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

一、比较文学课程的特点

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拓展课,兼具理论性、方法性与实践性。

(一)先期课程丰富

比较文学课程内容广泛,涉及中外文学作家作品、文艺理论、文化思潮及人类其他艺术表现领域,对学生的阅读范围、理论基础、辩证思维均有较高的要求。比较文学一般开设于本科第五、六学期,先期课程包括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及作品选等,课程内容庞杂、涉及概念繁多,学生融会贯通十分困难。因此,陈思和教授甚至主张本科生没有必要学习比较文学的课程,研究生阶段再认真地学习比较文学[1]。

(二)重视开放思维

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跨国别、跨文化、跨学科的性质,具有对开放思维重视的特点。正如雷马克的经典概念:“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2]开放性与包容性是比较文学的本质特征与发展潜力,也是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重视方法论教学

无论是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不是比较”的论争,还是当代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理论对比较文学方法论的补充,都说明比较文学对方法的重视。美国著名学者韦勒克说:“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的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3],表明方法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比较文学课程始终重视方法论教学,这也是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另一难点。

二、目前比较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比较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著作和作品阅读量少、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究其根源,是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跟不上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拓展性阅读缺乏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读作品,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讲故事、串情节,这是尴尬而普遍的现状。王晓明在《半边脸的神话》中写道:“除了哲学、法律或数学之类的专业,大学生对于抽象思维的兴趣都在明显减弱,不少大学的课堂变得越来越像是一场故事会。”[4]学生作品阅读量有限,理论基础更是薄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入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本应处于辅助位置,但现阶段,比较文学课堂上,案例过度占据课堂时间,挤压了层层深入地思考与讨论教学的时间,教师不但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更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从教学实际来看,比较文学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许多文学、语言学及其他学科的概念和范畴。抽象的教学内容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都带来极大困难,难以调动学生兴趣。2019年1月的比较文学结课测试(汉语言文学专业144人)显示,“如果比较文学课程是选修课,你会主动选择该课程吗”一题仅有45人选择“会”,达到31.25%,有17人,也就是12.00%的学生选择“一定不会”。同时,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必然比较枯燥,学生完成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完成作业态度敷衍,学习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

(三)教学环节有待优化

比较文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且杂,既包含理论又包含作品,既涉及文学又涉及非文学,仅依靠课堂教学完成知识传输,必然造成学生“消化不良”,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但容易遗忘,也不能培养其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利用新媒体,在有限的学时内使新知识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比较文学课程迫切需要借助网络新技术、新方法实施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课堂走向课外,更加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和沟通的习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云班课”“智慧树”“教师圈”等较为成熟的课程管理类App,可以改变传统理论型课程以“讲授”为主的沉闷教学模式,从开放思维和方法引导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实现混合教学,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混合教学是互联网为教学实践带来的重要创新。狭义的混合教学指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在线教学的结合,广义的混合教学模式泛指使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如案例、讨论、文字、视频、课堂、网络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态[5]。

(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

线上教学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直播平台、MOOC等方式实现,教师也可以使用专用的课堂管理App,更加便捷地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全面设计。借助课堂管理类App,教师设计并上传“微课”素材,包括MOOC剪辑片段、教学课件、预习测试、拓展阅读材料等,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在线学习。课堂教学集中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在线互动合理搭配环节,以在线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实践教学主要依靠学生课后线上自主完成,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

教师提供线上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也会产生学习碎片化、浅薄化的弊端,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6]。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键在“自主”,即教师通过设计任务情境、开展班级竞争、丰富线上资源类型等手段,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拓展阅读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避免照本宣科,要重视课堂互动,增加交流讨论、成果分享环节,使学生在群体互动中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过程考核与自评互评结合

大数据时代,样本即总体,教师对学生动态和学习成绩的掌握,不是通过随机采样或期末的一次性考核,而是通过全体、全过程的数据,这一转变使教师能够充分实现对教学各环节的考查,全面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各阶段的学习情况。课程管理类手机App可以通过积分制实现对课前自学、课堂互动、多次作业的全面记录,实现精确的全过程考核;还可以提供在线互评平台,将评价方式设置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按比例结合,增加评价的科学性,促进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学习。

