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场机制

旅游市场机制

旅游市场机制

旅游市场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对策研究

旅游业是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全球性事件或重大事件,即大规模的文化、商业、体育事件等,它对大众吸引力和国际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其中,体育赛事的举办通常会对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带来巨大的促进。如奥运会和世界杯,不仅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球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世界旅游的格局,突出新的旅游目的地,并在主办城市或国家创建所谓的持久的遗产[2]。体育与旅游表面上分属不同产业,但随着产业融合进程的加快,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移动或者活动中追求身心的协调统一。体育赛事旅游并不等同于体育旅游,国内外对其界定和研究不一。国内学术界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而产生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过程[3]。众多体育赛事进一步丰富了举办地的旅游资源,增强了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与当地原有静态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促进当地旅游吸引物结构的优化升级[4]。海南气候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多种类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落户海南。2010年颁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别提出要引进国内外重大赛事和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业,举办有海南特色的体育赛事,培育体育健身市场。2011年1月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率先在海南落地,同年5月1日离岛退税政策正式实施,该政策别把体育产品列入免税商品,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要注意到,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其发展与目前海南旅游市场运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兼容因素。

1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全年无寒冬,阳光充沛;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蕴藏巨大的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潜力。据研究表明,海南岛全境有2个主类,4个亚类,约287项富含体育因子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据估算海南岛70%左右的旅游资源均含有体育因子,其丰度之高、类型之全在国内罕见[5]。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适合举办多种体育赛事,具备发展体育赛事旅游的资源禀赋。人文资源优势:各类大型国际著名赛事日渐增多。“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等已成为海南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品牌赛事。海南还是我国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帆板等运动项目的重要训练基地。海南正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知名胜地。

1.2劣势分析

其一,专业人才匮乏,国内外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的运营筹办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目前海南具备体育赛事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海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开展仍面临人才危机。其二,体育赛事举办需要多方合作,往往涉及旅游、交通、海洋、文化、气象等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这给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三,体育基础设施质量差,且数量也不多,观赏型体育赛事开发不够。其四,社会环境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差,海南本地存在强迫购物、宰客、黑车、黑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南的声誉,不利于海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

1.3机会分析

体育与旅游产业结合日趋紧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体育旅游已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体育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也日趋紧密。海南处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期,要想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十分必要。国发[2009]44号文明确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海南服务业转型升级。而用体育赛事带动旅游发展无疑是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捷径和新型旅游发展模式[6]。据统计,2014年海南一共举办了18项国内外体育赛事,其中包括10项大型国际赛事和8项国内赛事,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海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1.4威胁分析

其一,现存赛事组织不合理,组织筹办中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宣传不够充分和赛事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等都导致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狭小。其二,受到来自其他区域的竞争,随着国内外体育赛事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都开始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因此海南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就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制定良好的经营战略,吸引游客,推动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2制约因素

体育赛事旅游的市场主体主要针对两类人:一类是国内外各地区的参赛者,他们在比赛之余可能会选择参加旅游;另一类是观赛者,他们由于对某项比赛的热爱跟随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结束后可能出游,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可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7]。尽管海南省政府给予体育赛事及其旅游大力支持,很多活动都由政府直接主办或承办,但由于体育赛事旅游商业化和活动主体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海南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市场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可是其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2.1体育赛事旅游市场体系不健全

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运行需要有广泛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市场系统,其中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等。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健全其产品市场体系,赛事旅游产品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8]。而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运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收益渠道单一:海南省目前旅游产品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一条线路包含门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都是比较基本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大范围扩充其他的收益渠道,如体育赛事周边商品的配套设计和售卖等形式并不完善。人才机制不适应旅游市场经济:负责赛事的筹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稀缺,有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赛事的服务工作存在一定影响;且一些国内新发展的体育赛事项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如帆船的导游水平不够,不能向观赛的游客很好地解说比赛的情况,潜水项目的教练专业技能不够,无法正确教授游客潜水的方法等。

