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兴趣教学法 

 

乐学是古往今来学者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也是教书育人的最高目标。然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却常常被人认为与乐趣绝缘,洋溢在课堂上空的是严谨教条、呆板沉闷的气氛,这正是德育课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打破职业道德教育沉闷的学风和学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乐学,是提高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整合与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的契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兴趣教学法与职业道德教育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运用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学校在实习实训中也适时开设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在这些课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意义十分深远,对教师而言,是解决了教学中困境和难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形成自我终身学习能力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兴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 

在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常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对课程浓厚的主导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度;二是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思潮对职业道德课价值的冲击,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三是职业道德课中较多的政策性、指令性、文件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绪;四是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较强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对任课教师教学思维的冲击,使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导致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扭转这一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运用兴趣教学法。当学生被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和要求的气氛所包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索精神,就会爱上职业道德课教学,从而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果。 

 

(二)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良好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自我学习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1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萌芽。人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随着个体在不断的教育成长中,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各种关系交往中,才能逐步形成真正独立、自主、自律、自强、能动的学习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选择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无权选择考试志愿。在缺乏高考高压机制的约束下,没有明确自我学习意识的中职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整日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上网聊天、看视频成了他们主要的功课。而“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就是指学生要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我学习的意识则来源于兴趣。人只有在从事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感兴趣并由自身支配的活动时才会积极投入。这种主体意识的提高才会引起主体自主的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因此,持久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自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 

2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l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因为兴趣是刺激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一旦形成和稳固,就不会因外部动机的消失而中断学习和求知。如果通过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随着教师不断强化这种兴趣,将会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从而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理论知识的良好行为举动。 

 

(三)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高度抑制,神经纤维信道的有关部分则保持高度畅通,“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传递达到最佳状态,人的思维最活跃,这时候人的创新思维也最活跃。兴趣教学法则有利于促使中职学生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知、情、意、信、行相互转化统一的过程,因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并不是指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安排、有序的教学程序组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一)以趣激志——课前学生求知动机的挖掘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周密部署,巧妙设置兴奋点,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足功课,设法开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1 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小组是概论课开展兴趣教学的一个组织上的保障。分组一般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主张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兴趣小组,这有利于今后各种兴趣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引入激励机制,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将在期末公布,成绩最高的小组平时成绩将给予加分奖励。 

2 找出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兴趣点。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布置不同的预习功课。如可通过视听资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问题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等。 

 

(二)以趣增信——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认同的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是前一个阶段的深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1 内容激趣法。内容激趣法是指教师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具有前沿性、先导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最大满足。这是兴趣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类型。一堂好课的标准永远都是“内容大于形式”,如果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和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再丰富,也难以获得学生认可。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归类,寻找出契合学生需要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理论综述法、专题讲授法等等。 

2 感观激趣法。感观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掌握和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利用文字、动画、漫画、图形、图像、实物、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立体感观的刺激中,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感观越多,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调动学生的听、说、看、写各种感观。

3 情感激趣法。情感激趣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之达到共鸣。职业道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经常用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风趣、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活动激趣法。活动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开展不同的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职业道德课的趣味教学活动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辩论法。辩论能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讨论法。课堂讨论法分为随机讨论和专题讨论。随机式讨论可以采取答辩式,由学生敞开思想就这门课涉及的理论和实际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学生直接和教师展开思想交锋。专题式讨论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出好题目并主持讨论,特点是讨论深入并且集中,

学生之间不同认识的交锋,可以相互启发,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角色互换。在一些难度适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教师坐在下面听课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对各组讲的内容做一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说明和阐述。 

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总之,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做到以生为本的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5 问题激趣法。问题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达到激疑引思的效果。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部分章节可以完全采用问题法进行教学。 

(三)以趣促行——学生在课后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在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前两个阶段所指向的终极目标。前两个阶段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新奇刺激只是起到激活“兴奋点”的功效和“动机”阶段,要想这种“兴奋点”持久,并形成习惯,还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课后,教师要善于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乐趣中不断回味和体验。这些作业形式很多,主要有:影视书籍作业,在讲述完相关章节后,布置一些视频作品让学生观看,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研究;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广泛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让学生到工厂进行职业道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召开专题社会调查汇报会;网络互动作业,教师在课前建立一套新型的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系统,将学生必须看的补充课外资料、视频、论文、案例、作业都提前挂在网上,让每个学生凭学号登录浏览并完成各种作业;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业,中职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带领学生参加其中对职业道德课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总之,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兴趣教学法中,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学会在课前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课堂上陶冶学生情感,增强理论说服力;在课后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三、兴趣教学法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初级兴趣与稳定兴趣的关系 