四、“互联网+”背景下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

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发展逐步涉及教育领域,使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受到众多学习者和教师的关注。“互联网+”思维给教学内容带来的变革不仅体现在载体形式的改变,更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重构。第一,阅读材料载体、形式的改变。教师为学生提供跨媒体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梅耶认为,根据人类思维工作原理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能促进意义学习[7]。网络和手机移动终端使电子书、新闻报道、电影片断、MOOC等多种媒介的传播信息成为可能,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扩展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第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师将教学目标与热点话题相结合,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用最新的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如围绕《三体》获得雨果奖,在流传学部分讨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在阅读《一带一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之后,完成媒介学思考题;针对学生对穿越文学的兴趣,在主题学部分探索“穿越”主题,引出《浮士德》与《枕中记》;在漫威电影热映的背景下,讨论字幕翻译与经典形成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

依托网络、课程管理App(“云班课”“智慧树”等)的混合教学模式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拓宽师生交流途径、加快反馈速率,使教师能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纠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1.课堂管理改革。依托“云班课”等手机移动应用实施课堂管理改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非常便捷地随机点名、发起投票/问卷、进行头脑风暴、小测试等。比如,在主题学一节对“封闭空间”母题、“狭路相逢”母题的头脑风暴;每节课的复习小测试等。每项任务设有完成时间、完成任务奖励积分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学、自测、互评,营造活跃、竞争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还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环强化,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投入。2.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学习小组,引入DSA(Distribute-Share-Alone)即任务分解—方案共享—独立总结的管理模式,教师通过课堂管理平台中的“作业/小组任务”模块和“印象笔记”等笔记类App的“工作群聊”功能,在线小组实践任务、话题和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流。学生小组实践包括专题研讨、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平台交流、形成结论、课堂汇报等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3.互动教学改革。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互动教学既包括对课堂互动的优化,又包括线上的课前、课后互动。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随讲随练,通过在线抢答和限时答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高出错率题目即时解答;并从题库选择同类问题设置为课后作业,以巩固概念和加深印象。在线上互动中,教师可以从讨论平台随时发现学生在预习和练习中的问题,设计针对性题目进行强化练习,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答疑重点。在课外互动中,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营造跨媒体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教学,由教师提供索引,学生通过社交网络主动参与和投入跨媒体的创建与更新过程,在交流与协作中完成探索学习。如在学习“翻译与文化过滤”一节课时,学生在讨论区热烈讨论翻译导致的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形,从庞德的英译诗歌到《延禧攻略》的英文字幕,从英译《红楼梦》到汉译《万历十五年》,自发讨论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学生在讨论区交流学习方法、讨论章节重点、辨析主要概念、分享电子书和文章,调用集体智慧促进复杂学习任务的协同解决。4.作业练习改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讨论、研究,引导学生使用和适应新媒体、新方法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如笔者在“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一章教学完成后,布置的作业为“随机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随机分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研究能力;作业评价方式是上传思维导图、学生互评,以增加学生优化作业、精益求精的动力。通过练习,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直观的结构关系图,不但易于理解,而且能够强化记忆。在之后的课堂测验中,学生的概念识记效果明显提高。(三)考核方式改革第一,学情分析需要多平台合作,分析技术有待革新。学校应以新媒体技术平台综合运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的合理结合和算法优化,有效激活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课堂管理App普遍使用积分制进行成绩管理,完成测试、提交作业、完成小组任务、在线答疑、头脑风暴抢答都可以获得积分,系统显示个人总分和排名,既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又可以使成绩管理更加科学,实现全过程量化考核。第三,教师还可以在“话题/讨论”“投票/问卷”等模块发起讨论、投票实现在线答疑,学生发言、参与均有积分值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班级共同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氛围。这一方式也有助于教师随时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选择作业练习内容。

(四)改革效果评价

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44名本科生进行了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率100%,均为有效问卷.学生对改革后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效果整体评价较高,满意、基本满意达到95.83%。学生在比较文学的学习可以“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促进研究问题能力”两个问题上评价最高,分别达到71.53%和65.97%,说明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阅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比较文学“可以引起学习兴趣”“知识体系清晰”两个问题上评价相对最低,“符合”低于50.00%,说明线上资源自学和课堂讨论教学结合不够合理,混合学习资源类型有待调整。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最突出效果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气象科技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语境效果