2.2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市场上,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各市场因素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价格体制不完善。影响旅游产品价格形成的因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价值、成本和利润水平;外在因素有消费者认同、收入水平、政策引导等。目前海南很多旅游产品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景区门票偏高,住宿淡旺季价格相差大,食物价格赛前、赛中、赛后波动性大,相关体验项目价格过高,且体验性无法达到预期等,有些卖家看到是国外游客就会提高商品的价格等做法有损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市场供求机制有缺陷。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在旅游市场中,供求变动对旅游产品的价格起决定作用,影响着旅游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海南目前体育赛事相关旅游产品对于供求机制的作用考虑不充分,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并不完善,因此对游客市场的需求了解也不够,每一个赛事的举办并没有紧密结合游客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旅游市场竞争体现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需求方的竞争和供需双方的竞争三个方面。首先,旅游供应商之间存在竞争,旅游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竞争的形式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不能持久,产业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体现为特色竞争和服务竞争[6]。而海南体育赛事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产品的特色化并不突出,因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使其服务水平较其他地区也没有明显优势。其次,旅游需求方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其动力是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消费需要,旅游需求实际的竞争力在于消费者消费旅游产品时满足感的高低。而海南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大,目前有些产品的特色不太明显,游客在参观有些景点或参与某些项目后发现与预期相差很大,可能导致重游率低。此外,旅游供需双方还存在博弈,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供应商想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而旅游产品需求方想以较低的价格购得产品,矛盾双方竞争结果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形成市场价格,竞争越激烈,旅游资源的配置越有效。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针对观赛者设计了很多参与性项目旅游产品,如高尔夫、冲浪、潜水等,但是这些项目的费用都较高,有些游客会因为价格过高而不参加这些项目;有些游客参加项目后觉得体验无法达到预期,这些都会对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3发展对策

针对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所做的SWOT分析结果和其市场运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将从开发、管理、营销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3.1产品开发设计

第一,“一区一赛”。根据海南各市县地区不同的自然或地理环境区位,着重推出“一区一赛”的策略,这里指的并不是一个地区只允许一个赛事,而是一个地区主推一个大型赛事。如每年如期举办的“万宁国际冲浪节”,万宁具有发展冲浪运动的得天独厚的海湾资源,拥有109km海岸线,是海南乃至中国最适合冲浪的地方。因此冲浪节可以成为万宁市的标志品牌体育大赛,也是万宁的一个城市符号。可依据万宁“中国冲浪之都”特点进行相关线路的规划。其他城市地区也可参照这样的方法推出主打的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第二,特色开发。根据海南省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举办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进而设计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如根据海洋资源可以举办环岛国际大帆船赛、国际冲浪赛、国际海钓赛、国际龙舟赛、国际动力艇和水上摩托艇大赛等;根据沙滩资源举办国际沙滩排球赛、沙滩足球赛等;根据山地资源举办热带雨林登山赛、攀岩赛、山地自行车赛等;根据高尔夫资源举办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金椰子”高尔夫公开赛、亚洲职业巡回赛等;根据休闲资源举办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国际赛事等。充分利用海南的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海南特色体育赛事产品的设计。第三,因人而异。根据人的性别、年龄等特性设计不同的产品,因而符合各类需求。如男性喜欢比较刺激的项目,可以安排冲浪、攀岩等旅游项目;女性可以适当安排高尔夫球、沙滩排球等项目。另外,给年轻人安排潜水、自行车赛、登山赛等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给老年人安排垂钓、等修身养性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根据每个人需求的不同而变化。

3.2组织管理

首先,政府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海南省政府应积极加大对体育赛事的投资融资力度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赛前、赛中、赛后的监管,并逐步建立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如赛中或赛后出现相应的物价猛涨的情况政府应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做好应急措施。其次,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便于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同时对已有的老场馆要及时维修改造,以防设施老旧不安全。海南还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打造一两个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场馆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再次,加强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制定相关的激励体制等几个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并采取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主动招贤纳士。加强与高等教育院校的合作。可以在高等教育院校适当加开一些与体育赛事旅游相关的专业,以满足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需要。最后,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赛前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好相应的保护方案,赛后根据实际情况要加强环境的恢复和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将生态保护与体育赛事旅游紧密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3.3营销策划

第一,加大体育赛事和相关旅游产品的宣传。通过赞助商进行宣传;利用网路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公共账号等进行网络宣传,可以设计大赛及相关旅游产品APP供游客下载,涵盖食住行游购娱所有方面,给游客提供便利;积极利用广告和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第二,设计开发具有特色的体育赛事相关旅游周边产品。赛事周边旅游产品或纪念品能对当地旅游特色和赛事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海南的体育赛事周边产品可以融合海南本地的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每一次赛事可以征集设计吉祥物等来达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目的。第三,赛后可持续发展。赛后的场地可以进行二次规划,开设一些相关的展览、文艺表演活动等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并可以将其作为观光景点进行规划来完善旅游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将大型赛事与体育相结合。依照国发[2009]44号文件,可考虑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作为一种特别的旅游产品能够完善海南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内容,促进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筹集资金。综上所述,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建设国际旅游岛给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存在一些缺陷。从产品、管理、营销三方改善这些缺陷将有利于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和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完善海南旅游产品的结构和内容,推动海南省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为海南的绿色崛起助力。

参考文献:

[3]陈松.体育赛事旅游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曹秀珍.体育赛事旅游基本理论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21-225.

