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兴数字化技术

新兴数字化技术

新兴数字化技术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媒体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当今最前沿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艺术创意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从业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迭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需要创作人员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数字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开阔的艺术创作思维。只有具备应用实践技术基础,创新性才能得以发挥,如虎添翼。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项目或完整案例分解为多个局部案例,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精讲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内实践基本掌握局部技能点。

2、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应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同时具有艺术鉴赏基础,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又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3、个性化培养方式灵活。各个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校按照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进行特色教育。

但就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教学缺少层次化。而数字媒体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是一个复合交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更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由低到高、由基础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三、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设计。对每门主干课程,要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囊括该课程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或编程技术的综合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主线构成数字媒体基础实验项目和应用实验项目。学生在实现该项目的过程中,可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围绕综合案例开展新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案例分解成与各个主要知识点对应的小模块,教师讲解每个模块的实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将每一模块都设计成可专项训练的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完成各模块并最终整合成整个案例。

3.将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可将案例与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相结合,案例中涉及这些大赛所需的知识、获奖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案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实践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跟踪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琪男 廖玉 龚秋华 佟小娟 王继军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18)。

[2]尹文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第2篇

(一)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数字文化: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二)加强融合网络技术攻关,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与应用,呈现出日渐壮大的发展趋势。在国务院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要配套文件中,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之一。这意味着对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政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性专业,贯穿着人类的生活、文化、传统、科技等社会要素,高职院校就要反复不断地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并完善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型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造性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成了必然要求。其中,如何使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更高也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无疑对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而言,部分实践性课程依然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存在课堂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一)学生基础与跨学科的课程性质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所学软件居多、内容具有难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软件掌握后要求学生综合性的运用所学软件进行设计,更加注重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进行设计作品或解决方案。然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专业学生,学生在高中时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得不够牢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运用到数学和英语时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导致对学习软件没有兴趣,更没有信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管理的意识,课下更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不能够坚持完成等特点。

(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滞后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的时展下,其中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提倡通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和任务进行综合性的项目化教学,运用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将教学内容、环节等依据数据的变化进行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分析、学生间的互动讲评,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上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目前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专业岗位的实际参与项目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课堂上只能依附以前的教材内容,无法根据自身经历项目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好地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往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代脱轨,没有更新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产生代沟,无法形成共鸣,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产生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困难,学生想要学但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三)教学资源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专业教师常常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准备的巨大压力,因其更新速度快,其中必学软件在更新速度上更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从而与新媒体时代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资金和实力等限制,一些学校无法实时更新换代教学设备,也间接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期仍然需要进行相关岗前培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新鲜“血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特殊学科,体现在其作品的呈现方式为数字化的,在面向数字媒体相关的产业需求下,针对如:网页设计师、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师、虚拟现实、数字拍摄、数字视频编辑等相关的岗位技能需求,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界面、影视、媒体等行业岗位,从事数字媒体创意设计、数字化制作等工作,能够将基本技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结合应用,同时,在设计时能够做到“有创意、通技术、强应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些教育方式上出现了不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偏差,例如:在教育上只看中知识本身,而弱化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采取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新突破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复杂多样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标准,分层分类进行教学,注重个体差异,创新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应不断鼓励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利用与时代接轨的现代化手段让复杂的知识结构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习兴趣高等特点自主开发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移动资源APP,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实质性突破。首先,利用移动APP的方便快捷、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等特点突破传统上信息传播的时空性。其次,利用移动APP的双向高效的交互性,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新时代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得以充分体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通过移动APP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将把知识点和技能点指导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已掌握和未解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能接收到更适合的知识技能,从而为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往往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在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要求专业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和思政教学理念,通过与时俱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无形中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行业标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力争做到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确保学生在掌握最新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三)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实践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飞越数字媒体创作人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应具有敏锐力和洞察力。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内涵、又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但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与行业要求形成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通过德育教育进行弥补。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定期带领学生到所在的地区进行写生,熟悉本土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媒体专业技能比赛,用作品生动讲述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充分利用学院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创作优秀的动画短片、微视频、动画角色设计等作品,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四)实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分享在当今信息时代下,网络资源的意义在于更快捷、方便地使各项资源和经验得到共享。作为新兴产业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就更加要具有敏锐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与时俱进的知识点、典型案例、实践操作剖析等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自主开发的移动APP,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限,以相似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接触更多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扩大知识面和获得教学资源的范围,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探索出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进程。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第4篇

