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第1篇

大学生村官作为村级组织重要成员,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应当始终走在前列、承担繁重任务、发挥骨干作用。扬州市注重发挥1650名大学生村官的独特优势,着力将他们培养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者、促进者、引领者和示范者,成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生力军,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科学发展本领和社会管理能力。

激发敢创业、勇发展的工作热情。着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者。扬州市充分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主动回应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诉求,推动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发展,真正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力军。一是调优配强经济薄弱村大学生村官。为改变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在2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的现状,2011年市财政拿出4000万元对52个经济薄弱村重点帮扶。扬州市坚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改造经济薄弱村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优化组合,把96名具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有计划地向经济薄弱村集聚,增强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帮助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市级设立超过1亿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出台《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瓶颈。2011年,市财政专门拿出460万元资金资助了73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市委组织部联合金融机构实施“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再担保融资工程,提供贷款超过1000万元。成立创业专家导师团50个,举办创业培训班26次,培训1600人次。目前,全市共有287名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合办创业项目170个,吸纳群众就业2000余人,促进农民增收1400多万元。三是引导大学生村官创新村集体增收机制。引导大学生村官根据所在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可用资源,通过合理开发荒废资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盘活闲置厂房校舍、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探索多元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今年以来,全市大学生村官通过股份分红、缴纳租金等方式,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大学生村官李伟租用集体闲置土地。创办“远大养蜂专业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金近4万元。

发挥有激情、思想活的群体特点,着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完善村级活动阵地功能的促进者。扬州市于2008年完成了200个村部改造任务,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76个。针对村级活动阵地管理水平较低、服务项目少等问题,扬州市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头脑活、知识新、素质比较全面的优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村级活动阵地的维护管理工作,促进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功能更加齐全。一是推动活动阵地的规范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村官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要求,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施配套,打造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二是增强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发挥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促进活动阵地功能的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实现农民审批办证、小病治疗、农技培训、信息咨询、文化娱乐不出村,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设立大学生村官服务窗口,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推动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三是提高活动阵地的使用效能。引导大学生村官利用阵地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定期召开村民代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等会议,推进村级组织党务、政务公开。出台《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引导大学生村官组织一次理论宣讲、开设一次农民论坛、完善一座农家书屋、用好一处文化阵地、建设一支文化队伍,全市近50%的大学生村官组织群众成立合唱团、秧歌队、锣鼓队、舞龙队等文体活动队伍1056个,800多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农村民主法制宣传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员,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农村实用科技讲座等。

依托懂科技、善传播的文化优势。着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运用村级信息网络的引领者。2010年底,扬州市建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2765个,行政村通光缆和自然村通宽带、通有线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由于基层干部年龄老化、新技术掌握不快,村级信息网络利用率偏低。针对这一实际,扬州市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科技素质强、信息素养高的优势,引导他们主动承担科技惠农的责任。一是运用先进手段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大学生村官主动提高网络的资源开发、管理维护等技能,逐步建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便民服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四网齐全”、作用发挥明显的村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确保村级组织的信息网络更加先进适用。二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传播农业科技。坚持把农业专家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服通”)向大学生村官免费开放,引导他们超前学习、率先实践、传播推广。真正发挥现代农业技术网络的作用。大学生村官问聪针对本村罗氏沼虾品种单一的实际,借助“农服通”学习罗非鱼养殖技术,建起全村首个“转型示范鱼塘”并向群众推广。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村级网站。以大学生村官QQ群、微博联盟为基础,鼓励大学生村官建设村级组织网站,积极组织信息资源上网,全面宣传和推介村级经济、文化,推动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

把握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整体趋向,着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级组织带头人的示范者。扬州市不断完善培养选拔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发展经济能力强、民主法治素质强、促进和谐本领强的村级组织带头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注重在基层实践中锻炼。将新聘大学生村官安排进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担任副书记、副主任或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分管一方面工作,让他们参与经济发展、维稳、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在基层具体工作中经受锻炼。二是注重在多个岗位上历练。加大大学生村官跨区域、多岗位交流力度,安排他们参加农业结构调整、矛盾调处、人口普查、文明创建等多岗位实践,促使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增强能力素质。三是注重在重要岗位上磨练。探索建立优秀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的科学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突出群众满意,通过公推直选等方式,及时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和社区“两委”正职岗位,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经受更多磨练。全市现有115人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295人被列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后备干部。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村官 基层党组织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大学生“村官”,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有组织的将具有现代政治、市场等知识的优秀大学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自觉“嵌入”党的基层组织,实现优秀人才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高度融合。2012年上半年的《2012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从2008年中共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中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截至2011年底,各地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2.3万名,除期满流动的外,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超过21万人。到2015年,中国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到40万人,到202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60万人,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1这项工作受到了农民欢迎、社会赞扬、大学生踊跃参加。2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呼唤优秀青年人才

