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医学教育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精选

智能医学教育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第1篇

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是人才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好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认识质疑的重要性,使学生愿意质疑

古人云:学费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要让学生愿意质疑,首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理解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变质疑为内需。在平时,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因为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发明创造的事例,如:瓦特因对蒸汽掀起壶盖感到好奇,继而积极思考,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懂得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从而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而愿意质疑。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各种感觉、怀疑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对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同时,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鼓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

三、创设疑惑情景,使学生乐于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主动、积极。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引入新课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召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6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6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各自跑道的起点出发,沿跑道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起点。这下可难住了狐狸裁判:他们俩同时出发,又同时回来到起点,到底谁是冠军?学生看到这里疑问顿生: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也就是240米;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四、提供时空,让学生能够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材料袋(1分米长的毛线、1张正方形纸、4个小方块、6根小棒、10粒围棋子)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个分数,并在小组里交流。在每个小组充分交流之后,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和得到的分数,其他同学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一份是1/4,另外3份是多少?”、“5粒围棋子为什么是1/2呢?”“2根小棒是2/6也可说是1/3。”……因此,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提得问题也很深刻有价值。

五、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第2篇

质疑需要勇气来进行支撑。有很多学生心中有问题却没有勇气向老师或者是其他同学提出来,他们都期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讲到这些内容。这种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发现问题后,总觉得自己的问题过于浅显,担心提出来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其他同学的耻笑。而成绩好的学生则是发现一点问题后觉得自己已经找到答案就不在提问,或者是也存在着担心教师批评。

要让学生能够拥有质疑的勇气并且有勇气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可以先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换上和蔼可亲的笑容,将微笑带入课堂,讲课时可以尽量采用幽默的风格,同时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有时故意的制造一些学生也能够发现的小失误,并主动的在学生的“帮助”下进行改正,让学生觉得教师也不是一个完人,从而敢于提问。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的提出疑问,那么就给学生创造机会,例如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以匿名的方式写在纸条上,然后搜集上来,教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如很简单的、很复杂的、与教学内容看似无关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不会批评他们,从而让他们获得质疑的勇气。在这一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耐着性子倾听,直到学生提问完毕,并认真解答;(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

二、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从课题上出发进行质疑。语文中有许多的文章的课题都有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可以为学生感悟语文的内容埋下伏笔。刚开始接触到课题,由于学生没有接触到课文内容,就不会被课文的内容所束缚,思想更能打开。当读到课文,将课文与自己的质疑进行对比,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课文。

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文学将会失去其生命力。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对课文进行质疑。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从其他的地方来获取相应的经验,例如网络。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这中方法,为他们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课文中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进行质疑。这中方法只有在阅读课文时才能够有用。在语文的课文中有很多文章、诗词的遣词造句都十分的讲究。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并进行质疑探究,思考是否只能够这样写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联系课文前后内容进行质疑。有很多文章都讲究前后照应,或者是前后内容存在着矛盾之处。课文的前后照应与看似矛盾之处都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因此要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对存在照应或矛盾的地位进行质疑,从而悟出更高的道理。

从课文的写作方法上进行质疑。语文课文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最好的范文,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手法上进行质疑,与自己写作的文章进行对比,从中找到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第3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原有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感觉学习是件特别辛苦的事情,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很低,所学的知识量少,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了。因此,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验积极的引入到教学中,通过有趣的试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脂肪、蛋白质和还原糖的鉴定时,很多同学可能会想到很多方法,包括实验法,但是只有真正的让学生动手做试验,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的积累知识,为以后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知识储备。

1.2树立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说要举一反三、要触类旁通,这些都是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加强知识迁移的意识,不断的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要主动向所学知识点靠拢。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学生的思维定式已经形成,短时间内无法迅速的转变。因此,教师也要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锻炼,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要及时的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口诀记忆的方式进行总结,例如:在对遗传病呈显性还是隐形的判定时,可以采用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中(病)生无(病)是显性(遗传病)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此外,还可以加强学生变式的训练,在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通过不断的变换其中的条件,以此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1.3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方式是对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仅盯着学生学习成绩,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不断的引导,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学习过程中教师发现该学生学习时死记硬背,这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既要看到学生努力的一面,也要看到学生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评价时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态度,积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4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

