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计算机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企业处理数据的负担。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并且造成损失之大触目惊心。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认识和了解信息系统舞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评估与揭示被审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应用计算机的军事和科学工程领域中就开始出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只是较为罕见,未引起注意;到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在全球开始普及,随着操作系统简化,人机对话功能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与掌握计算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银行、保险、证券、商务等领域,计算机犯罪呈滋生蔓延趋势。我国从1986年开始,每年至少出现几起或几十起计算机犯罪案件,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言,“在今后的5至10年时间里,我国的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将会大量发生”。因此,信息系统舞弊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系统舞弊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信息系统舞弊是指破坏或者盗窃计算机及其部件,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的行为。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提出的信息系统舞弊的定义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前一种舞弊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实现舞弊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编程进入其他系统进行骗取钱财、盗取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的犯罪活动。其作案手法多种多样。如利用计算机将别人的存款转到作案人自己的账户中;利用计算机设置假的账户,将钱从合法的账户转到假的账户中去;掌握单位顾客的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取单位的产品等。1979年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计算机专家S,M·里夫肯通过计算机系统,把他人的存款转到自己的账户中,骗走公司1000万美元。后一种舞弊是把计算机当作目标,以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计算机的辅助设施和资源为对象。分为破坏和偷窃等。破坏是因为舞弊者出于某种目的去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可以用暴力方式破坏计算机的设备,也可以用高技术破坏操作系统及数据,导致系统运行中断或毁灭;偷窃是指舞弊者利用各种手段偷取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

    结合以上的论述,本文将信息系统舞弊定义为:以计算机或其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虚构、制造假象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务而实施的任何不诚实的故意行为,也叫计算机犯罪。

    2、信息系统舞弊的特点

    信息系统舞弊呈现如下特点:智能化;隐蔽性;获利大;跨国化;危害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也会危及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有资料指出。目前计算机犯罪的年增长率高达30%,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这个比率,如法国达200%,美国的硅谷地区达400%。与传统的犯罪行为相比,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例如,美国的统计表明:平均每起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45万美元,而传统的银行欺诈与侵占案平均损失只有1.9万美元,一般的抢劫案的平均损失仅370美元。正如美国Inter-Pact公司的通信顾问温·施瓦图所说的:“一场电子战的珍珠港事件时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计算机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犯罪行为之一。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一般问题

    (一)成因

    1、个人因素

    大部分涉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的人属于这类情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压力越来越大,负担也越来越重,认为收入和生活所需已“入不敷出”;也有人是染上了不良的嗜好,如,而欠下了巨额债务需要偿还;还有人是感到单位领导不公正,对上级不满,而进行伺机报复。如美国一家银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预先输入了一个程序,其含义为:一旦自己的名字在人事档案数据库中查不到(即被解雇),则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当他被辞退后,银行计算机系统不久就陷入了瘫痪。

    2、环境因素

    一方面单位没有公开的政策。所以有时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另一方面,单位没有合理的人事制度,这样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员工的工作业绩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没有合理的报酬。从而降低了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信息系统舞弊的案件也就有可能随之发生。

    3、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

    比如单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如果由一个人既负责业务交易,又有权接触电子数据处理,那么就存在舞弊的风险;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系统的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系统的开发控制不严格。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接触控制不完善,如应当避免控制系统的内部用户或计算机操作人员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文档;输出控制不健全;传输控制不完善等。

    4、被计算机的挑战性所诱惑

    现在越是秘密的地方维护安全的技术投入的就越大,对于那些黑客而言,这无疑更能够刺激他们,使他们有种新奇感,并激起其挑战的欲望。美国国防部全球计算机网络平均每天遭受两次袭击,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安全专家对其挂接在Internet网上的12000台计算机系统进行了一次安全测试,结果88%入侵成功,96%的尝试破坏行为未被发现。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敢于通过病毒与杀毒软件公司“沟通”。甚至公然“叫板”杀毒软件商。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与手段

    1、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

    (1)非法占有财产

    这类案件最常见,也是较难察觉的,并极有可能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因此不论是对会计师、审计师还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这类案件有的是利用掌管计算机系统之便,虚开账户,伪造转账交易,将资金转出。如1997年3月原宁波证券公司深圳业务部的曾定文博士。利用他负责管理电脑程序编制和修改工作。从而掌握密码系统的便利条件,通过密码进入交易程序,在自己所掌握的股东账户上直接下买单,透支本单位资金累计人民币928万元;有的是采用一种“取零技术”,国外也称之为“意大利香肠技术”,每次都将交易的零星小数从总额中扣下,存到一个非法的账户中,这样不易察觉,而且时间久了也可达到一个可观的数目。