大学生“村官”实际上是一种俗称,准确的说法是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从此,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展开来。2010年,中央组织部明确2008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由10万名增至20万名。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提出许多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但政策实施的力度还是不够,某些对农民不负责的官员不断损害农民利益,从中牟取个人利益。有许多政策到了下面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口号,问题很大程度上出在官员身上。官员本来是人民的公仆,但有些基层官员却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但有的官员常常利用农民对他们的信任,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员腐败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城市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优秀资源和优秀人才向城市集中。农村虽然出了不少大学生和人才,但真正留在农村的却很少。我们每个人都想到比较好的地方去发展,谁也不愿意留在落后贫穷的农村。农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大量人才流向城市,成了人才的净输出地。这才是农村发展缓慢的真正原因。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留得住人才。只有留住人才,农村才有发展的可能、资本、与实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国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到2001年农村基层党组织总数达135.7万个,农村党员2945.6万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农村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进行整顿。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和要求。为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中央和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等重要文件。

尽管在这些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很快,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依然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党员人数相对要少得多。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素质较差,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形成了较明显的反差,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为进一步解决农村青年党员人数不足,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后劲和活力,需要引进大量优秀人才到农村服务。

(三)青年学子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需要

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因此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符合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德才兼备向来是中国共产党识别、选拔、使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我们党能战胜敌人,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同我们党能从基层锻炼和挑选出大批优秀干部是密不可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条战线上的许多精英都是当年的下乡知青或返城知青,而恰恰是那些在期间脱离农村成为工农兵学员的人多数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和同志,当年就是下放知青,当过村官。于1969至1975年期间,是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在1974至1976年期间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1976年至1978年任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们都经历了农村的艰苦锻炼。几十年前的知青下放与今天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时代不同,任务也不同,但是就青年人在农村、在基层经受艰苦锻炼而成才这一点来看是完全一样的。

另外,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纷纷裁员,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大学生“村官”接受学校多年系统教育,具备政治理论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善于创新的特点,他们在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农村工作有农村工作的方法、路数,但是,有时候村里的老办法往往对一些旧问题并不好使,这时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想新办法、想新点子、出新路。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开拓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弥补村干部文化素质上的不足,带动了村干部思想的解放、观念和工作思路的转变,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支持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如大学生“村官”作为高知群体,对于国家的政策能更准确透彻地理解,这样就能更好地宣传给村民,因此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而且,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管理知识,相比过去的老村干部而言更懂得放权。再者,大学生“村官”不涉及当地的家族利益,做事公平公正得到村民和村干部的支持。

(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有机体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主体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是党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它的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们党的形象,影响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给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可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三)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村党支部是确保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因此村党支部自身建设是村级党务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大学生“村官”除认真实行“”(党员大会、 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外,还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在笔者对上海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的问卷中调查发现,53%大学生“村官”带领所在党支部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26%的大学生“村官”曾组织支部委员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他们还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协调好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

三、关于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的思考

总书记曾经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增强农村基层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尽管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他们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他们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这值得不断探索。

(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

影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农村现实情况、政府的措施不到位、大学生自身定位等几个方面。

1.村民自治制度的限制

我国农村现在实行村民自治,即由村民进行自我管理,选举管理者。而每个自然村的形成多以几个大户家庭为主构成一个社会观察村落。因而也就村子所谓的“宗族势力”,这股势力往往会对村民选举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且农村人思想相对保守。农村人情关系复杂,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多时候无法施展,不少大学生村官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过程中,在还未被熟悉的情况下,想要参加村换届选举中村“两委”正职的竞选,就会因为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进入。3