兴趣的发生是有层次性的。有学者将之分成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还有学者将之分成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稳定兴趣三种。无论何种划分都是认为兴趣的产生是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 

第一阶段一般是外界事物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大脑的兴奋直悦或情感的冲动,从而使人们对它们产生兴趣,但这一阶段兴趣虽然发生得很快,却不持久。第二个阶段,兴趣的产生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刺激,而是人内在个体已经形成对某一客体产生了比较稳定的特殊的爱好,它主要来自人的思维。这时人们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兴趣的最高阶段,也是兴趣最稳定的阶段,它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而且通常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其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因此,这一阶段的兴趣是我们兴趣教学法的终极目标。 

以上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逐层递进不断向前发展的。前一个阶段的兴趣得以不断巩固刺激就会向更高层次的兴趣转化。教师在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属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如果教师不继续加以引导、刺激、巩固,就很难让兴趣发展到最稳定的阶段,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制定兴趣教学的长效机制,只有不间断地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兴趣,才能过渡到第三个阶段稳定时期,这时的兴趣已完全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之中,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兴趣教学的“浅”与教学内容“深”的关系 

兴趣教学法一般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而在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许多教师不屑提倡兴趣教学法,认为其过于形式化,甚至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深人性的特点格格不入,兴趣教学法有可能会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小学阶段采用的兴趣教学法的途径和方式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很单一。但到了中职阶段的兴趣教学法采用的形式和手段大大超过中小学阶段。如中职阶段的兴趣教学法中可以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网络互动教学,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难以实施和开展的,而这些手段和方式却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所以在运用兴趣

教学法的过程中要经常选用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兴趣模式,才更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取得实效。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一、引言

体育学科是高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近些年来,虽然高职体育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繁杂,趣味性低,健身效果差,导致学生厌学,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预先注意和积极、肯定的态度以及力求去认识,而体育兴趣就是积极认识体育运动或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专门论述和明确具体的要求与规定,然而现行的体育课教学与其说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倒不如说在不断扼杀学生的体育兴趣。WWw.133229.coM运动兴趣对体育教育的实施具有促进性作用,运动兴趣可以使人在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自我,促进创造性运动能力的发展,在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时能达到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效果,从而能进一步从参加体育锻炼中,更大、更快、更好、更久地获益。因此,在高职体育学习中应把体育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他们增强体质、锻炼体魄的目的。

二、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重复,考核方式片面

目前,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没有完全摆脱以竞技教材为主的旧教材体系的束缚,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特色和本质功能,开发和选择职业性体育。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的内容陈旧乏味,缺少新意,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例如 50m跑、铅球、1000m跑(男)、800m跑(女)、双臂屈臂撑(男),1min仰卧起坐(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教学内容几乎全是竞技运动的项目,这些内容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在学习,到了大学再去学这些东西,自然会兴趣索然,出现消极怠练、甚至逃课的现象。另外,教材形式单调,枯燥无味,考核标准太高、太难,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发展学生个性考虑较少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

2.体育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既具有共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其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在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盲目向普通高等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国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高职院校沿用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高职院校的个性,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质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贴近职业特点,来开设体育课。职业劳动的性质、形式、条件与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也不同,而现行的体育课程结构,职业特色不突出,没能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设计开发,并且总体上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羁绊,严重压抑了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编制缺口较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高职生对教师的性别差异比较敏感,特别希望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高职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实践证明: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体育墙报和黑板报等宣传栏的设置,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场馆缺乏的程度非常严重,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硬件设施的差额数量相当大,各校体育器材的拥有数量也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上述这些因素都从客观上制约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1.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观念

更新被动体育教学观为主动体育教学观被动教学观的特点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致力于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技能,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程式化、训练化,方法呆板,使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主动体育教学观的核心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被动教学变成主动教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讲求方法的灵活性,要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学生在掌握体育游戏或体操技巧单独动作后,就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创造小游戏或技巧小组合。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让学生轮流带领做创编的准备活动和新游戏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创新能力。

