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现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管理属于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所需的护理人员较多,且工作时间十分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广阔的专业知识,这时仅仅依赖护士长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1]。该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发现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成效显著,可在手术室管理中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手术室护理人员16名,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1.2±1.8)岁。实验组共有手术护理人员16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8±1.1)岁。再分别于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室中选取出55例手术案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对象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护理部门每个季度所需要进行的交叉检查内容,将手术室的的质量管理分为6个质量控制小组,分别为教学组、压疮组、消毒组、管理质量监测组、护理文书检查组、五常法组。每个质量控制小组设置质量检控员2名,监控员的选择经过科室领导层的详细考察,选取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担任[2]。并在科室内形成以科护士长、护士长到质量控制员、专科组长的四级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3]。科护士长以及护士长主要负责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整体把握,各质量控制员主要负责所属质量小组的护理质量问题,并对所在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做好反馈工作。依据其中检查出来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各手术室开展的手术与专科组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配合。②各质量小组的主要控制内容。五常法组主要负责对手术室内部区域划分是否科学合理进行检查,并检查手术室内的环境是否整体、是否做到无菌,符合手术开展的要求。对手术室内的各类标签是否完整、标识是否清晰以及会议记录、药品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教学组:负责对手术室开展的和列培训计划、以及培训落实情况、业务学习情况等进行核查,对护理人员的三基操作落实情况等进行考察。压疮组:对压疮进行评估检查,预防压疮的发生,并对压疮情况进行预防登记,检查患者的手术安置是否科学合理[4]。消毒隔离组:对手术室中无菌物品的放置进行检查,还需要对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室内氧气湿化瓶以及相关吸痰装置的放置、内镜处理情况、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手术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岗位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主要负责将术中护理工作记录单以及手术安全核查单、医嘱签名单等进行检查。③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依据手术室中质量控制员以及专科组长的反馈,并结合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每一小组的质量评价标准。经过手术室的全体人员讨论后修订。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及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病房病历等相关情况是否符合标准。④明确质量控制员的工作职责。质量控制员根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定期定时对质量进行检查。另外护理文书的质量检查员对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记录的质量进行检查[5]。质量检查控制员对检查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并在每周都将质量检查的结果汇总出来报告至护士长。相关人员就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⑤定期开展培训。对于手术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告知其参与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高。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可在科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需要严格掌握相关的质量方案,之后再由护理组长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讲解。向每位成员发放质量控制标准表,对于其中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标注,并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积极开展组间讨论。讨论结束后可组织专人对其进行调整修改。每个质量小组的成员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成员的护理质量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质量、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开展质量、心理护理开展质量以及护理科研质量等等。每个季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做好统计记录,防止出现较大误差。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0.25±1.23)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2.35±1.87)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1.21±0.98)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1.24±1.97)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2.54±1.11)分。实验组护理操作得分为(97.24±0.74)分,护理科研得分为(95.85±1.24)分,基础护理得分为(98.21±0.54)分,健康教育得分为(95.37±1.38)分,心理护理得分为(97.44±1.72)分.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这种管理模式是在现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提出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程度激发,进而促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相较于之前得到显著增强。由于质量控制小组的分类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基础护理小组知识对手术室中的区域划分、手术室环境等进行检查。压疮控制组则是对患者的压疮进行评估、治疗,并商讨如何做好患者的压疮预防工作。消毒隔离小组主要是对无菌物品的放置以及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患者手术时的摆放是否合适进行检查等。通过将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由单一的护士长控制改为四级管理模式,就可对管理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晰,形成层层负责的体制,使得手术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得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控制。另外,在手术室中设置不同的质量控制小组有利于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并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增强[6]。在手术室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后,科室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护理部门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有效提高。护士可直接参与到手术室的管理之中,不仅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手术室护理工作骨干,还可以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积极发挥个人的才能,使得科室的凝聚力、专业发展活力都得到显著增强。将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对质量控制的标准以及内容集体制定,可使得各项工作的重要性都得到明确。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以管理者经验为主的现象,有效提升管理的水平。另外,在手术室中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可将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量化,并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科学评分,以此作为每位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种方式也体现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以及客观性,更令人信服,有利于在科室内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作者:时征 单位:济宁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素云.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9):94-95.

