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范文第1篇

智能交通系统,开始引起政府管理者和出行者的共同期待。

试想这样一幅场景:住在北京朝阳区安贞医院附近的一位白领,清早7点下楼、开车,车载GPS用优美的声音播报了今日天气及交通情况,随即自动选择了一条道路通畅的驾驶路线。30分钟后,他哼着小曲驾车驶到国贸中心停车场门口,GPS即时播报车库剩余车位,车位显然绰绰有余。这时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他还有足够时间去国贸商场的星巴克买杯摩卡咖啡提神。

这并非发生在2020年的一幕,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中心实验室主任、工学博士张可的眼中,这是智能交通初步普及后显而易见的事实。

理想世界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2030年的流动性》研究报告里,智能交通系统被定义为“一个基于并包括了有线、无线网络、卫星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其突出的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这个庞大的系统将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有效、综合地运用于包括城市公交、BRT(快速公交系统)、地铁、轮渡、轻轨、出租、高速公路等整个交通系统,并能将上述交通工具加以综合管理与控制。

张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最好方案。“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路况被电子摄像头录入信息平台,经过监控中心处理后分流任务给交通调度,并且实时将情况给终端用户。也就是说,用户能利用手机、车载GPS等,第一时间掌握实时路况。”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情况,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整合下,私家车车载GPS、交通监控中心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将实现联网,驾驶者能与调度中心产生信息互动,从而使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大大提高,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

国外一项名为《大城市的挑战:利益相关人的观点》的报告指出:交通是城市各发展阶段面临的唯一最大的基础设施挑战,而严重拥堵会给城市产生巨大的经济成本,这些成本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占GDP的比值分别为1%与3%。

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又能高效解决拥堵问题的智能交通系统,因此受到各国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日本一项研究报告称,智能交通能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减少30%以上,早高峰时期堵塞量降低1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使用效率50%以上。

记者从德国科隆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得到的数据显示,自1992年该市启用智能交通系统以来,市中心每年减少2100万车公里(该单位指旅行程数),每年可节省1800万欧元,效果较之未启用该系统前相当明显。

但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交通已经不仅仅代表着以上的定义。在张可眼中, “智能交通的高级阶段,车辆上被安置有磁铁传感器和高敏感度的雷达装置,用以检测车辆在公路上的位置,检测车速并避开障碍物。这是智能运输系统的最高境界,它能神奇的创造出一个近乎没有事故的驾驶环境。”

美好的愿景之下,全球范围内对智能交通的投入均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自1990年开始着手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以来,20年间投资额达到300亿美元,未来还将继续500亿美元的投入;日本政府早在1996年和1997年两年内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预算便高达161亿日元,用于智能交通系统实用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为1285亿日元;欧盟自1984年研发智能交通系统以来,多年投资额超过280亿欧元。

本土化难题

中国早在15年前就开始研发公路信息系统(即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国内先后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的城市数目高达31个。其中,2008年北京在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总投资1.08亿元,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独立开发。另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相关数据,至2016年,全国在智能交通上的总投资金额将达到1078亿元。

长安大学教授、原北京市交通治理局副局长段里仁告诉记者,“大、中型城市中一般存在的拥堵结症主要源于红绿灯的设置。如早晚高峰期时,平时正常路况的红绿灯配置时长基本不变,加大了车辆的滞留时间,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迅速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目前国内城市的交通系统由于极少运用红绿灯感应控制与半感应控制系统,在十字路口转向时无法优先为车流量较大的方向保持绿灯常亮。而在拥有感应检测器的路段,车流量大的方向绿灯随自动感应增长闪烁时间,对车流量小的方向则增加红灯闪烁时间,借此分流拥堵时间。” 段里仁说。

看上去很美的“智能交通”,却在中国频频“效果失灵”。

巨大的投入并不意味着交通的改善。广州亚运期间地铁免费一周内,BRT、出租车空座率高涨,地铁却挤得水泄不通;杭州在试行BRT、环城公路一卡通收费等信息化系统后,每天下午4点左右的出租换班时段仍然无法打到车,西湖沿湖路段堵上2、3个小时都算正常;即便是在智能交通普及率最高、公交与地铁已承担大部分出行的北京,堵车时间长达1小时仍是家常便饭。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想里,其初级阶段是城市交通交汇成网络状,地面、地底交通相互交接,BRT、轻轨、地铁四通八达,人们可根据路面情况随时选择适合的方式出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交通建设并不缺乏上述的交通设施与载客工具,为何仍然消化不良?