[5]邵小慧.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2011(5):147-150.

[6]赵媛媛.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区域经济,2010(2):191-194.

[7]卢晓,泮秀芬.上海发展大型体育赛事旅游研究[J].城市问题,2012(4):42-45.

旅游市场机制范文第2篇

一、日照原有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落后,管理不力。旅游资源归属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在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对接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旅游项目从规划、实施建设、营运管理到后期监管等,分别涉及发改、交通、公安、规划、文化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旅游部门很难高效协调部门工作,无法发挥相关旅游资源优势,与相关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无法实现深度融合,经常出现“都管都不管”的问题,形不成务实高效的综合协调机制和发展合力。

二是管办不分,开发滞后。国有景区管理权比较明确,经营权却存在政府经营、租赁或承包、委托管理、合作经营等方式,经营管理上的缺位,导致没有人对景区的经营效益负责,人浮于事,效益低下。另外,还有一些旅游资源规划混乱、无序竞争,有的存在产权多元、经营分散、业态层次低等问题。景区管理者也往往无法集中精力,专业从事景区的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旅游资源得不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社会贡献率不高。

三是监管不足,缺乏常态化旅游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旅游市场秩序监管不足、体制缺失、问责缺位,投诉的受理、转(交)办、督查等工作效率不高,特别是对一些法律规范界定和执法主体模糊、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时有推诿扯皮现象。

推进旅游主管部门由单一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向负责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和服务监管的综合协调部门转变,成为大力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战略支柱性产业的迫切需要。

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理顺旅游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了全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一把手”为成员。同时,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旅游项目责任制,包保市级领导加强到所包保项目现场督查调研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改革调整旅游管理体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日发〔2016〕5号)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的有关部署要求,市编办会同有关方面就如何改革日照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专题研究,赴镇江、杭州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调整意见建议,按程序报省、市批准后,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旅游工作由部门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向党委、政府全方位推进转变。依据《旅游法》《山东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日照实际,将原市旅游局除旅游行政执法以外的职责划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明确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在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方面的10项主要职责。设立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将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调整设置为市旅游数据中心,加挂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牌子,增加了22名事业编制,加强了旅游工作力量。

与原市旅游局主要职责相比,主要变化是:进一步加强了旅游产业综合协调和推进职责,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的发展,综合协调全市各类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协调推进全市旅游产业项目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安全监管等;进一步加强了旅游规划管理职责,有效避免旅游发展中的盲目性,促进旅游规划、计划的贯彻实施,使旅游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进一步加强了旅游城市营销和市场开发职责。

为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将与旅游产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9个部门作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建立了旅游委员会兼职委员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全市旅游业推进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是对国有景区实行“三权分离”改革。建立所有权归国家、行政管理权由景区管委会负责、经营权由专业运营企业承担的运作模式。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阳光海岸景区、五莲山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刘家湾赶海园等全市重点国有景区将全部进行“三权分离”。由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组建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将日照国际海洋城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旅游开发建设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引领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和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加强财政扶持、金融支持,构建国有、民营、外资互为补充的旅游投资开发运营格局。

四是完善旅游综合市场监管体制。建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综合市场监管体制。一方面,建立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协作配合机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承担审核审批有关经营单位资质、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治、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责任,配合或联合查处旅游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全市旅游行政执法。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中,因地制宜地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单独设立旅游执法中队,专门负责旅游方面行政执法,推进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着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执法体系。另一方面,编制了涉及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旅游、行政执法、公安、住建、交通、工商、质监、物价、国资、安监等10个部门的责任清单,建立旅游综合整治的督查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狠抓责任落实,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

五是强化运行机制建设。日照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日照市旅发委牵头负责,兼职委员和兼职委员单位积极参与,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重点研究建立了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境保障、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旅游形象宣传营销等五项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发展旅游的局面。建立了常态化旅游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将旅游投诉热线与市长热线并轨,及时接处游客投诉,旅游投诉问题直接转办相应职能部门,提高了旅游投诉受理效率。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推动旅游业从行业管理向产业管理转变,由资源无序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开发转变,形成推动旅游大发展的强大合力。

旅游市场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政府角色 供给侧改革 旅游业

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凸显,旅游业处于由规模增长向素质提升的关键阶段,我国供给侧改革战略为旅游业产业素质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一、供给侧改革与旅游产业素质提升的机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近年来中央首次在供给端提出改革要求,它也意味着,单一依靠扩大总需求、在需求端引导消费的发展方式,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得到新的优化和提升。