介入数字印刷市场的背景

上海印刷集团为什么要介入数字印刷?原因有四。

第一,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服务行业在整个经济体中所占比重巨大,而服务行业的核心在于时效性,所以引进便捷、快速的数字印刷可以符合商务个性印刷服务的需求;

第二,作为国有企业,上海印刷集团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协助政府推动整体按需出版印刷的发展;

第三,通过引进数字印刷技术,将数字化在短版方面的印刷能力作为集团在胶版和长版印刷方面的补充,达到从一张起印到十万本以上的印刷,从而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印刷供应商;

第四,作为传统出版物印刷企业,集团面临着转型升级换代的需求,因此引进数字化设备也能极大满足这一需求。

基于以上四点,上海印刷集团从2008年开始进军数字印刷市场。

数字印刷在POD市场发展的困境

正如所有新兴行业都需要探索、所有新兴市场都需要培育一样,当上海印刷集团进入数字印刷市场时,首先将POD(按需印刷)作为突破口,希望利用新兴的、网络的销售平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从而达到两个结果:一个是减轻出版社库存的压力;二是带动整个数字版权化的交易。

但在积极探索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不曾预料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生产成本高。设备折旧、耗材价格高,致使按需个性化优势无法体现;后续流程配套效率低、物流配送环节的制约,也导致高效便捷的优势无法体现;从而产生了按需个性化印刷服务的低服务总价与全程一站式客服高成本之间的矛盾。

第二,人们需求与消费习惯的制约。鉴于上海印刷集团的国有企业属性,初始定位为按需出版服务,因此,刚入市场的时候,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是以传统书店为主,通过网络书店消费的比例相当低,不是主流渠道,因此导致业务来源不足。

第三,出版社运作模式滞后。集团最初引进了柯达的POD设备,将其视作“中央厨房”,就像“炒菜的灶台”一样,将后续配套设备作为“传菜的盘子”,数字化软件作为“调料”,可以在“厨房”中自如运用。可是后来才发现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原材料”—足够的数字资产库。由于国内出版社的运作模式相对滞后,出版社在数字资产库、出版内容、营销平台的建设与衔接等方面与国际主流数字出版商差距较大,难以形成一体化的运作体系,再加上我国出版审查制度不同于国外的备案制,因此难以与作家、作者达成一致进行整体销售。

第四,版权保护意识淡薄。在新兴电子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搜索引擎为人们提供高速信息来源的同时,也为盗版的盛行创造了条件。免费成为国人思维定势,网络共享成为版权保护难题。

第五,体制(主要针对上海市场而言)制约市场合力的发挥及整体营销的拓展。上海最早出现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编、印、发一体化的出版印刷巨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出版印刷发行市场开始割裂,先后出现出版、印刷、发行独立发展的畸形模式,为数字按需印刷市场的整合营销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阻力。

探索数字印刷的新领域

俗话说“穷则思变”,既然上海印刷集团在探索按需印刷过程中出现这么多问题,那如何在新兴市场中找寻数字印刷的前景?在这个过程中,集团积极探索市场,逐步形成了三个整体跨越。

1. 探索服务出版向新兴文化艺术品复制领域的拓展,应用数字采集和色彩还原处理技术,实现由单一按需出版服务向高仿真艺术品复制综合服务跨越。

由于在POD市场发展受阻,集团开始思考如何将先进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市场中去。由于集团的设备较为先进,人员梯队较为完善,因此将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复制领域。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在艺术品文化领域有所消费,据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消费市场,而中国在复制品消费领域也是全球第二。