一、引言

近年来,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世界各国及时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气象信息,携手应对气象灾害。然而在科技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多从功能理论、目的论等角度展开研究,很少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气象科技论文翻译。赵彦春曾指出:“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赵彦春,1999:276)。

二、让中国气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气象科技时,我们也要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气象科技论文作为学术研究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气象论文英译的需求日益突出。

气象科技论文是科技文献的一种,用以“陈述地球大气圈、气象科技领域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特点、规律、过程等,能有效记录大气科学和气象科技界的动态”(寿邵文,姚永红,2008:178),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案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是典型的气象科技论文,具有代表性。

在汉语中,由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是句子在语义平面上的结构。一个动核结构体现着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因为气象科技汉语描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分析和观测的研究者或设备,而客体往往是客观的事物、自然现象、观测的过程或实验结果,所以在客观描述气象研究内容时,气象科技汉语注重功能和意义,多用主动句,大量使用含动核结构的简单句或分句描述逻辑事理。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中西认知语用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Gutt,2004:107)。为了实现原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交际,译者在处理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时,要作出最佳语境假设,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关联度进行推理,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达到最佳关联。气象科技论文属于信息文本,以传播气象科技信息为主。本质上讲,气象科技翻译可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将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推理出来,还要将此信息意图展现给译语读者。

四、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英译

气象科技论文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理论指导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译者要准确分析原语逻辑关系,合理调整语序和划分意群,灵活采用顺译法、倒译法、合译法及转译法等翻译策略。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研究气象科技论文中句子的英译。

(一)顺译法

气象科技汉语中的句子较为简单,句子间逻辑关系比较独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语境虽有差别,但也存在共性。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再现原语语境,可以采用顺译法,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应必然不会对读者的推理过程产生阻碍。但有一点不同,为了准确描述客观规律,英语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各种从句。

案例1:原文: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进版本,次网格尺度扰动通量(w′c′)与平均量(C:u,v,θ,q)的关系为

(二)倒译法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不能单纯地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准确推测原文的深层次语义,把握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及最佳关联。在描述一些气象定义或实验过程时,气象科技汉语通常先叙述方法后呈现结果,而英语则先结果后方法。所以,为了准确传递作者的信息意图,给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常采用倒译法,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表达习惯,将内容忠实、规范地表达出来。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多组试验②,评估③该模式对美国北部森林地区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④五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出的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

译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figurations.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个气象实验过程,采用动核结构,分句较多,如果顺着翻译,译文将生硬难懂。根据关联理论,可以采用倒译法。将“结果”译成“目的”并置前,将中文动核结构译成非谓语动词结构,即“to assess...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动汉语分句整合为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被动英语长句,描述“方法”。这样句子结构严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准确清晰地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读者。

(三)合译法及转译法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要把握原语语义,还要考虑译入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实现话语语境的最佳关联。比如,气象科技文献在解释研究原理时,往往采用表示逻辑连词“因为……所以”、“于是”等。但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ause)或动词短语(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关系。此外,汉语习惯采用不同词语(多为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若逐一翻译,则显得重复嗦。在描述气象现象时,论文大量使用动核结构,含有多个主谓结构,这跟英语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这时,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逻辑,实现更大的交际效果,通常采用合译法和转移法,将重复的表达简单化,并灵活转换词性,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案例3:原文:这主要是因为③太阳辐射不断增强①,地表热量也不断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不断增加④,边界层内强的湍流混合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译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依据关联理论,采用合译法和转译法,将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使信息明确。③中的连词翻译为动词词组“result in”,准确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同时④和⑤合译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词结构。这两种译法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观突破语义层面,更侧重翻译活动的认知与交际属性,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联系起来,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这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气象科技论文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准确传递气象科技论文的信息意图,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翻译准则,使译语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妍,范新勇,等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J].北京:地球物理学报,2014(5):1400-1414.

[2] Gutt,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99.

