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the city economy and the highly developed intelligent device based on current traffic, intelligent dire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Smart tag in the city road traffic app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for city road traffic intelligent label implementation provides technical basis and guarantee, augmented reality intelligent signs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in application.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交通标牌;智能化;

Key words: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intelligent traffic signs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智能化的产品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设计者们将许许多多的设计理论构想,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一一实现,智能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一个发达的城市,大部分设施都将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作为城市便捷化的助手――道路交通标牌也将作为一个新颖的智能设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一.智能交通标牌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调研实例

我国很多的城市已在市区的交通设施中使用了较为智能的标牌系统,达到了较好的指引和预防事故的效果。

1.1郑州反光漆指示牌变成电子控制

郑州陇海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西向东方向共有四个车道,原来是两个左转道一个直行道和一个直行加右转道。如今,在该路口的指示牌上,第二个左转车道和最右边的直行加右转车道指示发生了变化,但这两个车道的指示牌换成电子控制的,可变化。这个智能指示交通牌,在高峰时,保持现有的通行不变,平峰时,从陇海路左转上嵩山路的车辆减少,而陇海路西向东的车辆增加,如果仍然保留两个左转道,势必造成左转车道资源浪费,而直行车道不够用。根据这种情况,郑州市交警部门准备在平峰时将该路口第二个左转道调整为直行道,留一个左转道,而最右边的直行加右转车道调整为单一的右转车道。

我们可以看出,智能标牌不仅是能让城市看起来更现代化,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交通中的拥堵等难题,进行智能化地协调,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更合理的利用了交通资源。

1.2 苏州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显示

在苏州工业园区,很多公交站台上都有一个带有LED显示屏信息显示牌的电子站牌。它内置移动信号接收模块,可以接收公交车或公交控制中心发来的信息,可所有途经本站公交车的到站时间等信息,智能公交系统的报站准确率已达95%左右。每个公交站点还有一块醒目的蓝色标牌,标示了查询智能公交使用方式和每个站点的唯一编号,凭借这个公交站点的“身份证”,市民就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查询通过该站点的公交到站情况了。

截至目前,智能公交已实现了对苏州工业园区所属400余辆公交车辆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实时定位,实现对其中150辆公交车辆的视频实时监控,260个公交站点的预报站信息。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智能公交更方便、更人性。

智能公交,对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减轻交通管理压力也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让人们感到公交越来越方便,让更多的人逐步依靠公交出行这种低碳的方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可以让“路怒”族越来越少。①

二.增强现实智能标牌设计构想

传统的路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设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我们在看某个路牌时,它能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像3D电影那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很快明确并记住去忘目的地的方向和路径。现在已经有人致力于模拟现实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设想,把这种模拟现实的技术,应用到交通标牌的设计中去,从而达到3D效果的路牌效果。

2.1 增强现实技术的定义

增强现实(或者叫虚拟现实)的技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发挥传感器、可穿戴计算机等技术的优势,这种技术叫做增强现实技术,即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满洛维奇对增强现实给出如下定义:“将动态的、背景专门化的信息加在用户的视觉域之上”。允许用户看到真实的世界,同时在真实的世界上叠加或混合信息。

2.2 对建立在增强现实技术上的路牌设计构思

首先是路牌的制作,我们只需要制作一个简单的路牌,最好同时考虑到要与城市的风格相统一,或者能让人高科技的质感,可以采用金属的锐利表现,也可以采用冷色调(如蓝色)来表现。

其次是三维图形效果的制作。可以依托3Dmax、Maya等三维制作软件,将二维的路牌指路图作为基础,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三维立体交通效果图,并且将路牌上的指示根据实际情景转化为三维动画。同时注意要将道路路两旁的主要标志物表示清楚,在客户端界面中用箭头等以让使用者理解的标志引导提示使用者方向。