基于这样的前提,集团通过旗下的上海美术印刷厂在艺术品复制领域所积累的经验与客户,在2009年将美术厂与上海商务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结合,正式开始进军艺术品复制领域。然后利用色彩管理软件和人才梯队,完善了整个服务体系,强化了整个产品结构,先后为多家艺术博物馆、艺术画廊以及艺术家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产品复制。

除此之外,集团也没有放弃POD市场,只是将POD广泛的市场做成一个更具独有性、更专注的市场。比如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做的《俄藏锡克沁艺术品》,通过将艺术品复制技术运用到POD印刷中,获得了第六届国际印刷展的印刷大奖;此外,顾绣作品《寒雀图》也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印刷大奖”。

2. 探索新兴文化艺术品复制向文化文物保护性复制领域拓展,应用多维立体扫描处理技术与数字印刷复制技术,通过新疆龟兹洞窟壁画文物保护工程,实现平面数字印刷向三维立体数字印刷新领域的跨越。

在艺术品复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集团开始思考如何在细分市场中做得更细、更深,从而使细分体系成为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所以,上海印刷集团将触角伸向了文物保护领域。

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撮合下,上海印刷集团在2010年与新疆龟兹研究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利用在数字印刷领域,特别是在高端艺术品复制、数字资产库方面的能力,为整个龟兹提供全方位的洞窟壁画数字资产保护、数字化构建和洞窟1∶1的复制与还原。2012年9月,上海印刷集团使用三维立体数字印刷技术复制还原的新疆龟兹第17窟洞窟壁画,参加了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获得了国内外壁画专家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集团还积极将数字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比如在所有的洞窟前面都会放置一块多媒体触摸屏,触摸屏中使用的数据都是在数字化采集过程中统一整理、编辑的,所有游客在参观洞窟时,只需点击触摸屏,就可以了解洞窟的故事。而且积累的数字资产库也可以提供给与我们合作的运营商,作为他们数字资产库的一大部分,比如对龟兹研究院在数据网络化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

3. 探索数字印刷、数字成像与3D打印融合应用领域拓展。通过为中华艺术宫馆藏、龟兹石窟壁画雕塑等标志性的大规模、大领域文物文化艺术珍品的保护、复制、传播等各类实物和虚拟载体的服务,实现减式传统制造向加式现代智造3D打印的跨越。

随着在艺术品复制和文物保护领域的不断探索,集团希望将整个系列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应运而生,集团现在将数字化印刷、数字成像技术与3D打印技术融合到一起,去开拓新兴的、提供全方位的艺术品文化保护的整体复制服务。

近期,集团已经向中华艺术宫、新疆龟兹石窟提供较为全面的保护方案,不管是平面的艺术品还是立体的艺术品,都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和复制。比如,使用数字成像与3D打印融合技术复制还原的龟兹石窟“天尊”佛像和窟体壁画,获得了社会各界以及专家的认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王岩镔司长在参观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数字印刷应用专区展的时候,也表示“以数字印刷和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应用领域创新,极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尤以3D打印技术应用于洞窟壁画佛像还原复制,效果使人震惊!”

