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5-0097-03

1 引言

铁观音茶叶,属山茶科、茶属、茶种。其树是多年常绿灌木,根系发达,树姿开展,分枝稀疏,叶色深绿,富光泽,叶型椭圆,叶面隆起,叶片厚,质地脆,叶脉7对,叶缘波壮,叶齿纯稀。制成乌龙茶(工夫茶),茶叶外型条索卷曲圆结,沉重如铁,色泽绿润美丽,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强,具有天然花香和特殊香味“观音韵味”,当年清朝皇帝乾隆特封为铁观音茶叶。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又是全球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饮料。中国乌龙茶铁观音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茶叶含有含有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维生素C。具有解渴,提神,醒脑,减肥美容,降低血脂,抗疲劳,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防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固齿防龋等功能。

安溪是中国的铁观音茶叶发源地,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安溪铁观音茶叶(乌龙茶)栽培现有面积43333hm2,占中国现种植乌龙茶面积的30%,年产乌龙茶6.8万吨,占全国年产乌龙茶的40%、福建省年产乌龙茶的50%,是中国当前最大乌龙茶茶叶产区。安溪县人们历来以茶为生,以茶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中国茶都市场建于安溪。铁观音茶叶是中国的著名商标,茶叶质量很好,现畅销全球,年产值70亿人民币。几年来,福建省安溪县委、县政府,大抓铁观音茶叶质量,以品牌为手段,大力发展铁观音茶叶基地建设,现有铁观音茶叶生态茶园13333.3hm2。作者根据铁观音茶叶的发展,铁观音茶叶基地的建设,对铁观音茶叶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现简介如下。

2 栽培地概况

2.1 气侯及生态条件

栽培地选择于安溪县西坪镇发源地之乡――上尧村湖珍山。此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无环境污染,一年四季,气候暖和,雨水充足,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800mm,空气相对湿度81%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6℃,最低温-1℃,7月份平均气温26℃,最高温34℃,年平均≥10℃活动积温7000℃,年平均无霜期340d。栽培地海拔高度623~646m,坡位下,坡向东,坡度为21°。建园山上有马尾松,木荷、杨梅、卷斗青冈、樟树等混交林,林木茂密。建园之地属荒山荒地,植被芒萁骨、五节芒、苦竹。土壤为酸性黄红壤,土层腐殖质层一般,肥力中等,pH值4.5~6.5,属Ⅲ类立地级的荒山荒地。适宜铁观音茶叶栽培,栽培面积0.67hm2。

2.2 环境质量

铁观音茶园试验地设在湖珍山半山腰下无周围环境污染。茶园山上有马尾松,木荷、杨梅、卷斗青冈、樟树等混交林树种,林木茂密。在茶园周围营造木荷、酸枣、卷斗青冈混交树木隔离林带,茶园里套种红椿、降乡黄檀,肉桂、柚木、火力楠等树种,茶园具有多样性。茶园空气清新,茶叶属天然植物。经检测,大气环境质量符号CB3095-196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

2.3 水质土壤

茶园灌溉的水是山泉水,水质无被污染,水质纯净,经检测水质质量符合CB5084-1992规定的旱作物农田灌溉的水质要求,茶园土壤未受污染。茶园施用肥料,土壤一般都要经过检测,每年都要对土壤随机抽样化验2次,土壤环境质量经检测化验符合CB15618-1995中规定的一类环境质量,土壤无受污染。

3 栽培技术

3.1 规划整地

3.2.1 规划

2007年11月下旬开始规划,规划在湖珍山半山腰下,栽培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面积0.67hm2,种植茶树株行距30cm×30cm,种植75000~90000株/hm2。山顶有马尾松,木荷、杨梅、卷斗青冈、樟树等森林树木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大气中的CO2各种灰尘,吐出O2,调节气候温度,保持山腰铁观音茶园里的土壤湿润,能促进茶叶生长。在茶园里套种珍贵树种阔叶树150株/hm2,让鸟类栖息,可减少病虫海的发生,提高茶叶质量。

