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实验室

21世纪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中,这场技术革命的中心就是物联网。自从2010年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在"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中进一步指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物联网专业发展情况,结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情况,在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和相应实验室建设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状况

物联网,总括理解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控制设备和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联接起来,实时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并加以管理和控制。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学科。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遍及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环境保护、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众多领域。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在发展,到2015年已达75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5万亿元。巨大产值的背后,是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

从人才市场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调查统计发现,物联网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强烈,同时对各岗位的需求也是呈金字塔形的,也就是需求数量最多的是基层的销售、运维和技术支持人员,往上是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最顶端的是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等。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面对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及其迅猛发展带到的巨大人才需求,各类型院校都纷纷加入到物联网人才培养队伍之中。从2010年6月江南大学第一个开设物联网本科专业开始,到2012年6月,短短两年时间国家就审批了物联网专业院校138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80所,专科学校58所。到2015年,我国已经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305所,而在各专业下开设物联网方向的院校则难以统计。另外,近年来也已经有多家技工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并且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开始进入就业市场。

在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的专业开设和招生的表象下,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由于物联网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行业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各院校在物联网专业的设置上还存在各种问题。

1、缺乏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物联网行业发展迅猛,但还没形成统一的行业和人才需求标准,这就造成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现在物联网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中,仍较少直接标出招聘物联网专业毕业生,还是根据具体岗位技术要求从计算机、电子、嵌入式、软件技术等专业招聘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专业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原有基础等,选择物联网行业相应岗位,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重点把某些岗位的核心技能培养好。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物联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软件设计等,要全部学习掌握这些技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太现实。而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仍普遍参考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大而全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全都在课程计划中,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课程只能泛泛地讲授,学生无法深入的掌握运用。

3、师资力量不足

物联网是新兴的产业,但是在2010年才有第一个本科专业设立,2014年才有第一批本科专业毕业生,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基本不具备行业实践经验。缺乏高素质、高能力,具备行业经验的物联网专业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对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非常不利。

4、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实训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物联网实际应用项目的实施训练不足,使得学生缺乏物联网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日后的发展。

三、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探索

面对物联网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以及目前物联网市场发展的不完全、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我院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在工程技术的大架构下,确定先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最为适合。以"物联网应用"方向为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上层应用设计、数据通讯和运用、系统集成等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领域的需求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

以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才需求为专科层次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岗位,通过在原有已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加大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物联网专业课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综合实训(智能家居)等。同时,对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改造,引入物联网应用项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物联网。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中比例。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物联网实际应用案例为项目展开,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训中,加入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项目;《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中,围绕"智能家居"项目进行展开,从底层设备安装调试到基层应用开发安装,完整地完成一个"智能家居"项目的实施。

四、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

物联网是应用型技术,专业实验室是保证物联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联网一系列的核心课程都需要依靠专门的实验实训设备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但作为一个专业,专门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有限,必须要全面科学设计规划实验室建设计划,分步投入建设,用有限的经费完善专业实训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覆盖现有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满足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2)以工程实训为导向,实验设备要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应用项目;

3)规划要结合已有实验室,避免重复建设;

4)功能尽量多元化,满足基础教学、学生竞赛、科研创新、社会培训等多重需求。

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跟踪和分析,从横向分析,物联网的主体是物(包含了人,设备,器件以及电脑等各种终端),执行的动作是联(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建立联系),核心是网(网是沟通联系的桥梁);从纵向分析,物联网由三个层次共同构建而成,它们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又可以细分为应用层和应用支持层,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和中间件,使得前端的各种信息感知和管理控制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络,实现真正的物联网综合应用,设备联网是基础、综合应用是本质。