最后就是技术实现。开发者需要手动对已有的路牌图片特征点进行对应,实现叠加的内容连接。最后编写图像识别程序,对图像的特征点进行扫描,然后存储信息形成虚拟物体,最后采用精确的三维注册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和真实环境中景象“对齐”将这些特征与后台匹配信息一一对应,最后将三维效果图展现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并随着用户的移动而移动。

2.3 使用方法

当用户启动软件并将自己的移动设备对住路牌时,系统开始自动识别,从系统上下载相关三维场景与路标图片相关联,最终显示在用户设备的屏幕上。再以逼真动画的形式由屏幕完全展示在使用者面前。

不过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假设,当用户的设备离开图像显示的位置时,该段信息应仍可以持续显示,并且关连到使用者所照射到的地面,建筑物等实体上。并显示与这些相关的信息,直到用户关闭该系统,或者映射下一个图标。当三维场景在显现时,可根据现实相机照射到的场景、当前任务或需要交互地改变其形状和外观,对于现实目标通过叠加虚拟景象产生类似于X光透视的增强效果。

若使用者输入想去的附近的地址,在三维场景设定范围内,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箭头,指示使用者应该走的方向。

2.4 附加游戏功能

在增强现实标牌的使用方法中我们提到系统会自动下载相关的三维场景到手机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下载的三维场景转化为3D游戏中的三维场景,在场景中加入一些游戏所需元素,使枯燥的指路功能变成有趣刺激的超现实Game大战。

具体做法是,在用于指路的客户端界面中设置一个选择附加功能按钮,然后将程序指向另一个游戏的程序,这个程序是以已下载的三维场景为游戏场景,在场景中添加必要的虚拟元素(如虚拟武器、虚拟人物等),并设置游戏的玩法,如CF等。在真实的环境里玩着虚拟的游戏,出行的路上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充满刺激了。此功能尤其实用于在途径中休憩或者无聊时。

2.5 适用的地区

因为智能交通标牌系统的搭建需要该市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在标牌的设计、投入使用、后期维护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很多的财力、物力。而且发达的城市对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标牌要求更迫切一些。另外,该系统客户端的使用要求该市的市民能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比较好的移动设备,以承载客户端的使用。所以智能交通标牌系统的应用,应该是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城市。

智能交通标牌系统的应用,还应该是对标牌要求比较高的地方,如地铁站(通道复杂多变),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线路复杂、人员流动大,多是对环境不熟悉的人群,并且绝大部分是步行)。

三.增强现实智能标牌设计可能会出现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三维画面太大,载入慢,容易死机。从摄像机定位到现实标牌中的二维图片,到从系统中下载相关三维画面的过程中,由于三维画面太大,很容易会使客户端设备陷入服务无响应,甚至死机的状态。

耗电量大。该应用程序的使用会占用设备较多的资源,并且由于一般的智能设备,电池待机时间不长,一直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在增强现实标牌的现实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亟待技术和设备的支持。现在开发的一些简单的增强现实的软件系统,还只是能在部分平台上运行,如iPhone、iPad等系统性能比较好的智能机上,有待降低平台的需求,使大部分平台能够装载此应用。

四.相对应的可能的解决方法

从上述可知,增强现实智能标牌的实现对科技及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背景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后经济可能将不是制约增强现实标牌发展的主要问题。另外智能设备价格也会逐渐降低,适合更多人群的使用。

当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客户端设备的系统运行将会非常流畅,并且运算速度也会相应提高,届时软件的载入以及死机问题可能不复存在。电池的待机时间短,软件耗电量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

在此系统发展的起步阶段可以考虑采用2.5D(即伪3D技术)来代替三维动画,或者减小三维图像的精细度以缩小动画的大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系统容易出现无响应或者死机的问题,但是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有一个好的算法和程序会很大程度上减小客户端系统运行时所需的空间,若是增强现实智能标牌系统的程序能更精进,这样就在技术本身上解决或者至少减少系统运行时会出现的问题。