[3] Sperber,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Secon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0.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句关系 大学英语写作 小句复合体 语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体现形式,是学生在吸收语言知识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英语写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普遍会用到英语写作,如产品描述、商务往来。笔者在教授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写作课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中不仅存在词汇句法层面的问题,还有许多观点模糊、逻辑混乱、衔接不当等语篇上的问题,读起来令人费解。本文拟运用小句关系理论对学生作文进行研究,从学生使用小句的特征及所犯错误出发来探讨如何同时从细处和整体出发,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加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1 Halliday对英语小句的研究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把小句视为基本语法单位,这里的小句可以是独立的简单句,也可以是复合句中的分句。根据Halliday(2000:216-273)的功能语法理论,小句复合体中的小句关系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即小句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相互关系主要是从语法的角度来界定小句之间的关系,指小句之间的排列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两个小类。Halliday(2000:221-225)对这两类小句的分类及定义和传统语法中相同。

逻辑-语义关系则试图从小句表达的意义来界定小句之间的关系,分为扩展和投射两个主要类型。在扩展关系中,前面的陈述提出事实或观点,后面部分对其进行解释或从另一个角度论述。Halliday(2000:225-241)指出了三种扩展的方式:a.详述,即用一个小句来解释或描述另一个小句的信息,包括阐释、例证、澄清。b.延伸,通过加入新信息或替换信息来扩展小句的信息,分为添加和变异。c.增强,用其他方式对一个小句进行修饰或限制,包括在时间、空间、方式、原因或条件方面的加强。投射则包括报道和思想。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系统与选择的思想,这两大类关系中各种类型的关系可以相互交叉组合,形成十几种具体的小句关系(胡壮麟1999:277-282)。如图1:

胡壮麟(1999: 279)在介绍Halliday模式的小句关系体系时指出,这个模式把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结合起来,其中的相互关系高度概括了传统英语语法中的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而逻辑—语义关系则高度概括了语篇中常见的语义功能关系。Halliday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构建的小句关系体系使小句关系研究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但是它主要论述小句复合体内的小句关系,对于找出和区分单独的小句复合体比较有用,而在实际语篇分析中,这种高度概括的小句关系体系不利于掌握语篇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更详细地了解小句作为语篇成分的作用,还要结合更多在他之前研究的小句关系理论。

2 Winter和Hoey等学者的小句关系理论

在语篇分析中,最常用的应数Winter和Hoey等学者的小句关系理论体系。该体系中的小句包括简单句和小句复合体,即传统意义上的句子。在Winter等学者为代表的理论中,小句关系主要是指小句间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可以把整个语篇看成是一个意义关联的小句,从宏观上把握语篇及子语篇的整体结构模式。

Winter(1974)认为,语篇中所有小句(句子)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逻辑序列关系和对照关系,当然也可能两者兼有。逻辑序列关系通常指按一定次序发生的事情或思想之间的关系;对照关系往往是比较两个或多个小句在信息方面的差异或共同点。

McCarthy & Carter(1994)把Winter提出的小句关系归纳为三种:一般—个别、问题—解决方法、假设—真实。Hoey (2000:265)给小句关系下定义时指出,典型的小句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照关系、一般—例证关系和时间顺序关系。显然,Hoey归纳的小句关系是把Winter的理论进一步细化,因果、一般—例证和时间顺序关系便是Winter最早提出的逻辑序列关系。

还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语篇成分之间的关系。van Dijk(1977)认为动作和状态的描写往往都有先后次序,描写顺序与语篇连贯性密切相关,他归纳了七种次序:(1)一般—个别;(2)整体—部分;(3)集—子集—成分;(4)包容体—被包容体;(5)大—小;(6)外—里;(7)拥有者一被拥有者。尽管van Dijk没有明确说明这些次序就是小句关系,但这些次序实际上和Winter,Hoey等人所说的小句关系是一致的。

3 各种小句关系理论的结合

在对以上理论分析总结后,笔者将小句关系归纳为以下七种类型,以便研究学生作文,包括从小句复合体内小句的语法关系、语义关系(第1、2类),以及整个语篇内小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第3至7类),即:

(1)相互关系、(2)扩展关系、(3)一般—个别关系、(4)问题—解决办法关系、(5)假设—真实关系、(6)逻辑次序关系、(7)对照关系。

其中(1)和(2)的定义参见上文。另外因为扩展关系中的投射在此次研究的学生作文中涉及不多,所以在本文暂略去不谈。

(3)一般—个别关系:类似我们平常说的总分关系,通常是第一个小句陈述一般或概括性的内容,后面的小句进行具体论述或通过举例子论证,有时会在文章最后给出总结。

(4)问题—解决方法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前面的小句提出问题,后面的小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的小句是陈述句或疑问句。