基于以上原则和分析,我们在结合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数据库设计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基础上,设计建设了"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实验室以"智能家居"为项目主题,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嵌入式网关等) ,再到以面向行业应用的应用层(智能家居系统)等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实验室首先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小型的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体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实现智能控制:能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进而按照设定控制方案对灯光、窗帘、空调等进行综合控制;采集烟雾、可燃气体、红外感应等参数,安装远程监控摄像头,实现智能安防;实验室采用智能门禁,通过RFID卡、指纹等进行出入,并把有关数据记录在服务器;同时,实训室可以实现远程的监控,让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到实训室的状况。通过实验室的现场体验,学生可直观地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训设备上,我们选择了智能家居实训平台,该实训平台以三星ARM11处理器为系统核心网关,以此作为数据处理及控制中心,设备分为客厅、厨房、卧室、阳台等不同模块,分别配置光照、温度、湿度、人体红外、气压、一氧化碳、超声测距等传感器和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喇叭、指示灯等控制设备,通过Zigbee自组网络,形成一个智能家居模拟系统。系统可以通过嵌入式中心处理系统上开发的图形化交互界面直观地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设备的控制,也可以通过web网页终端进行参数的读取和设备控制。该实训平台分解可以进行单片机、传感器、RFID、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基础课程实验,整合起来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开发的项目实训,做到以最少的投入满足物联网基本教学实训条件要求,以项目化工程应用设定实训内容,并可以此平台作创新扩展功能的设计开发。

五、小结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人才需求随着产业市场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应用型物联网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具有竞争优势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围绕工程和应用理念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并在实验室建设中强调以应用为先,能通过完整的工程应用项目来完成课程的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真正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物联网技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梅,孟霞.浅析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6)

[2] 陈宁.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探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9)

[3] 郑宇平.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现代营销.2014(8)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国外金融危机引起的增长低迷还没有消退,但大量围绕电力、通信、交通、环境的智慧型基础设施依然加紧实施。基础性的关键技术研究不断进步,如美国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奥本大学、宾汉顿大学、克利夫兰大学等在极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自组织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设计、基于IP的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面开展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进行研究,物联网标准也在加快研究。另外,RFID技术、GPS/GIS技术的应用持续升温,IPv6、M2M、3GPP等技术的研究渐趋成熟,近距离无线通讯、传感器网络、泛在网络等网络技术也随物联网技术应用而快速成长,这也显示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国内最早于1999年启动传感网工程,由中科院对物联网技术工程项目进行专门研究。近年来有更多的科研院所参与了物联网的研究,在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方面研究突出的有南京邮电大学的UbiCell系列节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GAINS系列节点、香港科技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及平台方面突出的有: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开发的基于移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平台、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开发平台MeshIDEMeshIDE、中国科学院宁波计算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与管理平台。在物联网理论研究方面提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的有,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归纳总结上述研究不难看出,第一类属于基础性研究,如标准、节点、网络、平台等等,这类研究会对今后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撑;第二类属于技术应用研究,如RFID、GPS/GIS、IPv6、M2M、3GPP等等,技术比较成熟,但更需要要研究整合应用;第三是理论方面研究,也有待于实践的验证。然而,上述三方面都不属于完整的物联网系统研究,该课题正好是要从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出发去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的研究,是根据智慧实验室建设的环境对感知、控制的具体要求以及使用人的功能要求,研究设计在小规模试验的环境下建立一个可供体验、实训、研究的物联网技术支撑平台及网络架构。1.研究智慧实验室建设传感网网络架构,根据新校区智慧实验室建设,各智慧教室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功能分布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设计,提出完整的传感网网络架构方案。2.物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研究传感及控制系统集成模块、管理系统模块及智能处理模块三个部分集成为一个整体的物联网,构成物联网技术支撑平台方案。该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由感知及控制系统集成模块、管理系统模块及智能处理模块三个部分集成后形成的物联网。该系统不仅将三个部分叠加到一起,还将三个部分有机的集成,特别是智能处理模块要达到智能化的功能,要随时访问另外两个模块的数据,并根据访问的数据分析处理做出准确的判断,输出控制信号到控制系统交给执行机构执行。因此,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构成由三个系统模块组成的有机集成系统——物联网。要突破的难点问题是如何按照智慧实验室建设环境下对感知、控制的具体要求及使用人的功能要求,设计出有机集成的三个系统模块方案,并使其达到功能要求的智能化。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银行会计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银行会计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学校有辅的会计实习,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和完成对课程的理解。银行会计实验作为银行会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选择银行会计的重点内容,采用一定数量的实例演示进一步阐明银行会计、出纳实务全过程操作的程序和方法,然后让学生登录专门的银行会计实习软件进行操作,从而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但在实践效果看,这种教学与实验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依然习惯于依赖教师,仍然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自主性不强。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可以考虑对银行会计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讲授—练习—讨论评讲的模式,即将课程分为lecture理论、practice实践操作、tutorial讨论三部分构成的L—P—T教学模式。简化理论教学内容,主体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辅助以必要的实验讲解和指导,并在之后的讨论课上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期间教师可以给予辅导或给出习题由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讨论求解。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按需要可结合成三人及以上的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完成任务目标,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2 银行会计创新教学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

