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MVC模式 J2ME B/S 餐饮管理系统

1.引言

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餐饮业竞争越来越激励。为更好地应用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现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步骤,并以此为理论根据,开发一个基于J2ME的餐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简单易用,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上菜速度;杜绝常见的跑漏单情况;提高收银结账速度及降低收银误差;提高库存存储商品和原材料结构的合理性;集中管理,全局优化,合理利用资金,控制费用支出。

2.系统需求分析

2.1 业务需求综述

2.1.1 J2ME手机移动端

①利用J2ME手机点菜时,先输入服务员登录帐号,才能进行点菜。

②利用J2ME手机点菜时,能进行桌台的状态查询、桌台的分配、菜品的查询、点菜、追加菜品、结帐查询等功能。

③服务员将菜单输入J2ME手机以后,后厨、传菜和收银台将同步收到相应的菜单信息。

④利用J2ME手机点菜时,能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中英文菜品单的切换。

⑤利用J2ME手机结算时,能录入会员号或楼面经理工号进行打折结算。

2.1.2 固定终端

①J2ME手机端的需求,在服务器端及其它的台式机客户端等固定终端上都要求能进行类似操作。

②通过对不同商品设置不同的库存下限来合理控制每个商品的库存余量。当某商品的库存余量低于该商品的库存下限时,点菜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该菜品材料不足。

③收银台在收到服务员所输入的菜单的同时,系统将自动计算该台号的消费合计。结账时,收银员只需找到对应餐台号即可从电脑中调出该台号中所有的消费明细和合计金额。

④菜品原料入库时,由采购员完成入库原料的录入操作,由主管审核后入库。

⑤菜品录入时,则管理员完成数据录入,包括菜品名,菜品构成、单价等信息。

⑥前台服务人员能为顾客办理会员,并记录会员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住址等。

⑦会员能根据积分进行等级划分,积分的计算由该会员的消费金额进行换算得到。不同级别的会员享受不能级别的折扣优惠。

⑧管理员可以添加系统用户,并进行角色权限的分配。管理员能对系统用户进行角色权限的设置更新。

⑨系统用户能完成自身资料的更新,包括密码、联系方式等。

⑩系统能提供统计分析功能,并能按图例方式显示。

采用创新的软件界面,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掌握系统,并且系统的易用性强,使用人员可以直观的在系统界面中进行日常业务处理。

2.2 UML用例分析

通过对系统需求及使用对象的整体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主要有10类参与者:系统管理员、服务生、前台操作员、分区(总台)操作员、传菜操作员、后厨操作员、库存操作员、采购操作员、主管经理、会员。从参与者的角度,可发现无线餐饮管理系统的用例,通过对用例的细化处理建立本系统的用例模型。用例模型用例图来表示,它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用于捕获业务需求。[1]现以服务生、后厨操作员两个参考者为例来进行UML用例分析说明。

3.系统架构设计

本餐饮管理系统在架构设计上采用了B/S模式的四层架构,客户端层、表示层、业务层、资源层四层[2],如图。从图中可看到,客户端层可提交各种请求,并在客户端显示各请求的相应结果以及构造交互界面;表示层响应客户端请求,构造请求输入接口和请求结果接口,返回给客户端,并负责与业务层的业务组件交互;业务层是实现学生就业管理中的核心业务,访问数据库和相关文件,提供访问这些核心业务的接口;资源层,包括数据库资源和系统相关的资源文件。在B/S的架构的指引下,系统的实现上采用了MVC设计模式,“模型”指的是真正完成任务的代码,如图中的JavaBean组件。对大多数Web应用程序来说,功能比接口感觉更重要。在模型同接口分离的情况下,代码即实现可管理性和重用性。因此,也称模型为“业务逻辑”。“视图”其实就是使用接口,如图的HTML及JSP页面。“控制器”控制着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中的Servlet程序。它决定着向用户返回怎样的视图、检查从接口输入的信息以及选择处理输入信息的模型。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移动J2ME客户端的程序通过HTTP连接与Servlet程序进行通信。固定客户端通过JSP或HTML将表示层的信息提交与Servlet程序处理。Servlet程序将信息统一发送给模型组件JavaBean。最后,由JavaBean组件完成与数据库间的数据交互。

4.系统实现

4.1 J2ME手机端的实现

在移动J2ME客户端的程序通过HTTP连接与Servlet程序进行通信。J2ME手机端程序连接访问服务端Servlet的关键代码如下。

……

conn=(HttpConnection)Connector.open(HOST+ServerURL+urlData);

conn.setRequestMethod(HttpConnection.GET);

con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Profile/MIDP-2.0Configuration/CLDC-1.0");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餐饮行业;管理信息系统;BSP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8-6579-03

1 概述

湘鄂居餐厅位于湖北某高校东区食堂二楼,作为一家中小型的餐饮单位,一直以来沿用人工方式打理餐厅的日常运作,并未关注餐饮管理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虽然餐厅的占地面积不大,但胜在地理位置优越,学生宿舍区内每天的客流量较大,生意红火。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原管理方式下的弊端日益显现:人力耗费大;客人等待时间长;跑单、漏单现象频发;无法对大量营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标准化的、高效率的信息化技术来解决,通过餐饮系统来协助其管理餐饮的日常运营。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餐饮管理系统多是面向大型餐饮店的,采用先进的无线点菜系统或触摸屏点菜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类系统对湘鄂居之类的中小型餐饮企业而言,硬件功能过剩并且费用昂贵,软件功能过于细分操作复杂,并且信息化投入成本太大,风险过大。因此,该文为湘鄂居量身打造了一款适用于中小型餐饮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希望借助于该餐饮作为平台,在周边商户得到进一步地推广。