(5)假设—真实关系:前面陈述别人的观点或某种状况,提出假设;后面说明作者自己的观点,验证假设。

(6)逻辑次序关系:主要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空间、逻辑上的层次顺序。时间次序可以是具体事件发生的次序,也可以是人的认知、思维过程的先后顺序。空间次序包括van Dijk(1977)提到的整体—部分、包容体—被包容体、表—里、外—内等,逻辑层次即大—小、集—子集—成分等关系均属范围关系。

(7)对照关系:指在一定信息范围内的比较。Hoey (2000)指出,使用对照关系的目的是突现差异性,使用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复,以此作为对照比较的基础。此类关系既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内,也存在于小句之间,在本次研究我们主要关注小句之间的对照关系。

在写作中,以上几种关系往往交叉并存,共同完成所要表达的意思。

4 学生作文中的小句问题

中文属于意合类语言,靠前后句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而组织整个语篇;英语属于形合类语言,靠词汇语法的显性衔接来构成连贯的语篇。汉文里面多是简单句,缺乏像英语那样多的连词或连接状语,这些词被Hoey和 Winter(1986)称为逻辑联系语。在语篇中,能否正确使用逻辑联系语决定了小句之间逻辑关系的正确表达,影响到语篇的可读性和连贯性。而很多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总是使用简单句,而避免使用小句复合体;即使使用小句复合体,也多有语义不连贯或联系语乱用的现象。根据小句关系理论,语篇中的小句都应该与相邻的小句建立至少一种小句关系,且基本上符合上文所描述的小句关系。阅读文章时,读者会有意识地识别前后小句之间的关系或预测将要出现的关系(Hoey & Winter 1986)。当文章出现不恰当的小句关系或缺乏小句关系时,读者就会感到语篇缺乏连贯性,难以理解。所以,写作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语篇中的小句关系。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假设:很多学生英语作文水平不高与不会运用小句复合体,缺乏对小句复合体内部小句的组织能力,继而更加缺乏对整个语篇中所有小句的组织能力,从而导致作文缺乏连贯性、意图表达不清。

此次研究选了30篇某重点大学二级学院本科一年级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每篇大约有100~150个单词。因为事先规定用一般—个别(例证)的结构来写一件事,主要考查学生对此类结构的掌握程度,所以总的篇章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在本文中,根据上述关系的分类我主要对学生作文中使用小句复合体的比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还对学生小句关系缺损和使用不当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4.1小句复合体使用情况

通过对30篇作文的分析,笔者发现,小句复合体的使用比较普遍,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语篇组织能力。但是,使用小句复合体的多少和英语水平有一定关系,学生英语水平越高,作文中的小句复合体越多。在30篇作文中,平常英语表达能力最好的学生的作文用了10个长句,其中8个为小句复合体,占全文句子总数的80%。英语水平较差一个学生,写了14个句子,只有两个是小句复合体,约全文句子总数的10%。

4.2 作文中使用小句的特征

在分析学生所使用的小句复合体过程中(如表1),我们发现,在所有作文中,并列关系的小句复合体远远多于从属关系的小句复合体。其中,详述和增强关系的小句复合体又占了很大比例。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并列关系的小句,特别是用and, but, then等基本词汇用得较多,占所有联系语的70%。从属关系的连词中,which,because, when, although,if用得较多。其中,详述类的用which连接的限定性小句有3个,who连接的有3个,而用现在分词形式引导的非限定性小句却只有1个,由此可见,学生对限定性小句比对非限定性小句的掌握要好,所以他们才会在写作中用得更频繁。增强类的小句复合体中,when,because,if引导的从属关系句较多,各有6个,而although,after all的只有2个,由此看出,学生还只是停留在使用意思和功能比较明显的连词来引导小句,也许是还没有掌握其他表示时间、条件等的连词,或者是学过其他词语却不会变换使用。

通过对优差生使用小句复合体的情况比较,笔者发现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其作文会有很紧凑的结构,小句与小句之间联系紧密,在文中也会不断变换使用的连词。上面提到的那个优生,几乎每个句子之间(包括简单句和小句复合体)都有紧密的联系,用到了诸如first of all, what’s more, so that, and then, although等联系语,另外还有用实词或标点符号连接的小句复合体;而那个差生作文里的两个小句复合体之间用了and和but两个连词,另有2个because引导的小句被他写成了独立的简单句。由此看出,优生在组织语篇时,更能把握全局,并富于变化,体现了他们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3 小句关系使用不当情况统计