    (2)非法利用计算机系统

    这类案件比较复杂,出现的问题和作案手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程序员会借调试程序的时候,非法联通网路,进行非法转账;有些内部设备维修人员借维修之便,偷窃数据,甚至非法拷贝软件包,或者输入某些错误信息,以搅乱数据信息。2001年11月,上海市查获全国首例利用计算机非法操纵证券价格案,案犯为了使自己和朋友获利,在2001年4月16日。通过某证券营业部的电脑非法侵入该证券公司的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待发送的委托数据进行修改,造成当天下午开市后,“兴业房产”,“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被拉至涨停板价位,造成该证券营业部遭受损失295万余元;有些程序员在设计程序时,会设计某些特定条件。并秘密地安置在计算机系统中,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这种破坏程序就会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或程序。如在美国港口城市米尔沃基市有一个青年团伙,他们以该城市的电话地区代号414自我命名,采用非法手段,将这个代号输入到许多企业、公司和政府的计算机网络中去,虽该代号最终被各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识别而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3)非法占有经济信息

    利用计算机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买通其收集经济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其他电子技术,窃取侦听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如1997年10月,广州“好又多”百货公司电脑部副科长李建新。利用电脑技能窃取公司商业资料。并高价卖给竞争对手,最后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4)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俗称“黑客”。2007年3月3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全球折扣零售业巨头TJX公司承认。在过去的1年半时间里,公司的金融数据库不断遭到黑客的侵袭。导致超过4500万名公司顾客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资料外泄。黑客获取到这些信息后伪造信用卡大肆消费挥霍:有些黑客会侵入公司的电脑系统中窃取机密资料,然后向受害公司勒索,VISA信用卡公司就曾被勒索高达1000万英镑,黑客声明,如果VISA公司不合作,就会使其整个系统瘫痪,VISA公司有8亿个信用卡客户,每年营业额近1万亿英镑,只要其瘫痪一天,便有可能损失数千万英镑。

    2、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

    通常来说信息系统舞弊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违法违规的手段来谋取组织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其直接的舞弊对象是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舞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本身的,通过改变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信息系统暂停、中断,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按入侵系统实施犯罪的途径来划分,可将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分为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数据舞弊

    这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这种舞弊方法并不要求舞弊者有多么高的计算机技能。只需要懂得当数据进入系统时如何伪造、删除、修改就可以了。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

    (2)利用程序舞弊

    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木马计;截尾术;越级术;仿造与模拟。

    (3)偷窃数据舞弊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股权激励;会计舞弊;相关性

一、引言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诈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包括金额或披露内容的漏报。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频繁发生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极大地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且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会计舞弊的原因以抑制会计舞弊的发生。影响和抑制公司会计舞弊的因素有很多,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理论认为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是一种使得管理者道德风险最小的有效治理机制,它将管理者利益和股东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的利益取向和行为向导,然而股权激励在对提高公司业绩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加大了经营者舞弊的动机。股权激励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长期激励方式,其实施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行讨论。

二、文献回顾

Merle Erickson,Michelle Hanlon和Edward L. Maydew(2006)以灵敏度(前五名高管人员的股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投资组合的价值在股票价格变化1%的情况下的变化)和即得股票与期权灵敏度(前五名高管人员的可行使股票期权和无限制股票投资组合的价值在股票价格变化1%的情况下的变化)作为股权激励变量,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03年11月被SEC确认为会计舞弊公司进行Logistic回归,实证检验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Joseph P. O’Connor, Jr. Richard L. Priem, K. Matthew Gilley(2006)关于CEO股票期权是通过减小道德风险有利于公司治理还是不利于公司治理两种观点,对1996年至1999年65家被发现进行财务业绩错报及65家没有被发现有错误的美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EO股票期权既有可能增加财务报告舞弊,又有可能减少财务报告舞弊,取决于CEO是否兼任董事会主席以及董事是否持有股票期权。而Bar-Gill和Bebchuk(2003)以及Goldman 和Slezak (2006)的研究表明,实施基于业绩的薪酬计划会诱导管理者虚报业绩。Dechow, Sloan和Sweeney(1996)通过对舞弊公司的研究表明,舞弊公司的高管并没有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计划。