3.2.2 整地

2007年12月上旬开始整地,先将19~23°陡坡开垦,检去石头等杂物,再整成平畦。畦长度根据地形而定,每畦宽度120~150cm。在畦中挖条沟,深60cm。将沟中的黄红土壤挖放在一边,再把原来挖出来的表土挖回沟中打碎,并施一些过磷酸钙,与沟中土壤搅拌均匀。然后把原沟中挖出来的黄红壤打碎成成细土,挖回覆盖畦面。在一定的时间里,让畦中的表土发酵,可提高土壤肥力。

3.2.3 苗木选择

2008年2月上旬进行栽培,茶叶苗木要选择优质高产品种红心苗,枝叶茂盛,叶片革质层厚,无病虫害。茶叶苗木来源,由铁观音茶叶发源地本地就地育苗。苗木规格平均茶苗高25cm,地径粗0.2cm以上,其苗木符合国家茶叶苗木有关规定的标准。

3.2 栽培时间与方法

3.2.1 栽培时间

2008年2月上旬,在下雨天后,穴中土壤湿润,当天起苗,打黄泥浆(黄泥浆是用94%的黄红壤细土,5%的黄牛鲜大便和1%的钙镁磷搅拌均匀后,加水而制成的泥浆)后直接栽培。同时,每hm2并套种植珍贵树种阔叶树红椿、降乡黄檀,肉桂、柚木、火力楠等树木150株。并在茶园周围种植马尾松、木荷,酸枣、卷斗青冈等混交林带。

3.2.2 栽培方法

铁观音茶叶苗木栽培,根据苗木状况,茶苗栽培一定要栽紧踏实,采用“一埋一提二踩” 栽植。在栽植时,将原来的苗径在地面上增加1~2cm,并将穴面松土壅成面包型,这样可预防长期气候干旱穴面干燥,茶叶苗木不会枯干,或长期下雨穴面积水,茶叶苗木不会造成根系腐烂死亡。整畦苗木栽培后,要用稻草畦面覆盖2~3cm,可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2.3 以耕代抚

铁观音茶叶栽培的第1年,在茶园地里套种部分的农作物大豆、花生、地瓜,以耕代抚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茶树生长。根据2008年2月上旬的栽培,铁观音茶叶苗木基本成活,成活率达到100%。

3.3 茶树管理

3.3.1 水分管理

铁观音茶叶苗木栽培之后,若天气发生干旱,苗木要浇水,或长期下大雨,茶园要排涝,预防茶园积水造成茶苗浸水死亡。

3.3.2 合理施肥

茶苗种植30d左右,可以施一些农家肥有机肥水,适当在茶树傍边施一些经过发酵无公害的有机肥人、畜、禽粪肥料,肥料施后要用细土覆盖,避免肥料蒸发影响茶树的吸收,让茶苗木能吸收一定的营养肥料,促进茶树生长。也可根外施肥,喷洒发酵1%的人尿水或0.1%的尿素水,使苗木快速生根、根系伸展,及时萌芽、抽梢。

3.3.3 病虫防治

茶园发生病虫害普遍,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采用生物防治,也可采用食虫动物防治和无毒农药防治。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引入各种天敌捕食,以虫治虫,或寄生致使害虫死亡。在茶园常见的捕食昆虫有瓢虫、革令步行虫、蟑螂、蜘蛛等。寄生昆虫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大类,这些寄生性昆虫都会产卵生于其它昆虫的卵、幼虫或蛹的体内外致使昆虫死亡。也可以培养利用使害虫致使病虫害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来消灭害虫,或利用微生物互相颉颃关系来防治病害,常用的有青虫苗、杀螟杆菌、白僵菌。

(2)物理防治

在成片的铁观音茶园内,可设几盏激光灯。在激光灯光下建立水池,并在水池的水面上放一些柴油,在夜间时利用激光引诱害虫,使害虫落入水池中死亡。

(3)食虫动物防治

在茶园中种植150株/hm2珍贵树种――红椿、降乡黄檀,肉桂、柚木、火力楠。让鸟类吃虫,蝙蝠食虫,天敌治虫,可减少茶园中的虫害发生。

(4)农药防治

严禁高毒残留性的农药,一般使用低毒农药,可用808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或807菌粉剂防治,也可用波尔多液,亚硫合剂,松脂合剂,等药物防治,消灭各种害虫。

