旅游竞争力 策略

当前,旅游日益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一种重要方式,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业将逐步走向全面开放,并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程度愈演愈烈,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关系到我国城市旅游业同国际接轨并迈向世界的重要问题。在探讨宁波当前旅游市场竞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宁波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组织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能力。顾朝林(2003)等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保继刚(2005)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归纳总结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绝对因素和相对因素。绝对因素主要包括区位要素、形象要素和政策要素;相对因素包括景区景点、交通、住宿、购物、餐饮和娱乐六个要素。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要素可分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区位条件、地方特色文化、政府的管理组织能力、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等。

二、宁波旅游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1.优势条件

(1)雄厚的经济基础,城市综合竞争力强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2005年,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244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00美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宁波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宁波全市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均居全国15个副部级城市前列,并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之列。《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5年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中国大陆2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六,结构竞争力排名第四,制度竞争力排名第二,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七,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一。

(2)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宁波的山、河、湖、海、港和岛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根据2004宁波市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宁波市旅游市旅游资源涵盖8大主类的全部,涉及114种基本类型,占全部155种类型的73.55%,资源丰度属于中等水平,形成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在各类资源构成中,旅游商品和遗址、建筑与设施类集聚度较高。例如,具有“南国书城”美誉的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天一阁建于1561年,原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它不仅以藏书之多而闻名于世,而且以其奇特的书楼设计、秀美的园林构筑、恬静的环境氛围而称誉全国。

(3)区位交通优越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宁绍平原的东端。北临钱塘江和杭州湾,西接绍兴,南临三门湾,东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就公路交通而言,进出市区的主要公路干线全部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向西和向北直达杭州和上海,向西南连接京九铁路,向南则可以连接福建和广东。航空方面,目前栎社机场已经开辟了宁波至全国各地和国际、港澳等地38条航线;铁路方面则是近中程铁路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并开通了直达国内很多大城市的列车。国际航运方面,宁波是长三角惟一的深水港城市,宁波北仑港是我国四大深水港之一。

(4)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

宁波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以河母渡为源头的农业文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代表的青瓷文化、以禅宗五大名山之一的天童寺和珍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和以镇海口海防遗址为代表的海防文化,堪称闻名海外。宁波又有“文薮之帮”美誉,历史上曾形成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姚江学派”、“浙东学派”等,并出现了虞世南、黄宗羲、方孝儒、王阳明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5)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势头

自从1998年荣获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1.5%,提前完成《宁波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规划目标,并于2004年建成“旅游大市”。

2006年,宁波市接待入境旅游者54.25万人次,旅游创汇3.37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68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9.6亿元,旅游总收入316亿元。旅游业在浙江的实力仅次于杭州,已经成为浙东旅游中心。

2.目前存在问题

(1)重量级景区少,旅游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宁波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景区众多,但是当前除了溪口景区外,在全国具有高知名度的景区数量非常少,呈现出“中小景区众多,龙头景区稀少”的局面。而且,宁波旅游资源的数量优势尚未转换成质量优势,无论是自然资源型旅游产品还是人文旅游产品整体上均处于较低层次的观光层面,缺乏基于文化底蕴的深度开发。当前,宁波市旅游产品结构特征为以观光游览类为主、度假类为补充、商务旅游产品发展迅速,但产品结构还处于低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2)国际旅游发展相对滞后

相对于国内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言,宁波国际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尽管宁波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其占旅游总收入已经从2001年的4.51%上升到2006年的8.52%,但是比重相对来说还是相对较低。从入境旅游游客数量来看,宁波和上海、广州、大连、西安等入境旅游的差距仍然很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相近的苏州、杭州和无锡相比(如表),宁波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也明显滞后。

表 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海外游客接待人次比较(2004年)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

(3)旅游业管理体制有待改善

从当前宁波旅游发展的状况来看,旅游景区的规划、资源开发、线路设计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合理、规范、科学,尤其是受利益的驱动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宁波旅游管理体制还存在不顺畅的局面,不仅造成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还直接影响宁波旅游业的竞争力的提升。

(4)城市旅游形象不够突出

宁波市自从确立“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的旅游主体形象确定以来,形象提升很快。但是宁波留给外界的印象多是工商业名城,与大连、厦门、南京、杭州等沿海主要城市相比较,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够十分鲜明,尤其与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相适应。

