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规划建设

科学规划建设

科学规划建设

科学规划建设范文第1篇

(一)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围绕“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目标,我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省委、省政府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历史机遇,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增势强劲,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年—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2.5%、10.2%、15.1%、15.3%、15%,期间年均增长13.6%,高出计划3.4个百分点;2004年达78.47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末68.26亿元的预期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1.6:58.5:39.9调整为2004年的1.5:54.5:44。非公有制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9.8%(占区属生产总值的66%),预计末可超过40%(占区属生产总值的68%),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基地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入驻企业27户,年产值8亿元;工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40户,比“九五”末新增10户;预计末,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约4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2%,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预计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

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实施,西部一流城区建设起步有力。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年均增长32%,比“九五”提高了21.5个百分点。建设经济实力强、文化品位高、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的“西部一流城区”思想深入人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发展速度等重要经济指标连年位居全市前列;持之以恒开展的“环境整治年”和“对外开放年”活动使我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对外形象更为鲜明,期间引资额到位资金是“九五”的4.7倍;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中期复验,期间共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0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比“九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期间,预计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年均增长14.8%;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9000多户,新增从业人员2.1万人;末,城市居民收入8592元,比“九五”末增加3251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年均增长7.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末的17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

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部取消农业税,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切实减轻;乡镇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列入市上考核的35户区属企业全部改制,国有股逐步退出;主动配合,多方协调,为我区争取到比较有利的财政体制调整;医疗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住房分配实现货币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生态型城区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配合大城市建设,合理开发征用土地,南山绿化、清姜河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拓宽改造滨河大道等道路13条,建成休闲广场和精品绿地8个,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6.2%;“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的生态城区景观初显轮廓,是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精神文明先进城市的主力军。科教兴区战略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展良好;全民健身计划进展顺利,城镇医疗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进一步健全,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再就业率达75%;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弱势群体生活保障有力。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福利、救济、互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总量较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与区位优势相比,我区经济发展总量还不大,经济综合实力仍然不强;就业、再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加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期间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二)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国民经济实现翻两番、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区所处的发展环境,将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征:

一是当代国际资本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愈来愈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趋势;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促进资本、技术、产业加速向资源富集和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我区具有承接转移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我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群化程度不够高,加快发展仍然面临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等多重压力。

二是西部大开发和“一线两带”建设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持续增加;我区作为“一线两带”的核心城区之一,在争取社会事业、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我区可支配财力有限,加快发展公共事业、解决历史欠帐问题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是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我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新老“双创”及我区连续多年“优化环境年”和“对外开放年”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区投资创业。抢抓机遇,趋利避害,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聚集生产要素的发展优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更迫切。

科学规划建设范文第2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厂网分开,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全国性的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即“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其中电网坚强其意义是突出建设运营电网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地位,明确电网发展的目标。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电网发展,目前既是最重要的机遇期,也是任务最为艰巨的考验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为依据,准确把握制约电网发展的关键环节,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兼顾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将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做好5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原则、主要任务、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和注意问题,努力建设网络布局合理、网架结构坚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电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电网规划建设的原则

“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简洁明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电网规划建设的原则

安全可靠是电网规划建设的根本要求,作为电力企业,就是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持续的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电网规划建设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供电能力,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建成

适度超前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电网适度超前能够为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进行电网规划建设,遵循电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制约电网发展的主要环节,在满足质量、技术等要求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按容载比科学计算,尽量降低建设、改造工程造价,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让现有电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序高效、简洁明确是在电网规划建设中,强化全过程管理,实现电网规划、前期、项目、投资、安全、质量、技术经济以及达标投产的全过程逐步优化,组织有序,责任明确,电网规划和建设实现效率高、速度快、质量优、效益好。

配电网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

1、认真分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转变观念,改善以往只注重研究电网而忽略对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的工作做法,作为供电企业,深入研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以及质量、方式,深入研究地区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思路,对于规划和建设好电网是非常重要的,电网规划与地区、村镇各项规划相互紧密配合、协调并同步实施,只有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电网的规划建设才能有针对性,才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2、认真分析区域供电网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现有供电网络要加以认真分析,分析电网的供电能力,电源点的布置是否充足合理,网架是否可靠坚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供电的难点、热点,找出存在问题和主要制约环节,逐步改善,促进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3、按照不同方法预测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全面总结以往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的规律、特点,采用分区、分产业等多种方法进行负荷预测,科学论证,比较不同的方案,确定最终负荷预测结果。