我国旅游业产需供求结构矛盾凸显之时,国家的供给侧改革战略为旅游产业素质提升与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生产业发展中的机遇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需要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业已涉及会务、展览等生产;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还可以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等现代企业需求着手,进行更多“旅游业+生产”的供给创新。

(二)生活业发展中的机遇

旅游业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在健康、医疗、金融等生活业供给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可以关注各生活业产业创新的需求,实施“旅游业+生活”的供给创新。

二、“旅游业+生产业+生活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创新探析

(一)市场培育者角色创新

“旅游业+”的实现,需要充分调动旅游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目前,我国各地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全相同,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特别是积极进行产业融合创新的主体;与此同时,也是更为重要的,需要培育市场机制,树立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二)公益人角色创新

旅游业的有序、快速发展,离不开旅游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的有序发展,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对现阶段旅游业公共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战略性公共服务;旅游人才培养与塑造公共服务;旅游业积极诚信形象塑造与维持。

(三)规制者角色创新

我国旅游产业素质提升的进程中,旅游业诚信形象的塑造与维护离不开政府守夜人角色的有效扮演,从集中式整顿到制度化、法制化,政府规制者角色正在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新业态将不断涌现,这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完善规制者角色。

三、“旅游业+生产业+生活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扮演创新探析

(一)完善市场培育者角色

一是进一步开放旅游。在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领域的消费中,通过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旅游业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产业融合与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强化旅游业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放开旅游业充分竞争领域的价格管制,使价格机制有效调节市场供需,强化旅游业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创新公益人角色

一是以“优秀从业人员”增量提升服务质量形象。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服务态度与服务水平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之一,在旅游业积极形象的塑造方面,政府需要以“优秀从业人员”增量为突破口,通过服务形象“正能量”机制的设计、实施与示范,有效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积极形象。

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善战略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旅游业发展战略的确定与实施,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旅游局作为旅游业的主管政府部门,进行着专业性行政管理,对管理者专业要求相对更高。在旅游主管部门的专业工作中,需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智库,形成更多的决策参考,以进一步完善战略公共服务。

三是进一步刺激旅游需求。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需求的释放依然非常必要,政府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旅游消费时间、旅游消费环境优化等方式,进一步刺激旅游需求,使旅游者有条件消费、敢消费。

(三)强化规制者角色

一是建设新业态规制体系。“旅游业+”的发展中,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涉及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在发展初期,需要及时、有效的规制环境以实现良性、有序、合理发展。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展开及时、超前的研究,建设新业态的规制体系。

二是灵活运用激励性规制。在旅游业发展中,积极正面的行业形象至关重要。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需要将惩戒与激励规制相结合,联合使用,创造出公平正义的产业环境。特别是激励性规制,一方面为积极创新、诚信经营的企业提供市场激励,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激励性规制,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政策建议

(一)市场培育:以部门协调为特征的市场开放

1、“旅游+生活业”领域的市场开放

一是旅游金融业的市场开放。世界知名的运通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旅游集团,在旅游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旅游与金融的结合空间相对较大。在我国金融业的开放中,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的领域,可进行尝试与试点,加快开放的步伐,调动市场的活力。

二是医疗旅游领域的市场开放。健康产业在发达国家呈现出极具潜力的发展态势,我国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兴起,医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日益受到国内企业投资的重视。挖掘出我国医疗旅游的潜在优势,发展健康产业,需要在医疗旅游领域开放探索,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2、“旅游+生产业”领域的市场开放

旅游教育领域的市场开放。旅游业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基础与支撑。通过旅游教育领域的市场开放,可以为旅游创新业态提供充裕的人才,同时有利于创新业态的产业价值链构建,促进旅游领域的跨行业产业融合。

(二)服务市场:以战略性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公益人创新

1、确立“旅游+”战略产业体系

旅游业的发展中,围绕产业升级,提出了旅游业五大新业态,这些新业态的确定意义重大,具有指导产业实践的积极意义。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面临“旅游业+”的市场机遇,需要政府确立“旅游+”的战略产业,以引导实践创新的发展。

不同地区,市场化基础不同,产业发展条件互有差异,需要进行相对细化有针对性的研究,明确“旅游+”的战略产业,以此战略产业确定为基础,展开研究,为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就我国而言:医疗+旅游、健康+旅游、养老+旅游、金融+旅游、农业+旅游、会议+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教育+旅游、互联网+旅游均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以旅游人力资源创新为基础,塑造行业积极形象

