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2-01

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是现代医学观的体现,实践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概述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组织、计划、控制等活动的功能,把一个组织(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使之发挥最大效率,产生最大效益,达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定义: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的科学管理。从管理的职能作用方面包括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指挥、监督和控制、挖潜和创新。

1.1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有助于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其管理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管理者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最典型的特点是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属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实践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广泛性。社区卫生管理必须依据组织进行分工合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最大特点体现的另一个层面是是团队精神。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1.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定义:是为了有效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任务,实现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按照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一定的责任、权利及其职能分工而形成的系统集合。是一个开发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和综合系统。

(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具有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满足他们的卫生服务需求。

(3)职能组织: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和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2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卫生规划管理

2.1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和意义:区域卫生规划是以提高一定区域内居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并合理配置该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的管理模式。它是政府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解决医疗保健服务供需平衡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卫生机构社会化、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与布局的关键环节。

2.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是城市卫生改革的方向,也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举措。区域卫生规划将极大地推进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下,调整医院功能,满足人群卫生需求,以优质服务保证其持续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区域卫生规划。

2.3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全科医学是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疗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运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全科医疗的最显著的特点具有对病人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照顾;对病人早发现并处理疾病;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在社区对病人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协助利用社区外的其它资源。全科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社区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基地,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其主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对策

3.1确立卫生服务消费者的满意模式:强调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主观看法、消费者是否会再购买服务,是否与服务人员合作,是否会向他人介绍服务,都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估确定的。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由下列因素决定:可靠、敏感、能力、礼貌、方便、沟通、安全、移情、有形证据。在购买服务前,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往的经验、其他消费者的口头宣传和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对服务质量形成预期想法。在接受服务后,对各种服务措施产生某种感觉。将预期的质量与实际比较形成自己对服务质量的看法。

3.2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的概念: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干预措施,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制定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重要依据;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发现社区存在哪些问题;社区内居民有什么需要和需求;在社区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哪些是需要优先解决的;为将要实施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提供资料;为社区内开展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动员和争取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等。

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这个政策框架下,绩效管理才能起到作用。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是两个紧密关联但又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消费者是否有卫生服务的需要应该以医学专家的判断为准。需求评价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工作周期,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工作。

3.3进行有效社区卫生的人力结构配置:在一定职位上,选拔相应人员,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由于社区卫生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社区卫生人力能力的多层次性。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能级排列是交叉、互动的。卫生系统的人力的岗位结构,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与卫生人员职责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是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的重要指标。依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设置岗位并明确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确定人员配置,以实现卫生服务目标。将岗位分成低水平操作岗位和高水平操作岗位,使岗位与用人、岗位与任务高度关联,更节省人力资本。

3.4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而情报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和实效性,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高层进行当前决策和行动方式起到参考和支持的作用的,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能力,才可以强化管理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清.卫生改革形势下的社区卫生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88-89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概念;内容;特殊性

1 社区护理工作的概念

1.1 社区护理的含义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应用公共卫生与护理学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动态、综合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1.2 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是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而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随着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其次是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还有医疗费用的高涨,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再有卫生资源分配不当;最后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

1.3 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主要是在城镇居民中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社区面积及人口下设若干社区卫生站,以方便附近居民就诊和接受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传染病的防治;②精神心理卫生保健;③环境卫生;④慢性病的防治与护理管理;⑤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⑥职业卫生与护理;⑦学校卫生保健服务;⑧院前急救护理;⑨临终关怀与护理。2 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内容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除治疗性的护理工作,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以英国社区护理及社区护士管理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三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香港社区护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区访视;第二:长期护理;第三:医院—社区连贯性护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这种连贯性的卫生服务体系。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社区护士的要求为全科培训。3 社区护理专业的设立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尚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的调查显示,76.19%的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为中专,尚有15.1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正规化的培训,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中专学历的护士成为社区护士的主流,他们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在职培训。4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4.1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院临床护理大多以疾病恢复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有别于医院护理。它是把人群做为整体,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

4.2 以群体为主,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的人群,社区护理工作是对整个社区的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社区护士任务促使整个人群健康。

4.3 独立工作为主,社区护理工作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医院护士是在执行医嘱下进行工作的。

4.4 以人为本,医院的护士属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的主要是患者,在院内工作。社区护士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社区护士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所以社区护士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4.5 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它与医院护理工作不同,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

4.6 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是相对稳定的,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所以护理需求也不一样。

4.7 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患病概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是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容易受到疾病和伤害侵袭;残疾人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非常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

4.8 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5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发挥重要的作用。适应社区需求、经济效益,全面、延续性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杜慧敏,于瑞英,杨晓蓉,等.现代护理城市社区居民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及研究[J],2006,24(12):2349-2350.

[3] 赵霖,朱雪峰.社区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92-93.

[4] 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8,7:1257-1258.

[5] 李彩福.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5-246.

