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泌尿系统护理

泌尿系统护理范文精选

泌尿系统护理

泌尿系统护理范文第1篇

了解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医护不分家,临床工作中医生的工作常和护士的工作同时进行,互相合作,互相协调,以最佳的技术满足于患者。对每一名专科护士而言,了解本专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十分必要。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残疾的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医学的管理。康复医疗是通过医学的手段,预防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减轻残疾的影响,它“治疗”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医疗手段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注射手段、康复工程手段、其他康复辅助技术、康复营养、文娱体育治疗、代偿和替代医学技术、心理和神经心理学治疗、传统的中医药学治疗等。

了解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

很多病人有多方面功能障碍,护理工作中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很重要。协助和指导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的康复,比如适当的体位、良好肢体的位置、呼吸功能、排泄功能、关节活动能力及肌力等技术,以防发生褥疮、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学起来枯燥,但通过护士们精心护理可以对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护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临床经验,不知道护理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临床学习中常忽视一些护理细节问题。适当给护生例举护理失败病例,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败血症,可让护生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泌尿系统护理范文第2篇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褥疮、感染,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观察组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常态化措施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培训,规范常见的护理操作规程,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做好基础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减轻造成尿失禁的诱因,适当辅助一些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能制剂等。采用有效手段监测泌尿系统的状况,了解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态,有无输尿管反流,膀胱憩室等,了解有无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高压排尿等情况,采用更积极的措施减低膀胱内压力防止自主神经反射障碍的产生,对于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引流膀胱。

尿失禁针对性专科护理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减少夜间尿量。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患者若伴有四肢瘫痪,间歇导尿显然很难减轻病人的护理负担,可考虑行经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后外部集尿器集尿,有效降低膀胱内压力,避免上尿路受到损害。

感染护理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感染发生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0.5%碘伏行会阴及尿道口消毒,每2天更换集尿袋,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功能训练护理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指导进行骨盆底部肌肉锻炼增强控制排尿能力,同时训练间断排尿。

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评价方法综合护理8周后,对患者症状和神经恢复等情况进行评定,神经功能采取NIHSS评分,分数越低功能越好。尿失禁减轻为改善,尿失禁不减轻甚至加重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1有统计学意义。

泌尿系统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老年;骨科;大手术

骨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严重程度多较高,患者不仅行动会受限,还会有明显疼痛感[1]。先天性髋内翻、尺神经损伤、髋部骨折、髌骨骨折是骨外科多发疾病,骨科大手术多指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手术等,相较于普通骨外科手术,骨科大手术的创伤更明显,对患者的影响更大,术后恢复难度更大[2]。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度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恢复更慢[3]。因此临床针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强调在手术基础上做好护理工作,系统性护理干预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护理实施的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4]。本研究以我院82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9年11月~2020年7月82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观察组41例,男14例以及女27例,年龄范围:60~87岁,年龄平均(71.46±9.86)岁,手术类型:髋部骨折手术9例,膝关节置换术6例,髋关节置换术26例。对照组41例,男18例以及女23例,年龄范围:61~89岁,年龄平均(72.54±8.94)岁,手术类型:髋部骨折手术10例,膝关节置换术7例,髋关节置换术24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单发性骨折;②年龄60岁以上;③择期行手术治疗;④有完整临床资料;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所在医院的伦理审批。排除标准:①多发性骨折;②既往有骨折手术史;③合并影响手术安全的基础疾病;④合并严重精神障碍;⑤急诊手术治疗。