国内对股权激励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上,如顾斌、周立烨(2007)通过对56家2002年以前实施股权激励的沪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的度量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股权激励与业绩提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行业和不同激励模式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张俊瑞、赵进文和张建(2003)通过对127家上市公司2001年的年报数据运用经典回归分析技术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持股等激励手段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建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的对数与高管持股比例呈现正相关关系,但表现出不稳定性。魏刚(2000)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来考察高级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没有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它仅仅是一种福利制度安排。李增泉(2000)以1999 年年报披露的848 家上市公司中的799 家和748 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模型进行了分组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并不与公司绩效相关联,大部分公司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都比较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周建波、孙菊生(2003)以34家已经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实证检验考察公司治理特征、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提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长性较高的公司,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正相关;对于那些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公司,经营者存在利用股权激励机制为自己谋利掠夺股东利益的行为。

国内也有关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财务重述等的关系的研究,如胡国强、彭家生(2009)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显著正相关,实施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要高于实施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公司。余颖(2001)从博弈的角度认为重复博弈的存在使得经营者操纵市场的动机被大大弱化了,对持有股票期权的经营者操纵股价的担心并不是完全必要。

综上所述,学术界多从实证的角度研究高管股权激励的效果,而实证研究主要从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等的相关性展开,目前研究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的文献较少,且没有一致的结论。虽然盈余管理、财务重述与会计舞弊有相同之处,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因此有必要对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为抑制会计舞弊提供合理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本文基于2005年至2009年的样本数据,采用高管持股是否增加作为股权激励的变量,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与评价。

三、研究假设

关于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的关系, 理论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说,即利益趋同假说和掘壕自守假说。利益趋同假说认为, 当没有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时,经理人可能有较大的动机去采取在职消费等损害股东利益的行动, 以较小的激励去最大化其工作绩效, 而为了让股东看到骄人的账面盈利, 管理层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会计信息以达到自己利益最大的目的,而实施股权激励之后,随着管理层持股的增加, 拥有剩余所有权的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趋近一致, 会计舞弊的动机随之减弱。掘壕自守假说认为, 管理者持股增加, 其收益多少直接与公司股价高低挂钩, 管理者为了获取巨额利润不惜操纵会计报表, 增加会计盈余; 促进股价上涨。 由此假设: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存在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会计舞弊公司和非会计舞弊配对公司两组。

为避免对会计舞弊界定的偏差,本文以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作为对上市公司是否舞弊的判断标准,即本文所指的会计舞弊行为是指公司违反《公司法》、《证券法》、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沪深两交易所的交易规则等并受到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行为,具体包括:虚构利润、虚列资产、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推迟披露、虚假陈述、出资违规、重大遗漏(未披露)、操纵股价、欺诈上市、违规担保、违规炒作等。根据2005年至2009年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剔除了重复及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本文共选取了77家非金融业舞弊A股上市公司作为会计舞弊样本。

对非会计舞弊配对公司,本文参考Merle Erickson,Michelle Hanlon和Edward L. Maydew(2006)的选择方法,按照下列标准为每一家舞弊公司按照1∶1的比例选择配对公司:1.研究期内从未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2.与会计舞弊公司属于同一个行业(按照证监会行业细分标准,选择与其细分行业相同的公司);3.相关数据与会计舞弊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同一会计年度;4.与会计舞弊公司的规模(总资产)相当。经过筛选得到77家非会计舞弊配对公司,最终获得154个总样本数。

本文会计舞弊公司的信息来源于证监会网站,样本公司的其他数据由国泰安数据库及金融界数据库整理而得。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会计舞弊

本文以虚拟变量FRAUD(0,1)作为度量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因变量,即是否因会计舞弊被证监会公开谴责、批评或处罚,当某一公司在某一年度发生舞弊时FRAUD取1,否则取0。