(5)采茶修剪

优良茶苗栽培后,由于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土层疏松湿润,苗木成活率高,茶树生长快,一季茶稍抽梢20cm~30cm,当茶树生长到秋季50 cm~60cm时,即可采茶,一般采摘茶叶片2~3叶,2~3a后,茶叶生长茂盛,分枝展开,萌芽更快。此时,为了茶叶茶青采摘质量,提高茶叶生长产量和质量,茶树采摘之后,要进行修剪。

2008年2月上旬栽培的茶叶,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茶树生长枝叶茂盛。每年每季的采摘,为了提高茶叶生长产量和质量,必须进行适当修剪,才能促进茶树发芽生长。母树修剪高度距地面一般50cm~60cm。一年要修剪两次,即春茶采摘后修剪,或暑茶后进行修剪,但不管春茶后采摘修剪,或秋季前修剪,修剪后都要施肥,一般施尿素或茶叶专用化肥,这样才能促进茶树生长,达到高产,成为高质量的茶品。

4 结语

经过两年的生产,一年四季春、夏、暑、秋茶青的采摘,对茶叶的验青,按鲜叶质量的嫩、鲜、净、匀程度进行检测。其茶叶嫩度的要求符合。茶青的采摘芽2~3叶,叶色深绿,富光泽,叶片厚新鲜。茶青无杂物。茶青叶片大小均匀。茶青经过晒青、摇青、炒制、揉烤,多次反复加工制成(工夫茶)茶干。其茶干,外形乌黑,条索卷曲圆,沉重,色泽绿润。经泡,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香气清芳高强,具有特殊香味“观音韵味。”茶叶品质极优,经检测符合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NV/T288-95《无公害茶叶》。

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建立无公害铁观音茶园,对无公害铁观音茶园的建设,栽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设置条件要求无环境污染。在铁观音茶叶周围要配套隔离林带营造树木,防止周边各种灰尘污染。在茶园里种植珍贵树种,让鸟类消灭害虫,可减少危害茶树。隔离林带树木和茶园的珍贵树种,在光合作用下可吸收CO2,吐出新鲜O2,保持茶园茶叶清洁。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园建生态茶园,生产有机绿色食品、无污染的保健饮品,是当今纯天然的高品味,高质量的健康饮品,使人们喝到铁观音茶叶人体健康健身有益美容。

优良品种铁观音栽培技术要求较严格,如今福建省安溪县现有铁观音无公害茶叶13333.3hm2。中国农业部和台湾省、日本、英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的茶叶专家经常到安溪生态茶园考察参观,了解铁观音茶叶的栽培、加工技术,感到满意。安溪铁观音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叶质量2009年被中国农业部、工商部门评为无公害放心型茶叶。安溪铁观音茶叶现畅销全球,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优良品种铁观音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永明.茶树良种[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 王国监.栽培基础知识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南大叶种;栽培管理技术;高产高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400-01

云南大叶种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茶品,它色泽比较的鲜绿圆润,泡出来的茶香气宜人,滋味醇厚,在当今市场上供不应求。如今,云南大叶种的种植和成效已经非常显著,它的培育和推广技术也在不断地成熟。但是云南大叶种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培育良种、合理施肥、土地养护以及茶树的采摘和留养等,不断加强技术的探索和革新,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一、做好育苗、养苗工作

做好育苗和养苗工作是云南大叶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育苗和养苗工作的时候,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茶苗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种苗的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大叶种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之一。广西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位于柳城县的北部,地势比较平坦,土壤属于黄沙壤土,土质比较肥沃,为保障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在进行茶苗种植时,要进行挖沟作业,开沟方式主要是采用拖拉机开沟,开垦的茶沟宽度和深度均是在45cm至50cm的范围之内,茶树行距大约间距是150cm。这样的茶沟能够保水保肥、通气比较良好,有利于茶苗的纵深生长。