2.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其主要特点是,在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项并分组练习。这种做法由于首先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每次课中有机会对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反复练习,因此可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开设专项课,已成为我国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分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3.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还必须改变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为核心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各种教学要求应使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就能达到。采用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能力,又能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的方法,使学生对每次课的练习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快乐感。也可以降低某项练习的标准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体育教学内容中,也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理论是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反过来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开设一些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医学、保健知识、竞赛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独立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设计创造出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一些体育知识讲座,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内容可以包括: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发展史;各单项的演变过程;各项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体育锻炼的自我保护;组织收看高水平的比赛。还可以收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的体育素材,举办专题讲座,讲授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性、趣味性的体育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4.考核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以往的体育考核基本上是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由于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基础,运动技能的水平各不相同,而用同样的标准进行考核,显然有些不够科学。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项目教学以前,有的学生几乎可以不需要怎么练习就可以及格,甚至达到良好、优秀标准,而有些同学即使刻苦练习也很难及格,这样便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新《体育与健康标准》体育课的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作了重大的改革,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中的表现为中心。突出考核的激励机制,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根据这一精神,在执行中,首先是必须打破过去的统一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使人人都能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其次,打破过去统一的考核项目,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考核项目,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既可以发展特长、提高兴趣,又可以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与理想的考核成绩。

四、结论

高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入手,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6).

[3]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4]蒋俭欣.21世纪职业教育学校体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1).

[5]李存健.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的思考.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其培养人才的身心健康教育。但是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只有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职业高中学生体育教学质量。因此,针对职业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职业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原因分析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师缺少教学积极性

职业高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高中课程,同时还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关注的是文化知识课程,对于体育课程从学校到学生都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同时,由于职业高中学生会花费更多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理念下,对于体育课程则表现出了忽略的状态。此外,学校以及部分专业课老师认为,体育课只是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副科”,在这样的一种意识影响下,其学生或多或少就产生了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体育老师在这样的一种体育教学氛围中,只是简单地以保证学生安全为基础,开展一些较为单调的体育教学,更加深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厌学情绪,同时也让体育老师的教学积极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让整个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缺少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就目前而言,许多职业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时,由于体育老师缺少一定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无法得到激,让其在学习体育知识过程中表现出了得过且过的问题。而且许多职业高中没有把体育课程列为考核科目,体育老师以及学生都没有一定的教学以及学习压力,让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更加显得可有可无。加上体育老师缺少教学积极性,缺少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动力。在讲解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时,基本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学生还处于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氛围中,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开展动作练习教学时,体育老师往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法与老师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职业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营销良好学习氛围

要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就需要体育老师及时地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学校以及其它专业课老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同时,体育老师要克服当前制约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困难,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以及专业课程老师能够看到体育教育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器材,让其能够在学习使用中增强体育知识,让整个学习氛围变的更加轻松愉快。

2.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拓展学生体育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高中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会有一种好奇心理,体育老师应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创新出更多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形式,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处于学习主体的位置。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对学生兴趣进行挖掘,结合学情收集更多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相关知识,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看课件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动作要领,增强了其体育运动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再如,体育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体育运动兴趣小组。老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各个体育运动小组中给予指导,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其体育运动技能能够得到快速地提升。在兴趣小组的引导下,带动其它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合理运用激将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体育所具有的魅力。这也是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运用激将法,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受到激励,让其对体育的学习积极得到及时地升华。再如,体育教学可以在动作练习教学过程中,让一些完成动作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为其它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以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不仅增强了体育教学的感染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参与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其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 职业兴趣 职业选择 职业辅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积极活动的巨大动力,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高中生正处在升学与就业的十字路口,如果报考大学,就要考虑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和什么专业;如果就业,就将直接面临选择什么职业。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自己的职业定向,需要高中生认真反思自己的职业兴趣,尽早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研究表明,专业选择与职业兴趣是否匹配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程度和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职业选择与职业兴趣是否匹配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高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予了高中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高中阶段,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职业兴趣对高中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更加凸显出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高一到高三的高中生,选择被试450人,有效被试418人,有效率为92.9%。其中男生186人,占总人数的44.5%,女生232人,占总人数55.5%。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美国著名的就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编制的《职业兴趣测查表》(VIS),已根据我国的国情作了修订。该量表为自评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测查技能活动、爱好和自我能力三个方面,共180道题,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技能型、艺术型、研究型、社会型、经营型、事务型。所有测评都是在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PsyKey心理测评系统上完成的,测评结果通过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高中生职业兴趣倾向由高到低的排名是:社会型、经营型、艺术型、事务型、研究型、技能型。说明现在的高中生对社会型的职业最感兴趣,他们愿意与人合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喜欢并善于社会交往。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现在的高中生为了应付高考,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学习负担很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校内外社会活动,缺乏人际交往,甚至同学之间必要的相互交流与关爱都得不到基本满足,所以他们对社会活动与交往的渴望更加强烈。其次,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社会,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现在的高中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认识合作与交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在家庭中与父母相亲相爱,在学校里与同学和睦相处,在未来的工作中与同事团结协作,他们希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高中生对技能型职业的兴趣最差,他们不切实际,不愿意遵守规则,不甘于安定的工作,不喜欢从事需要基本技能的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生本身的反叛意识比较强烈,而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规范,对高中生有过多的管制和压抑,使得他们对规则产生了抵触,不愿意成为说教的奴隶。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理论脱离实际,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中生没有体会到技能活动的乐趣,也没有形成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所以缺乏对技能型职业的兴趣。

