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词汇教学 语音 构词 联想 语境 记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5

Abstract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importance of enlarging vocabulary is beyond doubt. Vocabulary teach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ffective vocabulary teach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honetics, word formation, context memory and associative memory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multiplier effect of learning.

Keywords vocabulary teaching; voice; word-formation; association; context; memory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词汇量的大小对语言学习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同时最终的学习效果也是最不明显的。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词汇学习和积累的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的一大课题。基于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追根溯源“对症下药”,结合不同的词汇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

1 词汇积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英语学习的目标比作修建一幢高楼,那词汇的积累就如同是打下地基。没有牢固的基础,高楼大厦无法耸立,岌岌可危。没有广博的词汇量,英语学习将寸步难行。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是有效语言学习的基础。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曾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中指出:“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在语言交际中,没有语法,可以传递的信息寥寥无几;没有词汇,无法传递任何信息。)由此可见,词汇是语言交际的必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没有词汇,语言学习活动将会困难重重,无法顺利开展。

按照《大W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要求,学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需掌握领会式词汇4200个,复用式词汇2500个,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并且需具备根据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给予词汇教学充分的重视,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2 学生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呈现出来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由于语法基础比较薄弱,也无法有效弥补,因此在进入大学学习后为了应付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将词汇学习和记忆视作“救命稻草”。然而,学生们虽然在词汇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正确拼读单词。在教师教读单词时,学生尚能勉强跟读,但课后仍然无法独立拼读所学单词,发音错误或变形;或者听到单词的正确读音,并不能与所学单词对应起来,造成“聋哑英语”的尴尬局面。

(2)单词拼写错误繁多。在听写、写作和翻译这些练习中,对于领会式词汇,学生几乎无法拼写出来,对于熟悉的复用式词汇,部分学生仍然出现拼写错误,容易“丢三落四”,或者“张冠李戴”,与近形词混淆。与其说是学生对单词拼写粗心大意不够重视,不如说是学生对词汇学习的认识和看法进入了误区。

(3)只知其形,不知其意。在单词听写练习中,学生能够正确拼写出单词,但不知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导致“功亏一篑”的学习结果和心理落差,感觉所有付出都付诸东流。

(4)学过的词汇容易遗忘。对于学过的单词,学生无法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几乎学过就忘,导致为了应对听写而临时记忆的恶性循环。正是因为这种“害怕遗忘”的心理,多数学生对于听写测试,都采取“临阵磨枪”、“热炒热卖”的态度,在听写的前一天晚上熬夜恶补,以期在正式听写时大脑中仍有“记忆”。

(5)被动学习,无法举一反三。在单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被动记忆单词表里罗列出来的词汇,不会灵活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派生词汇,更加无法将新学单词与已知词汇进行联系或比较,词汇积累过程缓慢。

(6)无法学以致用。对于学过的单词,学生在说写译练习中仍然无法活学活用,语言水平依然停留在中学阶段,没有明显提高,这反过来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在长达20卷的《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中,有171476个仍在使用的单词词条,还有47156个废弃单词词条,此外还要加上约9500个派生词。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语言学习者或许能够总结出所有的语音特点和规律,或许也能够掌握所有的语法规则,但想要学会并记住所有的词汇,这几乎是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词汇教学策略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策略,教师才能够向学生传授词汇学习的正确方法,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3.1 语音先行策略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就是记忆系统或记忆储存的模型,是人的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记忆加工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不同的阶段。声象是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被保存的形式之一。由此可见,词汇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语音(刺激)教学,教师应当结合语音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中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特点和规律,通过反复的示范和模仿,让学生首先学会拼读单词,掌握正确的发音。反过来,学生通过长期的语音学习,熟悉了语音规律,能够大大减少在单词拼写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提高单词拼写的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忽略了单词的语音学习,多数学生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仅仅借助于笔头机械性地重复拼写,导致了不会拼读单词、单词拼写困难的局面,词汇积累效果事倍功半。

3.2 构词法系统化策略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词汇的产生大体上服从一定的规则,有其规律可循,这种规律就被称为构词法。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耐心为学生讲解构词法,如转化法[如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化:Please send me the book (n.). Did you book (v.) a seat?]、派生法(如利用前缀和后缀改变词义或词性: appear disappear, organ organize)、合成法[如名词+名词(weekend)、名词+动词(daybreak)等]、截短法(如截头法telephone phone、去尾法mathematics maths等)、混合法(smoke + fog = smog)、首尾缩略法(television TV)等,并结合适当举例,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构词的特点和规律,更加系统化地学习英语词汇,既能够轻松地掌握已学单词,又能够发挥主动性去学习相关派生词汇,逐步培养生词识别能力,使词汇积累像滚雪球一般日益增大。