[2]张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108.

[3]李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10-111.

[4]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67-168.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25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27.6±2.2)岁;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25人作为观察组,女25例,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7.7±2.2)岁。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手术室护士必须要有责任心及工作经验,同时具有法律意识,因此治疗控制小组的组长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成立5个质量控制小组,每组由1名组长和4名护士组成,由组长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不定期进行抽查,若出现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并提出处理方案。5个小组分别为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每个小组必须掌握本组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指标,每周汇报1次工作,每个月进行1次会议。②明确组内质量控制的内容:管理质量检查组需进行管理检测工作,负责落实规章制作的执行情况,岗位的职责落实及工作流程;消毒隔离组需执行无菌操作,检查无菌物品摆放,对一次性消耗品做月计划,及时提供无菌物品;护理文书组需检查护理表格的完整性、正确性及真实性;教学组需落实对实习生、护士的教学计划,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五常法组需检查手术室的卫生,手术室的区域划分,手术器械及药物的摆放,手术的记录,不良事件的记录,物及应急药物的准备,医疗废物的处理。③质量控制的措施及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定制质量管理标准,并制成质量控制手册,通过学习发现问题,组间讨论修改,要承担自身职责,每周不定时地抽查质量检查及监督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包括手术器械的数量不符、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全、损坏贵重的设备仪器、急救箱内药物不全、药物器械的摆放较乱、药物出现外漏、漏签医嘱;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每个季度进行评分1次,满分100分,包括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总体质量平均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总体质量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前馈控制;手术

手术室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科学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推动作用。客观上而言,手术室护理的好坏可以作为评价医院护理工作的指标,换言之,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医院护理质量成正比。之所以进行手术室护理是为了降低手术过程中因为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简言之,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室护理有直接联系。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但是就目前的手术室护理而言,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这是因为患者的流动较频繁,并且病情不稳定,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在这样的状况下就会造成护理的不足,也很容易出现护理缺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1]。这200例患者年龄都在20周岁以上,75岁以下,认知功能良好,家族及本人不没有精神疾病,手术后恢复良好,没有手术后遗症。以此为标准,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占100例患者,实验组中的100例患者中有男女患者各占50例,年龄在20~70岁,患者中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有50例,

择期手术的患者有50例,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有60例,四肢手术的患者占30例,实行脊柱及颅脑手术的患者有1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患者有70例,女患者有30例,年龄在20~65岁。急诊手术的患者有65例,择期手术的患者有35例,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有45例,四肢手术的患者有25例,实行脊柱及颅脑手术的患者有3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各方面的差异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性别还是年龄都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选择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的100例患者采取前馈控制的方法,而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则选择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2]。

1.2.1为了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利益,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在进行手术前,护士长应该建立健全手术室质控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才能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利益,保证患者安全。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要及时的总结分析,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犯,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当然,仅仅是找出问题并不可靠,关键的是找出解决措施,面对手术中的安全隐患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从根本上规避风险。除此之外,组织医院手术室的护士学习相关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3]。

1.2.2手术部位出现差错,手术过程中器械准备存在偏差差,物理、化学损伤,药物错用,输液不正确,输血不恰当,保温不合理,患者的标本遗失等等都是本院手术中常见的护理缺陷。通过以上介绍分析,通过制定表格规范手术室护理的内容。

1.2.3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监督体系,护理安全的预防机制要不断完善。护士长要将护士进行分组,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组,然后每组选定小组长对小组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具体分工,护士长要按时对各小组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并给与评价,各小组成员要根据护士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改正,完善整个护理体系[4]。