三、提升宁波市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探讨

1.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景区之间的联动

决定区域旅游吸引性和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宁波应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风景区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诸如三江口都市商务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梁祝爱情文化旅游区、溪口人文山水旅游区、杭州湾海滨休闲度假区等景区的联动,进行通过市场共享和资源共享,以及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所形成的整合优势,进而增强宁波城市旅游整体的竞争力。

2.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塑造城市个性形象

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才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体现出一种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塑造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的城市形象必须从挖掘和渗透地方文化入手,使广大游客感受宁波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旅游体验,从深层次展示宁波“文化为魂、海洋为魂、山水为形、时尚为媒、生态为体、都市为依、夜色为魅”的丰富多彩的旅游特色。

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优化宁波旅游产品结构应根据“多元优化”的产品战略和“精品品牌”的品质战略,针对细分客源市场进行多维方向的产品体系设计,突出重点、特色、和品牌,体现资源市场产品相对接、主题活动形象相呼应的产品设计思路,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着重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质量,发展新型观光旅游产品以及开发海滨岛屿休闲度假、山水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针对国际旅游市场,立足观光旅游、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积极培育宗教旅游专项旅游市场。

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是由旅游企业来完成的。要提升宁波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宏观上要支持一些实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并合理地有步骤的采取联合、兼并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改善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并培育大型旅游企业和加快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微观上则需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建立机制、制度和企业文化,使旅游企业的产出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营销决策等决定其竞争力的有机要素协调起来,转变成企业在市场上真正的竞争力。

4.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建设;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旅游发展意识是提升宁波旅游竞争力的最终源泉。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各旅游城市均已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设法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素质以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对宁波而言,应本着“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提高旅游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如推进高校和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旅游人才;完善管理人才培训体系,促进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定期进行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队伍的素质考核与评比,建立完善的评价与考核制度等。

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是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约束。针对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政府部门应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升旅游竞争力:重点扶持旅游核心企业的发展、为旅游业发展营造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政策,做好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等。

5.加强科技含量,建立宁波城市旅游发展的科技保障

信息是城市旅游的命脉,城市旅游产品决定了城市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依赖,信息技术尤其是在城市旅游的市场开发、促销合作、管理咨询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故此若要提高宁波城市旅游的竞争力,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完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建立城市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针对国内外高素质游客推出城市旅游e卡通等。

参考文献:

[1]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1):13

[2]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39~42

[3]保继刚等著: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45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 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部级风景名胜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旅游资源的集聚会带来旅游产业的集聚,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对旅游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对旅游资源区位也会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主题公园景区等主题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使原本不是旅游资源区位的区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区,如杭州沿杭州湾区位目前已开发成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企业区位的形成对原本缺乏旅游资源或仅为潜在旅游资源的区位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区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市场区位因素

市场泛指产品销售场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场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市场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几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企业的相对位置。旅游企业区位越接近客源市场,则区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旅游者到访就会越多。

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这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人口状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教育构成、人口的空间构成及人口的空间流动等)、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客源地的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及外贸收支状况等)、客源地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异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场中有一定比例为当地客源,因此,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状况也是客源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当地休闲市场。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到空间区位选择。一般如果以国际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则宜布局在国际性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是国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国际航班连接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如果以当地休闲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则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区、城郊交错地带等。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

在相对分散的旅游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有质量保证的及一定容量的区域交通网。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或发展的思考都必须包括交通因素的规划与思考。旅游交通区位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和可达性。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需要重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达,则旅游企业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区布局转移到在边缘区布局。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一般都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可达性问题,游客可以便捷地抵达,旅游企业区位选择则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区位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吸引国内中长途客源,甚至国际客源;是否有铁路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到访客源的规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围及游客的抵达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及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在考虑交通区位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投资数十亿,并于1997年倒闭的苏州昆山福禄贝尔乐园的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忽视了当时我国自驾游还处于起步期,企业虽然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但当时游客,尤其是散客还不能便捷地抵达。旅游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以后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密度、素质与技能等在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也相对于高校较少的浙江嘉兴、湖州、舟山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长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特别是熟练的旅游从业人员多。