3.3 语境融合策略

记忆是词汇学习的基本功。言语刺激是以一种感觉储存的形式先在大脑中形成短时记忆,进而转化为长时记忆。但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存留的时间很短,如果不及时复习,并通过在新信息与已知信息之间建立联系的处理方式,或者通过对所知信息进行增添的方式,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信息就会很快被遗忘。而在新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对已知信息进行增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赋予信息特定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一般而言,语言环境可以分为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其中,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的某些场景。在我国,英语学习是作为一种外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是无法为学生提供自然语境或局部语境的,但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共同营造出有利于学习的人工语境。就词汇教学而言,为学生提供造句、对话、课文讲解和词汇游戏的机会,就是在为学生营造人工语境。通过语境来学习词汇,记忆更牢,效果更好。与此同时,语境记忆法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记忆单词的任务,而且熟悉了复用式词汇的搭配及用法,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写译等语言输出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3.4 联想记忆策略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记忆,将会对学生的词汇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讲解personal、principle、compliment这些单词时,利用相似联想法,教师可以列出personnel、principal、complement这些形似词,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拼写和词义。再如,形象联想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手段,通过形象的D画把词义表达出来,让学生对词形及词义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对词汇加深记忆。

4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几乎所有学生对于词汇学习都抱有急于求成的功利性目的,期望对所学单词能够过目不忘,“一劳永逸”。然而,语言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意识薄弱和方法错误,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阻碍,产生日益加深的挫败感,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原本就需要依靠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英语学习成为容易被放弃的对象。然而,看似枯燥乏味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根据不同类型的词汇,教师可以借助于语音先行、构词法系统化、语境融合以及联想记忆等科学有效的策略,取得“风生水起”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 [M].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此展开。学校纷纷建立多媒体教室和自主学习机房;改革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为依托多媒体的读写课和小班教学的听说课;做到朝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的发展方向。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多媒体形式的读写课,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自主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再者,教育方对自主学习领域没有系统的了解,仅从字面意思出发,将学生抛到自主学习机房,以为这样就可达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大学英语教育的任务不能局限在授人以鱼,即教授语言知识,而更应注重授人以渔,即教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被称为学习策略。

在国外,二语策略研究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调查研究,所获成果丰硕。Anderson(2005)大致总结了国外学习策略的研究方向,可分为: 策略与二语学习成绩或水平的关系;母语策略向二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语言使用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的区别;策略的培训。而国内研究,起步晚、研究少,定量研究稀缺,但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吴一安、刘润清(1993), 文秋芳(1995; 1996a; 1996b; 1996c), 王文宇(1998)等学者研究了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策略。但就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看,需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及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策略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进行过广泛且多角度得研讨,并给出了多版本的定义。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笔者认为,研究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大致围绕着五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策略应属行为活动范畴还是心理活动范畴;(二)行为范畴内的哪些属性能被称为学习策略;(三)学习策略是否应被看做有意识有规划的抑或是无意识且自发的行为;(四)学习策略对过渡语的发展产生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影响;(五)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策略的应用。这五点也是学习策略的主要特征。因此,探究学习策略的定义不是逐一简单罗列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理解,而是从众多定义中归纳相通与不同点后,总结学习策略的特点(即其定义)。

学习策略的分类也被策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其中O’Malley & Chamot(1990)和Oxford(1990)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最有影响力同时也被广泛认可。Oxford(1990)的学习策略被认为是最全面的分类之一,但相当复杂。篇幅所限,就不赘述了。O’Malley & 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在其他两个策略之上,用于管理、计划、监控和评价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具体的学习任务上,更具灵活性;社会/情感策略包含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的互动行为和自我情感控制。这三个策略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故而,在策略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任何一个舍弃和孤立起来,要将他们视为一体去对待和应用。

三、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策略教学中,首要是提高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认知和意识

传统语言教学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内容极少被提及。即便是有,也仅仅只是教师从自身学习和教学经验中总结出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个别、零星且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整体体系没有概念,对其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和不完善。所以首先要激起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意识。如何做呢?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Oxford(1990)的学习策略调查表(SILL)对学生进行策略测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策略知识的匮乏,意识到‘学会学’远比‘学什么’更重要。有证据已经证明学生在第一次见到种类如此之多的策略项目时,他们会被震撼并受到启发。再者利用善学者使用策略的调研报告激发学习者对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的意识。