2 系统分析报告

2.1 餐饮管理功能分析

餐饮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前台管理以及后台管理,其中前台管理包括桌台管理、点菜管理、收银管理、员工管理四个方面,后厨管理这里不做重点。在后台的基本信息管理中对前台和后厨的员工进行统一人事管理。主要目的是更加明确的体现内部的组织关系,更加清晰的理清内部逻辑关系,做到一目了然规范各自功能部分,使之条理化。

后台中的基础信息管理是整个餐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石,主要涉及到菜品信息管理、商品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管理、桌台信息管理、顾客信息管理。

2.2 系统内实体、属性、关系分析

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E-R图)用来描述某一组织(单位)的概念模型,提供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1]。在整个餐饮管理系统中,餐饮服务实体间有它们之间的联系:顾客来到餐饮,由前台的服务员接待,一个服务员可以为多个顾客进行服务;随后顾客拥有自己的桌台,并进行点菜,一个顾客可以点多个菜品,一个顾客也可以使用多个桌台。而顾客所点的菜品由后厨进行制作,就餐完毕后,前台的收银员会按照餐桌号对应的客户消费信息进行结算收银,如图1所示。

图1 餐饮管理系统的E-R图

每一个实体都有它自己的属性,用来表明该实体区别于其它的特征:

桌台的属性主要包括桌号、可容纳人数、服务员姓名、服务员工号、状态,这里的状态指的是桌台的占用情况;

员工(此处的员工指的是前台以及后厨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属性主要包括员工号、姓名、性别、从属部门、级别、省份证号、住址、银行账号、联系方式;

菜品属性主要包括菜品编号、桌号、状态、价格、菜品名;

顾客属性主要包括顾客编号、姓名、联系方式、桌号。

2.3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2]。经过与餐饮相关人员的多次探讨,该文采用一种全面调查的结构化方法――企业系统规划(BSP),确定系统的功能子系统以及各层次间的关系,自上而下对系统进行规划,对现有餐饮业务流程不足之处进行改善(BPI)[3]。

根据改进后的业务流程,顾客可以拨打前台预订电话进行预订点餐,前台接线员会记录顾客的相关信息以及顾客的需求。此外顾客直接到餐饮就餐,通过触摸屏点餐,生成的点菜单会分别传到前台以及后厨,后厨按照客户的点菜单进行菜品的加工。而前台一方面根据这个点菜单对桌台的上菜信息进行监控,及时催菜;另一方面前台收银员也是通过桌台上顾客的点菜单信息打印顾客消费账单,顾客在买单的时候要出示VIP卡才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活动。收银员在进行收银管理的时候也会将每一笔账的收入明细上报给经理进行查看以及审核。

2.4 数据流程分析及数据字典的编写

数据流图是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形式,它用一种图形及与此相关的注释来表示系统的逻辑功能[4]。通过数据流图3所示,向客户展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 预订;2) 点菜;3) 开台;4) 统计结账。系统处理的信息包括:预定、顾客、消费等相关数据。系统逻辑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明确餐饮系统的界面;合理布局功能模块;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始终与客户密切接触不断修改。

图3 餐饮管理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为了对数据流图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在后期制作了大量的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供客户和编程人员查询对不了解的条目的解释。数据字典的具体内容,在此不做累述。

2.5 系统的运行环境、开发工具选择、开发计划及预期效益

考虑到餐饮每天的数据处理量,后台采用了Microsoft 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这样合理的应用,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而前台开发工具采用 VS2005,利用其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丰富的控件资源,能快速开发出应用程序。用户在Windows 98操作系统下使用本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5个人版[2]。此餐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可以运用统一开发过程(RUP)的工作流程与内容进行简单的表示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预计用时三个半月,其中采用并行工程的技术。

根据该餐饮多年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餐饮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这就为系统的实施奠定了经济基础,足能提供购买硬件设备和开发软件所需要的资金。实施该系统也能给餐饮带来长期效益,它可帮助领导实现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极大地提高餐饮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支出的费用,从而保证餐饮管理的可持续的良好发展。

3 系统设计报告

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为了更加明确地体现系统内部组织关系,更加清晰地理清内部逻辑关系,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对系统功能结构进行设计,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个较单一的功能[6]。湘鄂居餐饮管理系统由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有用户管理、菜品管理、员工管理以及桌台管理,但是它们由于用户权限的设置,其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

前台管理用户管理只有登录和退出;菜品管理有查看已点菜品以及点菜;员工管理只涉及员工信息查询;桌台管理包括桌台信息查询、桌台状态查询和桌台状态修改三个板块。后台管理用户管理、菜品管理、员工管理、桌台管理、财务管理和采购管理六大模块。其中:用户管理包括查看用户信息、用户信息修改、密码设置(权限设置)三部分;菜品管理包括查看所有菜品、修改菜品信息、查看已点菜品三部分;员工管理有员工信息查询和员工信息修改两部分;桌台管理同员工管理类似,有桌台信息查询和桌台信息修改两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