2.1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银行会计本身是一门比较繁琐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不能只给学生一些抽象的目标,而且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在银行会计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将银行会计分为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综合业务两大部分,基础部分进一步细分为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存贷款业务处理、支付结算办法和联行往来账务处理等;综合业务细分为商业银行利息计算、年终决算损益结转过程及利润分配的处理,年终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等。

提出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和核销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银行关于不良资产风险处理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出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再进行概括总结。要注意学生是教学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组织学生讨论,并给予恰当的评定。

2.2 促进学生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共同提高

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系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按技能的性质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银行会计传统教学时一味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心智技能的基础作用。学生技能的提高,应是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共同提高。

2.2.1 心智技能的训练方面

首先,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找到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模拟情境,给出一系列日常业务活动中出现的具体事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独立去解决类似问题。以银行存款业务为例,这部分的实习包括手动和电脑操作两部分。通过本部分的实习,要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凭证填制及凭证处理,对商业银行的电脑操作有初步的了解,基本能进行业务的输机处理,完成银行存款、贷款的整个业务及账务处理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业务。教师先用投影演示电脑操作过程,并将凭证填写进行示样,然后给出模拟银行业务的一系列基础数据和事例。学生模拟柜员上网进行操作,开机后进入柜员登录界面,根据基础数据和事例选择要进入业务系统的进行操作,对重要凭证进行领入或查询,根据凭证对存款业务进行逐笔处理。在凭证处理这块,签发支票的处理是重点,可设置一个普通银行的情境,给出充足的案例,学生分别选择现金支票、转帐、普通支票和划线支票的模拟处理。

其次,可以引入研究学习模式,给出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努力尝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基本程序:对目标初步分析—产生假设—以假设为样例进行归类—检验假设—发现错误、重新假设。银行会计内容多且实践性强,将所有内容都引入研究性学习并不合理。应当选择重要的、有研究价值的内容实施研究性学习,如在银行会计理论方面,会计准则、会计责任、会计风险、会计评价标准、会计报告等,尤其关注国际银行业会计与我国目前银行业会计的差异以及国外银行业会计惯例和协议在中国的适用性等问题;会计实务方面,银行风险资产的处理、表外业务与表外科目、内部控制等。研究性学习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两部分。学习成果包括阶段研究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两部分,阶段成果可以包括实习日记、读书笔记、中期小论文等形式,最终研究成果可以包括研究报告、论文、设计方案等。同时也要对学习过程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如到课情况、主动性、分析与推理能力、归纳与总结能力等进行评价。

2.2.2 操作技能的训练方面

首先,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示范和讲解,示范的准确性和时机十分重要。除了事前示范之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操作。其次,要给学生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次数要达到一定的量,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教育专家麦克唐纳提出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缓慢,临近极限阶段。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分配集中练习或分散练习,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等。再次,要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具体包括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感受的反馈、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教师应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关注学生在训练中的感受,给出对于学生在训练中表现的评价。

参考文献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COSO报告; 风险智能管理框架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面临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针对各种风险,需要实施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术语,是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使之良好运行的必要因素。经过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变化,两者整合及智能化管理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源于早期的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的发生,以不相容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包括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等。内部牵制的机理基于两个设想: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萌芽阶段。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程序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制度,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后来,该程序委员会又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会计控制由所有与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有关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构成,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物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内部审计等。管理控制由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等有关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构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通常只与财务记录发生间接关系,如统计分析、经营报告、雇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独立审计师应主要检查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通常只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可不对其作评价。

1988年,AICPA了《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等。会计系统规定各项交易及事项的分析、归类、记录和编报的方法等。控制程序是管理当局所制定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如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稽核等。