将旅游志愿者体系上升到战略高度,推动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是将志愿者活动作为实践环节,纳入旅游教育系统。与旅游专业高职高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教育相结合,通过与教育部的沟通与协调,设置实践课时与学分,纳入旅游教育系统,使旅游志愿者活动有更好的专人人才基础;同时使旅游志愿者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也有利于旅游人才培养中市场实践环节的有效展开。

二是对志愿者选拔、培训、考核等环节进行系统设计。结合不同工作的要求,明确志愿者的选拔标准;所有的志愿者根据不同的志愿主题活动,进行培训,培训需要具有吸引力。对志愿者的具体工作进行考核,以事实对志愿者的进行必要与有效管理。

三是开发志愿者旅游产品。开发物美价廉、零利润或低利润的国内外旅游产品,供给给考核合格的旅游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广泛的旅游活动,推广、宣传旅游目的地;增加志愿者旅游志愿活动的能力与动力。

四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借鉴香港等地的经验,开创政府出资、出标准,非营利组织独立运营的志愿者管理模式。

3、实现激励性规制与旅游营销的有效整合

一是围绕“旅游+”的战略产业与旅游诚信机制的需要,设计激励清单。政府可以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列出激励清单。激励清单涉及激励对象、激励达标要求、激励对象考核方法的明确规定,以此引导市场的发展。

二是以激励性规制为基础进行旅游营销。首先,让企业、消费者都清晰、理解、认可激励清单;其次,对符合激励标准的企业进行通报,并使用政府权威对其进行宣传;最后,实施动态激励规制。通过激励性规制,一方面有效引导行业发展;一方面以对于正能量企业的宣传,使其具有更好的市场营销基础,促进企业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正能量的引导与强化,实现旅游营销效果,帮助实现旅游行业诚信形象的塑造。

4、继续需求侧刺激管理

供给侧管理改革并不是否定需求侧刺激,而是在需求释放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在消费者旅游需求刺激与释放中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

在旅游需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旅游者缺乏足够的、灵活的闲暇时间成为限制消费者旅游需求释放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可以在假日制度创新领域进行探索,积极推进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以充分释放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三)规制市场:以政府购买专业智库服务为依托的“实践前半步”创新

1、结合“旅游+”发展的需要,确立规制市场专题研究选题

旅游业与生产业、生活业的产业融合创新无疑会催生出“旅游业+”的新业态,新业态运营中,市场失灵会有各自的特征,政府需要结合我国旅游实践的发展,确立规制市场专题研究的选题,以选题为导向,围绕“旅游+”战略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各界对新兴旅游交叉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与市场失灵进行分析与研究。

2、依托智库研究,及时出台行业规制制度、法律、法规

新兴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制度、法律、法规的保障与引导。许多旅游新业态在发展的初期,均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从而导致发展速度无法达到企业的预期。这需要政府体现出专业管理的能力,依托智库研究,及时出台行业规制制度、法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http:///xxfb/jdxwnew2/201

508/t20150811_744490.shtml

[2]常修泽.包容性改革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刘锋.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旅游规划智库建设思考[J].旅游学刊,2016(2):8―10

旅游市场机制范文第4篇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究适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新路径,为未来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旅游业发展趋势

2.1旅游业走向综合化发展

旅游业综合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综合化发展相比较单体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意义。首先,旅游业是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综合化发展改变了旅游业以旅行社、饭店为主的传统模式,把各个相关行业、部门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规模综合效益,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次,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综合化发展具有规模巨大、资产雄厚、产业链完备、综合实力强等优势,它的有效运行必将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旅游业的经济支柱地位。最后,旅游业综合化发展把众多中小型单体旅游企业联合起来,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与理念,促进旅游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可见,随着旅游业经营的国际化,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将会更多地采取联合、兼并等形式,走综合化发展道路。

2.2旅游管理技术向现代化进军

未来旅游管理将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第一,现代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在市场观念日臻强化的时代,旅游业的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依靠市场获得信息,旅游业主客体之间也是通过快捷、通畅的信息交流完成各种沟通与交易,因此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旅游业主客体以低成本、低风险、高质量、广渠道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另外,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消除一些管理障碍,对旅游信息进行全面、系统、智能化的管理,从而促进旅游管理质量的提升。再者,旅游业是个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旅游业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配合都必须依托现代化的调控与传播手段来实现。第二,现代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管理效率。首先,跟随时代的潮流,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都成为现代化技术平台的忠实使用者。例如,通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企业可以及时把握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状况,掌握市场竞争行情,了解管理范围,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控制和解决问题。其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将深入普及应用,旅游管理部门利用电子政务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再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催生无国界旅游的时代,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世界各国旅游市场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重要手段。