4、确定电力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并滚动修改。电网规划年限一般规定为近期规划(五年)、中期规划(十年)和远期规划(二十年)。远期规划主要考虑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研究确定电源布局和最终网架,对近期和中期规划起着指导作用。近期规划与现有网架关系密切,规划的年限较短,许多的因素比较确定,一方面导致约束条件多,另一方面允许并要求规划做的比较细致,论证更加深入,着眼于规划的可行性。从实际出发研究配电网的总体发展,分析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根据需求与可能,从改造现状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5、按照已确定项目落实资金计划,按照基建管理程序加快项目实施。主要的建设管理程序分为规划前期、建设项目前期及实施、生产准备、工程决算及固定资产移交。

6、不断调整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效益。在已建成的电网中要进行不断调整,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新的形势要求,

规划建设的地区配电网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各级电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与负荷发展相匹配,具有合理的容载比,能满足供电区域内各类用户负荷增长的需要;

(2)合理确定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和点线配置方案,使配电网结构优化合理;

(3)供电可靠率不断提高,降低线路线损;

(4)无功电源配置适当,功率因素达到合理水平;

(5)结合原有供电电源点的资源,进行原有网络结构的改造。

(6)达到改造城镇地区老旧10kV配电站内中低压设备的目标,解决城网改造、农网改造未彻底解决的部分线路供电半径过长、损耗大、负荷率过高的问题,加快对陈旧、落后设备的改造、淘汰进程,选用低损节能型产品。

(7)进一步做好低网改造工作,解决低网供电半径过长引起的高损耗,解决原城市建设中居民平米用电量不足造成的配电站过负荷现象,改善居民电压质量,提高低压网络的电能质量。规划期内达到配电变压器容量能够满足居民区内供电能力的目标。

电力规划建设在落实5个统筹上

电网规划建设需要处理好3个关系

科学规划建设范文第3篇

基于生态理念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农村建设的规划中能否体现以人为本、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生态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和成败。科学的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本身就是效率和生产力,是统筹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前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只有科学确立生态新农村建设的近景和远景规划的主要内容、基本目标和具体标准,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确保生态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循序持续地向前推进。因此,探索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是一项战略性研究课题。

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的重要政策和工作之一,但是主要工作的重点以及各种媒体、杂志的宣传基本上是集中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如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等)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风格上,治标不治本。“加快新农村建设,千万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成‘新农居’新农村在好也是农村,绝不是城市,不能只靠扒了旧房盖新房实现新农村”。

2生态建设与建设新农村关系

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的连年增长,掩盖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农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反差显而易见,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非常强烈。“年年建新房,就是不见新农村”这是几年来农民最大的抱怨,由于过去注重于城市化,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多数村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许多农村普遍存在“垃圾处理靠洪水,污水处理靠蒸发”的现象。所以,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生活污染处置系统,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成为目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实际包括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物质文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既物质文明又是精神文明。针对具体的考核标准,开展“四化、四改、双清、双治”活动,既四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活动,四改(改坟、改厕、改圈、改路);双清(清理溪流垃圾,清理路道垃圾);双治(治理黄、赌、毒,治理歪风邪气)。村庄基本做到无物品乱堆,无露天粪坑,无乱张贴,房前屋后无暴露垃圾,场地平整,社会风气良好,家畜家禽圈养,庭院栽树植绿,绿化养护,创建文明的、优美的生存空间,形成人人讲卫生、讲文明、讲环境的社会氛围。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又要注重于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生活污染整治,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也使农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质量。通过村民守则公约,创建农村生态示范户,宣传生态知识,增强环境意识,提升农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呈现一片新农村景象。通过三年来生态示范村镇建设的实践,我们认为村镇生态建设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