从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职务安排的角度观之,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主要以辅和协的工作为主,由于自己不是“当家人”, 所以在一些重要问题决策和倡导上,即使有创新思维也不免受到制约。4

2.职业发展保障不到位

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做出批示,认为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计划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被写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5在2010年 1 月 30 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强调要打通“五条出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机制。这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

在中国,大学生“村官”实行聘任制,选聘成功后会签订为期3年的聘用合同。然而随着去年首批大学学生“村官”任职到期,许多人却难以实现稳定的就业,这与他们当初的预想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3.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错位现象

部分大学生“村官”方面,把到村任职作为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有的把到村任职当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处于“带薪待业”状态;群众方面,大学生村官因拥有大学生身份,比别的村官多了一层光环,却也因大学生的身份,成了不少人眼里“只会读书、只会考试”的“书呆子”,有时群众的期待又过高,希望大学生能够带领大家致富,改变农村面貌,大学生“村官”自身则很难找好位置;乡镇领导方面,相当多的乡镇领导曲解了国家的意图,把这些“村官”挂名在村,实际把他们当成了乡镇的办事员、服务员,不能真正对所在村有所了解,不能带领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以上原因制约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6

(二)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

当前需要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进一步完善,绝不能使这项制度成为权宜之计,而应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措施,使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连贯性。要进一步制定并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在农村干得稳,留得住,并使他们能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明确落实法律定位和职业保障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有关选聘认知的规定指出: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委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鼓励担任村干部一项中也明确指出: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要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通过上述法律条文可知,中央文件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为村书记、村主任的助理,初到农村多从事的是辅工作。对有工作能力且受到村民认可的“村官”可以允许其竞选村委会“正职”工作。

统计显示,全国现已有3万余名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刚结束不久的2013年国考进一步向大学生“村官”倾斜,拿出12%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招收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同时,不少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也优先招聘在农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尽管政府改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并建立有效的职业保障机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2.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教育培训是提高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源头工程”。一要树立长远眼光,明确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培养的基本内容、重点任务和方法措施。二要立足当前,继续将大学生“村官”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量身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和轮训等手段,开展政治理论、实用性业务、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培训。

首先要对大学生“村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全面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精神。其次要培养任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农村工作的各项素质。例如: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周边有发展特色的乡镇、县市参观学习,启发他们创业的精神。7不断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尤其注重沟通能力、应对危机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构建和谐农村;不断适应农村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3.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建立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走群众路线,多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乡一级政府及上级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监督,例如不定期监督他们是否到岗工作、基层党员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等等。对考核不胜任者实行待岗、乃至劝退。从制度上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规章细则,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定期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会,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搭建平台,帮助解决好大学生“村官”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真正发挥好“村官”的聪明才智。

(Endnotes)

[1]杨杰.《2015年我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将覆盖2/3行政村》,http://,2012,5,20.

[2]李源潮.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拜民为师[N].大学生村官报,2011,12,6.

[3]旭.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2(9).

[4]朱桦.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党务政务建设中的角色[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

[5]申端锋.村民自治与大学生成长机制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4).

[6]黄治东,李义良.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大学生村官计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7]陆岩岩.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接班人培养初探[J].才智,2010(13).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市委党校系统课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的最终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大学生村官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并针对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农村文化传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文化传播是指在当前历史时期,农民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空间和时间上,从文化发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从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包含道德、信仰、文艺、教育、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传播。