除了对于总的学生群体使用小句情况的分析,笔者还本着发现问题的研究目的,跳过使用正确的小句关系,具体分析了学生使用错误或缺乏小句关系的情况。统计结果是,相邻句子之间缺乏小句关系的问题十分严重(见表2)。小句关系使用不当的问题在从属和对照这两种小句关系的运用中较为严重,其次是并列关系(见表3)。

4.3.1 小句间缺乏逻辑-语义关系或关系微弱

我们注意到作文样本中很多相邻小句之间缺乏应有的逻辑-语义关系。在30份样本中,这种情况共出现45次(见表2)。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前面的小句描述一件事,后面的小句却描述另外一件事。例如:(1)Online learning is different from regular classroom.(2) For the study,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is required besides a computer, phone line, and modem.(3)After this, online learning requires much time.

在这里,第一句讲online learning和regular class的不同,按照正确的逻辑次序,在这个观点提出之后,后面的内容应该对提出的两者进行事实论证,并进行对照。然而从后面的小句我们却看不出有这种论证,从而使前后小句之间缺乏应有的逻辑语义关系。

4.3.2 错用联系语

在分析学生作文样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逻辑联系语使用不当的情况很普遍。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小句之间缺乏关系,却使用了逻辑联系语,这种现象出现13次(见表2)。例如:(1)My campus have advanced equipment.(2)First, the teachers are kind and patient.

在这个例子中,第(1)和第(2)句明显没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但作者却用first将两句连接起来。

二,所用逻辑联系语的意义与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吻合,或导致小句关系不明确,这种现象出现11次(见表3)。例如:(1)In my opinion, firstly, we should 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nd understand them.(2)then we can use them.

这个例句中的then换成表示目的关系的so that或until,逻辑关系会更明确。

4.3.3 漏用联系语

需要使用相应的逻辑联系语来表示小句关系的地方却只是把小句简单地罗列起来,导致关系脱节或意思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出现17次(见表3)。例如:(1)Learning English well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2)The world develops quickly, and countries communicate frequently and closely.(3)We must know one or two foreign languages at least.(4)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 languages.

在上文中,第一个小句讲学习英语很重要,后面几句本来是论证这个观点的,由于作者只是没有用到必要的联系语,所以导致各句之间脱节,看不出必然的联系。

5 结论

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基本功和写作技巧的应用等,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其具备的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关系最为密切。

这次作文是在课后完成的,在学生仔细思考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完全是属于他们的英语水平问题,当然也不可能避免他们当中有部分人的不认真导致出现语法错误和语篇的不连贯。但本文分析表明,即使是经过了六年的中学英语学习,这些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和灵活,只会大量使用最初学的一些连词或连接状语,对从属关系小句复合体的掌握也只限于比较容易掌握的时间次序和原因关系等;另外,作文缺乏连贯性:相邻句子之间缺乏应有的小句关系、误用或漏用逻辑联系语等。在运用小句关系时常出现不恰当、不正确和单一化的现象。要克服这几点,就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小句关系,知道如何组织小句复合体内的小句,然后将这种微观的小句关系扩散开去,运用到整个语篇的组织,学会使用恰当的逻辑联系语,从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在此同时,让他们能有意识地多学习和运用不同的逻辑联系语,以避免小句关系的单一。

当然,本次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归纳的七种关系并不能完全囊括英语中主要的小句关系,采用的作文样本数量也只有30份。如要对作文中的小句关系做更加全面的分析,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和更多的作文样本。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 Hoey, M. 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Hoey, M. & E. Winter. 1986. Clause relations and the writer's communicative task[A].In B. Couture (ed.).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Writ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C].London: Frances Printer (Pub- fishers) limited

[4] McCarthv, M.& R. Carter. 1994. Language as Discourse[M].London: Longman.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范文第4篇

——在市区教育系统团干迎新春茶话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团队工作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事业,我身在其中,是倍感快乐,倍感荣幸的。盘点刚刚过去的2011,冀望2012,局团委举办此次茶话会的目的,我想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在此,感谢局团委张书记和职教中心的同仁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交流机会。