3生态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广袤的乡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直至今天,仍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同城市相比,广大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环境基础设施极不完善。要建设新农村,各地千差万别,从那里入手,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然而生态建设,从这几年创建的实践来看,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对于大多数乡镇都是迫切需要的。不管生态示范村镇创建,或者是百村整治示范工程。在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上,是一致的,是异曲同工的。都以创建活动载体——农村清洁大行动开始,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一般说,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那对于有条件的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村是可行的,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村,只能因地制宜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打“生态牌”。在创建生态示范村镇的过程中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脚踏实地,走有特色创建之路。因村制宜营造良好的生态和区域特色生活居住环境。

在创建生态示范村镇中,单单靠上级政府资金。很难有足够创建资金。只有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以主人公精神,自力更生、积极引导富裕了农民参与,多方筹措资金。

新农村建设,需要管理民主,创建生态示范村镇也需要管理民主,只要民主管理到位了,才能有序、整体推进和谐乡村的建设进程中的各项工作,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让民间组织、资金有效地参与生态示范村建设、让农村先富起来经济能人发挥出更大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并分享生活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生态村镇建设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警示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了解环保、认识生态、参与生态建设。

4江西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目前江西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总调查数的72%,即使做了规划的村庄,也是不完全符合《村庄规划标准》,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有些是平房,有些是楼房,有些是普通砖瓦房,有些是砖混结构房,参差不齐。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整个村庄卫生较差,秩序较乱,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村庄建设过程中通常没有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项目,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消防设施的安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离等。

在对某个设区市的调查中发现,那里的市领导和建设规划部门极为重视村庄建设,已对部分村进行了规划。但是,规划者们一是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在这些规划中遗漏了关键的安全项目,没有考虑建设中心村,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类条件;二是测量底图也十分粗糙,以致不可能考虑污水对水井的影响;三是多数规划通过改变那里的地形地貌,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以致基本上丧失掉了那里的地方风格。即使这样,许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完善,如下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生态新农村所必须的。

5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理念结合的必要性

5.1生态理念的内涵

生态理念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价值观,其本质主要强调: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生态伦理道德观。因此,生态理念就是运用生态规律,在实践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5.2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管理民主”是政治文明,“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生态文明。

5.3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理念结合乃客观之必要

新农村的建设如果不结合生态理念,必将步城市发展的后尘。目前在城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困扰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生态理念。也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体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农村才能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

6生态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6.1生态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态新农村发展模式,是基于农村发展现状而又面向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一种发展战略思考,是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协调问题,应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现代生态学、生态工程原理、景观生态学、生态建筑学、产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生态化设计,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最优化,能流、物流最畅通,调节、控制最自如,村庄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宜人,既有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其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

6.2生态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征

生态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与一般农村相比,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态新农村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二是生态新农村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三是生态新农村是一个广大区域的集合体。

7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系统工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是调控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局。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研究和探索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1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

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农村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深入而广泛,而且许多效应是无法用货币来计算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能够满足农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二是有助于在农民中间传播环境保护观念;三是有利于生态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7.2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用新的增长方式与新的生产体系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相互统一发展,实现环境支持系统的重新繁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便成为人类共同的必然选择。把生态新理念融入农村规划中,实现农村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综合效益的统一和最大化,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的目的,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目的。

7.3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种强调保护当地资源的发展形式,其对环境的正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它负有环境保护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双重使命。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有助于培育人们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加大全社会的环保力度;二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助于人们提高回归自然的意识,体验自然,提高和丰富生态知识;三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助于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四是在传统农村建设中注入生态理念,能促进地区村镇布局的合理化,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动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JonRodoek.Protectingecosystemsandopenspacesinurbanizingenvironment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8,(84):3—6.

[2]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3-57.

[3]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8-74.

[4]李浩.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与适应——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5-86.