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虽然不是旅游企业选择区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定区位的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大中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生)的数量在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成本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会对旅游企业在城市间选择区位有影响,但对于在城市内的具体哪个区位选择布局影响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旅游产业集聚与分散是旅游产业空间配置的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带来以下优势: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不需要单独对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投资;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会同时选择数个旅游产品,同时光顾数个旅游企业,客源共享有利于减少旅游企业营销成本;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优势,旅游企业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区位的旅游形象,可以进行旅游合作,如进行旅游市场联合营销等减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区位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政府管理与决策水平、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旅游发展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状况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定位战略

借鉴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chun 与 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学者在对饭店等住宿业空间区位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对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饭店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受到城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变化产生影响;饭店集聚仅仅发生在定位差异化的饭店之间;在寻求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异化的扩散布局的平衡点上,重点考虑的是价格与地理范畴中的相关因素。

对旅游业来说,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基于价格、规模、服务基础上的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决策对成功经营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饭店在进行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时,必须认清新饭店是否与竞争对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异。基于效率原则,对具有相似旅游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来说,空间经济模式总体上趋于集聚而不是扩散。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其区位选择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chun 与 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业通过集聚,能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继而增加需求。集聚经济是旅游企业区位选择注重考虑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应是具有显著差异定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或拥有以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或能以独特的方式提品与服务并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价值。与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具有相似性,也许会增加竞争度。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竞争优势,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地方化经济取得比较优势。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认为旅游饭店空间区位选择是基于集聚战略还是分散战略,将取决于饭店决定是否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还是有所差异,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旅游饭店区位选择中涉及到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等4个方面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体;与竞争对手的地理距离受饭店规模与服务一致性影响而缩小,受价格一致性而扩大;在马德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规模与服务的新饭店区位选择时选择集聚布局所获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价格的新饭店扩散布局则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白光润.微区位研究的新思维[j].人文地理,2004

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市场 怀化

一、研究进展与研究意义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问题,研究比较深入,成果也丰富。就旅游市场而言,市场细分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旅游市场需求差异性的认识。国外学者针对旅游细分市场的研究深入,Gladwell等(2004)探讨了55岁以上照顾家人者(caregivers),因需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家人,而具有的特殊休闲旅游方式;Reece等(2004)提出了影响老年家居者(senior households)和非老年家居者(non-senior households)旅游行为的房屋类型和距离两个因素;Lee等(2005)研究了韩国60岁以上老年市场对休闲旅游的态度。Scott等(2005)提出将生活形态(lifestyle)应用在旅游市场的细分方面。

我国旅游学界也比较注重市场细分的研究,从已有研究成果看,旅游规划工作比较注重依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在旅游规划研究报告中表现明显,也可以从一些论文中看出。更多的研究是选定一个特殊的客源市场群体,进行旅游市场开发潜力的探究,从年龄方面着手是一个常见的研究模式,其中老年旅游市场和青少学生市场是研究的热点,成果非常多。还有从其他特殊视角审视细分市场的,例如:郭鲁芳等 (1999)、陈凯(2006)对残疾人旅游市场的研究,李永红(2004)对女性旅游市场的系统研究,周燕等(2004)对农民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探讨。在旅游市场研究中,依据职业类型进行分析,也有相应的成果,代表性工作是吴必虎等(1997)就上海市民的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所进行的调查分析中,从年龄阶层和职业类型两个方面对上海市市民的出游力进行了深刻分析;专门针对一些职业类群进行市场特征方面研究的成果也有报道,例如杨学燕(2005)对农民职业群体旅游市场开发的研究;仲红梅(2005)对白领阶层旅游市场的消费偏好的研究;许春晓等(2006)对不同职业人群旅游需求的分异研究。此外学者从旅游产品角度对相应的细分市场进行了研究,如张晓燕等(2006)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王莹(2006)对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

客观上,人们对旅游具有一定的偏好,具有特定旅游偏好的人群,在旅游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意义大。以怀化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抽取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偏好类群,进行细分市场研究成果,尚未见报道,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区,2006年末全市人口为37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2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58元。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及怀化居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为出游意向及偏好的测量;第三部分为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测量,共包含21项因素。调查采用社会科学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进行定序测量,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最不重要5个等级设计成表格,让受访者根据对每一出游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在相应的等级下做出标记,最后按照非常重要=1分,重要=2分,一般=3分,不重要=4分,很不重要=5分赋值并计算。

基础资料采用在怀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调查时间为2007年11月10日~15日进行,调查采用区域控制方法在怀化地区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0.8%。