2.解释变量

由于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现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进行舞弊的时间绝大部分都分布在2006年之前。而在2006年以前, 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是业绩股票模式(占56 %)(周建波、孙菊生,2003),即如果公司经营者达到了事先规定的业绩指标就支付给经营者一定的普通股作为长期激励性报酬。我国高管持股数量较少,持股比例偏低,从统计效果看,用该数据进行实证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虚拟变量管理层持股是否增加(MSCH)作为高管股权激励的变量,因为管理层中董事长和CEO具有绝对权威地位, 所以本文以董事长和CEO作为公司高管的代表即以董事长和CEO所持公司股份是否增加来考察高管股权激励情况,如果董事长和CEO所持公司股份增加则MSCH取1, 否则取0。

3.控制变量

为更好地测试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本文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控制变量:

(1)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PAYMENT),对于会计舞弊公司高管前三名薪酬取其开始舞弊前一年的数据。为保证变量的正态性,对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取对数进行运算。高管薪酬作为一种显性的激励机制,对高管人员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由此预期进行会计舞弊的动机随管理层薪酬的上升而下降。

(2)公司规模(SIZE), 以公司账面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对于舞弊公司总资产取其开始舞弊的前一年的数据。COSO (1999) 报告《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指出, 舞弊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由此预期进行会计舞弊的动机与公司规模反向变动。

(3)两职兼任 (CEO=CHAIR),如果董事长同时又是CEO,则CEO=CHAIR取1,否则为0。影响董事会成效的最大因素是它相对于CEO的独立性。董事长同时也是CEO时增加了会计舞弊的可能性。

(4)董事会会议次数(Nummtgs),即一个会计年度期间举行的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会议是衡量董事会行为强度和董事会监督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会计舞弊有较大的影响。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多可能表明董事会内部沟通有效对经理人的会计舞弊行为有较大的威慑力;也可能是对会计舞弊等公司隐患的一种被动反应。因此假设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会计舞弊相关,但是具体方向有待检验。

(5)资产回报率(ROA), 公司净利润与年末资产之比,对于舞弊公司资产回报率取其开始舞弊的前一年的数据。资产回报率用来控制公司的财务业绩,财务业绩不佳的公司可能会进行会计舞弊以掩盖他们差的业绩。

(6)资产负债率(DAP)等于总负债除以总资产。对于舞弊公司资产负债率取其开始舞弊的前一年的数据。资产负债率用来控制财务风险,财务困难的公司会比没有财务困难的公司有更大的可能性进行会计舞弊。

五、实证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本文首先对舞弊公司与其配对公司在CEO 持股增量情况、高管前三名薪酬、两职兼任、董事会会议次数等上述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说明,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从均值来看会计舞弊公司的高管持股增量情况要略低于非会计舞弊公司的高管持股增量情况,但无论中位数还是最大值与最小值都没有很大的差异。2.会计舞弊公司与非会计舞弊公司之间的高管前三名薪酬均值与中值略低于非会计舞弊公司,但无论是均值、中位数还是最大值与最小值都没有很大的差异。这表明高管进行会计舞弊的动机不应该是为了增加其公开性的薪酬。3.从均值看,会计舞弊公司的规模要小于非会计舞弊公司的规模,由于样本选取的设计所以会计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两组样本的资产规模之间差异很小。4.两组样本公司的两职兼任情况从均值上看会计舞弊公司的两职兼任情况明显要多于非会计舞弊公司的两职兼任情况。5.董事会会议次数方面,会计舞弊公司的会议次数均值和中值都高于非会计舞弊公司。6.资产回报率方面,会计舞弊公司的资产回报率无论是均值还是中值都低于非会计舞弊公司,且其最小值和最大值也都小于非会计舞弊公司。7.资产负债率方面,会计舞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及中值都要高于非会计舞弊公司,且会计舞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最大值要远远高于非会计舞弊公司的最大值。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两组公司的指标均值来说, 发生会计舞弊公司的两职兼任情况、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资产负债率要高于非会计舞弊配对样本公司;高管持股增量情况、高管前三名薪酬、资产回报率低于非会计舞弊配对样本公司的情况。从中位数的比较来看,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资产负债率要高于配对样本公司, 舞弊公司高管前三名的薪酬和资产回报率要低于配对样本公司;这些描述性统计基本上说明笔者的假设是合理的, 进一步的证实需要在T 值和Z值检验中得到。统计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对会计舞弊样本与非舞弊配对样本而言, 不管是T 检验还是Z 检验(Wilcoxon 符号秩检验), 公司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资产回报率在会计舞弊公司与非会计舞弊配对公司之间存在95%以上显著性差异,资产负债率通过Z检验并存在95%显著性差异,但高管持股增量情况、高管前三名薪酬、两职兼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被发现之前, 舞弊公司在公司规模、资产回报率、资产负债率等上与非会计舞弊配对样本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管理层激励机制与非会计舞弊配对样本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Logistic 回归分析