“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内公交车站信息不完备,多数公交车站并不能为乘客提供换乘或公交何时到站的提示,这也往往加大了出行人的换乘时间,形成换乘点的拥堵状态,换乘点一般又都设在中心区域,造成更大规模的路面堵塞。” 段里仁这样阐述。

在运用智能公交系统的城市,如德国科隆市,公交站牌处立有遍布整个运营网络的电子信息显示屏,不仅使在站台上候车的乘客了解车辆的准确到达时间以及换乘信息,还可从标题信息栏了解一些影响交通的事件和未来的重大活动等信息,方便乘客出行。

而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全国其他城市,除BRT经行路段外,多数公交站牌还无法实现信息电子化。

此外,IBM全球技术服务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专家Jamie Houghton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尽管大多数城市都在开发智能交通系统,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如城市的发展阶段、物理特征、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以及市民的偏好,每个城市面临的挑战性质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

比如,在道路崎岖不平的山城,拥堵往往出现在隧道收费站;而在沿海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拥堵一般出现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

尽管如此,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平台经常出现同质化的情况,甚至还有南北两大城市先后向国外公司买入同一套智能交通系统软件的情况发生。而同省临近的两个城市,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交换、互动联网平台,也无法最终实现公路信息一体化。

智能交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城市从诞生起就与交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因城市的各种活动而产生。交通是城市生产生活正他进行的先决条件,城市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交通系统的构成,并能促进交通系统的改善,两者相互辅助、相互促进。

1智能城市与智能交通的概述

智能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催生出智能物流、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人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尽一享便利的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作为智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实施项目,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不容忽视。对此,我国一方面应根据国情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打好发展墓础,特别是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与智能交通发展较先进国家积极开展交流。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协调组织机构,统一制订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实现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此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将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变化,随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因此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以有效应对新挑战。

智能交通是指把交通管理系统中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控制技术等综合到一起智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智能,这样就可以更大范围的实现高效、实时、准确以及全方位的管理和运输智能,智能交通是当代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意义

智能城市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为解决城市与交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两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一起。智能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厂强大的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而且使得对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等发生巨大变化。智能交通回归交通以人为本的木质,通过运川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始迈向脚慧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更加关注信息化社会的资源、能源、环境与气候问题,构筑新概念城市与交通及社会体系,建立下一代交通技术与法律体系,改变传统的交通出行新行为,并且建设脚能化基础设施,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3智能城市中智能交通的构建途径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对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构建智能城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CTMS)该系统需要通过先进的视频监测、自动控制和信息采集与处理等相关技术,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系统集成,将交通工程规划、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检测、交通电视监控、交通事故救援以及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和指挥管理,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状况、交通事故和交通环境的实时监视,还有道路交通实时疏导、道路交通实时控制以及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功能。通过CTMS的管理,有效改善现有路网的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增加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使交通运输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2)智能交通信息系统(CTIS)CTIS应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为出行者提供准确的有关出租汽车、公共汽车、轻轨或地铁等交通工具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可以在道路指定路段,通过实时电子信息屏显示各种交通工具的服务信息、道路状况、出行时间和出行路线等信息,为出行者和交通管理控制中心提供参考和依据,并能够为出行者或司机朋友提供自动或人工方式的咨询服务,实现智能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共享。

(3)智能公共交通系统(CPTS)CPTS应包括车辆定位系统、客运量检测系统、行驶信息服务系统、自动调度系统、公交站点系统等组成部分,通过现代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卫星导航等技术,实现公共交通的调度、管理、运营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有效减少私有车辆运行,减轻交通拥堵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利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等对行驶的公共车辆进行定位、监控、IC卡检测和统一调度等功能的实施和管理。以公交站点系统为例,应能够为乘客提供实时、动态的公交信息,通过网络与公交调度中心实现信息的传递、交换和共享。站点向调度中心发送获取到的停靠站公交车信息,公交调度中心对各路公交信息进行处理,统计各个站点、各公交线路距离最近的公交车位置、道路拥堵情况、乘客数量等信息,通过电子显示屏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候车信息,并不断更新信息,根据客流量实时改变发车时间、运行时间等信息,有效减少因上下班高峰时间而造成的乘车难、行车慢等现象,为市民提供安全、畅通的出行条件,使城市的公共交通处于智慧化的运行状态,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4)智能商务车辆运营系统智能(CVO)