二、从内部控制结构到内部控制框架

1992年之前,人们对内部控制存在着多种解释。从审计视角看,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手段和方法;从管理者视角看,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效率效果目标实现的管理控制;从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为解决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而建立的一套监督和制衡制度,即公司治理(张先治等,2011)。为整合多种内部控制概念和解释,1992年,美国“反虚假报告委员会”专门成立了COSO委员会。经过研究,COSO委员会了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目标层面、要素层面和结构层面构成的三维度整体框架。目标层面包括财务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及合规性目标三个方面;要素层面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结构层面包括各业务单位和业务活动。如图1所示。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比以前的发展而言,有以下进步:

1.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实施控制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多维度的整体框架,而不仅是文件化的流程和制度。

2.内部控制的主体是全体员工,而不仅仅是经理层的控制,更不等于会计控制,上至董事会、经理层,下至普通员工,各部门、各岗位都是风险控制的主体。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负责。

3.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是预防差错和舞弊,也不仅仅是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包括经营目标及合规性目标,预防差错和发现舞弊包含于这三个目标之内。

4.内部控制只能提供一种合理保证,员工串通、管理层凌驾、职业判断、成本效益等可能使控制活动失效。

5.控制活动的对象是风险,而不是普通员工,员工是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

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获得了广泛认可,美国公共监督委员会(Public Oversight Board,POB)不仅特地为这个报告发表了推荐公告,还建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司年报中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并把该框架设定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SEC没有采纳将该框架作为内部控制强制性标准的建议,主要原因如下:一是COSO委员会主要由财务、会计、审计领域的人员组成,代表性不够,在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系上缺少权威性;二是该框架明显偏向会计、审计视角,内部控制目标过分强调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不太愿意接受这一点;三是该框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缺少清晰的判断标准。

三、从内部控制框架到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根据SOX法案要求,修订了原报告内容,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ERM)。ERM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管理和整个公司活动中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公司报告的可靠性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如图2所示,风险是对实现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形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内部控制是对影响企业目标的众多不确定因素进行辨别和评估,实施相应的控制活动,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ERM涵盖了先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手段,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应融为一体,整合为一个完整框架。

如图3所示,ERM具备完整的三维度结构,目标层面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报告目标;要素层面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要素;结构层面包括企业整体、业务活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四个方面。

ERM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和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三个要素,从而形成一个三维度的整合框架。在目标层面,ERM认为风险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报告目标方面,ERM也拓展了范围,由财务报告目标扩大到促进公司整个报告可靠性的提高;在要素层面,ERM突出了风险评估和应对的重要性,从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完善了风险管理流程,并定义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两个概念;在结构层面,ERM认为风险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上下和业务始终,上至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下至业务单元和职务岗位,是一种全面风险管理,涉及企业整体、业务单元、附属企业和子公司四个层面,需要依靠企业管理系统整体推进。

四、从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到风险智能管理框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使得企业风险层出不穷,风险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单靠人工管理风险已变得力不从心。在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德勤国际会计公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出风险智能管理框架的新思维。在风险智能管理框架下,人们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相比传统的理念发生了很多变化,如图4所示。传统的风险管理认为风险是需要控制的不利因素,风险管理是一项狭窄的独立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低层次的业务层面和职务岗位方面,以财务控制为主,重点是防范差错和舞弊,注重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由专职的内部职能部门去完成。而风险智能管理则将风险管理与企业目标及价值创造联系起来,认为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企业管理职能,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完整框架。风险智能管理不仅有科学的管理流程、实用的管理技术、先进的风险衡量工具,还特别注重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正直诚信、核心价值观等软环境的建设和培育。风险智能管理不仅能降低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够为企业减少损失,增加价值创造。如图5所示,风险智能管理框架的实施有三个层次九项核心原则。

(一)风险治理

1.董事会对风险治理负责,设计、实施并维护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2.公司上下对于风险管理有统一的认识,包括价值维护和价值创造。

3.公司清晰地定义了有关风险管理的重要角色、职责和授权。

4.公司上下应用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符合适当的标准。

5.监督是确保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公司治理层对风险管理进行适当的监督,高层基调至关重要。