为了更有效地判断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本文构建了Logistic 回归模型。

笔者建立如下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来对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模型中因变量为会计舞弊的概率, 各自变量的定义与前面一致。

在进行Logistic回归前,本文对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将变量引入Logistic模型,结果如表3。

由表3可见,在没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高管持股增加与会计舞弊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加入控制变量之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变为正的,但不论是在有控制变量的回归中还是在没有控制变量的回归中高管持股增加与会计舞弊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并没有起到抑制会计舞弊的作用也不是导致会计舞弊的重要动因。其原因可能有:第一,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偏低,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无法把高管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第二,激励制度尚不完善,很多高管持股存在很大的福利性质,并不能起到多大的激励作用。控制变量中,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资产回报率很重要,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会计舞弊显著正相关,即董事会会议开得次数越多表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资产回报率与会计舞弊显著负相关,与研究假设一致,财务业绩越差的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而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研究假设不完全相符,与会计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一旦行业和规模通过匹配得到了控制,如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董事会行为强度和监督效率以及资产回报率代表的公司业绩是显著的舞弊预测指标,而高管持股增加代表的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形成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并没有发现证据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会计舞弊显著正相关;资产回报率与会计舞弊显著负相关。

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并有显著的减少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也没有显著的增加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归结为高管股权激励。这可能与我国高管股权激励现状有关,从1999年部分公司采用现代意义股权激励制度开始,直到2006 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股票期权及现股方式进行激励的企业才越来越多,股权激励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相对于西方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与股权激励制度,对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而言,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经理人市场等公司治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股权激励还处于摸索阶段。另外我国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可能大多并非源于实施股权激励而获得的,因此高管持股没有起到实施股权激励应有的效果及影响。

所以,上市公司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时需要改良其实施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模式,以使高管股权激励方案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监管机构需要加强监管, 要求上市公司对相关股权激励方案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以充分发挥高管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2):79-84.

[2]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3(5):74-82.

[3] 秦江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5(6).

[4] 韩丹,闵亮,陈婷.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7(9):69-72.

[5] 胡国强,彭家生.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09(11):39-46.

[6]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0(11):24-30.

[7]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J]. 经济研究,2000(3):32-39.

[8]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3(9):29-34.

[9] 杨清香,余麟,陈娜.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09(7):64-70.

[10] 余颖.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博弈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2):56-57.

[11] Merle Erickson,Michelle Hanlon,and Edward L. Maydew. Is There a Link between 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Accounting Fraud?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 (44(1)): 113-143.

[12] Joseph P. O’Connor,Jr.,Richard L. Priem,Joseph E.Coombs and K. Matthew Gilley. Do CEO Stock Options Prevent or Promote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3)):483-500.

[13] Dechow, P. W, Sloan R. G. and Sweeney A.P.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13 (10)):1-13.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舞弊特点;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现代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会计信息系统,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公正性以及安全性。但是,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所存在的开放性对企业的系统内部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所存储的信息数据是否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因此,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必须要针对会计信息系统中舞弊的特点以及风险进行分析,找出防范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系统舞弊的特点

1.会计信息系统在采集数据阶段。通常情况,会计信息系统的采集数据阶段进行舞弊的方法是最简单的。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在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时,能力水平有限,庞大的数据常常都会导致信息系统运行速度的缓慢。通常在会计信息系统录入数据时,舞弊者可以适时插入一条虚假的工资交易,舞弊者以此从中牟取利益。同时舞弊者也可以建立一条不存在的交易记录并附上账款记录,当账款记录建立完成后,会计信息系统就会按照正常的交易流程进行付款。现代的黑客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通常将企业的信息进行偷窃、倒卖或者是恶意破坏,从而使得管理者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不得不使用高薪请他们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修复和维护。

2.会计信息系统在处理数据的阶段。通常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舞弊行为时主要包括操作舞弊和程序舞弊这两种方法。操作舞弊主要是指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资源进行不当的操作,通常舞弊者滥用或者是偷窃信息资源。程序舞弊是指创建一个非法程序以及来访问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文件,将会计记录进行更改或删除等方法,以此来从中牟取利益。