系统的设计采用结构化设计(SD)的方法,运用HIPO(分层和输入―处理―输出)技术,使模块之间进行耦合,模块内部进行联系[7]。HIPO图的绘制在这里不展开说明。

4 实施的成果

湘鄂居餐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中小餐厅日常管理的基本功能,并依据餐厅老板要求设计了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根据点菜、前台、收银等不同角色,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基本实现了前台管理、桌台信息的查询、开台信息、点菜、打印,报表、收银、桌台信息管理、员工管理、菜单维护、消费查询和盈利信息查询等功能。避免了信息的流失,明确了责任;同时运用本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前台服务人员的数量;菜单直接下达厨房,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湘鄂居相关人员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 唐志伟.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甘仞初.管理信息系统[M].2版.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8.

[3] 余金山.C/S体系结构的餐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2005(2).

[4] 朱顺权.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5.

[5] Haag等.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ag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影印版),2004.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第3篇

餐饮APP让顾客轻松就餐

餐饮APP客户端遍地开花,逐渐改变食客们传统的就餐方式。再也忍受不了干什么都要排队了?上海财经大学的9名学生设计开发了一款“排队无忧”手机APP,通过实时更新各餐饮商家“已排队人数”,让顾客直接通过手机APP预订餐位,实现“远程取号”。这下不用急匆匆地赶到餐厅门口去排长龙凑热闹,让消费者轻松就餐。

易观国际研究报告显示,美食应用类移动客户端市场累计账户数达5080万。如今有很多用户已经习惯在就餐前利用手机搜集餐厅信息。苹果也在APP Store里专门开辟“美食佳饮”专区,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像美食美刻APP这样专门用于美食分享、美食推荐的客户端。APP营销越来越受到餐饮企业的关注,正在逐渐成为餐饮企业吸引消费者的入口。

美食美刻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图片分享社交平台,通过美食图片展示,给消费者更直观的感受。美食美刻餐饮APP客户端是继团购网之后的另一种餐饮信息化应用。 APP客户端更加方便快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做出选择。而对于商家来讲,APP客户端是一种自主营销的有力手段,可以使商家更直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的活跃度,从而能够更好地调整产品。“美食美刻注重用户的感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美食美刻刚刚开始运营,目前还未与餐厅有相关合作,但以后肯定会有的。”美食美刻联合创始人田原说。

移动互联网使消费者更易于分享美食,微博、微信等工具的出现使消费者更乐于分享就餐经历。美食分享者通过展示精美的食物图片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互动,正是这些喜爱分享美食的食客一族,构成了庞大的社交网络,为APP的开发者提供支撑。当美食美刻这样的APP在食客一族中流行起来,就会使餐饮业的营销模式发生转变。在谈到美食美刻的盈利模式时,田原说:“目前来讲,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用户,做好内容,当有了充足的用户数量,以及优质的内容之后,最适合的商业模式自然就呈现出来,我们并不担心盈利模式。”

除了美食美刻这类社交平台,还有一种APP和某些淘宝网店一样,有自己的实体店。例如湘食记、粤色天香等餐厅开发出自己专有的APP,消费者就餐前后都可以通过APP来查找和评价自己喜欢的美食。

北京移动公司移动互联网分析师谢振兴认为:“用户潜在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促使餐饮业和移动互联网结合。餐厅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开发自己的APP客户端是必然趋势。”餐饮业和互联网结合方式有很多,APP、团购只是其中的两种形式,以后还会有很多。田原说:“目前餐饮业与互联网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合作方式,如团购、折扣活动、试吃等等,我想以后会有更多的合作模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我们也更愿意与更多的餐饮企业共同探讨,进行给用户带来更多实惠的合作。”

云计算为餐饮ERP添彩

APP助力餐饮变革的同时,云计算也推动传统餐饮ERP深度应用。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ERP系统和云计算都体现了资源整合理念。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登坤认为:“云计算,云服务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餐饮信息化要与世界同步,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社交化ERP,提供餐饮企业互联网云管理服务。”

有人将云计算与传统信息化的关系等比作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与餐饮单店管理模式。传统餐饮信息化实施与餐饮单店管理模式有着类似的特点。首先是对软件实施的要求很高,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其次是数据不能共享,普遍存在对营运数据运用不充分,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的优势。但是,餐饮连锁管理模式则有着与传统餐饮单店管理模式不一样的运营思路,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体系下的餐饮企业会花大力气打造一个核心管理团队,这个核心团队承担着经营决策作用,为餐饮连锁店制定战略发展方向,并负责拟定详细的可执行方案。

餐饮业信息化专家把云计算中的“云”比作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中的总部核心团队,云计算的客户端就像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下的分店。如同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一样,数据统一管控,云计算在“云”的另一端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其次,客户端需求低,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就像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中对连锁分店管理团队的要求一样最低,操作起来也最方便;再次,云计算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就像餐饮连锁各分店之间可以通过集团总部共享管理经验,营运方案,客户档案等资源。随着核心团队的不断壮大,其功能和服务支持的内容范围将会更广更精准,云计算也是一样,会为各客户端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信息来支持其发展壮大。

云计算成为影响餐饮ERP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技术已日渐成为业界的共识。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是推动餐饮ERP深度应用的助推器。