CVO是一种智慧型运营管理技术,主要是为从事货运及客运的企业提供服务,通过系统中的卫星、路边信号标杆、电子地图、控制中心与车辆实现实时的数据通信,并利用车辆定位、车辆识别和动态称重等设备帮助企业的调度中心对正在运营的车辆进行调度和管理,及时掌握车辆的位置、车辆负重、道路情况等有关信息,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和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运营利润。

(5)智能车辆控制及安全系统(CVCSS)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差,尤其是大城市,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交通事故递进式增多,交通安全已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有必要开发智慧车辆控制及安全系统,通过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为司机提供行车的安全保障。CVCSS应包括事故规避系统、监测调控系统和安全自动驾驭等组成部分,通过在车辆上配置导航仪、行驶记录仪等安全设备,使车辆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记录车辆行驶状态、卫星定位以及巡航控制等功能。在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音、影像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车体周围的必要信息,并可自动采取安全处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6)智能公路管理系统智能(CTMS)

CTMS主要用来对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和监控。自从2012年我国实行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过费的优惠政策后,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人员生命和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建立CTMS可以对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交通流量、天气状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它应包括交通运输实时监控、自动收费、运输管理以安全救助等功能,通过停车与路径诱导、流通流量预测、交通事故监测、不停车电子收费、可变限速标志等服务,有效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保持交通畅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与运营成本]。

结语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有效运用于交通运输和管理系统中,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阻塞和有害气体排放,保障交通安全,促进城市环境的生态化。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将会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实现,伴随城市的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等系统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实现,每一个城市都会成为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智能城市,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享受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波.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J].硅谷,2014,05:7+3.

智能交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智能交通系统;运用

1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建立在传统交通系统的基础之上,同时结合高新智能装置,通过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出现,更好的消除了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技术局限。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完成了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正是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智能变革产物。信息技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渗透到交通运输的各个管理控制环节当中,很多大中城市以及引入了交通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在道路交通违章管控、交通事故处理以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方面都有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更好的优化了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2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分析

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主要由三个分支组成,分别为交通流检测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交通运输违法监控系统。此类系统覆盖了整个城市的大部分主干道及交通快速路,其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其中集合了信息采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显示功能、控制功能以及指挥功能,能够为交通运输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的图像信息。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为公共交通的控制、指挥和引导提供有力信息支持,便于为公众的出行提供管理服务,优化交通管理人员的决策选择。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用于对具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进行协调自动化控制,以便实现对于交通车辆运输秩序的管理。该系统能够根据交通实际运输流量进行协调。当交通流量达到峰值的时候,该控制系统可以采用最大通行控制模式,当交通流量处于普通值的时候,系统自动启用性协调控制功能,如果交通流量较低,系统会启用感应协调功能实施管控。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译码器装置、定时装置以及脉冲信号发射装置组成,其中脉冲信号发射装置主要用于提供标准的时钟信号源,控制装置主要负责系统中的调控译码器和定时装置。不同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由译码器装置进行调控,电路被驱动之后,信号灯会自动启动。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应用:该系统主要应用了GIS技术,系统中具备交通控制管理、交通勤务指挥、应急保护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如果交通运输过程中突发紧急事故,会触发应急调度系统,系统将以事故地点作为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的半径范围内,能够显示出相应的信号控制信息、图像监控信息以及交通警力资源配置等,并辅助交通应急调度人员制定出应急控制决策,科学的进行警力配置和事故处理。