(二)做好选苗工作

选苗工作对于茶树的生长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叶种的高产高效。在选苗时,应当选用壮苗,壮苗的评价标准就是“生长期为一到一年半,苗茎粗在0.4cm以上,苗高大约50cm,在距离地面12cm的地方尚有2片左右的大叶子,叶子颜色浓绿,种苗的根系比较发达,有很多须根。在移栽的时候应当采取短穗扦插壮苗的方式。因此,在选苗的时候,应当严格选择,进行专门培育,加强科学研究投入,繁育优良品种。

(三)带土移栽

为了保证种苗的成活率,在移栽的时候,应当进行带土移栽。移栽的时间应当把握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在移苗前,要对需要种苗进行修剪;在起苗的前一天,要对苗地充分淋水,当然,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处于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区,降水比较充裕,如果当时已经有了较大的降水,种苗地就不需要再淋水;起苗时,动作要迅速,起苗铲要锋利。种苗带土3斤左右,并且起苗时应当专人进行起苗工作,否则容易导致种苗断裂。

(四)充足供水

保证种苗成活的关键是进行充足的供水。除了在移苗时淋透水外,还必须在半个月内,每三到五天,淋水一次,在种苗发新根后,每七到十五天淋水一次。总之,是要保证土壤湿润,如果碰到高温干旱天,应当适当增加淋水次数和程度。

(五)追肥时要少量多次,勤施薄施

在种苗成长的时候,供足肥料,能够保证种苗的较快成长,并且这也是保证大叶种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肥料可以利用野生绿肥,也可以把铲除的杂草加入过磷酸钙在粪池内沤制水肥。在施肥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施肥原则:以水肥为主,以化肥作为补充。施肥的时候,应当先进行松土,再施肥。施肥量大约是每亩施水肥150担,硫酸按35斤,在二到六月份,水肥每月要施肥两次。在六月份前,要进行施肥攻梢,保证种苗形成健壮的骨架,施肥的过程要进行中耕除草,在六月份之前,要把茶园中的杂草除尽,在十月份以后,对全园进行中耕,清除杂草,把杂草覆盖在茶行中。

(六)进行适当地修剪作业

在种苗的成长过程中,要对种苗进行修剪,适当的修剪可以保证种苗的茁壮成长,为种苗的高产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种苗的修剪作业,第一次主要是在移栽前进行修剪,第二次主要是在移栽种苗10个月左右,要进行分段修剪,修剪的标准是:枝条茎粗0.4cm左右,新梢上大约有7、8个叶子,枝条呈现出了明显的木质化的程度。

二、进行合理的采摘和留养

对茶叶进行合理的采摘和留养是保证大叶种高产高效的关键。因此,在对茶叶进行采摘和留养的时候,要把握好茶芽的生长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采摘和留养的关系。

采摘和留养是茶树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看似矛盾,实际统一。采摘虽是种植茶树的目的,但是留养是进行采摘的重要保障和条件。茶叶的采摘标准是:先发先采,后发后采,合理采留。在采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茶芽生长到一芽三叶或者是一芽四叶的时候,要采一芽两叶;留叶的时候应当根据茶树的长势和季节进行不同程度的留叶。我伏虎华侨农场茶厂,在采摘茶叶的时候,坚持了合理的采摘制度,3000多亩的良茶种植基地,产量获得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发作严重影响了茶叶的高产,我厂的茶树病病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叶枯病。我厂防治病虫害主要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过程以农业技术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主要办法。

在农业技术防治方面,我厂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和栽培工艺,达到防治效果。例如:在种苗修剪过程中,修剪和清除有病虫害的枝叶;在采摘过程中,摘去受害芽叶;还采取对茶园中的遮荫树涂刷石灰水的办法,阻碍成虫产卵或孵化。在药剂防治方面,由于我厂的种茶面积较大,因此,在药剂防治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喷洒工具对园种的茶树进行喷药作业。除此之外,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我厂还专门成立了病虫害防治监测部门,对茶树做好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时期。