以上第二、三种方法都是以降低画面质量为代价的,虽然会降低用户的体验,但考虑到现阶段移动设备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这样稍微相对容易实现,有效降低难度。

总结

增强现实3D智能标牌设计构思的实现,需要极大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是要建立在城市经济以及智能设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比如大部分人都会随身携带一部高智能移动设备、增强现实技术非常成熟等,所以增强现实3D智能标牌从一个比较概念性的构思变成现实应用,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增强现实3D智能标牌会有很光明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①.扬子晚报 2010-11-15

作者简介:

[1]张盼盼(1990-)女,河南新蔡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1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新型应用场景设计路线

1.1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需求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是人们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来实现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全覆盖、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4-5]。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通信技术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体系是采用多种信息采集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各类交通数据,并依靠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实时传送,为交通运营管理方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信息[6-8]。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对无线通信的技术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低延时、高可靠的交通安全保障通信需求

交通安全保障应用中主要是通过车车、车路无线通信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预警或对车辆进行辅助驾驶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车辆在高速移动中需要不断的与其周围车辆和路侧单元形成无线传感网络,若延时时间过长,会造成信息的传输不能及时送达;同时,由于道路环境复杂,常常形成遮挡,会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从而无法起到实时监测与预警的作用。因此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是交通安全保障应用的基础,也是对无线通信的重要的需求。

(2)多模式、无处不在、人性化的信息服务通信需求

目前出行信息服务已经由原来的文本、图片、语音单一信息模式逐渐向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多种信息联合的模式发展,而无线网络频带宽度决定了某一时刻可以传输的信息量。另外,出行信息服务正在向双向互动的方向转变,服务领域也由城市扩展至城际,大量用户全范围的使用也对无线通信网络频带宽度和覆盖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3)稳定、安全、通畅的智能交通多网融合及组网需求

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实际上是如何快速、准确、及时、高效地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但是由于传输标准的问题,各专用网络之间容易形成信息交互的阻隔。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短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并对异构网络进行融合,使得交通网络中的通讯终端可以在异构网之间无缝漫游、自由切换。

(4)实时、快速、准确的海量异构信息采集及智能化处理需求

由于智能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以实时、全面、准确的各类交通数据采集为基础,通过多维、立体的交通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车辆状况、重要基础设施等的全面监测,并且采集到的数据量会更大、类型也会比较复杂,因此海量数据的实时、快速、准确地提取和融合也是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其应用功能的关键。

1.2新型应用场景总体设计目标及思路

1.2.1总体设计目标

本文的总体设计目标是将根据道路使用者、各职能管理部门及运营公司的各种需求,结合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及优势,给出能够应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解决实际交通运输问题的新型应用场景。

1.2.2设计思路

本文对在无线通信技术需求分析支持下的智能交通应用场景进行综合设计,从交通实体要素和应用系统需求入手,深入分析实体互联和系统实现流程,最后对以上进行综合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3个层次:

(1)交通实体要素特征提取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结合智能交通要素及应用需求特性,提取和分析应用场景特征,主要是从人、车、路以及事件形态等几个方面提取动态交通场景特征。

(2)实体互联与系统实现:通过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将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各要素通过发挥各自特长来加强信息的实时交互,保障系统安全、高效的运作。

(3)综合设计:将交通实体要素层面和系统层面因素综合分析,建立行人、车辆、道路合作一体化的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新型应用场景设计方案。

2典型应用场景设计

根据上述场景设计目标和思路,本文将从中国智能交通现状出发,结合无线通信技术需求分析,给出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典型的新型应用场景设计。