1.2.4手术室护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因此,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护士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为护士安排培训课增强护士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安排护士参加各种演讲课程并参加有关考试等等都有利于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5]。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缺陷的发生状况进行观察。进行手术室护理的护士应该在患者手术后一天对手术的患者进行访问,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及手术护理的满意度,通过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表有两个选项分别是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实±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也即是采取前馈控制方法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简言之,前馈护理相对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好。患者对前馈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在前馈控制方法下患者的心理状况良好。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前馈控制又名预先控制,前馈控制实质上就是在手术开始时对手术的结果进行预测的结果。可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与与预期的偏差。前馈控制在手术室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预防性的控制,可以减少不良状况的发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这样一来,患者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更高。实行前馈控制,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熟悉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宗旨及原则,然后再在手术室中查找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发现护理中的缺陷。发现护理缺陷后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实行这样的手术室护理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状况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能够减少风险。除此之外,前馈控制对护理护士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不断提高护理护士的综合素质,通过小组管理的方法,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护理护士应该各尽其职,在岗时应该认真严谨,保证护理工作的效率。

研究表明,在手术室护理中前馈控制较常规护理更佳,患者及其家属对前馈控制的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见,前馈控制有利于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并且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玮娜,何丽云,于美华,等.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0-142.

[2]李淑英,徐英华,方亚群,等.前馈控制在骨科护理缺陷中的导入与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54-156.

[3]郑一宁,单秀莲,付凤齐,等.前馈控制与护理安全盲点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6(12):33-36.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范文第4篇

1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1.1小组人员组成与职责

由手术室3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设组长1名,组员2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及制度落实,组员1名负责手术前后工作环节的检查,另1名负责手术中各项工作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总结反馈及材料归档,负责标准的制定及修订,负责护理人员安全知识及安全管理标准培训。

1.2检查要求

要求管理小组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敢于管理,善于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对出现的问题对事不对人,认真做好反馈控制,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有人管,各个环节把好关,并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补充修订标准。

1.3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自测标准。 根据手术室工作流程,确定8个环节,每一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3.1制度落实情况(1)建立科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全员参加医院安全知识培训;(3)参加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会议;(4)有安全问题分析报告会记录;(5)有科室持续改进措施和记录。

1.3.2手术前病人查对(1)由巡回护士负责接手术病人,接病人时做到十八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前用药、药物试验结果、禁饮禁食情况、血型及乙肝十项、HIV、生化结果、手术同意书签字、术区皮肤、所带物品;(2)患者入室后再次与麻醉师核对病人,要求准确无误并双签;(3)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核对手术部位。

1.3.3手术物品查对(1)严格执行手术清点4次查对制度,即:打包时查对,手术时查对、关体腔前查对、关体腔后查对,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2)术中需要增加的物品如缝针纱布等,必须由巡回护士传递并及时记录;多个手术连台进行时,必须清点完毕后开始手术。

1.3.4输血管理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做到2人核对,核对后双签;取血、输血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用后血袋放在固定位置以备查对。

1.3.5用药管理严格执行药物三查七对制度;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外用药与静脉用药分别放置,基数标识清楚;术中用药时必须有两人核对,包括瓶签药物浓度、剂量、用法;用过的药瓶放在固定的位置,以备查对;局麻用药应与医生核对,如需加肾上腺素时,应事先问明计量,并查看病历,如血压过高应请示手术医生后执行。

1.3.6环境管理(1)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2)专人看护病人,使用约束带防坠床;(3)平车两侧加护栏或约束带;(4)防电刀烫伤:严格把住仪器质量关;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正确使用电刀电极片;手术床铺橡胶单,头架用布包裹,以防导电;手术中严密观察电极板附着处,严防电极板移位、皱折,引起电流强度不均造成烫伤;指导医生正确使用电刀。

1.3.7标本管理严格执行标本送检制度和流程;标本放置和送检时双人核对并双签;建立家属看标本制度与流程。

1.3.8院内感染控制(1)控制切口感染的4条途径:手术室空气消毒应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空气净化;手术中用物灭菌达标;医护人员遵守洗手操作流程,确保洗手后达标,每月进行检测,有记录;术前患者皮肤准备符合要求,特别是腋下、脐孔、会的清洁达标;(2)手术中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3)保护切口:切开皮肤及缝合之前应再消毒,皮肤切开后,应用无菌纱布垫或医用薄膜保护切口;(4)保护腹腔:切开胃肠、胆囊、胆管等空腔脏器前,应先用无菌纱布垫遮盖,保护周围组织,避免内容溢出污染手术视野;各种消毒效果检测合格。