餐饮搜索是新趋势

ERP管理系统、APP客户端等信息化手段给餐饮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只有一些较大的餐饮企业开始采用,离普及还有一定距离。餐饮ERP管理模式创始人、餐饮信息化建设专家朱明坤认为:“目前,餐饮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深入,大部分只停留在基础层次,像点单、打单系统这样的底层应用较多,而管理层次、运作层次的应用却不够规模。”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餐饮业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国餐饮业历史悠久,有许多精湛技艺和优秀传统需要传承和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餐饮业长期以来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满足餐饮业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要实现中国餐饮业的现代化,完成中国餐饮业全面的升级改造,就必须要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保持传统烹饪技艺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打破传统、倡导创新与发展,使行业发展注入时代活力,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本文以中国餐饮业发展趋势为参照物,从分析中国餐饮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中国餐饮业面向现代化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餐饮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本着客观的态度,还应该看到中国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具体而言,中国餐饮业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杨铭铎,2007):

(一)行业整合度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否认,中国餐饮业不论是从销售总额、人均消费,还是龙头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11年度餐饮百强中44家餐企营业额超10亿(乔全兴,2012),更是展现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身为传统服务型行业,因为餐饮企业本身的入行门槛较低、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标准不统一、大众市场基本需求升级缓慢,庞大的中国餐饮业从整体而言,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数量多、规模小、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离产业链整合、集群互动更是相去甚远。这最终对行业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集中采购、宣传的可行,信用监管体系的开发、完善造成阻力。

(二)品牌建设不力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中国不少餐饮企业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但是大多数餐饮企业的品牌建设只是管理层的共识,尚未转化成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文化、精神和目标;由于盲目扩张导致管理失控、企业形象受损,企业品牌成“几何级数”下降;品牌体质弱,在竞争对手的打压威逼中没有抗危机的经验和能力;餐饮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和附加值低,本土餐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餐饮业政策法规与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品牌生长环境较差;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中国餐饮品牌建设和成长的阻力。

(三)诚信水平不高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诚信都是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诚信已成为餐饮企业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但是,在时下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个别餐饮经营者为了牟取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食品安全、欺诈经营现象屡现,它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消费者的信任。不诚信的企业虽然仅占餐饮企业的少数,但它严重地损害了餐饮业的整体形象。这些都迫切要求餐饮业的教育、监管体系要迅速跟进,实现全面的提升。

(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中国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水平人员居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虽然近几年有所增加,但是一方面,在数量上,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质量上,由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学历人才从事研究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种研究等核心技术能力上仍显不足。再加上,很多餐饮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注重长期营销,较少注重培训,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本土餐饮企业绝大多数是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或是处于初中期发展阶段的私营企业,决定了餐饮业经营管理体制的落后。不能引进现代管理体制并加以吸收,是制约餐饮业发展的根本。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完善的决策监督机制,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以人际关系为依托的用人机制,难以构造合理的人才结构;第三,所有权结构单一,无法满足规模经济的需要。

(六)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少产品创新的开发和研究机构,限制餐饮的产品创新;二是餐饮企业管理层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知识。餐饮业创新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指导,餐饮业就很难有创新突破;三是餐饮行业中,产品创新只停留在菜点更新的浅层次上,未提高到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的广义产品层次上(杨铭铎,2007)。

中国餐饮业发展对策

(一)政府导向系统

1.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政府对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扶持作用。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如出台餐饮业发展规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是营造各餐饮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餐饮业的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如餐饮企业涉及的用地选址、网点规划、工商登记、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卫生监管、银行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在舆论宣传、政策导向、市场开发、技术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予以扶持,当前,餐饮企业刷卡收管理费,应尽快解决。三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研发和产业化基金,支持餐饮产业化、工业化、人才基地、技术创新、民生餐饮等关键项目。

2.积极培育餐饮品牌。品牌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二是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培育扶植地方名牌,引导其开拓创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发掘传统美食文化,并融入现代消费理念,提升老字号的形象,提升消费者对本地品牌企业的信任度和认知度。三是将企业品牌培育与餐饮菜系、菜品创新和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发挥名店、名菜、名师的品牌叠加效应。积极实施餐饮产业聚集战略,在对传统菜系改良、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餐饮集聚化发展(杨铭铎,2005)。

3.建立健全餐饮诚信体系。中国餐饮生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大量小规模餐饮企业分散经营,餐饮企业的质量安全需要依靠一套体系来保证。所以,政府首先应在餐饮产品安全标准体系、餐饮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餐饮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和餐饮企业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应加强建设,以使餐饮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部门的建设,加强餐饮业的市场监测统计分析,构建食品行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餐饮系统模板,通过店面展示、多媒体传播时时更新,使相关监管、处理行为产生持久效力。

4.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育和吸引各方面餐饮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餐饮管理人才是整个餐饮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完善用人机制,行业行政部门招聘要公开化、专业化,为餐饮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建立人才信息库,并与全省、全国旅游信息库联网,为餐饮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条件;在各级地方建立由国内外餐饮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的餐饮专家咨询委员会,随时对餐饮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论证;加大餐饮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力度,政府与企业合作,增加餐饮教育与培训资金投入比例,使餐饮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餐饮潜在人才的培养,与一些高校进行联合办学,确保人才储备的可持续。