样本特征:男性41%,女性57%,女性略多于男性;中青年是主体,15岁~24岁占41.61%,25岁~44岁占44.97%,45岁~64占10.29%,65岁以上10.29%;文化程度偏高,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专或本科(56.70%)、高中或中专(30.11%)、初中(8.13%)、研究生(3.30%)、小学以下(1.76%);职业方面,以学生(27.82%)、公务员(21.10%)、服务销售人员(17.27%)、专业技术人员(14.15%)为主体;家庭人均收入方面多为1000元~1999元(44.19%),其次是500元~1000元(10.23%)、2000元~2999元(14.42%)、3000以上(13.26%)、499以下(10.23%);家庭结构方面,三口之家(36.11%)、单身(20.60%)、两代同堂(12.73%)、三代同堂(12.27%)、两人世界(9.95%)、其他(8.33%)。

文章选取了偏好少数民族文化这一旅游细分市场进行市场属性特征及出游意向的分析,同时利用SPSS15.0软件对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偏好者选择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子。

三、数据分析

1.人口统计学特征

通过仔细比较可以看出,在性别方面,与总体样本并无显著差异;年龄方面,喜欢少数民族文化的市场集中于15岁~44岁的趋势更加明显,占了90%的比例;文化程度方面偏高于总体样本,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了约65%,高于总体样本60%的比例;职业方面集中在学生(29%)、公务员(22.68%)、专业技术人员(17.84%),三类所占比例均高于总体样本相应的比例;家庭人均收入方面与总体样本无明显差异;家庭结构方面,单身所占比例多于总体样本。

2.旅游行为及偏好

出游次数:去年外出旅游次数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偏好者出游1次~2次的比例达75%,3次及以上的占25%,低于总体28%的水平。

旅游花费:相应的,次市场在去年旅游花费中少于1000元的比例占34%,高于总体30%的水平,同时花费4000以上的比例为14%,低于总体17%的水平。说明此类市场在出游力方面低于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挖掘。

信息渠道:最喜爱的信息渠道依次为亲友介绍(27.87%)、网络(20.40%)、旅行社(14.66%),与总体排序并无差异。说明旅游地在营销方面,应充分利用此三类信息渠道。此市场尤其重视亲友宣传,高于总体样本中25%的比例。

出游动机:目前城市居民最主要的旅游动机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占近70%的比例;少数民族文化偏好者最主要的动机为休闲度假,其次为观光旅游,在猎奇、释放压力、进修学习方面的比例也高于总体样本。

交通工具:差异不明显,目前城市居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火车和长途汽车,说明传统交通工具依然是居民出游的首选工具。但在单位车、出租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上,此类市场的比例均稍高于总体样本。

住宿:喜欢星级宾馆的比例为27%,少于总体42%的比例。但在农家、小别墅上的比例均高于总体,说明此类市场在住宿方面要求有一定的特色,这也与其休闲度假、猎奇、释放压力的动机相符合。

3.目的地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利用SPSS15.0软件包的因子分析方法对21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21项影响因素进行内在信度分析,克朗巴哈(cronbach)信度系数为0.929,证明此21项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指标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各指标间没有共享信息,就不应当有公因子需要提取。KMO统计量(Kaiser-mev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考察的是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当KMO>0.7时,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本文研究对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别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得出KMO值为0.941,巴特勒球形检验值=3773.462,在自由度210的条件下上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1),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Varimax 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按照常用的特征根(eignvalues)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因子。同时对缺失值的处理采用排除法(exclude case listwise),以缩小缺失值对公因子提取的影响。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将因子载荷小于0.5的影响因素项舍去,最后有18项影响因素参与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效果,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在0.838~0.941之间,说明提取的公因子比较可信。

公因子1在“景区安全”、“食品安全”、“治安状况”、“服务质量”、“交通安全”、“景区形象”、“个人兴趣”、“项目特色”、“游玩时间”上占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因此可以命名为“安全及形象”;公因子2在“通畅程度”、“游道标志”、“路面状况”、“直达车”、“朋友意见”上占有较大的因子负荷,因此可以命名为“可进入性”;公因子3在“交通费用”、“门票价格”、“吃住费用”、“商品价格”上占有较大的因子负荷,因此命名为“旅游费用”(表2)。由于“结伴需求”、“交通时间”、“知名度”的因子载荷均小于0.5,此3个因素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较小,因此舍弃掉。