四、加强茶园管理

我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茶树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为了保证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我厂完善了对茶园的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茶园管理体系。一是从组织结构上成立各级管理组织,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负责本部门的管理工作;二是从种苗的栽培技术上不断加强管理,适时地进行园中的修剪、除草、施肥、采摘和留养工作,不断完善茶树的种养技术。

结语:

云南大叶种是我国的著名的茶树良种,它生产出来的茶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但是,云南大叶种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培育良种、合理施肥、土地养护以及茶树的采摘和留养等工作水平,不断加强技术的探索和革新,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吕永康,熊昌云,崔文锐,闫刚.云南省普洱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农艺学,2013(59).

[2] 吕永康 ,熊昌云.新茶园建设与茶苗移栽的教学实践[J].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学报,2012(63).

[3] 徐思珍.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工艺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交流探讨,2013(83).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生态 无公害 茶叶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76-01

要想完全实现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就需要对原有的茶园进行详细的考察,如果能够满足建设原生态茶园的条件,可以对其适当的改造,使其完全符合原生态、无公害茶园的条件,而如果已建成的茶园并不满足建设原生态茶园的条件,可以改变种植的种类,然后再对周围条件进行调整改变,经过几次轮换之后,再对茶园进行总体的评价,直至满足条件。

一、栽培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重要意义

茶叶作为我国人民喜欢的饮品之一,研究其栽培技术意义重大,在当今这个提倡原生态无公害食品安全的社会里,研究原生态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可以将其作为国家形象,向世界推广,从而提高我国的世界地位。这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从个人角度讲,这也是我国公民对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原生态的茶叶栽培主要需要多个条件,比如土壤质量,并不是什么类型的土壤都适合种植茶叶,所以首先应该选择好质量优良的土壤;环境质量,茶叶的种植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只有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才适合种植茶叶;后期管理,尤其是灌溉的管理,不能过多也不多过少;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在修建茶园时,还要保证6km之内不存在有毒气体,而且要保证水源清洁空气质量优良,上述这些条件都属于外在的条件,而影响原生态茶叶的栽培质量另一因素就是技术,也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现代栽培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提高整体栽培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临海市兰辽林场栽培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基本条件

原生态以及无公害茶叶的栽培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最基本的就是没有污染源,无论是水源,还是空气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因此对生产基地的选择就至关重要,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力,保证能够长期种植茶叶;其次,就是周围不能有污染源,以免影响茶叶的长势以及土壤的生产能力。如果对要全面实施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就需要对已建成的茶园进行考察,如果周围条件以及土壤质量都符合条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将其改变为原生态的茶园;而如果茶园不能满足无公害栽培的基础条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就是改变种植种类,经过多次轮换之后,再对其进行整体评价,直到符合原生态、无公害茶园的要求即可。

三、防治虫害的方法

上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原生态以及无公害茶叶栽培的重要意义及其条件,从中我们能够深刻的了解到,栽培原生态以及无公害的茶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首先要满足基本条件,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而防治虫害就是养护的重点,如何进行虫害的防治呢?笔者总结如下:

1、防治

在改植或修建新茶园时,应当选种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茶树,在进行采摘时要进行多次、分批采摘,要对小绿叶蝉、白星病虫等对茶树生长的有害的病虫进行控制。工作人员在对茶树的护理中要在固定时间对茶树进行修剪,保证每颗茶树的高度要低于85 cm,这样可有效防治毒蛾、黑刺粉虱等类型的病虫害发生。此外,在秋末时期应当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并适当地施用有机肥料,这样可将土地中生存的害虫杀死,降低次年茶园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防治及物理防治

对茶园中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时,对茶园中的多种寄生昆虫加以利用。例如利用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来对茶树中害虫进行治理,同时对这些益虫的天敌进行人工干预,防治益虫因天敌过多而消失。所谓物理防治就是通过人工对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对茶叶有害的虫类进行捕杀,在捕杀过程中可利用害虫趋性采用异性诱杀或灯光诱杀法。此外,对茶园中的杂草可利用人工对其进行铲除。