首先,请允许我将一中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的团的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我们的思路是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工作突出对待,同时,力争创新。一学期来,我校团建工作进一步得以巩固和加强,在团代会暨学代会中,我校增补了团委委员一名。宣传栏、黑板报、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等阵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国旗下演讲的质量有了更大的提升。

学生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是我校学生活动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它给同学们提供给了更加广阔的展示自己的平台。无论是从社团招新到骨干换届,还是从平时的社团活动到今年文化艺术节中的集中展演,同学们都投入了极大地热情,也收获了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其中,我校“向未来”文学社在首届全国校园文学成果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称号,社刊《晨光》荣获“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社刊”称号,还有其他六项大奖,在此不一一罗列了。志愿者协会参与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国庆节期间,还参加了由***有线电视报社等部门举行的“老***见新***”活动。记者站同学举行了采访老师和同学的活动,召开2012年***一中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会议等等。

其他活动也都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如:参加安徽省“六校教研会”学生辩论赛,团委与政治学科组联合举办“时政知识”竞赛,举办2011年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举行教室文化设计评比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2011年***一中文化艺术节。本届文化艺术节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团文化展示周活动,各个社团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模联与国学社的辩论赛,文学社的诗歌朗诵比赛,爱乐社的圣诞新年游戏会,书法爱好者协会的艺术签名比赛舞蹈社、动漫社的节目展示,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更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次大检阅。闭幕式上,校领导为模拟联合国协会、“向未来”文学社、爱乐社、志愿者协会、动漫社、摄影社等六个社团颁发了“优秀学生社团”证书,给徐雨姗等四十五名同学颁发了“优秀社员”证书。随后举行了非常精彩的文艺汇演活动。

在往年的基础上,今年我校团委更有了创新之举。一是创办了***一中社团电子期刊一期,第二期也即将问世。二是举行了三次“诚毅讲坛”,我们分别邀请了94届校友、剑桥大学博士后范世龙,以及84届校友、美国银行美林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销售总管王伟回母校讲座,我们还邀请了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先生来校讲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模联活动的有关情况。简单的说,模联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以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游说协商、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自身可以发挥的作用。每一位参与者用更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有更广泛的空间去思考问题,用更严密的逻辑去阐述观点,更灵活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项活动使中学生与联合国的形势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锻炼了其自身的领袖才能,对当今中国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下,在这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全球化时代,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国际局势依然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联合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为同学们他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一个舞台,让大家关心这个世界,用国际眼光来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这有利他们树立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服务,为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念。

在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一中秉承百年辉煌的传统,高举站在时代前列的大旗,开始了参加全国拟联合国的活动。这是一项健康积极、极富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模拟联合国活动能够增强同学们对于联合国组织的结构、程序和功能的认识,促进他们对于当前的重大国际议题的理解,让他们以国际的眼光来看问题。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公开发言和辩论的能力,解决冲突、求同存异的能力,运用英语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模拟联合国中所探讨的涉及裁军、环保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国际议题多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这有助于加强跨学科的交流。

模拟联合国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以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游说协商、投票表决、做出决议。它意味着从第一次接触的那刻起,同学们便开始不断积累经验和培养领袖才能。除了对代表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外,同时作为一种文化资产,模拟联合国的举办也能丰富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活,增强一个地区的文化竞争力。据我所知,在我市,许多兄弟学校都有成立模拟联合国社团的设想,有的已经付诸实施。我想,如果在教育局团委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市各兄弟学校在将来组成***模拟联合国协会,在加强对模拟联合国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市的模联会议,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对复杂国际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增强国际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我市的文化建设,又能加强各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此类活动,真切感受到模拟联合国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对议题的准备过程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子的综合素质。

我校模联的运行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是选人,主要看同学们的英语运用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其次是培训,我校模联协会的骨干同学对新入社的同学集中培训,内容主要是会议流程及相关规则,在培训结束后,老模联同学将对新社员作一次现场模拟,把整个会议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是布置议题、准备材料、召开模拟会议和正式会议。最后就是选出优秀者外出参会。在此,我们承诺***一中将不遗余力地、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力争做到辐射与带动作用。

大学生联合对比论文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镇把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纳入了妇联重点工作。为使学习讨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我镇制定了《*镇妇联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工作方案》、《*镇妇联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安排表》,对各项学习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学习目标,以镇妇联办公室文件下发到各村(社区)、单位妇委会,要求每个妇委会根据实际制定出工作方案,做到有学习计划表、有活动信息反馈;每个妇女干部有专门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文章。为充分调动妇女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我镇专门召开妇女系统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会,要求各妇代会主任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目前,我镇共开展解放思想学习会17场,完成心得体会50篇,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邀请教授讲课,提高理论素质。