(二)行业组织指挥系统

1.建立区域内外的联动机制。行业组织的发挥自身作用,在本地区应多开展名企、名店、名师、名菜的认定、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活动、推荐行业精英人士参政议政以及开展行业自律、举办美食节庆等工作,点燃地域内部的经营热情;同时,还应该突破地域界限按菜系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把在地理地区以外从事原、辅材料经营,本地域菜系经营,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团结在一起,做到原、辅材料,信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从而最终实现深挖饮食文化、落实产学研、促进餐饮创新的行业战略。

2.深度挖掘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既有丰富多彩、风情各异、食俗独特的饮食文化元素,也有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伟人点评、文人墨点的饮食轶事和典故,加之现代营养科学对绿色生态食品的有利评价,中国饮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理应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由行业组织牵头,组织、联合各地区包括烹饪大师、美食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食品科技专家等专家学者,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踏访文化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各地民间传说,搜集相关信息,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饮食内涵,完成关于各菜系数百年传承的系统梳理,更好、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全貌。这样,一方面,每一道菜品将会都有确切的掌故出处,每一款佳肴都有文化背景铺陈,将引起众多消费者对传统味觉的追忆和对历史寻根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为中餐申请非物质文化积累丰厚的素材。

3.实现信息立体化。构建有利于餐饮业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公共媒体、图书馆建设等;加大对餐饮企业市场的信息化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三网一库”(餐饮政务网、餐饮资讯网、办公自动化网和参与综合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接入网、通信基站等资源的有偿共享,全面打造餐饮业信息渠道体系。进而实现市场需求,发展现代餐饮企业团购,保证品牌餐饮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高效发展。

4.倡导绿色经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即“两型”社会建设同样体现在餐饮业。这既是国家战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行业协会积极倡导的工作。具体而言,通过倡导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实验LED灯绿色照明,推广节能电磁炉,合理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推进餐厨废弃物充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餐饮的目标。

(三)企业行动系统

1.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首先,餐饮企业应着眼于提高企业素质,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完善以成本、资金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以占领和开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和以CIS 策划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导入标准化餐饮产品生产设备、科学化信息管理系统等。其次,应对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和趋势,餐饮企业在扩张中要解决规模和管理的矛盾,首先在餐饮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注重练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起步时应稳扎稳打,集中资源,缩短战线,待成熟后再拓展新的经营区域。再次,在企业发展阶段中要保证样板店的运作模式能够被成功地复制和推广。餐饮企业建立自身企业的样板店是扩张的根本,没有直营门店作为样板店,企业的宣传必然会受到制约。将自己经营成熟的门店交给别人,与他人分享成功的经验,才能在与许多中小型企业共赢的过程中获得快速成长。

2.铸造个性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就在于它有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可以牢牢地吸引消费者。当下再谈品牌塑造就不应仅局限于题材选择、市场定位、形象包装到菜肴设计等外在体现要素,而是要利用企业识别系统(CIS)。是餐饮企业导入CIS系统,利用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和理念识别(MI)来塑造完整的品牌个性,为消费者提供在接触品牌时真正实现“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全方位、深层次地感知的可能。也只有这样,品牌个性才可以超越品牌的物理性能和使用价值,丰富品牌意象,促进品牌联想,提升品牌的理性诉求,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3.产品组合多元化。餐饮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讲究的是“口食”,八十年代讲究的是“目食”,九十年代讲究的是“心食”,而在二十一世纪讲究的是健康营养饮食,还需要绿色环保。餐饮连锁企业在设计产品组合时,应将标志化和多元化相结合:除必备菜系“招牌”菜外,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更应在中国风味菜点的创新上下功夫,保持民族饮食风格,不断变化菜品款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紧跟市场脉搏。同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实行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为顾客提供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

4.建立预警机制。在当今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尤其是站在中国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由于舆论的充分关注,餐饮企业很可能因为一些经营管理的小失误,而陷入具有强大冲击性的品牌危机。应对品牌危机的措施有:首先,餐饮企业经营组织必须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一方面,实时监控企业内部各环节是否严格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处于良性运转的状态,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一旦有危机发生,要有紧急应对方案。一般可设立专门的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如设置新闻发言人或由品牌经理首先做出反应,然后根据危机的性质,由高层领导挂帅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其次,要积极实施品牌保护。一方面要依靠法律手段对品牌进行保护性的法律登记注册,抵御假冒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育流通销售渠道,比如进入大型超市或连锁商店销售,堵塞假冒产品的销售途径。

综上所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居民收入将不断提高,对餐饮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为餐饮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餐饮业应由单纯追求总量扩张、注重外延型发展向追求质量效益、强化内涵型发展转变,实现中国餐饮业经济效益的内涵增长,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经营活力和发展潜力,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的餐饮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餐饮业历史悠久,有许多精湛技艺和优秀传统需要传承和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餐饮业长期以来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满足餐饮业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要实现中国餐饮业的现代化,完成中国餐饮业全面的升级改造,就必须要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保持传统烹饪技艺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打破传统、倡导创新与发展,使行业发展注入时代活力,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本文以中国餐饮业发展趋势为参照物,从分析中国餐饮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中国餐饮业面向现代化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餐饮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本着客观的态度,还应该看到中国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具体而言,中国餐饮业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杨铭铎,2007):

