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思维培训

小学思维培训

小学思维培训

小学思维培训范文第1篇

一、形成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氛围

⒈创建思维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新知背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好学、探索、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这时,教师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就轻而易举。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它的面积有变化吗?”学生回答:“它的面积没变,还是6平方分米。” “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借助操作性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而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设计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两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1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思维方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而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掌握内容丰富、印象深刻、生动准确的感性知识,更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通过实物的分割、图形的分割、集合圈的应用等,直观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建立起单位“1”、平均分、若干等份等表象,为进一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比较、分析、综合是思维的的基础。小学生认识事物总是先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随后把事物分解成各个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然后把各个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联合起来。比较、分析、综合是思维过程的起点,离开了对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就无从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感知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当得出等式3/4=6/8=9/12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等式中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看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结果怎样。从而总结出:“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同倍数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而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结论。

⒊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果教师经常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推理、判断、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说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方法的应用过程、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充分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除了要让学生剪剪、拼拼以外,更要注重让学生比划着拼成的图形,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指图叙述,再小组同桌叙述,通过反复叙述,学生大量地说,从而使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而且真正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形象,在以后运用公式计算时,就不会出现“漏掉除以2”的情况,同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思维的流畅性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⒋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在知识方面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能力上,发散思维越广、越灵活,越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机会。在课上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时间和自由,多方位地思考一个问题,对问题做较周密的分析、讨论和估计,同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质疑,并相互解疑。

小学思维培训范文第2篇

一、巧用“补”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一般情况下,数学出题,往往条件不齐或问题不完整,若要顺利解题,一个“补”字就至关重要。“补”,就是补条件、补问题,使题目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其结构和数量关系。学生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

二、巧用“比”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比”就是比较。“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教育家乌申斯基说。通过比较,可以找出相似、相近应用题知识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1:①小明家有鸭8只,鸡5只,鸡比鸭少几只?②小明家有鸭8只,鸡比鸭少3只,鸡有几只?解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题面,比较分析:两题中有一个条件相同,即小明家有鸭8只,而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①的另一条件恰是②的问题;①的问题在②里恰成了它的另一条件。因此,可以明确:鸭多而鸡少,鸭比鸡多多少也就是鸡比鸭少多少。那么鸭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鸡相等的,另一部分是比鸡多出来的。进一步可得:题①是求鸭比鸡多出来的部分,即“8-5=3(只)”。题②是求鸭与鸡相等的部分,即“8-3=5(只)”。这样的分析,使学生对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三、巧用“画”字,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顾名思义,“画”就是用直观、可见的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和感性材料,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很快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以本文例1解说:题①,教师先在黑板左边用红笔画出8只鸭,黑板右边用黄笔画出5只鸡。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将图画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应用题“8-5=3(只)”。题②,教师先在黑板上用红笔画出8只鸭,然后将其中3只鸭改变成黄色,根据提问,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数学应用题“8-3=5(只)”。

四、巧用“问”字,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问”不是简单的随意而问,应该有针对性、条理性和系统性。

小学思维培训范文第3篇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年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说好,培养会说、鼓励学生敢说。

1.运用直观教具训练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直观教学,加之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和学具与教具,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当,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形成学生正确的鲜明的表象,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一年级学生对色彩鲜明的教具极感兴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诱发他们自我的精心思维,许多抽象的道理在教师巧妙地运用直观手段条件下,会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首先让学生读例题,说出题意,再引导学生细读例题,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教具。指一名学生在粘贴板上摆,先粘出12只白兔,再粘出7只黑兔,粘时与前面12只白兔对齐摆,摆完7只黑兔为止。然后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这时学生看图说出列式方法:12-7,教师讲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与7只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多的部分。(教师把相等部分的白兔拿去)再让学生看图叙述之后,列出算式:12-7。

数学语言的训练,直观教具是有力的帮手。学具与教具有助于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很快的使学生理解题意。学生会愉快的接收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尝试练习语言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组成。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引导思维,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学习退位减法时,先复习口算:32-8,学生序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32-8。列出竖式,运用口算方法,让学生说出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2减8不够减,聪个十里拿出一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减去8,等于4。从十位拿出这1个十,也就是退位,为了能记住从十位中退去1个十,就在十位的数上点上一个"、"做记号,这个点在十位上是借给个位的标志。当从十位上向个位退1时,个位上应该怎样计算呢?个位上的数应是多少?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口算的退位减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得数。

3.引导学生学说数学语言

小学思维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做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同时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我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二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 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连环接一连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面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从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 可以连续减多少个 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 189 里包含几个 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 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及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接过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即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艳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 湖南教育. 2004(02)

小学思维培训范文第5篇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维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涵盖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我们在教材中能看到许多数学结论,许多数学例题的解法,能看到对这些知识的巧妙处理,但是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然而,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小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作铺垫,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不善于组建自己的思维活动,他们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运用发散思维,是训练思维广阔性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思维狭窄,就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可通过课堂讨论,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数学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

五、运用表现想象力,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表现想象力能有效地练思维的联想性,联想性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有些数学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的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六、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