结合全镇妇联战线的妇女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力争通过学习,切实做到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3月4日下午,我镇组织镇府机关妇女干部、各村(社区)以及单位妇女工作者260多人,参加“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专题学习活动。活动邀请了市党建研究室主任郑振学授课。通过学习,使我镇妇女干部能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了解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思想解放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

三、加强学习交流,增长知识见闻。

我镇着力于向外界、向先进镇区学习,让妇女干部跳出妇联看妇联、跳出本地区看妇联,切实做到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3月6日,我镇邀请镇、村现历任妇女干部、各界妇女代表共80多人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希望,让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把深圳、中山、长安、南城设为学习对象,计划4月份组织各村(社区)、单位妇联主任外出参观考察,以拓展视野,丰富见识。

四、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团结合作。

我镇妇联以“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为契机,组织全镇妇女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妇女同胞能增进友谊,促进团结。一是举行了庆“三八”暨婚育新风进万家文艺晚会。晚会由我镇各条战线的妇联计生专干共同演出,主要包括舞蹈、民乐大合奏、时装表演、小品、相声、男女对唱等,尽情讴歌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二是举行第三届妇女运动会。运动会共有拔河、乒乓球、4X100接力、篮球、跳远、单车竞慢、10人跳大绳等7个项目,比赛分3天进行,来自我镇机关单位、各村(社区)的20支代表队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文教、东太、居委、漳澎、鸥涌、麻三、医疗卫生、政法财税代表队获得了团体总分前8名。三是组队参加市家庭运动会。3月8日,我镇妇联组织6户家庭到市体育中心参加商业银行杯“迎奥运、促和谐”*市家庭运动会。我镇代表队表现出色,最后以73.5分的好成绩名列团体总分第一名。我镇6户家庭在比赛中团结进取,赢得了荣誉,充分展示我镇家庭和谐友爱、健康积极的良好精神风貌。

下阶段,我镇妇联将进一步加强解放思想理论学习,通过总结、学习、讨论、调研多管齐下,在全镇妇女中掀起解放思想学习讨论的热潮。

一、总结改革经验,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进行总结,参观镇举办的*改革开放历程展。该展览将展现三十年艰苦探索改革之路,谋求民主振兴之路的生动历程,使全社会民众接受一次民族发展的洗礼。二是召开妇女干部座谈会。组织妇代回主任、妇女代表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妇女工作”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总结分析妇女工作的成败得失。三是配合镇的征文比赛,在妇联系统开展征文比赛,要求以妇女发展的角度撰写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建地级市二十年的基本经验、得失教训、舆情民意方面的杂文、评论等,择优推荐到镇。

二、加强学习借鉴,提高实践能力。

一是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同志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刘志庚同志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组织观看《大国崛起》记录片。二是以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组织医院、电信、税务、幼儿园、餐饮服务等窗口行业,开展学习基本仪态、规范文明用语等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妇女的行业创造力和服务精神。三是深化“双学双比”活动。联合农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部门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妇女复产转产。四是开展“我爱我家”征文活动。把《论语》推荐到各村(社区)家庭,就如何领会《论语》内涵及《论语》对构建和谐家庭的意义进行征稿,并将此次结果作为今年“学习之家”评选的重要依据。五是学习赶超目标,4月组织各村(社区)妇联主任到深圳、中山、长安、南城等地进行参观考察。

三、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工作经验。

召开妇女干部、党员、群众及新莞人代表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各单位、村(社区)妇联主任要围绕如何解放思想,推动本职工作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文章。联合外经、经贸妇代会组织工厂女职工召开座谈会,征求新莞人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对改进妇女工作的建议。镇妇联还在“*之窗”网页设立“解放思想.展巾帼风采”专题学习讨论区,打造网上交流平台,以解放思想促进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工作思路。

由镇妇联牵头深入开展一次关于推进妇女事业如何科学发展的调研活动。要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加强妇女维权工作、加强和谐家庭建设、全面推进妇女素质工程等方面,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调研报告,在4月上旬上报市镇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