1.2方法 。(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患肢末梢血运、活动、感觉等,做好管道护理,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指导。(2)观察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从术前、术后两方面着手开展,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a.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在应对手术时更容易出现逃避心理,对手术及预后会有更多担忧,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始与患者保持沟通,在沟通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患者不良心理,分析引发不良心理的原因,对患者开展知识宣教,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多使用积极暗示性语言。向患者介绍既往治疗成功的同类型病例,通过同类型参考提升患者信心。b.体位训练:术前进行体位训练以帮助患者可适应手术时的卧位以及术后的固定体位,术前训练中还应该包括术后卧床期间各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比如需要练习平卧喝水、卧床进食、床上排便等,确保患者真正掌握。c.疼痛管理:根据医嘱进行镇痛,并观察镇痛效果和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疼痛未缓解,及时汇报医生采取措施,避免疼痛影响患者。d.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上肢肌力、踝泵、股四头肌及臀肌功能锻炼等。e.个性化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基础疾病,按其喜好订制相应的饮食。f.特殊患者的干预:针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监测与干预,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②术后护理:a.肺部护理:患者因骨折、麻醉、手术等因素进入了被迫卧床,躯体活动量减少,咳嗽力量降低,难以顺利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引发感染甚至肺炎。护理人员需维持病房空气清新、每天定时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叩击胸背部指导患者正确咳痰;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维持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术后第1日,病情允许,尽量抬高床头。b.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根据病情指导患者每天保持2000ml左右的饮水量;踝泵运动与股四头肌训练至少每日4次(早、中、晚、睡前),每次20个。c.个性化饮食指导:在订制相应喜好食谱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补充多种维生素,促进伤口的愈合。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食通便的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葡萄等;进食丰富纤维的蔬菜,丝瓜具有通经络的作用。d.排便护理:每次排便前对腹部行顺时针按摩,通过按摩提高腹压加快排出粪便。鼓励患者在晨起排便前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加快胃肠蠕动。对于有便秘表现的患者,合理使用开塞露,严重便秘时选择肥皂水灌肠,或合理使用缓泻剂。日常要对患者大便性状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处理。e.泌尿系统护理:尽量避免留置尿管,使用尿壶进行接尿;不能自行排出者,留置尿管;对于有尿管留置的患者,定时更换尿袋以及尿管,每日温开水进行会阴冲洗2次;无导尿管的患者,指导家属用温开水进行会阴冲洗。f.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术后由于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压迫机体各组织,血循环不畅从而导致压疮。普通患者,卧骨科床;对于压疮高危患者,卧气垫床。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间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高危患者缩短翻身时间,日常要做好患者皮肤管理,维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大小便失禁者每次便后用宝宝湿巾擦净局部皮肤,每天温水擦拭2次,臀部皮肤涂鞣酸软膏;定时帮助患者更换床品、病服等,为患者提供宽松、棉质、柔软的病服。

1.3评价指标。 (1)术后恢复:比较两组首次排尿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数据利用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x±s),检验经χ2、t完成,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组首次排尿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1)。

2.2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83%(P<0.05)(表2)。

3讨论

老年骨折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各脏器功能明显减退,机体免疫力较年轻患者明显减低,术后更容易发生各类感染[5]。但手术是治疗多种骨折的首选方法,经手术复位、康复后患者基本可获得满意预后,关节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为了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对于需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做好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本研究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心理干预、体位训练、规范疼痛管理、功能锻炼指导、个性化饮食指导,并针对特殊患者开展相关干预,在术后开展肺部护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个性化饮食指导、排便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经多种护理措施的结合实施,显示术后首次排尿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短,另外患者术后并发症也更少(12.20%vs26.83%)(P<0.05),表明针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选择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保证术后患者更迅速恢复,膝、髋关节置换患者可更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可帮助患者早期接受康复锻炼,从而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且早期下床增加了机体的活动度,各项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能明显减低。系统性护理干预中术前的心理干预实施可帮助减轻患者内心应对手术时的焦虑、恐惧、不安感,能够使患者维持平和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体位训练可保证患者顺利适应术中及术后一些特殊体位摆放,特殊患者的干预实际是在术前做好患者基础疾病的处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接受手术,以保证手术进行的顺利性。术后进行的各项护理都是为了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各类异常,通过对发现的异常进行处理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后康复受影响的因素。综上所述,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艳丽,刘霞,李敏.综合系统护理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105-107.

[2]郭晓霞,李育玲,韩雪,等.集束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病人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0,34(2):362-364.

[3]吴宝艳,冯先,王友琼.系统化整体护理在老年Colles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0):77-79.

[4]崔琳,郑伟,邱琛茗,等.应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1):28-31.