[6] 林明色,吴华琨,胡穗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0):

【摘要】 社区护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提高社区群众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的护理服务活动。本文主要概述了社区护理的定义,分析了我国及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探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护理;概念;内容;特殊性

1 社区护理工作的概念

1.1 社区护理的含义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应用公共卫生与护理学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动态、综合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1.2 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是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而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随着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其次是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还有医疗费用的高涨,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再有卫生资源分配不当;最后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

1.3 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主要是在城镇居民中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社区面积及人口下设若干社区卫生站,以方便附近居民就诊和接受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传染病的防治;②精神心理卫生保健;③环境卫生;④慢性病的防治与护理管理;⑤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⑥职业卫生与护理;⑦学校卫生保健服务;⑧院前急救护理;⑨临终关怀与护理。2 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内容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除治疗性的护理工作,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以英国社区护理及社区护士管理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三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香港社区护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区访视;第二:长期护理;第三:医院—社区连贯性护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这种连贯性的卫生服务体系。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社区护士的要求为全科培训。3 社区护理专业的设立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尚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的调查显示,76.19%的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为中专,尚有15.1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正规化的培训,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中专学历的护士成为社区护士的主流,他们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在职培训。4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4.1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院临床护理大多以疾病恢复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有别于医院护理。它是把人群做为整体,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

4.2 以群体为主,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的人群,社区护理工作是对整个社区的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社区护士任务促使整个人群健康。

4.3 独立工作为主,社区护理工作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医院护士是在执行医嘱下进行工作的。

4.4 以人为本,医院的护士属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的主要是患者,在院内工作。社区护士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社区护士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所以社区护士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4.5 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它与医院护理工作不同,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

4.6 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是相对稳定的,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所以护理需求也不一样。

4.7 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患病概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是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容易受到疾病和伤害侵袭;残疾人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非常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

4.8 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5 结 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发挥重要的作用。适应社区需求、经济效益,全面、延续性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杜慧敏,于瑞英,杨晓蓉,等.现代护理城市社区居民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及研究[J],2006,24(12):2349-2350.

[3] 赵霖,朱雪峰.社区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92-93.

[4] 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8,7:1257-1258.

[5] 李彩福.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5-246.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家庭医生;工作室;上海长宁

中图分类号:R197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试图以政府直接供给的形式满足公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公益性的提高是否会牺牲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一直是各种医改政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效率的改进则是以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可计量和可考核程度为前提,如果不能对服务提供者团队成员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甄别和考核,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作为全国较早的新医改试点地区,上海市长宁区一直试图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进行完善,特别是引入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之后应如何细化之以提高团队成员的激励水平是制度创新的关键点。新的制度必须有新的服务模式与之相适应,服务模式也决定了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的方向。

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是社区卫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深化和发展。2011年4月,上海市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在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周家桥卫生中心”)成立。通过工作室这一服务载体的实践探索,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显然重塑和优化了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本文将对“家庭医生工作室”这一新兴服务模式的制度含义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05年起,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引领的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抓住了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益性问题”这一症结,并围绕着社区卫生公益性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国家新医改找到了重要突破口。2006年,国务院召开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方向、基本原则和执行框架。2010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先后提出“家庭医生”服务的概念。2011年国发〔2011〕23号文《国务院关于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从全科医生制度顶层设计上描绘了全科医生制度的蓝图。

2005年底,作为上海市首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长宁区,率先创新推广全科服务团队模式,并推行家庭签约制服务,但当时的服务基础、人才队伍、政策环境尚不能完全支持签约制服务;上海徐汇、闵行、青浦、金山等区也从2007年起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责任制医生”的健康管理模式;2008年,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区内试点居委责任制医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索;2009年,家庭健康责任制工作纳入区卫生局重点工作,并制定《长宁区家庭健康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试点探索;2010年8月10日,在“城市与健康国际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首次提出上海将全面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2011年,上海配合国家新医改方案,试点推进五项重点工作,试点家庭医生制就是其中一项,全市有10个区县参与试点工作。

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最早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社区卫生机构之一,早在2008年下半年,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基础上,开始实施全科医生居委责任制工作模式试点,并于2009年6月在中心全面试点。目前,中心家庭医生18名,分别承担19个居委会的家庭医生制服务。2011年4月,成立全市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陈华工作室”。

在上海尤其是长宁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内涵深化的方向和共识,国家对全科医生制度的设计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正当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探索热火朝天地进行时,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提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概念,并迅速得到了政府、舆论的响应,业内的关注以及居民的认同。那么,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成立究竟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还是一种暂时性的炒作手段?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及家庭医生工作室成立的背景上进行分析。

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需要服务载体来适应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社区卫生发展和全科理念深入实践的产物。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内起步较晚,大体经历了以功能转型为主的框架建设期、以公益性改革为主的体制机制改革期、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为主的内涵发展期等三个时期,而在三个不同时期,卫生服务的载体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框架建设期期,地段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及企业医院等逐步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逐渐成立了“三科一室”的工作模式,即医疗康复科、预防保健科、后勤保障科及办公室。然而,这仅仅是功能定位的调整,这些医疗机构的主要服务载体并未发生变化,仍然是内科、外科等专科。