(一)行业整合度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可否认,中国餐饮业不论是从销售总额、人均消费,还是龙头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11年度餐饮百强中44家餐企营业额超10亿(乔全兴,2012),更是展现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身为传统服务型行业,因为餐饮企业本身的入行门槛较低、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标准不统一、大众市场基本需求升级缓慢,庞大的中国餐饮业从整体而言,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数量多、规模小、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离产业链整合、集群互动更是相去甚远。这最终对行业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集中采购、宣传的可行,信用监管体系的开发、完善造成阻力。

(二)品牌建设不力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中国不少餐饮企业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但是大多数餐饮企业的品牌建设只是管理层的共识,尚未转化成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文化、精神和目标;由于盲目扩张导致管理失控、企业形象受损,企业品牌成“几何级数”下降;品牌体质弱,在竞争对手的打压威逼中没有抗危机的经验和能力;餐饮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和附加值低,本土餐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餐饮业政策法规与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品牌生长环境较差;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中国餐饮品牌建设和成长的阻力。

(三)诚信水平不高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诚信都是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诚信已成为餐饮企业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但是,在时下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个别餐饮经营者为了牟取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食品安全、欺诈经营现象屡现,它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消费者的信任。不诚信的企业虽然仅占餐饮企业的少数,但它严重地损害了餐饮业的整体形象。这些都迫切要求餐饮业的教育、监管体系要迅速跟进,实现全面的提升。

(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中国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水平人员居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虽然近几年有所增加,但是一方面,在数量上,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质量上,由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学历人才从事研究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种研究等核心技术能力上仍显不足。再加上,很多餐饮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注重长期营销,较少注重培训,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本土餐饮企业绝大多数是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或是处于初中期发展阶段的私营企业,决定了餐饮业经营管理体制的落后。不能引进现代管理体制并加以吸收,是制约餐饮业发展的根本。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完善的决策监督机制,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以人际关系为依托的用人机制,难以构造合理的人才结构;第三,所有权结构单一,无法满足规模经济的需要。

(六)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少产品创新的开发和研究机构,限制餐饮的产品创新;二是餐饮企业管理层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知识。餐饮业创新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指导,餐饮业就很难有创新突破;三是餐饮行业中,产品创新只停留在菜点更新的浅层次上,未提高到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的广义产品层次上(杨铭铎,2007)。

中国餐饮业发展对策

(一)政府导向系统

1.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政府对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扶持作用。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如出台餐饮业发展规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是营造各餐饮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餐饮业的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如餐饮企业涉及的用地选址、网点规划、工商登记、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卫生监管、银行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在舆论宣传、政策导向、市场开发、技术引进、企业上市等方面予以扶持,当前,餐饮企业刷卡收管理费,应尽快解决。三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研发和产业化基金,支持餐饮产业化、工业化、人才基地、技术创新、民生餐饮等关键项目。

2.积极培育餐饮品牌。品牌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二是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培育扶植地方名牌,引导其开拓创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发掘传统美食文化,并融入现代消费理念,提升老字号的形象,提升消费者对本地品牌企业的信任度和认知度。三是将企业品牌培育与餐饮菜系、菜品创新和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发挥名店、名菜、名师的品牌叠加效应。积极实施餐饮产业聚集战略,在对传统菜系改良、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餐饮集聚化发展(杨铭铎,2005)。

3.建立健全餐饮诚信体系。中国餐饮生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大量小规模餐饮企业分散经营,餐饮企业的质量安全需要依靠一套体系来保证。所以,政府首先应在餐饮产品安全标准体系、餐饮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餐饮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和餐饮企业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应加强建设,以使餐饮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部门的建设,加强餐饮业的市场监测统计分析,构建食品行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餐饮系统模板,通过店面展示、多媒体传播时时更新,使相关监管、处理行为产生持久效力。

4.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育和吸引各方面餐饮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餐饮管理人才是整个餐饮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完善用人机制,行业行政部门招聘要公开化、专业化,为餐饮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建立人才信息库,并与全省、全国旅游信息库联网,为餐饮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条件;在各级地方建立由国内外餐饮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的餐饮专家咨询委员会,随时对餐饮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论证;加大餐饮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力度,政府与企业合作,增加餐饮教育与培训资金投入比例,使餐饮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餐饮潜在人才的培养,与一些高校进行联合办学,确保人才储备的可持续。

(二)行业组织指挥系统

1.建立区域内外的联动机制。行业组织的发挥自身作用,在本地区应多开展名企、名店、名师、名菜的认定、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活动、推荐行业精英人士参政议政以及开展行业自律、举办美食节庆等工作,点燃地域内部的经营热情;同时,还应该突破地域界限按菜系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把在地理地区以外从事原、辅材料经营,本地域菜系经营,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团结在一起,做到原、辅材料,信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从而最终实现深挖饮食文化、落实产学研、促进餐饮创新的行业战略。

2.深度挖掘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既有丰富多彩、风情各异、食俗独特的饮食文化元素,也有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伟人点评、文人墨点的饮食轶事和典故,加之现代营养科学对绿色生态食品的有利评价,中国饮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理应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由行业组织牵头,组织、联合各地区包括烹饪大师、美食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食品科技专家等专家学者,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踏访文化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各地民间传说,搜集相关信息,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饮食内涵,完成关于各菜系数百年传承的系统梳理,更好、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全貌。这样,一方面,每一道菜品将会都有确切的掌故出处,每一款佳肴都有文化背景铺陈,将引起众多消费者对传统味觉的追忆和对历史寻根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为中餐申请非物质文化积累丰厚的素材。