2.1典型应用场景提出

在中国,低等级道路的对向超车行为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类交通事故发生时,由于道路限制,车辆超车往往要借用对向车道,由于视线的遮挡,对对向车道车辆的关注度较低,经常无法判断对向车道上的车辆情况,因而容易发生相向碰撞的严重交通事故。目前,车车/车路合作技术[9-10]是未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根据低等级道路交通情况,利用定位技术和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车/车路专用短程通信终端对相关车辆的驾驶人进行预警,可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场景交通要素特征提取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车辆在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行驶时,易引起跟驰风险、侧碰风险和变换车道风险,造成交通事故。通过对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行为的调研和安全隐患分析,确定几种常见的危险事故形态,具体动态特征及预警需求分析。根据上述场景交通要素特征提取与分析,该场景实现对无线通信需求的热点为实现车车之间的无线通信,保持车辆与车辆之间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信息的低延时、高可靠的实时交互和传递,以及高效信息处理速度来计算车辆间的关系,以保证对各道路使用者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防止出现误报、漏报、过报等预警信息的情况。

2.3场景实体互联与系统实现

在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避让预警场景中,车载单元通过目标驾驶人对转向灯、方向盘、语音方式等提出变道超车需求,目标车辆的车载单元一方面获取自身的速度、位置、行驶方向、加速度等信息,另一方面与同向被超车辆和对向借道车辆进行无线通信,收集相关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行驶方向等信息,在获取以上两方面信息后,分析计算同向车辆间是否具备安全超车距离,借道相邻车辆间是否具备可超车插入间隙,若都具备,则提示允许目标车辆借道超车,若不具备,则通过声音、图像等信号警告目标车辆和同向、对向相关车辆。从系统实现的角度考虑,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避让预警场景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安全预警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

(1)信息采集:采用实时多任务设计,分别采集目标车辆、同向目标车辆和对向目标车辆的各项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根据处理后的结果,将预处理数据放入不同信息处理队列中等待进一步处理。

(2)信息处理:车辆间将通过车车合作通信设备建立无线通信机制并共享位置、速度、加速度及车辆间距离等信息,车载单元将根据行驶安全模型由共享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计算判断,得到决策结果。

(3)信息传输和安全预警:根据信息处理的结果通过车车间专用短程通信方式进行实时信息传输,对相关目标车辆进行相应的安全预警提示。2.4场景综合设计根据对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预警场景中的交通要素特征提取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场景实体互联与系统实现,保证在事件可能发生冲突的位置通过车车合作模式的专用短程通信车载终端和定位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交通状态采集和安全预警。

3结语

(1)基于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所能提供的装备与能力,根据智能交通系统的通信特点及其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提出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应用场景设计目标及思路,并运用所提方法给出了未来可实施的典型应用场景设计。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发展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建设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环保建设 上海 打造中国“智慧城市”样本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初探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医疗调研分析 智慧照明,光影下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 网络安全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发展 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 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的禅城路径 重庆:打造西部智慧城市的楷模 打造智慧城市的扬州样本 信息化技术下的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8-17.

[2]上海市政府网站.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EB/OL].http:///2016-02/16/c135102946.htm.2016-2-16.

[3]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交通:万亿级新经济,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EB/OL].http:///index.php?c=msg&id=828&,2016-3-8.

[4]贺珊.浅谈广州市地铁导向系统的设计[J].美术大观,2009,(07):32-35.

[5]刘德礼.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9,(05):63-65.

[6]鲍宁,董玉香,苏涛.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09,(06):23-28.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哇!很难想象我居然站在黄果树瀑布的顶上。”在201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贵州馆里,智慧旅游体验区的虚拟旅游投影旁不时传来惊叹的声音。这是贵州省首次推出“智慧旅游”理念及展示相关成果。

此次旅交会,贵州第一次在贵州馆特别设立了智慧旅游体验区,通过智慧旅游体验、电子商务、电子会务等手段,重点突出体验、交易和推广三大智慧旅游核心要素,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智慧旅游服务的新颖震撼、体验到数字信息化的便利快捷。

对于贵州来说,“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它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是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