(二)重视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培养与使用

进入高校前,大学生12年的基础教育一直受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掌控与安排。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管理和学习控制的能力。同时,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中心。家长包办了除学习之外所有日常生活的‘琐事’,以此让孩子专心学习。这就造成学生们太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不懂得合作学习、相互提高的重要性。学习者自身特点和学习背景使得元认知策略与情感策略在大学英语策略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学生策略意识被启发后,教师就应给学习者讲授关于如何管理和控制学习过程的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是学生需为学习设定目标。如果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就无法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可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列出一个在几天或者几周内能达到的目标清单,也明确规定出自己的学习时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策略,可协助学生掌握在不同学习阶段该如何管理自己情绪和感受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感受,教师应施以足够的关心并在学生最初将所学的策略实际用于学习中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自信。例如,在词汇课堂中,为检测学生对上下文猜词策略的利用效果,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委婉间接地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他们是如何使用学到的策略,而不仅仅只在乎应用策略后所带来的结果。 最好不要直接问‘猜出多少个词啊?’教师也需明确地(言语上和行为上)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与信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长处以及他们在这门课上学到和掌握的内容。为了降低学生的挫败感,教师可用简短语句揭示抽象难懂的概念。同时,也可鼓励学生问问题,便于教师进一步将此问题解释清楚。但有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模棱容忍度’(ambiguity tolerance)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际策略 非英语专业 口语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熟练的运用英语来表达观点和达成普通交际任务的能力。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做的不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要远远强于口语表达能力。这说明不完全是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方面的问题,而是与交际相关的一些因素在教学中被忽视了。在这些因素中,交际策略的相关理论具有主导作用。

Selinke 于1972首次提出了交际策略的概念。对于交际策略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尽管不同学者各执一词,但纵观所有从不同角度给出的交际策略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三个特征:问题解决性(problematicity),有意识性(consciousness)和目的性(intentionality)。基于以上特征,对交际策略的分类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主要借鉴Tarone和Bialystok的分类及部分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交际策略与口语教学的关系加以分析和总结。

最早对口语交际策略进行分类的学者之一是Tarone。他对口语交际策略的分类为分为:(1)回避(Avoidance):学习者在出现交际障碍时(如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欠缺)而保持沉默或转移话题。Tarone认为这是人们在解决实际遇到交际障碍所最常使用的交际策略;(2) 转述(Paraphrase):学习者在交际过程经常会出现不会表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到解释或转述策略,实现交际功能。(3)有意识的语言转换(Conscious transfer):Tarone (1981)将这种策略更名为借词(borrowing);(4)求助(Appeal for assistance):学习者直接向对方询问某一正确表达法;(5)手势语(Mime):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替代言语交际。

Bialystok(1990)的分类主要根据交际策略所依赖的知识来源将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母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L1 based strategies);另一类是以目标语为基础的策略(L2 based strategies)。Bialystok 将非言语行为单独作为一类交际策略。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非语言交际手段在特定环境下确实能够实现某些交际目的。但这样的交际在实际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过少且意义不大。因此,这种交际策略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地位。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并不是所有这些策略都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帮助。以Tarone的“有意识的语言转换”策略为例,当学习者借助非目标语表达完成了某一交际目的,而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目标语回馈,学习者依然会采取同样策略而无法学到准确的表达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创造性地运用符合实际情况某些策略。

下文将以Tarone的回避(Avoidance)和转述(Paraphrase)策略及Bialystok的以母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L1 based strategies)为重点,具体说明这些策略与口语教学的结合运用。

1.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真实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这里将“回避”策略的内容稍作修改。“回避”不是保持沉默或转移话题,而是换用学生已正确掌握并能准确运用的词,短语及表达方式去替换不熟悉或不确定的目标语,完成交际功能并从有效反馈中习得地道的新目标语。英语口语不同于书面语,所用动词数量不是很多。因此应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这类动词。如:当学习了“fix up with”这一短语,应帮助学生回忆“arrange”的用法,让他们自己感觉哪种表达用的顺手,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2.转述策略可以较好的和句法层相联系。有时,并不是具体哪个词的用法影响对意思的理解。如:I cannot help you.和 It is beyond me.所表达的内容相同,但前者可能会使对方不悦而后者则不会;前者是主谓宾句式而后者是主系表。这就是句式不同带来的差异。