2.3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推进,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且影响不断加深加大。近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旅游业作为全方位的服务行业,更加体现了公众拥有的话语权。现代旅游业的运作离不开公众话语权的积极表达,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都市旅游、推进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以及参与公共活动,与旅游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的沟通与交流等。此外,旅游过程中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公众的话语地位,趋于实现均衡话语权,共同探求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

2.4旅游管理体制步入市场经济管理轨道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将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其一,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其经济属性地位日益提升,这种情况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日益突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型管理体制将成为必然。其二,旅游业是个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在管理体制改革中更加强调上下层、部门间的综合协调。近年来,上海、杭州、桂林等地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从更高的层次在与发展旅游有关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做了有益尝试,这种做法也是源于摆脱目前旅游局在旅游管理中尴尬地位的考虑[2]。其三,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其四,旅游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因素逐步增强。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是实现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五,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地位会逐渐增强。行业协会是沟通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的重要纽带。旅游管理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3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名称设置不规范,级别职能不统一

当前,我国政府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少地方存在着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不相符的问题,既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从国家到地方都设有相应的旅游管理部门,但其名称、级别和职责各地不尽一致。一是名称不规范。部级的旅游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出现旅游局、旅游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如浙江省旅游局、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到了市、县级,设有旅游局、旅游办、旅游委等。主要原因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如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实力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旅游需求强度较大,因而旅游业比较发达;相比之下,中西部内陆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开放程度较低和可进入性相对较差,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业还相当不发达。这种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制定机构部门,所以出现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名称五花八门、纷繁芜杂。二是级别、职能不统一。从级别来看,国家旅游局为副部级单位;省旅游局有的为正厅级,有的为副厅级;市一级的有的为正处,有的为副处;到了县一级,有的为科级,有的则降到了股级。从职能来看,更是相距甚远。有的地方是单纯的旅游局,职能比较明确;有的地方改成了旅游委,职能比较单一;而有的地方则是与外办、侨办等单位合在一起,职能便显得模糊。

3.2机构设置网络不健全,管理部门职权狭窄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创新,旅游管理机构从国家到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都有一定的管理部门,形势喜人,但并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机构网络体系,旅游管理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覆盖面。首先,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有待健全。在国家层面上缺乏级别高、权力大、职能强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从地方层级看,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管理机构权力小,协调功能偏弱,有的地区至今还没有独立的旅游管理机构;关于市、县建制的旅游管理机构就更单薄,个别县基本是空白。其次,行业协会等民间管理机构环节较为薄弱,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受到重视和普及化。再者,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政府对旅游企业所采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成熟,存在政企不分、部门分割管理、投融资环境恶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旅游企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适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概括之,由于旅游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健全、管理主体的单一、旅游行政机构职权范围狭小,很难制定出真正适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即使能够制定出政策法规,各部门也很难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外实施。

3.3宏观管理失控

我国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是部门分割管理[3],即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也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例如各类旅游景区资源和文物资源分别由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纵向又划分为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由于各管理部门责权不一致、管理职权狭窄,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部级与地方各级旅游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级旅游管理部门对下级进行垂直管理,下级对上级却缺乏反馈和监督,这种由上而下的单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督。再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旅游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磨擦和冲突加重,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诸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4]。此外,政府对旅游企业过分干预,缺乏合理的交流和沟通机制。总之,我国旅游宏观管理体制呈现出各旅游管理部门之间、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旅游业出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宏观管理失控的现象。

3.4旅游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我国旅游管理中监督缺位的问题突出。由于旅游资源和企业在纵向和横向管理上分属不同部门机构,纵向管理上缺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督机制;横向管理上因各监督机构分工不合理、不明确,出现有些事情多方插手,有的问题无人问津,造成监督空隙或相互推诿现象。同时管理部门为了追求政绩和自身利益,在行使职权进行行业监督管理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旅游业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司空见惯。另外,旅游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公众和社会监督机制。其一,缺乏公众监督管理机制。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的入驻等方面,管理工作封闭运行,没有争取和采纳普通公民的意见,公众不了解具体内容,也没有途径进行监督。其二,缺乏官方的或民间的旅游执法队伍。在旅游景区景点很少见到接受游客投诉,处理旅游纠纷,维持旅游市场秩序的行政执法队伍。其三,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民间旅游组织没有全面普及。我国目前市级以上地区已覆盖了餐饮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但只是停留在产业发展规划层次上,对行业管理、从业人员工作方面的监督力度微乎其微;一些县级地区只见行业协会雏形,旅游业监督力度更是微不足道。