创新数字印刷的三点思考

1. 将数字印刷从“平面”走向“多维”。跳出数字印刷在传统印刷领域的概念,引领数字化印刷向多领域发展,利用数字印刷进行各类画集、艺术品复制、文物保护以及3D复制领域拓展,开拓属于自身的蓝海市场,突破数字印刷维度裂变。

2. 数字技术与自身专有技术相结合。注重数字印刷技术与印刷行业自身所拥有的专有技术(色彩管理软件和色彩曲线)相融合,应用于文化、文物、艺术品复制领域,提升服务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艺术;数字技术;数字漫画;创作方式;传统动漫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30-02

一、新媒体的溯源及发展

新媒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以后发展起来的数字化下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卫星,以及电脑、数字电视机、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和信息。

近些年,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电脑网络的使用已经从精英人群推广到集体再到个人,网络已经变成了居家必备。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新媒体的存在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开始出现了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杂志、移动手机等终端机。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使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迅速。缩短了传递与接收时间,消除了地域之间传递的困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而新媒体制作成本较廉价运用广泛制作周期较短。随着新媒体的功能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化也变为传播媒介的主流。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丰富了人的生活,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开始追求更高效率的生活、经济、学习,这种高效率的生活,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在文化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开始吃快餐、看简讯。移动智能终端机中的各种软件满足了人们从起床、吃饭、上厕所直至晚上睡觉之前所有的碎片时间的需求。新媒体推动了阅读方式的变化家里再也不会出现厚重的纸质书籍,人们再也不用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展览馆看画展、去图书馆看书。只要手里有移动智能终端,一切都能解决。由此看来新兴的阅读方式,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增强了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创新与创造。使世界文化呈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动漫作为文化承载形式,借助着数字化的条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动漫作为文化和科技相碰撞的产物。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为动漫产业开辟了更广泛的道路。动漫作为科技与艺术相互融合的一门新兴艺术,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会推动数字艺术向更成熟的形式迈进。

二、中国传统漫画的兴起与发展

漫画从兴起至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它是一个时代的经济变迁史,政治的流水账,社会的变化史,从人类社会的活动中发掘新颖的题材,揪住一个时代的典型社会典型现象进行夸大描写,来讽刺当时的社会。“漫画”最早其实是外国文化的产物,和其他的绘画艺术比起来是最晚传入中国的。漫画在中国的发展里程根据时代和印刷技术的进步可以划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个就是辛亥革命时期清代至民国,这一时期漫画还没有独立出来,还是图文对照,文字还是占主要部分,而这一时期画报是靠木板手工印刷出来的。第二个阶段文化革命开始了,在中一些革命群众开始绘制一些漫画宣传单,这一时期开始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讽刺抨击当时的政治社会。开始登上报纸刊物,具备了漫画刊物的形式。第三个阶段是五卅惨案时期,革命文学的兴盛期,这一时期漫画已经作为一种艺术武器的新姿态站在了读者们的面前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第四个阶段是民族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漫画发展萧条,选材多为九一八事变。第二次复兴也就是建国后至今题材广泛,漫画报刊、漫画协会、研究会,纷纷出现。发展到现在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漫画发展更为迅速也由网络传播逐渐替代了纸媒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漫画的变革

新媒体与漫画的结合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数字技术本身是复杂的,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是简便易学的,不再需要专职的漫画师来构思创作漫画,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不再拘泥于读者的喜好而编写内容。也正是这些原因,数字技术让数字艺术更加的大众化,也更加的多元化。

漫画在最初的发行传播一直是以纸媒的形式进行传播,主要靠报亭或书店进行销售传播。漫画早起传入中国的时候叫做连环画,从解放前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国的连环画艺术在中国盛行,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内容多样,精彩纷呈,成为了那一时期人们的特殊记忆。连环画艺术在八十年代后走入了低谷,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漫画并没有因为市场的低迷而一蹶不振,而是有一大批的优秀的外来漫画师来弥补市场对漫画的需要,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而传统的漫画创作,是基于创作者,熟练的美术功底和耐心,小心翼翼的绘制而成,从原稿到制版再到印刷出版,都需要创作者参与制作,是一个有规律但是也很繁复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作者,编辑,出版社,印刷厂的多方面商讨配合。