(二)风险架构及监督

1.管理层负责风险架构的设计和实施,风险架构涉及人员、流程和技术三个方面,统一的风险框架应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业务单元。

2.内部审计部、合规部等职能部门应对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报告。

(三)风险归属

1.风险包括治理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合规性风险和财务报告风险。各部门不仅对自身的业绩负责,同时对风险框架内自身应负担的风险负责。董事会对战略风险和重大风险负责;经理层对日常经营风险负责;普通员工对岗位操作风险负责。

2.风险管理流程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设计和执行控制活动、监督并确保控制活动有效等。职能部门,例如财务部、审计部、合规部等应对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提供相应支持。

风险智能管理框架还强调企业在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层面的风险考量,并关注风险管控的持续改进。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应嵌入风险因素,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和战略实施风险,特别是要关注重大风险的控制。企业关键决策应进行风险评估,企业要善于从风险管控中寻求发展机会和价值创造空间。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应强调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等相互配合,使企业上下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策略全面融入企业目标、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并配置相应的资源。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评估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合理配置风险管控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外包等,对于重大风险应配置充足的管控资源。持续改进是指企业应不断地采取措施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其过程包括协调(确保公司内部使用共同的风险管控语言)、同步化(在整个组织内部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及合理化(消除无效或重复性的作业)等。

五、德勤国际会计公司的风险智能成熟度模型

德勤国际会计公司按照风险智能管理框架的三个层次九项原则,依据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不同设计了风险智能成熟度模型,用于评估客户的风险管理水平。如图6所示,该模型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即无意识型、松散型、自上而下型、系统型及风险智能型。

1.无意识型。该类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最低,风险管理具有偶然性和无序性;主要依靠个人的风险意识、能力和知识进行。

2.松散型。这类企业没有意识到各项风险的内在联系;风险管理很少和公司战略相联系;缺少监督体系;对不利事件缺少系统的应对方案或仅由专家就事论事地作出反应;仅对少数风险建立相互独立的机制。

3.自上而下型。这类企业确立了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授权体系,并在内部进行有效的传达;能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关键风险与董事会沟通;风险分析基本是定性的,风险衡量技术落后;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管理风险;风险管理多是被动进行的。

4.系统型。这类企业内部有协调一致的风险管理活动;明确了风险容忍度;能够站在企业整体层面进行风险监督、评价和报告;注重内部岗位培训和风险培训;对于不利事件有系统的反应机制;相关信息能够快速进行内部沟通;能够有意识地主动管理风险。

5.风险智能型。风险智能管理的企业能够将风险纳入决策流程;建立了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风险管理与部门及岗位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相联系;设置风险模型,经常进行情景分析;建立了与行业最佳实践对比的动态指标体系;基于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方位进行风险管理;大量依靠信息技术实施风险管理;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整个风险管理流程有全面了解。

2012年3月,由德勤国际会计公司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风险智能榜2011年度中国优秀企业”评选活动揭晓,中石油、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移动、大唐国际、上海汽车等25家公司榜上有名。评选由专家评审委员会按风险智能成熟度模型对参选企业进行统计评分,该项活动已举办两届,这是第二届。对照入选企业的评选条件,笔者经过梳理总结了入选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表1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

[2] 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J].审计研究,2009(4).

[3] 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9(8).

[4] 刘玉廷,朱海林,王宏.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 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

[6] 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

[7] 钟玮,唐海秀.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功能耦合与动态演进[J].审计研究,2010(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9] Bedard,Jean C.;Graham,Lynford.Detection and Severity Classifications of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ccounting Review, Apr2011, Vol. 86 (3).

[10]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AICPA Publisher,2004.