原有的生物教学模式中,单纯的依靠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非常枯燥、乏味,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念头,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了。因此,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积极的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媒体能将生物教学中很多抽象、难懂的概念或知识点通过相关视频或图片进行讲解,能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过程中,在对菌落、核衣壳、刺突、囊膜等微观结构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这些知识进行立体、全面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结语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第4篇

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有很多,而作为学生工作而言,应该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简而言之,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针对“管理”这一概念在教育界适用与否,到现在也是争议很大。诚然,管理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通过管理,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通过管理,保证学校的正常培养秩序。但是如果将管理简单理解为限制甚至是强制,对学生的各方面加以规定然后让学生去做,则很容易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利于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甚至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笔者认为,适应时展需要,当务之急是弱化高校管理职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这样做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方面对学校而言,可以减轻很多不必要的负担,最大程度的保持大学的本质意义。我国现在的大学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导致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小,学校很大一部分财力人力用来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说为学生建立起了强有力的防护墙,但是却无法保证学生将来顺利走向社会。而一旦学生出现意外如自杀等,学校将不得不面临种种谴责和质疑。其实,大学作为传递知识的场所,如何能够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而责任的对象恰恰还是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这也暴露出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弊端,即永远是以弥补和保护为主要功能。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个人而言,尤其是独生子女,入学之前除了考试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和磨难,有的甚至基本的生存能力也在父母的溺爱中被抹杀。如果在带有半社会性质的大学生活期间不学会基本的生活规则和技能,不学会基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不提高自我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豁达的人生观,在将来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中是无法立足的。

如何弱化高校的管理职能?笔者有两点建议:

1.充分依靠国家政策,避免重复建设。可以说我们国家的许多法律政策都很明确地对个体、团体的行为、权利义务进行了规范,但是受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的束缚,这些政策都被所谓的规定、纪律架空,出现了“法无定法,规大于法”的无奈局面。而一旦出现法律纠纷,高校又将自己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生,和小学生、中学生是不同的,我们也应该知道,大学生,已经不能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了,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做的,仅仅是把他们当作大学生对待。所以,笔者建议,当一个学生有了偷窃行为时,我们不再说,你违反了我校的校规,而是说,你触犯了我国XX法。一个真正法制的社会,首先是作为思想前沿、生产力前沿的高校去践行法律。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群;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注重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综合应用学习成果的能力,从完善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创建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互动循环系统角度出发建设专业课程群,推进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的融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1]。

1当前专业教育课程现状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具有应用型和综合型两个特点,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40~16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比例不高于总学分的85%,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5%,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例不低于总课程数的25%。根据《国标》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专业必修课程须大量删减或压缩学分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的学时和学分也要进行相应的缩减,这对传统的专业教育影响巨大。同时,虽然高校按照《国标》的要求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了专业课程体系,但授课教师对专业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把握不清晰,对专业课程体系缺乏整体理解,或者虽然能够理解专业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但由于课时和学时的限制,无法从专业整体培养的角度进行融会贯通式讲解,这在无形中削弱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应用效果。

2职业能力对专业课程群需求分析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专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人文科学素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公司理财、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涉税业务核算等基本专业技能,适应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财务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企业用人角度而言,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集中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职业素养等方面,要求财管岗位人员由复合型人才转为综合型人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精神,掌握牢固的财务基础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备财务分析能力、资金运营能力、风险识别与应对分析能力,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式学习,提高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从双创角度而言,自主创业需要厘清行业环境、公司设立流程、资金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内容,主要涉及筹集资金(筹资渠道、筹资政策、筹资方式、资本结构、资本成本等)、运营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纳税申报、优惠政策、资产管理、竞争对手分析等)、投资管理(资产规模、投资形式、投资预测、投资回报分析等)。由此可见,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不完全相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经营环境的动态化加剧了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分离断层,使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应以培育高端专业人才为成果导向,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依照职业能力需求对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探索构建专业课程群,构筑支撑职业能力的专业教育基础,积极促进专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2]。