3.以母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应同语言场景相结合。口语大多以生活场景为主。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人类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几件事。帮助学生对比这些场景,能使他们很快进入到语境当中,顺利完成交际目的。以初级听力教材为例,虽为听力教材,但听力内容也可变为口语素材和场景对话练习。13~15课的餐馆英语部分,这类场景与在国内就餐所能遇到的情景完全一致。分为“点餐,付账,投诉”。如果学生能将母语里的此类场景为基准,再辅以目标语中的食品名词的运用,则掌握此类表达就容易多了。

可见,交际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增强交际信心;使交际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促进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假设和自动化。交际策略运用得当,可以帮助学习者完全超出自己语言能力的交际目标,使交际实现最大化。因此,作为高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深入探索并实践让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并为他们创造提高交际能力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得心应手使用交际策略进行有效交际。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交际策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交际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英语水平的不足,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如果学生过分依赖交际策略而忽略英语知识的学习, 则会严重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还应抓好英语基本功,是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工具学科,为其将来的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Tarone, 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foreigner talk and repair in interlanguage [J]. Language Learning,1980.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听力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听力词汇量,预测能力

 

一、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阶段的听力理解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般要求为: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较高要求为: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更高要求: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因此,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发现,听力理解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考生最弱和失分最多的部分一般是听力部分。听力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多数英语学习者听英语的时间大大少于读英语的时间。另外一个原因是听力课堂上缺乏策略培训,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培训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应该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培训。

二、大学英语听力学习与教学策略

我们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听力学习几乎没有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也没有自我评估,学习的过程管理主要依赖教师而缺乏独立性。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几乎不求助同学,只有一小部分同学会选择性地问老师;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克服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对听力任务缺乏自信心时,只有部分学生会鼓励自己以增强自信心。多数学生能根据任务利用已有条件进行预测,部分学生能进行归纳和推理。但在听音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听力差的)存在这样的现象:力求听懂每一个词、每句话,所以对听力材料中的每个词、每句话都给予同等注意力,结果是一听到生词就慌了神,再也听不下去;不能记住所听内容、出现前听后忘的现象;更多的是感到自己好像听懂了每句话,可听完后,不知道所听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不能有效完成听力任务。论文大全。总的来说,学习者不擅长规划自己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控制他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策略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薄弱。这些现象反应了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深刻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服从。随着“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向 “学生中心”的转变,策略训练和策略学习已经成为语言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听力策略培训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技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听力学习与教学策略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训练学生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 情感策略,激发英语听力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文秋芳,1996)就是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使用策略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听力学习策略是指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许多西方学者对二语/ 外语学习者进行了听力学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策略训练确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成绩、增强策略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Brown & Palinscar,1982 ; Chamot et . al,1996 ;Fujiwara,1990 ; Thompson & Rubin,1996)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策略训练应成为听力课程的一部分。

就学习策略类型而言,我们遵循O’Malley (1990:418-437)等人的观点,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用于自我监控和调整语言行为,它包括计划、选择性注意、监察、调整、评估等一系列活动。认知策略与具体的语言任务相关。就是获取知识的具体措施,比如通过已有信息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生词上,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复述所听句子以及利用关键词、上下文背景知识进行归纳、联想、推理等等。社会/ 情感策略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与同伴等交流经验以提高听力水平等等。这三类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论文大全。

适用于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有自我计划、自我监控、选择性注意、自我评价等,认知策略有预测、联想发挥、做笔记、推理、建立听觉形象、运用想象、整理归类等,社交/ 情感策略有自我交谈、寻求解答和合作学习等。要教哪类、哪些策略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元认知策略,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并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自己最终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二)提高听力词汇量,加强语音强化训练。

笔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困难主要存在于词汇、语速和语音等方面,听力词汇量不足和对话语特征不熟悉是产生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论文大全。文秋芳(1996)认为,学生的多数语言知识是通过视觉渠道(看和读)而不是听觉渠道获得的,因而语言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听觉形象,因此学生对一些词汇看懂却听不懂得现象很普遍。有时一个词听好几遍还是听不出来是哪个词,但一写出这个词,马上就恍然大悟。这足以说明学习者对新知识(特别是词汇)没有做到音、形、义全面掌握。