[11] COSO.Effective Enterprise Risk Oversight:The Rol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http://documentsCOSO BoardsER M4pager-FINALRELEASEVERSION82409_001.pdf,2012-10-08.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游戏设计;游戏编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2],其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就是游戏设计[3]。游戏设计虽然涉及多门学科,但其作为应用并没有形成一门单独的理论[4-5]。由于游戏存在较大的市场以及其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国外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游戏设计课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于1999年设立了娱乐科技硕士学位,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南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设立了为期3年的互动媒体艺术(fine arts in interactive media)硕士学位课程,并于大学部设立电子游戏设计(video-game design)副修课程。该校也为美国军队创作训练士兵的电子游戏,透过战斗情境模拟来进行沙盘演练。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提供多种电子游戏设计相关课程,并研发将电玩游戏纳入教室教学的方法。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提供电子游戏设计史及包含最佳电子游戏竞赛奖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华盛顿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Washington)为亚特兰大艺术学院的分校,提供授予学士学位的视觉及游戏程序设计课程。在初期的艺术与设计重点培训后,学生将学习立体动画相关技术。国内也有多所高校开设了游戏设计的相关课程,如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为了适应市场许多培训机构也开设了游戏设计课程,但培训机构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实际的编辑代码中而过少的关注理论。中南大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教学实践中,中南大学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的教师们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在良好的环境中,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应运而生[6-7]。

1教学目标与要求

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与游戏设计课程主要面向智能方向4年级学生,在4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习该门课程之前需要具备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程知识,并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知识基础。

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设计与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及其基本设计方法,理解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相关应用,熟悉游戏设计中编程以及建模技术,为学生将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游戏设计技术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除此之外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游戏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包括计算机游戏动画的最新概况、游戏程序设计概览、2D游戏的基本编程技术、3D游戏动画的基本编程技术、3D游戏场景的组织与绘制、游戏中的高级图形技术、游戏中的音频编程、游戏中的人机界面技术、人工智能在游戏动画中的应用,纹理贴图、基于图像的绘制和加速算法等。

基于该教学目标,本课程有两个重点内容,其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游戏编程的相关技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这一内容,主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理念,将学生已具备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与游戏设计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一方面能体会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将其所学用于实践,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游戏编程内容主要从设计模式入手,然后依托多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讲授设计以及编程方面的相关知识。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安排了28个学时的课堂教学,4个学时的实验,总共32个学时的课程。接下来针对课堂教学、实验设计、考核方式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讨论。

2课堂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培训学校模式与大学理论教育折中的方式进行讲授,本节将着重对28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分别介绍。

1) 游戏程序设计概论与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该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

(1) 计算机游戏简介与游戏设计概论(2课时)。

(2)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2课时)。

概论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游戏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图形学部分主要是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目的是让没有学过计算机图形学的学生有一定了解,由于考虑到智能专业也开设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选修课,因此,本部分内容只是对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复习,目的是为后续的程序设计课程打好相应的理论基础。

本次课程是正门课程的开篇之讲,一方面,教师要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确何为计算机游戏,并对计算机游戏有大致的了解,为后续课程学习起铺垫作用;另一方面,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介绍计算机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种知识与其的关联。

2) 游戏编程技术。

如上所述,游戏编程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游戏编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Windows编程基础(2课时)。

(2)DirectX编程基础(2课时)。

(3)2D游戏的基本编程(2课时)。

(4)3D游戏场景的组织和绘制(2课时)。

(5)3D动画的基本编程技术(2课时)。

(6)游戏中的人机界面技术(2课时)。

对于Windows编程基础,其主要内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史、Win32程序的基本结构、消息循环与处理、Windows窗口、GDI接口、集成开发环境(IDE)。

DirectX编程[8]基础的主要内容是DirectX开发包的历史及其框架、介绍每一个组件的功能、DirectX开发包的安装以及与IDE连接的配置。

2D游戏基本编程的主要内容是游戏的基本流程和体系结构、游戏开发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游戏引擎简介、游戏的调试与测试。

3D游戏场景的组织与绘制的主要内容是3D场景的组织与管理、游戏场景的几何优化、3D场景的快速可见性判断与消隐、地形场景的绘制与漫游、3D游戏场景中的碰撞检测。

3D动画的基本编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是3D动画技术概述、Direct3D开发包的使用、关键帧动画技术、基于动作捕捉的动画技术、脚本驱动的动画技术。

游戏中的人机界面技术主要内容是游戏的可玩性与人机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基础。

游戏程序设计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向Windows平台的游戏编程的技能。现在绝大部分游戏和娱乐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因此掌握Windows平台的设计模式与编程方法是必须的。又因为DirectX软件开发包是微软公司面向Windows平台开发的一套专门应用于游戏开发的API,因此了解其原理以及掌握其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游戏开发能力。