3、防治法

对于茶叶树种的一些害虫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都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只能采用化学防治。在无公害茶园中采用化学防治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农药。在进行农药喷洒时一定要使用低容量的喷雾器进行农药喷洒。利用篷面扫喷对篷面害虫进行处理,采用低容量侧围方式对茶树下部以及中部的害虫进行处理。采用以上喷药范式的主要原因就是降低药物残留。确保茶叶中的药物残料能够达到无公害茶叶的标准。在进行农药喷洒时严禁使用氧化乐果、六六六等高毒性、高残留的药物,这些药物虽然能大幅度的杀死害虫,但同时也会使茶叶中残留药物,导致茶叶不符合无公害标准。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的根据GB/T8321和GB4285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在处于非生产季的无公害茶树进行害虫防治时,可以采用矿物源农药。

四、施肥方法

原生态以及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对土壤自身的肥力有一定要求,但是也并不代表全部依靠土壤自身的肥力,不进行后期的施肥加工,换句话说对于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来说,对其进行一定的施肥也是由必要的,但是其施肥遵循一定的方法,保证化肥效果的正常发挥。

在对茶树的施肥量及施肥时间的确定上要依据茶树的生长状况、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及其有关条件。合理的施肥方法对茶园中茶树的生产以及茶叶的产量都有着重大影响。在施肥时应当对化学肥和有机肥进行配合施用。不能出现施用单一肥料的状况,因为施用单一肥料不符合茶树在生产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不利于茶树生长。若对茶树施用有机肥或农家肥,在施肥前要对施用的肥料进行无公害处理,确保施用的肥料中的有害物质符合有关标准。此外,施用的微生物肥料要达到NY/T227中的所有要求。

对茶树的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环节,基肥中施用的主要为有机肥。在种植茶树时要先开沟再施肥,沟深应在20 cm以上。一般情况下施用饼肥量应为260~400 kg/667m2,若施用的是农家肥,那么应将肥料施用量控制在1300~2 000 kg/667m2左右。对于茶树的施肥必须要结合茶树生产的土壤环境,对磷肥、钾肥等营养肥料进行选择。在进行追肥时,主要依据茶树的生长规律来选用化学肥料,对于追肥一般在采摘茶叶之前的14 d左右开沟施肥,此时应对开沟深度加以控制,通常情况下应控制在10 cm左右。在进行追肥时一般应将追用的化学氮肥施用量控制在14 kg/667m2以内,同时,在1 a内氮肥的追肥量不应大于64 kg/667m2。在完成对茶树的施肥后要马上进行盖土,再通过对茶树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解,然后再施用叶面肥,一切施肥工作都应在茶叶采摘前10 d前停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研究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意义都非常重大,其栽培技术注重的是栽培细节,保证各项栽培环节都能够满足要求。原生态无公害的茶叶也要对进行施肥处理,但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本文是笔者多年在临海市兰辽林场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够为茶叶栽培人员提供借鉴,发展我国无公害技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苏南茶区;普洱古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84

1 苏南茶区自然条件概述

以太湖为中心,苏南平原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地势,苏南平原、湖荡平原、圩田平原、水网平原、湖荡圩田平原土壤水源条件良好,土地肥厚,十分适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非常发达。在西部和西南一带还有一定面积的丘陵山地,坡度较为平缓,适于种植果、茶、桑等经济作物。苏南地区境内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丰沛,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多种耕作形式的发展。苏南地区的湖泊在主要农业区域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有利于经济作物和农田灌溉。

在苏南地区开展经济作物多样化研究尤为必要。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分析得出,通过采取土壤管理和树冠管理的茶树相关条件,如树高、树幅、新增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量和鲜叶产量等,都高于云南古茶树采取传统栽培措施管理。因此,笔者在苏南茶区就引进云南普洱古茶树和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做出探索性的尝试,为苏南地区经济作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2 普洱古茶树概述