3.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数据库的阶段。在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对数据库管理进行舞弊时,主要包括:首先就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特意的窃取、更改、删除、更新或毁坏等。舞弊者通常都是将交易舞弊与程序舞弊相结合,通常都是利用远程地址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在浏览和拷贝数据库文件时,然后将数据进行出卖。其次就是为了报复心理,对企业的数据库文件进行破坏;最后就是程序人员在编制程序时插入一条破坏性的程序,当外界的条件满足时,就会对数据程序进行删除或者是破坏系统。

4.会计信息系统中生产信息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在生产信息时,要保证信息满足自身的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等特点。舞弊者通常都是在企业的通讯线路上安装监听器等工具,对企业信息进行窃取。

二、会计信息系统舞弊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1.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主要包括:首先会计信息系统中电子数据会出现减少或者消失的现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在处理数据时几乎是全自动化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风险。

其次会计人员缺乏较高的计算机知识以及应用水平。会计人员没有相应的技术对庞大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操作,通常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

再次会计人员没有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准确的操作,同时也没有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制度。

最后现在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中管理机构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舞弊者抓住这些缺陷进行不法操作。

2.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改善。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有着科学有效的运作流程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以及控制,这就需要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操作、数据、档案等管理制度。

(2)为会计信息系统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严格的职能分离制度,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

(3)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出现操作上的舞弊现象。

(4)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软件进行不断的开发和更新,将软件中的缺陷进行及时的改善以及修正。

总结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性、科学性、正确性以及完整性,必须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会计信息系统出现舞弊的现象时,要对舞弊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以及信息生成阶段进行分析。另外,也要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舞弊风险进行分析,并找出一定的防范措施,主要是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以及完整。

参考文献: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指标;实证分析;识别指标;模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52-02

财务舞弊所隐瞒的重要信息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分析决策。因此,如何更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效防范和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规范资本市场,维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是值得研究的。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Beneish(1997)对进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和“清白” 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财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Eilfsen(1999)和Hellman(1999)通过应纳税所得和利润总额的计算分析关联关系对公司产生利润操纵动机的影响,和对公司产生调整财务报告和税金账户需要的影响。Beneish(1999)提出利用会计数据来判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造假的思想。通过8个财务指标建立prob 回归预测模型(会计舞弊识别模型),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75%,并在实际中得到运用。Panka jandsaksena(2001)从实证角度证明,财务舞弊与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从以上国外文献回顾来看,国外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较早,既有规范性研究又有实证性研究,且己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和长足的进展。国外学者对舞弊公司的理论特征研究主要从公司的经营状况、企业规模、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报告特征等方面展开的。

(2)国内文献综述。

阎达五、王建英(2000)对可能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总体财务指标特征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陈信元、杜滨等(2001)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总结出了极有可能采取会计造假的公司的特征:1:前两年连续亏损,当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为了避免被ST处理);2: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当年公司行业不景气的公司(为了争取配股的资格);3;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的上市公司;4:业绩和股价波动厉害的上市公司;5: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的上市公司。何红(2002)检验了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的10个财务指标均值,研究发现5个财务指标的T检验结果于研究预期相符,并呈现显著性差异。刘立国、杜萤(2003)选取1994年至2000年26家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经验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关注只是近期的事情,对于外国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刚刚起步,相关论文和专著的数量明显少于国外。

1.2 研究假设

假设1: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虚假销售或提前确认收入无法取得现金,应收账款占用会增加,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会增加,从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大。

假设2: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差,违反债务风险契约的风险越大,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3: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此比率越低,说明公司偿债能力越差,进行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4: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总资产净利率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因为此比率越低,说明公司获取收益的能力的越差,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5:如果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差异大,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此比率是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业务收入,该比率越低,说明公司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差,说明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数据来源。

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历年的财务报告舞弊信息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会网站(http://csrc.省略/)、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 、巨潮咨询网(http;//省略)个股资料进行整理所得。

(2)上市公司舞弊样本的选择。

①考虑到舞弊样本财务指标的可比性,只选择影响年度报表数据的舞弊样本公司,剔除中报或季报的样本,同时剔除B股上市公司,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②由于上市公司1998年后才开始公布现金流量表,而研究变量包含现金流量表信息,所以只选择1998年后舞弊的上市公司年报。(3)根据上述标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中的规定以及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报中的有关信息,从证监会处罚的舞弊公司中收集了1998-2007年间59家公司。以一份年报为一个样本,总共得到85个舞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3)控制样本的选择。