交通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当前在城市交通中,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和供给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控制要点,也是当下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难题,例如常见的交通故障、交通堵塞及尾气污染等情况。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交通信息诱导系统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该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最及时的交通实时信息,例如特殊车辆的行驶、各路段的实际车流量、噪声指数和行驶天气预报等等,并通过互联网系统、交通广播系统、智能手机以及车载导航系统等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交通驾驶人员。借助该系统,驾驶人员能够根据实施路况和自身需求对出行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道路拥堵概率和事故发生率。数字化执法管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数字化非现场执法和数字化现场执法。无线网执法管理终端系统具备手写功能、IC卡处罚功能、录音功能、摄像功能以及打印功能等,交通路面执法管理人员通过该终端系统,能够对各类存在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员的车辆进行校验并给予相应处罚,并将相关执法信息上传到系统当中。非现场执法系统主要设置在城市中的主干道中,与道路交通违法检测设备关联在一起,能够监控违规变道、闯红灯或者超速等违法行为,通过应用该管理系统,交通执法站和检测部门能够实现交通运输信息的共享,形成严密的闭环管理控制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三个分支单元组合而成,分别有网络通信设备单元、交通信息单元以及系统信息终端。该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系统能够完成信息数据的采集。其能够与多个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实施关联,获取不同渠道的交通信息并实施综合。其次,该系统具备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对交通数据的融合处理和分析,能够明确交通运输实时状态,并为驾驶人员提供交通路径引导、捷径搜索、停车引导以及事故提前预警等信息服务。第三,该系统具备信息功能。借助相应的交通无线通讯和广播系统,其能够将用户所需交通信息及时发送到驾驶员信息接收终端上。

3结语

智能交通范文第4篇

11月1日晚上8点,北京居民的手机大多收到了一条短信:市交管局提示,为迎接中非论坛宾客,2日、3日机场高速路将采取交通管制。往返机场请提前出行并绕行货运北路、机场北线、京承高速路。

就在中非论坛开幕之前,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曾对媒体表示:“中非合作论坛或将变成北京奥运的一次预演。”为了迎接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外国领导人最多的国际性会议,北京在交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限行措施,保证了论坛期间的道路畅通,而一直以来炙手可热的智能交通却鲜见踪迹。

拥堵回来了

中非论坛期间,在公车封存、外地车限制进京等一系列手段的作用下,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在上下班的时候体会到了难得的畅通,许多远道的上班族在路上的时间普遍减少了半个小时以上。可是好景仅仅持续了几天,随着中非论坛落下帷幕,交通拥堵的现象再次上演了,人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拥堵时光。

从这次中非论坛的交通状况来看,的确实现了从人为的角度保证交通的畅通。可是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依然单靠限行等人为手段解决交通问题么?更何况,对于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人们,仅仅在像中非论坛、奥运会等这样的日子里享受几天的道路畅通显然不够。

既然暂时的交通管制措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那么在交通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利用智能交通的手段就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

今年4月14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我国的智能交通建设必将迎来发展高峰期。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智能交通的投资额将会达到91.94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23%。一个业界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人员的话则更为直白:“实质上,交通就是要用资源来换时间,而空间是有限的,高架桥即使修两层、三层,总是有比较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很关键。”

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笑京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智能交通将以实际应用和服务出行者为重点,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为综合交通系统的形成提供条件。

事实上,早在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后,对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规划和相关的技术研究一直在迅速推进。同样,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青岛市日前也出台了《青岛市迎奥道路运输规划》,其中在智能交通方面,青岛市将建立出租车智能营运指挥系统,实现出租车电话叫车智能系统,方便市民高峰时段乘车;危险品车辆全部安装GPS和行车记录仪,以便在运送危险品车辆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时,各相关部门救援人员能够及时赶赴现场。

看上去很美

曾几何时,“智能数字公交站亭”的出现给拥堵的交通带来了一丝希望,可是这种先进的设备并没有遍布大街小巷,人们看到的更多的只是加入了气象信息的公交站亭,对于其“神奇”的车辆到站预报却体会很少。

据上海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有限公司应用服务部副经理郝雷介绍,即使是在国内智能交通较为发达的上海市,同样也存在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参差不齐,资源难共享;交通信息化缺乏统筹型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体系;交通信息开发建设缺乏专门机构进行强力推进等三大问题。

相对而言,一些发达国家智能交通的发展,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智能交通的美好前景,一个曾经去过新加坡的同事对那里的智能交通体会尤为深刻。

在新加坡,有一种ERP(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这种自动化的收费方式既保证缴费车辆能够不停车缴费,提高效率,又能使得一些不必要走高速的车绕驶,降低了负载率。而且,ERP系统还有更人性化的功能,即收费费率可以随时调整。通过车载单元系统,新加坡道路管理部门还可以跟踪出高速公路上车辆的平均时速,当平均时速低于45公里时,说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过多,已经不希望其他车辆再进入高速公路,所以适当调高收费费率;而当车辆时速提高到65公里时,就降低收费费率。该费率调整还不断公布于众,以方便驾驶员的监督。