提高听力词汇量和增加听力训练有助于解决这些困难。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是通过读写有意识地学会的,而不是在交流中习得,学生很少通过语音来识记单词。当我们面对说英语的人或录有英语的磁带时,大脑中依赖视觉来识记单词的记忆单元,无法或很难被声音激活。学生所学过的单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相应的听觉形象。因此,学生对一些词汇看懂却听不懂的现象很普遍。因此,要想解决听力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必须从英语习得的初级阶段入手。目前学生听力词汇量上的困难就在于对许多词汇只能识别其书面形式,不能或很难识别其口头形式。如果能够重视习得过程和认知规律,尽量在英语学习早期多让学生接触适合其水平的原声材料,就会有利于打好语音基础,培养靠语音识别单词的习惯,也有利于他们熟悉话语特征,逐步适应正常的语速。所以,在中小学应该大量增加听力课程。大学新生入学可继续加强语音强化训练。

另外,学生除了要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外,还要掌握连读、弱化、重音规律、同化、英美发音差异等,教师也要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三)做好笔记,提高预测能力

很多情况下,学习者只有一次听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高效地记忆信息。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记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是做笔记。记笔记时,要有选择地记录,不要试图把听到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记的内容可以是重要信息、容易忘记的内容(如时间,地点,数量等)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听短文时,要学会边听边记,即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强,不做笔记也难以记住长段文章或对话的全部细节。同时,要有效地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减少记录的负担。如运用首写字母或缩写词,像a.m,p.m,sq,hr,e. g等。还有一些常用符号如: +( and,more than),-( less than), (because ),∴ ( so ),↑( increase ),↓(decrease),y(good,right,agree),n(bad,wrong,disagree)等; 此外,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符号和缩写体系。

预测能力和猜测能力在听力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理论上讲,50% 的听力技巧与预测有关(根据Jane W illis,1981);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预测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听录音之前,要快速预览每个小题的各个选项,根据选项预测可能出的问题(重点预测)和文章的大致内容(通篇预测);听音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尤其要把握主题句(有时可起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以及结尾句(有时可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这里也包含着对听前预测的分析、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之后的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的一个回顾和推理性的弥补。一方面,听对话或短文时,听完第一句或第一段后,便可停下来,猜测接下来的内容。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择项进行预测。即听音前快速浏览选择项,预测听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了一定的预测能力,便可根据听力材料的开头,预测出随后出现的信息和要点,为及时做完题、做对题赢得宝贵时间。

三、结语

总之,策略培训应成为外语教学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教学通过培训指导学生能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增加他们策略的选择范围,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能使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听力学习策略训练除要教给学生听力学习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听力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者要多听,勤练,广泛实践,增强语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刘润清,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苏远连. 如何实施听力学习策略训练[J]. 外语电化教学,2002,85.

[4] 王建伟.“3+1”听力提高训练法[J]. 外语电化教学,1999,4.

[5] 王艳. 大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困难分析[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 周启加. 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摘要:语法是语言运动的游戏规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能开启娴熟交际大门的钥匙。在语法教学中要否定呆板和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讲究语法教学的目的性和策略性。通过学习语法的目的性入手,探讨了教授语法的有效策略、方法及多元化手段。

关键词:语法;策略;多元化

一、学习语法的目的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中突出地提到了“强调主体教育”,实则是要求“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主体教育者重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以及两者的融合,弥补因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而导致的意义失落和主体性的泯灭。从本质上来说,主体教育观就是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走向自然,有机会与社会和现实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同时还有机会关注自己的个人知识,在自我感受和体验中获取知识”[1]。可见“主体教育”中课程的基本来源里具有“生命主体”的是“人”,而其在教学中的对应实体是“学生”。诚然,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主体教育”的本质意义框架下,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就在于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用来交流和应试。

二、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2]。其实,语言同样也有自身的规律。学习外语与学习其他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2]。语言是由句子而不是孤立的词组成,而句子的构成靠一定的规则,因此,英语学习和教学中语法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懂得语法规则、结构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其记住有关的规则和结构;对规则、结构理解得越深,运用语言就越自觉、越准确;同时还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2]。所以,语法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习得知识和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效果。

记得古汉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1]。在实际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在语法学习和使用中最困难的是英语语法头绪太多,顾此失彼,并且大学英语语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且多数知识点已在中学学过,学生免不了会出现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的现象,这就尤为显得教授语法需要策略的重要性。把策略用在教学上被称为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过程、方法的综合规定[1]。对于庞大且纷繁复杂的语法体系来说,语法教学就是要强调策略,否则单一、呆板、硬灌和死抠的教学无疑导致混沌、死板、被动和遗忘的结果。