方差贡献率越大,则该公因子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程度越高,由此可知,“安全及形象”是此类市场最注重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旅游目的地在开发旅游产品及营销时应把安全及景区的特色形象放在首位。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怀化市民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研究,得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偏好型客源市场的基本特点如下:

第一,主体市场为15岁~44岁的中青年群体,主要职业集中在学生、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上,以单身居多。

第二,出游动机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主,猎奇、释放压力是高于总体的另一个表现;偏好住在农家、小别墅等有特色的居所;出游以火车、长途汽车为主,但在出租车、自行车、摩托车上有稍高于整体的趋势;喜欢从亲友和网络中间获取旅游信息。

第三,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上低于总体水平。

第四,影响此类市场目的地选择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安全及形象,在进入一个异质文化地区时,安全及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最重视的因素。所以在文化差异营销方面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强调旅游地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又要保证游客有一种安全感,在游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异质性,避免过于强烈的文化冲击;其次目的地要重视交通状况,很多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极具吸引力,但交通不便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对是至关重要的;旅游花费是影响此市场目的地选择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降低旅游产品的成本,以大众化的价格提供优质服务是旅游地赢得市场的关键。

值得特别指出,不同城市由于经济、文化、观念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结论只能代表怀化此类地区城市居民的特征,是否适应国内其他类型城市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Gladwell, Nancy, Bedini. In search of lost leisure: the impact of caregiving on leisure travel [J].Tourism Management, 2004, Vol. 25 Issue: Number 6 p685~693

[2]Reece, William S. Are Senior Leisure Travelers Differ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August 01, 2004, Vol.43 Issue:Number 1 p11~18

[3]Lee, Sun Hee.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towards leisure travel and the constraints faced by senior Koreans[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July 2005, Vol. 11 Issue:Number,3 p249~263

[4]Scott, Noel. Lifestyle Segmentation in Tourism and Leisure[J].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March 2005, Vol. 5 Issue:Number,2~3 p121~139

[5]郭鲁芳 史之英:试论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3~25

[6]李永红:上海女性旅游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7]吴必虎 方 芳 殷文娣 刘 波: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1997,(1):17~23

[8]杨学燕: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46~149

[9]仲红梅:上海白领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0]许春晓 张 欢: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职业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6,(9):75~78

[11]陈 凯 王 莹:残疾人旅游市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旅游细分市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121~124

[12]周燕 李祝舜: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初探.旅游学刊,2004(4),23~27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收入 游客人数 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on Tourism Market

Shang Guangjuan, Zhang Jianing(China Aero-Poly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Beijing 100028, Beijing,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data combing the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ndicator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2011 to 2014 of 31 provinces, the infl uence degree of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on tourism market and mode are discussed from the level of regions. Establish the econometric model based on the number of 3A above the level of region star hotel, the number of 4A level above area, highway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domestic tourists, domestic tourism income.

Key words: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tourism revenue; number of tourists; panel data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目前已经超过石油、钢铁等产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9万亿元。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位列世界第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经济热点,研究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加以监测和控制,对保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程度及模式。

1.文献研究与机制分析

1.1文献研究

旅游产业不断升温,引发众多国内学者建立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探究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李景初[1]利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重点研究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分析河南省国内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李琼[2]以连续14年国内旅游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游客消费能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交通能力和旅游资源能力等方面量化分析贵州省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文献研究显示,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民济水平,主要包括 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等;二是旅游设施建设程度,主要包括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数量;三是交通便利程度,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里程等。后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产业硬件质量对旅游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特别地,以旅游服务质量为切入点,开展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何琼峰[9]基于历史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游客感知的旅游服务质量角度,研究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旅游服务质量仍滞后于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质量不高是制约旅游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庄国栋[10]构建了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IPA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对提升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具有高重要性的影响。关新华[11]等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开展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研究证实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可对游客满意感造成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对政府的信任感,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此外,还有其他诸多学者对秦皇岛、安徽等地区开展有关旅游产业的研究,均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为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在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数据来源

考虑数据的权威性与可获取性,本研究参考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年鉴》(2012―2015年度)、《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2―2015年度)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11―2014年度)等资料获取原始数据,涵盖2011―2014年全国31个地区不同星级饭店数量、国内游客数量、国内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等数据。