3.实现信息立体化。构建有利于餐饮业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公共媒体、图书馆建设等;加大对餐饮企业市场的信息化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三网一库”(餐饮政务网、餐饮资讯网、办公自动化网和参与综合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接入网、通信基站等资源的有偿共享,全面打造餐饮业信息渠道体系。进而实现市场需求,发展现代餐饮企业团购,保证品牌餐饮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高效发展。

4.倡导绿色经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即“两型”社会建设同样体现在餐饮业。这既是国家战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行业协会积极倡导的工作。具体而言,通过倡导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实验LED灯绿色照明,推广节能电磁炉,合理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推进餐厨废弃物充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餐饮的目标。

(三)企业行动系统

1.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首先,餐饮企业应着眼于提高企业素质,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完善以成本、资金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以占领和开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和以CIS 策划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导入标准化餐饮产品生产设备、科学化信息管理系统等。其次,应对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和趋势,餐饮企业在扩张中要解决规模和管理的矛盾,首先在餐饮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注重练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起步时应稳扎稳打,集中资源,缩短战线,待成熟后再拓展新的经营区域。再次,在企业发展阶段中要保证样板店的运作模式能够被成功地复制和推广。餐饮企业建立自身企业的样板店是扩张的根本,没有直营门店作为样板店,企业的宣传必然会受到制约。将自己经营成熟的门店交给别人,与他人分享成功的经验,才能在与许多中小型企业共赢的过程中获得快速成长。

2.铸造个性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就在于它有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可以牢牢地吸引消费者。当下再谈品牌塑造就不应仅局限于题材选择、市场定位、形象包装到菜肴设计等外在体现要素,而是要利用企业识别系统(CIS)。是餐饮企业导入CIS系统,利用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和理念识别(MI)来塑造完整的品牌个性,为消费者提供在接触品牌时真正实现“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全方位、深层次地感知的可能。也只有这样,品牌个性才可以超越品牌的物理性能和使用价值,丰富品牌意象,促进品牌联想,提升品牌的理性诉求,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3.产品组合多元化。餐饮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讲究的是“口食”,八十年代讲究的是“目食”,九十年代讲究的是“心食”,而在二十一世纪讲究的是健康营养饮食,还需要绿色环保。餐饮连锁企业在设计产品组合时,应将标志化和多元化相结合:除必备菜系“招牌”菜外,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更应在中国风味菜点的创新上下功夫,保持民族饮食风格,不断变化菜品款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紧跟市场脉搏。同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实行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为顾客提供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

4.建立预警机制。在当今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尤其是站在中国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由于舆论的充分关注,餐饮企业很可能因为一些经营管理的小失误,而陷入具有强大冲击性的品牌危机。应对品牌危机的措施有:首先,餐饮企业经营组织必须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一方面,实时监控企业内部各环节是否严格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处于良性运转的状态,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一旦有危机发生,要有紧急应对方案。一般可设立专门的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如设置新闻发言人或由品牌经理首先做出反应,然后根据危机的性质,由高层领导挂帅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其次,要积极实施品牌保护。一方面要依靠法律手段对品牌进行保护性的法律登记注册,抵御假冒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育流通销售渠道,比如进入大型超市或连锁商店销售,堵塞假冒产品的销售途径。

综上所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居民收入将不断提高,对餐饮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为餐饮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餐饮业应由单纯追求总量扩张、注重外延型发展向追求质量效益、强化内涵型发展转变,实现中国餐饮业经济效益的内涵增长,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经营活力和发展潜力,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的餐饮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铭铎.餐饮企业管理研究上册—餐饮企业战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乔全兴.2011年度中国餐饮百强公布[DB/OL].http://.cn/web/archives/2012/215974.shtml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餐饮企业;绿色管理;清洁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全社会餐饮业零售总额达到17998亿元,同比增长16c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目前,全国餐饮业营业网点接近500万个,主要包括酒楼、酒家、餐厅、餐馆、大小排档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属的职工餐厅。餐饮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消除它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压力和该行业特有的保障餐饮食品安全的压力。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并产生油烟、废水、地沟油、噪声和大量一次性消耗品和厨余垃圾。当前在低碳经济的国家大方向下,生态、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等概念,已成为餐饮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主流和重点。餐饮企业在经营中实施绿色管理和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餐饮业产业转型,增强餐饮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餐饮企业生产流程与排污特点

(一)餐饮企业厨房、餐厅生产服务流程

餐饮企业按照经营面积或就餐座位数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大型餐饮业经营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就餐座位数在500座以上;中型餐饮业经营面积为300-1000平方米或就餐座位数为150-500座;小型餐饮业经营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或就餐座位数在150座以下。餐饮企业一般综合性的厨房和餐厅生产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二)餐饮企业排污种类