3) 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应用。

如今的游戏应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本门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

(1)遗传算法(6学时)。

(2)神经网络(6学时)。

遗传算法主要内容是遗传算法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杂交操作、变异操作、适应性函数选择、遗传算法优化的算子、创建和处理矢量图形。

神经网络主要内容是神经网络概述、适应性函数、环境探测、有监督的学习、演化神经网络的拓扑。

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如何将人工智能中的理论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并介绍如何在游戏设计中应用这些理论。这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一个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游戏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高应用能力。

3实验设计与课程设计

由于该门课程为选修课,因此课时较少,除课堂课时之外只剩下4个学时的实验课时。我们针对这4个课时的实验进行了重点设计,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熟悉Visual Studio .Net 2008集成开发环境、安装与配置DirectX 软件开发包、使用有限状态机设计状态驱动智能体,设计2D图形驱动引擎。

虽然课时很短,但学生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熟悉游戏编程的相关开发工具与开发包,另外,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抽象概念、理论变成实际的事例。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完成任务,继续钻研新的理论应用。

我们针对本门课程实验课时少的缺点,特别设定了一个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并不占用实验课时,而是要求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自由组合,以团队的模式完成相应的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设计,该项目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使用相关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开发包,利用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编写出一个小的游戏软件,并给出设计报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发与报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开发,设计团队由3~5人自由组合,具体分工必须在报告中体现,报告要求不少于4000字,以软件开发文档的形式提交,报告中不仅有游戏软件的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测试文档,还必须包括游戏的内容设计,即游戏的情节创意或功能设计。设计题目以及游戏类型由学生自选,图形界面可以是3D也可以是2D,开发包可以使用Direct3D也可是Windows自带的GDI。

4考核方式及其安排

考核一个方面是检测学生学习的状况,另一个方面是为了通过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整个考核分为3个模块。

1) 期末考试(开卷),占总成绩的50%。

2) 项目设计,占总成绩的35%。

3) 实验,占总成绩的15%。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占总成绩比例的一半。虽然期末考试为开卷,但考核的知识点无法直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需要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解题手段才能完成答题。精心设计的开卷试题,可以使学生对虚拟现实知识体系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同时,它也是对教学的补充。

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认真完成将使学生受益匪浅,敷衍了事不仅学生没有得到锻炼,教学目的也难以达成。课程设计以小组的形式有优势也有劣势,好处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对应团队中的角色,例如,某同学编程能力强,他可以作为程序设计与开发人员;另一同学数学好,或理论方面出色,他就可以担任算法设计的工作;某些同学有创意,他则可以担任游戏情节设计的工作,等等。这样做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得到锻炼。劣势在于,如果团队同学能力重点都一样,就会出现分工不清,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团队合作会导致某些同学出现依赖思想,最终导致整个团队只有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甚至导致项目无法完成的情况。对此,我们应当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协作完成项目。

5结语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游戏设计教学目标与任务、课堂教学、实验设计、考核方式,希望能够给其他相关教学工作者以参考和启发,共同促进其完善与提高。

由于人工智能与游戏设计这门课程是中南大学新开的一门课程,在许多方面存在考虑不周或欠缺的情况,需要向兄弟单位多学习并且多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与提高。本门课程是以中南大学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为依托,它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与良好的实验平台,并能够将这门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与游戏开发设计的基本理念,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刚,黄心渊.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讨论[J]. 计算机教育,2008(2):1-3.

[2] 蔡自兴,徐光v.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锴. 应用型院校的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3(5):6486-6487.

[4] 刘明昆. 三维游戏设计师宝典:Virtools开发工具篇[M].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5.

[5] 王一剑. 人工智能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2008.

[6] 于金霞,汤永利.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讨[J]. 教学园地,2009(5):91-118.

[7] 蔡自兴,肖晓明,蒙祖强,等. 树立精品意识搞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28-29.

[8] Microsoft. DirectX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EB/OL]. [2010-7-20]. /downloads/details.aspx.

Desig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and Game Programming Courses

LI Yi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