三、语法教学策略

(一)语法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理论

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换言之,正确的理论可以作为我们实施行为的向导。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关注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即教育对于人的价值以及实现这种价值需要采用什么方式,呈现何种教学内容,它的研究方法是哲学的思辨和理论体系的构建[1]。以此理论可以设计和管辖教学的过程,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再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加入,打破了填鸭式教学这一传统灌输模式,使知识的获得更具牢固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法知识是语言运用的规则,我们不能去创造而只能是习得。建构主义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生成性则有失偏颇。因此,建构主义持有的观点在语法教学中应作为帮助语法教学的多元和有效手段与主导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民主合作原则是成功实施教学活动的保障,就是要在教学中“创建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顺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1]。大学语法学习中,由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基本的知识体系,他们的认知发展顺序一般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因此,教学时要遵循此认知规律,有逻辑、有步骤地安排知识点的讲授,把握住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使讲解体系化。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的重要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1]

(三)语法教学方法

在大学语法教授中,因为很多语法知识是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就已经获得的,所以一再地反复、冗余重述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必然出现被动、消极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对英语语法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对语法现象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最终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转贴于

1.再现法

由于在大学前,多数语法基本知识学生们都学习过,那么再把抽象、一般、普遍的语法定义和知识作重复地讲解就没有必要了,既浪费时间也没有作用。但我们要明确,为了加强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提高语法运用能力,当我们就某一语法知识点进行深入地认识和提升时,教师不得不高度归纳该知识点的核心语法现象,运用定义、图表、列举等方法和手段把习得过的语法知识再次呈现给学习者,激活其大脑沉积的相关知识,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2.演绎、归纳法

演绎法是先让学生接触和理解语法规则、结构和规律,然后再举例验证和解释语法规则。而归纳法在此处强调教师先学习、观察、分析和比较语法现象,然后再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或规律,最后传授给学生。

(1)特例总结

在习得某一语法点的基本和一般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掌握在此范围以外的特殊用法,这是教授大学语法的必要任务,是更好地较为全面地掌握语法知识并熟练应用于交流和应试的必然要求。演绎法首先为学习者呈现语法规则,并总结和列出标志性的词和句子结构,然后举例并释解其具体用法,同时如有类似用法或需要对比、区别的词语或句型的时候,教师应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或区分以方便其加深记忆。例:虚拟语气用在asif(though)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中,其动词形式与虚拟语气用在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中的动词形式相同。另外,虚拟语气用在宾语从句中,动词suggest意为“建议”之意时其形式是“should+动词原形”或省去should直接用动词原形;但当suggest所跟的宾语从句不是“建议”而是“表明、暗示”之意时,则用陈述语气。

(2)技巧总结

如我们所知,语法规则繁杂且不容易穷尽,若我们只死记语法条款肯定会事倍功半,但如若通过语法现象作出总结,得知一些规律性、技巧性的语法结构并固化下来,这样就能够省力地帮助加深和牢固记忆。例:在Itis(about/high)time(that)…从句中要求用虚拟语气,表示早该做而未做的事,并含有建议的意味,其动词形式用过去式。因此,总结出的这类词和句子结构能很有效、快速和牢固地为学习者所记忆并掌握,且不失为一种能提高交际应用和应试之高效性和准确性的技巧。

3.练习法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和顺利通过应试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来说,科学地设计语法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操练无疑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按照熟悉、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分为三种操练方法:(1)机械操练。在此练习中,学生的反应完全受到控制,学生不用理解意思就可以作出正确反应,如模仿、替换、重复等。这类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记住词、句等语言形式或结构。(2)内化操练。指学生的反应仍然按教学内容和目的受到控制,但学生必须熟记语言形式或语法结构并理解意思才能作出正确反应,如造句、改写句子、改错、完形填空、翻译句子等等。这类练习的目的是理解语言形式或结构使之在记忆里巩固下来。(3)交际操练。指学生根据自己所习得和掌握的语法知识作出反应。这种方法更接近于实际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类练习可以通过问答及场景对话等口语交流方式得到锻炼,其目的是灵活运用语言形式或结构。

四、总结

总之,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大学英语语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且多数语法知识已在中学学过,学生免不了会出现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主次、重难点之分,必须以教学策略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贯穿于语法教学中,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对英语语法知识形成全面、系统、深入、牢固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对语法现象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最终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应试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芯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冯秀红.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