科学规划建设范文第4篇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回顾总结20*年工作,研究部署20*年任务,全面动员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全市规划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对20*年度局机关各科室、下属有关单位工作考核目标情况进行通报并表彰。下面,我讲二方面意见。

一、充分肯定20*年成绩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市规划建设事业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以推进城市化建设为目标,我市规划建设事业在20*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规划编制进度明显加快。规划是龙头,规划建设局首要的职责是抓好规划编制。20*年重点抓*市域总体规划编制。该规划于20*年7月13日通过初审,12月27日至28日在杭州通过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专题报告会审,并按要求公示了15天,现已经市人大十四届第八次常委会审议通过,按程序上报省政府批准。同时,还编制完成了雁荡镇近期建设规划、几个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组织会审通过了*市城乡电力设施规划。此外,积极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市选定2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9个市领导蹲点村后,局班子成员、局机关中层干部多次下村指导,现已全部完成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

2、规划审批机制逐步理顺。为维护规划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在委托授权的同时,严格依法办事。一年来,共收取配套设施费16*6万元,审查发放规划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209份,核定规划设计条件书199份,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651个,用地面积50*6.52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7*个,用地面积2105395.61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83个,用地面积19847*平方米;私建项目1623个,用地面积12*89.61平方米)。审批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285个,建筑面积1951833.25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129个,建筑面积1141035平方米;私建项目3156个,建筑面积81*98.25平方米)。

3、规划监察工作力度加大。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加大了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今年特别是加强了违法建设的专项整治,4月份宣传月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共对771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拆除面积16.32万平方米,特别是5月15日至16日,在市政府牵头下,组织对*镇后西垟村柳青北路高层违法建筑4幢27间的违法建设进行了历时两天的统一拆除,反响很大。期间还加大对乐成、*、虹桥和北白象四大集镇和经济发达的镇、村以及党员干部带头违法的个人住房非法加层整治力度。8-9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我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抓住重点,通过突击拆除和平时拆除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遏制了大面积、大范围、大规模的违法建设活动。尤其对*方斗岩村、北白象后西村等周边违法建筑的拆除,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据统计,20*年全市共对违法建设立案1819件,拆除违法建设1604处,建筑面积396549平方米;处罚813件,处罚面积312317平方米,处罚金额40436504元;办理追加案件492件,建筑面积175817平方米;补办287件,建筑面积185351平方米。

4、建筑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不规范,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我局从抓规范市场入手,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措施。一是建立外地施工企业准入制。严格审查外来企业资质、安全生产条件和项目部各岗位证书的真实性,定期检查项目管理人员到位情况和在*的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清理高资低能、挂羊头卖狗肉的施工企业。近年来,共有53家外来企业相继被清出*建筑市场。二是积极引导和发展壮大本地建筑业企业。在严格外来企业准入的同时,加强对本地企业的管理和引导,牵头组织工商、人事、财政等部门,起草制定了《*市建筑业发展若干政策》,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颁发。有力地推进了建筑企业规范发展。现共有4家三级企业晋升为二级,1家二级企业晋升为一级。三是加强招投标监管。对在建筑市场中信誉好的企业,在招投标资格预审时用加分形式给予奖励。同时,在评标监管时,及时做好把关工作。中标后实行跟踪监管,专门抽调了招投标管理人员,与市安监站联合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到位、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行为。今年已公示苍南县龙港市政有限公司等33家和闵洪道等2名项目经理不良行为,使招标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建筑节能和墙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为了树立墙改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墙改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北白象镇西才村村委会综合楼联建工程墙改试点,该工程墙体材料全部采用*市国源水泥制砖厂生产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及部分混凝土标准砖,总体效果良好。还确定“市人民医院综合楼”与“宁康喜之阁住宅楼”作为建筑节能试点工程,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同时把好墙材设计、应用关,派员参加我局召集的建设工程扩初会审,推动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逐步从城区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平时加强对建筑工程工地的执法巡查力度,平均每月4次以上对全市建设工程新墙材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经统计,今年我市在建建筑工程95万平方米,竣工55.3万平方米,使用新型墙体材料49.8万平方米,新型墙材使用率达90%。

5、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年初召开了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上与各施工企业、房开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质量安全生产层层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在8月份又组织召开了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了全市安全生产的形势,通报了存在安全隐患工地的情况,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有关措施。同时,每季开展一次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和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并积极开展“创优夺杯”活动。今年共创安全生产文明标化工地20个,其中*市级7个;创“瓯江杯”3个,创“雁荡杯”6个。20*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6、测绘管理工作上一台阶。一是基础测绘经费已经纳入财政预算,20*年预算经费为130万。二是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及时向社会提供地形图和控制点成果等服务,对测绘项目实施前进行备案。三是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现正在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建共享事宜。四是加强地图市场的监管。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委托,认真完成本区域的地图现势性审查工作,并做好测绘单位地图编制的备案管理等工作。五是全面启动GPS基础控制网改造工程。解决以往各种坐标系统不统一,给规划、建设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同时加密控制点布设密度,为精化*市似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准备。