(一)在体制机制改革期,社区卫生逐渐引入全科理念,提出“六位一体”的服务理念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卫生领域的人权及政府责任等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精神疾病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很多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对国民精神健康保障的主要责任,为所有公民(不管他们住在国内的任何地方)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精神卫生服务。但前述统计数据显示,精神卫生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精神病人因当地精神卫生资源的匮乏而遭遇到了社会排斥。“社会排斥”一词是由法国社会政策分析家和经济学家勒努瓦(ReneLenoir)于1974年在《被排斥群体:法国的十分之一人口》中首次提出,即用LesExclus(被排斥者)来表征“社会排斥”这个概念,这一概念强调了特定个人、群体和地区与其他个人、群体、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分离和排斥关系。按照勒努瓦的语境,“被排斥者”主要是指那些“没有被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的人包括单亲父母、残疾人、失业者、精神或身体有残障者、自杀者、老年病患、受虐儿童、药物滥用者等易受伤害人群”[2]本文中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指一些地区因未能被社会制度所覆盖而导致精神卫生资源匮乏,这些地区的精神病人被排斥出社会制度,无法在社会制度中寻求自身的合法身份和地位。精神卫生专门法律制度的排斥。

由于各地财政对精神卫生的供给能力差异较大,加之目前还没有从制度体制上很好地解决扶持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问题,致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精神卫生的贫弱地位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在精神卫生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直接导致当地精神病人在参与精神卫生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受到排斥进而影响到精神病人的最基本社会生活的实现。此外,“只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性投入策略则只是为财政能力强的地区提供精神卫生投入的政策依据,而对财政能力弱的地区造成了制度实施结果上的排斥。

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低的地区,精神病人的支付能力也相应较低。无论是当地的精神卫生资源配置,还是精神病人,都未能受惠于医疗保险制度。精神卫生资源空间配置中制度性社会排斥的消解构建普惠型制度体系。我国当前精神卫生资源空间配置存在制度性社会排斥的一种重要原因在于制度的不统一。因此,政府首要的责任在于构建普惠型制度体系。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将有利于为全国范围内的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一致的法律保障。而财政制度、医保制度的全国统一工作还任重道远。其次是加强政策执行的强制性。

全面发展各地经济。我国精神卫生财政投入结果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逐步拉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仅导致地方财政对精神卫生的供给能力差异,进而转化为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而且通过影响当地患者的支付能力而影响精神卫生机构的自我补偿能力,并最终对当地精神病人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实现全国各地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消解精神卫生资源空间配置中的制度性社会排斥具有深远意义。改变观念。有调查表明经济能力并不是影响政府向卫生领域投入的唯一因素,陈洋等[4]调查上海精神卫生筹资状况时发现浦东新区的政府财力较强但对卫生服务的投入不高,而经济能力较弱的崇明县由于政府重视而对卫生服务的投入很高,说明政府理念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影响甚大。有专家指出,政府观念在精神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5]因此,改变观念是消解社会排斥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艳

社区卫生服务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人力资源

1.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概念和内涵

1. 1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响,主张实行

1根据我国卫生部等十部委在1999年7月发表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为: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7]。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

1.2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公平与效率问题 卫生资源配置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社区倾斜,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这是世界公认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总体而言,近年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虽采取了一定的倾斜政策,公平性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我国区域间的卫生资源总量失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拥有量差别较大,城市卫生资源相对过剩,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40]。区域内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呈“倒三角”状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充分,影响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社区卫生服务每千人口医生数和每千人口护士数,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存在每千人口医生数较少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存在平均每人每年诊疗次数及每千人口每年住院次数相对较低、医生的工作效率不高、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也就是既存在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同时还存在功能性效率问题意义[8]。

1.3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根据《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的分析,卫生人员的总量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为快速发展期,60年代停滞不前,70-80年代快速发展,每年递增15万人,90年代后则缓慢发展,增长速度放慢[42]。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恰恰是在90年代末期才产生的。卫生部基妇司司长李长明曾经提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几个难点中,有一条就是关于人才问题:人才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基层卫生人员总体素质较差,观念陈旧,知识匮乏,技能欠缺,学历层次低是基本因素,亟须提高基层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进展

目前吉林省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通过现有城市卫生资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调整和重组建设而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1 以长春市为代表的一级医院或原有社区卫生服站,通过增加房屋和扩编等方式转型而来。这种类型主要是房屋、资金和人才短缺。

2.2 原有区级医院全部或部分转型进入社区,这些机构房屋基本可以满足,但人员较多,分流困难,适宜社区工作的人才少。

2.3 依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预防保健科,通过院内资源调整扩张,这类机构房屋调整基本到位,人员有一定基础,但是在如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资源共享和相对独立问题上存在体制问题,实际上是社区卫生与医疗在如何享有公共财政政策方面的矛盾。

这类机构房屋调整基本到位,人员有一定基础,但是在如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资源共享和相对独立问题上存在体制问题,实际上是社区卫生与医疗在如何享有公共财政政策方面的矛盾。

结论

1. 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基本公平

2. 政府应健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

3. 有效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4. 扩大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

5. 加大力度进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