1.4实施方法

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检查,检查者每日不定时对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及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每周一次全面检查,每月一次互查及总结反馈,针对问题及时召开总结分析报告会,对每次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指出,要求立即改正并在自测表中登记,并注明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纠偏。每月进行一次护理安全分析报告会,由组长进行总结反馈,由责任者进行分析,指出整改措施。

2效果

护理安全自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及护理质量标准的落实,安全管理问题逐年下降。制定的自测标准,经过实施逐步完善,科学、严格、细致、涉及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月末护理安全报告会上,由责任者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即教育本人,有教育及警示他人的目的,真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3讨论

3.1手术室安全管理自测标准的制定规范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8个环节,内容落实到位,质控组长、护士长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并做好结果记录和分析讨论。规范了手术室安全管理,使安全问题逐年下降,并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加了全体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做到每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患者手术安全着想,确保手术安全。

3.2提高了护士长质控管理的效能,保证了工作质量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要求护士长和质控小组人员引用“零度宽容”[1]理念,对工作中的失误、缺陷绝不宽容,依据这个理念,采取护士自查及相互检查的横向检查方法。能全面、及时、客观地掌握手术室安全管理信息,为护士长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有利于护士长在管理中针对问题纠偏,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3.3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2]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重在做好前馈控制,因为前馈控制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3],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前馈控制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连斌,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初探[J].医院管理,2002,9(6);587.

手术室护理质控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要职责。为了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治疗效果,临床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而其中保证护理质量关键在于质量控制[1]。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该次研究中,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3年5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人员10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该院从2013年6月开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1.2.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选择组员后,明确手术室护理组员的具体职责,建立5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共5名成员,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与,并从中挑选1名组长。护士长负责全面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各组质控小组负责对所属小组进行护理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5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熟悉了解该组质量控制内容、标准以及质控所考核内容,且定期汇报质控工作内容,组织所有人员每月1次质控管理模式会议。1.2.2各组质控内容。①教学组,其内容为制定并严格落实实习护理人员以及新护理人员的教学实习计划,并有计划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再教育,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而且应认真检查记录以及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②五常法组,其主要内容为检查手术室环境、区域划分是否合理,药品摆放是否整齐、标签是否清晰、手术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是否完整,准备充足的应急物品,了解一些品的供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③护理文书组,检查填写的护理表格是否准确、详细、真实以及护理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照规范书写。④管理质量检查组,参与医院的管理检测工作,负责监督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具体落实情况。⑤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物品的具体摆放情况,规划好一次性物品的用量,并提供足量的无菌物品。1.2.3质控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质控标准各科室的质控成员每周要对护理质量进行随时抽查、监督。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组注意检查无菌药品使用情况,护理人员文书组质控人员要抽查病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控人员实施检查记录情况,并将质控结果定时汇报给护士长以及组长,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之后每月要质控人员积极参与汇报,讨论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鼓励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积极鼓励工作表现优异者。1.2.4质量控制措施。护士长组织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并制定符合各科室的评价标准,制定后给每位成员发放质控宣传手册,提高成员对质控内容的了解掌握,同时发现问题并标注,小组讨论后整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总结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小组各质控组平均得分

观察组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一个医院的存在之根本为护理质量,这也是医院的核心内容。手术室护理质量主要由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所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较多,且工作时间比较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不能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控制[2-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医院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将单一的护士长管理,改变为由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实施四级管理,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形成全过程无缝隙、全方位的有效控制管理[4-5]。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标准化等特点,其指定的质控标准内容更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更为合理。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管理者为主指定标准进行检查、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情况,实现人人参与共同进行管理的模式。质控成员定期对护士汇报工作,为每位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便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公正评价评分,体现质控管理公平客观。该次调查表明,实施质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未实施质控管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完善护理实施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将质控护理理念贯彻落实,让护理人员学到更多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理念。同时该质控模式下形成规范、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实施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整体性提高。

作者:李家秀 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姜晓惠,李景维,齐先超.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6):578-579.

[2]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10):167-168.

[3]罗颖.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