可是当记者询问为何中国不考虑使用这一系统时,上海市一位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只是交通拥堵已经非常严重的时候的一种做法,如果说在城市的交通中原本是不收费的路段安装上了这种系统,公众肯定不能接受,这样一来,系统的实施根本无从谈起。据他介绍,在新加坡,政府会强制每辆汽车都安装相应的RFID芯片,以适应ERP系统。而在日本,每辆车出厂的时候,制造商更是已将这一芯片安装在车里。

另外,车载GPS也同样面临类似问题,通过该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很清晰地监控每一辆车的状态,可要是让每一辆车都安上这一设备,公众肯定难以接受。“这涉及到个人隐私。”郝雷说,“因此,在上海只有3000辆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了GPS。”车主对待GPS装置的态度,就像许多女孩子拒绝追求自己的男孩所说的理由一样:你是个好人,可是我觉得咱们两个人不合适。

“救命稻草”难救命

智能交通虽然功能强大,可它也不能“包打天下”。面对复杂的交通问题,智能交通仅仅是众多“解法”中的一个。有专家就曾经提出,智能交通的发展应该缓行,一方面,政策、管理体制等的不完善让智能交通的发展束手束脚,因为技术仅仅是辅助工具,不能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另一方面,智能交通发展的“虚火”太旺,国内在智能交通上仅仅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很多厂商和学者太热衷于概念的炒作。

一位从事上海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在交通信息化上的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过去的投入仅仅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2003年开始建设的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地面与高架道路交通信息的交换与共享;2004年起建设的全市出租车电子调度平台,已初步接入了2000多辆出租车。

在北京,今年的5月10日市政交通一卡通正式实施,这使得北京在交通的信息化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也传来消息,地铁五号线自动检票系统预计将于2008年初开通,届时,全市轨道交通淘汰纸票、一卡通行的目标将实现。

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本应能加速交通出行的效率,可是,在北京生活的人们却没有切身体会到它们所带来的成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荣建认为,要把北京的交通问题彻底解决好,不仅要从技术上寻求出路,更重要的还是要寻求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比如在人口规模上进行控制,不能无限制地扩大人口规模;规划的制定要上升为法律法规,不能朝令夕改;另外,北京还必须控制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速度。与此同时,必须努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系统服务质量。有统计显示,目前北京的公交出行比例不足30%,而公交系统先进的城市在这方面却可达到80%以上。另外,出租车空驶率较高,应当重新为出租车服务定位,并改变出租车服务方式。

有些系统开发商则指出,不能因为政策或体制的问题就搁置智能交通的研发,不过他们同时也承认,虽然人们在各种展览会上能够看到五花八门、功能丰富的系统,可是大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被大规模采用。“目前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可以让决策者了解到道路的拥堵情况,并且已经开始为部分有车族提供一部分智能化的服务。至于怎么让智能交通逐步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一步一步地来。”郝雷说。

智能交通范文第5篇

智能交通走向更高层次

自从ITS在世界上出现,它就是高技术与交通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脉搏跳动的,在这20年中,它随时吸收着信息技术的新成果。

传感器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应用各个领域的融合,使得实现智能交通的条件越来越好,智能交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具备以下特征:完整和实时的交通信息采集;安全、实时和高效的数据交互;交通管理中心、用户终端的软件按照智能化系统的思想开发,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辨识能力;整个系统是按照智能化控制和面向知识的信息处理而构成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辨识能力和控制,这个控制包括不同层级的控制,这也是ITS与信息化重要区别之一。

拥有了这些特点的新一代ITS可为交通管理、应急救援和人们出行带来更多服务。第一,支持多种运输协调运行和控制,把城市道路、公路、公交、枢纽等不同尺度的运行状态作为输入参数,可得到宏观控制方案和重要战略控制点的控制,实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最优运行;第二,形成新一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车辆的行驶状况可以得到在线监控和安全预警,给车辆的重要部件提供唯一IP,用于实现运行状况和交通运行环境的识别,并提供主动推送和双向交互的信息服务;第三是实现智能化公共交通运营控制与调度,其中包括公交专用车道内多辆公交车自动编组和队列运行的智能化,扩大智能化排班和调度系统和出租车运营调度与服务;第四,基础设施、运载工具以及运载工具间的数据交互走向实用,车车之间、车路之间都可以实现信息交互,推动包括车辆、基础设施、非机动车、行人在内的“合作ITS”(即Cooperative ITS)的实现;第五,支持大范围区域路网运行监测与协调控制的实现,目前欧洲已经实施了EasyWay项目,对欧洲区域路网进行监测和协调;第六,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和管理帮助运输经营者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对运输组织进行协同调度和多式联运,还可以预定城市物流配送的路线。

