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技能;岗位能力;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80-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缺口。我国的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计算机低端人才的大量需求给了成人教育计算机专业一个发展机会。但目前培养出的成人院校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培养低端计算机人才的任务,还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要结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成人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内容设置,对目前的课程教学的模式及知识结构做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尝试,找出能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的有效措施。

1 明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

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实用性,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成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与管理、维护、程序编写等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社会适应性。根据以上要求,我校以前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将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三大块。其中公共文化课包括:高等数据、基础英语、马基与邓论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数学、计算机文化,计算机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C语言;计算机专业课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internet应用基础、网络集成、网络操作系统、网页制作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程基本把计算机专业中的最基本的内容都点到了,但是没有方向性,并没有突出网络专业的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并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等工作,这样必定会降低专业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

课程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的定位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有些课程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学了没有作用的想法。使得我们作为计算机教师也要深刻考虑成人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那些学生认为较难的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C语言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应该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不开,对以后某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又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不开那些基础课程又应开设什么课程。成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成人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设置课程时,应先明确成人院校毕业的学生都能胜任什么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完全从学科角度出发来考虑课程。我比较认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知识的看法: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

2 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一般重视讲授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而技能培养应该侧重于做什么,怎么做?例如《网页设计》这门课程,以前教学中会重点如何写代码,但对于英语不好、程序语言设计基础较差的成人学生来说,太难了。我们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及内容,让做网站就象写一个word文档一样简单,用操作替代码,让学生先能做出一个基本的网页,然后再根据需要加入一些代码。我们采用的主要是案例结合任务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针对性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的实际范例,任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等因素而布置的需要学生来解决的问题。对于某些任务,学生可能直接模仿对应的案例就可以解决,而有的任务则要求学生在对应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从它们的根本属性上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理论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理论型课程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为主,这类课程中弱化理论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在讲授过程中,和其他实践课的内容结合,让学生知道理解的重要性;相反,对技能型的课程的教学应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师在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边学边练,重在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第2篇

我校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邕宁校区(原南宁市第二师范学校,2010年11月并入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曾经是广西26所定点中等师范学校之一,过去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师范院校由三级向二级过渡后,自治区教育厅2004年批准我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目前该专业在校生人数2029人,是学校的骨干专业,2011年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广西“示范专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现在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差,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成绩不够理想,进入我校后,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也不够迫切,再加上他们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畏学的心理,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应是基于工作岗位应用的数学,应该少考虑抽象性和严密性,并且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紧密联系,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以致用.我们要大胆创新,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根据“必需、够用”原则,对教材做必要的删补工作,进行适当的整编,尽可能做到与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同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数学的专业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想学数学,学好数学.

3.总结(动脑)

我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题,要回顾一下解题过程,通过解决如下一些问题来总结经验.

(1)寻找解题方法和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产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2)本题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哪种方法较好?用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方法吗?新方法的特点是什么?新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3)此题可归结为哪一类?这类题有哪些解法?基本方法是什么?

(4)这道题能否推广、变化?相应的解法又怎样?

综上可知,激励学生“三动”,培养学生智力的深刻性,是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支撑点.

(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性质 专业建设 网络营销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如果说美国电子商务是“商务推动型”,那么中国电子商务则更多的是“技术拉动型”,这是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电子商务与美国电子商务的最大不同。在美国,电子商务实践早于电子商务概念,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当Internet时代到来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先进和发达的电子商务基础。

在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先于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启蒙者”是IBM等IT厂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需要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进而引致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所以,在1997年和1998年,正是一些IT厂商和媒体,它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激发和引导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经过这一阶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网站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在风险资本的介入下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早的应用者,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化和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网站电子商务开始跌入低谷,而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却开始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性变化也说明现在电子商务已经从当初单纯依靠技术为主体的时代转向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转变。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电子商务已经开始从技术应用向商务应用领域转变,传统的网站建设已经不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领域,如何有效的帮助企业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相关的营销活动才是如今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

二、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蓬勃发展期三个阶段。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2003年教育部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招收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也标志着电子商务教育在国内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再加上近些年各高职和中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达到上千所,而宁波某技工学校也是这千余所院校之一。

三、电子商务专业在技工类院校的困境

正是由于电子商务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专业,而且在不断完善对其的理解和应用,这也使得该专业建设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对于很多中职、技工类院校,在专业设立之初只能模仿和照搬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这就使得在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开办院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困境。