    农村文化传播的作用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马克斯·韦伯指出,合理的文化促使人们按照合理化的原则进行社会行动。农村文化传播可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传播活动进一步发展完善,并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提升农民的素质,丰富农民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稳定。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乡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是55.06%,农村就业人员占城乡总就业人员数的61.88%,所以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繁荣稳定。农村文化传播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精神、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也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文化传播供需严重失衡。首先,内在需求旺盛。全球化进程和市场经济、传媒及社会流动深刻变革给农村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农民强烈需求文艺、信仰、科技等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的文化。其次,外在供给不足。舒尔茨认为贫困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匾乏和过分轻视人力资本投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没有充分重视农村文化的实际价值,导致支持农村文化传播的供给明显不足。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有图书室、文化站的自然村仅占13.4%,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自然村仅占巧1%。农村基层文化传播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传播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文化传播教育资源和优秀人才严重匾乏,农村文化传播形式单一、内容落后的状况难以满足7亿多农民的文化需求。农民文化素养不高。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素质较差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2001年我国农村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拥有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81.8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56%,农村文盲率达到9.6%。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助长了农村封建迷信泛滥;并且劳动力素质过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内部潜力的挖掘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农民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文化传播缺乏高素质传播者,严重影响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社会视野、文化心态提出了高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的领导班子成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对新媒体和新文化的接受和运用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向农村基层补充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发挥大学生扶贫的作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传播。媒介对农民形象塑造失实。农民工问题报道内容单一。绝大多数媒体在进行农村文化传播时对于农民工的报道模式相对单一。农民工被媒体塑造成被支配、被剥削、扭曲的状态。凸现出来的大都是生存欲望和传统性格,剧烈的乡村变革激发出来的时代精神性格却很难看到,农民工的劳动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健康问题等也极少提及。

    农村文化传播中农民主体地位丧失。农民在农村文化传播的报道中本来应该是主角,但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农民以主角身份出现的报道却并不多,媒体传播的具有新农民观念的农民形象相对缺失。主角配角化,这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歧视,这种宣传过多时,就会把农民塑造成不善于学习思考,缺乏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形象。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技传播中扮演多重角色。1.大学生村官是受传者。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在进行农村文化传播时可以主动积极地从多种媒体渠道寻找信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2.大学生村官是传播者。大学生村官并非农村文化传播的最终受众,他们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并结合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村情的文化传播方法;同时正确地理解、使用传播技术,恰当地转变从受传者到传播者的角色,为农民群众服务,并向上级部门反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对农村文化传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3.大学生村官是“把关人”。他们接收到各种信息后,并非直接传播出去,而是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筛选和加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沟通衔接的重要作用,是国家和村民之间的纽带。

    对受传者的影响。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他们的言行对农民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他们可以发挥优势,带领农民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并选拔一些“乡土艺术家”加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踊跃参与农村的文化传播,用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为农民群众服务,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村良好风尚。大学生村官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重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自身建设。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起衔接、组织和模范作用,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村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学生村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沟通能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农村的法律政策和农业技术等;虚心向村干部学习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处理农村矛盾和统筹兼顾的全局意识。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大学生村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群众。

    探索农村文化经营管理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政府的投人不足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原因,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资金投人、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财力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可以探索农村文化经营管理新方法,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对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管理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这样才能持久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的作用和效益,并有利于解决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人不足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民工;返乡创业;作用;对策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集中出现技术型和结构型失业;加之国内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导致外出农民工大量失业被迫返乡。如何帮助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成为地方政府和全社会一道难题。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创业型经济通过生产力、智力和技术的整合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结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满足当代信息化和标准化的需求,致使新农村发展后劲不足。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深入,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浓厚商品意识,拥有政府、高校、社会、网络等资源的大学生进入农村。因此,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返乡农民工创业中的作用对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现状

(一)素质偏低限制创业面

返乡农民工大多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或缺乏赖以谋生与发展的一技之长,外出打工主要以体力和简单的机械操作为主,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环卫、家教、餐饮等行业居多,同时还普遍缺乏商业意识(创业意识、商品意识、投资意识),严重制约了返乡创业面。

(二)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农民工就业难度系数原本就大,加之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限制,返乡盖房、娶妻生子,循环往复,所以即便返乡后有一定的积蓄仍不敢也不会有创业的想法,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返乡创业与再就业的积极性与可能性。

(三)资金短缺阻挡创业梦

由于国有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收缩和农村金融改革滞后,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新创办企业资金投入多、产出少,创业者依靠自身积累建成企业后,生产流动资金难解决;二是民间融资量小;三是银行借贷困难。大银行与小企业“银企双方选择交易”不对等,适合返乡创业者借贷的项目少、资金量小,而且手续冗杂,相当一部分返乡创业者租用厂房生产,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难以找到有效的担保人。总体来说,返乡农民工启动资金短缺,大环境下筹资渠道狭窄,成为实现创业计划的瓶颈。在融资困难、资金链无保障的情况下,返乡农民工难圆创业梦。