其实智慧旅游早在3年前就已经开始建设。

贵州省旅游局信息技术办主任杨芳回忆,2010贵州省对旅游产业进行升级,智慧旅游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当时,我们连什么叫信息化都不知道,在开全国智慧旅游会议时是一头雾水。”然而通过3年的建设,贵州的智慧旅游不少项目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电子商务是智慧旅游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今年4月19日,贵州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全国第一家旅游商品线上销售馆——多彩贵州旅游馆。淘宝网官方数据显示,开馆仅一个小时多彩贵州旅游馆就涌入3000多万流量。根据数据分析,多彩贵州旅游馆每年能为贵州带来100多万的游客。

多彩贵州旅游馆带来的不仅是旅游商品销售的提升,更是对游客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多彩贵州旅游馆整合了全省9个地州市的全部旅游资源,包括酒店、特产、景点门票、机票、车票等,游客在这里可以轻松购买到自己所需的所有商品。同时,多彩贵州馆还为游客提供旅行线路规划,景点介绍等服务,让每个游客享受到最优质的旅游体验。截至今年6月,淘宝多彩贵州旅游馆交易量已达到3000多万人民币。

除了提供旅游服务外,多彩贵州馆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汇总分析。哪个景点去的游客多,什么年龄结构、收入多少等等信息都能第一时间提供给各个旅游景区,各景区可以依据这些数据针对目标客源进行相关的营销策略,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提升景区的软件实力。

移动终端带来便捷“智慧旅游”

智能交通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应用技术;智慧旅游项目;应用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党中央“十三五”计划的实施,国内的旅游产业也逐渐实现了向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十三五的实施更强调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力图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1]。在这种发展战略下,旅游业开展及管理单位必须充分借助现代移动互联技术,着重发展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准确、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因此,对移动应用技术的智慧旅游项目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移动应用技术在智慧旅游项目中的应用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内旅游业正朝着智慧旅游、人性化旅游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传统的旅游业普遍存在信息孤岛效应,旅行社对旅行团的管理相对混乱,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及时,处理不到位,与此同时,游客的食、宿、行、游、购等都处于独立状态,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在移动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先进的移动互联技术,这就能够为游客提供实时服务,使游客主动感知旅游资源、了解旅游行程等,能够与亲友进行实时交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移动应用技术及智能移动终端技术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与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另外,随着社交网络服务的兴起及飞速发展,社交网络服务平台更为游客打造了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游客们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SNS平台将自己的旅游视频、图片等发送给亲朋好友[2]以此来分享游客自身的体验与心情,同时实现了与亲朋好友的实时互动。而移动应用技术下的位置服务功能则能够对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获取,提供多项增值服务。另外位置服务还能够对旅游智能路线进行计算,其结合了GPS与GIS技术,旅行社可以通过该智能系统了解旅行团的实时位置,一旦旅行团发生突发事件,可以第一时间确定其位置,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援。旅行社通过位置服务还能够为游客提供酒店住宿、购物以及餐饮等辅助信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选择。除此之外,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移动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旅游景区人流量、天气状况、交通环境及住宿条件等多方面游客关心的信息能够实时显示,并根据路况计算最佳行车路线,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旅游品质,而且能够避免旅游资源的浪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地点进行游览,获得丰富的旅游感知。提升游客的好评度及出门旅游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增长。 

2 智慧旅游项目平台的构建 

2.1智慧旅游项目系统架构 

智慧旅游系统主要是对旅游公司及景区管理者的管理,智慧旅游系统主要着力于对游客实际需求的设计开发,这一系统主要包括Web终端、Android移动终端以及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等分系统。智慧旅游管理主要依赖于B/S结构,采用的是HTML.5+CSS技术,其中还融入了JavaScript技术,能够实现服务器与JSON之间的数据交换。另外智慧旅游系统还充分采用了GIS/GPS定位系统以及电子地图技术等,能够对食宿等娱乐场所进行实时查询,确保位置功能服务的实现。另外,该系统的Web终端还涵盖了旅游社管理平台与亲友查询端两个应用,能够对JSON数据进行交换,便于互联网信息传递。 