7、农房普查工作进展顺利。根据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五厅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沿海地区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的通知(建村发〔20*〕1*号)精神和*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要求,*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6月份开始着手开展普查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了以李银巧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分管主任、规划建设局长和各普查镇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副局长和相关镇副镇长为成员的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还成立了由许创海副局长为组长的6人专家组。二是积极筹划经费。通过各种途径落实了245万元的普查经费。三是加快普查进度。为加快内业的地理信息制作和数据输入,增加人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磐石镇、七里港镇、翁洋镇、蒲岐镇、清江镇等六个乡镇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任务。

8、工作做到认真负责。20*年局系统各所、站、队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局室工作认真,协调有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全年共受理群众来访27件,已结案27件;市长专线428件,全部回复;向本局来电举报110件,已办妥97件,正在调查处理13件;局转来112件,已全部办妥;人大转来1件,已办妥;其他上级转来25件,已全部办妥;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22件,办结率100%。

9、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局紧紧围绕“干部转变作风、群众得到实惠”这个目标,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从解放思想入手,从主题实践着力,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认真部署。局党委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局里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召开动员大会、下发文件,并于6月份派出5个检查组,对机关科室和下属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做好结合。把“作风建设年”活动与“阳光行动”活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所(办事窗口)”活动、“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纪检监督检查活动、“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实现“第三次跨越”思想大讨论、局领导蹲点调研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三是严肃处理。对违法违纪的干部,我局决不手软。在“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期间,对5名干部做出不同程度处理,以反面典型教育全局干部。四是积极开展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经局党委研究,我们将基层单位10个中层副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笔试、考核等程序择优录用前10名人员充实到中层副职岗位。使优秀的年轻人得到任用,这一举措在全局上下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0、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局党委非常重视。一是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日常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干部自觉在改革和建设的同时进行党性锻炼,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进一步调整充实责任制考核内容,严格追究制度,增强责任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年初与下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目标责任书》,制订岗位目标考核办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三是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并结合我局实际,出台了加强基层单位权利监管,落实责任追究制的实施意见。四是坚决纠正不廉洁行为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考勤、用车、公务接待制度,对全系统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认真查处。20*年共诫勉谈话15人次,通报批评2人,效能告诫处理1人,党内警告处分1人,辞退1人,立案2件,纪委效能监察回复36件。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科学规划建设范文第5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找文章,到]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XXX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2000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如冠脉造影、PTCA、血管内支架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类型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结直肠中心由原XXX医院全国知名的XXX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外科取人体软组织内金属异物是全国知名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为XXX医院分部,由六院主任医师兼任相应科室主任,实现“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质量”;中医科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的首批“示范中医科”;消化内科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各类消化道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放射介入科在人体脏器与疾病三维立体影像成像及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

科研攻关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设立独立的肝病实验室。近5年,共承担国家、市、区、XX集团、院级等课题近1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消化内科“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鉴定”。

市级课题9项XXXXXXXXXXXXXXXXXXX经市科委专家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3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投入,使学科的学术水平特别是在某一专业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学的中心。不同层次的医院学科建设目标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使之在整体或在某一专业技术方面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很丰富,但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等。基地是科研的依托,人才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3.1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医学重点学科的科研目的是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市重点学科是我市乃至我国医学科研的主战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许多突破主要出自这些学科;也是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前言阵地,国内的许多先进技术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学科主攻方向的选择是保证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问题。主攻方向应根据学科原有的基础、现有的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的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目标”,确保成效。

3.2学科建设的关键人物学科带头人乃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首要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同时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学科建设好坏与带头人的作用关系密切,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作用:①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培养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④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科建设筹措必要的经费;⑤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接班人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是学科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已证明上述条件的必要性。

3.3研究基地的重要性狭义的研究基地是指科研实验室,这是市重点学科必备的条件。所有重点学科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广义的研究基地包括临床和社区,这些都是医学研究的实践基地。这是基层医院主要依托,市级医院也需要这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