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第1篇

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随着人们对于“癌体检”重视程度日趋关注,以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前列腺癌和肾癌为例,初诊患者中早期患者的比例明显上升,几乎占到了就诊人群的50%~70%。小体积、单个的肿瘤所占的比例也随之明显增加,以前列腺癌为例,早期低危的前列腺癌,前列腺内孤立病灶的比例可以达到28%。而在2006年,约70%的前列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了这些改变引起肿瘤治疗理念的改变,针对“早期肿瘤保留器官,重疗效,更关注生活质量”的微创聚焦治疗现已成为国际上外科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最大获益者――早期泌尿系统肿瘤患者

在传统的根治性手术中,是运用开放的手术形式,对藏有病灶的器官实行“一锅端”的处理方法。这种手术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早期患者而言,一个实体器官的摘除,势必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前列腺癌为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产生的损伤,极大地影响一些年轻患者和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而采用微创聚焦治疗,针对前列腺的一个叶,甚至一叶的1/5,就可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早期的肾癌、前列腺癌患者都是此项新技术中最大程度的获益者。

最大优势――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当,并发症小

一般而言,早期肿瘤多呈局限性、孤立性,没有转移,通过将肿瘤和邻近的周围组织一起切除即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以肾癌为例,保留肾单位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低于10%,而直径小于等于4厘米的肿瘤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小于3%,术后疗效与肾脏全切手术患者几乎相当。

术前,通过影像学的引导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运用局部病灶穿刺检测定性肿瘤。手术中,进行表皮麻醉,将细长的消融针头穿入实体病灶内部,然后,消融电极即直接或间接引发超过肿瘤细胞耐受能力的高温效应,从而起到摧毁肿瘤细胞的目的。整个治疗过程,穿刺点只有1.4毫米大小的针眼,损伤极轻,治疗过程一般约为30~45分钟,术后1~2天患者便能出院,较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期短、保留器官等诸多优势,实现了肿瘤治疗由“整个器官”的切除转变到“整个病灶”的“剿灭”。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第2篇

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1

2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公共病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1

【摘 要】目的:评价心理干预疗法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56 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则加强心理干预疗法,分析两组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SAS、SDS 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CF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F-36 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疗法,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心理干预疗法;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负性情绪

泌尿系统肿瘤早期无明显或典型的症状,已经确诊多已发展为恶性肿瘤,临床上,对其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但是由于手术自身存在的应激性,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害怕、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给术后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干预疗法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并作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56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例;患者年龄为11 岁,年龄为31-79 岁,平均年龄为(53±2.67) 岁;其中,前列腺癌4 例、肾癌11 例、膀胱癌9 例,其他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研究组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2 例;患者年龄为32-78 岁,平均年龄为(52±3.41) 岁;其中,前列腺癌5例、肾癌11 例、膀胱癌10 例,其他2 例;研究组则加强心理干预疗法。本次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注,均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如饮食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参照真诚、理解、共情等原则,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询问引发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因素后,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

1.3 效果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同时,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定两组干预后癌症疲乏程度,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 评定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其中,焦虑、抑郁及癌症疲乏评分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及癌症疲乏患者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计数资料表示用(n/%),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干预后, 研究组SAS、SDS 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SAS、SDS 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CFS、SF-36 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CF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F-36 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受病痛的折磨、对疾病认识不到位等而产生的心理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中,实施心理疗法干预的研究组,其干预后SAS、SDS 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CF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F-36 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给予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疗法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提高生活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泌尿系统肿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3-02

随着近年来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人数的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据文献报道,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其自身特点决定,恶性肿瘤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7倍之高[1]。而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的恶性肿瘤中泌尿系肿瘤约占28.5%-60%[2]。我院总结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115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透患者合并泌尿系统肿瘤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进一步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

1 我院临床病例

我院115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确诊为“泌尿系统肿瘤”者4例,其患病率为3.47%(4/115)。这4例患者中男性1人,女性3人,年龄在48-71岁,平均61.76岁。1例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糖尿病肾病,1例为高血压肾病,1例为间质性肾炎。4例患者的透析时间12-76个月,其中大于5年者1例,3-5年者2例,12个月者1例。

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伴有血尿,为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块,起病初期为无痛性血尿,随着疾病的进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65.2±18.7)g/L。