3构建专业课程群建设基础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变化驱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依托专业学科竞赛优化升级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模糊专业课程体系内课程设置界限,对关联度较高的课程进行归集整合,构建融合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群,对专业学习实行深层次递进式闭环管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实践性,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增加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从教育供给侧全面推动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该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经济法”,其他专业课程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税法”“成本管理会计”。这些课程已开设十余年,课程知识体系相对稳定成熟,具备完善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团队,可以在原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4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群,在满足学生专业教育要求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建立职业能力支撑基础,重视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的立体联动效应,强调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双创”能力的培养,引导推进专业课程、实验实践课程、职业资格考证的融合教育建设,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启发教学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专业知识结构完善,延伸专业知识架构。

4.1调整专业课程群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从微观角度讲解企业经济活动管理内容,贯穿企业筹资、营运、投资和利润分配全过程,在具体业务中涉及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会计处理、税务核算及申报、财务状况分析、成本管理、最优经济决策、合同法和公司法等相关内容。因此,围绕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辐射“税法”“财务会计”“财务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经济法”“成本管理会计”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群,在专业教学总学分降低的前提下,依据各门课程学分的不同,调整专业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讲授内容,避免课程间覆盖的知识点反复讲解占用不必要的学时。重新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内容,使各门课程在讲授内容上具有衔接性,建立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框架体系和动态变化的实验实践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从专业培养总体角度加强专业课程融通性,促使学生把控企业经济活动管理全过程及其细节处理,使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培养职业技能和“双创”能力。将实践应用能力和执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群,突出实践应用、理论先进、职业引导特色,多角度、立体化地满足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专业素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3]。

4.2创新专业课程群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群强调专业教育知识对职业能力的支撑作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对专业课程群进行整体模块化分解,形成可分离的整体内容。学生可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创新创业阶段、学科竞赛涉及的内容进行分项或总体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专业课程群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的教学手段,课内实验和实践课程以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式教学可以从不同课程的角度出发对经典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掌握多元化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根据专业课程群中课程的定位和学习的时间顺序,教师根据已学过的课程内容进行引导式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对未学习课程进行深度思考,打通专业课程群的知识通道;问题式教学通过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资源分析,以问题解析推动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点(面),围绕问题设置推动教学内容讲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面)的理解;项目式教学是教师选择某一模块知识进行教学项目设置,学生团队根据项目要求获取和分析项目资源,然后进行方案设计、实施、评价和反馈,学生团队通过参与项目流程的每个环节,加深对专业课程群知识的链接融合;任务式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态,对专业课程群内的知识进行任务式设计,教师筛选出相应的学习资源设立任务情境,协助学生团队进行任务分解,以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提高思考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4.3搭建专业课程群教学平台

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和线下教学课堂的有效结合搭建专业课程群教学平台。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专业课程群相对保持不变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厚度;通过线下课堂教学设计动态变化的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内容。以学科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为牵引,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后应用,通过学科竞赛组合学生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意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内在动力。促成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建专业知识、职业技术技能和信息技术的转移通道,有机整合校企合作双方教学资源,加深学校与企业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程度,积极建设双创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渠道,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打造完善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在校学生迅速接触和掌握市场的最新产品和最新方法,解决市场中基础财务人才供过于求而高端财务人才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

4.4建设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

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产教深层次融合,建立校企多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沟通与反馈通道,鼓励团队教师参与企业实际运营过程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执业能力和教学团队“双创”培养能力。根据专业发展要求积极聘任(聘用)具有实务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形成“专任+兼职”深度协同的“双创”型师资队伍,促进校企师资共享。树立以问题分析、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丰富学生经济业务分析管理经验,促进生产和教学的有效对接,建立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双创”能力的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4]。

5结语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变化需求,以专业课程群夯实学生专业素养,推进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建设,以学科竞赛和线上线下教学平台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完善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教学。打破专业课程群内各课程知识之间的壁垒,通过专业课程群建设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渠道,实现专业教育知识的融会贯通,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使学生运用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有效匹配“学与创”和成为应用型、双创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丽.OBE理念下商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1(1):26-30.

[2]刘明远.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群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20,25(5):112-118.

[3]彭皎.新商科背景下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基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