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因素和公司规模均是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应选择与所在样本行业相同、本行业相同、规模相当的上市公司为控制样本。选取步骤如下:

①选择与舞弊样本上市公司同年度、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

②选择与舞弊样本上市公司舞弊年度期初资产规模最接近的上市公司;通过以上条件的筛选,得到舞弊样本及对应的控制样本,1:牡石化(现圣方科技)1999年,控制样本000520,控制样本名称:中国凤凰。2:嘉宝石业(现名称)1998年,控制样本600811,控制样本名称:东方集团。3:ST鑫光1998-2000年,控制样本000657,控制样本名称:中钨高新。4:银广厦1998-2001年,控制样本000661,控制样本名称:长春高新。5:湘火炬2003-2004年,控制样本600765,控制样本名称:立源液压等。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T检验法和Logtic回归判别方法。T检验法是对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的财务指标进行配对检验,即将 sig.与0.05进行比较,如果sig.〈 0.05,则说明统计性显著,否则统计性不显著。Logtic回归判别方法主要用来预测二值响应变量(如成功于与失败,舞弊与非舞弊等)的值。不论如何定义,Logtic回归判别是为了找出因变量与一组自变量的关系 ,是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参数。在二值响应模型中,通常用Y表示一个试验单元,它的取值有两种可能,为方便期间,分别记为1和0(在本文中0代表公司舞弊,0代表公司非舞弊)。X=(X1,X2, X3, X4,X5)表示自变量向量,以用来说明Y发生概率的大小,即P=Prob(Y=1X)向,而P可以回归方程得到:Logit(p)=(p/1-p)=a+b1x1+b2x2+b3x3+ b4x4+b5x5

其中,x代表一组自变量(x1,x2,x3,x4,x5),即分别代表五个财务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b1,b2,b3,b4,b5) 代表一组与代表x对应的回归系数,a表示模型截距,α和β都是待估计的参数。在计算出待估计的参数后,某一特定情况发生的概率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e(a+bX)/1+e(a+bX)

3 统计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舞弊样本与非舞弊样本的配对检验。

有关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表2表示了两类样本舞弊前一年资产规模的描述性数据,并对差异分别进行t 检验, sig.>0.05,Asymp.sig.>0.05,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类样本在舞弊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舞弊样本在舞弊前一年的资产规模非常接近。

3.3 统计检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6,Logit(p)=(p/1-p)=a+ +b3x3+b5x5

得出模型Logit(p)=-0.239+1.312x3+0.535x5

则舞弊的概率为:

p=eXp(Fi)/1+exP(Fi)=exp(-0.239+1.312x3+0.535x5)/1+ exp(-0.239+1.312x3+0.535x5)

显通过表6可见,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方法进行分析,得出x3与x5统计性显著,显用T检验进行分析得出x3,x4,x5统计性显著,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通过对85个舞弊样本和配对的85个非舞弊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假设1、假设2不显著。假设3、假设4、假设5显著。即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指标统计性不显著,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指标,总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统计性显著,说明如果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指标,总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出现异常,则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大。

参考文献

[1]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大数据时代利与弊范文第5篇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篡改输入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

2.通过篡改文件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如果数据文件没有加密,就可直接读写数据,对数据库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删除或复制。

3.通过设置舞弊程序或篡改程序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舞弊与犯罪,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隐蔽性很强。

4.通过非法操作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非法操作是指未经允许的人员非法操作计算机系统或合法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系统。

5.通过篡改输出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通过非法修改、窃取、销毁输出数据或将输出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竞争对手等手段达到舞弊与犯罪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会计软件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加以有效控制很有必要。

2.岗位设置与加强岗位管理

手工环境下的岗位牵制原则对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仍然有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出纳和会计严格分开,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严格分开;自行开发专用软件的单位,需要将系统开发人员同操作人员严格分开;还应尽量将操作岗位同系统维护岗位隔离。这是因为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作为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编写者及修改者,有机会了解软件系统运行的内部技术信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有可能利用掌握的这些知识隐蔽地从事会计舞弊活动甚至进行经济犯罪。

3.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权限分配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用户名/密码管理核心是为用户生成密码以及利用密码来确认不同用户,以保证不会有越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