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调查显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仅为20%,远低于我国高校83%的平均就业率。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了电子商务学生极低的就业率现状。作为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的学生,为何就业存在着如此大的困难,其原因引人深思。

1.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是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因为它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现代物流学、法学等学科属性。国内高校授予的学士学位也出现在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律学学士、理学学士和工学学士等不同学位。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到底应该属于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分析一下“电子商务”这四个字,拆分一下就是“电子”和“商务”,即得其最简化概论:电子手段下的商务活动。那么,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电子”还是“商务”呢?答案是后者,前者只是实现后者的手段与环境而已。

从电子商务从属性上来讲,其商务本质勿庸置疑;从教学的角度讲,电子商务大多数情况下归属管理学科,同时又带有部分经济、计算机、法律、物流等专业的“特色”,这就回到了原点,即电子商务专业以什么属性为主?结合当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依我看来,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流程、互联网法律法规等都是在为电商行业本身的运营在做服务,而这个运营过程往往又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营销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的实现手段与商务目的之间的主从关系已然确定。

我认为,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就是商务运营,再细化可以认为就是营销,属于营销学科,即网络营销。这一点既符合我国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最新学科专业目录:电子商务为110209(属于:管理学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符合当今电子商务潮流的发展趋势。

2.课程体系设置重点有偏差

既然把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定性为营销,那么在专业学习时就可指明系统学习方案,让学生明白在校学习都应该以营销为中心,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或是实践演练的操作,都应围绕着网络营销来进行,而且目前市场也是这样要求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的,企业运营中网络营销是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手段。

但是很多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却是偏向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内容,往往忽略了营销,认为营销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小小的附加职能。就以宁波某技工学校为例,纵览其05年~13年电子商务的教学计划(09年除外)就不难发现这一问题。根据这8年的教学计划,总体归纳可以将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为五部分:

(1)专业核心课:物流与配送(108课时)、ASP(216课时)、网页美化(含有PS、FLASH)(108课时)、网页制作(108课时);电子支付与安全(72课时);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08课时);国际贸易实务(108课时)、外贸函电(108课时);管理信息系统(108课时);

(2)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政策与法规(72课时)、电子商务概论(108课时)、基础会计(108课时)、经济学(144课时)、数据库(108课时)、计算机网络(108课时)、网络企业管理(108课时);商务英语(72课时);网络营销(108课时);

(3)专业辅助课:应用文写作(108课时);商务谈判(72课时);商务礼仪(72课时)、汽车文化(72课时)、汽车英语(72课时)、汽车构造(108课时);

(4)实践操作:电子商务员考证辅导(4周);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辅导(4周);中级工课程设计(网页制作4周);高技工课程设计(网站制作4周);毕业设计(4周);下场实习(22周);

(5)全校公共课:如数学、语文、英语、体育、政治、计算机应用等,一来是为了顺利通过第三年的成人高考,二来是掌握一些未来职场必备的基本技能。

虽然每学期课时周数略有变化,但以每学期18周为基本课时周数,每周32个课时全部上满为假设条件,对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布做如下图所示:(见图2)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校性质公共课占据的比例是最高的,这是因为根据目前技工类院校的培养模式,入校前两年半学生要顺利通过成人高考,所以在此期间以各公共课为主,专业课涉及较少。而位居第二的是实践操作的课时,这是由于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18周甚至22周的时间都要下厂实习,所以占据次席,这也符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技工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在专业核心课内容中,我分别从“电子”和“商务”两部分涉及的课时数做了如下比较:(见表3、图3)

从上述图表中可见,在专业核心课上,电子类的相关课程,以接近60%的比例占据绝对课时数,而在60%的所占比例中,与网站有关的课程又占据了接近70%的内容,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在每届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上,也都是以与网站有关的内容为主,从这一数据中说明,其电子商务专业依然是以电子为主,而忽略了商务这部分内容。

即便商务的相关课程占据了40%,但是不难看出这部分内容依然没有体现营销的核心,而是以与商务有关的相关行业为主开设课程,如物流行业、外贸行业等,一旦使用行业这个概念来作为课程设置的一句,就使得学生在接近五年的学习中,感觉什么都学点,但又什么都不清楚,依然无法自己所学专业做具体定位。