诊断及治疗;4例患者中行膀胱镜检查确诊者3例,行CT检查发现一侧肾脏肿瘤伴有膀胱转移者1例。

2 治疗方法

2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均进行丝裂霉素20mg膀胱灌注化疗,1次/周,2个月后改为1次/月,持续用药1-2年。1例肾盂癌并膀胱肿瘤者因年龄偏大及体质原因未行手术治疗。另1例患者拒绝手术。2例行手术治疗者,至今生存时间12-30个月。另两例未行手术者已死亡,生存时间为11-25个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透析龄是尿路上皮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肾替代治疗时间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并发尿路上皮癌的几率越高[3],这可能与毒素或致癌物质对尿路上皮长期刺激有关。MHD患者一旦发现膀胱癌,往往是浸润深度,恶性度高的肿瘤。而针对于局限膀胱的非肌层浸润的尿路上皮癌,相对保守的外科手术治疗(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定期膀胱镜检查)更合适于MHD 患者[4]。

3 总 结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其自身特点其易发生肿瘤,这可能与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免疫监视能力下降,自身对细胞内DNA的突变杀伤能力减弱有关。另外,此类患者尿量减少,降低了对泌尿系统的冲刷作用,增加了血清毒素的刺激作用。同时,透析引起的生物不相容性可加剧CRF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对肿瘤的监视功能进一步下降[5],还可能与透析排出的毒性物质在体内累积有关[6]。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多的是肾实质肿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易患获得性肾囊肿病,即在透析的基础上出现的多发性、双侧性肾囊肿,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在囊肿的基础上可继发肾肿瘤。但对血液透析合并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报道不多。

对于膀胱肿瘤早期的诊断及治疗,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MHD患者的尿量很少或无尿,故进行尿细胞学检查较困难,无尿者可行逆行造影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盂后,取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血清肿瘤标志物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此外,CT及MR也是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对肿瘤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意义。膀胱镜及组织检查是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在早期形成肉眼可见肿瘤之前不能获得诊断。故膀胱镜检查无论膀胱内有无肿瘤,均应双侧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及早的诊断,合适的手术及治疗,可明显改善MHD患者合并泌尿系肿瘤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Matas AJ.Incidence malignance during chronic renal failure.Lancet,1995,19:10.

[2] Chen KS,Lai MK,Huang CC,et al.Agrologic cancers in uremic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1995,25:694.

[3] 刘苏来,安瑞华,刘瑛,俞秋霞,原劲杨,白玉凤,郭松.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附11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10):750-752+755.

[4] 刘苏来,安瑞华,俞秋霞,黄建文,白玉凤,原劲杨,王岩,王涌泉.血液透析并发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特点及透析龄对其生存期的影响[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03):1-2.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尿路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泌尿系统结构复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腹部平片(KUB)、超声、IVP、MRU等,由于部分影像重叠,密度分辨力不足,常无法明确诊断。随着MSCT技术的发展,其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使MSCTU成为目前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MSCTU快速、无创,不仅能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影像资料,还可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及准确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均有腰痛、血尿、脓尿、尿路刺激征、血压升高等不同症状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其中83例行KUB、超声、IVP中的1项或多项检查,明确诊断前行CTU检查。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ToshibaAquilion16CT机。扫描参数:120kV,200mA,层厚、层距均为5mm,矩阵512×512。扫描前嘱患者憋尿,取头先进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肾上腺上极(T11上极)至耻骨联合。皮试前先行平扫,以防皮试对比剂进入肾盏与肾盏小结石混淆,而不易诊断。采用Nemoto,DualShotAlpha双筒高压注射器,经右肘静脉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75~80mL,流率3.0~3.5mL/s,后以相同流率注射生理盐水40mL。采用Surestart追踪技术,选定肾上腺层面的腹主动脉作为ROI,CT值180HU,自动启动扫描皮质期,90~120s后行髓质期,5min后延迟扫描。将所获得的造影容积数据传至Vitrea2.0工作站采用MPR、CPR、MIP、表面遮盖技术(SSD)及VR等[2],行全尿路成像,选择不同的层面、多角度旋转、切割,以得到满意的尿路影像。