自发展ITS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就一直居重要地位,因为信息采集、信息、对交通流的控制都要依托基础设施。而大多数基础设施是由政府部门或大型公共机构管理的,这些部门和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率较低、办事较慢或者对公众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质量不高,甚至有不提供信息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信和GPS的普及,很多公司开始尝试自己采集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欧洲和美国是最活跃的地区。

现在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开始采集自产汽车的GPS数据,与数字地图匹配后得到交通拥堵的信息,再发回给用户。很多移动通信公司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商也推出类似的服务,不过手机端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要更复杂一些。这样,在欧美就形成了一类不与政府、交通运营管理单位和运输公司合作的ITS群体,这样的服务方式和业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

一些欧美的汽车制造商也在中国提供这些服务,如大众、宝马、通用等。可以预测,这类服务将在中国得到较快发展,中国企业须结合中国国情,系统地设计自己的价值链、服务链和资金链。

早在2010年的ITS世界大会上,依托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交通服务就是一个亮点。当时韩国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在韩国的智能手机上,有50%的服务与交通相关。2012年10月,奥地利ITS世界大会更是将这种应用推向了更高的水平,大会承办方之一AustriaTech开发了以大会为主题的App——Kongressnavigator,它不但可以提供位置服务、公交服务,还将与大会有关的注册、旅馆、会议程序、展台等服务都集成在这个APP中,提供维也纳范围内的各个交通枢纽的换乘服务。根据大会统计,超过1500人下载了这个Kongressnavigator。这个APP预示着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ITS服务越来越大众化,为小公司甚至个人参与ITS服务提供了机遇。

ITS走向合作

近几年,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最热的方向是车路合作和车车合作系统(即Cooperative System),其核心技术包括车路通信和车车通信(即V2I和V2V)。在多年开发和试验的基础上,其内容、应用范围和依托的技术越来越清晰,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车路合作系统、车车合作系统上,欧洲、美国和日本都进行了多年研究。目前,欧洲有Car2Car、美国有VII和Connected Vehicle、日本有Smartway,尽管叫法不一样,但是思路和内容大体类似,因此欧洲、美国和日本从2009年开始陆续签订了双边政府的标准化合作协议,并在2011年正式喊出了欧美日三角协调的口号。同时,以汽车厂商和信息技术厂商为主体的车路合作系统联盟也开始形成,这些联盟在技术开发、标准化和产品测试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合作,将目标对准了国际市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欧洲和美国率先进行了统一名词和研发内容的工作,他们成立联合工作组,确定该系统的开发领域包括安全、节能减排、驾驶员注意力与人机接口、标准化、名词术语等。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欧美联合确定这个系统的名称为Cooperative ITS,既包括了原来的车路合作系统和车车合作系统,也包括欧洲的EcoMove和EcoDrive(生态交通和生态驾驶),还包括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交通信息服务。为展示欧美在这个领域的成果和应用,美国运输部和欧盟联合在2012年10月的ITS世界大会上集中展示Cooperative ITS。面对这一状况,日本也表示加入合作ITS的开发和标准化,提出将已经开始应用的智能化公路(Smartway)也纳入Cooperative ITS。

中国ITS加速发展

2013年中国ITS的发展将继续与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同行,但是与前一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ITS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城市中ITS将由主要关注小汽车(如车载信息服务)转向更多地关注乘公交和骑自行车的出行者;第二,ITS将从前一段主要为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管理者服务转向直接为出行者服务;第三,ITS将由主要关注提高效率转向效率、安全、减排三者并重。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将会看到智能交通推进模式及投资方式都将有重大变化,如政策、标准、投资和盈利模式会更加开放,以吸引更多的信息产业界和通信运营商投资;政府会鼓励交通管理、运载工具制造、信息产业等多方组成联盟,并推进新一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

总之,作为现代交通技术代表之一的ITS,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到国际的前沿ITS技术,也要看到发达国家相关部署对我们未来的影响。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台阶上,ITS应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老百姓需求的变化以及交通发展重点和方式的变化,努力实现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