1 废气排放。餐饮企业的废气排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燃煤、燃气锅炉等所产生的煤烟废气,这些煤烟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对环境危害极大;二是厨房烹饪产生的油烟废气,此类废气含苯并芘浓度高,刺激性强,有异味,易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三是餐厅内顾客吸烟产生的烟雾,烟雾中含有苯并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等焦油物质。由于餐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废气排放量大,餐饮废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 废水排放。餐饮企业废水排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清洗各类食物、餐具、毛巾、餐巾等织物所排放的废水,这类废水含有洗涤剂;第二类是日常洗漱、冲厕、拖地等产生的生活废水,这类废水富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各种合成洗涤剂等成分,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其COD平均浓度一般在600 mg/L~800mg/L之间,这些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易使江河产生富营养化现象,污染水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3 固体垃圾排放。餐饮企业产生的固体垃圾主要有餐饮垃圾、一次性餐具垃圾、清扫垃圾等。餐饮垃圾主要是餐饮企业在采购、储藏、预加工、菜品消费等环节产生的各种残余废弃物,这些垃圾分解腐烂快、常有腐蚀性并能产生恶臭;一次性餐具垃圾主要是使用过的一次性台布、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巾、一次性餐盒等,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如不按要求收集、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

4 噪声污染。餐饮企业产生的噪声主要有3种:一是厨房烹饪所用炉具、抽油烟机、排气扇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室内制冷设备和室外空调机所产生的噪声,对人的危害较大;三是顾客使用餐厅娱乐设备、喧哗产生的噪声。

二、餐饮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与清洁生产策略

(一)强化绿色管理理念

餐饮企业绿色管理是指餐饮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经营管理中,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绿化,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增效等目标,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的新型管理方式。

1 全过程实施绿色管理。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餐饮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从企业建设的规划开始,需经历设计、施工、营运、停止经营或拆除等阶段。目前我国餐饮企业能源费用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30%,许多餐饮企业单位能耗过高,运行消耗大,就是由于当初设计不良造成的。因此餐饮企业从建设所用材料及经营所用设备等的采购开始,就应考虑绿色节能、减耗。不少餐饮企业能耗高、能源成本高,与企业建筑、相对位置、设备选用等有很大的关系。如:建筑外墙面积太大、外墙材料隔热、保温性能差;能源中心离主体建筑距离远;空调系统设计不合理;灯具过多、节能性差;水龙头出水量大等。餐饮企业在经营全过程中,要把绿色管理的理念、措施贯彻到整个生产循环中去,针对原料选购、原料储藏、预处理、食物加工、菜品消费等环节,做好节能、减耗、减排等工作。开展绿色营销,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提升企业绿色生产力。

2 全方位实施绿色管理。餐饮企业应建立绿色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企业绿色管理工作。以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0)等为理论基础,建立适应本企业的综合管理体系,从企业绿色文化(法律法规、计划控制、员工参与、对客宣传)、绿色餐饮(设备设施、餐厅环境、采购储存、餐饮生产、餐饮服务)、绿色管理(节水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垃圾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全方位确定绿色管理体系的评价指标和内容。餐饮企业应妥善处理经营、安全、环保三者的关系,加强对顾客的绿色环保宣传,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全方位应急预案。

3 全员参与绿色管理。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执行者,绿色管理需企业员工全员参与,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企业员工应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企业应形成绿色环保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断地对员工进行绿色技术、技能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制定餐饮企业道德规范,以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充分调动员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以实现绿色经营战略和清洁生产目标。

转贴于

(二)实施清洁生产

1 清洁生产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给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2 清洁生产审核。餐饮企业的清洁生产应从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始。通过审核,确定生产过程中不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之处,分析高耗能、污染物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清洁生产方案,使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开发了我国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七个环节。针对餐饮企业经营中,资源浪费大、能源消耗高等问题,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应将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作为重点。

(三)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1 生产设备要求。生产设备要求主要指供配电系统、制冷设备、消防设备、照明系统、炉灶设备等五方面的要求。参照我国《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10356---2002)的要求,供配电系统要求变压器负载率要大于30%,功率大于0.9;制冷设备应采用环保型设备,如环保型冰箱、空调,大型餐饮企业使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消防器材必须使用清洁灭火剂,禁止使用哈龙灭火剂;照明系统要求使用绿色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灯,照明标准值和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灶炉燃烧器节能、环保,重点控制干烟气氮氧化物浓度、干烟气一氧化碳浓度、热效率、噪声等。

2 能源与资源要求。主要是能源使用类别、原辅材料的选用、一次性餐具使用率、单位餐次能耗、单位餐次水耗等五方面。餐饮企业清洁生产必须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原辅材料主要使用检疫合格的肉类、绿色、有机或无公害蔬菜等绿色食品,不用野生保护动物做原料;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使用无磷洗涤剂、使用无毒无害的烟道清洗剂;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木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台布、一次性餐巾;单位餐次的能耗量和单位餐次水耗量可根据菜系经营实际需求,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以宣传教育向员工灌输环保、资源节约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予以落实。

3 环境管理要求。包括生产过程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相关方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制度五方面。制定原辅料采购、储存、烹调和餐饮服务阶段有关节能、环保和降耗的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控制油烟排放是餐饮业废气处理的重点,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净化,有效去除油雾和VOCs,最大限度地减少油烟向空气中的排放,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餐饮企业应力求从源头上减少餐饮垃圾的产生量,按相关环境标准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建立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监控体系,有针对相关方的污染控制程序并有效实施;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清洁生产,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效果;针对餐饮业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

[参考文献]

[1]李晓英,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绿色餐饮经营的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7(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