数字漫画作为传统漫画的衍生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干预之下它继承了传统漫画的优点,也突出展现了数字漫画的创新的一面。数字漫画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创作周期短、易于修改、读者反馈及时、成本低等优点。改变了传统漫画冗长的资金回收周期,适应了快节奏的市场环境。人们从开始的纸质阅读逐渐变成了数字化阅读,丰富了快节奏生活余下的零散时间,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更是加速了数字阅读的步伐,随之数字媒体的信息内容也需求量巨大,创作也要符合市场需求,漫画要根据各个网站和客户端的需求来提供漫画内容。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媒体大行其道的环境之下,数字漫画发展速度惊人,直接冲进了创意产业的市场。不仅展现了新兴的动漫产业的市场价值,还突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再拘泥于传统漫画制作的繁复过程,也不再局限于纸媒上传播。制作周期短,传播快捷,我们可以从电脑上看到漫画,可以从手机上看到漫画。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数字漫画,可以说数字漫画的传播方式是“无孔不入”。作者与读者互动方便快捷,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数字漫画的受众人群也变得越来越宽泛,不再像传统漫画一样,受众人群仅局限于青少年。

由于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创作方式、创作风格也和传统漫画有了很大的区分。开始的模仿传统漫画的创作方式在纸上画用扫描仪传输到电脑,处理后转换位数字漫画,在网络上传播。而如今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数字漫画打破了传统漫画的创作模式,摆脱了传统漫画纸上创作方式的束缚,运用软件和手绘板的配合可以直接在电脑、手机、平板上作画。对创作环境、和绘画工具的要求逐渐减弱,利用数字笔在数字平台中利用软件制作生成只需要一次性的投入,就可以模拟出和传统漫画一样的视觉效果。在创作风格上数字漫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漫画为了获得纸媒在市场上的销量,在创作的内容上一般以叙事型为主,而且有很多明显的风格区分有港澳漫画、美国漫画、日本漫画、中国漫画等,数字漫画的兴起模糊了传统漫画的地域风格,阅读者们在画面中很难直观的区分漫画的地域风格。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使数字漫画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把讽刺和连续性叙事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开始打破常规,发展出非常多的典型,绘制简单粗狂,通俗、甚至出现单线条的轮廓外形,常常用来简单的记录日常生活的琐事。画面效果清晰表达直接获得了很多网友的认可。许多草根级的漫画爱好者,为了能和网友们产生更高的共鸣,他们根据自己的原型绘制一个漫画形象作为自己的网络形象,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生活感想作为漫画题材创作漫画。读者通过看这样的数字漫画作品,就好像看见了作者本人的故事一样,给读者带来了更有趣的阅读体验,看漫画的时候,就好像在看自己朋友的事情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很亲切。而作者的很多经历故事,也会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成为这个作者的忠实粉丝,这也为草根大众开辟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新平台。数字漫画不仅兼容了传统漫画的故事漫画、单格漫画、双格漫画、四格漫画等平面漫画形式,而且还逐渐出现了动态漫画,根据剧情需要加入动态、声音成为数字漫画独特的表现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数字漫画读图的便利性,使看漫画不再是漫画爱好者的专利。让许多不喜欢漫画的人群,也开始热爱数字漫画,数字漫画开始在社交网络平台中飞速传播。另外数字漫画在网页中生成JPG、flash、SWF等格式,体积小清晰度高,尺寸O定有很大的灵活性,在阅读时可以随意调整画面的比例大小,为了适应读者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和移动终端上面的阅读习惯,数字漫画一改传统漫画杂乱的分格方式,开始使用条形漫画,条形漫画是指:拉长数字漫画的分格以适应智能终端的阅读习惯,这种排列更符合手机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更接近与手机屏幕尺寸。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强大数字漫画也要紧跟步伐,新媒体的出现为数字漫画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让漫画变成了一种大众的、娱乐性的、传播性强的绘画方式。新媒体对传统动漫的影响有很多,这篇论文仅从创作形式的角度来浅析新媒体下的漫画创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庸声.现代漫画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 甘险峰.中国漫画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