3.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

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如果你问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是什么,他们大多数都会回答:电子商务专业一个很“杂”的学科:学的专业课杂;老师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阐述杂;教课方式、风格杂,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杂……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常常被“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等字眼所迷惑,不知道电子商务在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学什么比较好、重专业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怎么找发展方向等等问题,往往是毕业了,没有成为“复合型”人才,反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自身归属,也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在经历了起初的如火如荼之后,却面临着今天这般的招生窘境的原因。

四、对技工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定电子商务专业性质

既然电子商务专业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被定性为网络营销,虽然诈看这样的定性过于狭隘,但也不失为一种专业建设的思路。一旦这种思路确定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以此为参考来规划日常学习,无论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物流学专业知识,还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运营推广技术,都清楚的知晓所学的一切知识都应围绕着网络营销来展开,就能避免学习系统混乱、对发展方向不知所措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为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鉴于宁波某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男女生性别比例(见表4),可见,其电子商务专业主要以女生为主,而网络营销的方向也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同时,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方向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营销,也有极少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但从事与网站、网络有关的工作几乎为零。所以,将宁波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性质定性为网络营销,是能够适应当今网络时代下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调整专业课程培养方向

既然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它既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电子类课程,有涵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广告学、信息管理学等等传统社会学科,但是它培养的人才绝对不是计算机人才或者是网络人才,而是旨在培养掌握一定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熟悉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渠道开展商务活动能力的人才。

所以,该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开设应从偏重于网站建设、网络维护,向网络营销、商务活动能力上转变。根据职友集网站对宁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的统计数据显示(见图4),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就业大多集中在电子商务客服专员、对接专员和电子商务专员这三个方向,也正是由此,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历要求大多集中在大专(见图5),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大多集中在不限(见图6)。

从以上数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宁波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上,学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学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电子商务客服专员、对接专员和电子商务专员这三个职业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也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各种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商务营销活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商务活动能力。所以不能简单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他们是培养大而杂的系统性学生,而技工院校是培养杂而精的定向性人才。只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不同层级的既熟悉电子商务全面知识、又掌握重点技能、能从事实践工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上让学生清楚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3.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念

据调查,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往往很是模糊,毕业生在应聘时也很不易把握就业的机会。其实,电子商务专业是建立在传统商业基础上的,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把眼光放广一点,姿态摆低一点;告诉学生任何专业都是个壳,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能力、素质。如果自己的综合素质足够,加之以较强的动手能力,企业自然会慧眼识珠;最怕的是什么都不行,而心态上还依然认为学得是个热门专业。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就业时从所学的专业知识出发,结合社会的需求,积极地多渠道地寻找就业良机,寻找专业与社会的诸多“契合点”。

五、小结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一旦时机成熟,将呈现大规模、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针对当前的形势,技工类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时,应变压力为动力,化困境为机遇,多平台、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IT+营销”背景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或“IT+营销+管理”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商人在线

[2]职友集

[3]张梁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困境引发的职业人才培养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04

[4]艾瑞咨询在线.cn

[5]王新庄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生能力培养教学做合一双师型职业资格认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69-02

一 教改方案的形成过程

教改方案是在教育部职成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形成的。2011年由教育部职成司教学处分别召开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论证会和教改方案定稿会议。而上海市是在2011年正式实施中高职贯的教学试点的。在这之前的教学主要是“3+3”的教学模式,中高职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有关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学制基本为六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为3+3连办。其教学为“三三分段”:前三年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费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标准收费,列入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后三年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费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标准收费,列入高职招生计划。

二 本次教改方案应体现的特点

第一,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办学特色,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针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简化原理阐述,删除烦冗的计算,突出了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各核心课程都由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组成,课程结构和内容既保证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又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操作基础。学生的每门课程成绩由相关的理论考试成绩和训练项目考核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

第二,突破现行的单课突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的大综合和模块化。如将现行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综合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模式,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岗位,在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等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或几个专门化方向,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而“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曾推出的“3+3”中高职校贯通模式。如今的新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上的叠加,而更类似于“化学变化”。不仅学习时间缩短一年,学校在课程方面的改革更是最大的亮点。据悉,学校老师将“吃透”中高职教材,并编写校本教材,为学生更科学、合理地编排、衔接好中高职的全部课程。

学生5年的学习效率大于以往的“3+3”中高职的学习模式。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实训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入学伊始就循序渐进地了解这个职业,同时也将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