1.3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旅游市场的水平。旅游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游客人次数和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一方面,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提供的软硬件服务质量及社会相关配套设施的质量决定着出行游客的感知体验,感知体验影响着游客的消费水平,好的体验可以引导游客增加旅游时间和游玩项目,进而增加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公开的旅游质量评价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潜在的消费群体。政府监管部门优质、劣质企业信息,第三方机构、中介统计并实时游客旅游评价信息,游客个人通过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渠道分享旅游体验等,影响着潜在游客的旅游倾向,进而影响游客人数。

2.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市场的指标提取

研究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机制,需提取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的表征指标。旅游市场表征指标较成熟,通常采用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根据客源地可分为国内游和入境游人数和收入。鉴于国内游份额远高于入境游,本研究选取国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市场的指标。

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从住宿质量、景区质量、交通质量等三方面考量。来源固定且较权威的指标有:评价住宿业服务质量的星级饭店数,评价景区服务质量的A级景区数,评价交通便利程度的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

2.1住宿质量与旅游市场

GB/T 14308规定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条件、服务质量和运营规范要求,星级饭店的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地区饭店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水平。分析星级饭店数量与旅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星级饭店数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序为:3星>4星>5星>2星>1星。就目前旅游市场来看,国内游客对3星、4星饭店的接受程度最高。从整体上看,星级饭店数量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逐年减弱,表明家庭宾馆等新住宿模式的出现对星级饭店造成一定冲击。

星级饭店数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均高于国内游客数,4星饭店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最高,5星与3星互有交错,2星最弱,体现出不同星级饭店消费水平对国内旅游收入贡献的差异。

2.2景区质量与旅游市场

GB/T 17775-2003规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涵w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环境、旅游经营管理、景观质量、游客满意度等方面,采用A级景区数量表征地区景区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分析A级景区数与旅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A级景区数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序为:4A>5A>3A>2A>1A,就目前旅游市场,4A、5A景区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从时间角度,A级景区与旅游市场相关度变化较小,基本稳定。

5A、4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基本相当,明显高于3A与2A。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在时间跨度上的相关度也相对稳定。

2.3交通质量与旅游市场

交通便利程度决定着旅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旅游计划以及旅行途中的感受,是影响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交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客运,由于各省航线或航班数据缺失,水路客运多用于沿海、沿湖、沿江地区,本研究主要考虑公路和铁路运输。采用高速公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数)、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数)和铁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铁路里程数)衡量交通运输水平。分析交通密度与旅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交通密度变量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铁路网密度。整体上,交通便利程度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在加剧。

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程度基本相当,这与高速公路的消费高于普通公路有关。铁路网密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程度低于公路系统。时间维度上,交通便利程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3.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

为探究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集跨年度、多地区的二维数据构成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开展模型研究。

3.1地区旅游服务质量与国内游客人数

选取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分别表征住宿质量、景区质量、交通质量,构建与国内游客人数的关系模型。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使用Eviews7.0建立面板模型,F检验结果表明,符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显示,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对国内旅游人数均有显著影响。鉴于经济条件、文化和地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地区吸引游客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常数项不同)。模型修正后的R 2达到0.901899,表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此模型预测,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每增加1%,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28%;4A级以上景区数每增加1%,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71%;公路网密度每增加1%,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55%。

3.2地区旅游服务质量与国内旅游收入

选取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构建与国内旅游收入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F检验结果显示符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对国内游客人数均有显著影响。模型修正后的R 2达到0.876271,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此模型预测,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54%;4A级以上景区数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45%;公路网密度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47%。

四、结束语

本文选取星级饭店数、A级景区数等政府对旅游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公路网密度等交通统计数据开展模型分析,验证了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作用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地区国内游市场,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是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的显著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因素每增加1%,分别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28%、0.71%、0.55%,分别可推动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54%、0.45%、0.47%。

参考文献:

[1] 李景初.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4, 30(12).

[2] 李琼.贵州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企业经济,2016,(2).

[3] 贺振.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2009,(8).

[4] 蒋蓉华,周久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8).

[5] 陈思羽,刘辉.湖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

[6] 秦韶玉,王美玲,谢凯.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科协论坛,2013,(9).

[7] 聂晓庆.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

[8] 邓辉,李朦.我国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22个省份旅游相关数据[J].兰州学刊,2015,(10).

[9] 何琼峰,李仲广.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中国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J].人文地理,2014,(1):154-160.

[10]庄国栋.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5,(8).

[11]关新华,李健仪,谢礼珊.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J].旅游科学,201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