(四)创业信息匮乏

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对于国家和当地政府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信息,返乡农民工往往获得困难且无从下手;基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技能的限制,返乡农民工缺乏现代营销知识,企业缺乏竞争机制,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二、大学生村官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引进专业化课程

大学生村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理情况,开设SYB创业培训,先通过GYB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意识、再有计划地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创业培训和定向技术培训,进而改善发展创办的微小型企业,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农业特色化。

(二)争取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向当地上级政府反映创业项目,并争取政府、社会机构、银行等融资渠道的资金保障。不仅能及时地分析解读政府、信用社出台的文件及政策,准确地传递给创业者,还能积极争取农村信贷和政府小额贷款,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和经济环境。同时还可以争取本地的商业银行在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增加对农民工创业资金放款;通过采用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增加创业资金供给。

(三)健全农村融资体系,引导与监督并重,开拓返乡创业民间融资的新途径

大学生村官带头从农村中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手中筹集闲置资金,按合法的程序和规定借给急需资金却融资不畅的返乡创业者,充当双方信任的桥梁,监督资金供求双方按合同执行,使创业者能借得到、还得起;保证债权人放得出、收得回,确保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应争取经济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农村融资领域,形成民间金融机构立足农村、根植乡镇企业、服务农民的机制。

(四)依托新兴媒体,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

大学生村官在把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农业技术传授给急需专业知识的农民工的同时,还能积极利用新媒体搜寻并引进其他所需现代高科技农业及成果,同时为已开始创业的农户提供农业营销指导和咨询,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收集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科学分析市场行情,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推广,既是农业科技的传播员、又是新农村建设组织员、国家政策法规宣讲员。不仅宣传最新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还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种植,帮助群众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五)把握方向,组织领导一体化

大学生村官具有高度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创新、适应能力,能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一定的创业指导和规划。与此同时,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地方政策,准确定位,运用知识、情感技能,并领导返乡农民工创业组织一体化,发挥1+1>2的集体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和市场化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社在各地蓬勃涌现,但多数是由农民自发组成,技术人才队伍普遍薄弱,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经营和组织生产的能力非常弱。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领办、合办、参与的形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让合作社实现与新市场、新渠道、新技术、新思维的融合,实现传统农业和现代管理的无缝嫁接。

(六)充当媒介,构建桥梁

大学生村官扮演着农村区域发展的调研者和规划者的角色,可以利用自身社会资源,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区情,包括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甚至风土民情等特殊情况在创业方向、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创新各种资源的利用模式,可将自身高校中与农业相关的研究项目引入农民工创业,或承接沿海发达等地区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为农民工成功创业添砖加瓦。

三、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作用的对策

(一)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业务指导

提出希望和要求,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处理大小事务,深入思考如何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寻找发展当地经济的突破口,以创业促就业。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任职制度

严格村官选拔制度,结合乡情村情,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考核奖惩的内容,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工资、医疗、保险等各项待遇,免除新任村官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到农村工作。

(三)提供全套保障,建立并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

鼓励大学生村官续聘直至完整带动创业项目,将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相关内容纳入考评过程,根据考核结果缩短任期或分发奖励。落实承诺条件兑换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真正达到激励大学生村官自始至终组织带动农民工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张秀娥,王冰,张铮.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12(03).

[2]张维贵.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01).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第5篇

2、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具体作用

(1)帮助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也能造成社会的腐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农民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消极变化,这种恶劣的环境是极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也不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弘扬的催化剂,只有它们建设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农民的心中得到认可,引起反应。本身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大学生村官是农民学习的道德典范。通过言传身教形成对农民群体的精神感召,从而形成一种崇尚美德、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凭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可以借在农村开展建设工作的机会向农民潜移默化的传播政治思想,让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切实的提高。

(2)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也是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必备条件,这在农村也不例外。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是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大学生村官是知识性人才,由他们带头拉动农村科学文化发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创新其在农村的传播形式。大学生村官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注入农村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国家和政府与农村交流的桥梁,他们有无穷的能量,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通过在农村多途径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搭桥铺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让其在农村落地生根,甚至枝繁叶茂。