三 实施中高职贯通的社会前景

现代制造企业聘不到本专业合适的专门人才的事实,促使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现代高新企业需要本专业怎样的人才,哪类人才是紧缺的,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我们通过企业抽样调查(见表1),了解到这些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设置及需求信息。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能力,可以在中高职贯通五年制的教学方案中分别确定若干专门化方向,并对其专业核心课程和训练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内容详见表2。

四 以实用实效为原则,精心设计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如下特点:(1)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即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学校就设置什么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2)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没有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烦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3)核心课程由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彻底改变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内容既能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又可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操作平台。学生的课程成绩由相关的理论考试成绩和训练项目考核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4)打破现行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表1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分类需求概况

工种类别 服务岗位 主要规格要求 人才资源现状

数控设备操作员 生产一线数控机床操作工人(中级、高级)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 中级技工供不应求,高级技工紧缺

数控工艺、编程员 数控编程、工艺设计或一线生产主管 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熟悉数控加工工艺;掌握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掌握班组生产管理一般知识 紧缺

数控设备维修员 数控设备维护、维修或数控设备管理 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熟悉数控设备及系统的结构、功能、主要参数的设定等知识;具备相关设备安装调试与检测的初步能力;掌握数控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技术 紧缺

模具设计制造员 模具设计、制造 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具有一定的模具制造工程经验;熟练掌握CAD/CAM技术;熟悉加工中心与主要电加工设备的使用、操作;具有冷冲模与型腔设计的相关知识 奇缺

表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简表

办学层次/学制 中职三年 中高职贯通(二年)

专门化方向设置 数控车加工 数控铣加工 数控加工与CAD/CAM 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主要培养目标 数控车中级操作工人 数控铣中级操作工人 数控车或数控铣高级操作工人或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员,一线生产工艺主管 数控设备维修员,也可从事数控设备改造与管理工作 高级模具工,能熟练运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具设计制造

专业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

调整方案 强化与数控车加工的相关的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适当降低CAD/CAM软件教学要求,将数控铣加工作为选修课 强化与数控铣加工的相关的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适当降低CAD/CAM软件教学要求,将数控车加工作为选修课 按教育部颁发的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课程内容与要求执行,提高技能考核等级(高级工) 增加数控设备拆装技术强化训练和数控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训练课程,适当降低对加工技术的考核要求,其余课程按指导方案执行 强化CAD/CAM课程,增加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课程及相关训练项目,提高数控线切割及电火花世型机床操作训练要求

学生专门化

方向的确定 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根据市场需求,学生的学习特长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综合确定专门化方向 入学后第六学期结束前,根据市场需求,学生的学习特长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综合确定专门化方向

五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优化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过程

第一,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制订各专门化方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单科独进、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安排改变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实践交叉融合的教学安排。

第二,在部分课程或教学单元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

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课程应突出在以下三类课程中:(1)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如控制技术类课程。(2)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如数控编程加工、测量技术类课程。(3)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如数控设备拆装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等。

第三,优化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关键。新的课程方案要求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有从事本专业工程实践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具备自主处理教材以及选择教学法的丰富经验。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学工作,要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工程实践经验、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任核心课程教师。有些模块式结构、综合面较广的课程,也可由几名专业教师分别承担教学任务。

第四,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学科成绩考评的方法。评价和考评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强化过程考核。部分由相关理论教学和训练项目共同组成的核心课程,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另外,学校要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途径获取相应学分。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从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到学籍管理均能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职教特色。

总之,新的教育模式是通过实践来验证,但从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来看,中高职贯通五年制的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而教育本身,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得到发展和深化的,并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舒火明、吉家文、李新华.分层教学在解决中高职融通生源多样化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3(7)

大数据专业主要学什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课程的更新问题,这些都使得该专业有很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 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其学科基础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话,那么,信息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时,信息这一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体现呢?信管专业是由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对信息管理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也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核心是多学科的融合。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融合之路,把这些理论或是学科基础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这个专业才会发展壮大,才会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论。

3 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

分析与处理)。

总之,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管专业所应承担的是现有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统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我们认为,就岗位而言,信管专业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现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开发的中间人。

4 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手工和计算机操作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也许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一点。

手工过程:信息搜集整理(预处理)加工处理(建索引)保存(建目录等)使用。

计算机处理过程:数据输入(导入)加工处理(格式的统一,包括建索引、排序)存储查询检索。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5 结 论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志豪,王衍,等.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 张广钦. 信息管理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