4对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必须对现行旅游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行适于旅游业发展的新体制。

4.1改革原则

4.1.1遵循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提出。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导向。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市场效益。②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适度开发,合理保护,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③国际惯例[5]。旅游业的发展要在跨地区跨国界的背景下实现,按国际标准,依据国际惯例行事,方可培育旅游大市场,实现大发展。4.1.2注重综合协调力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涉及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娱乐、购物等许多企业和相对独立的行业。旅游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旅游业管理体制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注重综合协调力。4.1.3强调管理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及职能转变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旅游、工商、卫生、公安、消防、税务、质监、交通、民航等相关职能部门。新体制下,必须解决好这些职能部门的协调问题,明确划分管理责权,促进管理职能的转变,实现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政府管理合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4.2构建多元管理主体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应由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和公众四个管理主体构成多元化管理模式。各管理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协作,建立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的组织关系,共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4.2.1完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明确管理职能第一,建立级别高、权力大、职能强的全国性旅游管理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旅行社管理局、旅游饭店餐饮管理局、国家文物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划统计局及政策法规司等主要业务机构组成,负责统一管理全国旅游工作。基本职能分别为以下方面。①旅游局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拟定发展旅游事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政策、计划和法令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旅游工作中的问题;调节我国旅游供求矛盾,协调各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关系;制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外宣传和旅游信息的传播;发展对外旅游事务;制定并组织实施旅游人才规划,指导旅游培训工作;推动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的相关事务。②交通运输部拟定旅游交通发展行业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协调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供给;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组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调解交通运输价格,积极引导消费;负责物流运输有关管理工作;指导开展旅游相关统计工作,有关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负责公路、水路国际合作与外事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指导旅游交通安全工作。③国家文物局拟订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参与起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并负责督促检查;协调和指导文物保护工作,履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负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监督工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推动完善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拟订文物和博物馆公共资源共享规划并推动实施;组织指导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拟订文物和博物馆有关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组织开展重大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工程,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管理、指导文物和博物馆外事工作,开展文物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监督管理旅游市场运行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负责旅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并监督管理,承担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旅游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监管旅游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责任,组织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护旅游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⑤旅游饭店餐饮管理局拟定旅游饭店、餐饮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行业发展市场推广工作;协调行业准入资格;制定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负责行业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活动。第二,完善地方旅游管理机构组织。各省(市、自治区)借鉴一些省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经验,建立符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架设连接国家和地方旅游管理机构的桥梁———省(市、自治区)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全省(市、自治区)旅游业最高决策机构和综合协调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由本省(市、自治区)管旅游工作的主要领导任主任,旅游局和相关局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或委员,下设有关职能处室及咨询机构。基本职责是贯彻执行上级机构的管理方针政策,决定本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招商引资或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决定或审批重要的旅游项目并监督实施,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或涉及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另外,各地区都明确旅游管理机构的职能职权以及地位作用,县以上行政区还没有成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要迅速成立。4.2.2大力发展旅游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将旅游企业完全推向市场,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一般情况下不干预企业微观经营。政府应作为行业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来规范、指导旅游业的发展,而非代替旅游企业发挥其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效率的提升等都需要旅游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旅游企业应极力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亏盈、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结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同时,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调整企业结构,构建跨国、区域、行业的集团化大型企业、专业化中型企业、网络化小型企业的企业格局,实现竞争有力的旅游大市场。此外,旅游企业应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4.2.3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旅游业发展的特殊性,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旅游各行业部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与自己领域相关的行业协会,实行旅游行业协会与政府行政机构脱钩,完全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为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旅游行业协会的机构组织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部分[6]。具体来说,决策机构是由会员代表组成的通过会员代表大会作出行业发展的各项决定、制定法规、命令的最高权力机构。执行机构设为理事会,内设服务、管理及经营机构。监督机构设为监事会,能够对协会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机构。首先,明确全国性行业协会的职能。一是全国性协会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保证省(市、自治区)地方各级协会的规模总量和会员覆盖率,努力扩大旅游行业协会的影响及职能作用的发挥;二是为行业发展和会员企业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如资金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会员提供国内外本行业的有关信息、资料和咨询服务等);三是制定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并贯彻执行,督促会员共同遵守;四是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有关本行业发展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业务培训活动,推动和督促会员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其次,强化地方各级协会的职能。地方各级协会向会员单位宣传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贯彻执行,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向上级协会反映会员单位需要完善的问题和合理需求;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加强同旅游行业内外有关组织、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对外以民间组织身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政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4.2.4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旅游管理中必须保障公众的管理主体地位。其一,公众作为管理主体要行使事前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战略决策,出台的新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知情并给予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事中对各项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的执行或是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进行监督的权力和事后执行评估、做出决策的权力。其二,公众的参与不能浮在表面,仅仅是一种意见的表达或信息的了解,而应是决策、执行、监督的实质性参与。其三,参与的方式既有制度化的参与,如诉讼、;也有非制度化的参与,如公众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提供志愿者服务;政府通过开展咨询、走访、公共调查、评议活动等办法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全面、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革完善。