表2表明,高中生首选职业由高到低的排名是:社会型、艺术型、经营型、事务型、研究型和技能型。首选社会型职业的高中生人数最多,为134人,占被调查者的32.06%,他们适合从事心理咨询、教育、法律、宗教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职业。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社会型职业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容易得到高中生的认可。首选艺术型职业的人数也较多,为92人,占全体被试者的22.01%,适合的职业是绘画、音乐、写作、表演等艺术型职业。这是因为高中生情绪冲动,缺乏足够的理性,情感浪漫,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现代社会通过艺术形式成才的途径很多,成功的机会很多且成功后的社会回报很高,这对高中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而且有很多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了某一个艺术特长,他们有从事艺术活动的能力和信心,所以更愿意选择艺术型职业。首选研究型职业的高中生较少,为42人,占全体被试者的10.05%,适合从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研究型工作条件艰苦、耗时耗力,却不容易出成果,即使研究出成果也不容易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而现在的国人显得相当浮躁、急功近利,只重视即时的利益,这种不良的价值追求已经在高中生身上体现出来:他们好表现自己,追逐名利,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自我内省,没有创造的欲望和能力,因而不愿意也不适合从事研究型职业。首选机械、农林、电子、维修等技术型职业的高中生最少,只有21人,占全体被试者的5.02%。这是由于社会不重视技术技能,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特别是那些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工人,生活的基本条件和人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这些既没“面子”又无前途的职业目前主要是靠农民工去承担的,难以激起在校高中生的兴趣。

表3表明,高中男生和女生在技能型、艺术型和研究型职业兴趣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社会型、经营型和事务型职业兴趣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高中男生对技能型和研究型职业的兴趣显著高于女生,而高中女生对艺术型职业的兴趣显著高于男生。这一方面与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有关,另一方面与性别的心理差异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任何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期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希望男性刚强一些,能操纵机器、控制外部世界,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女性温柔一些,通过艺术活动表现出妩媚与柔美,取悦于男性。这种性别角色期待会通过教育途径影响高中生的性别角色定位,影响他们的角色分化和职业兴趣倾向,使得男生更愿意从事技能型和研究型职业,而女生更倾向于艺术型职业。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存在显著的心理差异,在智力方面,女性的情绪记忆优于男性,而男性的逻辑记忆优于女性,女性擅长形象思维,男性擅长抽象思维。艺术型职业主要是以情绪记忆和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而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型职业则对逻辑记忆和抽象思维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女生适合艺术型职业,而男生适合研究型职业。在情感方面,女生感情丰富而细腻,情感体验深刻、敏感多情,所以善于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情,适合艺术型职业;男生则不容易感情用事,他们能较为理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所以倾向于研究型职业。技能型职业,特别是机械、维修等工作对人的体力的要求较高,女生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对它的兴趣较低。

三、建议

本次调查表明,高中生对社会型、艺术型、经营型的职业比较感兴趣,而对研究型和技能型职业的兴趣较低,说明过去那个所谓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和“手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良好的社会状态。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型、艺术型和经营型职业都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是由研究型与技能型职业的生产劳动带来的,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机械、电子领域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任何一个明智的民族、昌盛的社会都不可能不重视研究型职业和技能型职业。另一方面,社会型、艺术型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小,技能型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却完全倒置,这种结构性人才供求的失衡,既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浪费,也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从高中生职业兴趣的性别差异上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参与,都不应该带有性别色彩,更不能有性别歧视。比如,研究型职业既需要男性的理性思维,又需要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心。针对当前高中生乃至全体国民在职业兴趣上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当通过完善劳动就业制度,缩小不同职业间的工资差异;社会应当通过积极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如“神六”、“神七”的研发成功和大力宣传,激发了国人研究创造的欲望,对年轻一代职业兴趣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校应当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高中生职业兴趣稳定、合理地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推进普通中等教育的职业化趋向。