普洱茶产业作为云南地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普洱古茶树作为珍贵的经济作物和文化瑰宝,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合理的利用古茶树等自然资源满足“茶叶加工”对原料的需要,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普洱古茶树,保持和改善茶叶产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和增强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功能,遵循大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优化和改进茶叶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实现普洱古茶树的保护和茶叶生产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普洱古茶树的保护和发展,是当前茶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目前,云南普洱茶的本地深加工还较少,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初级产品大量外流省外企业。相应的,对于普洱古茶树的研究和传承显得十分重要。

3 不同栽培管理技术对普洱古茶树的影响

在苏南茶区中引进普洱古茶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地研究。

古茶树树龄很高,根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很弱,吸收的养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茶树地上部分的养分需求,长期养分不足会导致茶树生理失衡,新生枝生长缓慢,很多枝干会枯萎和败落。

茶树的采集部分是新梢嫩芽,采摘后减少了光合作用,影响了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妨碍了茶树的新陈代谢。为了改善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精耕、合理施肥、轮枝采摘、保留夏梢的栽培措施,促进古茶树的新梢生成,增多叶片数量,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增加有机养分的合成,让古茶树树高和树幅得到相应的增长。

与传统管理相比,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的试验后,茶树叶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加64.97%;树高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加128.69%;树幅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加115.43%。新梢年生长量与对照组比传统管理相比平均增加63.562%。

实验表明,精耕、合理施肥、轮枝采摘、保留夏梢的栽培措施可以有效的培壮古茶树,引入古茶树和最好的栽培组合措施是精耕、合理施肥、轮枝采摘、保留夏梢。试验采取的精耕、合理施肥措施对古茶树的合理茶叶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与传统管理相比,引入普洱古茶树的鲜叶产量分别增加54.73%。

4 苏南茶区引进普洱古茶树的栽培管理总结

苏南茶区引进普洱古茶树的栽培管理应是以树冠管理与土壤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采取1年2次的精耕细作,可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和养分的流失,保持普洱古茶树的耕作环境和生态环境;普洱古茶树的整体施肥措施应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解决茶树养分来源的多样性;合理采摘芽叶,增加合理的着叶量,促进茶树的良好生长态势;在普洱古茶树采取了有效的精耕、合理施肥、轮枝采摘、保留夏梢的栽培措施后并不影响古茶树的有效产出,反而恢复了树势,增大了树幅并提高了茶树鲜叶产量。

5 结语

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分析可知,通过采取土壤管理和树冠管理的茶树相关条件,如树高、树幅、新增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量和鲜叶产量等,都显著的高于对云南古茶树采取传统栽培措施管理。因此,笔者在苏南茶区就引进云南普洱古茶树和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做出探索性的尝试。减少因为引入和移植对云南古茶树与传统管理造成树势的衰退,对普洱古茶树在苏南茶区的引进和栽培管理做出了分析,在引进普洱古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以期为苏南茶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玫,王平盛,唐一春,等.中国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01):123-126.

[2]黄兴奇.云南作物种质资源(茶叶篇)[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3]唐一春,杨胜美,季鹏章,等.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02):518-521.

[4]齐丹卉,郭辉军,崔景云,等.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J].生物多样性,2005,13(03):221-231.

[5]宋永全,苏祝成.云南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05):108-111.

茶叶栽培技术规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要性;原因

云南省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类繁多,品种优良。云南大叶种茶是我国最优良的红绿茶品种之一,产量高、品质好,闻名全国。茶和咖啡、可可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天然饮品,其商品性很强。现在茶已从单纯饮用发展到旅游、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茶的综合利用得到广泛开发,市场前景看好。茶叶是云南省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是山区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茶叶生产可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云南省现阶段茶叶生产中,平均单产比较低,低产茶园面积比重较大。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1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性

(1)发展茶叶生产,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以及提高单产和品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林地管理使用等林业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核桃、梨等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山区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采取新垦或利用耕地新建茶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很小。要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只能依靠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通过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采取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发展茶叶生产的目的[1-2]。