泌尿系统护理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0例需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41.2±9.6)岁;男272例,女248例;治疗前病程1~24个月,平均(5.6±3.2)个月,520例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基本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预约检查时告知需一位可沟通的成年家属陪伴,询问过敏史,避免应用过敏物质,并签订造影同意书;检查前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患者既往史;并查看病历,了解患者基本诊断;检查前对患者说明检查意义、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如去除金属物、排空大小便、停留尿管者引流管锁上等。很多患者由于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对于操作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在操作前患者较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现象,加之一些患者病情严重所引发的剧烈疼痛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出现不信任、不配合的情况。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的安抚患者的情绪,详细了解患者内心想法,除了向患者介绍操作的原理和过程、操作的安全性以外,还应该针对患者所担忧的情况进行耐心解答。可以将之前成功的病例情况介绍给患者得知,让患者得到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嘱咐其检查中所需配合动作,动员家属在曝光间隙进入检查室陪同,操作者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面带微笑与其交谈,以转移注意力,安慰患者,缓解其忧虑情绪,提高依从性;检查前备齐抢救设备、抢救药物,及时对症处理,保证安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检查要求暴露,注意遮羞,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尊心,注意无菌操作,均匀快速推注造影剂,观察患者反应,遇出现不良反应者,及时处理。而对照组只需在检查前简单的心理疏导,备齐抢救设备及药物和出现不良反应时对症处理的功能制护理。

1.2.2静脉肾盂造影

观察组患者检查前需禁食禁饮12h,造影前清洁灌肠,以排除消化道内容物对影像的干扰,再让患者需排便、排尿,使肠道、膀胱空虚。检查时,患者仰卧,先行腹部平片拍摄,观察腹部造影准备情况是否满足要求,不给予患者腹部压迫,于2min内经静脉注射负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50ml,置患者于-15°~-20°头低脚高位置,于电视透视下动态观察双肾输尿管及膀胱显影状况并加以点片,对一侧肾盏、肾盂或全程上尿路显影不满意,显影延迟或不显影者重点观察,在病变部位最佳时动态摄片。对照组拍摄腹部平面后,于腹部加压,静脉注射负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50ml,于5、10、15、30min摄片,观察病变部位。

1.3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Ⅰ级:影像下可清晰显示肾盂、肾盏,且充盈良好,可明确诊断;Ⅱ级:肾盂、肾盏充盈欠佳,但细微结构显示良好,可满足诊断要求;Ⅲ级:影像下肾盂结构显示不清晰,未能清晰显示细微结构,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本研究中规定:影像质量优良率=(Ⅰ级+Ⅱ级)/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影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影像质量优良率9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仅17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对照组出现严重恶心、呕吐18例,腹痛15例,头晕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肾盂造影(IVP)是发现尿路结石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除可以了解泌尿系统形态外还可分别了解双肾的功能状态。IVP作为泌尿系统结石常规的检查方式,对尿路结石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其可清晰显示肾盂、肾盏结构,还可明确各脏器位置,及病发部位,对临床诊断具有明显帮助。据研究表明,静脉肾盂造影对机体各个系统,如生殖系统、胃肠道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具有辐射损伤。以往,我国多采取传统平片系统进行造影检查,其虽对临床诊断可提供一定参考,但因腹部组织对比度较低,其显示解剖部位以及相邻脏器组织结构不理想,常需复检以增加诊断正确率,进一步提高了辐射量,增加损伤。随着造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压式造影方式逐渐应用于临床,显示清晰,影响质量相对较高,但其加压对患者常造成不舒适感觉,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加压装置可压迫左右髂总动脉、左右交感干、输尿管,常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尿路梗阻,且导致输尿管、肾小囊内压力剧烈升高,降低肾小球的滤过压力,从而导致造影剂未能聚集于肾盂,影响质量,未能清晰显示相邻结构及病变部位,一定程度上未能给临床正确诊断带来帮助;其次,压迫位置不合适情况下,未能起到压迫作用造成造影失败,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患者不适,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造成假性过敏反应,误导医务人员判断病情。随着相关技术的进展,数字化无压式静脉肾盂造影逐渐应用于临床,在其检查过程中,对患者无需压迫,免除了压迫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避免压迫对脏器造成损伤,其优点对老年体弱、儿童患者体会尤其明显,避免因迷走神经刺激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其技术既可取得质量较高影像,有助诊断,又可避免造影过程中可能所致危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