5结语

旅游市场机制范文第5篇

为整治和规范我市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切实解决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打造生态和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正20__)122号)的规定和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和整治并举,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全市统一、县区负责、部门配合、行业为主体、企业为基础的工作格局,重点抓好旅游市场的规范经营,严历寸丁击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旅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者的满意程度,树立我市生态、和谐、安全、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三)工作重点。一是着力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经营行为;二是整治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三是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佣金制度;四是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工作。

二、组织领导

根据省政府及有关要求,成立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市长

副组长: 市长助理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曾建志兼任、副主任由邓志刚兼任,成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派组成。

三、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

(四)依法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由市工商局、市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地税局配合。对旅行社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照《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们肖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对旅行社以低于合理成本价格进行虚假宣传促销行为和误导消费者的经营行为,依照《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指导旅游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构建旅游行业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五)治理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由市工商局、市旅游局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配合。依法查处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旅游企业用工必须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障,规范经营授权。

(六)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佣金制度。由市旅游局、市地税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纠风办、市公安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配合。依照《税收征管法》、《会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有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把企业与企业的佣金收入和支出纳入财务管理,并如实入帐,同时要分类制定返还比例的最高限制。建立公开公平的导游人员薪酬管理机制, 由旅行社明确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和佣金分配比例,并纳入企业财务核算进行规范管理。在实行上述措施以后,对导游人员和驾驶人员私拿及消费场所私授回扣等行为要进行查处。(七)大力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由市政府法制办、市交通局、市旅游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配合。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车辆的运营行为,对于违法阻扰旅游客运车辆正当营运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明确全陪、地陪导游职责,加强导游队伍管理,切实保障导游服务质量;加强各地旅游部门的合作,形成市县区共同监管旅游市场和处理投诉及突发事件的工作局面;鼓励旅游企业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形式,加强合作,形成区域互动、人才流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大客源市场。

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职责分工

(八)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适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负责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认真受理旅游投诉案件,依法查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全面检查和旅游调研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在各种媒体上的旅游广告进行监测并查处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旅游行业的商业贿赂、低于成本价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无证照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指导旅游行业加强价格管理工作,查处以低于全额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旅游行业构建旅游价格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客运车辆的经营行为,确保合法经营的旅游客运车辆在市内营运畅通;做好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年审和旅游客运企业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地方税务机关:组织开展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税法宣传教

育工作;督促检查旅游企业依法诚信纳税;严厉寸丁击旅游企业偷逃税行为,防止国家税款流失;加强旅游企业财务制度监管,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

公安部门:开展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加强旅游区巡逻防范,查处涉及旅游行业的各类治安及商业贿赂案件,保障政府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要结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旅游车驾驶人员的旅游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年审;加强对旅游客运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继续推进导游队伍交通协管员制度。

劳动保障部门:在旅游行业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贯彻执行的检查力度,规范旅游企业劳动用工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旅游商品质量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行为;会同市旅游局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相关标准,推进全市旅游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旅游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法制部门:监督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指导制定旅游行业相关规章、制度等。

政府纠风办:指导旅游部门开展旅游行风建设工作;依法查处旅游行业商业贿赂案件。

五、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

(九)加强领导。在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提高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十)建立对旅游市场秩序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情况,研究解决旅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旅游市场整治的联合执法。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联合执法建议。各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执法以“市场监察、部门联动、重点整治、专项打击”为主要工作方法,确保执法到位。

建立案件(投诉)转办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和受理的游客投诉,应及时查处,对无管辖权的应当及时移交到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予以反馈。

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监督作用,采取检查或交叉检查、受理投诉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行政监督;发动各行各业和游客、市民共同参与监督;调动新闻媒体的力量,对发现的旅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曝光,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建立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于每年年底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对在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单位,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在每年全市旅游工作会上予以表彰: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监管不力、处置不当的,要按照《__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府部门及县区行政负责人间责办法》进行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