2.2系统功能模块 

2.2.1智慧游览 

智慧游览板块是智慧旅游系统的一大主要功能之一,游客在出发开始旅游或者进入景区游览前,可以通过智慧旅游系统中的智慧游览功能先对景区图文进行大致的浏览,并选择游客感兴趣的景区开始游览,在游览景点的过程中,游客可以实时对景区电子地图进行查看,了解各个景点的行程路线,还可以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服务平台将自己的旅游感受、对景区的评价等进行,与他人建立交流、沟通及实时分享。另外在移动应用技术支持下,游客还能够随时接受景区的特色景点推荐、酒店推荐、购物中心推荐等,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另外,游览结束后,游客还可以将自己的旅游感受、旅游感知与体验等发送到旅游分享平台,这不仅能够使其他游客同步了解到该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也能够有效增强智慧旅游系统用户之间的粘性。 

2.2.2智慧导游 

智慧旅游系统中的另一大主要功能为智慧导游系统,通过Android移动终端的辅助,导游能够随时查看电子地图,掌握旅游行程及团队状态等相关信息,在智慧导游移动终端的信息交流机制下,旅游团能够与旅行社之间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合作平台,增强旅行社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确保旅游团人身与财产安全。另外,通过移动终端能够实时了解景区的天气、人流量以及交通状况等信息,经过智能路径计算,规划出最佳的旅行路线,有效为导游提供服务辅助,大幅度提升旅行服务质量及游客对旅行团及旅行社的好评度。 

2.2.3智慧管理 

作为旅行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及导游的信息管理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旅行社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对游客及导游信息的实时监控,对旅游行程路线进行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其次,对于在外旅行团,可实施智能定位,随时掌握其位置信息与实时状态,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给予及时的处理[3]。确保旅行团的安全性。另外旅行社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能够对游客的相关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将最新的旅游信息发送到导游与游客处,为游客的旅行提供多样化选择。

2.2.4智慧感知 

在Wed终端,游客与亲友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系,分享景区电子地图、景区信息以及游客行程等,同时还能够建立游客游览日志,为游客之間的交流互动提供有效的平台,一方面能够满足大众与游客的交流需求,另一方面对景区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3智慧旅游项目平台的关键技术 

本次研究采用“高标准规划、操作性分步实施、高可用高安全”的技术路线。按照高万并发用户的业务量做容量规划,业务体系上按照整合旅游产业链的业务进行规划,按照电信级别的运营支撑平台进行裁剪,然后构建开放的接口体系。操作性分步实施并不是不一步到位建立庞大的系统,而是在建立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先建立核心技术系统,充分考虑系统的伸缩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稳定性,按照技术经济原则,分步式建立,成熟一块,接入一块。高可用高安全则属于地化的流媒体服务,尽量从周边的服务器提供流媒体业务,降低网络时延和可能的网络问题引起的问题;适度冗余,根据服务的热度和要求,提供冗余的服务,并根据预测结果放置在缓冲服务器上,用户提交请求给负载均衡服务器,由该服务器重定向到合适的服务器上;全体系的冗余网络,比如多个负载均衡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等。另外,该系统的导航地图、实时信息获取以及数据库增删等功能均是通过WebService实现,进而实现对旅游项目相关信息的管理。 

4结束语 

新时期,移动应用技术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现代移动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游客能够主动获取旅游相关信息,实现了智能化、交互性发展,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感知与体验,对于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科技等先进技术日益普及的影响下,将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日常工作带了更大的方面,并逐渐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制约,推动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然而计算机移动技术发展过快也容易导致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越来越生疏,且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日益严重。因此在计算机移动技术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外,还应重视对于计算机的管理,将人文素养融入计算机管理中,从而使计算机技术以良好健康的状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凌守兴,仇荣国,许应楠.基于SWOT模型的江苏智慧旅游电子票务系统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25(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