普通教育职业化与职业教育普通化是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重要趋势。德国的普通中学也设置了经济、技术及家政等方面的劳动课程,学生定期要到工厂企业见习和实习,学习生产知识和技术。瑞典在1968年就废除了普通高中、工业高中和商业高中三类组织分离的学校,代之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既要承担科学文化基础教育的任务,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授予熟练工人、技术员和完成高中教育的工程师三种水平的职业资格。我国在期间砍掉了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只有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无法直接进入生产系统。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双轨并行、相互独立,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唯一目标,劳动课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仍然不能走上生产第一线,所以高中生在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上只能倾向于那些不需要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工作。普通中等教育的职业化要求把原来在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前进行的职前教育纳入到普通高中教育,在普通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职业分工,提高职业意识,掌握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合理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提高职业选择能力。

2.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程实施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作为普通高中的课程目标之一,在课程设置上也以分科课程为主,共开设了12-13门学习科目,与社会职业分工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每门学科中都设有选修课程,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各种职业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如在传统的物理学科中开设了家用电器与生活、电与电工等选修课程,在新增的信息技术中开设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等,通用技术中开设了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设计与服装设计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选择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普通高中新课程中还设置了23个学分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其中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提前去亲身感受各种职业的角色特点,初步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情感。所以,学校和广大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把职业技术教育贯彻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去,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倾向,重视学生职业知识、职业兴趣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3.积极开展职业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高中生职业辅导可以通过群体的方式和个体的方式开展。面向群体的职业辅导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如开设职业指导课,向全体学生系统介绍社会职业分工的有关知识,以及某一种具体职业的有关知识;开设心理学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为其正确选择职业奠定基础。群体职业辅导也可以通过板报、校园报、校园广播、讲座及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如邀请高校就业指导专家介绍各种职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工厂企业老板介绍他们是如何自主创业的,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介绍先进事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科研机构、公司企事业,让学生真实感受各种职业的工作流程,激发其职业热情和创业精神;个体职业辅导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进行,职业咨询应当成为高中生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咨询过程中应当引导来访的高中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职业状况,系统分析职业的就业情况、工作条件、就业机会及发展前景,全面评价自己的兴趣愿望、能力倾向、身体条件、特长与局限等因素,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其意识到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只考虑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职业兴趣,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好职业。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设计,帮助其确定职业定向。

参考文献:

[1]范云霞,钟建安等.当代高中生职业选择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3):33-36.

[2]徐涵.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模式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32):16-17.

小学教育的职业兴趣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高政治课;兴趣;激发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所以,提高职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风趣、精彩的导入,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学中为了使职高的学生很快进入听课状态,我常采用笑话、故事、图片、歌曲等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怀着期待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倾听所讲内容。例如:讲职业礼仪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时讲了一个笑话:有个人做东请人吃饭,见客还未到齐,便自语道:“该来的没来。”闻此言,有人便不悦而走。他见人走了,便又自语道:“不该走的走了。”闻此言,余下坐着的也纷纷走了,席间只剩下了一个人。那个人好心开导他:“你不该这样讲话。”于是他委屈地叹道:“我又不是说他们。”话音刚落,最后一个人也走了。同学们听完此笑话,笑声之余并发出叹息之声。叹息请客者不注重说话礼仪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也意识到学习一些礼仪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了本节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职高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强烈。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时,我利用在我国目前社会上流行着“普高热”“学历热”“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边一站”这种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现象,并结合一些人看不起职业学校,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上职业学校的情形提出以下问题:

(1)你了解我国的教育体系吗?

(2)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上中职学校有发展前途吗?

带着问题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得出结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途径,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上职业学校大有发展前途。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并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产生矛盾,研究、探索矛盾的始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高的学生“重专业、轻文化”,对政治课的学习根本不感兴趣。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特点,使政治课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商品的概念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商品的图片:蟹黄汤包、龙井茶、衣服、高楼并配有相应的劳动场景,让学生总结商品的概念。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和劳动场景,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同学们能很快地认识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成立时事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高生自制力差,上课容易开“小差”。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兴趣的激发,学生上课必然无精打采,呵欠连天。于是,我留心了一下,发现同学们平时聊天时,谈起美国总统,伊拉克战争等时事时,总是津津乐道,兴趣盎然。所以,授课时总是注意结合时事讲授所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通过成立时事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国内外大事。如:我国的“三农”政策,党内的反腐倡廉,国外的总统竞选等等,让学生认清形势,审时度势,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同时,还很注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刚开完党的十,便马上组织学生学习十精神。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要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时刻坚持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本学科的特点,结合职高生的心里特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1]常学勤.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J].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