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7例,对照组加压时造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共47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孟亚丰等研究一致。黄文英等研究表明,数字化无压式静脉肾盂造影过程中,护理措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其周到、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可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影像质量,有助诊断。检查前详细的病史询问、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进行评估,必要的抢救药物、设备准备,均有助于保障安全;心理护理可极大的缓解患者情绪,对儿童患者其优越性尤为明显,增加患儿配合;造影前给予正确饮食指导,检查前2~3d不食用产气食物,禁止使用不透X线药物,如硫酸钡等,检查前2d,给予泻药,清洁肠道,提高影像质量;造影时静脉均匀快速注入造影剂极为关键,因快速推注可加快肾盂肾盏显影,这无疑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及时处理,保证安全。造影顺利完成后,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病情,以防碘剂迟发的过敏反应,通知其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接回病房并交接造影情况,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总检查时间30~60min,甚至2h,腹部因加压后患者经常出现不良反应,使检查临时中断,患者非常痛苦,检查费用已付出,却不能得到应有的检查结果。观察组大部分可以注药后10min以内完成,少数最迟也只有20min左右完成检查,全部均顺利完成检查。总之,周到、细致的护理措施可对造影顺利完成提供较大帮助。

泌尿系统护理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观察组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年龄在1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5)岁;疾病种类:颈椎病8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脊柱骨折10例,下肢骨折15例,上肢骨折17例。在对照组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2)岁;疾病种类:颈椎病9例,腰椎间盘突出12例,脊柱骨折12例,下肢骨折13例,上肢骨折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就是:患者入院之后,根据常规护理顺序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遵照医嘱开放患者的静脉通道之后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基本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给予健康指导,并且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的病史、病情、并发症等基本资料予以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床铺、抢救设备等。

(2)当患者进入病区之后,及时给予抢救及护理治疗,并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疼痛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

(3)针对情绪不稳的患者而言,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手术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价,在病床前设置一些醒目标语或者栏杆,避免患者从床上坠落。确保医院地面的清洁、干燥,强化防滑处理,避免患者跌倒,出现二次伤害。

(5)因为骨科患者的恢复期比较长,非常容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一定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翻身、清洁等。并且注意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均衡,逐渐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除此之外,针对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抗生素,治愈与缓解患者的病情。

(6)在患者长期卧床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排便困难或便秘的现象,为此,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床上小便进行训练,针对术后保留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给予健康指导,并且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

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压疮0例,便秘1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例,压疮2例,便秘4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一般而言,骨科患者均是突发性损伤,经常因为疼痛剧烈、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导致出现较重的思想压力,并且因为卧床时间比较长,很多患者都存在着生活自理问题,进而经常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为此,一定要重视骨科患者的护理,保证患者可以早日康复。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主要就是在基础医学理论、护理知识、专业护理观察技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针对性的临床问题处理系统,帮助医患双方选择恰当、合理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案,消除或者减轻潜在、现有的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在该组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全面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预见性护理中一定要注意:

(1)入院护理与护理方案制定方面

医护人员在接诊骨科患者的时候,一定要马上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操作,及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进行给氧、深静脉置管等操作,并且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建立患者护理档案,对抢救时间、方法等进行记录。在完成紧急处理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和患者进行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根据医师临床资料与建议,制定护理方案,并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和其一起讨论,不断优化护理方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护理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尽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方面

大部分骨科患者因为身体创伤较大,并且发病较为突然,恢复期较长,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抗拒等负性情绪。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调动患者谈话的热情与积极性,之后找出问题,帮助患者解决。有时候,因为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导致出现担心、忧虑等心理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而逐渐打消患者的疑虑,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骨科患者中,经常会出现局部部位功能暂时欠缺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训练中,可以让患者借助CPM机训练,可以避免出现关节僵化、肌肉萎缩的现象。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可以增加运动项目与训练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3)营养护理方面

营养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在疾病状态下,因为机体消耗比较大,进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较高。在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搭配饮食,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加快患者骨骼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在对骨科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详细制定,但是均要遵照基本原则,即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合理搭配营养,保证食物可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而言,骨科患者的食物中需要含有大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并且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这样可以有助于消化;食用含有无机盐、维生素的食物,补充患者的创伤损失;食用含有维生素D、钙的食物,促进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加快患者康复。

(4)并发症护理方面

骨科患者因为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很少参加室外活动,非常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为此,加强骨科患者并发症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中,一定要时刻保证病房空气流通,在易发生流感的季节,注意病房消毒。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尤其是一些有吸烟史的患者,要求其住院期间禁止吸烟,并且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扩胸运动、深呼吸等,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针对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注意患者的饮水情况,一般2000~3000mL/d,同时,用碘伏对尿道口外管、导尿管进行消毒,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加强对患者饮食、腹部按摩、压合谷穴等方面的指导,减少便秘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保证患者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的洁净,帮助患者翻身,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让患者下床活动,进而降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