(4)带动农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劲头。村干部本身就是农村工作的带头人,所以本身有较强的号召力,再加上大学生村官是奋斗在基层的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与普通的村干部不同的是他们更加具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再加上他们思想新颖、思维活跃,因而也更加知道如何通过合适的途径在农民心中建立科学概念,因此在激发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方面,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如何实现

1、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素质,以便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1)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许多大学生村官在步入农村之初都存在着两个思想误区,一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年轻气盛,桀骜不驯,容易我行我素,在工作中找不到准确定位。针对以上两点,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在日常工作中的思想教育,让其扭转固有的“以经济发展为标准”的错误思想,在抓经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其次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转换角色,尽快的融入到基层中去,戒骄戒躁,虚心向有经验的农村干部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做眼高手低之人。

(2)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建立密切关系。大学生村官要明确工作路径就要敢于走访调研,敢于和群众面对面的交流。要深入到基层去,看一看他们的真实生活场景,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民众的呼声。大学生村官要在自己与群众之间搭建两座桥梁,一座是心灵的桥梁,让自己的心和群众的心真正连在一起,消除领导者与民众之间的心理隔阂。二是信息的桥梁,要通过走访调查将基层的情况反映到领导者的头脑中去,保证上层与下层之间的信息通畅。只有搭建好这两座桥梁,大学生村官才能真正掌握自己所服务农村区域的情况,才能在工作开展中做到游刃有余。

(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作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人,大学生村官虽然接受过短期的岗前培训,而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但对于艰巨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毕竟没有在农村工作过,所以很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这势必成为其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阻碍。想法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率,大学生村官应该亲近农民,掌握民生状况,学习农村民风习俗、生活习惯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面对困难“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

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大学生村官在校求学阶段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从未经历过风吹日晒,一旦到了户外就会凋零。针对这种现状,要克服就全要靠大学生村官自己,他们应该做的是和农民“零距离”,勇敢尝试,不怕苦,不怕累,要有扎根基层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迎击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加强心理防线。

2、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广大农村不乏缺少文化知识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思想道德素质更是有待提高,而这光靠大学生村官的力量去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自上而下,由政府号召再团结农村自身力量大力度的进行改变,只有这样,大学生村官才能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弘扬奠定基础。

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首先要继续加强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农村的基本素质教育得以保障。其次要对民众进行“补课”。可以采用农村传统的、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融入更多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熏陶。还可以通过在农村开设科技培训班的方式让民众学习更多的科技知识,这样一来就文化、科技两不误了。

在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势必要紧紧抓住形势政策教育这个基本点,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为理论框架,以包括“八荣八耻”在内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道德指标,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组织安排民众参加业余党校、夜间大学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让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健康文化,净化文化环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和不断倡导的工作,它对于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要在农村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和丰富精神文明内涵与形式,开辟更多适合健康文化发展的沃土,繁荣农村文化建设事业,除此之外还要剔除在农村已根深蒂固的落后粗俗文化,如封建迷信,只有这样,大学生村官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更多的途径得到有效弘扬,才能让其紧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流深入到农民的思想观念中去。

4、在农村中组建以大学生村官为核

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队伍要想真正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开来,不能仅仅依靠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力量,必须在农民中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细心观察,发展出一批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精神的具有潜力的先进个人,再由他们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团结协作,成立起肩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的队伍,再由这支队伍去点亮更多人心里的那盏“明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这支队伍为核心的辐射范围,并逐渐扩大。

5、国家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

在社会的运行机制里,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极其重要且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乃至传播都是党和国家在不断探索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做出的战略性决策。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已被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城市和农村重点推进。然而,对基础薄弱,自身调控能力又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而言,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并消化这种先进的科学理念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就算大学生村官能力再强,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整体部署和调控也不可能只身一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国家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实施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减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阻碍,二是带有号召力,国家和政府一向都是威信的象征,它们的号召是最具有效力的,三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可以在传播过程中为农村指明方向,在弘扬的曲折处给大家标明道路。所以说,国家建立和完善有关在农村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和制度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①李丹婷、丁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4-20

②陈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基层大众化的现实意义》[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42-44

③林凤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价值观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④齐敏,《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村官作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⑤王卫兵,《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⑥荣欣,《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⑦张丹,《论走进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50-151

⑧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85-88.

⑨钟明华、黄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8

⑩王健,《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J].《求实》,2006(5):90-92