(2)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遵循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栽培生产的茶园一般有经济价值的时间为40~60年。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而产量降低,现在的高产茶园,几年后也将衰退为低产茶园,也将进行改造,故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种植生产中常规性的生产手段。现阶段,云南省茶叶生产中,低产茶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叶产量的快速提高。根据云南省茶叶协会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种植茶叶28.07万hm2,其茶叶总产量17.2万t,平均产量613.5kg/hm2,即大约有50%的茶园产量都在750kg/hm2以下,亟需改造。为迅速提高现有茶园单产,并延长其经济年限,低产茶园改造已成为现阶段的紧要任务。

(3)改造低产茶园可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云南省山区面积广阔,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根据各地近年新建和低改茶园的经验,大部分茶区实现大范围茶叶产量超过1500kg/hm2并不困难。在目前的低产水平条件下,通过改造,茶园的增产潜力是巨大的,一般2~4年即可实现大幅增产。同时,改造投入少,且茶叶质量也随之提高,有利于生产加工优质茶叶,提高产值。

2低产原因分析

低产茶园的形成除因为树龄长、树势衰老外,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主要原因:①茶树品种混杂。因为地区间调种繁殖造成品种混杂。例如巍山县在20世纪90年代调种繁殖并种植的茶园就出现混杂有“大黑茶”品种的现象,造成茶园产量低,品质差。②生态条件不适。茶叶生产缺乏统一规划,有不少茶园建在坡度大于30°的山坡,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干旱缺水,建园基础不牢固,茶树生长不良。③栽培管理粗放,投入少。茶园在新建时初植密度不足,有坡地单株单行栽植;在管理上重采不重养,茶农修剪、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不到位,造成茶园生产力低下,茶树早衰低产。

3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要点

3.1树体改造

茶树树体改造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①树冠改造。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铡。利用其他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更新茶树枝干,通过2~4年优化管理,培植、整理树冠,便于采摘。②根系改造。根系更新改造一般可在树冠改造前进行。主要通过深耕断根,增施肥料供新根的吸收和根群萌发。

3.2园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营养的源泉。园良要抓好以下3个方面:①保梯扶埂,搞好茶园水土保持。②深施有机肥,加厚耕作层,改良土壤。③加培客土,投放“山基土”,培厚土壤[3-4]。

3.3园相改造

改造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坡度在30°以上的退耕还林;平地、洼地(茶地积水,茶树因湿害生长不良)茶园进行淘汰;茶园缺株、断行严重的,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植,保持密度不低于4.5万株/hm2;逐渐以良种代替老树;对茶园道路、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等应加以重视和建设。改园的同时重视生态茶园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以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对于生产年限较长、经过若干次更新、树势恢复能力弱的茶园,则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

3.4加强改造后的管理

茶园改造后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增施肥料;二是修剪养蓬;三是合理采摘,采养协调;四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小结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度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只有依靠改造现有茶园提高单产来实现产量的增加。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种植生产中常规的技术内容之一,当前云南省茶叶生产平均产量基数低下,待改造的低产茶园面积比例较大,客观上形成了改造低产茶园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较大经济效益的现实,也自然成为当前发展茶叶产业的重要手段和机遇。现阶段待改造的低产茶园比例较大,且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种植经营的零散茶区,产量低,收入薄,影响茶农改造和投入的积极性。改造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各级农业服务部门、社会茶叶生产经营组织要对目前低产茶园改造高度重视,争取和借助各级财政、社会资金的扶持,进一步核清当前茶叶生产状况,在开发茶叶商品流通市场的同时,引导茶农积极改造低产茶园,以了解低产茶园改造的实际情况,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通过引导、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茶农对低产茶园改造的积极性和科学种植水平,在社会资金及财政资金扶持下,抓住机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改造完成一批(全省预期6.67万hm2)低产茶园,实现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又一次飞跃,增强茶叶发展后劲。

5参考文献

[1]唐应和.景洪市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云南种业,2010(9):10.

[2]田伟儒.浅谈山区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丽水农业科技,201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