2结果

106例中,泌尿系阴性结石32例,先天畸形20例,泌尿系肿瘤23例,肾盂旁囊肿25例,双侧巨输尿管6例。2.1泌尿系阴性结石32例。肾盂肾盏阴性结石18例;输尿管阴性结石伴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9例;肾盏、输尿管阴性结石继发肾盂输尿管积水3例,肾盂、输尿管、膀胱3处结石共2例。2.2先天畸形20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7例,CPR及VR等可清楚显示泌尿系重复畸形的全貌。肾柱先天肥大4例,平扫易将肥大的肾柱误诊断为占位性病变,CTU三维后处理图像可清楚显示肥大的肾柱进入肾窦。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先天狭窄7例,表现为肾盂、肾盏及梗阻部位以上重度积水,其中3例合并同侧肾脏膨大、形态失常,多次延迟扫描输尿管全程仍未显影。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狭窄处,并可根据输尿管的显影,客观评估患侧肾功能情况。马蹄肾1例,以尿路感染症状就诊,CTU清楚显示双肾重度积水。肾脏旋转不良1例(图1),以肾绞痛就诊,CTU显示双肾旋转不良。2.3泌尿系肿瘤23例。肾实质肿瘤9例,其中6例有完整包膜,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3例突破包膜向外侵袭,边界欠清晰。肾盂移行肿瘤8例,单纯肾盂肿瘤5例(图2),表现为肾盂充盈缺损、呈“菜花状”改变,并肾盂、输尿管“截断征”。肾盂移行输尿管肿瘤3例,输尿管充盈缺损,呈柱状,输尿管中断,其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膀胱肿瘤6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其中5例局限于膀胱;1例向外侵袭,破坏同侧输尿管,致输尿管变窄。2.4肾盂旁囊肿25例。其中单发囊肿15例,多位于单侧肾窦内,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多发“蔓藤状”囊肿10例,多位于双侧肾窦内,表现为围绕肾盂“匍匐状”延伸的多发“蔓藤状”或不规则囊样低密度影。2.5双侧巨输尿管6例(图3)。均以尿路感染、血尿、腰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左侧4例,右侧2例,其中合并双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6例中,1例输尿管上段扩张,下段狭窄;4例输尿管全程扩张,膀胱入口处狭窄,膀胱受推挤;1例输尿管全程阶段性扩张。均继发肾盂不同程度扩张积。

3讨论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集72例有各种完整影像学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6~65岁,其中男46例,女26例,单纯进行超声检查50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12例,超声+增强CT1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

超声检查:所用机器西门子高端机512型,有相对疑难病例时,需两名高年资有经验医师会诊意见为准。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用“低张轻压法”静脉肾盂造影,使用654-2药物静脉推入,使肾血管扩张,增加肾血管扩张,提高了肾实质及输尿管显示率。

CT增强检查:经过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由两名有经验医师根据显影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本组72例病例中:单用超声检查:①确定诊断:17例泌尿系统结石。15例单纯性肾囊肿(穿刺或随访确诊);②提示性诊断:3例膀胱肿瘤性病变(膀胱镜证实),10例肾脏错构瘤病变(手术或随访确诊)。

8例肾脏分房囊肿或钙乳囊肿声像图(随访观察无变化)2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①输尿管狭窄,或受压,或走形异常至肾轻中度积水确诊病例4例;②确诊泌尿系发育异常5例;③炎性病变和无功能肾3例。

超声+CT检查:①8例肾脏肿瘤性病变。②2例提示性意见:肾实质内血管节段性缺血性改变。

讨论

泌尿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影像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谱的临床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甄别是否为泌尿系统疾病,是内科病或外科病,是急病还是慢性病,并对疾病有一定评估作用,对临床进一步的有效处理起到指导作用。

超声检查优点:以价廉,性价比高,特别是无伤害,可随访反复检查等为最大优点,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普查性检查,对单纯性泌尿系统结石,肾囊肿,典型肾错构瘤因其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可以做出确定性诊断印象,而对于少量肾囊性出血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检测肾功能状态,肾实质节段性缺血性病变及输尿管中段病变诊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仅能做出提示性印象诊断信息,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利于疾病鉴别。需要特提到是超声在泌尿系统占位性病变中检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对于病变良恶性性质鉴别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泌尿系肿瘤的检出率就临床正确诊断率不断上升2,近年来,开展超声造影技术是较先进超声技术,不仅能明确常规超声检查肾小占位,还可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超声造影检查与CT增强相比3,具有辐射少,造影剂无毒性,可实时成像等优点。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优点:因其简便易行,诊断价值高,仍是当前泌尿系统中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仍是了解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发育变异,特别是判断肾脏分泌功能及观察输尿管全程图像的良好方法,多采用“低张轻压法”,多发选配法(包括静脉肾盂造影配合肾脏穿刺,膀胱镜逆行造影检查等),与超声配合,多数泌尿系统病变定位准确,定性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